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育叙事

合集下载

初一历史教育随笔5篇

初一历史教育随笔5篇

初一历史教育随笔5篇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看到过不少让自己印象深刻的随笔吧?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具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

想看看大家都在写什么样的随笔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历史教育随笔,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一历史教育随笔篇1初一的历史课讲述的是中国古代史的知识,再加上初一学生算是真正意义上接触历史,所以相比较而言学生还是更容易对历史课产生兴趣。

但是怎样才可以让历史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历史,怎样才可以让历史课堂变成学生喜欢的课堂,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值得不断尝试的事情。

在讲述中国古代史的时候,我才发现初一学生的历史知识少得可怜,而且学生的历史知识面十分狭小,比如我在讲述尧、舜、禹的时候,80%的学生是不知道这几个人的,连这些字都不认识,更别说他们的故事;只有极少部分阅读面比较广的学生听说过他们的传说故事。

所以在上历史课的时候,想要学生进行故事的讲述和比赛,是很有难度的一件事情。

除了讲故事之外,其实历史课堂的形式还有多种形式的:表演、话剧、知识竞赛等。

尽管这些形式在实际操作中有一定的难度,但历史课堂中还是可以尝试的,尤其是对于初一的孩子,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

讲述到“远古人类的一天生活”时,有几个班的小组尝试了表演,在短短的时间里,学生能准备出一些简单的台词和相关的动作,确实是很出乎我的意料,而且在表演的时候,他们能很认真、很投入的表演,着实让我欣慰。

历史课定期准备一些知识小竞赛,也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尤其是在杜郎口模式下小组学习的形式,小组竞赛可以增强集体荣誉感。

在前三课上完之后,我准备了一次小的知识竞赛,时间就是20分钟左右。

在第一个班进行知识竞赛时,我准备了必答题和抢答题,由于抢答题不能确定谁先抢到问题,所以课堂的控制有很大难度,所以其后的几个班,我就取消了抢答的环节,虽然这样竞赛的气氛稍微弱了一些,但是课堂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初中历史教育叙事

初中历史教育叙事

初中历史教育叙事篇一:初中历史教育叙事研究我的课堂我做主(记一节很好的引导课)初中历史教师不但要转播历史知识,还要善与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历史人物进行德育教育工作。

使学生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把学习到的知识真正为社会服务,造褔人们。

最近我在讲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九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时,就很好地引导学生探讨本课中的两个著名人物——岳飞和秦桧,通过他们的行为来看他们的品德,然后再看他们的才华,最后再看对当时社会的贡献。

首先我们要确定一个主题,就是人才定义论。

当然在我自己心中早已有答案了,但如何让学生自己明白什么是人才,怎么样才能使自己成为人才,只有让学生充分讨论后我再总结。

就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我轻轻地走到他们中去,参与他们的讨论,倾听他们的初衷与意见。

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突然生成问题值得我在此分析,一是王晴晴同学问我当时的岳飞是忠于某个人还是忠于某个国?这个问题我虽然有过接触,但是没有深入研究过。

于是我就随口对他说岳飞是愚忠,他的忠是忠于宋高宗赵构。

但是课后我通过请教其他老师和查阅有关资料,加上自己的思考分析和总结。

我又对岳飞有了重新认识:当时的岳飞并不全是愚忠,他也有自己的理想,也有爱民之心。

只不过在处理与上级<宋高宗>的关系时显得过于刻意和呆板了,但那是当时的社会环境所造成的。

他个人之力虽有能力改变,但他不愿意也不想改变,因为当时的社会大环境对他的思想行为影响很大。

所以后来我又向同学们纠正我原来的个人观点。

二是有一个小组在讨论秦桧时,他们把秦桧批的一无是处。

其实我需要做的是让他们充分讨论。

当他们把秦桧批到一定程度时,他们自己就突然发现:总是找秦桧的缺点也不对啊!难道秦桧就没有一点闪光点吗?如果没有宋高宗怎么会这么器重他?于是他们又开始查阅资料和讨论秦桧到底有没有优点。

通过重新查阅资料和讨论他们发现秦桧还有不少闪光点呢:曾经是北宋的新科进士南宋的宰相;秦体字的发明人(后来改为宋体字)。

中学历史教育叙事

中学历史教育叙事

中学历史教育叙事中学历史教育叙事(一)教学是一门艺术,每一位老师都是艺术家,而学生就是艺术品,艺术品格调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在于老师这位艺术家的塑造。

