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交通运输类专业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城市轨道交通复习资料要点
一.名词解释1.轨道交通: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输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之总称。
2.限界:是列车沿固定的轨道安全运行时所需要的空间尺寸。
3.车辆段:是车辆运用管理、停放、检查及维修保养的场所。
4.线路平面:线路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5.线路纵断面:线路中心线在垂直平面上的投影。
6.合理纵断面:既满足有利于列车运行提高效率降低消耗安全可靠的要求,又能满足兼顾较低施工量,减少施工难度,提高施工进度的需要。
7.轨道:由钢轨、轨枕、联结零件、道岔和附属部件组成,用来引导列车行驶方向,直接承受由车轮传来的巨大压力,扩散到路基或桥隧建筑物上的整体工程结构。
8.联锁:为保证行车安全、作业安全,将站内所有信号机、道岔及轨道电路等相对独立的信号设备构成一种相互制约、互为控制的连带环扣关系。
9.进路:列车在车站内的运行路径。
10.闭塞:为保证区间内列车运行安全和效率,防止列车冲突和追尾,在一个铁路区间内,同一时间只允许一列列车占用的列车运行控制技术,是铁路区间信号的重要组成部分。
11.地下迷流:在直流牵引供电系统中,牵引电流并非全部经由走行钢轨流回牵引变电所,部分电流会由钢轨流入大地,再由大地流回钢轨或牵引变电所的杂散电流。
12.列车运行图:是利用坐标原理表示列车运行状况的一种图解形式。
13.道岔的有害空间:从辙叉咽喉至心轨尖端之间,有一段轨线中断的空隙,称为道岔的“有害空间”。
14.轨道几何形位:指的是轨道各部分的几何形状、相对位置和基本尺寸,是保证列车按规定的速度安全平稳运行的重要条件之一。
二、基本知识1.城市轨道线路敷设方式:有地下、高架和地面三种形式。
2.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类型:放射形、环线形、棋盘式。
3.站台的形式:有岛式站台、侧式站台和混合式站台。
4.高架车站的结构形式:站、桥分离式,站、桥结合式,站、桥合一式。
5.轨道的组成:由钢轨、轨枕、联结零件、道岔和附属部件组成。
6.城轨车辆种类:A型车、B型车是我们通称的地铁车辆,C型车是轻轨车辆。
城市轨道交通期末复习完整版
1、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指主要服务于城市的市内和郊区,在固定轨道上运行,通常以电力为动力的客运交通系统2、基本形式:主要包括:地铁、轻轨、单轨系统、市郊铁路、有轨电车、自动导向系统、线性地铁、磁悬浮系统地铁:我国把单向输送能力为3万人/h以上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称为地铁。
(具有容量大、速度快、安全、准时、舒适、运输成本低、不占城市用地等特点,但缺点是建设成本高、建设周期长,故适用于出行距离较长、客运量需求大的城市中心区域。
)轻轨:单向输送能力为1.5-3万人/h的轨道交通系统称轻轨交通,简称轻轨。
(修建周期短、工程投资少,运营成本低、运行噪声小。
能适应陡坡急弯,旅客乘坐舒适等)单轨系统:又称独轨系统,是由电气牵引、具有特殊导向和转折装置、车辆编组运行在专用轨道梁上的中运量轨道交通系统,通常分为跨座式和悬挂式两种。
(单轨系统有噪声低、振动小、对城市的景观及日照等影响小、通过小半径曲线能力和爬坡能力强等优点。
但是,单轨车还有运能小、速度低、能耗大、粉尘污染等缺点。
)市郊铁路:由电气或内燃机车牵引,轮轨导向,车辆编组运行在城市中心与市郊、市郊与市郊、市郊与新建城镇之间,以地面专用路线为主的大运量快速轨道交通系统。
通常其所有权不属于所在的城市政府,而由铁路部门经营。
(投资省、见效快、运量大、环境污染少、能耗低)有轨电车:由电气牵引,轮轨导向,单车或两辆编组运行在城市路面线路上,是低运量轨道交通系统。
(车辆运行速度较低,行车安全和准时性较差,运量较小,单向高峰小时运量通常在1万人人次左右)自动导向系统:又称新交通系统,轨道采用混凝土道床,具有特殊导向、操纵和转折方式,车辆采用橡胶轮胎,有一组导向轮引导车辆运行,列车运行自动控制,可实现无人驾驶。
(工程造价低、运行噪声小、占地面积少、旅客乘坐舒适、能适应陡坡急弯等。
运行速度低、运量小)线性地铁:线性地铁又称小断面地铁,由线性电机牵引,轮轨导向,车辆编组运行在小断面隧道、地面和高架专用线路上的中运量轨道交通系统。
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复习重点梳理与分析
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复习重点梳理与分析交通运输工程专业是现代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学科之一。
该学科研究的是道路、铁路、水路和航空等运输体系的设计、规划、建设和管理。
为便于复习,本文将对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与分析,并提供一些复习方法和技巧。
一、基础理论知识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交通运输系统理论、交通流理论、交通运输规划理论等。
在复习中,可以将这些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可以利用图表、思维导图等方式来整理相关理论知识,形成系统性的概念框架,方便复习和记忆。
二、交通规划与设计交通规划与设计是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复习相关规划和设计标准、技术规范,了解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还可以通过分析一些实际案例,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使用也是交通规划与设计的重要方面,可以通过实践操作来提高技术熟练度。
三、交通工程施工管理交通工程施工管理是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复习时,需要重点掌握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合同管理、进度控制和质量监督等方面的知识。
可以通过学习相关案例,了解实际施工管理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同时,还可以模拟一些施工管理流程,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交通设备与运输管理交通设备与运输管理是交通运输工程专业中的重点领域之一。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关注交通设备的选型、使用和维护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需要了解运输管理中的调度、配送和运输成本控制等关键要素。
