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学习】高二语文《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安东诺夫卡苹果》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生能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学生能够运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作品的内容和意义。
(2)通过比较、联系等方式,探讨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主题思想。
(3)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对人性的关注和对社会的思考。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作品概述:介绍《安东诺夫卡苹果》的作者、背景和作品类型。
2. 故事梗概:概括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关系。
3. 象征意义:分析作品中的象征元素,如苹果的象征意义。
4. 主题思想:探讨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如人性的复杂性、社会的矛盾性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理解、人物形象的把握、象征意义的分析。
2. 教学难点:作品主题思想的深入探讨和表达。
四、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引导学生仔细阅读作品,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讨论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看法和感受。
3. 写作表达:鼓励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 演讲展示:邀请学生进行演讲,展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分析和表达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演讲展示:评估学生的演讲能力和展示效果。
六、教学进程1. 教学准备:(1)提前为学生准备《安东诺夫卡苹果》文本资料。
(2)收集相关背景资料和象征意义的研究成果。
(3)准备讨论问题和分析题,以及写作和演讲的评价标准。
2. 教学步骤:(1)第一课时:介绍作品背景和作者,阅读故事梗概。
(2)第二课时:阅读全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高二语文《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
高二语文《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高二语文《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导读:蒲宁的创作成就主要是中短篇小说。
早期作品主要描写贵族庄园生活,批判贵族阶级精神上的贫困、堕落,又为其没落唱挽歌,下面是分享的精彩教案,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1、了解蒲宁小说散文化的特点。
2、能说出“安东诺夫卡苹果”的象征意义。
3、能分析了解风景描写在课文中的地位和作用。
1、能说出“安东诺夫卡苹果”的象征意义。
2、能分析了解风景描写在课文中的地位和作用。
3、顺畅地阅读全文。
桌上放置一个苹果。
它让你想到什么?用抽象思维来想,可能首先会想到这是一个名词。
然后想到“苹果”的酸度、甜度,进而想到它的品牌、产地等等。
用形象思维来想,那么可能完全是另一种情形:一只苹果就放在淡黄的、由树的年轮天然形成的图案装饰的台桌上。
阳光斜斜地洒进透亮的窗户,洒在那只苹果上,苹果变得鲜活起来,好似一个淘气的小女孩顽皮地对你做着鬼脸,我的心狐朋狗友有了被刺痛的感觉,它把我的思绪带回到那个灰蒙蒙的早上……(我的心突然被刺痛,思绪缓缓飘飞到那个已经逝去的田园梦境中……)采用形象思维想到的东西,描写下来,往往是故事、图景、情绪,感受等等。
俄罗斯作家伊凡·蒲宁的小说《安东诺夫卡苹果》描写的就是一个已经逝去的田园梦境。
伊凡·蒲宁(1870—1953)俄国作家。
出身贵族。
由于家道中落,中学未毕业就步入社会。
做过校对员、图书馆管理员、助理等。
曾受教于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等作家,并为高尔基主办的知识出版社撰过稿。
1909年被选为科学院名誉院士。
十月革命爆发后,他持敌对立志,于1920年流亡国外,侨居法国直到去世。
蒲宁的创作成就主要是中短篇小说。
早期作品主要描写贵族庄园生活,批判贵族阶级精神上的贫困、堕落,又为其没落唱挽歌,如短篇小说《田间》(1892)、《安东诺夫卡苹果》(1900)等。
1910年,中篇小说《乡村》问世,标志蒲宁的创作视野有了新的变化,由狭窄的贵族庄园转向广阔的社会,更加关心农民和俄罗斯的命运。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学设计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
1.了解苹果的种植和生长过程;
2.掌握安东诺夫卡苹果的特点和营养价值;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准备
1.课件:包括苹果树的生长过程、安东诺夫卡苹果的相关知识、营
养价值介绍等;
2.实物:安东诺夫卡苹果样本;
3.课堂布置:树立一幅苹果树的图片;
4.其他:板书内容、学生课前了解苹果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过程
1.引入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苹果树的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安东诺夫卡
苹果”。
2.学习
(1)介绍苹果的种植和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苹果是如何长成的;
(2)介绍安东诺夫卡苹果的特点和营养价值,引导学生品尝,并分享感受;
(3)展示课件,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安东诺夫卡苹果的知识。
3.讨论
分组讨论:请学生结合课上所学内容,讨论苹果对人体的好处,并展开相关讨论。
4.总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强调安东诺夫卡苹果的重要性和营养价值。
四、课堂作业
1.回家后给家人介绍安东诺夫卡苹果的营养价值;
2.课后写一篇感想,记录今天的学习收获。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我发现,学生对安东诺夫卡苹果的兴趣很大,但在理解营养价值方面还有待加强。
下节课需要加强对安东诺夫卡苹果的营养知识的讲解,以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这种水果的重要性。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图文版)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图文版)前言在学习农业科学和生态环境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了解沟通环节,以促进知识传递和创造性思维。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这篇文章中分享了一个有趣的课程教案,即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
