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前沿问题探析与思考
浅析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析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35a5ec2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3f.png)
浅析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1. 引言1.1 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历史,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领略历史的风采,感悟历史的启示,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国民精神品质。
历史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了解历史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在于传承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只有通过深入思考历史,学会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2 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以及学生应试压力过大等方面。
课程设置不合理是指目前的历史课程内容过于繁杂,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教学方法单一也是一个问题,传统的讲解式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需要引入更多互动、实践的教学方法。
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一些教师教学水平不高,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也是当前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的困难之一,学生普遍觉得历史知识无趣、难以理解,缺乏对历史学科的热爱。
学生应试压力过大也是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问题,学生需要应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加强课程改革、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有助于改善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2000字】2. 正文2.1 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设置不合理是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
一方面,课程设置过于繁琐,内容涉及面过广,导致学生学习负担过重。
部分历史课程内容过于抽象,与学生现实生活脱节,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理解。
浅析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析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05c9e7a0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0b.png)
浅析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初中历史教学作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能力的关键。
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枯燥,教学方式落后、缺乏趣味性,以及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和有效性,也制约了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
通过丰富教学内容,增加互动性,拓展教学方式,注重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等一系列举措,可以帮助改善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升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对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1.2 研究意义历史教学是初中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因此,对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教师、学生和教育机构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通过深入剖析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可以帮助教师和决策者更好地认识问题的根源和表现形式,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
其次,对当前初中历史教学问题的研究可以促进教学理论的创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同时,也可以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更加良好的互动关系。
最后,对当前初中历史教学问题的研究还可以为未来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借鉴,推动历史教学朝着更加科学、人性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2. 正文2.1 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单一、枯燥、教学方式落后、缺乏趣味性以及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方面。
教学内容单一、枯燥是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教材内容过于抽象、枯燥,缺乏生动性和实用性,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及解决策略
![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及解决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c85b2418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6d.png)
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及解决策略问题一:教学内容过于繁杂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学内容通常非常庞杂,涉及到不同的历史时期、地区和主题。
这给学生研究带来了困难,容易导致知识的片面性和研究的压力。
解决策略:- 确定核心内容:教师应当确定教学中最重要的核心内容,避免研究的过度扩展。
应重点关注对学生重要历史概念、事件和人物的理解。
- 制定教学计划:教师应合理规划教学进度,将历史知识按照主题、年代等分段,逐步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帮助他们建立起相对完整的历史框架。
- 利用多媒体资源: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资源,如图表、地图、图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内容。
问题二:历史概念理解困难中学生对于历史概念的理解常常存在困难,容易混淆概念的含义和联系,影响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准确理解。
解决策略:- 提供清晰明了的定义:教师应当提供清晰明了的定义,解释历史概念的内涵,避免模糊和混淆。
- 利用实例加深理解:教师可以使用具体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作为例子,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 练与应用: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练和活动,要求学生运用历史概念进行分析和解释,提高对概念的运用能力。