在过去的历史教学中,总结了教学的一点浅薄见解。

一、从过程入手狭义的教学无外乎包括备课,授课,复习,作业几个环节。

在第一线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其中有着一些小小的规律。

备课――教学的一个最主要的环节。

备课,就是老师来安排教材,设计教学环节,处理知识结构,引导学生学习,传授知识的准备阶段。

备课不仅仅是老师按照自己的意图来处理教材和知识的过程,更是按照不同班级不同性格学生准备不同讲授方式的一个过程。

每个老师都教不同的班级,不同的班级都有不同的学生。

所谓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人也是一样的,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班学生。

所以在备课阶段,更重要的是针对不同的学生来安排自己的教学环节。

从教学的实践中,我发现,平班的孩子更加的活跃,更喜欢一些故事性强的讲授方式,而重点班级的孩子,思维更加的紧凑,喜欢思考故事背后的问题。

这样针对不同的学生就要设计不同的问题方式。

授课――教学中最直接的一个环节。

授课,就是把备课阶段的准备直接的付诸于行动,把备课的准备安排到现实。

备课和授课是两个联系紧密的过程,但是又是两个不同的过程。

备课充分会给授课一个好的基础,但是真正要想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其中影响授课的因素很多。

学生是最直接的一个因素,如果学生的积极性高,授课的效果就会明显,因为根据心理学的原理,这就是情绪的影响。

学生的积极性高,会感染老师,老师的讲授就会更加的开放,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依附的。

如果学生积极性不高,老师就要自身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分组对比也可以小组讨论。

最终的目标就是让课堂达到理想的效果。

复习――是教学中最必要的环节。

复习的及时与否直接关系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从任何以往的经验来看,复习都是十分重要的。

复习要如何做好?关键在于,复习提纲是否具有系统性,复习知识是否具有连贯性,复习形式是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初中历史老师教育教学随笔(精选7篇)

初中历史老师教育教学随笔(精选7篇)

初中历史老师教育教学随笔(精选7篇)初中历史老师教育教学随笔精选(篇1)本学期即将结束了,按照教学计划以及《历史课程标准》,已经如期完成了八年级历史的教学任务,为了能够在新的学期能够更好的工作,及时地总结经验、教训,特总结前一学期工作如下:首先,继续抓好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及时抓住学生点滴的情绪变化,及时解决问题。

许多学生开始在思想上出现了极大的变化,特别是很多学生已经进入“反叛”时期,如齐天柱、孟祥宇等常常会自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不再需要这些条条框框的约束,因而在思想上有了很多的麻痹、松懈。

作为一名老师,我适时地在学期伊始之际,召开班会,重新让学生进行学习,并体会遵守规范的重要,从思想上给学生以深刻的认识。

在实际工作中,抓住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不遵守课堂纪律的、课上睡觉、不完成作业甚至出现与教师顶嘴的现象等行为,对同学进行“换位”思考,并进行积极教育,让学生在反省中受教育,得真知,约束自己,培养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

尤其是针对初二学生的思想复杂、偏激、情绪不稳定、多变的特点,及时地发现存在的问题,同学生进行谈心,而及时解决问题。

同时,积极开展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引导学生将情绪正常的宣泄,尽可能的调整他们的心态,积极的投身于班级的各种活动中。

其次,积极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会同各学科老师多方面、多角度地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针对中学生此阶段的心理状况,适时的抓住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或者跟部分学生谈心地方式,并结合其他学科的特点及时的让学生在写出个人的短期、长期目标,树立自己的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与此同时,在课堂提问、听写、单元测试等学习活动以及其他类型活动、竞赛中将学生的表现通过加减分的形式具体化,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与此同时,增强了学生的个人竞争,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第三,积极配合各学科教师管理好学生,探讨教育学生的方法,用大家的智慧解决问题,积极的向各位教师学习先进的班级管理、学生教育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中学历史教育叙事案例

中学历史教育叙事案例

中学历史教育叙事案例引言历史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历史教育,学生可以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培养爱国情怀,提高历史素养。