这个教案不仅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而且探索了农业和自然的知识。
知识背景安东诺夫卡苹果安东诺夫卡苹果是一种马铃薯家族的苹果,原产于俄罗斯的城市安东诺夫卡。
这种苹果非常受欢迎,因为它适应多种气候条件和各种土壤类型,并且可以生长在较高的海拔和寒冷的气候下。
安东诺夫卡苹果被认为是俄罗斯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农业耕作耕作是一种耕种土地的过程,旨在增加土地的肥力和农作物的产量。
耕作过程有多种方法,包括搅拌土壤、添加新的肥料、将作物残留物还原到土壤中或添加覆盖物。
这些技术有助于提高土壤的质量,增加作物的养分和产量。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指人类和其他生物之间的互动,以及所有生命形式在自然环境中的交互作用。
生态环境包括动植物相互关系的研究,以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的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主题这个教案的主题是安东诺夫卡苹果的种植和多样性。
它涉及到农业和生态的知识,是一个有趣的课程设计。
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安东诺夫卡苹果的良好生长环境和产量,并鼓励学生采用生态友好的种植方法。
前置知识在教授这个课程前,学生应该对农业耕作和苹果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活动安排教师应该让学生参与到课程教学中,包括以下活动:1.课堂讨论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应向学生介绍安东诺夫卡苹果的基本知识,包括它的产地,适宜生长条件和其它生态环境的知识。
2.实地考察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安排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不同生态环境下的苹果生长情况。
在考察中,学生还可以熟悉一下搅拌土壤、添加肥料和覆盖物的作用,以及更多的农业技术知识。
3.自主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到图书馆或者网络上,进行安东诺夫卡苹果种植的更深入的研究。
课后作业在课后,学生应完成一份安东诺夫卡苹果的报告,展示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设计)《安东诺夫卡苹果》教学设计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学设计安东诺夫卡苹果是俄国作家蒲宁创作的短篇小说。
文中用欢快、愉悦的笔调描写着“果园丰收〞的景象和“庄园生活〞的奇特图景,给了我们很多艺术的启示:风景不仅仅是被描写的对象,同时也是的语言。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安东诺夫卡苹果教学设计5篇,期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安东诺夫卡苹果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的1、阅读观赏小说人物和环境和谐衬托的艺术魅力2、小说的象征意义的理解二、教学重点小说的象征意义三、教学设想自读小说,找出秀丽风景描写地方玩味。
看俄罗斯风景画家的绘画。
体会“动静适宜〞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小说四个局部的内容概略第一局部:安东诺夫卡苹果成熟的季节,丰收的田园景象。
其次局部:农村当时富庶的景象,人们长寿、富足、心态平和。
第三局部:狩猎季节的休闲和吵闹第四局部:时世变迁,眼前荒僻、萧瑟和破落。
二、读小说观赏19世纪末俄罗斯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1. 农村风光入暮以后,就很有点寒意了,地上铺满了露水。
我穿过打麦场,尽情地闻着新麦的麦秸和麦糠的香气,沿着果园的围墙,高欢快兴地走回家去吃晚饭,在寒气袭人的晚霞下,村里的人语声和大门的吱扭声听起来格外清楚。
天色越来越暗。
这时又增加了另一种气味:果园里生起了篝火,樱桃枝冒出的烟散发出浓郁的香气。
在黑魆魆的果园深处,消灭了一幅童话般的画面,那情景就好像在地狱的一角一般:窝棚旁腾起血红的火舌,而周遭那么是无边无际的黑暗。
烤火人的漆黑的轮廓,就像是用乌木削成的,在黄火四周游动,于是他们投到苹果树上的巨大的影子也随之而摇摆不已。
一会儿一只足足有好几俄尺长的黑黪黪的手把一棵树遮得密不透风,一会儿又清楚地消灭了两条巨腿--就像是两根黑漆柱子。
摹地,黑影闪了闪,从苹果树上滑落到了林荫道上,盖没了整条道路,从窝棚直至围墙的便门……2.农妇她已有身孕,大脸上睡意朦胧,摆出一副自命非凡的样子,活像一头霍尔莫高尔种的乳牛。
她头上的确长着一对“犄角〞--那是盘在头顶两旁的发辫,上面还包着几方头巾,因此她的头显得格外大;她脚上穿着一双打有铁掌的短统靴,站在那儿显得笨重、牢靠;身上穿着棉绒坎肩、长围裙和用家织的条纹呢做的裙子,裙子的底色是紫黑的,条纹是砖红色的,裙裾上还镶着一条金色的阔滚边……3. 富庶的农村“安东诺夫卡又大又甜,准能快快乐活过一年。
《安东诺夫卡苹果》公开课教学设计
《安东诺夫卡苹果》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的第四章第一节,课文名为《安东诺夫卡苹果》。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对课文中所使用的象征手法的探讨。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安东诺夫卡苹果》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作用。
3.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安东诺夫卡苹果》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难点是让学生分析和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以及象征手法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课本《安东诺夫卡苹果》、笔记本、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课文阅读与理解: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安东诺夫卡苹果》,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 课文分析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探讨课文中的象征手法,以及象征手法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作用。
4. 实例讲解:教师通过具体的实例,讲解象征手法的运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象征手法。
