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基本方程及传热计算
传热-传热系数
(3)若为金属薄管,清洁流体
111
重点
K o i
计算
A、管内、外对流传热系数分别为50W/(m2.K) 、1000W/(m2.K) 忽略管壁热阻和污垢热阻,计算总传热系数。 47.6 B、管内、外对流传热系数分别为100W/(m2.K) 、1000W/(m2.K) 忽略管壁热阻和污垢热阻,计算总传热系数。 90.9 C、管内、外对流传热系数分别为50W/(m2.K) 、2000W/(m2.K) 忽略管壁热阻和污垢热阻,计算总传热系数。 48.8
式中,K — 总传热系数,W/(m2·K)
注意: K 与 A 对应,选Ai、Am 或 A0
工程上习惯以管外表面积作为计算的传热面积,即取 A = A0
1 1 1 KodAo 0dA0 dAm idAi
同乘 dAo
1 1 do do K0 0 dm idi
4、污垢热阻
实际计算热阻应包括壁两侧污垢热阻:
六、工业热源与冷源
1)工业上传热过程有3种情况 1、一种工艺流体被加热或沸腾,另一侧使用外来
工业热源,热源温度应高于工艺流体出口温度 2、一种工艺流体被冷却或者冷凝,另一侧使用外
来工业冷源,冷源温度低于工艺流体的出口温度 3、需要冷却的高温工艺流体同需要加热的低温工
艺流体之间进行换热,节约外来热源与冷源降低 成本。
6、 壁温计算
管壁较薄,忽略其热阻,稳态传热:
q T tw
1
o
Rso
tw t
1
i
Rsi
结论:壁温接近对流传热系数大的一侧流体温度
五、计算示例与分析
例 4-12(设计型计算) 例 4-13 (操作型计算,试差) 例 4-14 (操作型计算)
例 4-12
传热
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热
第一节
概述
一、传热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在有温度差的条件下,热自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的现象称 为热量传递过程,简称传热。用于冷热流体进行热量交换的 设备称为换热器或热交换器。 传热过程研究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如何强化传热过程, 以求用较小的传热设备传递较多的热量;二是如何削弱传热 ,以减少热力设备或管道的热损失。 二、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 (一)热传导 热传导简称导热。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宏观的相对位 移,在相互接触而温度不同的两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温度 不同的各部分,仅由微观粒子位移、转动或震动等热运动而 引起的热量传递现象称为导热。
(1)流体在管内作强制对流时的准数关联式
(二)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强制湍流时给热系数 当流体粘度小于两倍常温下水的粘度时
热传导
傅立叶定律指出:当物体内进行的是纯导热时,单位 时间内以导热方式传递的热量Q与温度梯度dt/dx及垂直于 导热方向的导热面积 S 成正比,若过程为一维导热,则有
dt Q S dx
式中 —导热系数,W/(mK)。 (二)导热系数 1、导热系数的物理意义及数值范围
导热系数的物理意义为单位温度梯度下的热通量,其 数值表示了物质的导热能力大小,是物质的物理性质之一 。 各种物质导热系数的数值范围很大,一般来说,金属 固体的导热系数最大,非金属固体的次之,液体的较小, 气体的最小。 2、影响导热系数的因素 (1) 固体的导热系数 纯金属的导热系数一般随温 度升高而减小,随其纯度增加而增大。非金属固体(建筑 材料或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与其结 构紧密程度有关。结构越紧密,导热系数越大。 (2) 液体的导热系数 多数液态金属的导热系数随 温度升高而降低;常见的非金属液体中,除水和甘油以外 ,一般液体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略有减小。
传热
第一节
传热
概述
导热
一、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根据传热的机理不同,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分为三种: 对流 热辐射
1、热传导(又称导热)
当物体内部或两个直接接触的物体存在着温差时,由于分 子、原子和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引起热量的传递。 热量由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或从高温物体传到与之相接 触的低温物体,直到各部分温度相等为止,这种热量传递过 程称为导热。
ΔT=T1 –Tn+1
5、保温层的临界半径
t1----保温层内表面温度;tf----环境温度 r1、r2----分别为保温层内外壁半径; λ---为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 α---为对流传热系数;L---为管长
t1 t2
r1 r2
t1 t f r2 1 1 R1 R2 ln 2L r1 2Lr2
2、导热系数
dT A dx
(1)、固体的导热系数
大多数固体的导热系数与温度大致呈线性关系。 λ=λ0(1+αλt)
αλ-------温度系数
(2)液体的导热系数
液态金属:液态金属导热系数比一般液体高 液态金属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其他液体:水的导热系数最大,除水和甘油等几种液体外,大多数 液体λ随温度升高略有减少,纯液体λ比混合液体一般要大一些。
第二节
一、热传导方程 1、傅立叶定律
热传导
T φ T2 x
dT A dx dT q dx
dT dx
T1
T
T+dT
dx
δ
温度梯度,表示热流方向温度变化的强度,温度梯 度越大,说明热流方向单位长度上的温差越大。
负号 表示热流方向与温度梯度方向相反,热量是沿温度 降低的方向传递.
