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中的传统礼仪资料
三字经的历史典故

三字经的历史典故《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教育的重要读物,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百科全书”。
它以三字一句、四句一韵的方式,将中华文化的基本知识、历史典故、伦理道德等内容融为一体,成为古代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必读经典。
《三字经》的作者和成书年代已不可考,但一般认为它出现在南宋时期。
最初的版本是以文言文撰写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化出多种版本,包括明清时期的官方版本、民间手抄本等。
《三字经》的内容涵盖广泛,包括了中国古代的著名典籍、历史事件、伦理道德、名人故事等。
其中,开篇的“人之初,性本善”体现了儒家的人性观,“唐有李世民,论文讲以经”则是介绍了唐朝的文化政策。
此外,还有关于天文、地理、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例如“日东升,月西沉,北斗七星挂天边”、“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七雄秦最强”等。
《三字经》以其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广泛的内容,成为古代儿童启蒙教育的重要教材。
它不仅传承了中华文化的基础知识,也传递了传统伦理道德的理念。
在今天,虽然《三字经》已经不再作为小学教材,但它的价值和意义仍然不减,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
总之,《三字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教育价值。
通过了解《三字经》的内容和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它也对我们今天的儿童教育和文化传承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洋河历史文化典故洋河,这片充满神秘色彩和悠久历史的土地,自古以来就承载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带大家探寻洋河历史文化的典故,感受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
洋河位于中国东部,流经今天的江苏、安徽和山东三省。
自古以来,洋河就是一片富饶的土地,为周边地区提供了丰富的物产和资源。
在历史的长河中,洋河地区经历了数个朝代的更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
洋河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白酒文化。
洋河白酒源于古老的酿酒技艺,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白酒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三字经》是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短小精悍、朗朗上口,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等知识。
以下是《三字经》的全文及解释。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生养子女却不教育,是父母的过错。
教育学生不严格要求,是老师的懒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解释:人生急当首务者,莫大于孝悌,其次一等,多见天下之事,以广其所知,多闻古今之理,以广其所学。
知十百千万之数为某数,识古今圣贤之事为某文也。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三字经》全文及解释《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书籍,《三字经》以三字一句的方式,简短的叙述一些广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和表述普遍为古代社会所接受的道德观念和哲理。
同时因其文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使其与《百家姓》、《千字文》同为中国古代私塾的初级入门课本,合称“三百千”。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字经》全文及解释,欢迎大家分享。
《三字经》内容介绍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
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三字经》早就不仅仅属于汉民族了,它有满文、蒙文译本。
《三字经》也不再仅仅属于中国,它的英文、法文译本也已经问世。
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新译本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加以世界范围的推广。
已经有几百年历史的《三字经》依然有着巨大的生命力。
在过去,包括章太炎在内的有识见的学者,多有致力于《三字经》的注释和续补者。
模拟《三字经》形式的读物,如《女三字经》、《地理三字经》、《医学三字经》、《西学三字经》、《工农三字经》、《军人三字经》、《佛教三字经》、《道教三字经》层出不穷,风靡天下。
近期,文化部原常务副部长高占祥先生还创作了《新三字经》,同样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借鉴《三字经》韵语集中识字的原理,深圳市策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也开发出包括《中华字经》在内的『爱文识字阅读系列教程』,进行汉语阅读教学推广,取得广泛好评。
《三字经》全文长达1145字,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
《三字经》作者《三字经》其书作者说法大致有四种:一、明代黄佐《广州人物传》十,明末诸生屈大均《广东新语》十一,清代恽敬《大云山房记》。
二,都以为作者应是宋末区适子;、清代邵晋涵诗:“读得贞黎三字训”,自注:“《三字经》,南海黎贞撰。
礼仪教育三字经_三字经

礼仪教育三字经重礼仪,讲礼貌,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礼”的由来源远流长。
周公提出了“德政”的思想,主张以“礼乐”治天下。
