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共24页
爱国主义教育资料
梁屯中心小学2004-2005学年度爱国主义教育资料一-、国魂教育国魂,指的是作为国家的公民应有一种民族精神。
加强国魂教育,可以增强人民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中华民族为何能作为一个伟大的民族生存几千年?就是千千万万的民众有一个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中国魂,就是有一颗大义凛然的中国心。
而爱国主义就是民族的灵魂、民族精神的基础。
当今有个别人为何总是对自己的国家妄自菲薄,就是因为在他们的灵魂中缺了国魂,缺少了民族精神。
二、国运教育国运,指的是国家发展的方向,她的命运及其前途。
加强国运教育,可以增强人们的责任感、义务感,可以使人们正确地处理权力、责任和义务三者之间的关系。
国家的命运,自然是与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传统。
在今天谈国运,当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运,只有建成这样的社会才能达到强国富民。
这就要树立“奋斗、拼搏、进取和贡献”的观念。
为什么当今包括有的领导干部在内的一些人只顾个人的利益而不顾国家的利益?为什么只想索取,而不想奉献?为什么只要权力而不想尽一点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呢?重要原因就在千将民运与个人的命运对立起来。
三、国忧教育国忧,指的是对国家、民族发展的危机意识、忧患意识。
当今一些同志所缺乏的,所害怕的正是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
夜郎自大、盲目乐观、好大喜功、文过饰非、自欺欺人是其主要表现。
必须加强国忧教育,它可以使人们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采取扎扎实实的进取、奋斗、拼搏的精神,可以使人们产生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民族使命感和时代紧迫感。
四、国耻教育国耻,指的是我国在近代蒙受帝国主义列强对我国的欺辱。
加强国耻教育,可以使人民牢牢记住历史的教训,使人们团结起来,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向心力,坚定“振兴中华”的决心。
国耻教育,不等于让人们自卑、垂头丧气,不等于让中国人民不尊重、看不起自己。
而是让人们明白:落后、腐败是要挨打的,也是没有出路的。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语文科小结101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而应该因势利导,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通过熏陶感染,收到潜移默化的功效"我在教学中积极贯彻了这一思想我在教学中,一方面充分利用教材蕴藏的德育因素,适时、适度地入行德育渗入渗出,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强化人文素质教育,做到"披文入情,以情悟文,情文结合"一、体现语文的学科性新教材特别重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优势,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意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努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当时、当地的学习资源和教育资源,开展一些具有实效的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活动和语文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努力改入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实施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二、注意学生语文创造潜能的开发,促入学生可持续性发展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努力开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实践活动与教材内容有一定联系,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入课堂,还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入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备课时我努力做到胸中要有全局,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创造性地入行教学,做到既符合教材编写意图,又不拘泥于教材,使教学充满活力重视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大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现已有一部分学生能写出非常优秀的作文三、存在问题与不足1、学生的作业,个别书写质量太差,作业本保护的不够好,个别同学对字的笔顺、笔画掌握的不好,错别字比较多,还没有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2、在教学过程中,对新教材理解、运用不够深刻对教材内容把握不够,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没能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教学中,有时候没有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4、个别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5、学生学习情况两极分化严重,有少数学生还没有掌握写作文的方法,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较差四、今后努力的方向和设想1、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打算通过与学生谈话等方式,使学生认清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及趣味性,让所有的学生都觉得学习语文很有意义,语文课很有趣学习先入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具,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要努力开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实践活动要与教材内容有一定联系,可以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进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入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3、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课文的重点、难点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多组织一些班级活动,如:朗读比赛、说话比赛、讲故事比赛等等,使那些思想落后,集体荣誉感差的同学受到启发教育,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4、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不断更新思想观念,以适应新形式下教学发展的需要5、重视优生的培养和差生的转化工作6、在指导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要加强德育工作,重视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2010.06。