传热学三大基本公式
传热学三大基本公式Nu = 2+0.6(Re^1/2)(Pr^1/3) 。
F=Q/kK*△tm F 是换热器的有效换热面积。
Q 是总的换热量。
k 是污垢系数一般取0.8-0.9K。
是传热系数。
△tm 是对数平均温差。
传热学三种传热方式可以分开学。
传热学相较于理论力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而言还是比较简单的,一般大学生掌握了高等数学完全可以自学的。
学习传热学必须有耐心,了解几种换热方式和常见的几个常数公式(努谢尔特数、格拉晓夫数、伯努利常数,傅里叶常数,而且常常推导下几个常用常数公式间的关系,你会惊奇地发现他们其实不少是远亲的),其实解决传热学问题绝大多数都是在和导热系数较劲,有时候是直接涉及。
扩展资料:在热对流方面,英国科学家牛顿于1701年在估算烧红铁棒的温度时,提出了被后人称为牛顿冷却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不过它并没有揭示出对流换热的机理。
传热学作为学科形成于19世纪。
1804年,法国物理学家毕奥在热传导方面得出的平壁导热实验结果是导热定律的最早表述。
稍后,法国的傅里叶运用数理方法,更准确地把它表述为后来称为傅里叶定律的微分形式。
1860年,基尔霍夫通过人造空腔模拟绝对黑体,论证了在相同温度下以黑体的辐射率(黑度)为最大,并指出物体的辐射率与同温度下该物体的吸收率相等,被后人称为基尔霍夫定律。
传热的三种方式:热的传递是由于物体内部或物体之间的温度差引起的。
若无外功输入,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总是自动地从温度高的地方传递至温度较低的地方。
热能的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下面分别介绍这三种传热方式(一)热传导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时,依靠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能传递成为热传导。
热传导的基本计算公式是傅立叶定律:在单位时间内热传导方式传递的热量与垂直于热流的截面积成正比,与温度梯度成正比,负号表示导热方向与温度梯度方向相反。
其中Q表示热流率,单位为W; dT/dx为温度梯度,单位为°C/m ;A为导热面积,单位为m2;λ为材料的导热系数,又称热导率,单位为W/(m°C) ,也可以为W/(mK) 。
化工原理传热计算
化工原理传热计算传热计算是化工原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主要用于分析和预测化工过程中的传热效果,以确定传热设备的尺寸和操作参数。
传热计算涉及热传导、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三种传热方式,而传热计算的基本原理是热传递方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传热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传热计算的基本原理是热传递方程,热传递方程是通过数学表达式来描述和计算物体之间的热量传递过程。
常用的热传递方程有热传导方程、对流传热方程和辐射传热方程。
热传导方程是描述物质内部传热过程的方程,其基本形式为Fourier 定律:Q/t=-λA(∆T/∆x)其中,Q/t表示单位时间内传递的热量,λ表示物质的热导率,A表示传热面积,∆T/∆x表示温度梯度。
对流传热方程是描述物体表面传热过程的方程,其基本形式为牛顿冷却定律:Q/t=hA(∆T)其中,h表示传热系数,A表示传热面积,∆T表示温度差。
辐射传热方程是描述物体间通过辐射传热的方程,其基本形式为斯特藩-波尔兹曼定律:Q/t=εσA(T1^4-T2^4)其中,ε表示发射率,σ表示斯特藩-波尔兹曼常数,A表示传热面积,T1和T2表示物体的温度。
根据传热的具体情况和传热方式,可以选择适用的热传递方程来进行传热计算。
传热计算的方法主要有传热计算公式和传热计算软件两种。
传热计算公式是根据传热方程进行推导和计算得到的。
例如,通过对热传导方程进行变形和积分,可以得到传热器的传热速率和传热面积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传热器的尺寸。
传热计算软件是通过计算机模拟和数值计算来进行传热计算的工具。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专业的传热计算软件,例如ASPEN、HEXTRAN和HTRI等。
这些软件可以根据传热方程和物性数据,通过建立模型和求解方程组,进行传热过程的预测和分析。
传热计算软件的优点是计算速度快、结果准确,并且可以进行复杂的传热计算,但需要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和软件操作技能。
在进行传热计算时,需要明确传热参数和计算目标,并确定适用的传热方程和计算方法。
传热公式
定性温度 定性 准则数
关联式
换热温差
传热量
尺寸
外掠平 板
tm=
t∞
+ 2
tw
管内流 动
t
m
=
t
' f
+
t
" f
2
横掠圆 管
tm=
t∞
+ 2
tw
l
Re = ul γ
Nux
=
hl λ
=
0.332Re1 2
Pr1 3
Δt = tw − t∞ Q = hA(tw − t∞ )