孔子提出“克已复礼,天下归仁”,主张用礼仪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对中国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礼”是社会道德文明程度的直观表征,是一个人道德素质和教养程度的外在标志。
我们要继承古代礼仪文化的精华,赋予其现代文明的新内容,创造出当代的礼仪文化。
礼仪教育要从少年儿童抓起。
我们编写出《少年儿童礼仪三字歌》,从仪表礼仪、交谈礼仪、家庭礼仪、学校礼仪、公共场所礼仪等五个方面对中小学生进行礼仪教育。
重礼仪,讲礼貌,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它不仅培养了炎黄子孙文明礼貌的品质,而且使中华民族赢得了“礼仪之邦”的美称。
在今天,我们仍需发掘“礼”的时代价值,加强文明礼仪教育,为构建和谐社会乃至和谐世界做出贡献。
礼仪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
根据中小学生的特点,我们将礼仪教育分为如下五个单元。
1、仪表礼仪仪表礼仪是人与人交往中在姿态、举止、服饰和个人卫生等方面的礼仪规范。
它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精神面貌的外在表现。
仪表美既是一个人自尊自信的表现,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对他人、对社1 / 8会的尊重,反映出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文明程度。
少年儿童正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挺拔俊美的身姿、整洁大方的仪容和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能够积极促进身心的健康成长,为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仪表礼仪主要包括站姿礼仪、坐姿礼仪、走姿礼仪、着装礼仪和仪容礼仪。
为了读起来朗朗上口,又便于记忆,我们继承了传统文化中《三字经》的写作方法,编写了小学生礼仪三字歌。
(以下个单元相同)小学生仪表礼仪三字歌新时代,讲文明,好少年,树新风。
懂礼仪,在言行,好习惯,贵养成。
坐立走,要规范,古有训,记心间。
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喻意明。
要做到,有技巧,眼平视,面含笑。
身立正,精神好,挺起胸,要记牢。
小学生文明礼仪三字经

小学生文明礼仪三字经第一篇:小学生文明礼仪三字经小学生文明礼仪三字经晨风吹,阳光照。
红领巾,胸前飘。
好学生,要做到。
讲文明,讲礼貌。
见老师,问声好。
见同学,问声早。
上下楼,靠右行。
互礼让,要记牢。
楼道内,静清净。
教室内,莫喊嚷。
桌椅齐,地面洁。
好环境,好心情。
课堂上,勤动脑。
勤回答,勤思考。
铃声响,课间到。
做游戏,不追跑。
玩得精,玩得巧。
悦身心,练大脑。
爱树木,护花草。
主人翁,责任感。
你我他,不缺少。
学校外,需做到。
有气质,有风度。
仪态美,举止雅。
衣整洁,精神好。
站坐行,仿前辈。
站如松,坐如钟。
卧如弓,行如风。
尊重人,文明语。
讲理解,讲和善。
谈话时,面带笑。
若问路,要礼貌。
“老爷爷,阿姨好”。
若购物,注行为。
不乱动,买卖和。
看演出,提前到。
轻入座,不迟到。
不喧哗,不乱跑。
演出闭,要鼓掌。
有纸屑,不乱抛。
有果皮,扔进箱。
乘车时,不拥挤。
尊长辈,爱幼小。
客人到,心欢笑。
物品齐,房间整。
主动迎,又周到。
送物品,接物品。
双手呈,谢声到。
亲友家,去做客。
重礼仪,少不了。
用物品,不随意。
经允许,教养好。
用餐时,不抢先。
离去时,招呼到。
要告别,说感谢。
有礼貌,人人笑。
好习惯,早养成第二篇:小学生文明礼仪三字经小学生文明礼仪三字经晨风吹,阳光照。
红领巾,胸前飘。
好学生,要做到。
讲文明,讲礼貌。
见老师,问声好。
见同学,问声早。
上下楼,靠右行。
互礼让,要记牢。
楼道内,静清净。
教室内,莫喊嚷。
桌椅齐,地面洁。
好环境,好心情。
课堂上,勤动脑。
勤回答,勤思考。
铃声响,课间到。
做游戏,不追跑。
爱树木,护花草。
主人翁,责任感。
你我他,不缺少。
学校外,需做到。
衣整洁,精神好。
站如松,坐如钟。
卧如弓,行如风。
尊重人,文明语。
谈话时,面带笑。
若问路,要礼貌。
“老爷爷,阿姨好”。
有纸屑,不乱抛。
有果皮,扔进箱。
乘车时,不拥挤。
尊长辈,爱幼小。
客人到,心欢笑。
主动迎,又周到。
送物品,接物品。
双手呈,谢声到。
离去时,招呼到。
要告别,说感谢。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三字经(节选)》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三字经(节选)》主要内容和知识点《三字经》是中国著名的经典读物,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人在小学时就开始学习它。
本文主要介绍《三字经》节选的主要内容和相关知识点。
《三字经》最初是由王应麟所著的《二十四史》之一,它是一篇关于基本道德和知识的书籍,因其易记,读起来也很有韵味,所以被广泛地使用,并在华夏大地上流传了数百年。
该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孝道、道德、人伦、尊卑、生命等基本知识,也包括历史事件和名人传奇。
一、孝道《三字经》的第一部分是关于孝道的,它告诉我们子女要做好孝顺父母这一基本责任。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为孝敬父母的道德价值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为了教育孩子们做好孝顺父母的重要性,《三字经》最开始的几篇主要内容都是关于孝道的。
它提出了“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父母恩,非育即养也”等教育口诀,使孩子们能够认识到父母的重要性和父母的辛苦,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尊重、关注、爱护父母。
二、道德《三字经》的第二部分是关于道德的,主要涉及人与人之间的正反面道德观念。
道德是社会公德,它涉及到每个人的内心品质,在增加生活质量和社会和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三字经》中,作者提出了诸如“欲速则不达”、“言必果,行必果”等道德准则,让人们深刻理解到道德虽不需要思考,但一旦违反将会对个人和社会带来不应有的影响。
因此,我们要在自己的行为处事中遵守道德准则,以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尊严、权益和社会公德。
三、人伦《三字经》的第三部分是关于人伦的,人伦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等。
