知觉实验

合集下载

《普通心理学》实验一知觉实验

《普通心理学》实验一知觉实验

3. 图像呈现 1 分钟,被试通过屏幕观察彩色负后像,在觉得后像消失后迅速按红色反应键。 主试屏幕上将在对应色光位置下方记录下被试的反应时间,被试继续实验,直至实验结束。
4. 完成以上操作后,继续重复步骤 3 两遍。 5. 实验结束后,主试根据提示选择是否保存本次实验结果数据。
【结果】

绿

时间(ms)
3. 检测实验台连接状态:主试屏幕上显示硬件已连接,移动标志杆(中间)自动移动并复 位。复位结束后移动标志杆将停止在距离两中心固定标志杆垂直距离+150 毫米处,此 时数字显示屏幕显示+150 的数据。
4. 实验时,主试先按动实验仪面板上的前进按键“▲”(此时后退按键无效),使移动标志 杆离开校准位置,数字显示屏上将随时显示移动标志杆与固定标志杆的垂直距离,移动 的距离由主试者自行掌握。当移动标志杆离开校准位置后,后退按键“▼”有效。主试 位置调整完毕后,被试开始实验。
根据表格提供的实验数据:统计不同条件下每个被试附后像的延迟时间。
【讨论】
分析为什么彩色后像的色调的近似补色。
1
福建医科大学心理与行为实验教学中心
二、深度知觉
【实验目的】
比较单双眼在辨析远近中的差异,学习使用深度知觉测试仪测量深度知觉阈值的准确方法。
【实验材料】
JGW-E 型心理实验台、深度知觉实验仪、通讯线、手键
【讨论】
1. 箭羽线夹角的大小与视错觉量有关系吗?有什么样的关系? 2. 视错觉量是否存在个
福建医科大学心理与行为实验教学中心
【结果】
序号
箭头线长度
给定线段长度 调试后线段长度
序号
箭头线长度
1
16
2
17

普通心理学知觉的实训报告

普通心理学知觉的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在普通心理学课程中,知觉是一个重要的章节,它涉及我们如何通过感官接收信息并解释这些信息。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觉的相关理论,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训活动。

本报告将详细记录实训过程、实验结果以及个人感悟。

二、实训目的1. 理解知觉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掌握知觉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数据分析方法。

3. 提高对日常生活中知觉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4. 增强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实训内容1. 视觉知觉实验- 实验一:颜色混合实验- 实验目的:了解颜色混合的原理和视觉错觉。

- 实验方法:使用不同颜色的滤光片观察物体,记录颜色变化。

- 实验结果:发现不同颜色的滤光片对物体颜色的感知有显著影响,出现了一些视觉错觉现象。

- 实验二:图形识别实验- 实验目的:研究图形识别过程中的注意力和记忆作用。

- 实验方法:观察一系列图形,记录识别正确率。

- 实验结果:发现当图形复杂度增加时,识别正确率下降,说明注意力和记忆在图形识别中起重要作用。

2. 听觉知觉实验- 实验一:声音识别实验- 实验目的:研究人类对声音的识别能力。

- 实验方法:播放不同声音,要求参与者识别声音来源。

- 实验结果:发现人类对声音的识别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声音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

- 实验二:双耳分听实验- 实验目的:研究双耳在听觉知觉中的作用。

- 实验方法:分别向左右耳播放不同的声音,要求参与者报告听到的声音。

- 实验结果:发现双耳在听觉知觉中起着协同作用,有助于提高声音识别的准确性。

3. 触觉知觉实验- 实验一:温度感知实验- 实验目的:研究温度感知的差异。

- 实验方法:使用不同温度的液体,让参与者感受并描述温度变化。

- 实验结果:发现不同人的温度感知存在差异,可能与个体生理差异有关。

- 实验二:压力感知实验- 实验目的:研究压力感知的敏感性。

- 实验方法:在手指上施加不同强度的压力,要求参与者报告压力大小。

- 实验结果:发现压力感知的敏感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如个体心理状态和环境因素。

知觉实验报告

知觉实验报告

知觉实验项目:1、形状恒常性实验2、大小恒常性实验3、深度知觉实验4、速度知觉实验5、图形后效6、图形识别形状恒常性目的:验证形状恒常性现象,比较不同条件下形状恒常性的程度,学习用描述法测量恒常性。

器材:1.JGW-B型心理实验台,玻璃杯,米尺,粉笔,记录纸。

2.被试应是裸视力或矫正视力达到1.0且无散光者。

步骤:1.准备工作:(1)让被试坐在桌边,将杯放在桌边,杯口到被试眼睛的垂直距离为20cm。

(2)从桌边向前量下列5个距离:11.5cm,20cm,34.6cm,54.9cm,113.4cm,用粉笔划上记号。

若杯在这五个距离上,则杯口平面与视轴平面的交脚分别为60°,45,30,20,10。

要求被试分别在这五个距离上观察杯口的形状。

注意观察在杯口平面上杯口的纵向直径(沿视轴方向)与横向直径(与视轴垂直方向)比例关系的变化。

被试练习观察5次(每个距离1次),以便被试掌握判断形状的标准。

2.正式实验:(1)在每一距离上要求被试观察杯口的形状,并在5*5平方厘米的方格中画出当时知觉到的形状。

画法如下:横向直径保持不变(5cm),横向直径线已在记录纸上事先画出;被试根据知觉到的纵向直径缩短比例在图上做出标记,然后再绘成杯口形状。

若觉得与知觉到的形状不一致可以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2)观察顺序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每个距离共观察2次。

结果:1.分别量出各被试在不同距离上画出的杯口纵向直径(2次结果),计算平均数。

然后算出纵向直径(短轴)与横向直径(长轴)的比例R。

2.分别计算各距离上杯口在被试网膜上投影形状的短轴与长轴的比例S。

计算公式如下:3.按以下公式求出各条件下的形状常性系数:常性系数K=(R-S)/(A-S)R知觉的比例(估计短轴与长轴之比)S网投影比例(网膜上短轴与长轴之比)讨论:影响形状恒常性的因素答:形状恒常性(shape constancy):指当人们对物体的观察距离和角度发生变化时,依然能够知觉出物体本身的实际形状。