Nu = hl Nu = hl = 0.664Re1 2 Pr1 3
Lambert 定律,Wien 位移定律, Kirchhoff 定律; 3. 两个近似:灰表面,漫射面 4. 发射辐射概念:辐射力,光谱辐射力,定向辐射力,辐射强
度,投射辐射 5. 几个系数:发射率,光谱发射率,定向发射率,
吸收比,光谱吸收比,穿透比,反射比; 6. 其它重要概念:立体角,选择性吸收
Φ
tw1
tw2
δ
t f2,h2
传热过程的剖析
( ) Φ
=
A 1
tf1 −tf2
+δ + 1
h1 λ h2
( ) Φ = kA t f 1 − t f 2 = kAΔt
传热系数,[W m 2K ]
传热方程式
一维稳态传热过程中的热量传递
传热系数:
是指用来表征传热过程强烈程度的指标,不 是物性参数,与过程有关。
(3) 可加性
如图所示,表面2可分为2a和2b两个面,当然 也可以分为n个面,则角系数的可加性为
n
热交换器传热计算的基本方法
i1 i2
C1 C2
分别为热流体与冷流体的焓,J/Kg 分别为两种流体的定压质量比热,J/(Kg·℃)
Q M1c1 t1 t1t1 M1c1 t1 t2t1 M1c1t1 W1t1
Q
Q
M 2c2
M
t2
1
t
t21
C1dt1 M 2 C2dt2
M 2c2t2t2 W2t2
热交换器传热计算的基本方法
热交换器热计算的基本原理
1.1 热计算基本方程 1.2平均温差法 1.3 效率—传热单元数法(传热有效度) 1.4热交换器热计算方法的比较 1.5流体流动方式的选择
1.1 热计算基本方程式
进口温度t1
热流体1
流量 M1 比热容 c1
冷流体2
热交换器的换热面积F
进口温度 t 2 流量 M 2
(2)传热系数是常数;
t1
(3)换热器无散热损失;
(4)换热面沿流动方向的导热量可
以忽略不计。
要想计算沿整个换热面的平均温差,
t2
首先需要知道当地温差随换热面积的
变化,然后再沿整个换热面积进行平均。
t1 dt1 t1 t2 dt2 t2
在假设的基础上,并已知冷热流体的 进出口温度,现在来看图中微元换热 面dA一段的传热。温差为:
讨论:
1 考虑热损失的情况下:Q1 Q2 QL 或 Q1L Q2
L 以放热热量为准的对外热损失系数,通常为0.97-0.98
2
由式③可以知道 W1 W2
t 2 t1
冷流体的加热度 热流体的冷却度
可见 :两种流体在热交换器内的温度变化与他们的热容量成反比
3 由 W1t1= W2t2 =Q,还可以知道,在热交换器内,热容量
化工原理 传热计算
(2)污垢的影响
1 1 Rs1 b d1 Rs2 d1 1 d1
K 1
dm
d2 2 d2
(3)若两侧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相差较大,如α1>>α2,则
K≈α2,即总传热系数接近α较小的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强 化传热的途径必须提高α小,即降低热阻大的流体的热阻。
(4)K 获取: 通过上述公式求算。 从有关手册和专著中获得,如《化工工艺设计手册》,
2500
45 22.5
20 50 20
=0.0004+0.00058+0.000062+0.000625+0.025 =0.0267 m2·K/W K=37.5 W/m2·K
(2)α1增大一倍,即α1=5000W/m2·K时传热系数
1
=0.0002+0.00058+0.000062+0.000625+0.025=0.0265 m2·K/W
K ''
K '' =70.4 W/m2·K
K值增加的百分率
K '' K 100% 70.4 37.5 100% 87.8%
K
37.5
由本例可以清楚地看到,要提高K值,就要设法减小主要热阻项。
关于总传热系数K的讨论:
(1)对于平壁或薄壁圆筒:有A1=A2=Am, 则:
1 1 b 1 1 1
4.4 传热计算
4.4.1 热量衡算-热负荷的计算
Cool fluid
Q放=Q吸 Q损
Hot
fluid
若无相变,忽略热损失:
Q qm1cP1 (T1 T2 ) qm2cP2 (t2 t1 )
《化工原理》传热计算
Q = W1·Cp1·(T1-T2 )= W2·Cp2·(t2- t1) + W2 ·r
若热损失为Q损,则:
Q = W1·Cp1·(T1-T2 )= W2·Cp2·(t2- t1) + W2 ·r +Q损
(4)冷热流体均有相变
热流体的放热量 = W1 ·Cp1·(T1-T2 )+ W1R 冷流体的吸热量 = W2 ·Cp2 ·(t2 - t1) + W2 ·r
1 1 1
K
i
o
设 1 10;2 1000 则
K 1
1
10
1 1 1 1
1 2 10 1000
现提高 α2 10000
则
K
1 11
1 2
1
1
1
10 10000
10
若提高 α1 100
K
1
1
1
1
1
1
100
则
1 2 100 1000
若 i o 则 K o
管壁外侧对流传热控制
四、平均温度差的计算
1、恒温差传热
壁面两侧进行热交换的冷热流体,其温度不 随时间及位置而变化。
2、变温差传热
采用对数平均值计算平均温度差(传热平均推 动力)。
(1) 并流
冷热流体流动方向相同。
tm并
t1 t2 ln t1
T1
t1 T2 t2
ln T1 t1
t2
T2 t2
(2) 逆流
Q热
T
TW 1
α1 S1
Q壁
TW
b
tw
λ Sm
Q冷
传热学-第7章 传热过程的分析和计算2
四、强化传热的考虑
kAtf1 tf 2
• 为强化传热,有三条途径:
★方法1:提高温差 ★方法2:提高传热系数
14
★如何提高传热系数?