《三字经》中提到了婚姻、朋友、三从四德等关于人伦的道德规范,尤其重视尊重、互助、信任、爱等方面。
孩子们要认真领会这些规范,培养出自己良好的道德情操,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尊卑《三字经》的第四部分是关于尊卑的,这一部分类似于人类社会的等级制度,主要是传道自家,教育人与人在相互尊重与理解,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幼儿园礼仪教育《三字经》

第⼀册: 幼⼉园礼仪 1、⼊园:早⼊园,不迟到,见⽼师,要问好,⼩朋友,也问到,别⽗母,勿忘掉。
2、离园:离园时,互道别,先⽼师,后同学,见爸妈,问声好,抱⼀抱,更乖巧。
3、盥洗(如厕):如厕前,先敲门,有⼈在,要等待,如厕后,要冲⽔,整好⾐,把⼿洗。
4、盥洗(洗⼿):洗⼩⼿,不拥挤,排好队,袖卷起,洗⼿时,擦⾹皂,洗完后,⽔关掉。
5、盥洗(喝⽔):⼩⽔杯,双⼿拿,接好⽔,慢慢回,喝⽔时,归原位,⼩⼼喝,不浪费。
6、爱护公物(⼩椅⼦):⼩椅⼦,双⼿搬,轻放好,再坐上,⼈离开,椅收起,爱护它,常擦洗。
7、爱护公物(图书):图画书,要爱护,轻轻翻,细细读,不弄脏,不损坏,书⼩弟,乐开怀。
8、爱护公物(园内设施):教室内,玩具多,互谦让,不争夺,院⼦⾥,设施全,爱公物,齐动员。
9、学习活动:学习时,要坐好,认真听,勤思考,要提问,⼿举起,回答时,字清晰。
10、户外活动:在户外,做游戏,与⽼师,不远离,集合时,收玩具,守规则,讲秩序。
11、睡眠礼仪(穿、脱⾐服):睡觉前,先问安,按顺序,脱⾐衫,叠整齐,放⾝边,起床后,依次穿。
12、睡眠礼仪(睡觉):不蒙头,不趴睡,枕放正,盖好被,⼩⼿空,右卧眠,早⼊睡,梦⾹甜。
13、睡眠礼仪(起床):起床时,要安静,去⽅便,步要轻,⾐穿好,被叠齐,先梳洗,后游戏。
公共场所礼仪 14、在公共场所如何讲话:公共场,有礼貌,不喧哗,不哭闹,说话时,声要⼩,对他⼈,⽆打扰。
15、学会倾听:他⼈讲,细倾听,不打断,表尊敬,转述时,⼝齿清,话简单,语意明。
基本礼仪 16、请:借物品,求帮忙,要说清,才像样,有问题,说请问,客⼈到,您请进。
17、您好再见:见⾯时,要问好,早中晚,不能少,分别时,说再见,临睡前,道晚安。
18、礼貌⽤语(谢谢不客⽓):⼈帮我,谢谢你,我帮⼈,不客⽓,谢谢你,不客⽓,常⽤起,更知礼。
19、礼貌⽤语(对不起没关系):做错事,对不起,⽤诚⼼,表歉意,不要紧,没关系,互谦让,明事理。
《三字经》的中国慈孝文化

《三字经》的中国慈孝文化《三字经》的中国慈孝文化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家庭的和睦与慈孝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家庭的和睦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强盛。
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三字经》经明朝、清朝和民国时人的续文完善,记载了中国文化发展的文明史。
三字经一句三字,句句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极易吟诵。
它不但精辟的描述了中国的传统教育、孝道和伦理道德,还丰富的记载了古代的历史、天文地理和一些生动的民间传说故事。
它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属于中国,而且从明朝时期(公元1579年)逐渐走向世界。
它不仅有汉文、满文、蒙文的版本,而且还有英文、法文的版本。
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新译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汇集到中外文化交流的长河之中。
由此可见,《三字经》对中国文化乃至全人类文化的重大贡献。
第一,《三字经》鲜明地揭示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真谛。
《三字经》中的慈孝文化,不同于《二十四孝》和《孝经》、《孝论》里的观点,它告诉人们,作为父母长辈对其子女要把父母的疼爱,转化为教育和培养子女健康成长的责任,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完善、补充和纠正了先古慈孝文化的缺失、不足和偏差。
从“人之初”到“不知义”这一段主要阐述了一个人从咿呀学语到童年时代人性的本质都是善良的,随着对家庭和社会的不断认识,人性会不断发生变化,为人父母者,对子女有百般的疼爱,爷爷奶奶对孙子更是呵护有加,且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人皆有之。
作为父母要培养好自己的子女,必须选择良好的教育环境,除了父母自己给子女以身作则的引导外,还要送子女到学校接受更多的教育。
要向孟子的母亲那样选择良好的环境,采用监督引导的方法;像窦燕山那样,在家新办义学,积德行善,克己利人,为子女作德行的表率。
《三字经》明确指出“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阐明了家长和老师对子女和学生各有不同的教育责任,首先是父母不教和老师教育不严的责任。
三字经详解: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三字经详解: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三字经详解: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经孔子整理后,收录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311首诗歌。
《诗经》按作品的体例和形态不同,分为“风雅颂”三诗和“赋比兴”三体。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字经详解: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儒家关于礼学的典籍有“三礼”,即《周礼》《仪礼》和《礼记》。
《周礼》是研究古代政治制度的必读书,对后世影响深远,王莽改制、王安石变法等都曾以《周礼》为理论依据。
《仪礼》据传是孔子根据周代残留的资料,汇编而成的,全书共17篇,包括冠、婚、丧、祭、射、乡、朝聘等基本礼仪,是后世历代帝王制定礼法的依据。
《礼记》是一部资料汇编性质的书,纪录了秦汉以前的儒家思想和言论,特别是孔子关于礼制方面的言论。
其书内容丰富,涉及政治、经济、哲学、教育、社会、乃至医药、卫生,诸多方面。
要了解中国文化的根本,《礼记》是不能不研究的。
《礼记》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国几千年来宪法精神的所在,我们的大同思想,就来自其中的“礼运篇”。
四书中《中庸》与《大学》,就是《礼记》里面的两篇文章。
因为是孔子的70个学生和一些汉代学者为礼而记,故称为《礼记》。
整理《礼记》的是西汉学者戴德(大戴)和戴圣(小戴),叔侄二人。
大戴删定《礼记》85篇,小戴删定礼记46篇,讲述的都是孔子的言论。
