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第二期工程
音 乐 课 程
实施意见 教学建议:
转变观念,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构建平台,突出音乐学科特征
整合资源,促进音乐教学最优化
音 乐 课 程
实施意见
发展性原则
学习训练:
整体性原则
开启训练思路
探索训练途径
创设训练模式
倡导学习训练方式
在感知、表现、鉴赏、创造四个主 题中,按年段分别提出要求。
音 乐 课 程
实施意见
评价意见:
原则 内容
审美情感、审美实践 基础型四个内容主题
师生互评、自评,民主、开放
不同课业内容可采用不同评价 表述方式
方法
表述
音 乐 课 程
实施意见
保障措施:
教师素养 教学管理
教学配套
谢谢
探 究 型 课 程
实施意见是完成课程目标的基本保证,其各项 内容均体现指导性、可行性与可测性,并使音乐课 程标准形成完整体系。
音 乐 课 程
课程目标 目标:
总体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 知识与技能
(多种实践活动)
情 感 反 应 习 惯 态 度 群 体 意 识 审 美 情 操 即 兴 性 综 合 性 自 主 性 探 究 性 基 础 知 识 实 践 能 力
增强音乐的感知、表现、 鉴赏、创造的基础能力, 促进思维,发展联想与想 象力,提高审美能力。 了解中外不同时代、不 同文化背景、不同民族、 地域的具有较高人文价值
的音乐文化,提高艺术素
养。
音 乐 课 程
课程设置 阶段设置: 一~二年级设《唱游》课程
小学分为两个阶段
三~五年级设《音乐》课程
六~七年级设《音乐》课程
音 乐 课 程
上海市小学音乐新教材解读
上海市小学音乐新教材解读主要议题一、基本理念二、设计思路三、新教材特点四、教学建议一、音乐课程基本理念1.课程定位地位学校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面向全体中小学生普及艺术教育的主渠道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以音乐艺术为载体,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基础课程作用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形成健康审美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性质是普及音乐文化、弘扬人文精神的基础课程是一门激发情感的艺术课程是引发想象和激发创造的艺术课程具有凝聚群体与张扬个性的作用2.课程理念强化音乐审美体验提高兴趣重视学习过程尊重学生审美体验凸现音乐课程特质审美引领――加强相关课程整合面向全体――关注学生个性发展运用联觉――提高欣赏与表现能力提高音乐文化品位民族文化多元文化重视音乐实践与创造艺术实践――创造性思维信息技术――构筑平台完善评价机制评价的标准与途径包括:1).教学目标――看课堂的教学目标是否符合音乐艺术教育的要求2).教学内容――能正确地吃透教材,并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性格和不同程度的学生,按照自己的风格,合理的、灵活的富有创造性的运用教材,不要一味的依附于课标与相关的教学辅导用书和现成的教案,去象卡拉OK式的套用模仿和照本宣科,而是要将教学内容进行艺术性的二度创作;教学内容安排应针对教学目标,合理恰当。
3).教学策略与方法――主要是研究设计课堂教学策略和追求高效率的课堂教学过程。
采取激励性教学策略,使学生主动学习;采取自主性教学策略,使学生学会学习;采取探究性教学策略,鼓励学生的大胆提问与发表个人观点,并重视他们的疑问与观点,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讨论、交流来解决他们心中的疑团。
4).音乐教师专业素养――新型音乐教育教师不同于其他教师,要求更加完备、全面,并在课堂教学中得以体现。
其基本素养主要有:音乐基础知识、演奏、演唱、创作、作品鉴赏分析以及音乐美学、音乐批评、艺术史等基本功与一定的文艺理论水平和人文修养;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课堂教学的基本功,如语言的表达能力、课堂驾驭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等;具有现代教师的观念,如高尚的人格魅力、关爱与尊重学生,民主平等的作风和在实践中善于思考,掌握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不断地收集信息,分析和做出反思性思考,包括音乐教育科研意识与能力及时地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上海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上海市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试行稿)》说明(社会版)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上海从1998年开始酝酿上海市第二期课程改革。
经过多年努力,《上海市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试行稿)》(以下简称《标准》)已颁布,为了与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进行沟通,现将就有关大家所关注的问题作简要的说明。
一、新《标准》是怎样的一个文本?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布的《标准》是有关音乐课程建设的文件,它表达了政府对中小学生的音乐教育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学科的定位、性质、目标、内容与要求,并针对课程实施中重要问题提出了意见。
《标准》是音乐教材编写、音乐教学及其评估的基本依据,因此,《标准》是中小学音乐课程纲领性的一个文本。
二、《标准》主要的内容有哪些?《标准》是由市教委教学研究室,汇集了从事本市音乐教育方面研究的高校教师、市区教研员、中小学教师中的精英,历尽四年的时间,反复调研、查阅并吸纳国内外学校音乐课程改革的先进经验形成的。
编制组对该文本进行了几十次的修订,并通过了各级领导和专家的审查。
《标准》的框架结构由五大部分组成:一是导言、二是课程目标、三是课程设置、四是内容与要求、五是实施建议,每一部分由若干条目组成。
课程目标有总目标与阶段目标两个条目。
内容与要求中分三个阶段:小学阶段(一至二年级)与(三至五年级),初中阶段有(六至七年级),每阶段分别按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表述,同时提供探究型课程设计指导思想和内容示例。
上述课程内容的设计是为全体学生及有个性特长的学生提供更大地空间和有选择地学习音乐而设置的。
实施意见有教材编写、教学建议、学习训练、评价意见和保障措施五个条目组成。
这里重点谈一下导言部分的课程定位。
导言部分有课程定位、课程理念、设计思路三个方面内容,它较科学、准确地对音乐课程的性质、功能进行了阐述,其依据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摘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及美育“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摘自同上)。
中小学音乐学科课标解析与教材赏析
4、主题四:创造
"创造"主题由音响探索、即兴创编、音乐创作 三部分内容组成,其重点是学会即兴编创和有 目的音乐创作的简单技能和基本方法,形成音 乐的联想、想象和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 造意识和能力的有效途径。
15
/kgpt/ 上海市二期课改互动平台 用户名:奉贤 密码:123456 奉贤区音乐教师群: 61903233
1、主题一:感知