5.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象征手法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并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的观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安东诺夫卡苹果》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象征手法: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并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的观点。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安东诺夫卡苹果》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同时让学生分析和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以及象征手法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作用。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安东诺夫卡苹果》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能够运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深入理解作品内容。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写作和表达,提高学生的文学创作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人性的思考和关注。
(3)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介绍:介绍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及《罪与罚》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安东诺夫卡苹果》的文学价值。
2. 故事情节梳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梳理《安东诺夫卡苹果》的故事情节,理解作品的基本架构。
3. 人物形象分析: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如索尼娅、拉斯科尔尼科夫等,探讨其性格特点和象征意义。
4. 象征意义探讨:探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如安东诺夫卡苹果的象征意义,以及作品对宗教、道德和人性的探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故事情节的梳理和理解。
(2)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象征意义的探讨。
2. 教学难点:(1)对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主题的理解。
(2)对人物形象的心理和行为的深入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自主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作品,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3. 写作表达:引导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讨论和分享等,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作品分析能力:通过学生对人物形象和象征意义的分析,评价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写作表达能力:通过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的写作表达,评价学生的文学创作和表达能力。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安东诺夫卡苹果》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3)能够运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作品;(2)运用象征手法,创作自己的小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原文阅读与理解;2. 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3. 欣赏作品中的文学语言和表达技巧;4. 创作练习:运用象征手法,创作自己的小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安东诺夫卡苹果》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欣赏作品中的文学语言和表达技巧,运用象征手法进行创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作品《安东诺夫卡苹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教师提问检查理解情况。
3. 分析讨论:分组讨论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分享讨论成果。
4. 欣赏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中的文学语言和表达技巧,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5. 创作练习:学生运用象征手法进行创作,教师指导并进行评价。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练习,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创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创作练习中的表现,包括象征手法的运用和文学语言的表达。
4. 小组合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情况和分享效果。
六、教学工具与资源1. 课文原文及相关背景资料;2.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课文和教学内容;3. 创作纸张和书写工具,用于学生创作练习;4. 视频或音频资料,用于辅助教学。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
•《安东诺夫卡苹果》自读指导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外国小说欣赏)[阅读次数:118]A.课堂教学一、自读要求 1、字词基础知识、文学常识落实 2、思考小说是以什么为线索串联起来的,概括每个部分场景的主要内容。
3、本文场景描写特点和作用二.教学设想:文章篇幅较长(13000余字),利用早读、课外自读课文,利用一个小时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在大?..•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阅读次数:1334]牟成武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了解蒲宁及其创作情况以及其在俄罗斯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能力方法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的主题,人物以及结?..•《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阅读次数:4171]一、伊凡蒲宁(IvanBunin,1870-1953)俄罗斯作家。
生于俄国中部波罗涅日市一破落贵族世家。
由于家境贫困,中学未毕业就步入社会。