问题三:历史教学缺乏趣味性由于历史教学内容普遍较为庞杂和抽象,学生对历史教学缺乏兴趣,导致研究效果不佳。
解决策略:- 利用故事性元素:教师可以利用历史中的故事和传奇人物,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好奇心。
-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模拟历史场景、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增加研究的乐趣。
- 结合现实生活:教师应将历史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历史与现实的关联,增加研究的实用性和兴趣。
以上是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及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对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提供一些参考与帮助。
浅谈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0407df09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1b.png)
浅谈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着单一教学方式、教材内容过于繁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优化教材内容,以及启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对策。
通过这些对策,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增强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当前初中历史教学需要不断完善和调整,从而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和学习特点。
展望未来,随着教学方式的不断创新和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相信初中历史教学将会朝着更加积极、高效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问题,对策,单一教学方式,教材内容,学习兴趣,多元化教学方式,优化教材内容,启发学生学习兴趣,观点总结,未来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初中历史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历史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过去的文化、传统和历史事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判断力和分析能力。
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更好地推动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我们需要认真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通过本文的研究与讨论,希望能够为解决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学习兴趣的增强。
1.2 问题意义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意义:单一的教学方式导致了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有限,无法真正领会历史的精髓。
教材内容过于繁杂,学生难以消化和吸收,导致学习困难和学习效率低下。
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不高,对历史学科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阻碍了他们全面发展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解决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对于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全面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推动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保障。
2. 正文2.1 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首先是单一教学方式。
中学历史教学前沿问题探析与思考
![中学历史教学前沿问题探析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e13a04394b73f242336c5f5d.png)
宋代因印刷术的发展,教育较唐代大为普及,识字率大为提高,但也不 能估计过高。宋代“农家十月乃遣子入学,谓之冬学;所读《杂字》、《百 家姓》之类,谓之村书”。著名诗人陆游的一首诗说: 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 (卷1《观村童戏溪上》) 农家子弟读冬学,念村书,是为识一些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 公卿”。但地主或大商就不同,他们不惜工本,教其子弟读书,正如廖寅先 生所指出,是为由富族转变为士族,“入仕是富族的终极目标”。“科举考 试需要巨大的投入,普通农民很难负担得起”,“首先成为富族,然后再投 资于文教,使自己士人化”。“富族向士族转化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很多士族从富族转化而来”。按科举制下的宋代的时尚观念,正如黄震说: “人若不曾读书,虽田连阡陌,家赀巨万,亦只与耕种负贩者同是一等齐 民。”依个人之见,如果通过乡试而取得贡士的身份,大致就算是士族了, 当然,这也并不等同于很少量的名门望族。在科举制的引导和作用下,光是 富,即拥有大田产和其他财富,还不足以造就家族的强势,而必须读书,争 取科考及第,才能使家族拥有强势。故前引“豪右往往多有官荫及得解进士” 之语,是准确地反映了宋代社会的统治和剥削阶级状况,而不可忽视。
一些重要的教会人士宣扬关于“民治思想的理论”, 这在“阿奎那的著作中有着某种证据,尽管他更赞同 有限的君主制”。对世俗社会影响更大的,也许是教 会的选举制度和宗教会议制度,教皇是通过红衣主教 团选出来的,特别是罗马帝国晚期兴起的宗教会议或 公会议制度,对未来城市议会和等级制度的发展有重 要的启发和示范作用。法国的等级会议和英国的议会 的形成,“无疑都与教会的做法有关”。中世纪晚期 出现的公会议权威至上论主张用宗教会议来取代教皇, 无疑也是共和思想在当时教会内的反映。 ——王加丰《西方历史上的共和制与共和思想》
浅析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析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28b72b60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62.png)
浅析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1. 引言1.1 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呈现出一些问题和挑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逐渐显得单一和落后。
教材内容过于陈旧,缺乏新颖性和互动性,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教学过程中缺乏多角度的分析和讨论,使得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无法得到充分锻炼。
学生参与度不高,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主导教学的情况比较严重。
当前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着教学方法单一、内容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教材陈旧和缺乏互动性等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改进历史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参与度,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只有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1.2 问题意识的重要性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在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辨能力,让他们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死记硬背,而是能够主动思考、质疑和探索。