本案例旨在探讨一种生动、有趣的历史教育方法——叙事教学法,以提高中学历史教育的效果。

案例背景叙事教学法是一种将历史事件以故事形式讲述给学生听的教学方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本案例选取了我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英勇事迹,以叙事的形式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1. 了解抗日战争时期我国人民的英勇斗争精神。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3.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我国人民的英勇斗争精神。

2. 叙事讲述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详细讲述 chosen event 的经过,强调英勇事迹中的关键人物、情节和意义。

3. 讨论与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对叙事中的关键情节进行讨论,分析其中的历史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4. 联系现实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传承和发扬英勇斗争精神。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抗日战争时期我国人民的英勇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评价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抗日战争时期我国人民的英勇斗争精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历史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同时,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得到激发,民族自豪感增强。

结论叙事教学法在中学历史教育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进一步探索和运用叙事教学法,为培养具有历史思维能力和爱国情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贡献力量。

初中历史教育叙事范文(通用4篇)

初中历史教育叙事范文(通用4篇)

初中历史教育叙事范文(通用4篇)一次送课下乡,班主任说班上“刺儿头”多,如果搞什么合作交流,一定会有几个学生讲怪话,大闹天宫,可能会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甚至让老师不好收场,还是慎用新课改理念的好。

当新课改理念碰到“刺儿头”,会怎样呢?我上的是四年级上册语文的一篇课文《比金钱更重要》。

课堂围绕“人和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展开。

其中“留纸条”是核心部分,最能表现“我”的诚实品质。

当学到“我环顾四周,不见一个人,便在路灯下写下一张纸条”这一部分时,我要学生默读,再轻声读,设想当时“我”所处的环境,感悟我“留纸条”时的内心世界。

课堂上时而鸦雀无声,时而喃喃细语,有几个学生还情不自禁地举手要求发言。

显然,学生被“我”留下的“纸条”感动了。

文本优美的文字加上我动情的课堂语言,已经让学生受到了“诚信至上”精神熏陶。

我因势利导,准备进入下一环节。

一个男生突然嘀咕了一句:“只怕有神经病,留什么纸条!怎么不开溜?”啊!“刺儿头”果然如期而至。

“说说为什么?”我面带微笑,心里却在急速思索应对之策。

“神不知鬼不觉地开溜了,怎么都不会找到肇事者,多好!”“啊?”我诧异了!“我听爸爸讲过,”另一个声音在补充,“当守法的成本大于违法的成本时,就可以违法办事,不然就会吃亏折本。

我爸爸就经常一边交点小罚款,一边赚大钱,滋润着呢!如果课文中的‘我’及时开溜,一分钱成本都不要。

留下纸条就难说了。

所以,我认为,这个人不是有神经病,就是只晓得‘大猫从大门进,小猫只能从小门进’的书呆子。

”呵!“刺儿头”还真是老道。

我望着一双双期待的目光,额上不觉汗涔涔的――怎么办?压,学生口服心不服,与“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相悖;绕,“送课下乡”的指导性荡然无存,颜面何在?而且,溜与留,正是课文的核心问题,是语文对学生价值观引领的关键。

除了疏导,除了直面,别无他法。

生成远比预设更挑战教师的智慧。

我灵机一动,问:“你们觉得书中的‘我’有神经病吗?‘我’为什么不溜?”一石激起千层浪。

初中历史教学的教育叙事

初中历史教学的教育叙事

初中历史教学的教育叙事初中历史教学的教育叙事7篇教育叙事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学生带入不同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中,拓宽他们的视野和世界观。

注重教学情境和故事背后的教育意义,以此有效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现在随着作者一起往下看看初中历史教学的教育叙事,希望你喜欢。

初中历史教学的教育叙事(精选篇1)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要了解和掌握史学家司马迁和《史记》;《史记》的价值和影响;乐府和乐府诗;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等知识。

2、通过对司马迁写《史记》的史实学习,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治史态度。

3、通过欣赏和想象秦陵的地下军阵,感受当年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威武,树立起开拓进取的精神。

通过欣赏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成就,认识到这是中华祖先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