做过校对员、图书馆员、助理编辑等。
曾受教于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等作家,并为高尔基主办的知识出版社撰过稿。
1909年被选为科学院名誉院士。
十月革命爆发后,他持敌对立场,于19...•[阅读次数:2489]一、教学目的1、阅读欣赏小说人物和环境和谐映衬的艺术魅力2、小说的象征意义的理解二、教学重点小说的象征意义三、教学设想自读小说,找出美丽风景描写地方玩味。
看俄罗斯风景画家的绘画。
体会“动静相宜”的含义。
...•[阅读次数:4045]陈海军第 1课时(本节共 2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了解蒲宁及其创作情况以及其在俄罗斯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能力方法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的主题,人物以及结构和语言方面的特色。
情感意志理解蒲宁作品中所表达的对幸福的追求和对个?..•[阅读次数:1072]芝田一鹭推荐蒲宁的《安东诺夫卡苹果》美妙的画面不断,实在是指导学生模仿学习描绘世俗生活场景的好范本。
因为我始终认为,学习写作与练习毛笔字是相通的。
练习毛笔字一定要有好的范本,然后对照范本,分析笔法章法,反复临摹,将笔法章法烂熟于心,使形神均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最后将笔法章法迁移即可创作,这...。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到俄罗斯著名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安东诺夫卡苹果》的艺术魅力。
2. 通过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说的主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小说背景介绍:作者契诃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及《安东诺夫卡苹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小说情节梳理: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理解故事的发展脉络。
3. 象征手法分析:分析小说中的象征元素,如安东诺夫卡苹果的象征意义,以及它们如何揭示小说主题。
4.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说的主题,如对人性的探讨、对社会现象的批判等。
5. 文学鉴赏:通过分析小说的文学特点,如人物塑造、情节安排、语言表达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说背景、情节梳理、象征手法分析等内容。
2.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小说主题的思考和见解。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小说的典型片段,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
4. 写作练习法:引导学生创作与小说主题相关的短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安东诺夫卡苹果》契诃夫著。
2. 参考资料:有关契诃夫的生平介绍、小说评论等相关文献。
3. 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和写作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和写作练习中的表现。
3. 学生对小说主题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讨论和提问,了解学生对小说主题的理解深度。
4. 学生对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评估学生在分析小说文学特点方面的进步。
六、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小说背景,梳理小说情节。
2. 第3-4课时:分析小说的象征手法。
3. 第5-6课时:探讨小说的主题。
4. 第7-8课时:鉴赏小说的文学特点。
5. 第9-10课时:进行写作练习和作品展示。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
《安东诺夫卡苹果》最新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安东诺夫卡苹果》最新教案2015-12-8一、导入新课:我们刚刚学习了《炮兽》,感受到了雨果在场景描写中对人物形象的凸显和塑造。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安东诺夫卡苹果》,看看作者伊凡·蒲宁通过他笔下优美的场景描写,展示出了怎样的俄罗斯田园风情。
二、相关介绍:1、关于作者蒲宁(1870-1953),俄国著名作家,出生于没落的贵族家庭。
代表作:中短篇小说《安东诺夫卡苹果》、《米佳的爱情》等,自传体长篇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
蒲宁的小说不太重视情节与结构的安排,而专注于人物形象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
1933年,“由于他严谨的艺术才能,使俄罗斯古典传统在散文中得到继承”,蒲宁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三、内容探究:(学生浏览第一节)问1:这一部分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明确:按照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分别写了清晨的果园(“夜间运苹果”属于插叙)、入暮的果园、深夜的果园。
场景一:清晨的果园问2:文章的哪句话把读者带入清晨的果园?明确:“我至今还记得那凉丝丝的静谧的清晨……”,这句话把我们带入回忆中的果园场景。
问3:描写“清晨的果园”,运用了什么写景手法?明确:视觉、嗅觉、听觉相结合(多感官描绘)。
视觉——满目金黄、稀稀落落嗅觉——落叶的幽香以及苹果、蜂蜜和秋凉的芬芳听觉——到处是人声和大车叽叽嘎嘎的响声运用“多感官描绘”的写景手法,可以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问4:你从“雇工吃苹果”这个细节中读出了果园主怎样的心情?明确:雇工吃苹果,果园主非但不阻止他,反而还劝他吃:“吃吧,吃个饱,——不吃才傻呢!哪个割蜜的不吃几口蜂蜜。
”这一细节描写让人感受到果园主乐善好施、尽情与人分享丰收喜悦的心情。
这饱含情味的一笔,透出田园生活中的人情之美。
问5:作者以果园主的大窝棚为背景,写了哪些人?明确:舞台的主角是果园里的来客——小家碧玉、公子哥儿、村长年轻的妻子、买苹果的人们、果园主。
教学设计5:第4课 安东诺夫卡苹果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梳理《安东诺夫卡苹果》的内容,概述四幅画面的内容。
过程和方法:通过研读文本、合作探究等方式,感受《安东诺夫卡苹果》近似电影,高于电影的写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阅读小说,理解“怀乡思家”的人类的普适性情感,体味对家园的依恋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阅读小说,理解“怀乡思家”的人类的普适性情感,体味对家园的依恋之情。
难点:通过研读文本、合作探究等方式,感受《安东诺夫卡苹果》近似电影,高于电影的写法。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讨论法、提问法等【教学用具】投影仪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人说:上帝丢了三个苹果,一个诱惑了夏娃,一个启发了牛顿,一个被乔布斯咬了一口。