问题意识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让他们不轻信一面之词,而是通过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独立思考,形成独立的见解和观点。
问题意识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让他们在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相互启发、互相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团队意识。
问题意识的培养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具体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让他们成为具有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终身学习者。
2. 正文2.1 传统教学模式单一传统教学模式单一是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和探究的环节。
教师通常是通过讲解和讲义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只需听讲和记笔记,缺乏主动思考和实践的机会。
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受限,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为了解决传统教学模式单一所带来的问题,我们应该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7b8f765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fb.png)
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初中历史教学作为学生接触人文知识的重要途径,承担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历史意识的重要任务。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
当前初中历史教学普遍存在教材内容单一、晦涩难懂的情况,学生很难从枯燥的文字中获得兴趣和理解。
历史教学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学生往往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讨论的机会。
师资力量不足也是一个制约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着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
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很多学生抱有历史枯燥无味的观念,对历史学科没有积极的学习态度。
由于历史教学资源的缺乏,学校无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限制了教学效果的发挥。
我们有必要研究并解决这些问题,以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引言结束】.1.2 问题意识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教材内容的单一、晦涩难懂、历史教学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师资力量不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以及资源缺乏等方面。
这些问题影响了历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也影响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为改善初中历史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问题意识】的提出,是为了引起社会各界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关注,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的学习效果和质量。
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构建优质的历史教育体系、培养具有历史素养的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教材内容单一、晦涩难懂教材内容单一、晦涩难懂是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
很多学生反映,历史教科书内容过于枯燥,缺乏生动性,且大部分知识点都是机械记忆和背诵,难以理解和消化。
教材内容过于单一,主要以文字和图片为主,缺乏多样化的教学资源。
这导致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化,缺乏足够的互动性和参与感。
学生只是passively 接受知识,而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机会。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34e4471f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ba.png)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与对策浅谈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与对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着中国教育的发展,中学历史教学也得到了重视,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及对策进行浅谈。
一、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一)教材缺乏新颖性目前,大多数中学历史教材都是老式的,而且内容老套,内容太集中在历史概念上,而忽略了历史实践和历史思想的深入分析,因此,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比较单调,乏味,而且不能很好地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
(二)教师教学水平低目前,大多数中学历史老师的教学水平还不高,他们的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
他们在课堂上多是以讲授式来进行教学,缺乏创新性,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生学习水平不高由于历史教材内容太集中,学生们往往只能死记硬背,而不能真正理解运用。
同时,由于历史课的时间不够,很多老师采用集体拉锯战的方式来进行考试,使得学生们不愿意去真正深入地学习历史。
二、改进中学历史教学的对策(一)加强教材的创新性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应该加强历史教材的创新性。
在教材的设计上应该注重历史实践和历史思想的深入分析,让学生有机会体验历史,从而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
此外,还应该注重主题性和应用性,使得教材能够更好地适应实际情况。
(二)加强老师的教学水平同时也应加强老师的教学水平。
应该培养老师探究式、体验式、案例式、实践式、研究式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此外,老师还应该重视与学生的互动,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爱好来激发他们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三)加强学生学习意识最后,应该加强学生的学习意识。
老师应该通过实践、体验、游戏等方式来增加学生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同时,老师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得学生能够全面、准确地认识历史文化。