同时培养学生的文物鉴赏力,增强文物保护的意识,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建议一、地位分析:秦汉时期在史学、文学、艺术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这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也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同时它也是秦汉时期文化极度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史学方面的《史记》,文学方面的汉赋、乐府诗,雕塑艺术秦兵马俑,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秦汉时期,我国史学、文学、艺术的大发展主要表现在: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着有不朽的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史记》,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乐府诗的名篇《孔雀东南飞》、《十五从军征》。

气势磅礴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

二、重点分析:1、司马迁与《史记》司马迁写史十分注重史料的真实性,文笔生动,体例完备。

司马迁严谨治史的精神也为后世的史家所效法。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成为我国历代王朝编写史书的典范。

2、秦皇陵兵马俑这组大型艺术群像,气势磅礴,艺术表现手法高超,人物形态逼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地下艺术宝库,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

历史教学实践叙事(3篇)

历史教学实践叙事(3篇)

第1篇一、背景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一直致力于将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让他们了解过去,启迪未来。

然而,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地认识到,单纯的知识传授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为了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我不断探索和实践,尝试将历史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文将结合一次历史教学实践,分享我的教学经验和感悟。

二、教学案例1.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主题是《鸦片战争》。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我采用了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了一系列教学活动。

2. 教学目标(1)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3.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首先,我通过展示一幅描绘鸦片战争时期鸦片贸易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画描绘的是什么场景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场景?”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接下来,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他们阅读教材,结合图片和视频,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课堂讨论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我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讨论的主题包括:①鸦片战争的背景有哪些?②鸦片战争对中国有哪些影响?③鸦片战争给世界带来了哪些启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各抒己见。

我鼓励他们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4)拓展延伸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鸦片战争,我设计了以下拓展延伸活动:①观看纪录片《鸦片战争》。

②查阅资料,了解鸦片战争时期的著名历史人物。

③结合自身实际,谈谈鸦片战争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4.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以下几点:(1)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我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初中历史教育叙事教案

初中历史教育叙事教案

初中历史教育叙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指什么。

2. 掌握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历史及作用。

3. 能够运用辨析能力,理解四大发明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1. 造纸术的发明及作用
2. 指南针的发明及作用
3. 火药的发明及作用
4.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及作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四大发明的相关介绍,激发学生对古代科技的兴趣。

2. 讲授:简要介绍每项发明的历史背景、发明者、作用等内容,以及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3. 辨析:让学生分组讨论四大发明的重要性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展示各自的观点。

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古代科技发明,了解古代中国在科技领域的一些其他成就。

5. 总结:通过讨论,总结四大发明对中国和世界的意义,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通过了解这些发明的历史和作用,加深了对古代科技发展的认识,也体会到古代中国在科技领域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五、作业布置:请同学们根据课堂内容,写一篇文章,总结四大发明的影响及其对古代中
国和世界的意义。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图像、讨论和总结等多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辨析能力和
历史思维,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性。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多加强实践性
环节,让学生亲自体验古代发明对生活的改变。

历史教育叙事故事

历史教育叙事故事

历史教育叙事故事第一篇:历史教育叙事故事历史教育叙事故事(一)那一天是七月二日,这是我代课第三天。

备了一上午课,我走进了十三班教室。

这是我为十三班代的第一节课。

听办公室老师说,十三班是一个不错的班级,基本上不需要强调纪律。

我知道,虽然如此,但现在是期末复习收尾阶段,而今天又是下午课,同学们大多处于疲劳期,很容易呼呼睡大觉的。

如果学生们打不起精神听课,复习得再全面也没用。

这节课该怎么上呢?我想,可以给大家讲得生动一些。

这样也许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兴趣。

正好,这节课复习的内容是中国近代史大纲,而我研究生正是读的中国近现代史,对于知识我比较有把握,而且,我可以给大家讲一些相关的课外知识。

“上课”,我故意提高嗓音,“同学们好”,“老师好”,“请坐”。

的确,从同学们的“老师好”三个字中,我已经听到了他们的倦怠。

但我毕竟是一个新面孔,大多数学生还是盯着我看,等着我说话。

我并没有急于讲课,而是告诉大家已经下发的复习资料哪些是必须保存好的,哪些是重要的。

这时,我看到几个同学已经半趴在书桌上了。

“好了,请趴下的同学做起来,时代在召唤你们”。

一句话给大家都逗乐了。

趴着的同学也重新坐了起来。

正式复习开始了,我从鸦片战争讲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没有人趴下,我从第二次鸦片战争讲到太平天国起义,没有人趴下,我从太平天国起义讲到洋务运动,还是没有人趴下。