2-知觉经典实验

2-知觉经典实验

实验材料
实验过程
实验过程又分两种:
一种有先行信息(Precue),即在每次试验前,将两个供选择
的字母口头告诉被试; 另一种则事先不告诉,只在刺激呈现之后再呈现供选择的 字母(Post cue)
每次试验时,先给被试呈现一个注视点,然后短暂地 呈现上述刺激材料中的一种,紧接着呈现掩蔽刺激(@) 和供选择的两个字母(供选择的两个字母在刺激材料 为一个字母,一个字词或一个非字词时,置于相应字 母的方,否则另一个在下方)。这两个字母的位置对 应于所要测试的刺激材料中的字母的位置。 要求被试回答这两个字母中的哪一个是刚才在刺激材 料中的这个位置上看见过的,记录其正误。
结构优势效应 Reicher(1969;字词优势效应实验) Pomerantz等(1977;构形优势效应) Earhard(1974,1980;客体优势) Weisstein等(1974;客体优势效应)
Earhard(1974)
实验目的: 验证知觉过程中是否存在客体优势 效应 研究方法:单因素重复测量(自变量:刺激材料) 实验材料: 图形刺激材料;呈现仪器 实验对象: 大学生被试 实验过程:呈现刺激后要求被试识别靶子线段 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结果所作的推论
实验结果
8 字上下文
4 字上下 文
无上下 文
结果解释
从上图可知,随着呈现时间的增加,无论有无上下文, 靶子词的正确识别率都逐步提高了; 不论呈现时间如何,有上下文的靶子词的正确识别率 均高于无上下文的,其中,8字上下文的又高于4字上 下文的,甚至当靶子词未呈现时,在有上下文的条件 下,被试还可以正确地猜出一些靶子词。 当靶子词的呈现时间为60-80ms时,有上下文的靶子词 的识别率高出无上下文的最多(40%);140ms时, 只有(30%)。这意味着较长的刺激呈现时间更有利 于无上下文的靶子词的识别,也促进了自下而上加工, 而上下文的作用这时却减弱了。 以上这些结果说明,字词识别既依赖于自下而上加工, 又依赖于自上而下加工,并且在不同的条件下.也可 有不同的情况。

实验报告时间知觉(3篇)

实验报告时间知觉(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时间知觉的影响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等,以期为时间知觉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随机选取30名年龄在18-25岁之间的健康志愿者,男女比例均衡。

2. 实验材料:实验仪器包括秒表、计时器、计时软件等;实验材料包括图片、音频、视频等。

3. 实验步骤:(1)将志愿者分为三组,每组10人,分别进行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实验。

(2)生理因素实验:要求志愿者在安静的环境下,观察秒表,记录自己感知到的时间长度。

(3)心理因素实验:要求志愿者在观察秒表的同时,思考一个与时间相关的问题,记录自己感知到的时间长度。

(4)环境因素实验:要求志愿者在嘈杂的环境下,观察秒表,记录自己感知到的时间长度。

4. 数据收集:实验结束后,收集每组志愿者的实验数据,包括感知时间长度和实际时间长度。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生理因素对时间知觉的影响通过对比生理因素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发现生理因素对时间知觉有一定的影响。

生理因素实验组志愿者感知到的时间长度与实际时间长度存在一定的偏差,而对照组志愿者感知到的时间长度与实际时间长度较为接近。

2. 心理因素对时间知觉的影响通过对比心理因素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发现心理因素对时间知觉有显著影响。

心理因素实验组志愿者感知到的时间长度与实际时间长度存在较大偏差,而对照组志愿者感知到的时间长度与实际时间长度较为接近。

3. 环境因素对时间知觉的影响通过对比环境因素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发现环境因素对时间知觉有显著影响。

环境因素实验组志愿者感知到的时间长度与实际时间长度存在较大偏差,而对照组志愿者感知到的时间长度与实际时间长度较为接近。

四、结论1. 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均对时间知觉有显著影响。

2. 生理因素对时间知觉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感知时间长度与实际时间长度的偏差上。

3. 心理因素对时间知觉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感知时间长度与实际时间长度的偏差上,且心理因素对时间知觉的影响程度较大。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深度知觉实验报告引言:深度知觉是人类视觉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使我们能够感知到物体的远近和空间位置。

然而,深度知觉的具体机制和影响因素仍然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为了探索深度知觉的特性和影响因素,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实验一:大小与深度知觉的关系我们首先对不同大小的物体进行实验,以探究大小对深度知觉的影响。

实验中,我们随机选择了一组物体,分别为小球和大球。

参与者被要求判断这两个物体的深度差异。

结果显示,大多数参与者认为大球比小球更近。

这表明大小确实对深度知觉有一定的影响,大物体往往被视为更近距离的物体。

实验二:颜色与深度知觉的关系接下来,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颜色对深度知觉的影响的实验。

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组颜色对比明显的物体,例如红色和蓝色。

参与者被要求判断这些物体的深度差异。

结果显示,大多数参与者认为红色物体比蓝色物体更近。

这表明颜色对深度知觉也有一定的影响,亮度较高的颜色往往被视为更近距离的物体。

实验三:运动与深度知觉的关系在实验三中,我们研究了运动对深度知觉的影响。

参与者观看了一段物体在屏幕上运动的视频,并被要求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深度变化。

结果显示,参与者普遍认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会产生深度变化,运动方向也会影响深度知觉。

这表明运动是深度知觉的重要因素之一。

实验四:背景与深度知觉的关系最后,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背景对深度知觉的影响的实验。

参与者被要求观察一个物体在不同背景下的深度变化,并进行判断。

结果显示,背景对深度知觉有显著影响。

当物体与背景颜色相近时,深度知觉会受到干扰,难以准确判断物体的远近。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发现大小、颜色、运动和背景都对深度知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这些结果表明深度知觉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进一步研究深度知觉的机制和影响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视觉系统的工作原理,并为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形态知觉实验报告

形态知觉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形态知觉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 探讨形态知觉的影响因素,如形状、大小、颜色、空间关系等;3. 学习观察和描述形态知觉现象的方法;4. 通过实验验证形态知觉的规律。

二、实验背景形态知觉是指个体对物体形状、大小、颜色、空间关系等特征的认识和判断。

它是视觉系统对物体信息进行加工和解释的结果。

形态知觉在人类日常生活和认知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如识别物体、判断距离、空间定位等。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20名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其中男性10名,女性10名,年龄在18-22岁之间。

2. 实验材料:准备不同形状、大小、颜色和空间关系的物体,如圆形、方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红色、蓝色、绿色等。

3. 实验步骤:(1)实验者向被试者介绍实验目的和实验过程;(2)被试者根据实验者提供的物体特征进行观察和判断;(3)记录被试者的观察结果,包括形状、大小、颜色、空间关系等;(4)对被试者的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四、实验结果1. 形状知觉:在实验中,被试者对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形状的识别率较高,而对复杂形状的识别率较低。

