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总结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a747ee0df111f18582d05a3c.png)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大家有没有开始学习了呢?如果还没有,不能再偷懒,现在就要抓紧时间开始了哦!下面为大家分享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二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底×高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长方形的长可以看作“底”,宽可以看作“高”。
2、分割思想:把一个复杂图形分割成几个简单的图形。
(认识,可以不读)转化思想:把一个不规则图形通过分割、平移等方法转化成一个规则图形(前后图形的形状变了,但前后图形的面积不变,也叫做“等积变形”)转化思想在图形面积中运用非常广泛。
(认识,可以不读)3、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然后通过移动拼成(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等积变形),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用字母表示S=a×h。
4、等底等高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相等5、形状不同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
关键是看“底×高”后的乘积是否相等。
如果是同一个数的两个相对应的因数做底和高,面积就一定相等。
比如12的因数有:1、2、3、4、6、12,则底×高=1×12=12×1=2×6=6×2=3×4=4×3,可以有6种形状不同而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6、把长方形方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但高变小了,所以面积变小了;同理,把平行四边形方框拉成长方形,周长不变,高变大了,面积也变大了。
7、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每个三角形面积的2倍,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efda2b64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15.png)
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要包括小数的认识和使用、小数之间的大小比较、小数的四则运算等内容。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小数的认识和使用小数是数学中的一种数的表示方法,可以表示比整数更精确的数。
在小数的表示方法中,小数点是一个很重要的符号。
小数点的左边是整数部分,小数点的右边是小数部分。
我们经常在生活中会遇到小数的使用,例如我们上学时考试成绩是90.5分,这个90.5就是一个小数。
在小数中,小数点后面的数字表示几分之几。
二、小数之间的大小比较在小数之间进行大小比较时,可以通过比较小数点前的整数部分的大小,若整数部分相等,则比较小数部分的大小,小数点后方数字多的小数大,小数点后方数字少的小数小。
例如,比较0.25和0.3这两个小数的大小,0.25小于0.3。
三、小数的四则运算1.小数的加法小数的加法运算与整数的加法类似,首先对小数点对齐,然后按列进位计算。
例如,计算0.25+0.3,先将小数点对齐,再按照列进行运算,得到0.55。
2.小数的减法小数的减法运算与整数的减法类似,也是首先对小数点对齐,然后按列进行计算。
例如,计算0.9-0.6,先将小数点对齐,再按照列进行运算,得到0.3。
3.小数的乘法小数的乘法运算也需要对小数点进行处理,将小数点后的位数相加得出结果的小数点位置。
例如,计算0.25×0.3,计算结果为0.075。
4.小数的除法小数的除法运算也需要对小数点进行处理,将被除数和除数移动小数点,使除数变为整数。
例如,计算0.4÷0.2,将小数点移动一位,得到2。
四、小数的应用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购物时的折扣可以用小数表示,比如7.5折;药品的浓度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比如成人用药浓度一般为10mg/ml;货币的计算也是使用小数,如1元等于10角、10元等于100角。
小数的应用还涉及到更高级的数学内容,如百分数、比例、利润和损失等。
总结:小数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数的表示方法,对小数的认识和使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abe8d48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59.png)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正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负数都小于0.比任何的负数都大.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计算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字母公式:S = a h2.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字母公式:S = a h÷23.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字母公式:S=(a+b)h÷24.一个平行四边形能分割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5.一个平行四边形能分割成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可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6.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7.长度单位: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千米(km)进率:10 10 10 10008.面积单位:测量和计较土空中积;平日用公顷作单位.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hm).测量和计算大面积土地;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km).1平方千米(km)=平方米(m2)面积单位: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公顷(hm2)平方千米(km2)进率:100 100 1009.重量单位:克(g)千克(kg)吨(t)进率:1000 100010.容积单位:毫升(mL)升(L)进率1000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2.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十分位;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1);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百分位;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0.01);小数点右边第三位是千分位;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0.001)……;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4.小数的末尾添上0大概去掉0;小数的大小稳定;这是小数的性子.根据小数的性子;平日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5.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只要在这个数万位(从个位向左数第5位)后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在数的末尾添写“万”字.