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证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教案示例
![验证性实验教案示例](https://img.taocdn.com/s3/m/9e2c78b4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56.png)
验证性实验教案示例教案标题:验证性实验教案示例教学目标:1. 理解验证性实验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设计和执行验证性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教学内容:1. 验证性实验的定义和特点。
2. 验证性实验的步骤和方法。
3. 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4. 实验结果的解释和结论。
教学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前几堂课学习的科学实验方法和步骤。
2. 提出一个科学问题,例如:“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是否会有所差异?”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一个验证性实验来回答这个问题。
探究:1. 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计一个验证性实验。
2. 学生根据实验设计的要求,列出实验步骤和所需材料。
3. 学生执行实验并记录观察数据。
数据分析:1. 学生整理实验数据,并使用图表或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2. 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是否支持或反驳最初的科学问题。
结论: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给出一个合理的结论。
2. 学生讨论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方法。
拓展:1. 学生以小组形式分享他们设计和执行的验证性实验。
2. 学生讨论其他可能的科学问题,并设计相应的验证性实验。
评价:1. 学生根据实验设计和执行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评价。
2.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结论的合理性进行评价。
教学资源:1. 实验材料:植物种子、土壤、不同光照条件的灯具等。
2. 实验记录表格和数据分析工具。
3. 相关的科学实验教材和参考资料。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设计和执行其他验证性实验,探究不同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 学生可以将验证性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应用到其他科学领域的研究中。
此教案示例旨在引导学生理解验证性实验的概念和方法,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对教案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例谈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区别
![例谈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ed2c6acd5fbfc77da269b1c8.png)
L L D 0l N A 1 G 1 A
● 肇性张 — 与市的 一■ 江薛松 鬻 验 霞 霾 苏实区 l 省中 豳 证学别 如验 ■ 皋 窑
探 究性 实验 是 实验 者 在 不知 道 实验 结 果 的 前 提 下 , 通
新 验 证 结 果 ,让 学 生通 过 实验 验证 由 已 学过 的 相 关知 识 推
个反 应 的 差畀 .如 果发 生 取 代 反 应 则 生 成 C H CHB 和 r
HB ; r如果发 生加成反应则只有 CH!r r BCHB 生成 、因此只 要通过 实验检验有无 H r B 生成, 判断发生哪种类型的反应 。 ② 确定实验 步骤 : 学生根据 设计的 实验思路 , 互讨论 相
认识。
第二 步进 行 乙烯 性质 试验 :
不急 于把 答 案 揭 开 ,
①与 卤素反应 。 ②氧化。
③ 可 燃 性 ( 用安 全 点 火 法) 采 。
让 同学 自己设计 实验 探 充 ,加 深 对 乙烯 分 子 结 构 及 性 质 的
2 实 验过 程 上 的 差异 . 在 探 究性 实验 中 , 师 对 实验 程序 不作 详 细 指 导 . 是 教 而
向学生提供 解决该 问题的有 关线索.如需要 搜集哪一类资 料 、从 何 处 获取 有 关 信 息 资 料 以及 现 实 中专 家 解 决 类 似 问
题 的探 索过 程 等 每 一 位 学 习者 自主进 行 问题 解 决 , 内容 上 具 有 不 确 定性 。 实验 过 程 是 自我 设 计 的 , 师与 学 生之 间、 教 学 生 与 学 生之 间就 解 决 问题 的 方 案 和过 程 进 行 讨 论 、 交流 。
案 例 1 乙烯 的性 质 实验 ( 证 性 实验) : 验
初中生物验证性实验教案
![初中生物验证性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078e3a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6f.png)
初中生物验证性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验证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并了解叶绿素对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实验材料:
- 鲜活的水稻叶子片
- 高锰酸钾(KMnO4)溶液
- 碘液
- 高蛋白浓缩悬浊液(如豆浆)
- 锥形瓶
- 针管
- 紫外线灯
实验步骤:
1. 取一片鲜活的水稻叶子片,将其放入含有高锰酸钾(KMnO4)溶液的锥形瓶中,用针管将空气泵入锥形瓶中,观察叶片的变化。
2. 观察一段时间后,如果叶片开始变色或气泡产生,则可以说明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已经得到验证。
3. 将另一片水稻叶子片放入碘液中浸泡片刻,观察其变化。
如果叶片变青黑色,则可以说明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已经得到验证。
4. 用紫外线灯照射另一片水稻叶子片和豆浆,观察其变化。
如果叶片在紫外线照射下变得更绿,而豆浆没有变化,则可以说明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已经得到验证。
实验注意事项:
1. 在实验中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大量溶液溅洒。
2.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台和器材。
3. 如果实验中使用的植物材料是采自自然界的,请尊重生态环境,不要滥伐乱采。
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我们验证了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中的重要作用,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从而促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对植