k
1 h1
1 h2
1
1 h1
1 h2
1
数学上可以证明
k min( h1, h2 )
提高较小的表面传热系数值,强化薄弱环节,效果最好
15
• h1=1000,h2=10,没有强化前:k=9.90 W/(m2.K)
t m in
Δtmax、Δtmin 均指端差,即同一端热流体与冷流体间的温差。 Δtmax 是其中大温差, Δtmin 则是其中小温差。
26
平均温差的另一种更为简单的形式是算术平均温差,即
tm,算术
tmax
2
tmin
tm,对数
t max tmin ln t max
t m in
t1' t1"
t
' 2
温差 t f 1 沿t f 2整 个壁面不是常数,必须采用整个面积上的平均温差
t m
kAtm
25
(一)简单顺流及逆流换热器的对数平均温差
t1'
t1"
t1'
t
' 2
t
" 2
t
" 2
t1"
t
' 2
顺流
逆流
换热器中流体温度沿程变化的示意图
可以推导出顺流和逆流的平均温差公式为
对数平均温差
tm
t max tmin ln t max
第7章 传热过程与换热器
导热
Φ
传热物理量与传热基本方程
传热物理量与传热基本方程一、传热中的一些物理量和单位:1.热量:是能量的一种形式。
用Q表示,[J];2.传热速率:单位时间内传递的热量q=Q/t,J/s即[w ];3.热强度(热通量、热流密度):Q/QS单位时间、单位传热面积所传递的热量。
[ w/m2];4.焓:单位质量的物质所具有的热量称为焓。
[J/㎏]或[J/mol]5.潜热:单位质量的物体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相变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6.恒压比热:压强恒定时(常指一个绝对大气压)单位质量的物体温度升高1[K]时所需要的热量。
[J/㎏-1.K-1 ]或[J/mol-1.K-1];7.显热:物体的质量与比热及温度变化值的乘积。
[Q B=m.C F.△T]。
二.稳态传热与非稳态传热当与热流方向垂直的任一截面上、某点的温度和传热速率随位置变化而不随时间而变化时,称为稳态传热。
当与热流方向垂直的任一截面上、某点的温度和传热速率既随位置变化又随时间而变化时,称为非稳态传热。
三、工业上的换热方法1.直接换热(混合式换热)冷热两种流体在换热中直接混合而交换。
例如:硫酸工业中,对高温的炉气进行降温,就是用冷水与直接接触进行换热。
2.间壁换热:冷热流体处于固体壁面的两侧,热流体将热量传给壁面,通过间壁由另一壁面将热量传给冷流体。
3.蓄热式换热:热流体通过炉内,放出热量使炉温升高,然后将需要加热的冷流体通过炉内,吸收热量炉温下降,然后使热流体再次入炉,如此交替使冷、热流体换热。
四,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1.导热(热传导):物体分子振动或物体内部自由电子的转移而引起的传热过程。
(可以发生在固、液、气三相中。
)2.热对流(给热):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所引起的热传递过程。
(仅发生在流体中,如气体、液体。
)3.热辐射:因热的原因而产生的电磁波在空间的传递。
(固、液、气都可以进行热辐射,一般以上才考虑热辐射影响。
)五.总传热速率方程a=KS△t m q∝s△t m q=△t m/(1/KS)=传热推动力/传热阻力—传热速率[w ];—总传热系速[w/m2℃ ];—传热面积[ m2];—平均温度差[ ℃ ]。
传热基本方程及传热计算
传热基本方程及传热计算传热是热能在不同物体之间由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的过程。
根据传热的方式不同,传热可以分为三种基本模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1.传导:传导是在物质内部进行热能传递的过程,它是由物质内部粒子的碰撞引起的。
传导传热的基本方程是傅里叶热传导定律,它的表达式为:q = -kA(dT/dx)其中,q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传导传递的热量,在国际单位制中以瓦特(W)表示;k是物质的热导率,表示物质传热的能力,单位是瓦特/米·开尔文(W/m·K);A是传热面积,表示热量传递的面积;(dT/dx)表示温度梯度,即温度随长度的变化率。
2.对流:对流是通过流体介质(如气体或液体)的流动来传递热量的过程。
对流传热的基本方程是牛顿冷却定律,它的表达式是:q=hA(T1-T2)其中,q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对流传递的热量,在国际单位制中以瓦特表示;h是对流传热的热传递系数,表示流体传热的能力,单位是瓦特/平方米·开尔文(W/m^2·K);A是传热面积,表示热量传递的面积;T1和T2是两个物体之间的温度差。
3.辐射:辐射是通过电磁波的辐射来传递热量的过程。
辐射传热的基本方程是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它的表达式是:q=εσA(T1^4-T2^4)其中,q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辐射传递的热量,在国际单位制中以瓦特表示;ε是物体的辐射率,表示物体辐射的能力;σ是斯特藩-玻尔兹曼常数,它的值约为5.67×10^-8瓦特/(平方米·开尔文的四次方);A 是传热面积,表示热量传递的面积;T1和T2是两个物体的绝对温度,单位为开尔文(K)。
传热计算可以根据以上基本方程进行。
首先,需要确定相关的参数,如热导率、热传递系数和辐射率等。
然后,可以使用适当的方程计算传热速率。
最后,根据传热速率和传热时间,可以计算传输的总热量。
传热计算可以应用于很多领域,如建筑、工程、材料和环境等。
它可以帮助我们设计高效的热交换设备、优化能源利用和节约能源。
热传导的计算方法