这表明,基本形状的识别是形态知觉的基础。

2. 大小知觉:被试者在判断物体大小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差。

当物体距离较远时,被试者倾向于高估物体的大小;当物体距离较近时,被试者倾向于低估物体的大小。

3. 颜色知觉:被试者在判断物体颜色方面表现较好,能够准确识别不同颜色的物体。

4. 空间关系知觉:被试者在判断物体空间关系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当物体之间存在重叠时,被试者往往难以准确判断物体的前后关系。

五、实验分析与讨论1. 形状知觉:实验结果表明,基本形状的识别是形态知觉的基础。

这可能与人类大脑对基本形状的加工能力较强有关。

2. 大小知觉:实验结果表明,被试者在判断物体大小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差。

这可能与视觉系统对物体距离的估计存在偏差有关。

3. 颜色知觉:实验结果表明,被试者在判断物体颜色方面表现较好。

知觉反应实验报告

知觉反应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知觉反应实验是心理学中研究人类认知过程的重要实验之一。

它旨在探讨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感知、识别、判断和反应过程。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设计,考察被试者在不同刺激条件下对视觉、听觉和触觉刺激的反应时间,以及反应时间与刺激强度、刺激类型、被试者年龄、性别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目的1. 考察被试者在视觉、听觉和触觉刺激下的反应时间;2. 分析不同刺激强度、刺激类型、被试者年龄、性别等因素对反应时间的影响;3. 探讨个体在知觉反应过程中的认知机制。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电脑、键盘、鼠标、耳机、触觉反馈装置、实验指导语、反应时间记录表等。

2. 实验方法:(1)实验分组:将被试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人,分别为视觉刺激组、听觉刺激组、触觉刺激组和综合刺激组。

(2)实验流程:① 被试者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② 实验指导语讲解,确保被试者了解实验目的和操作方法;③ 实验开始,依次进行视觉、听觉、触觉和综合刺激实验;④ 被试者根据刺激进行反应,实验系统自动记录反应时间;⑤ 实验结束后,收集被试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

(3)实验指标:① 反应时间:被试者对刺激的反应时间,单位为毫秒(ms);② 刺激强度:视觉刺激为不同亮度的光点,听觉刺激为不同音量的声音,触觉刺激为不同强度的振动;③ 刺激类型:视觉、听觉、触觉和综合刺激;④ 被试者年龄、性别。

3. 数据处理:采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等。

四、实验结果1. 视觉刺激组:被试者在视觉刺激下的反应时间为(X±SD)ms,其中男性平均反应时间为(X±SD)ms,女性平均反应时间为(X±SD)ms。

2. 听觉刺激组:被试者在听觉刺激下的反应时间为(X±SD)ms,其中男性平均反应时间为(X±SD)ms,女性平均反应时间为(X±SD)ms。

《知觉实验》课件

《知觉实验》课件

隐式联想测试
通过测量人们对词 语进行联想的速度 和准确性,揭示人 们的思维模式。
主观等距刻 度法
通过让被试者主观 评价不同刺激的强 度,了解感知的主 观体验。
பைடு நூலகம்
双刺激法
通过对比两种刺激 的差异,研究人们 对刺激的辨别和偏 好。
应用领域
心理学
知觉实验可以帮助研究人们的感知过程,深入 了解人类思维和行为。
知觉实验的基本原理
1
知觉实验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通过控制实验条件,观察人们对不同刺激的知觉反应,以了解知觉的特性和规律。
2
关于阈值的基本概念
阈值是指能够引起感知或觉察的最小刺激强度。
3
信噪比的影响
信噪比越高,知觉刺激越容易被辨别。
研究方法
牛顿环实验
通过观察不同圆环 的颜色差异,研究 人们的视觉知觉能 力。
人机交互
知觉实验可以改进人机界面设计,使交互体验 更加友好和高效。
医学
知觉实验可以优化医疗设备的设计,提高诊断 和治疗效果。
联想广告
知觉实验可以帮助广告商设计引人注目的广告, 提高品牌认知度和销售效果。
总结
知觉实验的重要性
知觉实验是研究和理解人类知觉过程的重要手段。
发展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知觉实验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知觉实验》PPT课件
本课程旨在介绍知觉实验的相关知识,包括知觉的定义、知觉实验的基本原 理、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等。
知觉的定义
什么是知觉
知觉是个体基于感官输入对信息进行处理和解释的过程。
知觉的分类
知觉可以分为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不同感觉模态。
知觉与感觉的区别

知觉实验

知觉实验

知觉实验知觉(perception)是当前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在人脑中的综合反映。

因此,知觉的事物是复合刺激物,知觉一般是由多种分析器的联合活动产生的。

知觉形成过程中,分析器的活动起着极大作用。

人们在研究经典条件反射的时候,曾做过一个有意义的实验。

如以频率500 赫的纯音来形成狗对食物的条件反射,起先,在其他频率的纯音作用下,狗也有流唾液的反应。

但是,当进一步对这个500 赫的频率给以食物强化。

也就是说,只有在这种音频后才给予食物,几次之后,狗对其他的频率便不再反应,甚至极相近的频率譬如498 赫的纯音,也引不起它们的反应了。

从这两个实验中,可见分析器对刺激物的辨识能力是很高的,而这种辨识能力的精确度是从后天训练获得的。

知觉的形式不仅与分析器的活动有关,而且依赖于过去的知识和经验。

这两者是相互联系的。

当所感知的事物同过去的知识经验没有联系时,就不能立刻把它确认为一定的对象。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个芒果时,虽然它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已经通过了我们的眼睛,刺激了视觉神经和视觉分析器,但这只是一件实物反映于我们的大脑。

如果事实仅限于此,那么这种感觉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因为我们还不能就此认出芒果。

如果我们过去曾吃过或见过芒果,情形就不同了。

当我们一眼看到它那黄色的果皮、类似球形的外表时,由于过去经验的作用,当然晓得它是可以吃的芒果了。

不仅如此,就是当我们看到芒果的图画时,也能认出它。

可见,正是由于人在实践活动中积累了关于一定对象的知识和经验,才能够借助于这些知识和经验把当前的刺激认知为现实界的确定事物。

通过无反馈的知觉实验可以了解自身知觉的准确度,通过有反馈的知觉实验可以进行训练,提高自身知觉的准确度。

知觉(1):深度知觉实验

知觉(1):深度知觉实验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一、问题(1分)比较双眼和单眼在辨别远近中的差异。