三、结语总之,中学历史教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为了促进中学历史教学的发展,我们要加强教材的创新性、加强老师的教学水平、加强学生的学习意识。
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5798946a9b6648d7c1c74652.png)
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一、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教育理念的墨守成规与矫枉过正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在教学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
综观我市历史教育教学现状,我们不难发现我们不少教师在教育理念上,要么墨守成规,要么矫枉过正。
所谓“墨守成规”,就是我们一些历史教师,特别是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不思教育观念的更新。
在他们看来,历史教育就是帮助学生记住教材中的历史知识,学生能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
因此,“不管白猫黑猫,只要学生考试成绩好,我就是好猫”。
至于历史教育众多功能在学生身上是否得到有效落实,似乎与其无关。
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支配下,教师把教材作为唯一知识来源,忽略了教材仅仅是“学本”这一事实。
他们的历史教学,无论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练习都死死围绕教材知识,反复讲练,并不厌其烦地告诉学生如何记住有可能考试的重点知识,如何应对各种考试。
学生所谓的“动”也是围绕着教材知识记忆练习,思考的空间很小,“灌输”的意味很浓。
这样的历史教学结果,学生当然对所学习历史毫无兴趣,学习历史的唯一目标,就是死记硬背历史教材或资料,争取考出好成绩,向教师和家长“报喜”。
学生成为背诵教材和应对考试的机器。
所谓“矫枉过正”,就是我们有些教师一方面对传统教育理念缺乏辩证分析,对所有的传统教育观念进行简单的全面否定;另一方面对不断涌现的新教育理念缺乏全面、科学的理解,囫囵吞枣,生搬硬套。
于是出现弄巧成拙,形成矫枉过正的现象。
如目前不少老师把接受性学习方式等同为“灌输教学”,将其视为糟粕,置如弃履。
过于单一地强调、突出研究性学习,就会有意无意地放弃对基础知识的系统传授,它的直接后果是弱化了基础知识。
实际上,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和接受性学习等,都是不同的学习方式,各有不同的作用,无所谓绝对的好与坏、对与错。
接受性学习只要运用得当,它在提高知识的传授速度和增加知识传授量方面,自有它独特的用武之地。
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a637992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7c.png)
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背景初中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和历史文化素养的重要环节,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
背景下,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不高,历史知识掌握不扎实,无法将历史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一些教师在教学中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理解和学习兴趣,也影响了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
深入研究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分析问题的原因,探讨解决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和专业水平。
本研究将从对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问题的原因,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初中历史教学的改进和提升提供参考和帮助。
1.2 问题意识初中历史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不高,很多学生认为历史只是枯燥的背诵和死记硬背,缺乏对历史事件的深入了解和思考。
这导致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学习效果。
目前一些教材内容相对较为陈旧,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历史知识的呈现方式单一,缺乏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这些知识。
部分历史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注重传授知识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停留在表面,缺乏对历史事件深入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学生兴趣不高、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等。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需要共同努力,共同探索更加适合学生学习的历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
通过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历史素养。
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cbf56eb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54.png)
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学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功能三个方面探讨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教学内容问题1.知识点过于繁琐:历史教材的知识点设计过于繁琐,让学生备课和复习压力较大。
2.内容陈旧单一:历史教材的部分内容与时代脱节,缺乏新颖与现代性。
3.存在偏向性:历史教材中存在着片面、偏颇的倾向性,忽略或歪曲一些历史事实,对历史的客观真相进行规避或造假。
对策1.深化教材内容的归纳和概括:教师应从教材的基础知识点出发,注重对于内容的归纳和概括,减轻学生备课和复习负担。
2.教学内容的更新升级:教材内容的更新升级能够让学生关注新的问题、新的应用,并不断完善其历史知识结构。
3.坚持客观性原则:教育应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进行。
教师应坚守历史客观性原则,尽量消除教材内容的偏颇,建设更加客观、广阔、多维度的历史课程体系。
二、教学方法1.老师主授,学生消化: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主导课堂,负责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学生多为被动接受者。
2.缺乏互动与探究:课堂上缺乏与学生互动探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究能力无法得到有效发挥。
3.过度重视记忆,忽视理解:中学历史教学的エnUP知识点大多需要背诵,忽视理解、思考和分析能力。
1.教师多角度发挥所长:讲课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注意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下更深入地掌握知识。
2.创设探究性课堂环境:教学应积极寻求探究性的教育方式,为学生搭建宽松、互动和自由的学习环境,以促进他们的发散性思考和创造性表达。
3.注重理解与分析:教师应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学以致用。