我觉得,另有一个落在了俄罗斯,于是生长出了《安东诺夫卡苹果》。
大家预习了小说,我也预习了大家的初读感受。
来看看各位的心得吧:阅读体验分两类:一类同学表示喜欢,理由充分,(可以初读、再读,觉得它像一场美梦)一类同学表示不喜欢,理由也充分(心态爆炸,质疑凭什么拿诺贝尔奖?太长,一望无际;太难,不知所云。
)二、整体感知我们知道,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而《苹果》把前两者都淡化了。
这篇小说既没有扣人心弦的情节,又没有入木三分的人物,只有环境描写,用这一单元的话题来说是场景描写。
什么是场景描写?它和环境描写可以画上等号吗?不同于环境描写,它以人物的活动为中心,是某一段时间内社会生活的横截面。
而《安东诺夫卡苹果》就是由一个个的场景组成的。
所以说,它很特别。
三、文本研读:可是,任何一部小说,无论多么特别,都离不开三个基本问题:写了什么?怎么写的?表达了什么?下面我们以场景为抓手,围绕这三大问题,展开本课的学习。
(一)写了什么——内容?1.首先,你能告诉我,作者写了什么吗?有人说,这部小说就是一帧帧的“俄罗斯风情画”。
2.我们来梳理下:小说一共几个部分,能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每部分的画面吗?四部分,分别描绘了四幅图画。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安东诺夫卡苹果》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梗概:介绍《安东诺夫卡苹果》的故事情节,包括主要人物、事件和结局。
2. 象征意义:分析作品中的象征元素,如安东诺夫卡苹果的意义和象征作用。
3. 主题思想:探讨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如爱情、欲望、道德和自由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故事梗概、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2. 互动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见解和感受。
3. 创意写作法:学生根据作品进行创意写作,如写一段对话或短篇故事。
4. 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项目研究,如制作海报或PPT展示。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教师简要介绍《安东诺夫卡苹果》的作者和作品背景。
2.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3. 分析象征意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元素,如安东诺夫卡苹果的意义。
4. 探讨主题思想:学生分组讨论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如爱情、欲望等。
5. 创意写作:学生根据作品进行创意写作,如写一段对话或短篇故事。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对作品的理解深度。
2. 创意写作:评估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项目研究成果。
4. 期末考试:设置相关题目,评估学生对故事情节、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文本材料:《安东诺夫卡苹果》原文文本。
2. 影像资料:与作品相关的电影或电视剧片段。
3. 参考书籍:相关文学评论和研究著作。
4. 网络资源:相关网站和在线文章。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安东诺夫卡苹果》的故事情节,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深入探讨作品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义,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安东诺夫卡苹果》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生能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学生能够运用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解读和分析文学作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对比、归纳、总结等方法,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通过写作、表演、绘画等方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对人性的关注,提高人文素养。
(3)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思考,提高生活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概述:《安东诺夫卡苹果》是俄国作家库兹米奇的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苹果的故事,通过苹果的象征意义,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生活的真谛。
2. 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运用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解读和分析文学作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库兹米奇及其作品《安东诺夫卡苹果》,激发学生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感受作品的语言风格和氛围。
3. 分析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概括故事情节,讨论故事中的冲突和人物关系。
4. 探讨象征意义:分析苹果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思考象征意义与主题思想之间的联系。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总结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思考苹果的象征意义,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主题思想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的分析能力。
3. 学生对文学鉴赏方法的运用能力和审美情趣。
4. 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思考深度。
六、教学策略1. 互动讨论: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提高学生的交流与协作能力。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学设计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了解蒲宁及其创作情况以及风格;梳理概述小说内容。