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塑造学生健康心灵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塑造学生健康心灵学生时代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审美情趣和心灵健康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审美情趣是指个体在美感方面的感知、欣赏和评价能力,心灵健康则是指心理健康和心灵成熟度。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塑造学生健康心灵,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也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塑造学生健康心灵做一探讨。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审美情趣是一种文化品质,是一种独特的个人修养和素质。
学校是学生审美情趣培养的主要场所,教育教学活动应该是加强学生审美情感和审美品位的最佳途径。
学校应该通过设置美术、音乐、文学等相关课程,引导学生接触和欣赏高雅艺术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品位。
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类文艺活动,如书法比赛、音乐会、文学朗诵会等,让学生在参与美术鉴赏和创作活动中,增长见识,提高审美情趣。
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美术社团、文学社团等艺术活动,给予他们展示和交流的机会,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
培养学生心灵健康是学校教育的又一重要任务。
心灵是人的精神、思想和情感的总和,心灵健康是指人的精神状态和情感状态处于良好状态。
学校应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等方式,关注学生的心灵健康,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心理障碍,促进心灵的健康成长。
学校还可以通过开设体育课程、趣味运动会等方式,让学生在运动中释放体内的负面情绪,增强体魄,培养心理素质,以达到心灵健康。
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社会温暖,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从而增强心灵健康。
学校还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让学生在心理健康问题上有所帮助。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塑造学生健康心灵不仅有利于学生个人成长,也是学校教育的使命。
审美情趣和心灵健康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精神追求和表现。
教育学原理-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学原理-人的全面发展●第一节德育●一、德育的内涵和意义●内涵●广义:指社会有目的地对其他成员的政治意识、道德意识和品德意识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
●狭义:指学校德育通过教育者和学习者的交往实践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习者施加政治意识、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影响,是学习者通过内化形成社会所必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
●本质:育德●意义●1、德育是实现我国教育目标的基本要求。
●2、德育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3、德育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德育的目标●(一)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二)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四)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三、德育的内容●(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三)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四)理想信念教育●(五)道德教育●(六)民主法治教育●第二节智育●一、智育的内涵和意义●1、智育的内涵●是通过师生交往活动,有计划、有组织并并系统地向学生传递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智能,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活动。
●2、智育的意义●智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智育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知识基础。
●2、智育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保证。
●3、智育是对个体心智能力的培养。
●二、智育的目标●(一)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发展智力●(三)培养实践能力●(四)培养创新精神●三、智育的内容●主要表现形式:课程●中小学智育内容●(1)语言课程●(2)数学课程●(3)科学课程●(4)社会课程●两个问题●一是知识与心智能力的关系●实质教育●形式教育●二是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系●第三节体育●一、体育的内涵和意义●广义●体育是根据人体生长发育、技能形成和机能完整规律,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身体活动与健康活动,以促进个人前面发展、提升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增强体质、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的社会活动。
五四运动也是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
五四运动也是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传承五四精神五四运动是人民大众为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权利进行的英勇斗争,它体现的是人民的觉醒。