热传导的计算方法热传导是热量从高温区域向低温区域传递的过程。
在工程领域中,了解和计算热传导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热能的利用和传递效率。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热传导计算方法,并通过具体示例来说明它们的应用。
1.导热方程导热方程是最基本的热传导计算方法之一。
它描述了热传导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并利用热扩散系数、温度梯度和物质的热容量等参数进行计算。
导热方程的通用形式为:q = -k * A * ΔT/Δx,其中q表示热流量,A表示传热面积,ΔT表示温度差,Δx表示距离,k表示热导率。
例如,假设我们要计算热量从金属块的一侧传导到另一侧的情况。
已知金属块的热导率为0.2W/(m·K),距离为0.5m,温度差为50℃,传热面积为1m²。
利用导热方程,我们可以计算出热流量为q = -0.2 * 1 * 50/0.5 = -20W。
2.热传导方程热传导方程是导热方程的一种特殊形式,适用于热传导速率与温度变化成正比的情况。
具体来说,热传导方程可以通过考虑温度分布的变化来计算热传导速率。
它的通用形式为:q = -k * A * dT/dx,其中q表示热流量,A表示传热面积,dT表示温度变化,dx表示位置的变化,k表示热导率。
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假设我们要计算热量从一段铁棒的一端传导到另一端的情况。
已知铁的热导率为80W/(m·K),位置变化为1m,温度变化为100℃,传热面积为2m²。
利用热传导方程,我们可以计算出热流量为q = -80 * 2 * 100/1 = -16000W。
3.有限元法有限元法是一种基于数值模拟的热传导计算方法。
它将连续介质离散化为多个小单元,并利用数学建模和计算技术进行模拟。
有限元法可以用来计算复杂几何形状和非线性材料的热传导问题。
例如,假设我们要计算一个复杂形状的导热板的热传导问题。
我们可以将导热板离散化为多个小单元,并在每个单元内进行温度和热量分布的计算。
传热基本方程及传热计算
传热基本方程及传热计算第三节传热基本方程及传热计算从传热基本方程m t kA Q ?= (4-11)或传热热阻传热推动力==kA t Q m 1 (4-11a)可知,要强化传热过程主要应着眼于增加推动力和减少热阻,也就是设法增大m t ?或者增大传热面积A和传热系数K。
在生产上,无论是选用或设计一个新的换热器还是对已有的换热器进行查定,都是建立在上述基本方程的基础上的,传热计算则主要解决基本方程中的m t K A Q ?,,,及有关量的计算。
传热基本方程是传热章中最主要的方程式。
一、传热速率Q的计算冷、热流体进行热交换时,当热损失忽略,则根据能量守恒原理,热流体放出热量h Q ,必等于冷流体所吸收的热量c Q ,即c n Q Q =,称之热量衡算式。
1. 1.无相变化时热负荷的计算(1)(1)比热法()()1221t t c m T T c m Q pc c ph h -=-= (4-12)式中 Q ——热负荷或传热速率,J.s -1或W ; c h m m ,——热、冷流体的质量流量,kg.s -1;phpc c c ,——冷、热流体的定压比热,取进出口流体温度的算术平均值下的比热,k J.(kg.k )-1;21,T T ——热流体进、出口温度,K(°C ); 21,t t -冷流体的进出口温度,K(°C )。
(2)热焓法)(21I I m Q -= (4-13)式中 1I ——物料始态的焓,k J.kg -1; 2I ——物料终态的焓,k J.kg -1。
2.有相变化时热负荷计算Gr Q = (4-14)式中 G ——发生相变化流体的质量流量,kg.s -1; r ——液体汽化(或蒸汽冷凝)潜热,k J.kg -1。
注意:在热负荷计算时,必须分清有相变化还是无相变化,然后根据不同算式进行计算。
对蒸汽的冷凝、冷却过程的热负荷,要予以分别计算而后相加。
当要考虑热损失时,则有:损Q Q Q c h +=通常在保温良好的换热器中可取h Q Q )(损%5~2=三、平均温度差m t ?的计算在间壁式换热器中,m t ?的计算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1.两侧均为恒温下的传热两侧流体分别为蒸汽冷凝和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则:m t ?=T-t =常数2.2.一侧恒温一侧变温下的传热可推得计算式为:()()21212121ln ln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m -?=-----=(4-15)式中m t ?为进出口处传热温度差的对数平均值,温差大的一端为1t ?,温差小的一端为2t ?,从而使上式中分子分母均为正值。
化工原理传热过程的计算讲义
化工原理传热过程的计算讲义一、导言传热是化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物质热量的传递与转换。
在化工原理中,传热过程的计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它在化工装置的设计、运行与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篇文章将重点介绍化工原理传热过程的计算,包括传热的基本方法、传热系数的计算、传热器的设计等内容。
二、传热的基本方法传热可以通过三种基本方法进行,即传导、对流和辐射。
具体计算传热过程时需要结合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
1.传导:传导是指物质内部热量的传递。
传导热量的传导方程可以通过傅里叶定律来描述,即Q=kAΔT/Δx,其中Q为传导热量,k为传导系数,A为传热面积,ΔT为温度差,Δx为热传导距离。