过程和方法通过研读文本、合作探究等方式,感受《安东诺夫卡苹果》近似电影,高于电影的写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蒲宁作品中所表达的对时世变迁的惆怅和感伤;理解“怀乡思家”的人类的普遍性情感,体味对家园的依恋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小说,理解“怀乡思家”的人类的普适性情感,体味对家园的依恋之情。
教学难点通过研读文本、合作探究等方式,感受《安东诺夫卡苹果》近似电影又高于电影的写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一、喜不喜欢?1.导入:有人说,上帝丢了三个苹果,一个诱惑了夏娃,一个启发了牛顿,一个被乔布斯咬了一口。
我觉得,另有一个落在了俄罗斯,于是生长出了《安东诺夫卡苹果》。
2.预习检测(字词读音、释义,见课件)。
3.谈预习后的初读感受。
喜欢:初读、再读,觉得它像一场美梦。
不喜欢:心态爆炸,质疑凭什么拿诺贝尔奖;太长,一望无际;太难,不知所云。
二、有何特别?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这篇小说与一般小说相同吗?《安东诺夫卡苹果》把前两者都淡化了。
这篇小说既没有扣人心弦的情节,又没有入木三分的人物,只有环境描写,用这一单元的话题来说是场景描写。
2.什么是场景描写?它和环境描写可以画上等号吗?不同于环境描写,它以人物的活动为中心,是某一段时间内社会生活的横截面。
《安东诺夫卡苹果》就是由一个个的场景组成的。
所以说,它很特别。
3.蒲宁及其创作风格。
伊凡·亚历克塞维奇·蒲宁(1870-1953),俄国作家。
主要作品有诗集《落叶》,短篇小说《安东诺夫的苹果》、《松树》、《新路》,中篇小说《乡村》、《米佳的爱情》等。
蒲宁的创作继承了俄国古典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是写作中短篇小说的高手。
他的小说不太重视情节与结构的安排,而专注于人物性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语言生动和谐,富于节奏感,被高尔基誉为“当代优秀的文体家”。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了解蒲宁及其创作情况以及风格。
能力方法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的主题以及语言方面的特色。
情感意志理解蒲宁作品中所表达的对时世变迁的惆怅和感伤重点难点领会小说中表达的主题思想;分析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分析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教学要点一、导入:学生畅谈初读感受,介绍作者的写作特色。
大家都已经预习过这篇文章,那么读完这篇文章之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我们请几位同学来谈一谈。
可能出现的答案:1、太长,没有什么趣味。
追问:为什么你会觉得它没什么趣味呢?明确:文章似乎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情节。
《安东诺夫卡苹果》是一篇由思绪而组织的小说,它没有贯穿始终的情节,而是靠一个又一个精彩的画面来来组织、推进,2、环境描写十分突出。
蒲宁的创作风格:蒲宁的创作继承了俄国古典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是写作中短篇小说的高手。
他的小说不太重视情节与结构的安排,而专注于人物个性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语言生动和谐,富于节奏感,被高尔基誉为“当代优秀的文体家”。
高尔基称他为“伟大的诗人”、“当代首屈一指的诗人”、“当代优秀的修辞学家”;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时(他是第一个获得此项奖金的俄罗斯作家),称他为俄罗斯最后一位经典作家,把他跟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并列;俄罗斯诗人特瓦尔托夫斯基赞誉他的小说达到了高度完美的程度,对俄罗斯文化做出了显著的,不可或缺的贡献。
1933年蒲宁因为“继承俄国散文文学古典的传统,表现出精巧的艺术方法”获诺贝尔文学奖。
二、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在学习雨果的《炮兽》的时候,我们了解到场景是小说最小的构成因素,而场景描写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
雨果的场景是一种世界,蒲宁的场景是另一种世界。
从八月写到十一月,将“初秋”苹果成熟的季节、农田丰收的季节、“九月杪起”以及“深秋”初冬时狩猎的季节连缀成四幅如诗如画的图景,描绘出精美的俄罗斯农村秋天的景致,这一点很像散文(俄罗斯文学没有小说与散文的分类,只有散文和诗歌的分类,小说等一切非韵文文体都归为散文)。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小说《安东诺夫卡苹果》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3)能够运用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对作品进行深入解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小说,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道德和人性问题,培养正确的价值观;(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学素养;(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思考的精神,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小说背景介绍:介绍作者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和小说《安东诺夫卡苹果》的背景,包括时代背景、作者的创作动机等。
2. 小说情节梳理:通过阅读小说,梳理故事情节,明确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为后续深入解读做好铺垫。
3. 象征意义分析:分析小说中的象征元素,如安东诺夫卡苹果、梦境等,探讨其深刻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4. 文学鉴赏方法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如形象分析、情节分析、主题分析等,对作品进行深入解读。
5. 小组讨论与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小说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资源1. 小说《安东诺夫卡苹果》文本;2. 作者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介绍资料;3. 与小说相关的评论和分析文章;4. 文学鉴赏方法指导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作者和小说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阅读与理解:学生自主阅读小说,梳理情节,理解人物关系,教师进行辅导和解答疑问。
3. 分析与鉴赏:学生运用文学鉴赏方法,对小说中的象征元素进行分析,探讨其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4. 小组讨论与分享: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高二语文安东诺夫卡苹果1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教学目的1、阅读欣赏小说人物和环境和谐映衬的艺术魅力2、小说的象征意义的理解教学重点小说的象征意义教学设想自读小说,找出美丽风景描写地方玩味。