可以通过研读相关文献、参观相关企业等方式,深入了解交通设备与运输管理的实际运作。
五、交通运输法规与政策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的学习还需要了解相关的法规与政策。
在复习时,可以重点关注交通法规、运输政策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可以通过研读相关法律法规,参与相关政策的讨论和研究,加深对法规与政策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综上所述,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的复习重点主要涵盖基础理论、交通规划与设计、交通工程施工管理、交通设备与运输管理以及交通运输法规与政策等方面。
城市轨道交通题库复习资料重点
《城市轨道交通》考试题库一、填空题:(102题)1.城市轨道交通按照轨道形式可以分为(重轨)铁路、(轻轨)铁路和(独轨)铁路三种形式。
2.城市轨道交通按照运能可以分为(大运量)系统、(中运量)系统和(小运量)系统三种形式。
3.城市轨道交通按照路权专用程度可以分为(全封闭)、(半封闭)和(全开放)三种形式。
4.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措施是建立(综合公共交通系统)。
5.(1804)年2月29日,(英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条蒸汽机车轨道。
6.(1863)年1月10日,(伦敦)出现了世界上第一条蒸汽机车地铁,标志着世界城市轨道交通的诞生。
7.(1888)年,(美国弗吉尼亚州)出现了世界上第一条投入商业运行的有轨电车系统。
8.(1984)年,(英国伯明翰)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磁悬浮铁路。
9.(1899)年,(中国北京)建成了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就道。
10.(1996)年,(中国台北)这成了台北第一条城轨交通线路。
11.世界上第一条磁悬浮商业运营线路于(2002年12月)在(中国上海)建成。
12.城轨交通路网规划主要包括(产生背景斫究)、(路网结构研究)和(实施规划研究)三个方面的内容。
13.城轨交通路网结构研究主要包括(合理规模研究)、(路网结构形式研究)、(路网方案客流测试)和(路网方案评价)四个方面的内容。
14.城轨交通车站的住置有四种常用的选择:(跨路口)、(偏路口)、(两个路口之间)和(贴道路红线外侧)。
15.城轨交通的路线按其在运营中的作用可以分为(正线)、(辅助线)和(车场线)。
16.编制城市路网规划的基本思路有(光线后点)和(光点后线)两种。
17.城轨交通限界包括(车柄限界)、(设备限界)、(建筑限界)和(接触限界)。
18.城轨交通地下工程常用的施工方法有(明挖法)、(暗挖法)、(盾构法)和(沉管法)。
19.城轨交通地下工程暗挖法包括(盖挖法)、(新奥法)、(浅埋暗挖法)和(矿山法)。
20.城轨交通的轨道有(钢轨)、(轨枕)、(扣件)、(道床)、(道岔)和(其他附属设备)等六部分构成。
北交《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期末考试必备通关指导1
北交《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复习题解析B一、填空题1.我国地铁规范规定的设置缓和曲线的正线最小曲线半径为_________米。
考核知识点解析:缓和曲线的正线最小曲线半径正确选项:20212. 当车站站台发生火灾时,应能及时排烟,并防止烟气向和区间隧道蔓延。
考核知识点解析:车站站台发生火灾时的应急处理正确选项:站厅3. 就是通过对城市交通需求量发展的预测,为较长时期内城市的各项交通用地、交通设施、交通项目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综合布局与统筹规划,并进行综合评价。
考核知识点解析:交通一体化规划的定义正确选项:交通一体化规划4.考虑到地铁站厅和站台的使用面积一般为3500m2,地下工程的防火、防烟分区比地面建筑要。
考核知识点解析:地下工程的防火、防烟分区的使用面积正确选项:小5.系统分析所遵循的原则一般包括外部条件与内部条件相结合的原则、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局部效益与整体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和的原则。
考核知识点解析:系统分析所遵循的原则正确选项: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6.线网背景研究内容包括对城市总体规划、城市交通规划、经济发展规划、补充交通调查、城市相关政策、原规划线网的研究和分析,还包括对城市特征进行分析、对分析,充分了解国内外有关线网的研究。
考核知识点解析:线网背景研究内容正确选项:城市规划理念7.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引导城市结构发展就是通过大幅度提高交通供给,引导周边土地高强度利用。
一般整个过程分四个阶段:团状开发、、带状开发、面状开发。
考核知识点解析: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引导城市结构发展就是通过大幅度提高交通供给,引导周边土地高强度利用。
一般整个过程分四个阶段。
正确选项:波浪状开发8. 地铁车辆段设置应根据统一考虑。
考核知识点解析:地铁车辆段设置应考虑的因素正确选项:线网规划9.一般单向客流高峰小时万人次以上,必须采用全封闭。
考核知识点解析:全封闭的条件正确选项:10.制定线网实施顺序受三个根本因素制约:工程投入、和交通效果。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复习试题
(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 ) 课复习试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10 分)1. 地铁列车运行的最小间隔时间可以达到( A )2. 轨道交通网络的( B )对促进城市结构调整、城市布局整合有巨 大影响。
A. 规划与建设B. 规划与设计C. 设计与建设D. 建设3. 按技术条件规定,高架轻轨线正线的限制坡度为( D )。
A. 52 ‰B. 55 ‰C. 58 ‰D. 60 ‰4. 一般城市轨道交通的合理站间距离范围在( )之间。
