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故事化”教学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历史“故事化”教学法

在历史教学中,“故事化”教学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符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学生们在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中迈入历史世界,与历史人物对话,去感受历史,反思历史。“故事化”教学法突出“动、情、思、扩”四字,从而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一、问题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突飞猛进,但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一些人文学科的发展并不均衡,初中历史教育的尴尬处境便是一例。不少历史教师教育观念相对陈旧落后,教学手段相对简单枯燥。历史教学习惯于“重记忆轻理解,重灌输轻思维”,这种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互动与活力的教学方法,难以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是人类的精神故乡,是人类生命力的源头”。再加上一些教师注重“师道尊严”,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学习积极性大打折扣,历史的魅力也就荡然无存了。

基于以上两点,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中,初中历史教学如何走出困境呢?如何让学生爱上历史,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呢?“故事化”教学法便是笔者在实践中

总结出来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教学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无兴趣,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而学生们没有几个不喜欢听故事的。历史本身很精彩,它是由一个个故事连接而成,故事中包含了人类集体或个人的知识经验,或精彩有趣,或哲理深刻,或豪情满怀,因此让故事来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在历史教学中,应用“故事化”教学法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符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学生在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中迈入历史世界,与历史人物对话,去感受历史,反思历史,其间学生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

二、解决策略

1.“故事化”教学法突出一个“动”字

历史是丰富多彩的。历史课如果成为“背书课”,把原本丰富的历史内容抽成背景、时间、地点、人物、过程、性质、意义等若干应试要素,那么学生就会厌倦历史,丧失学习历史的兴趣。但对于故事,人人都可理解,人人都可讲述。那些平时回答问题不是很积极的学生,或者不是很流畅的学生,也许正是因为爱好故事而把平时不敢举起的手高高举起。他们的故事也许讲述得并不完整,并不生动,但是他们毕竟敢站

起来了,敢开口了!有些学生可能因为喜欢这节课的一个故事而喜欢上这个时期的故事,从而自学这一时期的历史。

可见,一个故事可以激起一个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也就有了前进的动力!学生动起来了,课堂也就动起来了!课堂的某些重点难点就会迎刃而解了。

2.“故事化”教学法突出一个“情”字

历史给了我们每个人一面镜子,教会我们怎样做人,怎样走人生之路。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可以让学生去感悟,去理解,屈原、岳飞、林则徐、邓世昌让学生们荡气回肠。历史故事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一个个活生生的历史人物,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例如,在学习《明朝的对外交流与冲突》一课中,笔者就是运用“故事化”教学法来完成情感教育目标的。

首先,让学生自学课文,找出课文中的两个故事: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击倭寇。学生熟悉后先在小组内讲述,然后在班内讲述,比赛谁讲述得最精彩。热火朝天的讲述中,学生也许并没有真正体会到两位英雄的精神实质。接下来,笔者诚恳地表扬了学生们的

精彩讲述,同时“诱惑”地提出一个问题:“你们的故事中没有提到为什么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击倭寇都能取得成功,你们从他们身上能学到哪些可贵的品质呢?再把故事补充完整,就更棒了!”在学生还热情高涨的时候,思维还在高速运转的时候提出这个问题,他们会在“惯性”下很自然地去分析,在你一言我一语的抢答中,问题往往是“柳暗花明”,重要的是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郑和的坚忍不拔和戚继光的爱国情怀也许就在那一刻,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长大。可见“故事化”教学法在学生的情感教育方面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故事化”教学法突出一个“思”字

历史本身是有生命的。学生在阅读、讲述历史事件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这比记住某个事件要重要得多,了解历史过程比背诵结论性的历史陈述要重要得多,这样才能真正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听故事到编故事再到讲故事,学生的理解能力、质疑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会得到很大提高,这对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如,笔者和学生一起学习《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时,就让学生自编故事“我随张骞出西域”。在故事中,笔者引导学生想象:你们出使西域可能会遇

到哪些困难?你们吃了那么多的苦,完成使命了吗?既然没有完成,你们只能说是有“苦劳”没有“功劳”。学生对自己亲身经历的“苦难”刻骨铭心,说他们没功劳,岂能罢休?他们在苦思冥想中,在交流合作探究中,终于明白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和结果是不同的。出于军事目的出使,却成了促进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创举,其意义远超过当初的目的。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两个好处,一方面能为教师带来宝贵及时的教学反馈,为学生提供更切实的问题情境;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的兴趣向更深层次发展,因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从无到有,不断增强,必然引起兴趣的自我强化。

4.“故事化”教学法突出一个“扩”字

历史内容包罗万象,它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多个方面,十分丰富,学生要记住这些知识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在大家喜闻乐见的故事中,那些枯燥无味的人名、地名、时间、事件会不知不觉地钻进学生的脑海。

“数典忘祖”的历史成语故事,可以让学生了解春秋时期,分封制遭到破坏,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事实;“卧薪尝胆”的故事可以让学生了解吴越争霸的情况;“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可以让

学生了解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残酷;“昭君出塞”的故事可以让学生了解昭君为汉匈经济文化交流所做的贡献;从“贞观长歌”故事中,学生们了解到唐太宗李世民的奋斗历史,感悟他重视人才,注重纳谏的胸怀。这种借助故事,由点及面、举一反三的扩展性学习,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历史知识。

三、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1)不要只讲教材中已有的故事,可根据教学实际把某些课程内容故事化,这样就可以把原本有些艰涩的知识变得生动具体。

(2)所选的故事要有针对性,要与课堂内容相联系,不可仅为活跃课堂气氛而哗众取宠。

(3)要根据具体情况巧妙地运用故事,不能一味地追求故事化,学生一笑了之,却没有任何收获,达不到应有的教学目标。所以,“故事化”教学法必须围绕教学目标,为教学服务。

四、结束语

许纪霖说:“历史的灵魂是故事,没有故事的历史,就像一个没有躯体的灵魂,是孤魂野鬼。”因此,恰当地运用“故事化”教学法,会给历史教学增添不小的魅力,给学生一份认知中的惊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