2.对流:对流是指通过流体介质的热量传递。
对流热量传递的计算需要考虑流体的性质以及传热的边界条件。
对于强制对流,我们可以使用恩塞定律来计算,即Q=hAΔT,其中Q为传热热量,h为传热系数,A为传热面积,ΔT为温度差。
而自然对流的计算需要考虑流体的性质以及传热的边界条件。
3.辐射:辐射是指通过电磁波的热量传递。
辐射热量传递的计算需要考虑物体的辐射系数、表面特性以及温度差。
三、传热系数的计算传热系数是用来描述传热过程中的传热能力的参数。
在化工原理中,传热系数需要根据具体问题来进行计算。
1.对流传热系数的计算:对流传热系数的计算需要结合实际问题考虑流体的性质以及传热的边界条件。
通常可以通过实验数据、经验公式或者数值模拟等方法来计算。
2.传导传热系数的计算:传导传热系数的计算需要考虑传导过程中的材料的性质,包括导热系数、导热面积等。
通常可以通过实验数据、经验公式或者数值模拟等方法来计算。
3.辐射传热系数的计算:辐射传热系数的计算需要考虑物体的辐射系数、表面特性以及温度差。
通常可以通过实验数据、经验公式或者数值模拟等方法来计算。
四、传热器的设计传热器是化工装置中用于传热的核心设备之一,它的设计直接影响传热效果与能耗。
在传热器的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传热面积的确定:根据传热的需求以及传热系数的计算结果,确定传热面积的大小。
传热公式.pdf
Stenfan-Boltzmann 定律: Φ = AσT 4
(4) 传热过程
传热方程: Φ = kAΔt
2 / 47
一维稳态传热过程中的热量传递
(1) 传热过程的计算:
( ) Φ = h1A t f 1 − tw1
Φ
=
λ Aδ
(tw1
−
tw2
)
( ) Φ = h2 A tw2 − t f 2
响应的快慢,时间常数越小,物体的温度变化越快。
由
τc
=
ρcV
hA
可见,影响时间常数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物体的热容量ρcV和物体表面的对流换热条件hA。
4
12 / 47
几点说明:
( 1 ) 集 总 参 数 法 中 的 毕 渥 数 BiV 与 傅 里 叶 数 FoV 以
l=V/A为特征长度,不同于分析解中的Bi与Fo,
+
∂ 2t ∂ x)
=
tw1
−
tw1
− tw2
δ
x
可见,当λ为常数时, 平壁内温度分布曲线为直线,
其斜率为
dt = − tw1 − tw2
dx
δ
由傅立叶定律可得
q = −λ dt = λ tw1 − tw2
dx
δ
通过整个平壁的热流量为
Φ = Aq = Aλ tw1 − tw2 δ
t f1,h1
Φ
tw1
tw2
δ
t f2,h2
传热过程的剖析
( ) Φ
=
A 1
tf1 −tf2
+δ + 1
h1 λ h2
( ) Φ = kA t f 1 − t f 2 = kAΔt
传热计算
传热计算传热计算分为两种:设计计算——据任务给定热负荷,确定换热器面积;校核计算——对已有换热器,计算其热负荷、或流体流量、或流体出口温度。
计算基础:热量衡算(即能量衡算)传热速率方程(多用无壁温的总方程)4-4-1能量衡算与推导柏式的能量衡算相比较,在换热器中,①器内无“外功”加入;②位能较小(∵换热器多横置,竖置时△Zmax≤6m),动能变化也较小(∵只有管程流体在分配头处才有些变化),∴一般忽略;③∵流阻转换的热量与热负荷相比很小,∴忽略。
换热器的能量衡算只考虑间壁两侧流体的“焓衡算”。
设换热器绝热,Q L=0;则单位时间内热流体放出的热量等于冷流体吸收的热量:W h(H h1-H h2)=W c(H c2-H c1)=Q(4-30)或(W△H)h=(W△H)c=Q其中的△H不外有下列三种基本形式:①无相变,c p=常数;△H h=c ph(t2-t1)或△H c=c pc(T1-T2)②有相变:△H=r③相变加温变:△H=r+c p△T(/△t)根据实际情况可能组合出许多热量衡算公式。
4-2-2总传热速率微分方程和总传热系数一、总传热速率微分方程∵稳定的间壁传热,流体的对流传热速率Q=间壁的导热速率Q。
∴计算时可任取某侧流体或间壁作为计算对象。
但是,计算式中都涉及壁温,它既难侧又难求取(试差)仿多层平壁,将同一横截面上的两侧流体分别“绝热混合”,它们的差值做为截面传热的中推力,即:式也可以写成:dQ=k(T-t)dS=k△tdS(3-34)对应不同的传热面有:dQ=K i(T-t)dS i=K m(T-t)dS m=K o(T-t)dS o注意①K与α相同处:“局部中传热系数”,计算时取均值②K与dS--对应。
Ki~Km~Ko:二、总传热系数K由和(3--34):基于不同的传热面:即:换热器在实际进行中,∵流体中结晶等的沉淀、结垢、结焦、聚合或冷却水中的藻类、细菌或流体对管才的腐蚀等原因,都会在管壁上形成污垢层。
热能的传递和热量的计算
热能的传递和热量的计算热能的传递是指热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根据热传递的方式,可以分为三种主要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一、传导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质的直接接触而传递的过程。
当两个物体处于不同的温度时,它们之间的热量将通过分子间的碰撞传递。
传导的速率取决于物体的导热性能以及温度差。
热传导的公式可以用傅里叶定律表示:q = kA(ΔT/Δx)其中,q表示传导的热量,k表示热导率,A表示传热的面积,ΔT表示温度差,Δx表示传热的距离。
二、对流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体(气体或液体)的流动而传递的过程。
对流可以分为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两种形式。
自然对流是指由于温度差引起的气体或液体的密度差异而产生的流动。
在自然对流中,热量从高温区域向低温区域传递。