A.0.5 ~1.2kmB.0.8km ~1.6kmC.1.0 ~1.8km5. 当地铁出口提升高度超过( B )m 时 ,宜设上行自动扶梯、多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10 分) 1.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具有的优势包括(ABC )。
A. 速度快B. 运量大C. 安全准点D. 环保2. 轨道交通系统线路和车站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 ABCD )。
A. 线路走向 B. 线路平纵断面设计A. 75sB. 90sC. 120sD. 150sD.1.2 ~ 2.0kmA. 5B. 8C. 12D. 15C. 车站数量及分布D. 车站站型设计及换乘站设计3. 主要交通走廊的识别方法有 (ABCD ) A. 经验判断法 C. 聚类识别法4. 地下线埋置深度应根据( AC A. 地质情况 C. 地下构筑物情况5. 车站用房包括( ACD )。
A. 运营管理用房 B. 办公用房三、 填空题(每题 1. B. 出行期望经路图法 D. 期望线网法)来确定。
B. 地面建筑物情况 D. 地面道路情况C. 设备用房D. 辅助用房2 分,共 16 分)市郊铁路主要为通勤者提供运输服务,也称为 (通勤铁路 )或地 区铁路。
2. 网功能等级。
3. 构思初始线网集的要素为: 主要交通走廊 )、主要客流集散点和线凡是在轨道交通沿线兴建城市建筑、 道路立交桥及大型地下管线, 只 )在规划上进行协调配合,做到统一规划、综合设要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计、分布建设,就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 表征城市交通需求的指标有城市居民(出行强度、时空分布特性)城市公共交通总出行量等。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复习试题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课复习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 分,共10 分)1.地铁列车运行的最小间隔时间可以达到(A )。
A. 75sB. 90sC. 120sD. 150s2.轨道交通网络的( B )对促进城市结构调整、城市布局整合有巨大影响。
A. 规划与建设B. 规划与设计C. 设计与建设D. 建设3.按技术条件规定,高架轻轨线正线的限制坡度为( D )。
A. 52‰B. 55‰C. 58‰D. 60‰4.一般城市轨道交通的合理站间距离范围在()之间。
A.0.5~1.2kmB.0.8km~1.6kmC.1.0~1.8kmD.1.2~2.0km5.当地铁出口提升高度超过(B )m 时,宜设上行自动扶梯。
A. 5B. 8C. 12D. 15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 分,共10 分)1.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具有的优势包括(ABC)。
A. 速度快B.运量大C. 安全准点D. 环保2.轨道交通系统线路和车站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 )。
A. 线路走向B. 线路平纵断面设计第页/ 共页C. 车站数量及分布D. 车站站型设计及换乘站设计3. 主要交通走廊的识别方法有(ABCD)A. 经验判断法B. 出行期望经路图法C. 聚类识别法D. 期望线网法4. 地下线埋置深度应根据(AC )来确定。
A. 地质情况B. 地面建筑物情况C. 地下构筑物情况D. 地面道路情况5. 车站用房包括(ACD )。
A. 运营管理用房B. 办公用房C. 设备用房D. 辅助用房三、填空题(每题2 分,共16 分)1.市郊铁路主要为通勤者提供运输服务,也称为(通勤铁路)或地区铁路。
2.构思初始线网集的要素为:(主要交通走廊)、主要客流集散点和线网功能等级。
3.凡是在轨道交通沿线兴建城市建筑、道路立交桥及大型地下管线,只要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在规划上进行协调配合,做到统一规划、综合设计、分布建设,就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表征城市交通需求的指标有城市居民(出行强度、时空分布特性)、城市公共交通总出行量等。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1.()阶段是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审批意见,通过方案比选,初步确定线路平面位置、车站位置、辅助线形式、不同敷设方式的过渡段位置,提出线路纵断面的初步标高位置等。
A.初步设计B.中期设计C.总体设计D.总体规划2.出入段(场)线、停车线、试车线、交接线或联络线、洗车线、维修线、办公及生活设施组成了()的主要设施。
A.机务段B.车辆段C.电务段D.工务段3.()指标定义为乘客在无换乘信息提供的条件下完成换乘的平均时间与在有完整换乘信息提供的条件下完成换乘的平均时间的比值。
A.换乘效率B.换乘便捷性C.换乘均衡性D.换乘不均衡性4.()是钢轮钢轨系轨道车辆从一股道转入另一股道的线路连接设备。
A.轨道B.道岔C.安全线D.避难线5.城市轨道交通包括地铁、轻轨与()四种主要形式。
A.有轨电车、市郊铁路B.有轨电车、磁悬浮列车C.磁悬浮列车、市郊铁路D.有轨电车、普速列车6.列车自动防护ATP、列车自动操纵ATO、列车自动监督ATS三个子系统构成了()。
A.调度集中控制系统CTCB.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C.列车自动控制系统ATCD.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IS7.枢纽换乘方式设计包括站台直接换乘、()、站外换乘和组合换乘。
A.站厅换乘B.通道换乘C.站厅换乘、通道换乘D.站厅换乘、跨线换乘8.列车运营组织的基本方式包括()几种方式。
A.全线独立运营、分段延伸运行B.全线独立运营、Y形线的运行C.分段延伸运行、Y形线的运行D.全线独立运营、分段延伸运行和Y形线的运行9.某线路的远期最大断面客流是确定()的重要依据。
A.线路设计能力B.线路规划能力C.线路实际能力D.线路允许能力二、判断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正确的填涂√、错误填涂×。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复习-p2010
考试安排
考试时间:5月20日14:00-16:00 考试地点:SX302 注意事项:带上计算器,一把小尺子
答疑: 周二下午2点-4点,Z205 Any Question?