"感知"主题由识读乐谱、音乐符号和音乐要素 三部分内容组成,其重点是对这些基本音乐知 识进行识记、理解、和运用。它是四个学习主 题中最基础的部分。
12
中小学音乐学科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2、主题二:表现
"表现"主题由演唱、演奏和综合表演三部分内 容组成,其重点是学习歌(乐) 曲唱、奏和 表演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对形成学生音乐表现 的乐感和美感具有重要作用。
三个年段
1-2年级、3-5年级、6-7年级
四个内容主题
感知、鉴赏、表现、创造
7
的具体要求有哪 些方面?
9
音乐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具体要求有哪 些方面?
10
音乐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具体要求有哪 些方面?
11
中小学音乐学科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5
音乐学科课程目标的阐述
为什么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首位?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4、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增强集体主义精神, 5、尊重艺术,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6
上海市中小学音乐学科课程设计思路
2023版义务教育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2023版义务教育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目的
制定本标准的目的在于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小学音乐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音乐教育质量。
课程设置
1. 课程内容包括音乐基础知识、音乐鉴赏、音乐表演等内容。
2. 课程设置应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注重循序渐进,注重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和审美情感。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基本认知和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音乐表演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提高学生的音乐情感和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
1. 结合教材内容,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听、说、唱、做等。
2. 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各类音乐活动和比赛。
教学评价
1. 考核内容包括音乐知识掌握情况、音乐表演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等。
2. 评价方法应多样化,注重综合评价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能力。
实施要求
1. 学校应配备专业的音乐教师,保障音乐教学质量。
2. 学校应配备必要的音乐教学设备和场地,保障音乐教学的正常开展。
结语
本标准的制定旨在为义务教育阶段小学音乐教育提供指导,帮助学校和教师更好地开展音乐教学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23年版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全览
2023年版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全览一、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2023年版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全面概览。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是教育部为了促进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发展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
它涵盖了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旨在帮助教师合理安排课程,并引导学生全面发展音乐能力。
二、课程目标小学音乐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表现能力,让他们能够欣赏音乐、理解音乐、创造音乐,并在音乐活动中培养情感、思维和动手能力。
三、核心内容小学音乐课程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音乐欣赏学生通过欣赏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作品,培养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2. 音乐表演学生通过研究和演唱传统和现代的音乐作品,培养音乐表演能力,提高音乐表达能力。
3. 音乐创作学生通过创作简单的音乐作品,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音乐创作能力。
4. 音乐知识学生研究音乐的基本知识,包括音乐的元素、音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等,增强音乐素养。
5. 音乐活动学生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如合唱团、乐团等,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四、评价标准小学音乐课程的评价主要侧重于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表演和创作能力的发展情况。
评价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解能力评价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包括对音乐元素、音乐形式和音乐表达方式的理解。
2. 表演能力评价学生在音乐表演中的技巧和表现,包括声音的准确性、节奏的掌握和表演的情感表达等。
3. 创作能力评价学生在音乐创作中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包括创作的独特性、创意的发挥和表达的清晰度等。
4. 参与度和合作能力评价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积极参与度和团队合作能力,包括团队协作、沟通合作和互助精神等。
五、结论2023年版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旨在通过音乐教育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和教师应根据本课程标准的要求,合理安排音乐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
同时,评价标准也应与课程目标相匹配,全面评价学生的音乐能力和发展情况。