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也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对光合作用这一生物过程的理解。
高中验证性实验报告
![高中验证性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d6f4bf5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1e.png)
高中验证性实验报告引言验证性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手段之一,通过实际的实验操作来验证某个假设是否成立。
本实验旨在验证食物中维生素C含量与其颜色深浅存在一定关系的假设。
维生素C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验证食物颜色与维生素C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
实验目的1. 掌握使用西洋草菇作为指示剂测试维生素C的方法。
2. 验证不同颜色的食物与其维生素C含量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1. 三种不同颜色的食物样本:橙子、苹果和西红柿。
2. 西洋草菇(指示剂)。
3. 维生素C溶液(浓度为0.1mg/mL)。
4. 手套、试管和滴管等基本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1. 将三个食物样本分别切成小块,放入三个试管中。
2. 分别加入适量的蒸馏水至试管中与食物样本的比例为1:10。
3. 将试管放入搅拌器中进行均匀搅拌,使食物均匀分散在溶液中。
4. 用滤纸过滤掉食物残渣,得到含有食物萃取液的试管。
5. 使用滴管分别向三个试管中加入相同体积的西洋草菇指示剂。
6. 观察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并记录下每个试管的颜色。
7. 以同样的方法制备维生素C溶液标准样品,并与食物样本的溶液颜色进行比较。
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食物样本颜色变化橙子橙色苹果绿色西红柿红色维生素C溶液橙色观察实验结果可以发现,橙子的食物样本溶液颜色变为橙色,苹果的食物样本溶液颜色变为绿色,西红柿的食物样本溶液颜色变为红色。
而维生素C溶液的颜色与橙子的食物样本溶液颜色非常相似。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颜色深浅与食物中维生素C的含量存在一定的关系。
颜色越深,食物中维生素C的含量越高。
而颜色越浅,食物中维生素C 的含量越低。
结论本实验通过验证食物样本颜色与其中维生素C含量之间的关系,得出了颜色深浅与维生素C含量的相关性。
这一发现对于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食物颜色来初步判断其维生素C的含量,从而选择更加健康和营养丰富的食物。
小学三年级验证性实验
![小学三年级验证性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7381863a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24.png)
小学三年级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小实验力学惯性现象(1)小车上立放个木块,然后迅速拉动小车,发现木块向后倾倒,这就证明静止物体有惯性。
(2)小车上立放个木块,先让小车匀速运动,然后突然刹车,发现木块向前倾,这就证明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重心位置用细线把物体悬挂起来,使其自由静止,以悬挂点为起点,画一条竖直向下的线;再找另一点用细线悬挂起来,重复上述过程,画出竖直向下的线,则两条线的交点即为物体的重心重力的方向(用细线拴住石块让石块在空中静止,发现细线的指示方向是竖直方向,这就说明了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定、动滑轮的特点。
(证明优点)(1)用一个定滑轮提升重物,发现向下用力,物体向上运动,这就证明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用弹簧测力计拉者一个物体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拉力F1,用动滑轮拉这该物体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拉力F2,发现F2小于F1,这就证明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大气压强现象(将装满水的烧杯口朝下倒置在水槽的水中,向上提烧杯,发现只要烧杯口不脱离水面烧杯中的水就不会减少,这就说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流体(气体和液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将纸竖直放在下唇处,用力向水平方向吹气,发现纸片向上飘起,这就说明了流体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
)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将滚摆旋至顶端后松手,发现滚摆上下反复运动,且向下运动时速度加快、向上运动时速度减慢,这就说明了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高度)有关将质量不同的小球放在同一高度(将质量相同的小球放在不同高度),使其自由下落到沙子上,发现质量大的小球(高度大的小球)下陷的深,这就说明了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高度)有关。
物理验证性实验报告
![物理验证性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6966a95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e0.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2. 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仪器和操作技能;3. 验证物理定律和原理的正确性;4. 培养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实验原理基于物理定律和原理,通过实验验证其正确性。
本实验主要验证以下原理:1. 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2. 动量守恒定律;3. 惯性定律。
三、实验仪器1. 弹簧测力计;2. 滑动摩擦系数测量装置;3. 水平玻璃板;4. 木块;5. 秒表;6. 米尺;7. 计算器。
四、实验步骤1. 测量滑动摩擦系数:将木块放在水平玻璃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
记录木块受到的拉力和木块与玻璃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计算滑动摩擦系数。
2. 验证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将木块放在水平玻璃板上,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拉木块,使木块受到两个力的作用。