三、教育功能1.过度注重考试而忽略实际: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过度考试的倾向,孜孜不倦的攀高阶梯往往会使师生忘记实用性知识的重要性。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与反思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c9f86b2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e2.png)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与反思引言:历史教育在中学阶段被认为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旨在培养学生对过去事件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化和信息传递的快速发展,我们需要对中学历史教学进行反思和反思。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历史教学的现状、历史教学的问题、历史教学的可行方案以及历史教学的未来发展。
一、历史教学的现状1. 学科地位低下:在中学的课程设置中,历史教学往往被较为边缘化。
学生普遍认为历史是一门枯燥的学科,缺乏实用性。
2. 教学方法落后:传统的历史教学侧重于背诵和记忆,缺乏互动和实践。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不高,较难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教材内容单一:历史教材往往注重政治史和战争史,忽视了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
学生对历史的整体认知能力较弱。
二、历史教学的问题1. 教学理念偏向功利主义:当前社会对教育的功利化倾向,历史教学也受到了影响。
历史教学往往被用来培养学生的考试能力,很少关注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2. 历史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历史教学内容往往滞后于社会的发展,不能及时反映和解读当代事件。
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参与度较低。
3. 对历史价值观的教育缺失:历史教学往往只注重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和过程,忽略了历史背后的价值观。
学生在历史观念方面存在困惑和分歧。
三、历史教学的可行方案1. 立足当下,关注学生兴趣:历史教学需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引入有趣的教学案例和活动,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2. 引入多元化教学方法:历史教学应摒弃传统的纯讲授模式,引入互动、讨论和实践环节。
例如,通过小组合作、场景模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拓宽教学内容:历史教学应关注历史的多个维度,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
学生需要全面了解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四、历史教学的未来发展1. 创新科技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借助现代科技,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为历史教学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实践机会。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与建议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与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6f49b4b4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8f.png)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与建议导语: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记录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国家观念和文化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中学历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中学历史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一、教学内容设计1.1 建议加强以国内历史为主的内容:中学历史教学通常过于注重西方历史,而忽视了中国本土历史的重要性。
应该加强中国本土历史的教学,让学生对自己国家的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
1.2 提倡多元化教学内容:历史是多样的,不应仅仅依赖于课本上的内容。
老师可以通过引用历史文献、影视作品等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历史的多样性。
1.3 引入跨学科知识:历史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引入跨学科知识,例如历史与地理、历史与科学的关系等,让学生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历史。
二、教学方法改进2.1 引入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能够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能够理清事件的背景、原因和结果。
2.2 注重学生参与:学生应该成为历史教学的主角,老师可以通过讨论、实地考察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历史教学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3 创设互动式教学环境: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多媒体、虚拟实境等工具,创设互动式教学环境,让学生更加亲身地体验历史,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评价方式改革3.1 引入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当前的历史教学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为主,不利于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深度理解和应用能力。
应引入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作文、研究报告等,评价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素养。
3.2 强调过程性评价: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强调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过程和方法也同样重要。
评价应更多关注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调查研究能力以及历史意识,而非只注重结果。
结语:中学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环节。
2023年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2023年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的问题及改进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d2630dfc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b9.png)
2023年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的问题及改进方向2023年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的问题及改进方向一、引言历史是让人们了解过去、理解现在、展望未来的重要学科之一。
在2023年,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面临着一些问题,同时也需要不断地加以改进和完善。
本文将从教材更新、教学方法创新、评价方式改进等方面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向。