后人加入《乐记》一篇,如此就礼乐具备了。
历史上讲授《礼记》最著名的是西汉学者后苍,后苍在曲台殿定《礼记》184篇,后传授给戴氏叔侄,大戴删定为八十五篇,小戴删定为四十六篇。
今天的《大戴礼》仅存三十九篇,已经不通行了。
《小戴礼》四十六篇俱在,后人又加入“明堂”“月令”“乐记”三篇,就是我们今天的49篇《小戴礼》,“中庸”是第31 篇,“大学”是第42篇。
曰国风,曰雅颂。
号四诗,当讽咏。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作品,是各诸侯国的民歌,所以称为“国风”,如有卫风、郑风、齐风等。
三字经礼仪篇

三字经礼仪篇三字经礼仪篇《三字经》是我们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朗朗上口。
三字经礼仪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欲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着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唐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与金帝号纷迨灭辽宋犹存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并中国兼戎翟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廿二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人遗子金满堂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小学生仪表礼仪三字歌新时代,讲文明,好少年,树新风。
幼儿文明礼仪三字经内容

幼儿文明礼仪三字经内容讲文明,学礼仪。
上尊老,下爱幼,尊师长,孝父母。
见师长,要行礼,用尊称,勤问好。
父母言,要听从,父母心,要体谅。
与邻里,要和睦,多交往,常沟通。
同学间,多谦让,有事情,互帮忙。
自己事,自己做,家务事,多帮忙。
公益事,抢在前,集体事,勇承担。
懂礼仪,重仪表。
穿衣服,要整洁,勤刷牙,常洗澡。
头常洗,发常理,手指甲,常修剪。
不打人,不骂人,同学间,相处好。
有痰液,不乱吐,废弃物,不乱扔。
爱花草,不攀摘,爱公物,不涂刻。
立和行,要稳健,头不摇,身不晃。
一举手,要文雅,一投足,要适度。
知礼仪,善交际。
与人处,讲信用,不欺小,不恃强。
与人语,要和气,听人讲,莫插嘴。
有客来,起身迎,让座毕,茶水上。
访亲友,轻敲门,人未请,莫自闯。
乘车船,不抢座,帮残疾,让老弱。
捡东西,要上交,借东西,按时还。
待人宽,律己严,礼仪经,记心间。
(一)入园离园早入园不迟到见老师先问好小朋友也问到别家人不忘掉离园时互道别先老师后同学见爸妈要问好亲一亲更乖巧(二)入厕人多时有秩序讲卫生便入池解完手把手洗(三)教学活动上课时要坐好勤思考多动脑先举手再开声响亮吐字清(四)户外活动户外活动要切记,要把安全放第一。
做游戏听指挥,不乱跑不乱推,与老师不远离,集合时要及时,整理好场地人人夸。
(五)睡眠礼仪入睡房要安静,衣放好右卧眠。
中途便步要轻,若先醒不出声。
起床时要互助,穿完衣要梳洗。
【拓展延伸】我国自古就有“东方礼仪之邦”的美誉,《史记》中有“不学礼,无以立”,是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要从学礼开始。
学龄前期是一个人个性、品德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所形成的习惯是非常牢固的,往往影响人的一生。
在长期的幼教工作中,我们发现许多孩子在具备了聪明活泼、会思考、会学习、接受信息快等优势的同时,也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气,例如不尊重父母长辈,与人交往不懂谦让、不讲礼貌,公共场所不守秩序等,形成了独断霸道、无礼自私、唯我独尊等品性。
三字经全文及详细解释

人之初,性本善。
昔孟母,择邻处,养不教,父之过。
玉不琢,不成器。
香九龄,能温席。
首孝悌,次见闻,三才者,天地人。
曰春夏,曰秋冬,曰水火,木金土,曰黄道,日所踱。
曰江河,曰淮济。
曰士农,曰工商。
地所生,有草木,稻粱菽,麦黍稷,曰喜怒,曰哀惧,酸苦甘,及辛咸,匏土革,木石金,高曾祖,父而身,父子恩,夫妇从。
此十义,人所同。
礼乐射,御书数,有古文,大小篆,性相近,习相远子不学,断机杼教不严,师之惰人不学,不知义孝于亲,所当执知某数,识某文三光者,日月星此四时,运不穷此五行,本乎数曰赤道,当中权此四渎,水之纪。
此四民,国之良。
此植物,遍水陆。
此六谷,人所食。
爱恶欲,七情具。
此五味,口所含。
丝与竹,乃八音。
身而子,子而孙。
兄则友,弟则恭。
当顺叙,勿违背。
古六艺,今不具。
隶草继,不可乱。
三字经苟不教,性乃迁。
窦燕山,有义方,子不学,非所宜。
为人子,方少时,融四岁,能让梨。
一而十,十而百,三纲者,君臣义,曰南北,曰西东,十干者,甲至癸。
赤道下,温暖极。
曰岱华,嵩恒衡。
曰仁义,礼智信,有虫鱼,有鸟兽,马牛羊,鸡犬豕,青赤黄,及白黑,膻焦香,及腥朽,曰平上,曰去入,自子孙,至玄曾,长幼序,友与朋。
斩齐衰,大小功。
唯书学,人共遵,若广学,惧其繁,教之道,贵以专。
教五子,名俱扬。
幼不学,老何为。
亲师友,习礼仪。
弟于长,宜先知。
百而千,千而万。
父子亲,夫妇顺。
此四方,应乎中。
十二支,子至亥。
我中华,在东北。
此五岳,山之名。
此五常,不容紊。
此动物,能飞走。
此六畜,人所饲。
此五色,目所识。
此五臭,鼻所嗅。
此四声,宜调协。
乃九族,人之伦。
君则敬,臣则忠。
至缱麻,五服终。
既识字,讲说文。
但略说,能知源。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孝经通,四书熟,有连山,有归藏,我周公,作周礼,曰国风,曰雅颂,三传者,有公羊,五子者,有荀杨,自羲农,至黄帝,夏有禹,商有汤,汤伐夏,国号商,周辙东,王纲坠,嬴秦氏,始兼并,光武兴,为东汉,宋齐继,梁陈承,迨至隋,一土宇,二十传,三百载,炎宋兴,受周禅,舆图广,超前代,迨成祖,迁燕京,清世祖,膺景命,道咸间,变乱起,革命兴,废帝制,中不偏,庸不易。
[文明礼仪三字经]礼仪三字经
![[文明礼仪三字经]礼仪三字经](https://img.taocdn.com/s3/m/50ae2023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45.png)
[文明礼仪三字经]礼仪三字经一:[礼仪三字经]文明礼仪的三字经内容晨风吹,阳光照。
红领巾,胸前飘。
好学生,要做到。
讲文明,讲礼貌。
见老师,问声好。
见同学,问声早。
上下楼,靠右行。
互礼让,要记牢。
楼道内,静清净。
教室内,莫喊嚷。
桌椅齐,地面洁。
好环境,好心情。
课堂上,勤动脑。
勤回答,勤思考。
铃声响,课间到。
做游戏,不追跑。
玩得精,玩得巧。
悦身心,练大脑。
爱树木,护花草。
主人翁,责任感。
你我他,不缺少。
学校外,需做到。
有气质,有风度。
仪态美,举止雅。
衣整洁,精神好。
站坐行,仿前辈。
站如松,坐如钟。
卧如弓,行如风。
尊重人,文明语。
讲理解,讲和善。
谈话时,面带笑。