看俄罗斯风景画家的绘画。
体会“动静相宜”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小说四个部分的内容概略第一部分:安东诺夫卡苹果成熟的季节,丰收的田园景象。
第二部分:农村当时富庶的景象,人们长寿、富足、心态平和。
第三部分:狩猎季节的休闲和热闹第四部分:时世变迁,眼前荒僻、萧瑟和破落。
二、读小说欣赏19世纪末俄罗斯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1.农村风光入暮以后,就很有点寒意了,地上铺满了露水。
我穿过打麦场,尽情地闻着新麦的麦秸和麦糠的香气,沿着果园的围墙,高高兴兴地走回家去吃晚饭,在寒气袭人的晚霞下,村里的人语声和大门的吱扭声听起来分外清晰。
天色越来越暗。
这时又增添了另一种气味:果园里生起了篝火,樱桃枝冒出的烟散发出浓郁的香气。
在黑魆魆的果园深处,出现了一幅童话般的画面,那情景就好似在地狱的一角一般:窝棚旁腾起血红的火舌,而周遭则是无边无际的黑暗。
烤火人的漆黑的轮廓,就像是用乌木削成的,在黄火周围游动,于是他们投到苹果树上的巨大的影子也随之而摇晃不已。
一会儿一只足足有好几俄尺长的黑黪黪的手把一棵树遮得密不透风,一会儿又清晰地出现了两条巨腿——就像是两根黑漆柱子。
摹地,黑影闪了闪,从苹果树上滑落到了林荫道上,盖没了整条道路,从窝棚直至围墙的便门……2.农妇她已有身孕,大脸上睡意朦胧,摆出一副自命不凡的样子,活像一头霍尔莫高尔种的乳牛。
她头上的确长着一对“犄角”——那是盘在头顶两旁的发辫,上面还包着几方头巾,因此她的头显得格外大;她脚上穿着一双打有铁掌的短统靴,站在那儿显得笨重、牢靠;身上穿着棉绒坎肩、长围裙和用家织的条纹呢做的裙子,裙子的底色是紫黑的,条纹是砖红色的,裙裾上还镶着一条金色的阔滚边……a)富庶的农村“安东诺夫卡又大又甜,准能快快活活过一年。
”安东诺夫卡大年,农村里的事就好办了,因为这年的庄稼也必定是大年……丰收年成的情景,我是怎么也忘怀不了的。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
《安东诺夫卡苹果》最新教案2015-12-8一、导入新课:我们刚刚学习了《炮兽》,感受到了雨果在场景描写中对人物形象的凸显和塑造。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安东诺夫卡苹果》,看看作者伊凡·蒲宁通过他笔下优美的场景描写,展示出了怎样的俄罗斯田园风情。
二、相关介绍:1、关于作者蒲宁(1870-1953),俄国著名作家,出生于没落的贵族家庭。
代表作:中短篇小说《安东诺夫卡苹果》、《米佳的爱情》等,自传体长篇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
蒲宁的小说不太重视情节与结构的安排,而专注于人物形象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
1933年,“由于他严谨的艺术才能,使俄罗斯古典传统在散文中得到继承”,蒲宁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三、内容探究:(学生浏览第一节)问1:这一部分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明确:按照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分别写了清晨的果园(“夜间运苹果”属于插叙)、入暮的果园、深夜的果园。
场景一:清晨的果园问2:文章的哪句话把读者带入清晨的果园明确:“我至今还记得那凉丝丝的静谧的清晨……”,这句话把我们带入回忆中的果园场景。
问3:描写“清晨的果园”,运用了什么写景手法明确:视觉、嗅觉、听觉相结合(多感官描绘)。
视觉——满目金黄、稀稀落落嗅觉——落叶的幽香以及苹果、蜂蜜和秋凉的芬芳听觉——到处是人声和大车叽叽嘎嘎的响声运用“多感官描绘”的写景手法,可以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问4:你从“雇工吃苹果”这个细节中读出了果园主怎样的心情明确:雇工吃苹果,果园主非但不阻止他,反而还劝他吃:“吃吧,吃个饱,——不吃才傻呢!哪个割蜜的不吃几口蜂蜜。
”这一细节描写让人感受到果园主乐善好施、尽情与人分享丰收喜悦的心情。
这饱含情味的一笔,透出田园生活中的人情之美。
问5:作者以果园主的大窝棚为背景,写了哪些人明确:舞台的主角是果园里的来客——小家碧玉、公子哥儿、村长年轻的妻子、买苹果的人们、果园主。
问6:果园里的气氛怎样明确:果园里人头挤挤,充满了笑声、话语声、跳舞声,果园主的高兴劲(乐得合不拢嘴、开玩笑、讲俏皮话、“逢场作戏”地拉手风琴),气氛热烈而欢快,充满着丰收的喜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蒲宁小说散文化的特点。
2、能说出“安东诺夫卡苹果”的象征意义。
3、能分析了解风景描写在课文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说出“安东诺夫卡苹果”的象征意义。
2、能分析了解风景描写在课文中的地位和作用。
3、顺畅地阅读全文。
三、课时安排
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思维练习。
桌上放置一个苹果。
它让你想到什么?
用抽象思维来想,可能首先会想到这是一个名词。
然后想到“苹果”的酸度、甜度,进而想到它的品牌、产地等等。
用形象思维来想,则可能完全是另一种情形:
一只苹果就放在淡黄的、由树的年轮天然形成的图案装饰的台桌上。
阳光斜斜地洒进透亮的窗户,洒在那只苹果上,苹果变得鲜活起来,好像一个调皮的小女孩顽皮地对你做着鬼脸,我的心狐朋狗友有了被刺痛的感觉,它把我的思绪带
回到那个灰蒙蒙的早上……
(我的心忽然被刺痛,思绪缓缓飘飞到那个已经逝去的田园梦境中……)
采用形象思维想到的东西,描写下来,往往是故事、图景、情绪,感受等等。
俄罗斯作家伊凡·蒲宁的小说《安东诺夫卡苹果》描写的就是一个已经逝去的田园梦境。
2、简介作者
伊凡·蒲宁(1870—1953)俄国作家。
出身贵族。
由于家道中落,中学未毕业就步入社会。
做过校对员、图书馆管理员、助理编辑等。
曾受教于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等作家,并为高尔基主办的知识出版社撰过稿。
1909年被选为科学院名誉院士。
十月革命爆发后,他持敌对立志,于1920年流亡国外,侨居法国直到去世。
蒲宁的创作成就主要是中短篇小说。
早期作品主要描写贵族庄园生活,批判贵族阶级精神上的贫困、堕落,又为其没落唱挽歌,如短篇小说《田间》(1892)、《安东诺夫卡苹果》(1900)等。
1910年,中篇小说《乡村》问世,标志蒲宁的创作视野有了新的变化,由狭窄的贵族庄园转向广阔的社会,更加关心农民和俄罗斯的命运。
这部作品使他成为俄国文坛上的第一流作家。
1933年,由于他“严谨的艺术才能,使俄罗斯古典传统在散文中得到继承”,蒲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二)场景分析。
课文分四部分。
没有贯穿始终的情节,有的只是一个个画面。
靠一个又一个精彩的画面来组织推进,很有一点像散文。
(俄罗斯文学没有小说和散文的分类,只有散文和诗歌的分类,小说等一切非韵文文体都归入散文。
)
板书:
第一部分:苹果成熟
第二部分:田野丰收
第三部分:深秋狩猎
第四部分:贵族破落
1、阅读课文,切分场景。
按时间推移的顺序,可切分出三个场景:果园清晨、果园入暮和果园夜深。
2、阅读鉴赏“果园清晨”。
(1)(朗读第1、2段)哪句话把我们带入清晨的果园?
“我至今还记得那凉丝丝的静谧的清晨……”——作者在加快过去的情景。
(2)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回忆这“凉丝丝的静谧的清晨”的?
调动多种感官,全方位地感知并且描述。
视觉:金黄、稀稀落落
嗅觉:落叶的幽香,苹果、蜂蜜和秋凉的芬芳
听觉:叽叽嘎嘎的车轮声、果园主的语言
(3)“吃吧,吃个饱,——不吃才傻呢!哪个割蜜的不吃几口蜂蜜。
”从这句话中,你听出了什么?