记录两个力的数值和方向,计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3.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将两个木块放在水平玻璃板上,用弹簧测力计同时水平拉两个木块,使它们做匀速直线运动。
记录两个木块受到的拉力和木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计算两个木块的动量。
4. 验证惯性定律:将木块放在水平玻璃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
记录木块受到的拉力和木块与玻璃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计算木块的加速度。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1. 滑动摩擦系数:F = 5N,f = 4N,滑动摩擦系数μ = f/F = 0.8。
2. 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F1 = 2N,F2 = 3N,合力F = √(F1^2 + F2^2) =3.61N。
3. 动量守恒定律:m1 = 0.2kg,v1 = 1m/s;m2 = 0.3kg,v2 = 2m/s。
两个木块的动量分别为p1 = m1v1 = 0.2kg·m/s,p2 = m2v2 = 0.6kg·m/s。
两个木块的动量之和为p = p1 + p2 = 0.8kg·m/s。
验证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538b901455270722192ef797.png)
验证性实验:器材、步骤、现象、结论(1)真空不能传声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真空罩内,同时用抽气机向外抽气,听到铃声逐渐减小,说明“真空不能传声”是正确的。
(2)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作为法线,将玻璃砖放在白纸上,使它与法线垂直。
用激光手电沿着白纸斜射向玻璃砖。
发现:折射光线偏向法线。
说明:“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是正确的。
(3)蒸发吸热制冷将沾有酒精的棉花包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发现:过一段时间,酒精变少,同时温度计的示数下降,说明“液体蒸发吸热制冷”是正确的。
(4)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用酒精灯加热烧瓶里的水,产生水蒸气,通过导管,将水蒸气喷射到冷的石板上,发现石板上滴下水珠。
由此证明温度降低时,气体液化。
(5)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在质量相同的热水和冷水中,分别用滴管在底部滴入一滴红墨水,发现热水变色快。
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是正确的。
(6)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将铁丝放在热水中,过一段时间发现铁丝变热,说明“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是正确的;将铁丝用砂纸摩擦,过一段时间发现铁丝变热。
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是正确的。
(7)电流的磁效应在直导线的下方平行放一个小磁针,给直导线通电后,发现小磁针转动。
说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是正确的。
(8)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形状与条形磁体一样将螺线管嵌在玻璃板上,在螺线管的周围撒一些小铁屑,通电后不断敲打玻璃板,等铁屑重新排列后发现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形状与条形磁体一样,说明“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形状与条形磁体一样”是正确的。
(9)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有关(小磁针)在螺线管的旁边放一小磁针,通电后,发现小磁针偏转;改变电流方向,发现小磁针向相反的方向偏转。
说明: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有关。
(10)重力与质量成正比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一个、两个钩码的重力为G1、G2,发现重力与质量的比值相同。
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区别
![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00ae66266bd97f192279e9e0.png)
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区别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在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等实验要素中都有显著的差异。
1.1 在实验目的上的差别实验目的统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设计思路、步骤,获取实验结果,在实验目的引导下开展后续的步骤。
验证性实验目的旨在一个设计完整的实验框架下重新验证结果是否达到原理所描述,实验目的重在使实验人员了解这个实验,以达到熟悉生物固有的现象。
探究性实验目的是在假设的指引下获取支持假设或推翻假设的科学实证,从而达到验证假设的目的,在这个目的指引下实验者更重视获取对假设有用的实验信息。
1.2 在实验步骤上的区别实验步骤是实验设计者对实验的过程进行控制的有序过程。
验证性实验往往是在已有的实验步骤设计框架上进行操作的过程,操作者的任务是严格按照设计步骤完成准确的操作要求,以求得预想中的实验结果。
在操作过程中实验者可以掌握操作要领,实验的一些基本技能。
探究性实验的步骤在实验者的设计中占有主要的地位,什么样的步骤取决于实验者对探究性实验目的理解程度,对实验结果的假想的细致程度。
实验者在自己的假设中通过创新思维活动设计出实验步骤并完成操作,既有对步骤的期望也有对操作精确度的自我要求,目标是获得假设的成功。
1.3 对实验结果的态度上的区别实验结果是一个实验的精髓所在,结果往往预示实验的成败。
对待实验结果的态度反应了实验者在实验过程中辛劳、努力和思想品质、科学精神诸多素质。
若实验结果容易获得,实验者往往轻率处置,敷衍了事;实验结果历经千辛万苦,实验者会费尽脑汁分析结果,推理得出合乎逻辑的解释,同时还会得到意外的收获。
验证性实验结果一切在预料之中,现象明显,唾手可得,在实验者看来没有新意,没有悬念,处理的态度就多有草率,分析不得理,收获较少。
探究性实验结果犹如蚕宝宝,再生形象尚未知,一切像谜一样值得探索、猜想,这样精心操作,热切期待中产生的实验结果,实验者的态度仔细认真,解释合理,收获丰富。
探究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的区别
![探究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65ae661acc7931b765ce15e7.png)