题型
填空题,21分,42空 图形题,10分,1题 计算题,24分,3题 简答题,30分,6题 论述题,15分,1题
1பைடு நூலகம்
复习与总结
第一章 城市轨道交通的地位与作用,发展历史,规划与 设计工作的内容,建设程序,规划的问题及成因 第二章 城市轨道交通的组成及相关参数,主要系统的工 作原理,优缺点,及其与设计的关系 第三章 规划的理念,设计的理念,规划与设计方法,不 同层次规划与设计工作的内容及其差异,相关设计规范。 第四章 线网规划概念,主要工作内容,线网规划参数及 其确定方法,设计标准选择,方案分析与评价 第五章 我国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方法,轨道交通客流预测 要点,预测中的难点及关键技术问题,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2
第六章 规划的实施性内涵,线路敷设方式规划、车站站 位及主要换乘点规划、联络线规划、建设顺序及运营规划 方法 第七章 线路设计原理与基本方法,总体设计、平面曲线 设计、平面设计计算、纵断面设计方法。课本订正 第八章 车站设计的原则与目标,车站的组成、分类、规 模,车站总平面布局设计步骤,车站设计主要技术参 数,,无障碍设计,防灾设计,车站建筑平面设计,换乘 站设计原则、换乘方式,换乘站形式,换乘站设计关键点。 第九章 轨道交通网络中枢纽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则,内 容与方法。 第十章 轨道交通系统一体化设计的意义,衔接设计中的 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第十一章 安全防护设计的意义、原则与内容,不同类型 安全防护的基本方法,应符合的规范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复习题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复习题北京交通大学考试试题(开卷)班级姓名学号课程名称:轨道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 2021-2021学年第二学期出题教师:许红题号得分阅卷人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20分)1.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包括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主要形式。
2.列车自动控制ATC系统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子系统构成。
3.线网规划层次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制定线网实施顺序受3个根本因素制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研究路由方案时线路条件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6.我国地铁规范规定的设置缓和曲线的正线最小曲线半径为_________________米。
7.轨道交通车站与地面常规公共交通线路车站的衔接可分为3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对画?,错画?,并加以改正 (每小题2分,共10分)1.线路非直线系数指标从施工角度评价轨道交通线网的实施难易程度。
( )2.通道换乘方式预留工程少,甚至可以不预留。
( ) 3.在隧道的设计中,一般情况下应使隧道位于平坡上。
( ) 4.一般情况下,在线路设计中高架线的占地面积要大于地面线。
城轨交通复习重点
1.地铁系统的技术经济参数主要有:最小运行时间间隔、每节车厢的乘客人数、每列车编组车厢节数、每小时单向最大运送能力、时刻表速度、建设投资(包括车厢)、运营费用、最低经济运输量2.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特性体现在:系统联动性、时空的关联性、调度指挥的集中、管理的严格性、服务的安全可靠性五个方面3.现代企业制度主要特征有:产权特征、保值增值特征、责任特征、制度特征4. 企业组织机构的基本类型有:直线制组织结构、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事业部制组织结构5. 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的目标是: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的目标就是通过对设施设备、人员、技术、信息进行有效的组织利用与管理,有序完成日常工作,并能根据客流需求变化,及时调整运营策略,获取最佳效能。
6. 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有: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包括调度指挥管理、车站管理、票务管理、乘务管理、运营设备维修管理、信息化管理、安全管理和其他管理等。
7.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管理的主要内容是:调度指挥管理、车站管理、票务管理、运营设备维修管理8. 车站客运组织的主要内容是:车站售检票位置的设置、车站导向的设置、车站自动扶梯的设置、隔离栏杆等设施的设置、车站广播的导向、售检票数量的配置、工作人员的配备、应急措施9. 票价制定应考虑的因素:①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成本;②城市交通其他交通方式的票价;③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市民生活水平以及乘客承受力;④政策因素:物价政策,交通费补贴政策等。
10.自动售票系统的功能有:乘客自动/半自动乘车购票、进出站检票、客流和收费统计、售/检票设备健康、车票初始化/个人化、车票分发/回收/循环/退票/挂失/报废、系统密钥的生成和管理、票务清算等。
11. 车站合理布置的要求:售检票位置与出入口、楼梯应保持一定距离,保持售检票位置前通道宽敞,售检票位置根据出入口数量相对集中布置,应尽量避免客流的对流。
12. 大客流组织的主要措施有:增加列车运能(关键),增加售检票能力,采取临时疏导措施(临时导向、警戒绳、隔离栅栏、人工引导、广播引导),关闭出入口或进行进出分流13.换乘枢纽地区的客流接续和疏散,应考虑的原则有:行人流动线简单、明确;行人流动线尽量与车辆流动线分离,保证行人安全;交通工具之间相互顺利连接;不同换乘工具之间的冲突最低;完善诱导系统,快速分流;周边道路与内部道路相协调14. 轨道交通运输计划由:客流计划、全日行车计划、车辆配备、运用与检修计划和日常运输调整计划(列车交路计划)组成15. 客流计划的主要内容有:沿线各站到发客流量、各站分方向上下车人数、全日分时段断面客流发布(高峰小时、低峰小时断面客流量)、全日分时段最大断面客流图等16. 全日行车计划编制的依据是:营业时间计划:一般地18~20h全日分时最大断面客流分布:全日分时最大断面客流分布模拟图列车运载能力:编组辆数、车辆定员等数据设计实际满载率:指实际载客量与设计载客容量之比。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复习要点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课程复习要点1、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的主要内容(1)特定城市社会与经济环境下轨道交通系统的功能定位。