二、假设(1分)H0:如果单眼和双眼深度知觉的误差值不存在显著差异,那么,说明单眼和双眼在辨别远近中没有差异。

H1:如果单眼和双眼深度知觉的误差值存在显著差异,那么,说明单眼和双眼在辨别远近中有差异。

三、预期(1分)单眼和双眼在辨别远近中存在差异,且双眼的准确性要高于单眼。

四、方法(5分)1、被试:(性别、年龄、人数等相关信息,1分)被试性别总人数人数(人)男女41 12 292、变量(1分)2.1自变量:眼睛(单眼、双眼)2.2因变量:深度知觉的误差值(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的误差绝对值)2.3控制变量:实验环境相同、标准刺激相同、实验的操作过程相同、向主试示意方式相同3、实验设计(1分)单因素组内设计4、实验任务和流程(1分)分组和位置1、两人一组。

写下你的合作者的名字(王莺洁)2、主试和被试都坐在桌旁,相互成90度方向。

3、接通电源,打开照明灯。

选定一种移动速度。

4、按照主试和被试要求,执行实验。

5、每次完成一种观察方式的测试后,主试和被试换座位,轮换测试。

6、实验完毕后,把仪器整理好,放回原处。

打扫实验室。

主试和被试要求1、主试选定一种标准刺激(从3对固定位置的立柱中任选1对)。

2、被试坐在离标准刺激2米远处。

被试的单眼或双眼和观察窗等高,尝试前后移动比较刺激(可移动的1根立柱)。

3、主试按照表格的要求,将比较刺激移动到远点或近点的某处(每次开始移动之前,都要随机选择起始位置),然后开始测试。

4、被试手持控制变异刺激距离的手柄,根据自己的知觉,自由地来回调节比较刺激,直到比较刺激和两个标准刺激在同一平面上时,向主试示意。

5、主试者观察标尺读数,记录被试的误差(绝对值)。

6、每种观察方式都按照对抗平衡的顺序共完成20次。

5、统计方法(可以体现在结果分析里,记分1分)用平均值和标准差、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五、结果(2分+1分统计)1、单个被试的数据分析(数据+统计+分析:1.5分)表1 单个被试单眼和双眼深度知觉的误差值(单位cm)次操作方向观察方式单眼观察(右眼)双眼观察1 远→近 6 1.72 近→远16.2 1.33 近→远9.6 1.14 远→近 1.7 0.95 远→近 2.7 0.66 近→远 1.9 0.57 近→远12 0.18 远→近0.6 0.69 远→近 2.1 1.810 近→远0.7 0.211 近→远10 0.812 远→近14.3 1.913 远→近10.3 0.914 近→远10.4 0.315 近→远 2.9 0.416 远→近0.3 0.517 远→近 3.2 0.718 近→远 1.2 0.319 近→远 5.6 0.620 远→近 4.4 0.8mean±sd 5.81±4.97 0.80±0.52图1单个被试单双眼深度知觉的t检验:设显著性水平a=0.05,t observed =4.65 df=19t critical=2.093,因为t observed > t critical ,所以说明了单眼和双眼深度知觉的误差值存在显著差异。

深度知觉实验

深度知觉实验
实验时主试按一下仪器的“复位键”,使比较刺激处于初始位置(即 停于离标准刺激最远处),然后被试根据观察,自由调整移动杆直到他 认为两根立柱成一条线。主试记录下移动杆距离两根立柱的实际距离, 即误差。
跳转到第一页
二、 程序
深度知觉实验示意图
2. 在;另5次是比较刺激在后,由远向近调整,比较刺激的前后顺 序随机安排,求出10次的平均结果。
3. 按照上述程序,再以单眼视觉实验10次,并求出平均结果。
跳转到第一页
二、 程序
5. 数据记录参考样式
呈现顺序
1 2 3 4 5 •••••• 10
双眼
刺激位置 前 后 前 前 后

误差
跳转到第一页
深度知觉实验
跳转到第一页
一、 目的与仪器
❖目的:学会使用霍瓦—多尔曼深度知 觉测试仪测量深度知觉阈限, 并比较双眼和单眼在辨别深度 中的差异。
❖仪器:霍瓦—多尔曼深度知觉测试仪
跳转到第一页
二、 程序
深度知觉实验示意图
1. 被试坐在仪器前面,距离仪器零点位置2米,俯身使眼睛与观察孔处
于同一水平上,并通过观察孔进行观察。仪器内部中央零点位置有两根 立柱,为标准刺激,位置固定,中间一根可移动的立柱作,为比较刺激。
三、结果统计要求
1. 根据教材P278中的公式,算出深度阈限的视觉差。 2. 根据同班被试的平均结果,比较双眼和单眼深度视觉阈
限的差异,并考验差异的显著性。
跳转到第一页

知觉能力测试实验报告(3篇)

知觉能力测试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个体在知觉能力方面的差异,并分析影响知觉能力的因素。

通过实验,了解个体在视觉、听觉、触觉等知觉能力方面的表现,为后续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二、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择20名年龄在18-25岁之间的健康志愿者,男女各半。

2. 实验材料:知觉能力测试量表、标准计时器、录音设备、实验指导语等。

3. 实验程序:(1)实验前,向被试者说明实验目的、过程及注意事项,取得其同意。

(2)将被试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人,分别进行视觉、听觉和触觉知觉能力测试。

(3)视觉知觉能力测试:包括图形识别、颜色辨别、空间判断等。

被试者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测试,测试结果以正确率为指标。

(4)听觉知觉能力测试:包括音高辨别、音色辨别、节奏辨别等。

被试者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测试,测试结果以正确率为指标。

(5)触觉知觉能力测试:包括质地辨别、温度辨别、压力辨别等。

被试者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测试,测试结果以正确率为指标。

(6)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因素对知觉能力的影响。

三、实验结果1. 视觉知觉能力测试:男性在图形识别和空间判断方面表现优于女性,而女性在颜色辨别方面表现较好。

2. 听觉知觉能力测试:男性在音高辨别和节奏辨别方面表现优于女性,而女性在音色辨别方面表现较好。

3. 触觉知觉能力测试:男性在质地辨别和压力辨别方面表现优于女性,而女性在温度辨别方面表现较好。

4. 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因素对知觉能力的影响,发现年龄和性别对知觉能力的影响较小,而文化程度对知觉能力有一定影响。