上海市中小学艺术学习领域课程指导纲要
---------------------------------------------------------------最新资料推荐------------------------------------------------------ 上海市中小学艺术学习领域课程指导纲要上海市中小学艺术学习领域课程指导纲要一、课程概述 1、课程定位进入信息化时代的基础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要求,尤其强调学生通过实践与亲身体验获取知识和能力,强调从综合审美的角度实现多元智能的开发,促进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
艺术学习领域课程就是为适应上述需求而设置的,它以艺术课程的知识与技能为基础,以审美体验和创作设计为基本途径,通过多样化的艺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与健康的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艺术能力和综合素养。
基础性和实践性是艺术学习领域课程的重要特征。
上海市中小学艺术学习领域课程进行合分一体的整体设计,既强调艺术学习领域内相关课程间的整合,又强调本领域课程与人文、科学和技术等其他学习领域的整合。
艺术学习领域课程作为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与其他各领域课程相辅相成,共同落实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的要求,实现上海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
中小学的艺术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丰富学生的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整体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它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1 / 17本学习领域课程由分科的《音乐》 (含《唱游》 ) 、《美术》和综合的《艺术》三门课程组成,本指导纲要要对中小学艺术学习领域中相关学科课程标准的编订与实施提供原则性指导。
2、课程理念 (1) 提高艺术素养,塑造健全人格艺术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必须重视引导学生通过艺术感知、艺术实践、艺术鉴赏和艺术创作等过程,全面提高艺术素养。
要重视创设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活动,在实践、体验、领悟等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提高对艺术的人文价值、社会价值与人生价值的理解,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小学音乐课程的2023年义务教育标准
小学音乐课程的2023年义务教育标准引言本文档旨在提出小学音乐课程的2023年义务教育标准。
根据最新的教育政策和研究成果,我们将制定一套简单且没有法律纠纷的策略,以确保小学生在音乐课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和创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知识和理论基础。
课程内容1. 音乐欣赏:通过听音乐、观看音乐表演和学习音乐历史,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和作曲家的欣赏能力。
2. 音乐表演:学生将参与合唱、乐器演奏和舞蹈等音乐表演活动,培养他们的表演技巧和团队合作精神。
3. 音乐创作:学生将学习基本的音乐创作技巧,包括编曲、填词和创作简单的乐曲。
4. 音乐知识:学生将学习音乐的基本概念、乐理知识和乐器分类等,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课程安排1. 每周至少安排两节音乐课,每节课时长不少于45分钟。
2. 音乐课程应与其他课程有机结合,通过跨学科教学提供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3. 学校可以安排音乐活动和比赛,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和成果。
评估和考核1. 采用多样化的评估方法,包括课堂表现、作业、考试和音乐作品展示等。
2. 评估应注重学生的发展过程和个人兴趣,避免过分注重分数和竞争。
师资要求1. 学校应配备专业的音乐教师,具备音乐教育背景和教学经验。
2. 学校可以邀请音乐专家和艺术家进行专题讲座和指导,丰富音乐教育资源。
结论小学音乐课程的2023年义务教育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欣赏能力,发展他们的音乐表演和创作能力,并提供音乐知识和理论基础。
通过合理的课程安排和评估方法,以及专业的师资队伍,我们可以为小学生提供一种全面发展的音乐教育。
2023小学音乐教育:义务课程标准
2023小学音乐教育:义务课程标准1. 引言音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根据我国教育部门的相关要求,特制定2023年小学音乐教育义务课程标准,旨在为学生提供优质的音乐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感受和体验音乐的美,培养音乐审美能力;2. 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提高音乐表现力;3. 了解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4.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升集体荣誉感;5. 陶冶情操,塑造美好心灵。
3. 课程内容3.1 音乐基本知识1. 音乐术语:音符、节奏、拍子、音高、音色等;2. 音乐形式:单声部、复声部、和声、对位等;3. 音乐风格:古典、民间、流行、爵士等;4. 音乐历史:中外音乐发展概况。
3.2 音乐实践1. 歌唱:学习歌曲演唱技巧,提高歌唱水平;2. 演奏:学习乐器演奏技巧,培养演奏能力;3. 创作:创作简单歌曲和乐曲,培养创新意识;4. 鉴赏:欣赏优秀音乐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3.3 民族音乐文化1. 学习我国各民族音乐特点,传承优秀民族音乐;2. 了解世界音乐文化,拓宽国际视野。
4. 教学方法1. 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2.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3. 创设实践机会,提高学生音乐能力;4. 融入情感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品质。
5. 评价与反馈1. 课堂表现:态度、参与度、团队协作等;2. 音乐技能:歌唱、演奏、创作等;3. 音乐知识:笔试、口试等;4. 情感态度:价值观、审美观、民族自豪感等。
6. 课程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课程标准的音乐教材;2. 音响设备:音响、乐器、多媒体等;3. 网络资源:音乐网站、教育平台等;4. 实践活动:学校音乐会、比赛等。