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区别比较项目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实验目的验证性实验目的旨在一个设计完整的实验框架下重新验证结果,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由已学过的相关理论推导出的结论的正确性,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分析能力, 训练其实验技能。
如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等探究性实验是在不知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学生根据问题研究的需要在假设的指引下获取支持或推翻假设的科学实证,是以实验为载体探究科学结论。
探究性实验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活动和归纳概括的思维方式来建立概念和规律,训练一定的实验技能,同时使学生获得物理实验研究科学方法的系统训练,让学生接触探究、发明、发现的过程和方法,发现学生的创造力。
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理性的、批判的思想方法,体验学者研究的苦衷和愉悦,培养他们的发现、探究能力。
如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凸透镜成像基本规律等实验过程的比较验证性实验中学生的实验过程是受实验步骤驱使的,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只有少量的心智活动,是机械性的操作,强调行为与规则的统一。
如验证单摆周期公式的实验中,教师先告诉学生荷兰科学家惠更斯研究过单摆周期,得出公式,然后叫学生按照设计好的实验步骤操作。
在g不变,验证;在L不变,验证,并求得比例系数为。
探究性实验是实验者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的。
因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有持续的智力活动,要求较高水平的思维技巧,强调独立思考与行为。
如探究单摆周期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如下:实验:1)做一个单摆,2)把单摆固定在桌上使其能自由摆动,3)观测并记录15秒单摆摆动的次数。
提出问题:为什么每个小组记录的摆动次数不一样?猜想与假设:测量有问题、与绳子的长度有关、与垫圈的直径有关、与垫圈的质量有关、启动高度……设计实验:分组做不同的实验分析与讨论:比较每组的数据结论:摆动次数的差别是绳子的长度不同造成的。
3.验证性实验的设计思路
![3.验证性实验的设计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9433aa54be23482fb4da4cfc.png)
④实验的操作步骤可以是曾经做过的,也可以是未曾做过的。
2.设计思路 (1)根据验证的目的,运用所学的知识或题目所提供的 信息找出完成实验的依据,即实验原理。 (2)从题目所给的实验材料、用具、药品中寻找实验的 设计思路,明确具体的设计方案。
(3)依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确定实验变量,弄清自变 量如何操作,因变量如何检测,无关变量如何控制。
某玉米新品种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普通玉米,请用所学的方法 设计实验加以验证。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含量越高颜色越深 实验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用品:新鲜的普通玉米子粒,新鲜的新品种玉米子粒,研 钵,试管,漏斗,纱布,吸管,清水,双缩脲试剂A液,双 缩脲试剂B液,量筒检测蛋白质应选用双缩脲试剂,颜色反应的深浅与蛋 白质含量有关,蛋白质含量越高,紫色反应越深 方法步骤: 研磨 ①将等量的两种玉米子粒分别进行________ ,制备组织样液。 ②取A、B两支试管,向A中加入新品种玉米组织样液2 mL,B 中加入普通玉米组织样液2 mL。 双缩脲试剂A ,摇匀,再 ③向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____________ 双缩脲试剂B ,摇匀。 分别加入3滴____________ 颜色变化并比较紫色的深浅 双缩脲试剂的使用时先滴加 A液振荡均匀后, ④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再滴加B液,混合均匀即可观察现象。 新品种玉米子粒组织样液 (A试管)紫色较深 预期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理论指导】
1.概念和特点 (1)概念:指实验者针对已知的生物学事实而进行的以验证生物学 事实、巩固和加强有关知识、2)特点:
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区别
![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66a10b3165ce05087732135b.png)
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区别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在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等实验要素中都有显著的差异。
1.1在实验目的上的差别实验目的统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设计思路、步骤,获取实验结果,在实验目的引导下开展后续的步骤。
验证性实验目的旨在一个设计完整的实验框架下重新验证结果是否达到原理所描述,实验目的重在使实验人员了解这个实验,以达到熟悉生物固有的现象。
探究性实验目的是在假设的指引下获取支持假设或推翻假设的科学实证,从而达到验证假设的目的,在这个目的指引下实验者更重视获取对假设有用的实验信息。
1.2在实验步骤上的区别实验步骤是实验设计者对实验的过程进行控制的有序过程。
验证性实验往往是在已有的实验步骤设计框架上进行操作的过程,操作者的任务是严格按照设计步骤完成准确的操作要求,以求得预想中的实验结果。
在操作过程中实验者可以掌握操作要领,实验的一些基本技能。
探究性实验的步骤在实验者的设计中占有主要的地位,什么样的步骤取决于实验者对探究性实验目的理解程度,对实验结果的假想的细致程度。
实验者在自己的假设中通过创新思维活动设计出实验步骤并完成操作,既有对步骤的期望也有对操作精确度的自我要求,目标是获得假设的成功。
1.3对实验结果的态度上的区别实验结果是一个实验的精髓所在,结果往往预示实验的成败。
对待实验结果的态度反应了实验者在实验过程中辛劳、努力和思想品质、科学精神诸多素质。
若实验结果容易获得,实验者往往轻率处置,敷衍了事;实验结果历经千辛万苦,实验者会费尽脑汁分析结果,推理得出合乎逻辑的解释,同时还会得到意外的收获。
验证性实验结果一切在预料之中,现象明显,唾手可得,在实验者看来没有新意,没有悬念,处理的态度就多有草率,分析不得理,收获较少。
探究性实验结果犹如蚕宝宝,再生形象尚未知,一切像谜一样值得探索、猜想,这样精心操作,热切期待中产生的实验结果,实验者的态度仔细认真,解释合理,收获丰富。
2两者教学上的差异教学因对象的特点和具体情况的不同而异,探究性实验的探究特点更需要教师在教学策略中采用开放性、合作式的方案。
验证性生物实验报告
![验证性生物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11ade1d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e6.png)