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在这个数亿位(个位向左第9位)后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在数的末尾添写“亿”字.小数局部末尾的一般省略不写.第四单元:小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的计较办法:不异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和里的小数点要和加数里的小数点对齐;差里的小数点要和被减数、减数的小数点对齐.从最低位算起:各位满十要进一;不敷减时要向前一位退1作10再减.第五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小数乘以整数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不异;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例如:0.3×4(就是求4个0.3的和是几何?大概是0.3的4倍是几何?)2.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是用整数乘法进行计算求出积;然后看因数里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个位起向左数几位点上小数点.3.整数乘以小数(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几何?)4.整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是用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求出积;然后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再从积的个位起向左数几位点上小数点.5.小数乘小数的计较办法是用整数乘法举行计较求出积;然后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个位起向左数几位点上小数点;数位不敷时一定用“”来补足数位.6.一个小数乘10、100、1000……;只要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了一位、两位、三位……这个小数就扩大了10倍、100倍、1000倍…….一个数(除外)乘大于1的数时;积比原来的数大;反之就小.7.小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小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不异.8.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按整数进行计算商里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9.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较办法是先挪动除数的小数点;除数的小数点向右挪动几位(就是先把除数酿成整数);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挪动几位(如果数位不敷时用来补足);然后按除数是证书的小数除法举行计较.10.一个小数除以10、100、1000……;只要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了一位、两位、三位……这个小数就缩小了10倍、100倍、1000倍…….11.被除数稳定;除数扩展(或减少)几倍;商就随着减少(或扩展)不异的倍数;除数稳定;被除数扩展(或减少)几倍;商就随着扩展(或减少)不异的倍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不异的数(除外);商稳定.——商稳定的纪律.12.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一般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有时可根据实际情形选择用“进一法”和“去尾法”保留整数.13.有限小数:一个小数的小数数位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数位是无限的叫做无限小数.14.循环小数: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是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不断的依次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树叫做循环小数;这些依次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些小数的循环节.循环节的表示方法是如果是一个数字的循环小数就在这个数字上点一个圆点表示他的循环节;是2个数字循环的在这2个数字上点上圆点;3个或3个以上数字循环的只在循环节开始的一位和结束的一位上点上圆点.15.循环小数的保留时用四舍五入法去近似值.16.小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和整数混合运算的方法相同.第六单元:统计表和统计图条形统计图能间接看出数目的几何.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和图示法)1.长方形的长+宽=长方形周长的一半2.当长方形的周长不变时;长与宽长度相差的越大;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越小;反之;长与宽长度相差的越小;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越大.3.当长方形的面积稳定时;长与宽长度相差的越大;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就越长;反之;长与宽长度相差的越小;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就越短.第八单元:用字母表示数1.用字母透露表现数的意义是简明易记、方便运用.2.在数字和字母、以及字母和字母之间的乘号可以写作·表示;也可以省略不写;但是省略乘号时数字一定要写在字母的前面.例如5×a=5·a=5ax×y×7=7xy3.最需要注意的是用字母不仅能表示数还表示了两个数量之间的某种关系.4.求代数式的值例1.先写出公式;再把数值代入公式计算1.一个平行四边形;底5cm,高2.4cm.求它的面积(1)s=ah÷2(2)s=ah÷2=5×2.4÷2=69(cm2)。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24db612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a4.png)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必背知识点一、位置与数对1. 横排与竖排:横排叫做行,竖排叫做列。
确定第几列一般是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前往后数。
2. 数对的概念:用有顺序的两个数表示出一个确定的位置就是数对,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两个数据。
3. 数对的表示与读法:表示方法:用括号把列数和行数括起来,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个逗号把它们隔开,写作:(列,行)。
读法:(2,3)可以直接读(2,3),也可以读作数对(2,3)。
4. 数对的应用:一组数对只能表示一个位置。
表示同一列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个数相同;表示同一行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二个数相同。
在方格纸上,物体向左或向右平移,行数不变,列数等于减去或加上平移的格数;物体向上或向下平移,列数不变,行数等于加上或减去平移的格数。
二、图形与面积1. 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数格法重叠法分割平移法公式计算面积法借助参照物比较法2. 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方法:数格法分割法大面积减小面积法综合计算法注意:数格子时,先数完整的格子,再数能拼接的格子,接近半格的按半格算,超过半格的按一格计算。