而且,我发现同学们都瞪着眼睛在听。

我知道是我讲的故事吸引了大家。

我又从洋务运动讲到了甲午中日战争。

铃铃……,在不知不觉中下课的铃声响了起来。

“下课”,“同学们再见”,“老师再见”。

这一次,学生们的声音明显比上课时大许多。

“咱们班的课落了一节,如果大家愿意,我们第八节课补上好不好?”,“好”,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喊。

第八节课我又给十三班补了一节课,同学们仍然是一直没一人趴下或睡觉。

走出十三班教室,我感觉特别轻松,我有一种说不出的快乐,也许是初为人师又得到学生认可的快乐,也许是为自己摸索出一种讲历史课的新形势而快乐。

八年级历史教育教学叙事

八年级历史教育教学叙事

八年级历史教育教学叙事(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励志名言、好词好句、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documents,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八年级历史教育教学叙事教育叙事是以故事性的方式,通过叙述教育经历、教育案例或个人成长的故事,以引发人们的共鸣、情感共鸣和思考,从而实现教育和启发的一种叙述形式。

历史教师教育叙事(四篇)

历史教师教育叙事(四篇)

历史教师教育叙事通过这几年的教学,我觉得新的课程改革,为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提供了注入了一股新的动力。

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理念无疑是最关键的。

只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才能催化出出色的教学行为,而新的课改,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不断探究的学习方式。

历史教师的观念、角色、教学行为、教学策略等都要发生转变,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递者,历史教学也不再是过去那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简单相加,它开始向师生互教互学、共同发展的新型格局迈进。

只有形成这种师生关系,学生才能消除畏惧、释放个性、发展潜能,真正做到“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同时营造出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以此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力,使整堂课的教学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因此对于一个历史教师而言,有效的协调人际关系与沟通表达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而且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化,创新思维在历史教学中也开始崭露头角。

历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要激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这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教师的提问;二是学生的发问。

教师的提问,要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同时理清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精心设计,环环相扣,从而引导学生去思考、联想、探究,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进而发现历史的本质,明白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把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提问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带着这些问题,在课堂上师生共同探讨、不断深化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本质的认识,通过环环相扣的设问,层层深入的剖析,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看法,甚至得出不同结论。

这样,学生从中得到的是思维的启迪,视野的开阔。

其次,鼓励、引导、启发学生发问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手段。

回答问题是一种能力的表现,那么善于提出问题更是一种创新意识的体现。

因为发问是一个人探索未知领域的外在表现,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

教学中,应非常注重激励学生突破传统思维定势,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初中历史教育随笔5篇

初中历史教育随笔5篇

初中历史教育随笔5篇随笔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是议论文的一种变体,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

以下是收集整理的初中历史教育随笔,供各位参考。

初中历史教育随笔篇1在多年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初中生对历史课存在着严重的厌学现象。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认为历史知识容易掌握,只要看书就可了解,用不着听讲,要考高分只要死记硬背即可。

事实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这种方法根本不可能把历史学好。

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自然就不会厌学。

一、运用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讲课生动,课堂气氛活跃,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

在历史课上,讲解生动的历史故事恰好能做到这点。

如讲商朝历史时结合《封神榜》的故事讲,同学听的津津有味,下课了同学们还意犹未尽。

还可提供学生熟悉的历史故事,让学生自己讲解,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二、对历史人物串联讲解如讲韩非时,提到其惨遭陷害的情况,谁害死韩非?是他的嫉贤妒能的同学李斯;谁害死李斯?是历史上著名的巨奸赵高;谁杀死了赵高呢?是秦王子婴;谁杀死子婴呢?是霸王项羽;项羽结局如何呢……这样一个引出一个,学生自然听得专注入迷。

三、比较分析法对历史人物或事件进行比较分析是常用的一种方法,但大多简单雷同,学生听起来感到枯燥乏味。

如果有所延伸效果就大大不同,例如,将郑和、哥伦布进行比较,无论在航行的时间、规模、次数上,郑和都要超过哥伦布,但为什么哥伦布比郑和的影响更大呢?郑和的不计经济效益的朝贡贸易违背了经济规律,给明政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而哥伦布的远航引起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四、从人性角度讲述历史人物历史的一些偶然的、主观的因素往往可以改变它应该有的模样。