实验名称: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目的:1. 学习DNA粗提取的原理和方法。
2. 验证DNA在不同生物组织中的存在。
3. 掌握DNA的鉴定方法。
实验原理:DNA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
在生物体内,D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
DNA粗提取的原理是利用某些化学物质(如食盐、氯化钠)破坏细胞膜,使DNA从细胞内释放出来,并通过离心等方法分离纯化DNA。
实验材料:1. 人发、鸡血、洋葱等生物组织样本。
2. 10%氯化钠溶液、2%醋酸钠溶液、95%乙醇溶液、蒸馏水、玻璃棒、离心机、烧杯、试管等。
实验步骤:1. DNA粗提取:- 将人发、鸡血、洋葱等生物组织样本分别放入烧杯中。
- 加入适量的10%氯化钠溶液,用玻璃棒搅拌,使组织充分破碎。
- 将混合液转移到离心管中,在离心机上以3000r/min离心5分钟。
- 取上清液,加入等体积的2%醋酸钠溶液,用玻璃棒搅拌,使DNA沉淀。
- 将混合液转移到离心管中,在离心机上以3000r/min离心5分钟。
- 取沉淀,加入适量的95%乙醇溶液,用玻璃棒搅拌,使DNA再次沉淀。
- 将混合液转移到离心管中,在离心机上以3000r/min离心5分钟。
- 弃去上清液,将沉淀晾干,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溶解。
2. DNA鉴定:-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DNA溶液。
- 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适量的二苯胺试剂,观察颜色变化。
- 另一支试管作为对照组,不加试剂。
- 观察两支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确定DNA的存在。
实验结果:1. 人发、鸡血、洋葱等生物组织样本均成功提取出DNA。
2. 加入二苯胺试剂的试管中溶液呈现蓝色,证明DNA的存在。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从人发、鸡血、洋葱等生物组织样本中提取出DNA,并验证了DNA的存在。
实验结果表明,DNA粗提取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不同生物组织的DNA提取。
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保持操作环境干净、整洁,避免污染。
2. 在加入试剂时,应缓慢加入,避免产生气泡。
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区别
![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f1825c10c281e53a5802ffe4.png)
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区别摘要:验证性实验是指验证已知结果的实验,不需要做假设;探究性实验是指对未知结果的探索,需要做假设,并且假设、预期和结论是一一对应的。
本文就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区别做了浅要探讨。
关键词:探究性;验证性;实验;区别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1-0100高中生物实验分两种类型: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是指对研究对象有了一定了解,并形成了一定认识或提出了某种假说,为验证这种认识或假说是否正确而进行的一种实验。
验证性实验强调演示和证明科学内容的活动,科学知识和科学过程分离,与背景无关,注重探究的结果(事实、概念、理论),而不是探究的过程。
验证性实验传递了这样一种信息:了解一个发现和如何把这个发现的结果运用到一个确定的问题上比直接学习如何发现要重要得多。
验证性实验强调实验操作和观察等个别智力技能,强调快速经济地获得生物知识。
探究性实验是指实验者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知活动。
高中《生物》新大纲将实验等活动课增加到 15学时,且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
探究性实验可以在教师的鼓励、启发、引导下,让学生在实验材料、实验试剂、实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究,自主实验、发现问题、积极探索。
这类实验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本文试图从不同角度分析阐明两个实验的区别,以期增加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两者在实验目的、选题、基本内容和结果上的区别1. 两者在实验目的上的区别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一系列实验项目,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掌握生物学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技能;学会进行综合实验的设计、准备、操作和结果分析;培养学生对实验原理、方法和结果的正确理解,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素养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能力。
验证性实验目的旨在一个设计完整的实验框架下重新验证结果是否达到原理所描述,实验目的重在使实验人员了解这个实验,以达到熟悉生物固有的现象。
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的区别
![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8381eababe1e650e53ea997b.png)
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的区别一、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比较l、概念(1)探究性实验:指实验者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知活动。
(2)验证性实验:指实验者针对已知的实验结果而进行的以验证实验结果、巩固和加强有关知识内容、培养实验操作能力为目的的重复性实验。
2、比较表3、复习探究和验证性实验要注意的问题:(1)分清实验组和对照组。
在设计实验时必须要有明确的标记,如用甲、乙、丙,或者是A、B、C或者1、2、3,总之让人以一目了然的感觉. 即对照原则:①空白对照:即不给对照组做任何处理。
如例9、11、12②条件对照:给实验组某种处理,给对照组另外一个条件处理。
如例1③自身对照:指对照组和实验组都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
例如鸡的阉割实验—-阉割前鸡的状况为对照组,阉割后的鸡为实验组.如例4、7④相互对照:不单独设置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相互为对照,例如不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研究不同浓度下种子的萌发情况。
如例2、3、6、10(2)分析实验设计中的单一自变量。
即单一变量原则。
例如不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温度就是这一变量,而pH、底物浓度、酶浓度等就是无关变量,应设置为相同。