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我们纪念五四就是为了继续发扬这种精神五四运动也是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次年改称《新青年》,举起“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猛烈抨击封建主义旧文化,提倡新文化。
随后,还提倡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并在“文学革命”的口号下,提倡新文学。
“五四精神,即‘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
1919年5月4日中国爆发了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这场运动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
五四运动也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
其核心是爱国主义。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产生于中华儿女救亡图存的革命时期。
经历了八十九年的时代巨变,中国已经处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五四精神有没有落后于社会发展的潮流,有没有必要改写呢中国海洋大学张晨老师:“为什么要改写呢时代虽然在改变,但总是会有一些永恒的价值追求贯穿于整个历史。
五四精神在我看来就是进步青年的基本价值观。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这四个看似简单的词汇其实是对所有进步青年共有的价值体系的浓缩和概括。
” 改写,是对优秀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坚守,是对永恒价值的不懈追求。
但无论是改写还是坚守,“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始终是“五四青年”留给我们的不朽精神财富。
“五四青年”慷慨激昂地呐喊着,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这四个看似简单平常的词语组合在一起,他们像是四道古老的河床,承载着现代中国滚滚流淌的历史长河,每一个时代都是一次填充,每一次填充都留下深刻的印记。
美育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
美育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美育, 又称审美教育,它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中共中央1993年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美育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要提高认识,发挥美育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不同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美育活动。
”1999 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决定》中也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
”上述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明确地把美育作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肯定美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过程中不可忽视和取代的地位和作用。
一、美育的目的美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审美发展,就是按照“美的规律”塑造“具有丰富的、全面而深刻的感觉的人” ,并通过人的审美发展而推动个体的全面发展,进而达到个体自身以及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完美的发展。
美育作为一项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工程,从培养教育的对象上来看,包括青少年美育、中老年美育等阶段;从教育的环境上来看,包括家庭美育、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
在这三个美育的环境中,家庭美育是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的基础,社会美育是家庭美育和学校美育的继续,而学校美育上承家庭美育,下启社会美育,指导并协调家庭和社会美育,是实施美育的关键。
学校教育是否实施美育,直接关系到能否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
二、美育的任务美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缺少美育的教育,将是不完整的教育,也就无所谓人的全面发展。
通过审美教育活动,将完成两大任务:一是重建审美意识,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一定的文化修养和高尚的人生态度;二是培养审美能力,即培养感受美、鉴赏美、想象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造就一代有丰富个性、完美人格、全面发展的新人。
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作者:姚欣娜来源:《新课程·教师》2015年第02期现在的中职学生是90后,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通过各种渠道,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追求美的方式。
但是,由于处于青春期这个特殊阶段,中职学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又存在着明显的弱点。
一、现阶段中职学生审美存在的问题1.以丑为美青春期的中学生有着特别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常把“新”“特”“奇”视为美,他们张扬个性,欣赏自我。
在校园经常听到学生胡侃,脏话随口流露,尤其一部分女生也加入到这个行列,缺乏自我约束能力。
尽管这一部分学生比例不大,但影响却极深,对于审美观还不健全的中职学生来讲,这类学生起着不可低估的消极影响。
2.只注重外在美,不注重内在美由于中学生受知识和社会阅历的限制,他们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于浅表层的外在美,而不善于发现深层次的内在美。
因此,许多中职学生在刻意修饰外在美方面大下功夫,出现穿着松糕鞋、尖高鞋,留着“流行发型”穿着像“时装模特”等现象。
二、在学习和实践中提高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1.丰富知识学习,提高鉴赏水平审美实践告诉我们,审美能力的高低,一般与审美主体的知识水平是成正比的。
一个有知识的人,才可能更敏锐地感受美,进而借助于情感和想象而达到对美的理解。
夏天大家都爱穿T恤,许多学生爱穿T恤,有的印上“祖国卫士”的字样,给人以青春朝气和阳刚之美,和学生的身份也很协调。
有的就不敢恭维了,譬如“千万别爱我”“难得痛快”“烦死了”等,反而更加显得没有知识、没有品味,令人反感。
因此,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首先必须通过学习,提高审美理解能力。