二、教材更新的问题及改进方向1. 教材陈旧:过时的教材会导致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改进方向:教育部门应加强编写教材的研究与更新,结合时代的需求和学生的特点,推出更加生动、富有互动性的教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教材体系不完善:当前的教材体系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无法全面覆盖七年级历史教学所需的知识点。
改进方向:教育部门应在编写教材时加强规划和协调,确保教材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同时增加与时事相关的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创新的问题及改进方向1. 传统教学模式单一:过多地依赖讲授式教学模式,缺乏互动和合作性,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改进方向: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精神。
2. 缺乏多媒体辅助:现阶段在历史教学中,仍然缺乏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的现象,教学内容呈现单一,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改进方向:学校应提供相应的设备和资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如PPT、视频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历史事件,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
四、评价方式改进的问题及改进方向1. 考试成绩评价过于单一:当前历史教学往往注重学生的记忆和机械性运用,而忽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
改进方向:学校和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改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做法。
动态评估和多元化评价方法应得到重视,包括课堂表现、小组合作、主题研究等,以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
2. 缺乏及时反馈机制:当前历史教学评价反馈机制不够完善,学生缺乏及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的机会。
中学历史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中学历史教育的现状与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af2c2ce0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28.png)
中学历史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导言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是了解过去、理解现在、展望未来的桥梁。
中学历史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价值观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中学历史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
一、教材内容的局限性教材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依据和实施工具,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
然而,目前中学历史教材存在着一些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部分教材内容偏重国内历史,忽视了世界历史的重要性。
由于国内封闭的局面,学生往往在学习历史时只关注国内的发展,忽略了世界历史的重要影响。
这种教材设计的不全面性导致学生的视野狭窄,缺乏对国际关系和全球发展的理解。
其次,一些教材对历史事件的描述过于简化,缺乏深度。
由于中学历史课程的时长有限,教学内容往往只涉及到历史事件的表面,而缺乏对历史事件的深入解读。
这使得学生只从表象上了解到历史事件的发生和结果,而无法深入分析事件的原因、影响和启示。
再次,教材对历史思想的传承和发展的介绍不够充实。
历史不仅仅是一系列的事件和事实,更是思想的交锋和碰撞。
然而,目前的教材在历史思想的介绍上往往只是简单地列举了一些流派和代表人物,缺乏对历史思想形成的背景和其对后世影响的深入分析。
二、教学方法的单一性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单一性也是目前问题较为突出的一个方面。
在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主导、学生被动的传统模式占据主导地位。
这种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丧失,对学生的启发和创造力的培养效果有限。
一方面,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投影仪、电子白板等现代化设备,可以将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的素材导入教学中,使得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和背景。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利用电子教案、网络课程等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初中历史教学引发思考范文
![初中历史教学引发思考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0daa0d0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b4.png)
初中历史教学引发思考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学引发思考在教育领域,历史教学一直被视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思维能力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思考。
本文旨在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与挑战1.知识点的繁杂性历史学科涉及大量的知识点,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内到国外,内容繁多且复杂。
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难以记住大量的史实和事件,更难以理解其中的内在联系。
2.教学方法的单一性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
这种单一性的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弱,也无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
3.课程资源的匮乏虽然当前教育技术不断发展,但初中历史教学的课程资源仍然相对匮乏。
很多学校缺乏丰富的历史教学材料和实践基地,限制了学生的历史学习。
二、初中历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1.整合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针对历史知识点繁杂的问题,教师应注重整合和梳理,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构建起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2.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应摒弃单一的讲授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
3.开发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学校和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历史课程资源,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历史遗址等,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生动。
同时,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提高历史素养。