3. 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 底× 高(s平= ah)三角形面积= 底× 高÷ 2 (s三= ah ÷ 2)梯形面积= (上底+ 下底) × 高÷ 2 (s梯= (a + b)h ÷ 2)三、其他几何知识1. 底和高:底和高是互相垂直的两条垂线段。
2. 常见图形的周长与面积:长方形周长= (长+ 宽) × 2正方形周长= 边长× 4长方形面积= 长× 宽正方形面积= 边长× 边长圆的周长= 圆周率× 直径= 圆周率× 半径× 2圆的面积= 圆周率× 半径× 半径四、比与比例1. 比的定义: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梳理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36ddbb6b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d4.png)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梳理一、内容概括数的运算:重点学习加减乘除的运算规则,包括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以及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技巧。
运算定律:掌握并应用如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等基本的运算定律,为简化计算和提高计算速度提供方法。
实际问题解决: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如面积和周长的计算、速度与时间的实际问题等。
几何初步:初步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并学习其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数的运算,理解运算的算理,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回顾本学期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和重要性进入五年级的学习,数学的领域将变得更加广阔,挑战也将随之增加。
本学期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不仅在于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随着第二单元学习的展开,我们需要回顾并强调本学期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和目标。
首先本学期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是构建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系。
学生需要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的概念及其运算,理解并解决各类数学问题。
此外通过空间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和数据处理能力。
这些知识和技能是数学学科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和生活的基础。
其次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不仅在于知识的积累,更在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一门锻炼思维的学科,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们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再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数学学习的核心目标之一,学习数学不仅仅是纸上谈兵,更重要的是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本学期我们将通过各种实际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年级数学上册的学习不仅是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更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时期。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a8ce2d36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27.png)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1、确定位置时,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
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2、数对(x,)第1个数表示第几列(x),第2个数表示第几行(),写数对时,是先写列数,再写行数。
3、从地球仪上看,连接北极和南极两点的是经线,垂直于经线的线圈是纬线,经线和纬线、分别按一定的顺序编排表示“经度”和“纬度”,“经度”和“纬度”都用度(°)、分(′)、秒(″)表示。
4、将某个点向左右平移几格,只是列(x)上的数字发生加减变化,向左减,向右加,行()上的数字不变。
举例:将点(6,3)的位置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8,3),列6+2=8;将点(6,3)的位置向左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4,3),列6-2=4。
5、将某个点向上下平移几格,只是行()上的数字发生加减变化,向上减,向下加,列(x)上的数字不变。
举例:将点(6,3)的位置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6,5),行3+2=5;将点(6,3)的位置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6,1),列3-2=1。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练习题一、填空题。
1 、欢欢坐在教室的第二列第 4 行,用( 2,4 )表示,乐乐坐在第三列第 5 行,用( )表示,用( 4,5 )表示的同学坐在第( )列( )行。
2 、电影票上的“ 6 排 16 号”,记做( 6,16 ),则“ 10 排 10 号”的前面一个座位记做( ),后面一个记做( ),左边一个记做( ),右边一个记做( )。
3 、下面是一个水果店内水果摆放的示意图。
王强买的水果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4 , 1 ),王强买的是( )。
张明想买葡萄,他应该买( , )位置上的水果。
上面的水果中,你最喜欢的是( ),用数对表示它的位置是( , )。
二、标出下面各点的位置。
A ( 6,6 )B ( 3,9 )C ( 10,4 )D ( 4,8 )E ( 5,10 )F ( 7,3 )三、如下图,若( 0,2 )表示 A 点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图中其他各个顶点的位置。
统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统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ccd3eda2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77.png)
统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本文档旨在对统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以下是各单元的主要知识点概述:
第一单元:整数的认识
- 理解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的概念
- 掌握整数的相对大小,比较大小时的规律
第二单元:加法运算
- 掌握整数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 理解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第三单元:减法运算
- 理解整数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 掌握整数的加减法运算技巧
第四单元:分数的认识