(3)注意实验操作步骤的前后顺序要有逻辑性(前因后果),步步有理,环环相扣,各步骤要严密、完整. (4)注意实验用具与试剂及需要控制的实验条件。
(5)注意实验结果的观察、记录、分析和结论,确定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内容和合适的观察方法,最后对结果作出科学的解释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实验分析1、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例题:绿豆种子萌发初期的生长主要是胚轴的伸长。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从一个农科所获得了一种复合肥料,他们想探究这种复合肥料溶液在什么浓度范围对绿豆萌发初期的生长促进作用最大。
请你利用下列材料,参与他们的实验设计。
材料:做好标记的大号培养皿若干个、刚萌发出一小段胚轴的绿豆种子若干组(10粒/组)、复合肥料颗粒、蒸馏水、脱脂棉、直尺等实验步骤:(1)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复合肥料溶液。
对比实验与对照实验的区别.“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的区别
![对比实验与对照实验的区别.“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7750eaa2b0717fd5360cdcb7.png)
脊髓灰质炎病毒是引起脊髓灰质炎的病毒。
该疾病传播广泛,是一种急性传染病。
病毒常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导致肢体松弛性麻痹,多见于儿童,故又名小儿麻痹症。
属于微小核糖核酸(RNA)病毒科对比实验与对照实验的区别通常,一个实验总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也称控制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至于哪个作为实验组,哪个作为对照组,一般是随机决定的,这样,从理论上说,由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无关变量的影响是相等的,被平衡了的,故实验组与对照组两者之差异,则可认定为是来自实验变量的效果,这样的实验结果是可信的。
按对照的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通常有以下对照类型:1.空白对照:指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
例如,在“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的实验中,向甲试管溶液加入试剂,而乙试管溶液不加试剂,一起进行沸水浴,比较它们的变化。
这样,甲为实验组,乙为对照组,且乙为典型的空白对照。
空白对照能明白地对比和衬托出实l~-ta的变化和结果,增强了说服力。
2.自身对照: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对照组。
单组法和轮组法,一般都包含有自身对照。
如“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就是典型的自身对照。
自身对照,方法简便,关键是要看清楚实验处理前后现象变化的差异,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则为实验组。
3.条件对照:指虽给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是作为对照意义的,或者说这种处理不是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意义的。
例如,“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实验,采用等组实验法,其实验设计方案是: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实验组);乙组:饲喂甲状腺抑制剂(条件对照组);丙组:不饲喂药剂(空白对照组)。
显然,乙组为条件对照,该实验既设置了条件对照,又设置了空白对照,通过比较、对照,更能充分说明实验变量——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蚯蚓的生长发育。
4.相互对照:指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对照,在等组实验法中,大都是运用对照,如“植物的向性”的等组实验中,5个实验组所采用的都是相互对照,较好的平衡和抵消了无关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验证性实验报告
![验证性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b50fff5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94.png)
验证性实验报告1. 引言本实验旨在验证某种新型实验方法、工艺、药物等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通过对实验对象进行一系列的测试和观察,得出相关的数据和结论。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以验证新方法的有效性。
2. 实验设计在本次实验中,采用双盲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法。
将被试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
在实验组中应用新方法进行操作,而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操作。
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评估新方法的有效性。
3. 实验步骤3.1 随机分组将参与实验的被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确保两组被试之间的分布情况基本相同,减少实验结果的偏差。
3.2 实验操作实验组使用新方法进行操作,对照组使用传统方法进行操作。
两组被试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操作流程和要求,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3.3 数据收集在实验操作完成后,收集和记录实验数据。
包括被试的基本信息、实验操作中产生的数据和观察结果等。
3.4 数据分析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并评估新方法的有效性。
4. 实验结果4.1 实验组结果根据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得出了实验组的结果。
结果显示,使用新方法的被试在操作过程中表现出更高的准确性和效率。
与传统方法相比,新方法显著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和实验数据的质量。
4.2 对照组结果对照组使用传统方法进行操作,结果显示与实验组相比,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差和不确定性。
对照组的实验结果较为分散,没有显示出明显的改进。
5.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 新方法在实验操作中表现出更高的准确性和效率。
- 新方法显著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和实验数据的质量。