如对“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这一历史现象的解释,其中,固然是由于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的压力,但孙中山个人的因素在这里占几分?事实上,当时孙中山虽然对袁世凯不放心,但他对袁世凯还是寄予了很大希望;而且孙中山一生诚信、善良、淡泊名利,“他没有一丝一毫的中国官僚的权利欲,他完全是带着对天下难民的博爱而担当起政治使命的”。

初中历史教育叙事范文(精选3篇)

初中历史教育叙事范文(精选3篇)

初中历史教育叙事范文(精选3篇)初中历史教育叙事范文篇1《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叙事在教学本课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上课铃响后,我走进教室上课,打开多媒体,一幅“黄海激战”图出现在学生的面前——中日双方战舰在海面上战斗,两侧浮现一句诗“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接着我向同学讲述:“同学们,这副挽联是人民为哀悼民族英雄邓世昌而撰写的。

在中日海战中,邓世昌带领致远舰不幸舰体受伤,弹药断绝。

他沉着镇静,指挥部下冲向日先锋指挥舰吉野,决计同归于尽。

吉野大怖躲避,并以快炮及鱼雷攻击致远,没入黄海。

牺牲后举国震动,光绪帝垂泪亲自为他撰联,以歌颂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伟大业绩而作的。

这时我想起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岳母为其刺字“精忠报国”。

想用历史名句来衬托突出邓世昌的业绩,又能自然的导入新课。

正在这时,一学生举手要求发言,说“老师,我知道精忠报国是南宋初期的抗金名将岳飞母亲在他后背刺的字,那岳飞和邓世昌有什么相同的呢?”对这半路杀出的“程咬金”,我一面用较慢的语速表扬他们能思考和大胆质疑,一面则以快速的思考应对,如果与他们讨论这个问题,教学任务很难完成,这也不是全班同学感兴趣的话题,我的教学计划中根本没有这一环节。

如果用以前惯用的手段“这个问题我们课后讨论好吗?”显然是对学生的“外交辞令”(实际是老师不允许讨论)而继续把学生引入我精心预设的教学程序之中,这样做,学生学习的热情、好奇心、学生的创造思维很可能被扼杀了!我当机立断放弃了已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你们提出的问题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我想我们只要学习一定能弄清所有的问题。

现在我提议分小组学习,你们俩如果愿意就带一小组从挽联入手,兼考察黄海的地理环境,了解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所克服的困难,理解邓世昌在打击日本帝国主义时的爱国情操,并把你们的收获给同学们汇报;第二小组从清王朝国家安全的角度来考察黄海在我国海防中的地位从而理解邓世昌为什么坚持打击日本帝国主义,与战舰共存亡以及此举的重要意义?第三小组考察黄海及朝鲜半岛的历史地位,看能否用你们的考证事实来告诉同学日本侵略的史实。

八年级历史教育教学叙事

八年级历史教育教学叙事

八年级历史教育教学叙事八年级历史教育教学叙事精选篇1在历史课中引入语文教学方法,是完全可行的。

自古文史相通,历史与文学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任何文学作品都产生于一定的历史背景并反映某一个方面的社会现实,同样,任何历史内容都是依靠文学形式 (有少量是实物形式)记录下来的。

因此,对历史的表述不仅可以借鉴,而且必须借鉴文学的方法。

我做过两年语文教师,上了八年历史课,从贾谊的《过秦论》中了解到秦朝灭亡的历史原因,从清朝的腐败历史中认识到《红楼梦》的伟大意义。

历史课和语文课的共性实在太多了。

把一些语文教学方法运用到历史课之中,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例如:指导学生围绕历史教材的章、节、标题来抓中心,划段落,分层次,归纳大意,写出提纲和要点,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讲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运用记叙文和小说的表现手法,按照时间、地点、场景和情节等要素,或叙述,或议论,或描绘,或抒情,再现历史的过去,生动活泼,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讲述历史原因、结果,分析历史观点,介绍历史场景及历史文物,则采用议论文、说明文的方法,摆事实、讲道理,做到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逻辑性强。