丰收的喜悦、人们在丰年的乐善好施、田园生活的人情美。
以上是对“苹果成熟季节果园”场景的概述。
这个场景有色泽,有声音,有气味,将我们一下子带入了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氛围当中。
这样的场景描写,为小说定下了欢快的、明朗的、清新的格调。
(4)(朗读第3、4、5段)蒲宁是懂得绘画技巧的高手,他是怎么具体描绘“果园清晨”的图景的呢?
背景:大窝棚。
“树木后面不时地闪过鲜红的衣裙”,这为果园的绿色色调增添了些许鲜活的色彩。
前景:人物。
而中心人物是“村长年轻的妻子”(由外而内地描写这个典型的俄罗斯农村妇女形象),其他人物包括“小家碧玉”“公子哥儿”和在一旁做买卖的人。
基调:热烈、欢快,充满丰收的喜悦。
3、阅读鉴赏“果园入暮”。
(1)(朗读第6段)这个场景中的主角是谁?
也许有人会答“篝火”,有人则答“烤火人”,只要言之成理,都可以肯定。
关键是要理解篝火、人、影三者之间的
关系。
(2)你怎么认识“在黑魆魆的果园深处,出现了一幅童话般的画面,那情景就好似在地狱的一角一般”?
这“地狱的一角”是“童话般的画面”,并不带给人恐怖、诡异的心理感受,相反,蒲宁把人影投映在苹果树上的情形写得十分逼真而富有生活气息,让人觉得很有情趣。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中写道“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由于下文紧接着写“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在这样的语境中,提到“鬼”并不让人想到“地狱”的可怕,而是让人想到月下荷塘的可爱。
蒲宁在这里写“地狱的一角”,也不会让人联想鬼魅的恐怖,而是让人想起“童话般的画面”的神奇。
4、阅读鉴赏“果园夜深”。
(1)先朗读下列两段文字,说说这个场景写声音的特点和作用。
①我俩久久地侧耳倾听着,感觉到土地在颤抖。
继而,颤抖变成隆隆的响声,由远而近,转眼之间,车轮好像就在果园的墙外敲打起喧闹的节拍了:列车发出铿嚓铿嚓的轰鸣,风驰电掣般奔来……越来越近,越来越近,声音也就越来越响,越来越怒气冲冲……可是突然间,声音轻下去了,
静息了,仿佛消失在地底下了。
②我举起沉得像铁棍似的单管猎枪,冒冒失失地朝天开了一枪,随着砰的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一道红光直冲云霄,一瞬间,耀得眼睛发花,星星失色,而四周响起的嘹亮的回声,则沿着地平线隆隆地向前滚去,直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才消失在洁净的、对声音十分敏感的空气中。
特点:动静相宜,出神入化。
作用:写出了平常生活场景的诗意。
(2)“我”“朝天开了一枪”为什么?果园主说“嘿!真棒!”又为什么?
“我”开枪是“冒冒失失地”,也许是想听听深夜果园的声音,而“果园主”却以为“我”开枪,是为了吓唬糟蹋丰收的果实的人:“少爷再吓唬他们一下,再吓唬一下,要不可够呛!他们又会爬到围墙上来把梨全都摇落下来……”这误会,本来就很富有生活情趣。
5、遥想“果园场景”。
现在请你闭上眼睛想想清晨、入暮、夜深三个阶段的“果园场景”,果园中的色彩、味道、声音,你感受到了吗?作者对过去的田园生活的沉醉和迷恋,你感受到了吗?
(三)领会“安东诺夫卡苹果”的象征意义。
“安东诺夫卡苹果”又有什么象征含义呢?
“安东诺夫卡苹果”,象征着丰收、甜美、富足的乡村
生活。
(四)作业
细读第二部分中描写安娜·格拉西莫芙娜姑母家老宅的文字,说说老宅的象征意义。
(200—300字)
“老宅”听其言而观其行就是作者心目中贵族生活的理想形象:古老、坚固,富有生命力,永远不会有倾圮之日。
“门廊的山墙上没有一刻不安详地停着好些吃得肥肥的鸽子”和“数以千计的麻雀却像阵阵急雨,由一个屋顶倾泻到另一个屋顶”,给这个静寂的景象增添了活泼的动感,表现出动静的完美平衡。
宅第内部物质空间的揭示了所有人的性格、身份、生活情趣,贵族的华贵、矜持、整洁、气派和排场。
在这个背景下,姑母是场景的主角,结实硬朗、傲岸而又和蔼——这正是贵族气度的典型,而丰盛的晚餐则是贵族奢华气派的最好诠释。
(五)板书设计
安东诺夫卡苹果
蒲宁
苹果成熟——欢快清新
田野丰收——心态平和
深秋狩猎——粗犷温馨
贵族破落——忧郁悲戚
“安东诺夫卡苹果”:丰收、甜美、富足的乡村生活。
综合运用多种感官,动静结合;表达对往日生活的留恋和对贵族衰落现实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