- 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 掌握分数的简化与扩大
第五单元:小数的认识
- 理解小数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 掌握小数与分数的相互转化
第六单元:长度、质量和容量
- 了解长度、质量和容量的基本单位和换算关系
- 掌握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第七单元:面积与周长
- 理解面积和周长的概念
-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以上是统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归纳。
希望本文档对学生们复和巩固知识有所帮助。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fd2ef03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b3.png)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单元知识点归纳总
结
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主要涉及以下知识点:
1. 坐标系:介绍了二维坐标系,包括横坐标、纵坐标和原点。
横坐标表示横向的位置,纵坐标表示纵向的位置,原点是坐标轴的交点。
2. 方位词:介绍了方位词的用法,包括上、下、左、右、前、后、左前、右前等。
通过了解方位词,可以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3. 直线运动:学习了物体在直线上运动的概念。
可以画出物体的运动轨迹。
4. 距离和方向:介绍了物体的距离和方向的概念。
距离可以用长度单位来表示,方向可以用角度来表示。
5. 点、线段、直线、射线:学习了点、线段、直线和射线的概念。
点是没有长度和宽度的,线段是由两个点确定的有限部分,直线是由无数个点确定的一条直线,射线是由一个起点和一个方向确定的。
6. 平行和垂直:介绍了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概念。
平行线是在同
一个平面上但不相交的线,垂直线是相交成直角的线。
7. 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学习了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概念。
对称图形是两部分完全相同的图形,轴对称是以某条直线为轴,左右镜像对称的图形。
通过掌握以上知识点,学生可以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理解二维坐标系的运用,画出物体的运动轨迹,判断线段的位置关系和图形的对称性等。
最新陕旅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单元知识总结(全册)
![最新陕旅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单元知识总结(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84924a2b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59.png)
最新陕旅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单元知识总结(全册)第一单元: 数与计算- 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介绍数与计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 知识点总结:- 自然数的认识和表示方法- 十以内的数的认识和表示方法- 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实际问题的解答第二单元: 有理数- 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介绍有理数的概念和相关运算。
- 知识点总结:- 正数、负数和零的概念与认识- 有理数的表示方法和比较大小- 加法、减法和乘法运算的规则- 运用有理数解决实际问题第三单元: 分数的认识与应用- 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介绍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 知识点总结:- 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分数的相加、相减和比较大小方法- 分数和整数的联系与转化- 运用分数进行实际问题的解答第四单元: 角的认识与测量- 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介绍角的基本概念和测量方法。
- 知识点总结:- 角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角的分类和性质- 角的测量方法和度量单位- 运用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五单元: 模式与代数- 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介绍模式和代数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 知识点总结:- 模式的认识和构建方法- 数列的概念和特点- 代数式的认识和写法- 运用模式和代数解决实际问题第六单元: 空间与图形- 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介绍空间与图形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 知识点总结:- 点、线、面和体的认识与分类- 图形的基本属性和特征- 二维图形的构造和变换- 运用空间和图形解决实际问题第七单元: 数据与统计- 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介绍数据和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 知识点总结:-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方式- 常见统计图表的制作和解读- 运用数据和统计解决实际问题以上为最新陕旅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各单元的知识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8386fceb9d528ea81c779bb.png)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小数除法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所学内容,为了能帮助广大小学生朋友们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查字典数学网特地为大家整理了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希望能够切实的帮到大家,同时祝大家学业进步!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1、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2.61.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2.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1.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继续除;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把除数转化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时,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2、取近似数的方法:取近似数的方法有三种,①四舍五入法②进一法③去尾法一般情况下,按要求取近似数时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选择应用。
取商的近似数时,保留到哪一位,一定要除到那一位的下一位,然后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数。