甚至在考试中,我也采用作文的方法,把论述题改为“历史作文”。

考中国古代史,我要求学生写一篇毛爷爷的诗词《沁园春·雪》的读后感,考世界古代史,我要求学生写一篇“由新航路的开辟所想到的……”的*,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联想能力。

实践证明,历史教学参考语文的教学方法是很有益处的。

历史课的知识串联法所谓知识串联法,就是抓住历史线索。

这线索犹如网之纲,纲举目张,基本知识就会一网而尽。

历史知识一般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几个基本要素构成,上历史课必须把这些基本要素讲清楚,这是历史课与其他课程的最大区别。

这些要素又可演化成为历史的基本线索,并以这些基本线索把相关历史知识串联起来,好像用线串珠子一样。

比如,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列出大事年表;以空间的转移为线索,按一定的地点、区域或国别范围来讲授历史;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往往贯穿了整个时代,中国民主革命史与孙中山、毛爷爷的名字几乎密不可分;以历史事件的发展为线索,讲清起因、经过和结果,就可以知道每一种历史现象的兴衰过程。

九年级历史教育叙事

九年级历史教育叙事

九年级历史教育叙事作为一名九年级的历史教师,我深深地感到教育叙事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所经历的一段教育叙事,希望能够对其他教师有所启发。

一、引言九年级的学生面临着中考的压力,历史学科虽然不是主科,但是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历史文化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历史素养。

二、背景我所教的班级是一个普通的九年级班级,学生的历史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对历史非常感兴趣,而有的学生则对历史毫无兴趣。

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

三、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在掌握历史知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历史知识点繁多,学生难以掌握;2.历史事件和人物容易混淆;3.学生缺乏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意识。

四、解决方法针对以上问题,我采取了以下解决方法:1.将历史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2.采用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对比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区分;3.通过历史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意识。

五、实施过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采取了以下措施:1.将历史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形成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

例如,将中国古代史按照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分类整理,形成知识体系,方便学生记忆和理解。

2.采用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对比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区分。

例如,将中国古代的秦始皇和汉武帝进行对比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位皇帝的历史贡献和影响。

3.通过历史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意识。

例如,选取一些重要的历史材料,如《史记》、《资治通鉴》等,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解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意识。

同时,我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和启发。

4.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还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例如,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如播放相关的历史纪录片、电影等;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演讲、角色扮演等活动;开展历史知识竞赛等。

初中历史教育叙事

初中历史教育叙事

初中历史教育叙事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次教学任务围绕“初中历史教育叙事”这一主题展开,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思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结合具体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时代背景,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理解和分析历史现象,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客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教学对象本次教学对象为初中学生,他们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具备初步的历史观念。

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采用生动形象的教育叙事方式,帮助他们巩固和拓展历史知识,提高历史学科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们的个体差异,教师将充分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历史教育叙事教学的效果。

同时,教师还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引导他们学会倾听、尊重他人,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通过本次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历史的魅力,提高自身的历史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时代背景的基本知识,如古代文明的兴起、重要革命的发生、近现代重要历史人物的贡献等。

(2)学会运用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分析历史现象,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

(3)提高历史文献阅读和理解能力,学会查找、筛选和整合历史资料,为研究历史问题提供有力支持。

(4)培养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够清晰、有条理地陈述历史事件和观点。

2、过程与方法(1)采用教育叙事的方法,让学生在倾听、讲述历史故事的过程中,感受历史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观点争鸣等互动形式,深入探讨历史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实物等,丰富教学形式,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体验。

(4)结合实地考察、历史遗迹参观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提高历史学习的实践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热情,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初中历史教学的教育叙事

初中历史教学的教育叙事

初中历史教学的教育叙事教育叙事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将历史教育融入有趣的故事中,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以下是一个关于初中历史教学的教育叙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目标:通过教育叙事,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统一战争和分裂时期。