四、讨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个体在视觉、听觉和触觉知觉能力方面存在性别差异。

这可能是因为男女大脑结构和功能存在差异,导致在特定知觉能力方面表现不同。

2. 实验结果还表明,年龄对知觉能力的影响较小,但文化程度对知觉能力有一定影响。

这可能是因为文化程度较高的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事物更多,对知觉能力的锻炼也更为充分。

幼儿知觉的实验报告

幼儿知觉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探究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对颜色、形状、大小等知觉能力的发展特点。

2. 分析幼儿在不同认知任务中的知觉表现,为幼儿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仪器1. 彩色卡片:红色、蓝色、黄色、绿色、紫色各10张。

2. 形状卡片: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五边形各10张。

3. 大小卡片:大、中、小三种尺寸各10张。

4. 记录表:用于记录幼儿的知觉表现。

三、实验对象1. 实验对象:某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各10名幼儿,男女比例均衡。

2. 年龄范围:小班(3-4岁)、中班(4-5岁)、大班(5-6岁)。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将彩色卡片、形状卡片、大小卡片分别随机混合,确保每张卡片均无重复。

2. 实验过程:(1)颜色知觉实验:向幼儿展示彩色卡片,要求他们说出卡片的颜色。

记录幼儿对每种颜色的识别正确率。

(2)形状知觉实验:向幼儿展示形状卡片,要求他们说出卡片的形状。

记录幼儿对每种形状的识别正确率。

(3)大小知觉实验:向幼儿展示大小卡片,要求他们比较两幅卡片的大小,并指出哪个更大或更小。

记录幼儿对大小关系的判断正确率。

(4)综合知觉实验:向幼儿展示一组混合了颜色、形状和大小的卡片,要求他们根据卡片信息完成认知任务。

例如,要求幼儿找出所有红色的圆形卡片,或者找出所有大小相同的蓝色卡片。

记录幼儿完成任务的正确率。

3. 实验结束:向幼儿表示感谢,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颜色知觉:小班幼儿对颜色的识别正确率较低,随着年龄的增长,正确率逐渐提高。

中班幼儿对颜色的识别能力较强,大班幼儿对颜色的识别能力较高。

2. 形状知觉:小班幼儿对形状的识别正确率较低,随着年龄的增长,正确率逐渐提高。

中班幼儿对形状的识别能力较强,大班幼儿对形状的识别能力较高。

3. 大小知觉:小班幼儿对大小关系的判断正确率较低,随着年龄的增长,正确率逐渐提高。

中班幼儿对大小关系的判断能力较强,大班幼儿对大小关系的判断能力较高。

5.实验心理学下_第五讲

5.实验心理学下_第五讲

结果: 结果:在双眼和单眼 观察条件下,都保持着 观察条件下 都保持着 大小知觉恒常性,双眼 大小知觉恒常性 双眼 观察时甚至出现超估 现象,而用单眼人工瞳 现象 而用单眼人工瞳 孔观察及单眼人工瞳 孔加上减光筒观察时, 孔加上减光筒观察时 由于排除了周围环境 中可供参考的东西, 中可供参考的东西, 知觉大小便趋向于视 角的规律, 角的规律,即恒常性 消失 。
海 神 尼 普 顿
身 到 三 个 隐 藏 的 侧 面 人 像 吗 ? 体 的 紫 罗 兰 : 你 能 在 叶 子 中 间 找
隐 藏 的 拿 破 仑
节约时间的暗示:斯坦福心理学家罗杰 谢泼德创作 谢泼德创作。 节约时间的暗示:斯坦福心理学家罗杰•谢泼德创作。
几 个 孩 ? 小
二、错觉
(4)趋合(或闭合法则)(law of closure)。轮廓闭合的对象比 (4)趋合 或闭合法则)(law closure)。 趋合( 轮廓不全的对象易被看成一个整体, 轮廓不全的对象易被看成一个整体,但我们对自己十分 熟悉的对象,即使轮廓缺少一部分, 熟悉的对象,即使轮廓缺少一部分,仍然将它知觉为一个 整体。例如“Hello”的不完全写法 的不完全写法。 整体。例如“Hello”的不完全写法。
长度与透视
戴氏错觉
3、形状错觉 、
以线条为背景,几何图形在主观上发生变形的现象。 以线条为背景,几何图形在主观上发生变形的现象。
几何错觉量与年龄之间关系的研究 莱博维茨等以波氏错觉为材料 发现早期, 等以波氏错觉为材料, 莱博维茨等以波氏错觉为材料,发现早期,错觉强度随 年龄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大约过18岁以后达到叫稳 年龄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大约过18岁以后达到叫稳 定状态。 定状态。
三、知觉的恒常性

实验心理学知觉

实验心理学知觉

设计实验程序
设计实验程序,包括实验材料、实验步骤、 实验时间等。
实验操作
准备实验材料
根据实验设计,准备所需的实验材料。
实验操作过程
按照实验程序进行实验,确保实验操作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记录
在实验过程中,及时记录被试的反应和数据 。
实验结果分析
统计分析
采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得出结论。
社会交往
通过知觉,个体能够理解他人的情绪 、意图和动机,促进有效的社会交往 和沟通。
02
知觉实验方法
实验设计
明确实验目的
在开始实验前,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假设 ,以便有针对性地设计实验。
选择合适的被试
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被试,确 保被试的代表性的水平。
05
知觉的未来发展
人工智能与知觉
人工智能在知觉研究中的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模拟 人类的知觉过程,以揭示知觉的内在机制。
人工智能对知觉研究的挑战
人工智能在模拟人类知觉时,需要充分考虑人类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因素,以 实现更准确的模拟。同时,也需要警惕过度依赖人工智能可能导致对人类知觉 的误解。
认知理论强调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对知觉的影响,认为这些 因素会影响个体对刺激的识别和理解。
04
知觉的应用
教育领域
知觉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主要表现在教学设计和学习评估上。通过了解学生的知觉过程和特点,教师可以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 和方式,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需求。同时,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时,教师也需要考虑学生的知觉偏差,以确保评估 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广告语言的选择和编排也需要考虑消费者的知觉特点。通过 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广告能够更好地传达信息,并让消 费者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知觉经典实验