自然对流的传热速率可以按照牛顿冷却定律计算:q = hAΔT其中,q表示传导的热量,h表示对流换热系数,A表示传热的面积,ΔT表示温度差。
强制对流是指通过外部力推动流体进行传热的过程,如风扇、水泵等。
在强制对流中,热量的传递速率可以用牛顿冷却定律进行计算,其中对流换热系数h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确定。
三、辐射辐射是指热量通过热辐射(电磁波)的形式传递的过程,不需要介质作为媒介。
热辐射的传热速率与物体的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与物体的表面特性有关。
根据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可以计算辐射传热的功率:q = εσA(T1^4 − T2^4)其中,q表示传导的热量,ε表示发射率,σ表示斯特藩-玻尔兹曼常数,A表示辐射的面积,T1和T2分别表示物体表面的温度。
热量的计算是根据热量的传递方式,应用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的过程。
例如,两个不同温度的物体通过传导方式传递热量,根据传热的面积和温度差可以使用传导公式进行计算。
对于通过对流方式传递热量的情况,根据对流换热系数、传热的面积和温度差可以使用对应的公式计算热量。
而利用辐射方式传递热量时,需要知道物体的发射率、表面温度以及辐射的面积,才能求解出传导的热量。
传热公式
传热基本公式第一节 热传导 1.单层平壁:2、多层平壁:3、单层圆筒壁:4、多层圆筒壁:第二节 对流传热1、对热传热方程:Q=αA Δt .2、与对流传热有关的无因次数群(准数) 努塞尔特准数:)(21t t A Q -=δλ导R t t t A Q ∆=-=λδ21∑∑∑∆=-==+导Rtt t AQ i i ii n 111λδ1221)(2r r l t t L Q n-=λπ11111)(21r r l t t L Q i nni in +=∑+-=λπλαl N u=雷诺准数: 普兰特准数:格拉斯霍夫准数:3、常用对流传热膜系数关联式:(1)流体在圆形直管中强制湍流时的膜系数: (a )流体被加热时,n=0.4; 流体被冷却时,n=0.3。
应用范围:低粘度流体,R e >10000, 0.7<Pr<120, L/d>60。
特征尺寸:取管内径d定性温度: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平均值。
(b )应用范围:较高粘度流体,R e >10000, 0.7<Pr<16700, L/d>60。
特征尺寸:取管内径d 。
定性温度:除µ‘取壁温外,均取为流体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
(2)流体流动在过渡区时,先按湍流公式计算α,然后乘以校正系数Φ:μρlu R e =λμc P r =223μβρtgl G r ∆=nreP R d8.0023.0λα=14.0'33.08.0)(027.0μμλαreP R d=8.151061eR ⨯-=Φ应用范围:R e =2000—10000;(3)流体在圆形直管中层流时的膜系数(4)流体在弯管内强制流动时的膜系数(5)流体在非圆形管内流动时的膜系数4x 流动截面积d ‘ =———————————— 为流体润湿的传热周边(6)列管式换热器壳程流体的膜系数关联式第三节 传热方程与换热器基本公式 1.传热方程2.热负荷的计算 (a )焓变法(b )显热法 此法用于流体在换热过程中,无相变化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传热基本方程及传热计算
可知,要强化传热过程主要应着眼于增加推动力和减少热阻, 也就是设法增大 t m 或者
增大传热面积A 和传热系数K 。
在生产上,无论是选用或设计一个新的换热器还是对已有的换热器进行查定,都是建 立在上述基本方程的基础上的, 传热计算则主要解决基本方程中的 Q
,A,K,
tm
及有关量的
计算。
传热基本方程是传热章中最主要的方程式。
、传热速率Q 的计算
冷、热流体进行热交换时,当热损失忽略,则根据能量守恒原理,热流体放出热 量Qh ,必等于冷流体所吸收的热量
Qc
,即Qn Qc ,称之热量衡算式。
i.i. 无相变化时热负荷的计算 (1) ( 1)比热法
Q m h c ph T 1 T 2
m c C pc t 2
11
式中
Q
――热负荷或传热速率,
J .S 1或W ;
mh
,
mc
――热、冷流体的质量流量,
kg.s -1;
Cpc,Cph
――冷、热流体的定压比热,取进出口流体温度的算术平均值下的比热, k J . (kg.k ) -1;
T 1
,T
2——热流体进、出口温度,K(°
C ); t 1
,t
2 —冷流体的进出口温度,K(°
C )。
(2) 热焓法
Q m(l 1 I 2)
(4 — 13)
式中
丨
1
――物料始态的焓,k J .kg -1;
I 2
――物料终态的焓,k J .kg -1。
2 •有相变化时热负荷计算
Q Gr
(4—14)
式中 G ――发生相变化流体的质量流量, kg.s -1;
r ---- 液体汽化(或蒸汽冷凝)潜热, k J .kg -1。
注意:在热负荷计算时,必须分清有相变化还是无相变化, 然后根据不同算式进行计算。
对蒸汽的冷凝、冷却过程的热负荷,要予以分别计算而后相加。
当要考虑热损失时,则有:
从传热基本方程
或
Q kA t m
t
Q
m
1
kA
传热推动力
传热热阻
(4-11)
(4-lla)
(4-12)
通常在保温良好的换热器中可取
Q 损
(2
~5
%)
Qh
三、平均温度差臨的计算
在间壁式换热器中, -的计算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1. 两侧均为恒温下的传热
两侧流体分别为蒸汽冷凝和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则: t m =T - t =常数
2.2.