教学内容:古代中国的历史分为统一战争和分裂时期两个阶段。

正是在这两个时期,中国经历了不同的王朝更迭和战争。

统一战争时期故事:从前,中国是一个被分割成七个国家的地方。

七个国家经常互相争斗,人民生活都不安定。

有一天,一个名叫秦国的国家的国君终于打破了这个局面。

他叫秦始皇。

秦始皇有一位非常聪明的宰相,李斯。

秦始皇很聪明,他觉得只有统一国家,人民才能过上稳定幸福的生活。

于是,他开始征战七个国家,一个接一个地征服它们。

他先攻下了嬴政所在的齐国,接着攻克了赵国、秦国、魏国、楚国、燕国和韩国,最终统一了全中国!为了巩固统一的成果,秦始皇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比如推行法家政治,统一文字和货币,修筑万里长城等。

这些措施使中国的统一持续了几百年的时间。

分裂时期故事:然而,统一时期过去了,分裂时期来临了。

秦始皇死后,他的儿子并不像他那样聪明。

加上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中国再次分裂成了一片纷争。

最著名的争斗是三国时期的战争。

三国时期有三个国家在争夺统治权:魏国、蜀国和吴国。

这个时期的最著名人物就是刘备、关羽和张飞。

他们带领自己的势力互相争斗,最终魏国获得胜利,统一了中国一段时间。

然而,这段统一并不长久。

魏国的统治者并没有秦始皇那样的能力和智慧,加上内乱和外敌的侵略,中国再次陷入了混乱和动荡。

结尾:通过教育叙事,我们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变迁。

统一战争时期展示了中国统一国家的艰难历程,而分裂时期则揭示了统一的不易和保持统一的重要性。

最后,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的教训,以及对国家统一和稳定的重要性有更深入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教育叙事
新课标突出强调了学生学会学习和积极参与课堂的内涵,要实现这一目的,首要的就是让学生对课堂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

因此,如何在课堂上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就成为我们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

历史教学作为再现历史事物发生过程的一门特定的学科,其每章每节相对来说,都是一个个独立的历史故事。

教学中,我们不妨把历史知识通过趣味性、通俗化的故事形式,采取师生互动的方式把它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娱乐”中轻松学习历史,这会比单纯化的讲述和阅读,效果要好的多。

基于此,教学中,我在尊重教材基本知识的前提下,把教材内容加以适当的艺术润泽,使之形成许多有情趣、生动、感人的历史小故事,由教师或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把它讲述出来,使学生在听、想、记等方面形成较强的自我接受力和感悟性,充分起他们的学习热情。

实践说明,在这种情景下学生接受记忆的知识会更牢固。

讲述历史故事时,可以针对课堂的教学目标,有意识的巧设一些疑问,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听故事,在故事中寻求答案。

例如:在讲《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课时,我把本节的知识点汇聚成了“一个北京古人的一生”这样一个故事,以北京地区原始生态为背景,把北京猿人的体态特征、生产、生活状况融入其中,向学生娓娓道出了一个北京猿人短暂40年的人生历程。

配合
这个故事,设计了五个问题:①北京人会不会使用工具?使用怎样的工具?②北京人获取食物的途径有哪些?想一想还有其它的吗?③北京人能否使用火?他们怎样取火?有什么影响?④你认为北京人的生活快乐吗?说说你的理由。

⑤你认为北京人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些问题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也激发起了他们积极参和探讨的兴趣,学习效果事倍功半。

对于教材中学生已了解的知识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在讲台上以故事的形式进行表述,其中的问题也可以以学生为主进行提问,教师进行配合和引导。

例:《三国鼎立》一课中,以学生熟知的“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两个故事情节为主线,让学生根据看过的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片段来讲述,穿插着对其中人物的分析等,来完成“三国鼎立”知识板块的学习。

课堂中,以故事形式进行的讲解,很容易使学生融入到情节起伏中,不由自主的会想起相关的时间、人物、事件及结果等历史知识,学生以这种方式记忆的知识点要比单纯的死记硬背印象要深的多。

同时,这种学习知识的方式还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课堂上为把自己“最闪亮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自觉的去获取知识,并通过演讲和解答不断提高自己概括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把“苦学”变成“乐学”,由知识的被动接受变成积极主动的去获取知识。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课堂学习方式是一个开放的过程,教师要精心的设计和调控好这个课前要做充分的准备,找好每个“故事”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防止由于“故事”过多的文学色彩和其本身的娱乐性而忽视了历史课
堂教学的任务,使课堂教学变得表面化、形式化而导致课堂教学效果的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