没有要求时,除不尽的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3、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的循环节。
4、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一种是用省略号表示,要写出两个完整的循环节,后面标上省略号。
如:0.3636 1.587587另一种是简写的方法:即只写出一组循环节,然后在循环节的第一个数字和最后一个数上面点上圆点。
如:12.5、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6b5b0a7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bb.png)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在五年级上册数学的学习中,第二单元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这一单元主要涉及了位置的相关知识,让我们能够更准确地描述和确定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一单元的知识点。
一、用数对确定位置数对是一个表示位置的概念,它由两个数组成,中间用逗号隔开,外面用小括号括起来。
比如(3,5),其中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
在确定位置时,我们通常规定: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
确定列数时,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行数时,一般从前往后数。
例如,在教室中,小明坐在第4 列第3 行,我们就可以用数对(4,3)来表示他的位置。
通过数对,我们可以准确、简洁地表示出物体的位置,这在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中都非常有用。
二、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当我们把物体的位置放在方格纸上时,同样可以用数对来表示。
方格纸的竖线通常表示列,横线通常表示行。
比如,一个点在方格纸上的位置是(5,2),我们就可以从左往右数第 5 列,从前往后数第 2 行,找到这个点的位置。
在方格纸上,我们还可以通过数对的变化来描述物体的移动。
例如,一个点的数对从(3,4)变成了(5,4),说明这个点在水平方向向右移动了 2 格。
三、数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数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实际的应用。
比如,在电影院中,座位通常是按照数对来编号的,这样观众就能快速找到自己的座位。
在地图上,我们也可以用数对来表示地点的位置,方便我们进行导航和定位。
在建筑设计图、棋盘游戏等方面,数对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四、解决与位置相关的问题在学习了数对的知识后,我们可以解决很多与位置相关的问题。
例如,给出一些点的数对,让我们判断这些点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
我们只需要比较这些点的行数或列数是否相同,如果相同,那么它们就在同一条直线上。
再比如,给出一个图形上各个顶点的数对,让我们画出这个图形。
我们只需要根据数对找到相应的位置,然后依次连接这些点,就可以画出图形。
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重难点总结
![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重难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8860a48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b8.png)
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重难点总
结
本文旨在总结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重难点内容,
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一、数的读写比较
在这一部分,学生需要掌握如何读写和比较多位数的整数。
重
要的知识点包括:
- 多位数的整数如何读写:按照位权原则,根据数字在整数中
的位置来读写;
- 多位数的整数比较大小:比较每一位上的数字,从高位开始
逐位比较。
二、数的前后顺序
在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学会找出一组数的前一个数和后一个数。
重要的知识点包括:
- 前一个数:在给定数的基础上减去1;
- 后一个数:在给定数的基础上加上1;
- 给定一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或后一个数),通过逆运算找出这个数。
三、数的加减运算
这一部分是数的加减运算的基础,学生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 数的加法:对于两个数相加,首先对齐个位数,然后按位相加,注意进位运算;
- 数的减法:对于两个数相减,也要对齐个位数,按位相减,注意借位运算。
四、附加题
在这一部分,学生将面对一些附加题目,需要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
这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前面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以上是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重难点内容总结,希望对学生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闽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闽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a889a644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f2.png)
闽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摘要:一、单元概述二、重点知识点梳理1.小数加减法2.小数乘除法3.简便计算方法4.数的估算三、单元练习建议四、学习策略与方法五、总结与展望正文:一、单元概述闽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要涉及小数的加减法、乘除法运算以及相关简便计算方法和数的估算。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重点知识点梳理1.小数加减法:本单元中小数的加减法运算与整数的加减法运算类似,只需将小数点对齐,从低位开始逐位相加或相减。
注意进位和借位的处理。
2.小数乘除法:小数的乘除法运算同样遵循整数的乘除法规则,先将小数点忽略,进行乘除运算,最后再根据乘除数的小数位数确定答案的小数位数。
3.简便计算方法:本单元介绍了凑整法、分解因数法等简便计算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4.数的估算:数的估算能力对于解决实际问题非常有帮助。
学生可以通过“四舍五入”法对小数进行估算,以便快速得出大致结果。
三、单元练习建议1.加强基本运算能力的训练,熟练掌握小数加减法、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2.运用简便计算方法进行习题解答,提高计算效率。
3.对小数进行估算,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学习策略与方法1.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打牢基本功。
2.善于总结归纳,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3.培养数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4.注重错题整理,及时查漏补缺。