—侧恒温一侧变温下的传热
可推得计算式为:
式中 J 为进出口处传热温度差的对数平均值, 温差大的一端为 人,温差小的一端为 t 2 ,
从而使上式中分子分母均为正值。
t
t i
t 2
当tl / t2 2时,则:
" 2 ,即可用算术平均值。
3.3 .两侧均为变温下的稳定传热 其计算式与式(4 -15 )完全一致。
流体是复杂错流和折流时,其
t m 的计算较为复杂,一般用下式计算: t m 系
t m
逆 t
式中 -逆――为按逆流操作情况下的平均温度差
,
t
——为校正系数,为 P , R 两因数的函数,即: t =f ( p, R ),对于各种换热 情况下的 t
值,可在有关手册中查到。
垢的计算要注意:
(1) (1) 计算通常用式(4-15)所示的对数平均温度差,
当t i / t 2 2时,
可用算术平均值代替。
(2) ( 2)为避免不同操作条件下的计算错误,最好用图示出流动方向并注明温度:
(3)
当冷、热流体操作温度一定时,
tm 逆
总大于tm 并。
当
要求传热速率一定时,逆
流所需的设备投资费用及操作费用均少于并流,故工业生产的换热设备一般采用逆流操作。
t m
T t 1 T t 2
t 1 t 2
lnT
t 2
In 」
t 2
(4-15)
4.4.复杂流动时
t m 的计算
(4-16)
T1
逆流 亠
T 2
^2
四、总传热系数K 的确定
总传热系数K 值有三个来源:一是选取经验值 ;二是实验测定值;三是计算。
1.
1. 换热器中总传热系数数值的大致范围
换热器中总传热系数 K 值,可参看天津大学编《化工原理》上册, P239表4-2及谭天恩 等三人编《化工原理》上册 P232表5-3。
K 值变化范围很大,选取 K 值时应注意换热器型 式及冷热介质均符合要求。
2 . 2 •现场测定总传热系数
根据传热速率方程式 Q " t m ,当传热量Q 、传热面积A 及平均温度差 t m 为已知
时,则可测出某换热设备在该工艺条件下的
K 值。
3. 3.总传热系数的计算
两流体通过间壁的传热过程是由热流体对管壁对流 一管壁热传导一管壁对冷流体的对 流所构成的串联传热过程,利用串联热阻的关系,即可导出总传热系数 K 的计算式。
(4-20)
若以传热管外表面积 A A 。
d 0
L 为基准,其对应的总传热系数
K 0为:
K
o
1 d o b d o 1
i d i d m o
(4-17) A A i
d i L 为基准,其对应的总传热系数
K i 为:
1
i 1
b A L
1
A
i
A m
o A o
1
1
b d i
1
d i
i
d m
o d
o
(4-18)
A m d m L 为基
准,
其对应的总传热系数
K m
为
K m
1
1 A m
b
1 A m
i A i
o
A o
1
1 d
m b
1 d
m
i d i
o d o
(4-19)
由此可见,所取基准传热面积不同, 当传热面积为平壁时,则: A 0
K 值也不同,即K o K m K i
A m ,此时的总传热系数 K 为: 1 1 b 1
1
A o b A o
同理,若以传热管内表面积 O
K 若以传热管壁的平均面积 A m
i 小的多时,
b
可忽略不计,此时 K 为:
K —1—
1 1
五、污垢热阻
污垢的存在,将增大传热阻力,污垢热阻一般由实验测定, 其数值范围可参看天津大学
编《化工原理》上册附录二十二及谭天恩等三人编《化工原理》上册表
5-2。
对传热面按平
壁处理时,其总的热阻为:
R d i
(4-19)
式中R d 。
,R d i 为管壁两侧的流体的污垢热阻。
六、壁温的计算
壁温可按下式计算:
T w
T
Q
h
A h
(4-2o )
b Q t w
T
w
A m (4-21)
Q
t w t -
c A c
(4-22)
值大的一侧流体的温度。
壁温的具体计算过程需进行试 差。
(4-21) 注意: (1)总传热系数和传热面积的对应关系。
所选基准面积不同,总传热系数的数值也不 同。
手册中所列的 K 值,无特殊说明,均视为以管外表面为基准的 管壁薄或管径较大时,可近似取 A 。
A A m ,即圆筒壁视为平壁计算。
总传热系数 K 值比两侧流体中a 值小者还小。
i 时,壁阻可忽略不计时,则
K
o 且
t m
K 值。
(2) (3) (4)
o 时,壁阻可忽略不计时,则
Q K o A o K K i A i
A o 0
A 0 t
m
t
m i A i t
m 由此可知,总热阻是由热阻大的那一侧的对流传热所控制的, 即两个对流传热系数相差 较大时,要提高 K 值,关键在于提高a 较小的;若两侧a 相差不大时,则必须同时提高两 侧的a 值,才能提高 K 值。
壁温总是接近对流传热系数 当壁阻 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