2.创造美的环境朦胧的雾霾天,伴随我们已经很久了,我们渴望洁净的蓝天,渴望与琅琅书声相伴的是鸟语花香和绿树成荫。
我们的学校很美,但美丽的校园需要每一位学生的关心与参与,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通过参加扮美校园的劳动来获得美好的感受。
实现美的人生,应从身边做起,通过美化自身的生存环境和学习环境,真正做到创造美与享受美的统一。
审美塑造:青少年正确审美观培养
审美塑造:青少年正确审美观培养在当今社会,审美观不仅关系到个人品味和文化素养,更与青少年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紧密相连。
正确引导青少年培养健康、积极的审美观,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审美教育、审美表达、审美消费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塑造青少年的正确审美观。
1. 开展审美教育,引导青少年建立正向的审美观在信息传播迅速、多样化的今天,青少年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接触到各种文学、艺术作品。
然而,这些作品中的美并非都是高雅和积极的,也存在一些低俗、扭曲的审美倾向。
因此,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需要引导青少年建立正向的审美观,让他们能够辨别和欣赏真正的美。
首先,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推荐优秀的书籍、影视作品等,让青少年接触到高质量的艺术作品。
这些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能够激发青少年的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
其次,家长和教师还应该教育青少年学会批判性思考,不盲目追随流行文化。
在面对一些低俗、扭曲的审美现象时,青少年应该学会独立思考,不随波逐流。
2. 构建美的“根基和寓所”,在日常中感受美,认识美美育应该从娃娃抓起,让青少年从小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美、认识美。
家庭和学校可以创造一个充满美的环境,让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接触到美。
例如,家长可以在家中摆放一些艺术品,如绘画、雕塑等,让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到美。
学校也可以在校园内布置一些艺术作品,营造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
此外,家长和教师还可以引导青少年观察生活中的美,如自然景观、建筑美学等。
通过观察和体验,青少年可以逐渐培养出对美的敏感度和欣赏能力。
3. 广泛参与实践活动,表达自我,促进交流,提升美学素养青少年应该走出去,广泛参与到文艺、文娱、文体等相关的实践活动中。
通过实践活动,青少年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与他人交流和分享,从而提升自己的美学素养。
例如,青少年可以参加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课程,学习艺术技巧,培养艺术兴趣。
同时,他们还可以参加各种文艺演出、展览等活动,欣赏他人的作品,开阔自己的视野。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7篇)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7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的资料7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篇一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爱美是人的天性,我们中学生也不例外。
我们在学习、生活中,通过各种渠道,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追求美的方式。
经济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追求美的客观条件,同时,也从不同程度上有助于满足我们中学生追求美的强烈愿望,但是,由于处于青春期这个特殊阶段,我们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又存在着明显的弱点。
第一,追求美,却不善于识别美。
我们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对于区别美与丑的标准往住是模糊的,因此,对于什么是美则容易产生错觉。
青春期的我们有着特别强烈的好奇心理,常把“新”、“特”、“奇”视为美,这种现象当前比较集中地表现为:校园追星现象。
把港台歌星、影视红星视为自己的偶像加以迷恋、崇拜,有的同学甚至达到了癫狂的程度。
再有一种现象,就是误以丑为美。
由于特殊的家庭、或社会环境,一些同学年龄虽小却非常世故,把广交朋友、出手大方,为朋友两肋插刀等视为美。
尽管这一部分学生比例不大,但影响却极深,对于审美观还不健全的我们来讲,这类学生起着不可低估的消极作用。
第二,只追求外在美,而不善于追求内在美。
由于我们受知识和社会阅历的限制,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于浅表层的外在美,而不善于发现深层次的内在美。
我们往往认为仪表的漂亮就是美,而不懂得美具有广泛复杂而又深刻的涵义。
因此,许多同学在刻意修饰外在美方面大下功夫。
几乎认识不到内在的心灵美和气质美的魅力。
认识不到高尚的道德修养和丰富的知识积累对于形成内在美的必要性和恒久作用、认识不到内在美较之于外在美更深沉、更具有财力,认识不到内在美是外在美的灵魂和本质。
我们中学生只有学会审美、树立健康的审美观,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那么,中学生应该追求什么样的美呢?生活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观点,我们中学生的美应该与自己作为学生的身份相适应,我们必须以《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绳来严格要求自己,学会在遵纪守则中发现美、体验美。
第七章护理审美教育
第五节 护理审美的整体观念
• 护理学的四个基本概念 ------人、健康、环境、护理和谐美
• 以病人为中心,维持心身状态的和谐美
第五节 护理审美的整体观念
护理 环境
人 (健 康)
人
护理学的四个基本概念
(疾 病)
护理的基本概念 I ---人
※人是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的统一整体 ※人是个开放系统
多 元 技术操作安全性
文 化 护 理
医院环境的选择 从文化传统
角度出发,
注意言行举
止对患者健
文化安全性
康产生的影 响
第五节 护理审美的整体观念
•系统化整体护理袁剑云博士1991年引进中国
现代护理观----指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概念
护理程序----核心 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
各环节系统化的模式
内涵
人是有整体需求 不同生命周期护理需求不同
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 ----马克思
第二节 护理审美教育的实施原则
护理审美教育的协调性原则 护理审美教育的场效性原则 护理审美教育的引导性原则 护理审美教育的阶段性原则
第二节 护理审美教育的实施原则
一、护理审美教育的协调性原则
德育:善与恶的辨别力 智育:知识与技能教育 体育:寓健全的精神与健康的体魄中
第一节 护理审美教育的概念
护理审美教育 简称“护理美育”,是通过一定方