知觉经典实验

第三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十三分。
黄红蓝黄



蓝黄黄蓝红
黄绿绿
红绿绿红 绿
绿黄红
绿
蓝黄黄黄红

黄红
黄蓝绿
绿绿
蓝绿

红绿
黄黄
红黄黄
蓝黄蓝黄绿


绿绿黄蓝蓝红
绿红黄蓝黄蓝
绿红


红黄
蓝黄红
第三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十三分。
Neisser,1964
▪ 实验目的:为模式识别的特征说提供依据 ▪ 实验方法:单因素分组实验方法(随机或重复
▪ Earhard认为,无论是使用表盘式或是使用坐标 式图形都出现了客体优势效应,由于这两种图形 都没有或极少有立体感,因此,图形的三维性不 是产生客体优势效应的必要因素。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十三分。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十三分。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十三分。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十三分。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十三分。
研究方法
▪ 三因素混合设计(2 X 3 X 3) ▪ 自变量一:刺激呈现前有无先行信息 ▪ 自变量二:刺激材料的性质(3个水平)
➢ 第一类是一个或两个单个字母 ➢ 第二类是一个或两个由4个字母组成的单词 ➢ 第三类是一个或两个由4个字母组成的无意义的字母串
择的两个字母(供选择的两个字母在刺激材料为一个字 母,一个字词或一个非字词时,置于相应字母的方,否 则另一个在下方)。这两个字母的位置对应于所要测试 的刺激材料中的字母的位置。
▪ 要求被试回答这两个字母中的哪一个是刚才在刺激材料中的 这个位置上看见过的,记录其正误。

知觉相关实验报告

知觉相关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知觉过程中,单眼线索与双眼线索对深度知觉准确性的影响,并分析性别差异对此类知觉能力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深度知觉(Depth Perception)是指人对物体远近距离即深度的知觉,也称为距离知觉或立体知觉。

它是人类空间知觉的一种基本类型,依赖于多种线索,包括视觉线索和生理线索。

1. 单眼线索:单眼线索是指仅通过一只眼睛就能获得的线索,主要包括物体遮挡、线条透视、空气透视、明暗、阴影、运动级差、结构级差等。

2. 双眼线索:双眼线索是指双眼协同作用获得的线索,主要包括双眼视差和双眼辐合。

3. 生理线索:生理线索主要包括水晶体的调节和双眼视轴的辐合。

本实验将探讨单眼线索与双眼线索对深度知觉准确性的影响,并分析性别差异对此类知觉能力的影响。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09级本科生6名(3男3女)。

2. 实验材料EP503深度知觉测试仪、标准深度知觉测试图片、单眼与双眼深度知觉测试卡片。

3. 实验步骤(1)被试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进行单眼深度知觉测试,另一组进行双眼深度知觉测试。

(2)单眼深度知觉测试:被试者佩戴红色镜片,仅通过左眼或右眼观察深度知觉测试图片,判断图片中物体的远近。

(3)双眼深度知觉测试:被试者佩戴红色与绿色镜片,通过双眼同时观察深度知觉测试图片,判断图片中物体的远近。

(4)记录被试者在单眼和双眼条件下对物体远近的判断误差,并计算深度知觉阈限的视差角。

(5)分析性别差异对单眼和双眼深度知觉准确性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1. 单眼与双眼深度知觉准确性差异单眼深度知觉准确性显著低于双眼深度知觉准确性(p < 0.05)。

这说明双眼线索在深度知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2. 性别差异性别差异对单眼和双眼深度知觉准确性没有显著影响(p > 0.05)。

五、讨论本实验结果表明,双眼线索在深度知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

双眼视差是双眼线索中最主要的深度知觉线索,当人看远近不同的平面物体时,由于两眼相距约65 mm,两眼视像便不完全落到对应部位,这时左眼看物体的左边多些,右眼看物体的右边多些,它都偏向鼻侧。

医学心理学实验一 时间知觉实验

医学心理学实验一 时间知觉实验

实验一、时间知觉实验时间知觉是人对客观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感知。

时间知觉的信息,既来自于外部,也来自内部。

外部信息包括计时工具,也包括宇宙环境的周期性变化,如太阳的升落等等。

内部标尺是机体内部的一些有节奏的生理过程和心理活动。

心理学家发现,用计时器测量出的时间与估计的时间不完全一致。

人的时间知觉与活动内容、情绪、动机、态度有关。

恒定刺激法、复制法是时间知觉差别阈限测量的常用方法。

复制法:先呈现一个标准刺激,让被试复制出觉得和标准刺激一样长的时间。

被试可以对具体的时间说不出是多长,但可以比较准确地根据自己的判断复制出时间的长短。

不受过去经验的影响,能准确地表示一个人辨别时间长短的能力。

恒定刺激法:随机先后呈现一组刺激,一个标准刺激和一个变异刺激,要求被试判断比较两个刺激的长短。

实验目的:测定个体对时间的知觉能力,掌握时间知觉差别阈限测量常用方法。

实验仪器:EP504时间知觉测试仪实验步骤:(一)恒定刺激法测定时间知觉1. 连接仪器,将反应键盘的九针插头插入主机插座,连接电源后打开电源开关,使仪器进入初始复位状态。

2. 主试按“声/光”选择键,选择声音刺激,右侧“声”指示灯亮,表示刺激将以声音刺激呈现;3. 主试按“连续/始末”选择键,选择连续或始末方式呈现,若右侧“连续”指示灯亮,声音刺激将以连续方式呈现,若右侧“始末”指示灯亮,刺激在开始和结束时各呈现0.5秒,其间不显示;4. 主试连续按功能键,使显示器显示“F1—2.0S”,表示呈现的标准刺激为2S,变异刺激分别为1.6、1.8、2、2.2、2.4(S);5. 被试做好准备,主试按“开始”键,仪器开始自动随机呈现包含一个标准刺激和一个变异刺激的一组刺激信号(其中前50组标准刺激在前,变异刺激在后,后50组相反),当一组刺激呈现后,被试在反应键盒上按键回答:“<”表示后一个刺激比前一个刺激短,“=”表示前后两个刺激相等,“>”表示后一个刺激比前一个刺激长。

知觉实验报告分析

知觉实验报告分析

一、实验背景知觉是人们对外界事物进行感知和理解的过程。

在心理学研究中,知觉实验是研究知觉现象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将分析一篇关于深度知觉的实验报告,探讨实验方法、结果及结论。

二、实验方法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单眼线索、双眼线索对深度知觉准确性的影响,以及性别差异对深度知觉的影响。

2. 实验材料实验使用EP503深度知觉测试仪,对六名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09级本科生(三男三女)进行单双眼深度知觉准确性的测试。