若问路,要礼貌。
“老爷爷,阿姨好”。
若购物,注行为。
不乱动,买卖和。
看演出,提前到。
轻入座,不迟到。
不喧哗,不乱跑。
演出闭,要鼓掌。
有纸屑,不乱抛。
有果皮,扔进箱。
乘车时,不拥挤。
尊长辈,爱幼小。
客人到,心欢笑。
物品齐,房间整。
主动迎,又周到。
送物品,接物品。
双手呈,谢声到。
亲友家,去做客。
重礼仪,少不了。
用物品,不随意。
经允许,教养好。
用餐时,不抢先。
离去时,招呼到。
要告别,说感谢。
有礼貌,人人笑。
好习惯,早养成。
文明礼仪名人名言1、良好的礼貌是由微小的牺牲组成。
——爱默生2、不学礼,无以立。
——孔子3、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
——《晏子春秋》4、在宴席上最让人开胃的就是主人的礼节。
——莎士比亚5、无礼是无知的私生子。
——巴特勒6、礼仪,是聪明人想出来的与愚人保持距离的一种策略。
——爱默生7、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但丁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刘备9、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张衡10、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放上它生命不再摇摆不定,天平立即稳稳地倾向一端。
11、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申涵光12、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
最新(三字经)《三字经》基本内容简介

《三字经》基本内容简介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从“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分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分先秦诸子的著作;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三皇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
《三字经》内容很丰富。
近代经学大师章太炎说:“其书先举方名事类,次及经史诸子,所以启导蒙稚者略备。
”也就是说《三字经》是一部内容全面的启蒙读物。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是重教篇,讲的是教育的中心任务,教育重要原则,以及教育的重要性;从“为人子,方少时”至“弟于长,宜先知”是道德篇,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实质是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从“首孝弟,次见闻”到“但略说,能知源”是常识篇,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四时、四方、五行、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实质是强调常识的学习;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是典籍篇,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分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分先秦诸子的著作;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是历史篇,讲述的是从伏羲神农至民国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从“口而诵,心而维”到“戒之哉,宜勉力”是《三字经》作者王应麟虽然是儒家,但是,《三字经》中许多观点对儒家学说进行了修正,例如“三纲”强调“义”“亲”“顺”,以及“十义”,都不像儒家学说那样封建,而且比较适中。
校园礼仪三字经

校园礼仪三字经引言概述:校园礼仪是指在学校生活中应遵循的一系列行为准则和规范。
遵守校园礼仪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修养,提升学校整体文化氛围。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校园礼仪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
一、尊师重教1.1 尊重教师学生应尊重教师的教学权威,不得对教师进行侮辱、讥笑或者不敬的言行。
应积极参预课堂活动,认真听讲,不打搅他人学习。
1.2 遵守课堂纪律学生应按时到达教室,不迟到、早退或者旷课。
在课堂上,要保持肃静,不随意交头接耳、玩手机等行为。
要积极回答问题,尊重他人的发言权。
1.3 尊重教师个人空间学生应尊重教师的个人空间和隐私,不得擅自进入教师办公室或者干扰教师的工作。
二、友善待人2.1 尊重同学学生应尊重同学的人格和权益,不进行欺凌、歧视或者恶意揶揄。
要友善相处,互相匡助,共同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2.2 礼貌用语学生应使用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等,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
要注意语气和表情,不使用粗俗、侮辱性的言辞。
2.3 文明交往学生应遵守公共场所的秩序,不大声喧哗、乱扔垃圾或者破坏公物。
要排队有序,礼让他人,不插队或者争抢。
三、整洁仪容3.1 注意穿着学生应穿着整洁、得体的服装,不得穿着暴露、不雅或者带有冲突性的服饰。
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身体清洁和衣着整洁。
3.2 维护环境卫生学生应保持教室、食堂和公共区域的清洁卫生,不乱扔垃圾或者随意涂鸦。
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定期清理个人物品和学习用具。
3.3 珍惜学校财物学生应爱护学校的设施和财物,不随意损坏或者浪费。
要正确使用学校提供的学习资源,珍惜机会和资源。
四、规范行为4.1 遵守校规校纪学生应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得违反校规校纪。
要遵守课间歇息时间和课堂纪律,不在课堂上吃零食或者玩游戏。
4.2 文明用餐学生应遵守食堂的用餐秩序,不插队、浪费食物或者乱扔餐具。
要保持餐桌整洁,不大声喧哗或者争执。
4.3 安全意识学生应增强安全意识,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乱穿马路或者玩火。
三字经教会我们的礼仪

三字经教会我们的礼仪讲文明,学礼仪。