(2)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线网规划是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和建设的基础。
(3)轨道交通系统客流预测。
是确定轨道交通网络及线路建设规模、能力水平的依据。
(4)轨道交通工程可实施规划。
(5)轨道交通系统的线路和车站设计。
(6)轨道交通的枢纽设计与规划。
(7)轨道交通系统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设计。
(8)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防护设计。
(9)运营规划。
2、站场股道编号原则为作业和维修管理上的方便,站内线路和道岔应有统一的编号。
站内正线规定用罗马数字编号(Ⅰ、Ⅱ……)站线用阿拉伯数字编号(1、2、3……)单线铁路:应当从站舍一侧开始顺序编号;位于站舍左、右或后方的线路,在站舍前的线路编完后,再由正线方向起,向远离正线顺序编号。
复线铁路:下行正线一侧用单数,上行正线一侧用双数,从正线向外顺序编号。
双线横列式区段站按单线铁路车站内线路编号办法,由靠站房的线路起向站房对侧递次顺序编号。
(3)尽头式车站:站舍位于线路一侧时,从靠近站舍的线路起,向远离站舍方向顺序编号。
站舍位于线路终端时,面向终点方向由左侧线路起顺序向右编号。
大站上股道较多,应分别按车场各自编号。
3、道岔(组)的编号原则(1)用阿拉伯数字从车站两端由外而内,由主而次依次编号,上行列车到达端用双数,下行列车到达端用单数。
(2)如车站一端衔接两个方向以上(有上行、也有下行),道岔应按主要方向编号。
(3)每一道岔均应编以单独的号码,渡线道岔、交叉渡线道岔及交分道岔等处的联动道岔,应编为连续的单数或双数。
(4)站内道岔,一般以信号楼中心线或车站中心线作为划分单数号与双数号的分界线。
(5)当车站有几个车场时,每一车场的道岔必须单独编号,此时道岔号码应使用三位数字,百位数字表示车场号码,个位和十位数字表示道岔号码。
应当避免在同一车站内有相同的道岔号码。
城市轨交规划与设计(总复习)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概念服务于城市客运交通,通常以电力为动力,在固定导轨上以轮轨运行方式为特征的车辆或列车与轨道等各种相关设施的总和。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分类按系统制式分地铁轻轨独轨有轨电车自动导轨市郊铁路磁悬浮按线路敷设方式分地下线地面线高架线按系统运能分高运量:5-7万人次/小时大运量:3-5万人次/小时中运量:1-3万人次/小时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特点(1)采用列车编组化运行,运量大;(2)运行系统独立,列车运行稳定、干扰小、速度高、准时;(3)可采用地下和高架敷设方式,占用地面空间小;(4)采用电能,清洁环保;(5)线路固定,容易设置明确标注,形成交通出行习惯;(6)技术水平高,发展余地大。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国外城市轨道交通 1.1863年1月10日,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线路在英国伦敦建成通车。
2.美国第一条地铁是1867年在纽约建成的,世界上唯一24小时不间断运营的地铁。
3.巴黎首段地铁于1900年7月开通。
4.日本东京1927年12月开通了浅草——涩谷线,是亚洲最早的地铁。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 1.香港1979年建成第一条地铁。
2.北京地铁始建于1965年7月1日,1969年10月1日第一条地铁建成通车,使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
3.广州地铁1号线路于1999年6月28日全线建成开通。
4.深圳地铁始建于1999年,于2004年12月28日正式通车。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概念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未来各个时期,包括从无到有,从线到网的不断发展的过程,进行分析、预测并提出对应的、科学合理的发展方案与实施的全过程。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三大目标(1)协调好交通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关系(2)实现城市土地规划发展目标(3)实现交通战略目标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四大理念(1)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性(2)规划的滚动性(3)线路功能分级和服务一体化(4)轨道交通对城市格局的引导作用(TOD)交通分区概念交通分区(Traffic Zone)是城市交通规划预测的基本分析区。
北交《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期末考试必备通关指导6
北交《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复习题解析B一、简答题1.车站设备配置的原则考核知识点解析:车站设备配置正确选项:实用性、功能匹配、先进性、经济性、安全性2.系统分析的步骤考核知识点解析:系统分析的步骤正确选项:(1)明确问题和确定目标(2)收集资料,探索可行方案(3)建立模型(4)综合评价(5)检验和核实3.我国轨道交通的一般审批流程考核知识点解析:轨道交通的一般审批流程正确选项:(1)线网审批(2)项目建议书(3)可行性研究报告(4)初步设计4.线网架构规划方法考核知识点解析:线网架构正确选项:(1)初始方案集生成(2)客流测试(3)方案评价(4)推荐线网方案的形成5.网格线网的优点考核知识点解析:网格线网正确选项:(1)线网布线均匀,换乘节点分散布置(2)线路顺直,工程易于实施6.平面设计中计算的步骤考核知识点解析:平面设计正确选项:(1)确定任意点坐标(2)交点坐标计算(3)曲线要素计算(4)里程计算(5)关键点坐标机距离计算7.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特点?考核知识点解析: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正确选项:(1)线网规划是综合的专业交通规划(2)涉及城市规划、交通工程、建筑工程等多专业(3)是复杂的系统工程8.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要求考核知识点解析: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要求正确选项:(1)满足城市总体规划(2)路网布设均匀(3)结合城市特点二、论述题9.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性是一种协和的交通方式,请结合自己的认识阐述考核知识点解析: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性正确选项: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基础之上,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分析、解决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各种问题,建立既有利于城市的交通发展需要,又同时保证环境、资源的保护和子孙后代发展的轨道交通发展模式。