式、设施,培养护理人员正确健康的审 美观和审美情趣,提高护理人员的鉴赏
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第一节 护理审美教育的概论
一、护理美育的特点
护理美育具有职业特色 护理美育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客观性 护理美育寓于情感之中,具有感染性 护理美育寓教于潜移默化之中,具有深邃性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内容,意义方法
一、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基本内容思想道德修养课既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又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知识性,其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政治修养、思想修养、道德修养、心理品质修养,美学修养,敬业修养等。
其中政治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核心内容,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主要内容,而心理品质修养则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基础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课就是按照这些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规律而构成的。
具体地说,思想道德修养课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适应转变,认清使命。
它包括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
经历了“黑色七月”的大学生带着对大学生活的理想和憧憬,步入了大学校园。
然而现实中的大学及其大学生活往往与这些“骄子”心目中的大学及其大学生活有着较大的差异甚至有着强烈的反差。
第一章“适应大学生活,确立新的目标”。
是针对大学新生在新的生活环境和新的学习环境中所产生的失落、沮丧、苦恼、困惑及其各种矛盾,从不同角度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大学及其大学生活,迅速调整方位,积极适应大学生活。
在这一章里我们通过对大学精神,大学使命,大学为青年学生成才提供的条件等的描述,揭示了大学的内涵及其接受大学教育的本质意义,以期引导大学新生珍惜大学生活,把握机遇,尽快找准成才的立足点,确立新的目标,迅速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过度。
第二章“21世纪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21世纪世界和21世纪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趋势与21世纪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个时代有着一个时代的使命,21世纪的大学生承担着迎接“两个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语重心长地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交给了当代中国青年,他还在北大一百周年校庆和清华九十周年校庆的讲话中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四个统一”和“五点希望”的成才目标。
这一章主要是引导当代大学生认识21世纪的世界和中国,明确历史使命,提高自身素质,不辜负党和国家、人民的重托。
文学欣赏课程标准
《文学欣赏》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文学鉴赏课程代码:30070013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实践教学制定类别:☑修订□编制学时:48归属系部:素质教育部适用专业:高职各专业考核方式:□考试☑考查授课学期:第一、二学期选用教材:彭雪华主编《文学欣赏》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22年8月。
(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一门三年制高职公共艺术教育理论课程,是依照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企业实际需求设置的公共选修课程。
《文学欣赏》课程作为素质拓展课程,是通过对不同文体欣赏方法的介绍以及对各文体典型文学作品的赏析、解读、移情换位,在阅读或听讲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联想和想象,并在感情上获得快感和美感的一种精神活动,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学作品、人文精神、传统文化为宗旨,通过通过重返文学经典,促进学生整体精神素质全面、自由而充分地发展,扩展学生精神的丰富性,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造就他们广阔而深邃的精神视野。
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培育人文精神,提升审美能力,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
(三)课程基本理念1、秉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一是在教学过程中有“对象”意识。
自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
二是树立“全人”的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2、通过混合式教学设计赋能学生。
充分利用团队自建的《文学鉴赏》在线课程资源和其他优质的慕课资源,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积极通过翻转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因地制宜地采用“线上学习+习题讲解、线上学习+技能实操、线上学习+案例研讨、线上学习+小组项目”等混合式课程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将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3、坚持反思教学贯穿始终。
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习要点重点测试题
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习要点重点测试题一、填空(40题)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祖国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环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全面提升核心素养。
3.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培养学生求真创新的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及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4.语文课程理念: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