4.注重历史素养的培养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使他们在认识历史、理解历史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历史,理性看待现实。
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只要我们勇于改革、创新,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培养具有历史素养的现代人而奋斗!第二篇范文: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技巧在当前教育环境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承担着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任务。
初中历史教学的问题探究范文
![初中历史教学的问题探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5e5a07c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cd.png)
初中历史教学的问题探究摘要:本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文章首先分析了初中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的特点和需求,随后对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历史教学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更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初中历史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
为了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
二、初中生学习历史的特点和需求1.认知水平: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认知能力逐步提高,开始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
他们对历史事件感兴趣,但往往缺乏全面、深入的理解。
2.兴趣与动机:初中生对历史具有一定的兴趣,但受限于年龄和心理特点,他们更容易被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所吸引。
3.情感态度:初中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存在一定的好奇心,但有时会受到错误信息的影响,形成片面或偏激的观点。
4.价值观:初中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历史教学应当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三、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1.教学内容:初中历史教材内容较为系统,但部分教材过于注重知识点的传授,忽视了历史背景和因果关系的阐述,导致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不够深入。
2.教学方法: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较少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学生兴趣不高。
3.教学评价:初中历史教学评价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过程性表现,容易导致学生死记硬背,缺乏对历史知识的深入理解。
4.教师素质:部分历史教师专业素质不高,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解读存在偏差,影响了教学效果。
四、初中历史教学改进策略1.优化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需求,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注重历史背景、因果关系的阐述,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2.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应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中学历史教学困境的分析与对策
![中学历史教学困境的分析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704d4bf16c175f0e7dd137a4.png)
中学历史教学困境的分析与对策摘要:在历史教学中,教师的教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学法,只有达到学生“会学”境界的教法才是好教法。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学生产生了对历史浓厚的兴趣进而掌握了历史课的学法,教法的实施才能产生预期的效应。
关键字:历史教学必然性与偶然性内因与外因正文:读史明智,历史教学与有效提高公民道德品质修养和理论文化素质有着重要的关系,历史教学关系到人们在工作中用科学的历史观和科学的历史经验指导自己实践的大问题,对于促进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由此可见,历史教学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
一、中学历史教学面临的困境纵观当前中学的历史教学,其现状、作用与提高人们素质以及进行思想品德和爱国主义教育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思想修养的表现之一是道德品质与爱国主义,是通过不断的熏陶和培养而形成的一种心理品质。
这种心理品质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历史。
由于诸多的原因,人们还不能完整和正确地认识历史的这种独具的学科特征,而产生了许多误解,因此,在素质教育中历史学科未能充分发挥它的教育功能。
很多的学校、教师和学生不重视历史教学,使得中学历史教学面临着许多的困惑。
表现为:(1)认为读史无用,忽视历史教育功能。
提升人们的思想境界和认识社会现实能力是历史学的主要作用。
然而,要提升人们的道德水平以及科学的决策能力,则需要有一个长时间的过程。
历史学科与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在提高学生的技能方面见效很快完全不同。
应用性很强是数理化学科的特点,人们很容易看到数理化的现实价值。
而历史学科的应用性没有这么明显。
在功利主义驱使下,当前我国各行各业招聘人才的考试,很少有考查历史知识的。
(2)轻视历史教学,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在学生和教师的习惯印象中,历史是“死记硬背的杂科”。
因此,学校不重视,教师与学生轻视历史教学,几乎没有学校开展历史教学教研活动。
更有个别班主任和语数外等主科教师限制学生学习历史,早读课、自习课的学习将历史排除在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哪些是史学前沿问题:史学前 沿问题的凭据
• 2. 新的历史视野 • 波尔多高法院长的遗孀奥利芙· 德· 莱斯东纳,在1650年订立的遗 嘱中将30000里弗用于创立职业收容院,以便为穷人提供食物,并且 让他们在其中学习职业技能。这绝非特例,自17世纪60年代起,许多 波尔多法官的遗嘱中都包含着向新成立的工场收容院遗赠的条款。贝 桑松的高法院长若布洛去世时捐赠了100000里弗给圣-雅克收容院修 建新楼宇。巴黎高法的蒂顿家族在17世纪末建立了圣-蒙德收容性修 道院,并一直对其进行捐赠。18世纪初,波尔多的收容机构依然经费 紧张,法官们以身作则,进行捐款:院长每月捐出40里弗,普通推事 每月捐6里弗。 大卫· 福特瑞研究了18世纪巴黎高法推事的150份遗嘱样品,发现 其中149份都提到针对教区内穷人的遗赠。其中少者50里弗,多者则 高达4000里弗(这与法官家庭贫富不均的状况相吻合),遗赠穷人金额 平均为300-500里弗。——庞冠群:《高等法院与法国旧制度下的社 会治理》
一、哪些是史学前沿问题:史学前 沿问题的凭据
(三)新的历史材料和新的历史视野所推断 出来的史学成果 1. 新的历史材料
• 五四运动时候火烧赵家楼,认为曹汝霖是卖国贼,签订了“二十一 条”。后来我看曹汝霖的回忆录,他说“二十一条”不是他签的,因 为他当时是外交部次长,像这么重要的条约,起码都是最重要的国家 负责人才能去签。他作为外交部次长是没资格去签订这么重大的条约 的,这是事实。后来国民党时期的中苏条约,到莫斯科去签应该是宋 子文去的,宋子文怕挨骂,就要王世杰去签。所以这么重要条约起码 是外交部长去签才有效。曹汝霖的回忆录也很有意思,比如说在烧了 赵家楼以后就把学生抓住给关了起来。而当时很多各界的名人名流都 去保那些学生出来,其中曹汝霖自己也参加了,请警察局把学生放出 来。学生被放了出来以后,北大校长蔡元培还带领老师和学生去欢迎 他们。现在我们看这些史实,觉得不太能理解。所以一个时代有一个 时代的特色,在另一个时代就成了不可想象的东西。——[1]尉佩云: 《真理不是北极——对话何兆武教授 》