该模式是一种协和的交通运输系统模式,这种协和包含以下几方面。
①交通与环境的协和。
②交通与未来的协和。
③交通与社会的协和。
④交通与资源的协和。
城市轨道交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交通的一种有效手段,是可以实施的具体交通的重要微观理念,轨道交通只有符合可持续发展才会具有生命力,可持续发展通过轨道交通的实施得以实现。
北交《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期末考试必备通关指导
北交《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复习题解析A一、简答题。
1.确定合理的车站形式和埋深的主要考虑因素?考核知识点解析:.确定合理的车站形式和埋深的主要考虑因素正确选项:(1)与各管线业主单位的配合和协调(2)建设与运营的密切结合(3)充分研究施工方法2.建设程序的一般步骤?考核知识点解析:建设程序的一般步骤正确选项:设想、开发、建设、施工、生产3.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要求考核知识点解析: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要求正确选项:(1)满足城市总体规划(2)路网布设均匀(3)结合城市特点4.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特点?考核知识点解析: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正确选项:(1)线网规划是综合的专业交通规划(2)涉及城市规划、交通工程、建筑工程等多专业(3)是复杂的系统工程5.线网规划的主要内容考核知识点解析:线网规划的主要内容正确选项:(1)线网背景研究(2)线网架构研究(3)线网规划可行性研究6.线网长度的确定方法考核知识点解析:线网长度正确选项:服务水平法、交通需求法、吸引范围几何分析法、回归分析法7.线网架构的类型考核知识点解析:线网架构的类型正确选项:无环放射、有环放射、网格线网8.线路位置的影响因素考核知识点解析:线路位置正确选项:(1)线路性质(2)客流集散点和主客流方向(3)城市道路网机建设状况(4)线路敷设方式和技术条件(5)与闯红灯时发展的近远期结合二、论述题9.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TOD的认识?考核知识点解析:TOD正确选项:不当的规划可能造成城市发展的恶性循环:由于轨道交通大大提高了交通供给水平,反而会刺激土地的更高强度的利用,从而诱发大量交通需求的增长,这对大型圈层城市发展将产生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轨道交通可以利用自身优势通过轨道交通与高等级道路,为中心城和外围组团之间建立多方式、不同服务目标和服务水平、全天候、多行为的复合交通走廊,从而引导和支撑分散组团或中心/卫星城城市结构,控制其向圈层城市演变。
轨道交通TOD原理是引导沿线土地高密度带状发展,因此其TOD功能是一把双刃剑,不同的线网形态会引起不同的城市格局发展,这种格局可能是城市结构的优化,也可能是不良格局的扩张。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交通运输类专业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交通运输类专业期末考试复习重点)第一篇: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交通运输类专业期末考试复习重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服务于城市客运交通,通常以电力为动力,在固定导轨上轮轨运行方式为特征的车辆或列车与轨道等各种相关设施的总和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作用:1.高城市交通供给水平,缓解大城市日益拥挤的道路交通;2.导城市格局按规划意图发展,支持大型新区建设;3.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巨大投入,从源头为城市经济链注入活力,并通过巨大的社会效益提高整个城市的综合价值轨道交通的优势(特点):1.列车化编组运行,运量大,单向最高断面可以达到5万人/小时2.运行系统封闭独立,列车运行稳定、干扰小、速度高,旅行速度达到35km/h以上3.可采用高架和地下敷设方式,占地空间小4.采用电能,清洁环保5.线路固定,易设置明确标志,形成交通习惯6.技术水平高,发展余地大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由车体、转向架、牵引缓冲装置、制动装置、受流装置、车辆内部设施、车辆电气系统7大部分限界是指列车沿固定的轨道运行时所需要的空间尺寸。
限界越大,安全度越高,但工程量及工程投资也随之增加。
限界可分为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建筑限界、接触轨或接触网限界。
接触网分为架空式接触网和接触轨式接触网。
架空接触网安全性较好,但运行维护作业量大,运行费用高,适应于电压较高的制式。
接触轨是沿牵引线路敷设的与走行轨道平行的附加轨,又称第三轨,是敷设在铁路旁的具有高导电率的特殊软钢制成的钢轨。
电动车组伸出的受流器与之接触取得电流。
接触轨使用寿命长,维修量小,简单,运行费低,能充分利用隧道空间,在地面或高架运行时对城市景观没有影响,但在隧道内保养,检修或在车库内检修作业时应注意安全,适应于净空受限的路线和电压较低的制式轨道交通系统规划的目标:1.协调好交通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关系2.实现城市土地规划发展目标3.实现交通战略目标我国轨道交通系统规划存在的问题:1.与城市总体规划联系不够紧密2.对客流预测中的不确定性考虑不够3.规划方案没有充分重视用地控制规划,使规划方案缺乏可操作性4.网络规划缺乏层次性,难以体现发展重点5.车站交通功能定位模糊,对交通枢纽认识较浅。
城市轨道交通复习资料
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特征:(1)以解决通勤等短距离交通为主(2)站间距短(3)速度较低(4)列车编组较小(5)列车发车(追踪)间隔小(6)采用直流或内燃牵引(7)无须预定(无固定)座席(8)非全天营业城市轨道交通的作用:1显著提高了城市交通系统的供给水平,缓解日益拥挤的地面道路交通;2引导城市格局按规划意图发展,支持大型新区建设;3通过城市轨道交通的巨大投入,从源头为城市经济链注入活力,并通过巨大的社会效益提高整个城市的综合价值。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的内容:1.特定城市社会与经济环境下轨道交通系统的功能定位2.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远景规划与分阶段建设规划方案3.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客流预测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可实施规划。