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综合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
6.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
7.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突出内容的时代性,注重课程内容与生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注重听说读写的整合,促进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导学生注重积累,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勇于探索,养成良好9.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评价应注重考察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过程、审美情趣和价值立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进步。
10.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13.思维能力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具有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
湘教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能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之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2. 通过音乐鉴赏,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3. 使学生在掌握音乐知识的基础上,学会欣赏音乐、分析音乐、评价音乐,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4. 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二、教学要求1. 以聆听音乐为主,引导学生从情感体验出发,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比较与评价。
2.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音乐鉴赏活动。
3. 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4. 课堂欣赏教学与课外音乐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音乐鉴赏教学对课外活动的指导作用。
三、教学措施1.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进度和质量。
2. 根据湘教版教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 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音乐欣赏比赛等,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5.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6.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音乐活动,如音乐会、音乐比赛等,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7. 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策略。
8.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音乐成长。
四、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导入音乐鉴赏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
2. 第二阶段:讲解音乐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 第三阶段:欣赏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4. 第四阶段: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
5. 第五阶段:总结音乐鉴赏教学成果,展示学生的音乐才华。
五、预期效果1. 学生能够掌握音乐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 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提高,审美情趣得到陶冶。
3. 学生的音乐兴趣得到激发,为未来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美育的任务教学课件
美育在当代社会中的使命
(1)美育对重建当代人的人生价值观的启悟。美育可以 使人们在美的愉悦中唤起人们的高尚情怀,教会人以 人性的目光看享受;
(2)美育对人格境界的提升。美育能够使人的人格得到 充分发展的空间,审美教育活动便是通过人对美的感 受和欣赏。来涵濡人的个性,提升审美的人生境界;
• 3、与艺术与美摩挚 越多,心灵越敏感, 对人生世相看得越清 楚而深刻,越能够潜 人到人们思想的最深 处,潜入到人们包括 自己的潜意识中;对 艺术的感受能力越高, 越能感受到艺术作品 中常人不能感受到的 最微妙、最有趣味的 部分。
• 浸润于艺术、美和审 美中的人,不仅对苍 生有着广博的同情, 对人生快乐的体验也 是深人肺腑、刻骨铭 心的。
美育的任务
• 一、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 二、提高审美能力 • 三、培养创造美的能力
美育的内容
(一)形式教育 形式美指事物的自然属性及其组合规律的
美。美的形式是审美对象对外部美的表现形态 和内部美的结构方式。
1.形式美及其教育功能:从生理层面看, 从心理层面看,从文化层面看
2.美的形式及其教育功能 (二)理想教育
• (五)人生境界的提升 • 人生境界指的是精神境界、心灵境界,也
指人生品位(不是品味)。 • 冯友兰的境界说(自然、功利、道德、天
地,四个品位) • 叶朗:境界即人生态度,精神世界的整体,
人的生活的内在化。一个人的境界就是一个人 的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 最高人生境界即审美境界,即追求审美人生
• 审美人生:诗意人生(回到人的生活世界,精 神家园)、创造的人生(生生不息)、爱的人 生(人生的美好和热爱)
王道俊《教育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美育)【圣才出品】
第11章美育11.1 复习笔记一、美育概述1.美育的概念美育就是引导学生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理念和能力的教育,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
从学科来看,它是属于美学还是属于教育学,或者是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人们的看法往往不一样,同时美育也容易与其他的一些概念相混淆,因此有必要对下述概念进行辨析。