7. 实施建议1. 保障音乐教育课时,确保课程实施质量;2. 加强音乐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3. 家校合作,营造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4. 注重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23版义务教育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2023版义务教育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一、前言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提高小学音乐教育的质量,特制定本课程标准。
二、课程性质1. 人文性音乐课程以人文内涵为核心,强调音乐文化的人文性,尊重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充分体现音乐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
2. 审美性音乐课程具有明显的审美性,通过音乐教育,使学生体验音乐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实践性音乐课程具有实践性,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4. 基础性音乐课程具有基础性,为学生终身学习音乐奠定基础。
三、课程目标1. 总目标培养学生热爱音乐,具有音乐审美能力、音乐表现力和音乐创造力,了解音乐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 分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音乐基本知识,掌握一定音乐技能,能欣赏和表现音乐。
- 过程与方法: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音乐,尊重多元文化,提高审美情趣。
四、课程内容1. 音乐基本知识- 音乐元素:节奏、旋律、和声、音色等。
- 音乐形式:曲式、奏鸣曲式、变奏曲式等。
- 音乐风格:古典、民间、现代、爵士等。
2. 音乐实践活动- 歌唱:学习歌曲演唱,培养音准、节奏感。
- 演奏:学习乐器演奏,提高音乐表现力。
- 欣赏:聆听音乐作品,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 创作:创作简单音乐作品,培养音乐创造力。
3. 音乐文化- 了解中国音乐:中国传统音乐、民间音乐、现代音乐等。
- 了解外国音乐:西方古典音乐、爵士乐、流行音乐等。
- 了解音乐人物:作曲家、演奏家、歌手等。
五、实施建议1. 教学建议-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音乐。
- 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 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2. 评价建议- 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2023年最新标准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2023年最新标准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2023年最新的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
这些标准是为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才能和审美素养。
目标-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基本认识和兴趣-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和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标准能力标准1. 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包括音高、音长、节奏等。
2. 能够演唱和演奏一些简单的歌曲和乐器,理解基本的乐谱符号。
3. 能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创造简单的音乐作品。
4. 能够欣赏和分析不同音乐风格和文化的作品,了解音乐的历史和发展。
5. 能够参与音乐活动和合作,如合唱团、乐团等,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能。
内容标准1. 音乐基础知识:音高、音长、节奏、乐谱符号等基本概念。
2. 声乐训练:研究正确的发声和唱歌技巧,培养演唱能力。
3. 乐器演奏:研究一种乐器的基本演奏技巧,如钢琴、吉他、小提琴等。
4. 创作与表达:通过创作简单的歌曲或乐曲,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5. 音乐欣赏:研究欣赏不同音乐风格和文化的作品,了解音乐的历史和背景。
6. 音乐活动:参与音乐团体活动,如合唱团、乐团等,培养合作和交流能力。
实施建议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设计适合他们的音乐活动和课程。
2. 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如音乐录音、视频、互动游戏等,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3. 鼓励学生参加音乐比赛和演出,展示他们的才能和努力成果。
4. 提供音乐素材和资源,如音乐书籍、音乐软件等,帮助学生扩大音乐知识和技能。
5. 定期评估学生的音乐表现和进步,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以上是2023年最新的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希望能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促进音乐教育的发展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023年小学义务音乐教育课程标准
2023年小学义务音乐教育课程标准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2023年小学义务音乐教育课程标准,以确保小学生在音乐教育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本标准将涵盖音乐教育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要求,以指导学校和教师进行音乐教育的教学活动。
2. 目标小学义务音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音乐教育,学生将能够欣赏音乐、理解音乐、表达音乐,并逐步掌握一定的音乐技能。
3. 内容小学义务音乐教育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音乐欣赏学生应学习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作品,包括传统音乐、古典音乐、民族音乐以及当代音乐。
通过欣赏音乐,学生能够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并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3.2 音乐理论知识学生应学习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包括音符、音阶、节拍、节奏等。
他们需要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和结构,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表达音乐。