5.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线路和车站设计6.城市轨道交通的枢纽设计与规划7.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设计8.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防护设计9.系统运营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的优势:1采用列车编组化运行,运量大。
2运行系统独立,列车运行稳定、干扰小、速度高。
3可采用地下和高价敷设方式,占用地面空间小。
4采用电能,清洁环保。
5线路固定,容易设置明确标识,形成交通出行习惯。
6技术水平高,发展余地大。
城市轨道交通的局限性:1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必须以需求规模巨大的通道或规划的主要交通走廊为背景,以减轻可能的运营补贴能力。
2城市轨道交通造价高昂。
3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的经济性较差。
4城市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较大。
5由于相对封闭,城市轨道交通多数车站与区间位于地下或高架,其抗灾能力较弱。
车站建筑类型1)按车站与地面相对位置分:地面站、高架站、地下站2)按运营性质分:中间站、换乘站、中间折返站、尽端折返站3)按站台型式分:岛式站台、侧式站台、岛侧混合站台4)按车站埋深分:浅埋车站、中埋车站、深埋车站5)按车站结构横断面形式分:矩形断面、拱形断面、圆形断面、马蹄形断面等结构工程类型及施工方法明挖法适用条件:线路较浅(几米深) 。
城市轨道交通复习要点
《城市轨道交通》复习要点题型:填空(20空);名词解释(每个2—3分,共3个);简答(每个5—7分,共7—8个);计算(每个3—4分,共2个);论述(每个7—8分,共2个)复习要点:第一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第0章绪论了解第一章轨道交通系统概念及基本特征了解有轨、轻轨、自动导向系统、地铁、市郊铁路的各自的特点,重点掌握轻轨的优点轻轨的优点:1、比重轨安全;2、在建设上比重轨更灵活;3、更适合低运量场合;4、大部分线路按隔离设计,在混合交通条件下的平均行车速度可以更高,从而比巴士更具吸引力;5、轻轨铁路技术成熟,并已有丰富经验,无机械风险或大的费用过度问题。
第二章轨道交通系统的构成1、轨道交通线路按其在运营中的作用,分正线、辅助线和车场线。
2、正线是指供载客列车运行的线路,包括区间正线、支线、车站正线。
3、辅助线是为空载列车提供折返、停放、检查、转线及出入段作业所需的线路,它包括折返线、临时停车线、渡线、车辆段出入线、联络线。
4、一般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构成包括以下七部分:车体、转向架、牵引缓冲装置、制动装置、受流装置、车辆内部设备、车辆电气系统。
(填空或简答)5、车辆段设计原则:收发车顺畅;停车检修分区合理;用地布置紧凑。
(重点掌握)6、限界是指列车沿固定的轨道安全运行时所需的空间尺寸。
限界的种类:根据轨道交通系统的构成和设备运营要求,限界可以分为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建筑限界和接触轨或接触网限界。
7、美国的铁路限界分为静态限界和动态限界两种。
限界主要取决于两个主要因素:一是机车车辆的尺寸,二是两相邻股道中心之间的距离。
8、轨道结构一般由钢轨、扣件、轨枕、道床、道岔及其他附属设备组成。
目前的钢轨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是槽型钢轨,第二种是双头钢轨,第三种是目前广泛采用平底钢轨。
9、轨道交通系统车站分类:按结构形式可分为地面站、高架站和地下站;根据运营性质,也可分为中间站、换乘站、中间折返站和尽端折返站;按站台形式可分为岛式站台、侧式站台和岛侧混合站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服务于城市客运交通,通常以电力为动力,在固定导轨上轮轨运行方式为特征的车辆或列车与轨道等各种相关设施的总和
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作用:1.高城市交通供给水平,缓解大城市日益拥挤的道路交通;2.导城市格局按规划意图发展,支持大型新区建设;3.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巨大投入,从源头为城市经济链注入活力,并通过巨大的社会效益提高整个城市的综合价值
轨道交通的优势(特点):1.列车化编组运行,运量大,单向最高断面可以达到5万人/小时2.运行系统封闭独立,列车运行稳定、干扰小、速度高,旅行速度达到35km/h以上3.可采用高架和地下敷设方式,占地空间小4.采用电能,清洁环保5.线路固定,易设置明确标志,形成交通习惯6.技术水平高,发展余地大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由车体、转向架、牵引缓冲装置、制动装置、受流装置、车辆内部设施、车辆电气系统7大部分
限界是指列车沿固定的轨道运行时所需要的空间尺寸。
限界越大,安全度越高,但工程量及工程投资也随之增加。
限界可分为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建筑限界、接触轨或接触网限界。
接触网分为架空式接触网和接触轨式接触网。
架空接触网安全性较好,但运行维护作业量大,运行费用高,适应于电压较高的制式。
接触轨是沿牵引线路敷设的与走行轨道平行的附加轨,又称第三轨,是敷设在铁路旁的具有高导电率的特殊软钢制成的钢轨。
电动车组伸出的受流器与之接触取得电流。
接触轨使用寿命长,维修量小,简单,运行费低,能充分利用隧道空间,在地面或高架运行时对城市景观没有影响,但在隧道内保养,检修或在车库内检修作业时应注意安全,适应于净空受限的路线和电压较低的制式
轨道交通系统规划的目标:1.协调好交通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关系2.实现城市土地规划发展目标3.实现交通战略目标
我国轨道交通系统规划存在的问题:1.与城市总体规划联系不够紧密2.对客流预测中的不确定性考虑不够3.规划方案没有充分重视用地控制规划,使规划方案缺乏可操作性4.网络规划缺乏层次性,难以体现发展重点5.车站交通功能定位模糊,对交通枢纽认识较浅。
概念规划是把以时间期限为主导的规划模式转为以规模为主导,淡化规划期限。
即在区域规划的指导下,在可预见的将来,对城市远景发展进行战略性的分析研究,提出城市发展战略的方针政策并作为城市发展的目标和总体规划的支撑和依据