上尊老,下爱幼,尊师长,孝父母。
见师长,要行礼,用尊称,勤问好。
父母言,要听从,父母心,要体谅。
与邻里,要和睦,多交往,常沟通。
同学间,多谦让,有事情,互帮忙。
自己事,自己做,家务事,多帮忙。
公益事,抢在前,集体事,勇承担。
懂礼仪,重仪表。
穿衣服,要整洁,勤刷牙,常洗澡。
头常洗,发常理,手指甲,常修剪。
不打人,不骂人,同学间,相处好。
有痰液,不乱吐,废弃物,不乱扔。
爱花草,不攀摘,爱公物,不涂刻。
立和行,要稳健,头不摇,身不晃。
一举手,要文雅,一投足,要适度。
知礼仪,善交际。
与人处,讲信用,不欺小,不恃强。
与人语,要和气,听人讲,莫插嘴。
有客来,起身迎,让座毕,茶水上。
访亲友,轻敲门,人未请,莫自闯。
乘车船,不抢座,帮残疾,让老弱。
捡东西,要上交,借东西,按时还。
待人宽,律己严,礼仪经,记心间这是我们从小学的,也是现在的每一个上了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背的,这些文字看着虽然简单,但其蕴含的道理却是深远之极,给我们的启发也是无穷无尽的!而作为我们当代大学生,祖国未来的血液更应该深茵这些道理,并将其发扬光大。
礼仪,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
它不单是个人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同时还是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俗的反映,在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
其内容包括行礼仪式、礼节及仪式、风俗规定的仪式、行为规范、交往程序、礼宾次序、道德规范等等。
大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地方,大学生是建设现代社会的冲锋军,学校担负着教育人和培养人的神圣使命。
在各种礼仪中,校园礼仪对于大学生尤为重要,任何一位走向社会的成功人士,都具备着高等的礼仪修养,这种素养在形成的过程中,大学校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大学生校园礼仪一直是社会所关注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修养礼仪是必须的。
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
就是说,你不学“礼”,就没法在社会中立身。
学习礼仪是个人的需要。
中国文明礼仪三字经

中国文明礼仪三字经中国文明礼仪三字经我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称。
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也创造出极其绚烂的精神文明。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文明礼仪三字经相关资料,欢迎阅读!中国文明礼仪三字经校园礼仪到校时,抖精神,骑单车,摆放正;穿校服,行得体,早读间,书声起。
爱公物,护花草,节水电,省资源;忌烟酒,拒毒品,禁吧厅,惜己身。
上下课,鞠躬立,课间到,不追闹;课堂上,开动脑,互合作,效率高。
讲诚信,树榜样,立美德,爱母校;学规范,懂礼仪,树校风,遵校纪。
我中华,礼仪邦,不学礼,无以立;新时代,承传统,立大志,终身益。
八礼四仪仪表礼,重细节,穿和戴,要适宜;扬俭朴,避攀比,勤洗澡,常换衣。
男同学,留短发,不染烫,手指甲,勤修剪;衣整洁,无纹身,阳光型。
女同学,并拢膝,莫搭背,不化妆;坐姿端,头容正,仪表美,气质佳。
公共处,挖耳鼻,穿背心,拉拖鞋,戴项链,配耳环,戴戒指,均不宜。
餐饮礼,食文化,善节约,勿大意;用餐前,手先洗,候家人,齐用餐。
用餐时,先长辈,客人坐,再动筷;口含食,不言语,吃饭时,嘴不响。
忌喧哗,不追嬉,夹菜时,身不起;上新菜,用公筷,适量取,勿挑拣。
就餐后,物归位,有剩菜,记打包;提前走,要有礼,打招呼,然后离。
言谈礼,心中记,文明语,十四字;请和您,最常用,接电话,说再见。
致歉意,贵心诚,表谢意,话先行;待师长,有礼节,有话说,举手言。
谈话时,神专注,语速匀,不高论;言简短,语谦恭,听人讲,莫插话。
普通话,讲规范,巧用语,不伤人;别人事,不打听,脏谎话,定离弃。
待人礼,须留意,父母情,比海深;其生日,表心意,与人遇,微笑随。
敬师长,记心上,师生貌,不评议;民族情,重其义,国际礼,尊其习。
访亲友,须预约,回信件,应及时;他人物,不乱动,上网时,需谨慎。
借钱物,还及时,帮别人,力能及;进人房,先敲门,宽待人,严律己。
学生时代行走礼,遵交规,助别人,合情理;人行道,慢步行,隔离栏,不翻越。
礼仪三字经课件资料

晨风吹,阳光照。
红领巾,胸前飘。
好学生,要做到。
讲文明,讲礼貌。
见老师,问声好。
见同学,问声早。
上下楼,靠右行。
互礼让,要记牢。
楼道内,静清净。
教室内,莫喊嚷。
桌椅齐,地面洁。
好环境,好心情。
课堂上,勤动脑。
勤回答,勤思考。
铃声响,课间到。
做游戏,不追跑。
玩得精,玩得巧。
悦身心,练大脑。
爱树木,护花草。
主人翁,责任感。
你我他,不缺少。
学校外,需做到。
有气质,有风度。
仪态美,举止雅。
衣整洁,精神好。
站坐行,仿前辈。
站如松,坐如钟。
卧如弓,行如风。
尊重人,文明语。
讲理解,讲和善。
谈话时,面带笑。
若问路,要礼貌。
“老爷爷,阿姨好”。
若购物,注行为。
不乱动,买卖和。
看演出,提前到。
轻入座,不迟到。
不喧哗,不乱跑。
演出闭,要鼓掌。
有纸屑,不乱抛。
有果皮,扔进箱。
乘车时,不拥挤。
尊长辈,爱幼小。
客人到,心欢笑。
物品齐,房间整。
主动迎,又周到。
送物品,接物品。
双手呈,谢声到。
亲友家,去做客。
重礼仪,少不了。
用物品,不随意。
经允许,教养好。
用餐时,不抢先。
离去时,招呼到。
要告别,说感谢。
有礼貌,人人笑。
好习惯,早养成。
一生世,忘不了。
(一) 个人礼仪我少年,我儿童,逢盛世,沐春风.当思源,当感恩,好年华,当惜珍.学文化,学做人,争三好,打先锋.五育中,德为魂,八荣耻,座右铭. 陶操守,冶性情,有规范,知而行.学自理,学自立,要主动,要积极. 洗手脸,洗衣服,钉纽扣,削铅笔.只要是,力所及,自己事,自己做. 大树下,草难萋,依赖人,没出息.困难前,要自强,不退缩,不彷徨. 心如磐,意如钢,凭努力,创辉煌.人生是,逆水舟,靠奋进,争上游. 不断树,新目标,如登楼,步步高.人之本,立其诚,唯其诚,事可功. 狼来了,警世钟,骗人始,害己终.做成诺,莫轻易,讲原则,看实际. 既说到,就做到,守信用,别吹泡.多理解,多宽容,多自省,少责人. 要机智,要勇敢,要勤劳.要节俭.不信鬼,不信神,用科学,找原因. 立壮志,树雄心,勤学习,攀高峰.爱祖国,爱人民,盼统一,盼和平.(二) 校园礼仪我少年,我儿童,学校是,大家庭.穿校服,进校园,红领巾,挂胸前. 见老师,问声好,尊师长,礼为先.学文化,学做人,老师是,引路人. 教我知,导我行,言谆谆,意殷殷.为学子,当知恩,敬老师,有真情. 有真情,须表现,礼仪上,不轻慢.预铃响,进课堂,书本笔,放桌旁. 不喧哗,不窜行,迎老师,坐端庄.老师讲,认真听,情孜孜,意忱忱. 不摇头,不晃脑,对他人,不干扰.不奇声,不怪调,不故意,逗人笑. 