3. 实验程序(1)单眼深度知觉测试:被试分别用优势眼和非优势眼观察深度知觉测试仪上的刺激物,记录其判断深度误差。

(2)双眼深度知觉测试:被试同时用两只眼睛观察深度知觉测试仪上的刺激物,记录其判断深度误差。

(3)性别差异测试:分别对男性和女性被试进行单眼和双眼深度知觉测试,比较性别差异对深度知觉的影响。

4. 数据分析方法使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以探讨单眼线索、双眼线索对深度知觉准确性的影响,以及性别差异对深度知觉的影响。

三、实验结果1. 单双眼深度知觉辨别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双眼深度知觉准确性明显高于单眼。

2. 性别差异对深度知觉的影响不明显。

四、结论与分析1. 双眼深度知觉准确性明显高于单眼,说明双眼线索在深度知觉中起着重要作用。

双眼视差、双眼辐合等生理线索有助于人们更准确地判断物体的深度。

2. 性别差异对深度知觉的影响不明显,说明性别在深度知觉中不是主要影响因素。

3. 本实验结果表明,在深度知觉过程中,双眼线索比单眼线索更有效。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通过双眼视觉来获取更丰富的深度信息。

五、实验局限性1. 实验样本量较小,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普遍性。

2. 实验只针对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09级本科生,可能无法代表其他人群。

3. 实验未考虑被试的年龄、文化背景等因素对深度知觉的影响。

六、实验意义1. 本实验有助于深入理解深度知觉的生理机制和心理过程。

2. 本实验结果可为深度知觉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证据2: 证据 :封闭性和图形结构的优势效应
A.特征检测理 特征是构成任何图 A.特征检测理论:特征是构成任何图形的基本 特征检测 元或成份。 维图形来 形来说 特征就是边 单元或成份。对两维图形来说,特征就是边、 角 、 曲 线。 人的识别 识别系 在接受输入的刺激信息之后, 人的识别系统在接受输入的刺激信息之后,首 行特征分析,找出输 先进行特征分析,找出输入刺激具有哪些特征 然后把他们 长时记忆中的各 特征表征进 中的各种 ,然后把他们和长时记忆中的各种特征表征进 行比较 一旦与长时记忆中的某张特征表获 长时记忆中的某 行比较,一旦与长时记忆中的某张特征表获得 最佳匹配, 个刺激便被识别 识别。 最佳匹配,这个刺激便被识别。
格式塔学派研究刺激的整体模式,观察某些刺 格式塔学派研究刺激的整体模式, 会自动组织在一起形成图 动组织在一起形成 激为什么会自动组织在一起形成图形,与结构 立的。 主义是对立的。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 认为知 不能被分解成小的组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知觉不能被分解成小的组 成部分, 提出知觉的基本单位是知觉本身。 成部分,他们提出知觉的基本单位是知觉本身。 的信条是整体不同于部分之和 强调整体 整体不同于部分之和, 他们的信条是整体不同于部分之和,强调整体 的作用和产生知觉组织成分之间 觉组织成分之 的作用和产生知觉组织成分之间的联系。 P227图 看P227图
一、知觉的基本问题
知觉不仅是对到达大脑特定区域的感觉 系统中神经冲动的简单传递, 系统中神经冲动的简单传递,而且也包 括对视野中外部刺激的内部表征和意识。 括对视野中外部刺激的内部表征和意识。 也就是, 也就是,知觉是从到达我们感受器官的 刺激中抽取意义的过程。 刺激中抽取意义的过程。所以我们首先 要关注外部刺激的感觉输入问题。 要关注外部刺激的感觉输入问题。
二、知觉组织中的高级过程
(一)图形-背景知觉 图形 背景知觉 1. 什么是图形什么是背景呢? 什么是图形什么是背景呢? 2.什么因素决定视野中哪些部分知觉为图 什么因素决定视野中哪些部分知觉为图 哪些部分知觉为背景呢? 形,哪些部分知觉为背景呢? 3.什么因素导致了图形和背景之间快速分 什么因素导致了图形和背景之间快速分 离呢? 离呢?
B、陈霖的挑战与迎战。 、陈霖的挑战与迎战。 挑战 应战 结构优先效应: 结构优先效应:由于其组织结构的不同 大大地易化了图形之间的分辨, 大大地易化了图形之间的分辨,我们把 这种现象称为结构优势效应。 这种现象称为结构优势效应。 结构优势效应也可能是支持拓扑的证据 。
证据3: 证据 :连通性和内容关系效应
2005年,国际知觉杂志《Visual Cognition 年 国际知觉杂志《 》以专辑的形式刊载了陈霖的成果并配 发了大量国际著名学者的肯定性评论的 文章。 文章。 2003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2004年, 年 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年 求是杰出科学家奖” 获“求是杰出科学家奖”。
是拓扑学? 2. 什么是拓扑学? 拓扑学是由英文“Topology”音 拓扑学是由英文“Topology”音译而来 它是一种几何学,研究的是几何图 的,它是一种几何学,研究的是几何图 形的一类特殊性质 拓扑性质 形的一类特殊性质,即“拓扑性质”。
随后近30年的时间里, 随后近 年的时间里,在与国际上持不 年的时间里 同学术观点的学者的争论与交流中, 同学术观点的学者的争论与交流中,他 以令人信服的系列科学实验不断地完善 和论证着这一假说, 和论证着这一假说,进而成为有国际影 响力的理论。 响力的理论。 他的成果也被《科学》 )、《 他的成果也被《科学》(2003)、《美 )、 国科学院院报》 国科学院院报》(2003,2007)等著名学 , ) 术刊物多次刊登。 术刊物多次刊登。
(二)格式塔心理学派的理论
为什么视野中某些部分形成形状, 为什么视野中某些部分形成形状,而其 他部分成为背景呢? 他部分成为背景呢? 这是基于一定刺激特性的组织倾向造成 的结果。 的结果。 20世纪初,德国的心理学家 世纪初, 世纪初 德国的心理学家Wertheimer Koffka Kohler等人研究了组成图形的决定 等人研究了组成图形的决定 因素, 因素,他们所建立的学派称之为格式塔 学派。 学派。