概念规划的主要内容:1.社会经济环境发展战略的目标对策2.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的布局3.主城区在内的市域重点城镇的规模和布局形态,城市化促成区域和城市化控制区范围以及远景发展框架4.研究城市能源,交通,供水,供气等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绿地,水域系统开发的重大原则问题
概念规划的战略特点是在充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前提下,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找准每个城市发展的定位
轨道交通线网中的线路按照功能可分为两个类型:1.客流追随型(SOD):解决目前交通紧迫问题,符合现状最大客流2规划引导型(TOD):目前客流不大,但可以引导土地发展导向,支持新区建设
系统分析:通过对系统的分析,认识各种替代方案的目的,比较各种替代方案的费用,效益,功能,可靠性以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得出决策者进行决策所需要的资料和信息,为最优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系统分析的基本要素有:目标,可行方案,费用,模型,效果,准则和结论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基本思路:1.在城市规划方案基础上拟定多个可行路网方案2基于四阶段法进行客流预测3对方案进行综合评价,确定近期与远期分阶段实施方案四阶段法:就是交通发生,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交通分配四个步骤
线网长度、线网密度规划指标的确定:1服务水平法2交通需求分析法3吸引范围几何分析
法4回归分析法
棋盘式线网有以下优点:1线路布线均匀,换乘节点能分散布置2线路顺直,工程易于实施缺点:平行线路间的相互联系较差,其客流换乘需要通过第三线来完成
放射形线网:A以城市中心为核心,呈全方位或扇形放射发展B至少以三条相互交叉的线路为基本骨架,逐渐扩展,加密C中心区多点换乘D放射形线网突出优点:1方向可达性较高2符合一般城市由中心区向边缘区土地利用强度递减的特点
环线主要两个作用:1加强中心区边缘各客流集散点的联系2截流外围区之间的客流,通过环线进行疏解,以减轻中心区的交通压力
轨道交通线路间的转换是要通过换乘站的换乘来实现,而换乘的时间损耗是明显的。
因此轨道交通环线的作用受到限制,尤其是交通屏蔽作用不如道路环明显。
轨道交通环线的客流取决于沿线人口和就业数量,也就是环线自身串联的客流集散点的规模
转移客流量是指原来常规地面公交和自行车方式承担的全市性客流转移到城市轨道交通来的运输需求。
诱增客流量指由于城市轨道线路建设所导致的促进沿线土地开发,人口集聚,使区域之间可达性增加,服务水平提高,居民出行强度增加而新产生的客流
城市客运交通需求发展预测方法(四阶段法):出行生成:通过对城市社会经济资料的分析,预测各交通区的出行发生量及出行吸引量,即O-D矩阵中的行和及列和出行分布:将各交通小区的出行发生量及出行吸引量转换成各交通区之间O-D分布矩阵方式划分:确定出行量中各交通方式所占比例,方式划分通常在出行分布结束后进行,也可以在出行生成后、分布出行前进行。
交通分配:把各出行方式的O-D矩阵分配到具体的交通网络上,产生道路交通量或公交线路乘客量
联络线设计方法:主通道增长法和建设成本优化法;主通道增长法:以通往车辆基地线路为主要通道,在与其他线路的交点建设联络线形成二级通道,二级通道线路与其他线路的交点建设联络线形成三级通道,以此类推联接全网;优点:1设计方法简单直观,联络线建设容易与线路建设顺序相协调2各条线路与车辆基地都有较顺畅的联系3网络是树形结构,联络线建设数量较少,建设成本较低;缺点:1主通道线路上联络线数量较多,建设条件不易满足2线路调车负荷不均,主通道线路负荷较大,二级通道次之,三级更次3一部分二、三级通道线路之间的调车作业必须通过主通道绕行、造成这些线路之间联络不畅建设成本优化法:以联络线建设成本最低为目标优化建设方案;优缺点:1从线网规划全局出发,提出总成本最低的联络建设方案2网络是单环形结构,联络线建设数量较少,各条线路连通性较好,联络线负荷均匀3编程后,迅速提出方案,效率较高4由于是环形网络结构,某些线路通往基地可能途径多条线路,必要时应加修联络线形成多环方案
国际上把交通分配方法分为平衡模型和非平衡模型,并以wardrop原理作为划分依据;wardrop第一原理:网络上的交通是以这样一种方式划分,就是所有使用的线路都比没有使用的线路费用小;wardrop第二原理:车辆在网络上的分配,使得网络上所有车辆的总出行时间最小,如果均满足两个原理,则为平衡分配法,采用模拟方法进行分配为非平衡方法换乘点是线网构架中各条线路的交织点,是提供乘客转线换乘的重要地点,乘客通过换乘点的车站及其专用或兼用通道设施,实现两座车站间人流沟通,达到换乘目的
站前折返方式:指列车经由站前渡线折返优点:列车空走少,折返时间较短,乘客能同时上下车,可缩短停站时间,减少费用缺点:存在进路交叉,对行车安全有影响,客流量大时,可能引起站台客流秩序混乱站后折返方式:由尽端折返线折返,可避免进路交叉,此外,列车还可以采用经站后环线折返的方法优点:避免进路交叉,安全,有利于提高旅行速度,是最常见的方式缺点:列车折返时间较长
换乘站设计原则:1尽量缩短换乘距离,换乘线路明确简捷,尽量方便乘客2尽量减少换乘高差,降低换乘难度3换乘客流宜与进出站客流分开,避免相互交叉干扰4换乘设施的设置
应满足乘客换乘流量的需要,且需留有扩、改建余地5应周密考虑换乘方式和换乘形式,合理确实换乘通道和预留口位置6换乘通道长度不宜超过100米,超过100米的换乘通道,宜设置自动步行道7尽可能降低造价
非平衡模型交通分配方法:最短路分配容量限制分配多路径分配容量限制——多路径分配
线路方向及路由选择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1线路的作用2客流分布与客流方向3城市道路网分布状况4隧道主体结构施工方法5城市经济实力
小区形心:指小区内出行端点密度分布的重心位置,即小区内交通出行的中心点,不是该小区的几何面积重心
期望线:又称愿望线,为连接各小区形心间的直线,它的宽度表示区间出行的次数
出行指人、车、货从出发点到目的地移动的全过程,出行起点,指一次出行的出发地点;迄点,指一次出行的目的地(三属性:起迄两个端点、有一定目的、采用一种或多种交通方式)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密度是指单位人口拥有的线路规模或单位面积上分布的线路规模
节能纵坡:地下铁道车站设在线路纵剖面的最高地,车站两端为下坡,称为节能纵坡
车站换乘方式;站台直接换乘、站厅换乘、通道换乘、站外换乘方式、组合式换乘
施工方法有明挖法(车站主体结构)和暗挖法(区间隧道采用盾构法或其他暗挖法)
受流装置:从接触导线或导电轨将电流引入动车的装置,也称为受流器
车辆段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对车辆进行运用管理、停放及维修保养的场所
目前国内各城市的地铁和轻轨采用的电压均在750-1500V之间进行选择
车辆段设计原则有:收发车顺畅;停车检修分区合理;用地布置紧凑
线网规模指标:线网总长度,线网密度,线网日客运周转量
城市轨道交通承担的客流量主要包括转移客流量和诱增客流量
线网类型有网格式、无环放射式、有环放射式
按车站地面相对位置分:地面站、高架站、地下站
制动方法:摩擦制动、电气制动、电磁制动
车场一般分三种:综合检修基地、车辆段、停车场
线路敷设方式:地下线地面线高架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