- 对照组使用传统方法进行操作,结果较为分散,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改进。
综上所述,实验结果验证了新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新方法可以被推广应用到相关领域,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和效率。
6. 结束语本实验验证了新方法的有效性并得出相关结论。
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比较
![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6ff9fa1a866fb84ae45c8d9c.png)
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比较实验专项1.探究性实验指实验者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知活动。
2.验证性实验指实验者针对已知的实验结果而进行的以验证实验结果、巩固和加强有关知识内容、培养实验操作能力为目的的重复性实验。
3.二者的比较【典例示范】请你根据下列材料设计一个证明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的实验。
材料用具: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CuSO4溶液、鸡蛋蛋清、人的口腔唾液(酶)、水、小烧杯、玻璃棒、试管、滴管和滴瓶、镊子、脱脂棉。
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步骤:第一步:制备蛋清液:取出鸡蛋一个,打破蛋壳(不要破坏蛋黄)。
取少许蛋清注入小烧杯中,加入30 mL的清水,用玻璃棒调匀,备用。
第二步:取唾液:用清水将口漱净,口含一块脱脂棉,片刻后用镊子取出脱脂棉,将其中的唾液挤到小烧杯中,备用。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振荡均匀后,静置一会儿,可看到2支试管中都呈现出紫色。
实验推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分析:本题为验证性实验题,应设计对照组,蛋清液为对照组,唾液组为实验组。
若实验组和对照组加入双缩脲试剂后都呈现紫色,则证明唾液淀粉酶为蛋白质,否则不是蛋白质。
答案: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取两支试管,记为甲、乙,分别加入等量的蛋清液、唾液,再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最后加入等量的CuSO4溶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实战演练】1.(2009·四川非延考区,30Ⅱ)为确定人体在运动时呼出气体中的CO2浓度是否比静止时高,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作出假设:人体在运动时呼出气体中CO2的浓度比静止时高。
幼儿验证性实验案例
![幼儿验证性实验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c5425d21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94.png)
幼儿验证性实验案例
幼儿验证性实验案例
幼儿验证性实验是一种探究自然科学现象的科学方法。
通过实验,让
幼儿自己动手实践、观察和推理,从而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思
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下面是一个幼儿验证性实验的案例。
案例描述:
老师想让幼儿验证两个相同大小的球,一个是铁球,一个是橡皮球,
它们从同样高度落下时,哪个会先落到地面。
老师首先向幼儿们讲解
了重力、物体运动、万有引力等概念,然后给幼儿们提供了一些材料,包括铁球、橡皮球、计时器、秤、尺子等。
实验步骤:
1.幼儿首先测量两个球的质量,记录下来。
2.然后将两个球从同样高度同时释放,用计时器计算两个球落到地面所需的时间,并记录下来。
3.最后,幼儿们将记录的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得出结论并解释原因。
结果分析:
幼儿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不论是铁球还是橡皮球,它们从同样高度落
下时,同时落地。
幼儿通过自己的实践和观察,理解到万有引力和物
体运动的规律,进一步掌握了物理学中的知识和实验方法,增强了科
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过程性评价:
在实验的过程中,老师注重引导幼儿思考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记录数据、分析结果和解释原因,重视幼儿探究过程的质量,从而促
进幼儿的自主探究和发展。
同时,老师还根据幼儿的表现和实验结果,进行了过程性评价,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幼儿掌握科学知识和
实验方法。
结论:
幼儿验证性实验是一种有效的科学教育方法,它能够培养幼儿的探究
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是幼儿
科学教育的重要环节。
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区别
![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54efff60b9f3f90f77c61ba1.png)
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区别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区别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在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等实验要素中都有显着的差异。
1.1在实验目的上的差别实验目的统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设计思路、步骤,获取实验结果,在实验目的引导下开展后续的步骤。
验证性实验目的旨在一个设计完整的实验框架下重新验证结果是否达到原理所描述,实验目的重在使实验人员了解这个实验,以达到熟悉生物固有的现象。
探究性实验目的是在假设的指引下获取支持假设或推翻假设的科学实证,从而达到验证假设的目的,在这个目的指引下实验者更重视获取对假设有用的实验信息。
1.2在实验步骤上的区别实验步骤是实验设计者对实验的过程进行控制的有序过程。
验证性实验往往是在已有的实验步骤设计框架上进行操作的过程,操作者的任务是严格按照设计步骤完成准确的操作要求,以求得预想中的实验结果。
在操作过程中实验者可以掌握操作要领,实验的一些基本技能。
探究性实验的步骤在实验者的设计中占有主要的地位,什么样的步骤取决于实验者对探究性实验目的理解程度,对实验结果的假想的细致程度。
实验者在自己的假设中通过创新思维活动设计出实验步骤并完成操作,既有对步骤的期望也有对操作精确度的自我要求,目标是获得假设的成功。
1.3对实验结果的态度上的区别实验结果是一个实验的精髓所在,结果往往预示实验的成败。
对待实验结果的态度反应了实验者在实验过程中辛劳、努力和思想品质、科学精神诸多素质。
若实验结果容易获得,实验者往往轻率处置,敷衍了事;实验结果历经千辛万苦,实验者会费尽脑汁分析结果,推理得出合乎逻辑的解释,同时还会得到意外的收获。