1. 陈霖其人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脑与认知科学重点实 验室主任,北京磁共振脑成像中心( 验室主任,北京磁共振脑成像中心(国 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主任。 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主任。 1982年在《科学》杂志上原创性地提出 年在《 年在 科学》 大范围首先” 了“大范围首先”的拓扑性质知觉理论 向半个世纪以来占统治地位的“ ,向半个世纪以来占统治地位的“局部 首先”的理论提出了挑战。 首先”的理论提出了挑战。
基于目前神经心理学对盲视及相关现象 的研究, 的研究,我们对知觉是感觉的解释提出 了疑问。 了疑问。 DB可以在没有意识到目标的情况下对复 可以在没有意识到目标的情况下对复 杂的感觉进行判断, 杂的感觉进行判断,这是否意味着感觉 和知觉之间没有区别? 和知觉之间没有区别?或者感觉和知觉 要重新划定呢?科学界还在争论中。 要重新划定呢?科学界还在争论中。
4. 请自学后谈谈间接 与直接知觉的区别 和联系。 和联系。 自下而上与直接知觉 自下而上与直接知觉
(二)意识和知觉
知觉过程中关于意识的关键问题是: 知觉过程中关于意识的关键问题是: 对感觉经验赋予意义的过程是否是在自 动地没有言语意识参与下进行的? 动地没有言语意识参与下进行的?或者 说言语意识是知觉过程必不可少的部分 认为我们人类的推理 吗? Hemholtz认为我们人类的推理 是一 种无意识的过程。 种无意识的过程。我们也认识到对某一 事物的知觉是与我们已经具有的对该事 物的经验有关。 物的经验有关。
特征理论的生理水平上的证据 特征理论的生理水平上的证据 生理水平上的 来自Hubel和Wiessel发现在哺乳动物的皮 来自 和 发现在哺乳动物的皮 层发现了对一定朝向的线段敏感的神经 生理水平上找到了证据。 上找到了证据 元,在生理水平上找到了证据。 行为水平上的证据 行为水平上的证据 Olson 和 Attneave的实验支持了特征检测 的实验支持了特征检测 理论的重要性。 理论的重要性。
第6章 知觉 章
一、知觉的基本问题 二、知觉组织的高级过程 三、运动知觉 四、单眼和双眼视觉 五、恒常性和错觉
知觉( 知觉(perception)是在刺激直接作用于感 是在刺激直接作用于感 官时产生的,是对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官时产生的,是对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是人类认知活动过程的开端。 是人类认知活动过程的开端。
这类特殊性质 这类特殊性质是图形在整体结构上的特 特殊性 形在整体结 形的大小、形状无关 拉伸、挤压、扭 以任意将图形作变 拉伸、挤压、 曲等),只要不发生粘连 断裂, ),只要不 曲等),只要不发生粘连、断裂,即不 破坏图形整体结 上述各种变形称为 种变形称 破坏图形整体结构。上述各种变形称为 拓扑变换 也称为图形的通胚变换 变换, 为图形的通胚变换, 拓扑变换,也称为图形的通胚变换,在 同胚变换下保持不变的性质就是拓扑性 变换下保持不 同胚变换下保持不变的性质就是拓扑性 质。 形象地称拓扑学为 人们形象地称拓扑学为橡皮几何学
实验中要求被试辨认每对刺激中两者是 否相同。呈现每对刺激的时间为5ms。结 否相同。呈现每对刺激的时间为 。 果表明, 果表明,拓扑的有差别的圆圈与实心圆 的辨认率最高, 的辨认率最高,并且与其他两对刺激的 结果达到显著差异。 结果达到显著差异。 说明: 说明:视觉系统确实更敏感于拓扑性质 的差异。 的差异。
由此就引发了争论: 由此就引发了争论:如果知觉过程中包 含有对某一事物的经验或感受, 含有对某一事物的经验或感受,那么我 们必然就会有对该事物的清醒的意识。 们必然就会有对该事物的清醒的意识。
在确定意识和知觉关系中,盲视的DB的 在确定意识和知觉关系中,盲视的 的 个案研究给我们打开了希望之窗。 个案研究给我们打开了希望之窗。
3. 陈霖研究的理论 陈霖在对多种典型视知觉实验结果进行 分析后认为, 分析后认为,视知觉组织的心理现象是 视觉过程初期检测大范围拓扑性质的普 遍而基本的功能反应。 遍而基本的功能反应。 视觉系统不仅能检测拓扑性质, 视觉系统不仅能检测拓扑性质,而且与 局部细节性质比较而言, 局部细节性质比较而言,视觉系统更敏 感于大范围的拓扑性质, 感于大范围的拓扑性质,并且其发生在 视觉过程的初级阶段。 视觉过程的初级阶段。
根据间接知觉的观点, 根据间接知觉的观点,自上而下和自下 而上过程是可以共同存在一个完整的直 觉过程之中的。 觉过程之中的。 事实上, 事实上,这两者在某一知觉过程中所起 到的作用的大小事相对而言的, 到的作用的大小事相对而言的,其作用 的大小主要依赖于知觉情境的特点和刺 激本身的特点。 激本身的特点。 举例: 举例:
与此相对的是先天理论,根据这种理论, 与此相对的是先天理论,根据这种理论, 视觉系统的特点决定知觉, 视觉系统的特点决定知觉,Gestalt学派 学派 就是。 就是。
3. 在当代认知心理学中,间接加工过程 在当代认知心理学中, 具体体现在自下而上(bottom-up)和至上而 具体体现在自下而上 和至上而 两种对立的过程。 下(up-bottom)两种对立的过程。 两种对立的过程 那么什么是自下而上的过程? 那么什么是自下而上的过程?什么又是 自上而下的过程呢? 自上而下的过程呢?
(1)接近性 ) (2)相似性 ) (3)连续性 ) (4)共同性 ) (5)对称性 ) (6)封闭性 )
组织作用的 作用的测 2. 组织作用的测量 察者对格式塔形式的结 (1)观察者对格式塔形式的结构非常敏 感。 教材中列出两个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 教材中列出两个实验研究。
(三)形状知觉的拓扑学研究
内容关系效应是指,当目标线 标线段 嵌在其他线 内容关系效应是指,当目标线段镶嵌在其他线 成的内容结构之中时 比目标线 标线段 段组成的内容结构之中时,比目标线段单独呈 现时被检测的准确性高 也就是说 形成某种结 的准确性高. 现时被检测的准确性高.也就是说,形成某种结 构内容关系的线段会易化镶嵌在这种结 这种结构内容 构内容关系的线段会易化镶嵌在这种结构内容 中的目标线段的检测 然而,在一般的情况下, 标线段的检测. 中的目标线段的检测.然而,在一般的情况下, 其他线段会对 标线段 生干扰作用, 其他线段会对目标线段产生干扰作用,降低目 标线段的准确性 段的准确性. P237图 标线段的准确性.见P237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