齐声应,莫高吼,想发言,先举手.右半臂,要垂直,发言时,要战立. 要自然,要大方,普通话,语感强.书和本,伴学习,保整洁,要爱惜. 做作业,要认真,格式对,字迹清.不抄袭,不拖延,不给师,添麻烦. 程门前,立雪天,敬老师,美名传.办公室,宜静安,若欲进,别贸然. 喊报告,声适度,经许可,方进去.话音低,脚步轻,可避免,打扰人.桌上物,别乱翻,翻乱了,再找难.或请教,或谈心,神专注,态谦恭. 偶有错,受批评,要自省,洗耳听.老师是,为我好,我绝对,不烦恼. 如果是,受委屈,心不忿,情不急.不顶牛,不哭泣,可婉言,作解释. 我少年,我儿童,同学间,如弟兄.互帮助,互关心,手拉手,并肩行. 要富有,同情心,要懂得,尊重人.不挖苦,不嘲笑,不给人,起外号. 挨打者,怕伤脸,挨骂者,怕揭短.揭人短,寻己欢,这样做,理忒偏. 你对人,不讲礼,让人家,怎敬你.学雷锋,帮助人,做好事,受人尊. 送温暖,献爱心,平常事,见真情.同学间,礼为先,于人敬,于己谦. 无粗话,无秽语,礼貌语,记心间.对不起,没关系,谢谢你,别客气. 又要求,用请字,说话时,要和气.课堂外,做游戏,同样要,讲礼仪. 守规则,不耍赖,要随和,不霸气.打打球,下下棋,玩老鹰,捉小鸡. 活动中,长才智,娱乐中,增友谊.借东西,别乱翻,要爱护,按时还. 用破损,莫隐瞒,归还时,要明言.我少年,我儿童,有礼仪,记心中. 升国旗,重礼仪,要庄严,要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行队礼. 升国旗,唱国歌,庄严中,涌激情.暗发誓,下决心,报祖国,建奇功. 开大会,遵礼仪,校服雅,有朝气.按时到,排好队,不勾肩,不搭背. 入场后,听安排,切不可,抢座位.听发言,听报告,不说笑,不嘻闹. 不斜靠,不横躺,不擅自,离会场.散会时,守秩序,不争先,不恐后. 出门时,放慢步,免拥挤,免堵路.(三) 家庭礼仪我少年,我儿童,要孝敬,父母亲.父母亲,养育恩,比山高,比海深. 经千苦,受万辛,为了我,操碎心,鸟反哺,羊跪乳,为人子,我怎处.融让梨,祥卧冰,激励我,树孝心.好孩子,有出息,小事中,见礼仪. 称呼语,要亲昵,给父母,添惬意.不横行,不傲气,不做那,小皇帝. 看动画,要控制,不霸占,遥控器.不贪玩,不好吃,不常买,小零食. 能克制,能忍耐,不撒泼,不耍赖.学勤奋,养好习,今日事,今日毕. 做家务,更应该,帮父母,干起来.抹桌子,擦玻璃,圈圈羊,喂喂鸡. 帮洗锅,帮做饭,要主动,莫怠慢.父母亲,患病时,心急急,情依依. 买买药,找找医,亲服伺,身不离.搓搓背,揉揉肩,举手劳,见孝端. 孝父母,事千宗,最关键,省操心.不挑吃,不挑穿,不常要,零花钱. 不喝酒,不吸烟,不泡吧,不赌钱.玩耍时,重安全,危险处,离远些. 耍弹弓,背过人,蛇常在,草丛中.马路上,行右边,不牵手,不搭肩. 一放学,把家还,莫游戏,莫迟延.要外出,礼为先,打招呼,不悄然. 去哪里,啥时还,有关事,要明言.到达后,免挂念,打电话,报平安. 父母亲,把希望,寄托在,我身上.朝朝暮,暮暮朝,为了我,把心操. 盼平安,盼健康,盼成才,盼成龙.钱嘱咐,万叮咛,只怕我,事不功. 唠叨语,金子心,我不该,生烦情.两代人,代沟深,需理解,需沟通. 父母亲,有错时,语委婉,帮该之.家中有,祖字辈,更需敬,更需爱. 老人来,莫慢怠,笑脸迎,搀进来.弟兄中,姊妹间,手足情,非等闲. 要礼让,要和谐,团结紧,同向前.(四) 社会礼仪我少年,我儿童,难免当,小客人.或访亲,或拜友,时间上,选择好. 不风天,不雨天,最好是,日丽天.当客人,谁主便,看对方,是忙闲.打电话,挺方便,先预约,更好些.穿戴要,整齐点,仪容要,整洁点. 心情要,愉快点,感觉要,好一点.进门前,别贸然,使个声,文雅些. 有门铃,按门铃,没门铃,轻叩门.见面时,有礼貌,要主动,打招呼. 是长辈,问问好,是同辈,握握手,请对方,先进门,让对方,先入座. 入座时,动作轻,免猛然,发响声.交谈时,嘴莫贫.不插话,倾心听. 稍向前,倾上身,这体态,表谦恭.就餐时,有三忌,我儿童,要注意. 等饭菜,敲碗筷,面对人,打喷嚏.菜盘里,来回翻,专门找,顺口菜. 玩耍时,有分寸,要文明,要稳重.对伙伴,要容让,闹别扭,不像样. 做客时,要自重,主人物,不乱动.李树下,不整冠,有古训,记心间. 分别时,善告辞,悄悄走,成问题.成问题,不算小,让人家,四处找.我少年,我儿童,讲公德,善待邻.待人宽,律己严.莫向下,吐脏痰. 扔果皮,丢纸屑,对行人,礼不端.话要低,步要轻,可避免,打扰人. 左右邻,分外亲,更需要,尊重人,张家事,李家情,不偷看,不窃听. 对伙伴,要宽容,给父母,能省心,我少年,我儿童,劝告你,仔细听.或骑车,或步行,有规则,不可轻. 右边走,看绿灯,不直闯,不横行.十字街,定字路,拐弯处,放慢步. 不耍闹,不抢道,要主动,来让路.乘坐车,要文明,有规则,要遵循. 保安全,人之最,危险品,莫携带.候车时,要排队,上车时,莫争执. 对老弱,对病残,让座位,礼恭谦.看比赛,听演唱,娱乐场,礼为上. 不拥挤,不起哄,不来回,乱走动.对演员,要尊重,多欣赏,少妄论.喝倒彩,最伤人,己不欲,勿施人.。
《三字经》内容介绍资料

《三字经》内容介绍资料《三字经》内容介绍资料篇一《《三字经》内容介绍资料》《三字经》,那可真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啊,就像一个装满智慧糖果的大口袋,每一颗都甜得很有内涵呢。
我记得我第一次接触《三字经》,那时候还小,只觉得这东西读起来朗朗上口,像唱歌似的。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就这么简单的几句话,可越长大越觉得这里面有大学问。
这就像是在给人性下定义一样,人刚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善良的,就像那刚冒尖的小豆芽,白白净净的,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可是呢,随着后天环境的影响,就像小豆芽被种在了不同的土壤里,有的可能在肥沃的土地里茁壮成长,有的可能在贫瘠的地方长得歪歪扭扭。
也许有人会说,那这也不一定啊,人之初到底是善还是恶,这还存在争议呢。
我觉得吧,《三字经》这样的观点就是一种很积极的引导,就像一盏明灯,告诉你,咱本来都是善的,可别跑偏了呀。
再往后看,“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这就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了。
教育啊,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雕刻刀,能把一块璞玉雕琢成精美的艺术品。
要是不好好教育,那人性就会像脱缰的野马,到处乱跑。
我就想起我邻居家的小孩,那孩子本来特别聪明,可是家长整天忙工作,没怎么好好管他的学习。
结果呢,这孩子就变得越来越调皮捣蛋,成绩也一落千丈。
这时候我就想,要是早一点按照《三字经》里说的,好好专注地教育他,说不定这孩子就是个小天才呢。
《三字经》里还讲了很多历史故事呢。
像“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孟母为了让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三次搬家,这决心就像火箭发射一样坚定。