验证性实验结果一切在预料之中,现象明显,唾手可得,在实验者看来没有新意,没有悬念,处理的态度就多有草率,分析不得理,收获较少。
探究性实验结果犹如蚕宝宝,再生形象尚未知,一切像谜一样值得探索、猜想,这样精心操作,热切期待中产生的实验结果,实验者的态度仔细认真,解释合理,收获丰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hile(key != -1)
{
insertbstree(&t,key);
scanf("%d",&key);
}
return t;
}
void inorder(bstree t)
{
if (t)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inorder(t->lchild);
printf("%d ",t->key);
typedef int KeyType;
typedef struct {
KeyType *elem; //零号单元留空
int length; //表长度
}SSTable;
int Search_Seq(SSTable ST, KeyType key){
int i;
ST.elem[0] = key; //“哨兵”
实验名称:
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
班级:20112111
学号:2011211102
姓名:车红岫
实验日期:2013.6
1.问题描述
以下四个验证性实验都做。
(1)顺序查找验证
(2)折半查找验证
(3)二叉排序树的建立
(4)哈希表的建立
2.数据结构设计
(1)顺序查找验证
typedef struct {
KeyType *elem; //零号单元留空
(2)输入n
(3)输出结果
(4)哈希表的建立
(1)运行程序,显示菜单
(2)输入n
(3)输出结果
6.实验收获及思考
建立哈希表时没有考虑冲突处理问题,做程序时要谨慎小心。
附录:源代码
(1)顺序查找验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define MAX_LENGTH 100
printf("\n哈希表如下:\n");
VistHashList(l);
return 0;
}
void InitHashList(HashArray&l, int input[], int account) //建立哈希表
{ int i = 0, j = 0, pos = 0;
ListLink q, p;
q = new Lnode; //申请结点
q->data = input[i];
q->next = NULL;
if(l.HArrary[pos].firstnode == NULL)//判断当前地址表头是否还没有元素连入
l.HArrary[pos].firstnode = q;
else
{ p = l.HArrary[pos].firstnode;
system("pause");
}
(3)二叉排序树的建立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typedef int datatype;
typedef struct node
{
datatype key;
struct node *lchild,*rchild;
}bsnode;
typedef structLnode
{
int data;
structLnode *next;
}Lnode, *ListLink; //建立链表结点
typedef struct
{
intpos;
ListLinkfirstnode; //建立数组结点
}HashBox;
typedef struct
{
HashBoxHArrary[INIT_MAXSIZE]; //建立哈希数组(哈希表的地址表头)
typedef bsnode *bstree;
void insertbstree(bstree *t,datatype x)
{
bstree f,p;
p = *t;
while(p)
{
f = p;
if(x < p->key)
p = p ->lchild;
else
p = p ->rchild;
}
p =(bstree)malloc(sizeof(bsnode));
typedef structLnode
{
int data;
structLnode *next;
}Lnode, *ListLink; //建立链表结点
typedef struct
{
intpos;
ListLinkfirstnode; //建立数组结点
}HashBox;
typedef struct
{
HashBoxHArrary[INIT_MAXSIZE]; //建立哈希数组(哈希表的地址表头)
}HashArray;
3.算法设计
4.界面设计
(1)顺序查找验证
(2)折半查找验证
(3)二叉排序树的建立
(4)哈希表的建立
5. 运行、测试
(一)顺序查找验证
(1)运行程序,显示菜单
(2)输入n
(3)输出结果
(2)折半查找验证
(1)运行程序,显示菜单
(2)输入n
(3)输出结果
(3)二叉排序树的建立
(1)运行程序,显示菜单
horder(t->rchild);
printf("%d ",t->key);
}
}
int main()
{
bstree t = NULL,p;
printf("请输入一个-1为结束标记的结点序列:\n");
p = creatbstree(t);
printf("中序遍历:");
inorder(p);
printf("\n");
while (p->next != NULL)
{ p = p->next; //找到链表表尾
}
p->next = q; //将要插入的结点接入表尾
}
}
}
void VistHashList(HashArray&l) //输出哈希表
{ ListLink p;
int i;
for (i = 0; i < INIT_MAXSIZE; i++)
#define ERROR 0
void main()
{
int score[100];
int length;
int key;
printf("输入数据个数:\n");
scanf("%d",&length);
for(int i=1;i<=length;i++)
{ printf("输入第%d个元素",i);
scanf("%d",&score[i]);
}
printf("\n输入要查找的关键字\n");
scanf("%d",&key);
int low,high,mid;
low=1;
high=length;
while(low<=high)
{
mid=(low+high)/2;
if(score[mid]==key) //找到待查元素
printf("\n输入要查找的数据\n");
scanf("%d", &key);
i = Search_Seq(T,key);
printf("位置是 %d\n",i);
system("pause");
}
(2)折半查找验证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define OK 1
char ch = 'A';
for (i = 0; i < INIT_MAXSIZE; i++) //初始化哈希表头
{ l.HArrary[i].pos = ch++;
l.HArrary[i].firstnode = NULL;
}
for (i = 0; i < account; i++)
{ pos = input[i] % INIT_MAXSIZE; //计算元素地址
HashArray l;
printf("请输入要插入哈希表元素的个数:");
scanf("%d", &account);
printf("请输入要插入哈希表的元素:");
for (i = 0; i < account; i++)
{ scanf("%d", &input[i]);
}
InitHashList(l, input, account);
inorder(t->rchild);
}
}
void qorder(bstree t)
{ if(t)
{
printf("%d ",t->key);
qorder(t->lchild);
qorder(t->rchild);
}
}
void horder(bstree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