中学历史教学前沿问题 探析与思考
成都树德中学 郭子其(610031) QQ:759848206
பைடு நூலகம்
一、哪些是史学前沿问题:史学前 沿问题的凭据
(一)史观的变化
1.直接利用新的史观形成研究问题。 2.常见问题用新的史观、史法进行解读
18世纪20年代出现的丝茶贸易地位的互换不能单纯视为中国两个出口货品的消 长,内中包含深巨的“历史意义”。哈孟德夫妇指出,丝绸让位给茶叶表明:“在 横过大西洋或是绕过好望角行驶的船舶上,所运的货物不是为宫廷或教堂而是为小 巷和农户而预定……这一天的到来,标志着世界进入近代体系的一个重要阶 段。……因为只有当资本能被用来生产人民大众所消费的货物时,近代规模的资本 主义制造才有可能。”从为上等人提供华绸锦缎到为大众提供日常饮料,易代的确 是历史性的。由于生产水平的落后、航海技术的欠缺、交通的不发达,古代的国际 贸易主要是为皇家贵族服务;近代国际贸易最重要的变化就是服务对象由贵族转向 大众,丝茶贸易地位的升降典型地反映出时代的巨变。 茶叶在近代西方的流行开来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随着地理大发现,几乎是在 同一时期,非洲的咖啡、美洲的巧克力和亚洲的茶这三种“异国嗜好”不约而同至 欧洲。巧克力传入欧洲是1520年,咖啡1615年由阿拉伯中传威尼斯。这些“提神醒 脑”的新饮料几乎同时在欧洲大行其道,从人群嗜好的角度透射出社会业已出现或 正在酝酿着重大变化:人们比以前空闲了,上述种种均为生活必备品外的“消闲” 饮品;群体公众活动更多了,品茗喝咖啡都有人聚才好,茶园、咖啡馆等应运而生, 并屡屡成为近代欧洲重大革命和风潮的策源点,茶叶、巧克力、咖啡都属于“兴奋 剂”,在欧洲各国革命的前夜流行起来,其中关联,委实可以作一篇大文章。推论 再广一些,城镇更多了,城市生活更丰富了,中世纪毫无生气少有交往的黑暗封闭 时代已经或即将结束,市民阶层的力量更加强大,人们的情绪趋于激昂,旧时宁静 的心态不再平静,躁动的人群需要“兴奋剂”来加以温润发酵,社会也开始了躁 动……有生产才会有消费,反之同样,有大宗消费才可能有大宗生产,而大宗消费 必有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国古已有之的茶叶偏偏在18世纪后的欧美获得广泛市场,
• (二)从与历史教学切合性角度反思如何 运用史学前沿问题(并不是所有史学前沿 问题都适宜应用在历史教学中) • 1.运用符合学生思维与思想价值的史学前沿 问题 • (1)关注历史具象性 • (2)关注思想价值性 • 2.运用与课标、高考高度契合的史学前沿问 题——注重核心概念教学
历史教育学科知识结构体系
宋代因印刷术的发展,教育较唐代大为普及,识字率大为提高,但也不 能估计过高。宋代“农家十月乃遣子入学,谓之冬学;所读《杂字》、《百 家姓》之类,谓之村书”。著名诗人陆游的一首诗说: 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 (卷1《观村童戏溪上》) 农家子弟读冬学,念村书,是为识一些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 公卿”。但地主或大商就不同,他们不惜工本,教其子弟读书,正如廖寅先 生所指出,是为由富族转变为士族,“入仕是富族的终极目标”。“科举考 试需要巨大的投入,普通农民很难负担得起”,“首先成为富族,然后再投 资于文教,使自己士人化”。“富族向士族转化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很多士族从富族转化而来”。按科举制下的宋代的时尚观念,正如黄震说: “人若不曾读书,虽田连阡陌,家赀巨万,亦只与耕种负贩者同是一等齐 民。”依个人之见,如果通过乡试而取得贡士的身份,大致就算是士族了, 当然,这也并不等同于很少量的名门望族。在科举制的引导和作用下,光是 富,即拥有大田产和其他财富,还不足以造就家族的强势,而必须读书,争 取科考及第,才能使家族拥有强势。故前引“豪右往往多有官荫及得解进士” 之语,是准确地反映了宋代社会的统治和剥削阶级状况,而不可忽视。
一、哪些是史学前沿问题:史学前 沿问题的凭据
(四)海外史学新的视域
以费正清为代表的用“朝贡体系”模式(“冲击—回应”模式)来解释“中国之世界 秩序”。长期以来,“朝贡体系”模式对这场礼仪之争的解释得到了西方汉学界和 中国学者的公认。首先,费正清将这一事件定性为帝国主义扩张中的大英帝国与闭 关自守、傲慢且自视为世界中心的中国相遇,并因文化误解而引起的文化冲突,其 实质是优越而先进的文明与落后而低劣的文明之间的撞击。其次,费正清将中国在 这场礼仪冲突中不能成功应对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对“朝贡制度”的执著,认为,正 是“朝贡制度”滋生了中华帝国的“优越感”,从而产生了诸如华夏中心主义等一 系列的观念,把使团当作“夷”而非“客”,也正是这种“朝贡制度”阻碍了西方 先进文明和现代性的输入。再次,费正清对“宾礼”(41)在这一事件中所起的作用 进行了分析,认为清政府的“宾礼”其主要作用就是为了宣泄天朝的这种“优越 感”。可见,这一模式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文化”上,即以中国的文化传统来解 释中国为什么不能成功应对西方输入的现代性,而这体现在清英18世纪的外交上就 是一种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冲突。换言之,“冲突发生的原因并不在于西方扩张性的 资本主义所具有的任何内在的特点,而是在于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之间不可避免的 冲撞,或是文化误读可想而知的后果”。由此,“中国的文化主义被臵于与西方的 现代性相抗争的地位,而且恰恰是由于这种文化主义僵硬的特点,它无法创造性地 回应西方。于是,在某一方面曾经解释了中华文明经久不衰之生命力的层面,在另 一方面却又成为防止中国在现代化的条件下发生变革的主要障碍”。
材料一 三十四年,始皇臵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仆射周青 臣进颂曰:“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 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 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 始皇说。 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 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 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 之过,非忠臣。” 始皇下其议。 丞相李斯曰:“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 变异也。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 事,何足法也?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 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 惑乱黔首。……” 制曰:“可。”
一些重要的教会人士宣扬关于“民治思想的理论”, 这在“阿奎那的著作中有着某种证据,尽管他更赞同 有限的君主制”。对世俗社会影响更大的,也许是教 会的选举制度和宗教会议制度,教皇是通过红衣主教 团选出来的,特别是罗马帝国晚期兴起的宗教会议或 公会议制度,对未来城市议会和等级制度的发展有重 要的启发和示范作用。法国的等级会议和英国的议会 的形成,“无疑都与教会的做法有关”。中世纪晚期 出现的公会议权威至上论主张用宗教会议来取代教皇, 无疑也是共和思想在当时教会内的反映。 ——王加丰《西方历史上的共和制与共和思想》
二、历史教学怎样选择史学前沿问 题
(一)课程标准 1.与课程标准内容的相关性 2.中学历史教学的价值取向
裸体竞技是古希腊体育与现代体育最明显和最惊人的区别之一。 据波桑尼阿斯记载:“伊利斯的法律规定,不允许妇女出现在奥林匹 亚赛会上……不过,他们说,只有一个叫卡里帕特拉的妇女被抓到 过……她是一个寡妇,把她自己装扮成一个体育训练员,把她的儿子 带到奥林匹亚参加比赛。她的儿子名叫皮希洛多斯,获得了胜利。卡 里帕特拉于是跳出了训练员的围栏,暴露了她的身份。所以她的性别 被发现了,但出于对她的父亲、她的兄弟和她的儿子的敬佩,他们都 在奥林匹亚获得过优胜,他们放了他,使她免于惩罚。但是,通过了 一项法律,从此以后,训练员入场之前也要脱光衣服。 就雕塑而言,在公元前600年之后,雕像出现了大量的“青年男 子像”希腊的这些“青年男子像”都是裸体的。有学者指出,瓶画上 的裸体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50年,仅公元前6世纪出现在瓶画上的 裸体竞技的场面就超过了800幅。——王大庆《古希腊体育竞技中的 裸体习俗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