孟子要是不好好学习,孟母就把织布机上的布剪断,这就好比是给孟子的脑袋上来了一记警钟,告诉他学习可不能半途而废。
这故事听起来就很有画面感,我仿佛能看到孟母皱着眉头剪断布的样子,还有孟子那惊恐的小眼神。
这在现在也很有教育意义啊,现在的家长为了孩子上学,不也是到处找好的学区房吗?这和孟母择邻处也有点异曲同工之妙呢。
还有啊,“香九龄,能温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释】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
朋友相处应该互相讲信用。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
吏们就会对他忠心耿耿了。
解读“传统礼仪”
cǐ shí yì rén suǒ tóng dāng shī xù wù wéi bèi
此 十 义,人 所 同。 当 师 叙,勿 违 背。
【解释】前面提到的十义是人人都应遵守的,千万不能
“义”和“礼” 为前提。
解读“传统礼仪”
fù zǐ ēn
fū fù cóng xiōng zé yǒu dì zé gōng
父子恩,夫 妇 从。 兄 则 友,弟 则 恭。
【解释】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
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
解读“传统礼仪”
zhǎng yòu xù yǒu yǔ péng jūn zé jìng chén zé zhōng 长 幼 序,友 与 朋。君 则 敬, 臣 则 忠。
东西。
【相关典籍】
康熙年间的李毓秀写的《弟子规》中说道:“有余力,则学
文”。
Hale Waihona Puke 解读“传统礼仪”sān gāng zhě jūn chén yì fù zǐ qīn fū fù shùn
三 纲 者,君 臣 义。 父 子 亲,夫 妇 顺。 【解释】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
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 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为经。
解读“传统礼仪”
wéi rén zǐ fāng shào shí qīn shī yǒu xí lǐ yí
为 人 子,方 少
时。 亲 师 友, 习 礼 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 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解读“传统礼仪”
【相关典故】师文拜师师襄 【相关典籍】 《礼记》第一句:“勿不敬,俨若思”。 《论语·阳货》中说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
《三字经》中的传统礼仪
第4组:
主讲:孙雪琦
PPT制作:刘茂露 资料整理:赵娜 尹维 资料收集:魏静文 魏来 林子靖 王珈薇
1
2 3
《三字经》
录目
解读“传统礼仪”
课堂讨论
2
《三字经》简介
《三字经》,是中国三大传统启蒙教材之 一,与《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三百
千”,在“三百千”中只有《三字经》被奉
解读“传统礼仪”
róng sì suì néng ràng lí 融 四 岁, 能 tì yú zhǎng yí xiān zhī
让 梨。 弟 于 长, 宜 先 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
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
道的。“弟”通“悌”,尊敬友爱。
解读“传统礼仪”
首 孝 悌, 次 见 闻。知 某 数,识 某 文。 【解释】人生急当首务者,莫大于孝悌,故人事亲事长,必要尽
其孝悌。孝悌乃一件大事。其次一等,多见天下之事,以广其所知,
多闻古今之理,以广其所学。知十百千万之数为某数,识古今圣贤
之事为某文也。
解读“传统礼仪”
【“孝悌”的实时性】
孝和悌,它不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它应该是人人都具备的
解读“传统礼仪”
【相关典故】举案齐眉 【“三纲”辨析】
《三字经》的“三纲”与董仲舒所讲的三纲风马牛不相及,作
者所倡导的是一种爱,一种关切,一种道义,而不是绝对的、单向
的控制和服从。所以说,《三字经》所倡导的是温馨和谐的君臣关
系、父子关系、夫妇关系,虽然他们在社会和家庭中地位不同,但
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五常”】
汉代《白虎通》中讲:仁即仁爱;义是得体;礼是指合乎规范;
智是指明辨是非;信是指专一守信。
后来,大家认为,仁义礼智信这五样东西是经久不变的,应该
是超越一切时空的限制的,它是永恒的,所以把它叫五常。
解读“传统礼仪”
【“不容紊”】——五常的顺序不可以打乱 儒家认为, 智慧和守信是为人处事不可或缺的, 但 “仁”是最重要的,“智”和“信”必须要以“仁”、
违背。
解读“传统礼仪”
【相关典籍】 《礼记·礼运》中的“十义”是:父慈、子孝、兄良、 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相关典故】 赵孝争死
完
课堂讨论
五常:仁、义、礼、智、信 《三字经》认为“不容紊”,如果你是《三字经 》的作者,你会特意编排“五常”的顺序吗?顺序 是什么呢?
解读“传统礼仪”
yuē rén yì
lǐ zhì xìn
cǐ wǔ cháng bù róng wěn
曰 仁 义,礼 智 信。此 五 常, 不 容 紊。
【解释】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
种不变的法则做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保祥和,
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解读“传统礼仪”
【“悌”的现实意义】
梁实秋先生专门写过一段:“有人猜想,孔融那几天也许肚
皮不好,怕吃生冷,乐得谦让一番,我不敢这样妄加揣测,不过
我们要承认,利之所在,可以使人忘形,谦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孔融让梨的故事,发扬光大起来,确有教育价值。”
解读“传统礼仪”
shǒu xiào tì cì jiàn wén zhī mǒu shù shí mǒu wén
解读“传统礼仪”
xiāng jiǔ líng néng wēn xí xiào yú qīn suǒ dāng zhí 香 九 龄,能 温 席。孝 于 亲,所 当 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解读“传统礼仪”
【相关典故】黄香温席 【“孝”与“教”】 “孝”,上老下子 “教”,左孝右文,教者,孝之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