五、总结与展望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对于学生的数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掌握小数加减法、乘除法及简便计算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https://img.taocdn.com/s3/m/0f0fde41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07.png)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一、知识点总结。
1. 用数对表示位置。
- 在平面上,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
确定第几列一般是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前往后数。
- 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先写列数,再写行数,中间用逗号隔开,外面加上小括号。
例如,第3列第4行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3,4)。
2. 数对的应用。
- 在方格纸上,根据数对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
例如,给出数对(5,3),就可以在方格纸的第5列第3行找到对应的点。
- 两个数对中,如果第一个数相同,表示在同一列;如果第二个数相同,表示在同一行。
3. 位置的相对性。
- 一个点的位置相对于另一个点是有相对性的。
例如,点A(2,3)在点B(4,5)的左下方。
如果以点A为观测点看点B的位置,和以点B为观测点看点A的位置,列数和行数的变化是相反的。
如果点A的位置是(x₁,y₁),点B的位置是(x₂,y₂),那么从A看B,B在A的右(x₂ - x₁)列,上(y₂ - y₁)行;从B看A,A在B的左(x₁ - x₂)列,下(y₁ - y₂)行。
二、典型例题。
1. 用数对表示位置。
- 例:在下面的方格图中,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分别是A(2,4)、B(1,2)、C(4,2)。
请在方格图中标出这三个顶点的位置。
- 解题步骤:- 先确定方格图的列和行的方向,一般列从左往右,行从前往后。
- 对于点A(2,4),先找到第2列,再找到第4行,这个交点就是点A的位置。
- 同理,对于点B(1,2),找到第1列第2行的交点;对于点C(4,2),找到第4列第2行的交点。
2. 根据位置写数对。
- 例:在方格图中,某点在第3列第5行,用数对表示这个点的位置。
- 解题步骤:- 根据数对的表示方法,先写列数3,再写行数5,所以这个点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3,5)。
3. 数对的应用与位置相对性。
- 例:小明在教室里的位置是第4列第3行,用数对表示为(4,3),小红在小明的正后方,小红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多少?- 解题步骤:- 因为小红在小明的正后方,说明小红和小明在同一列,即第4列。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总结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b253950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b8.png)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总结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节:整百以内的数的加减法运算这一节主要学习了整百以内的数的加减法运算。
首先是对整百以内的数进行认识,然后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导学生理解整百以内的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律。
例如:100+200=300,300-100=200等。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整百以内的数的加减法,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中。
第二节:三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减一位数这一节主要学习了三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
通过一些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定位的方法进行计算。
例如:235+4=239,87-6=81等。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们进一步巩固了三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第三节:两位数的加减法这一节主要学习了两位数的加减法。
首先是通过拆分十位和个位的方法进行计算,然后通过一些综合运算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例如:28+39=67,84-27=57等。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两位数的加减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第四节:乘法的认识这一节主要学习了乘法的认识。
通过图形的分割和物体的分类等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认识乘法的概念。
例如:一个正方形可以分成几个小正方形,一篮子可以装几个苹果等。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们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第五节:二位数乘一位数这一节主要学习了二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
首先是通过十位和个位的乘法表进行计算,然后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解答,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例如:26×4=104,57×3=171等。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二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总结:通过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的学习,我巩固了整百以内的数的加减法运算、三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法、乘法的认识以及二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通过课堂上的讲解和习题的练习,我对这些知识点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1、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0.6÷0.3 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 0.6 与其中的一个因数0.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
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整数部分不够除,商 0,点上小数点。
如果有余数,要添 0 再除。
3、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注意: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 0 补足。
4、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
5、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0除外),商不变。
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
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6、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
如 6.3232…………的循环节是 32.
7、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