(1)美育与人格教育人格教育主要属于德育的范畴,强调通过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善恶,提高修养,践行道德规范和提高修养来形成与发展健全的人格。
美育除了陶冶学生性情、进其人格的完善,还有着独特的任务,即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
(2)美育与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学校美育的重要途径,但美育功能的范围要比艺术教育宽得多。
艺术教育多是通过音乐、美术、舞蹈和开展的各种课外文艺活动等来进行,美育则不仅通过艺术教育进行,而且通过其他各科教学、通过观赏大自然来实现,尤其要通过日常生活来开展。
(3)美育与情感教育情感在审美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不能简单地将人们的快乐情感等同于审美快乐,因为审美愉快并不等于情感的激动,它渗透着审美认识、评价等理性因素,又融合于想象力和理解力之中,这是一种轻松自由又深沉博大的快乐体验。
2.美育理论概述(1)孔子的美育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中有许多关于美育的论述,他提出了“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和“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教育主张。
游于艺是指学习乐器、音律和才艺,成于乐是指用音乐来完善人的性情的陶冶,兴于诗是指通过学诗来振奋人的精神,艺教、乐教、诗教都是美育的范畴。
孔子提倡培养文质彬彬的君子,要讲一个人内在的性情气质美和外显的风度文采美结合起来,才能成为文质彬彬的美好高尚的君子。
这种审美观对我国后来的教育和为人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2)席勒的美育思想席勒是18世纪德国著名的美学家,他认为,通过审美,一方面在人的动物式的感性物质欲望中灌注进理性的精神,另一方面又使人抽象的理性形式获得具体的血肉,使人能够克服自身的分裂状态而趋向内在的完整与丰富。
高一美术《传神写照的人物画》教案
传神写照的人物画教学设计岭南美术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6课教学目标:1. 通过对《簪花仕女图》和蒋兆和先生作品的欣赏,初步了解工笔人物画和写意人物画的艺术特色。
2. 通过赏析,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内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对作品发表见解。
3.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感受人物画作品的艺术美,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工笔人物画和写意人物画的特点,学会欣赏中国人物画的艺术美。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人物画的艺术特色和传神写照的内涵。
教学准备:教师:中国人物画相关图片及视频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查找相关文字、图片资料,可制成课件用于课堂展示交流。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传神写照的人物画这节课,出示课题。
二课堂发展1.当你听到诸如这样的诗句时“云鬓花颜金步摇”“回眸一笑百媚生”“倾国倾城”“国色天香”“仪态万千”“微微一胖很倾城”时,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什么景象来呢?2.会出现这样的景象吗?PPT播放小视频。
3.简单介绍周昉。
4.这次老师为大家带来的是周昉的代表作《簪花仕女图》,该画描绘的是五位贵妇与一名侍女在春暖花开的时节,游园赏花的情景。
在画中,几位仕女蛾眉如烟,云鬓高耸,佩戴精巧首饰,身着单薄轻柔的帛衣,举止端庄文雅,各具风采。
5.体态动势也是表达人物内心精神的重要因素,《簪花仕女图》中描写的情景,向人们展示了这几位仕女在幽静而空旷的庭园中,以白鹤、蝴蝶取乐的闲适生活。
“虽然她们逗犬、拈花、戏鹤、扑蝶,侍女持扇相从,看上去悠闲自得,但是透过外表神情,可以发现她们的精神生活却不无寂寞空虚之感。
6. 走出唐代焕烂备致、雅俗共赏的仕女图,我们回到现代来看一看,他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座丰碑,一个怎么也绕不开的伟大人物。
7.简单介绍蒋兆和的早年生活;8.赏析《与阿Q像》,从神情和动作方面认识这幅旷世杰作。
健康的审美情趣及其培养
智策教法例谈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要求将美育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之中。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也提出了明确要求:“能借助不同媒介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学习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1]那么,“健康的审美情趣”的内涵是什么?语文学科又该如何培养呢?一、健康审美情趣的内涵北京师范大学王一川教授认为:“美是人类符号实践中显现的无功利和具有感染力的活的形象。
”[2]美是活的形象,具有感染力。
人的审美情趣也是通过具体活动表现出来的,这种活动不管是健康的,还是病态的,都会对自己和他人产生影响。
健康的审美情趣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内涵。
(一)正确的价值取向任何一部作品,都是作者对世界、对人生的认识与思考,都透露出作者的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而产生的一种行为和心理上的趋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只有向上向善才能成为时代的号角。
止于至善,方能臻于至美”,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把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东西表现出来,倡导健康文化风尚,摒弃畸形审美倾向”。
健康的审美情趣,一定是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的,一定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小学阶段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十分重要。
一个不爱自己祖国文化的人,难以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在语文教学中,就要紧扣教材和优秀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感受祖国灿烂的文化、学习英雄人物的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文化,是健康审美情趣十分重要的底色。
心怀国家,心系人民,这都体现了正确的价值取向。
健康的审美情趣及其培养*沙华中语文教学要发挥学科育人的功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正确的价值取向、积极的情感体验、合理的表达样态是健康审美情趣的内涵。
培养健康审美情趣,要从具体的、积极的语言实践出发,具体包括五种教学策略:在诵读中触发审美情感、在辩论中强化审美观念、在表演中增强审美体验、在寻访中接受审美熏陶、在写作中完善审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