3.3 声乐训练学生应接受声乐训练,包括正确的发声方法、音准的培养和歌唱技巧的提高。
通过声乐训练,学生能够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和演唱水平。
3.4 乐器演奏学生可以选择一种乐器进行学习和演奏,如钢琴、吉他、小提琴等。
通过乐器演奏,学生能够培养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并提高他们的协调能力和专注力。
4. 教学方法小学义务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进行教学。
教师可以采用课堂讲授、实践操作、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5. 评估方式小学义务音乐教育的评估方式应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发展情况。
评估可以包括考试、作品展示、听力测试等多种方式,以全面了解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学习成果。
6. 总结2023年小学义务音乐教育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能力,为他们提供全面的音乐教育。
学校和教师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合理安排音乐教育的内容和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上海市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上海市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音乐是一门富有魅力的艺术,它不仅可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因此,上海市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音乐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首先,上海市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
具体来说,音乐课程应该通过学习音乐知识、欣赏音乐作品、参与音乐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同时,音乐课程还应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使他们在音乐艺术中获得愉悦和满足。
其次,上海市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内容应该包括音乐基础知识、音乐欣赏、音乐表演等方面。
具体来说,音乐基础知识包括音乐的基本概念、乐理知识、音乐史等内容;音乐欣赏包括对不同类型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分析;音乐表演则是通过合唱、器乐演奏等形式,让学生亲身参与音乐创作和表演活动,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此外,上海市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还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多样化。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讲解、示范、实践、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同时,学校还应该为音乐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如音乐教室、乐器设备、音乐图书等,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总的来说,上海市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制定是对音乐教育的一次重要探索和尝试。
通过对音乐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规范和要求,可以更好地指导学校和教师的音乐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
相信在相关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上海市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3年小学音乐课程义务教育标准
2023年小学音乐课程义务教育标准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2023年小学音乐课程的义务教育标准。
音乐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学科,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标准将确保小学阶段的学生在音乐教育方面得到全面和系统的培养。
2. 标准内容2.1 音乐知识与理论- 学生应通过音乐知识和理论的学习,掌握基本的音乐概念和术语。
- 学生应了解不同音乐风格和流派的特点,并能分辨和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
- 学生应具备一定的音乐史知识,了解中国和世界音乐发展的历程。
2.2 声乐技巧- 学生应通过声乐训练,掌握正确的唱歌姿势、呼吸方法和发声技巧。
- 学生应能够准确地演唱简单的歌曲,并具备一定的歌曲表达和演唱技巧。
2.3 乐器演奏- 学生应了解常见乐器的基本结构和演奏方法,并能够演奏一种乐器。
- 学生应能够演奏简单的乐曲,掌握基本的乐器演奏技巧和节奏感。
2.4 音乐创作与表演- 学生应通过音乐创作和表演的活动,培养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 学生应能够创作简单的音乐作品,并能够在合作中参与小规模的音乐表演。
2.5 音乐欣赏与评价- 学生应通过音乐欣赏和评价的活动,培养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 学生应能够对音乐作品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评价,表达个人的音乐观点和情感体验。
3. 教学方法与评估3.1 教学方法- 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示范、实践和互动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 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和合作创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2 评估方法- 评估应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基础,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包括听力测试、演唱表演、乐器演奏和创作作品等。
- 评估应注重发现学生的潜力和特长,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培养。
4. 师资要求- 音乐教师应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和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和能力。
- 音乐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参加相关培训和研讨活动。
5. 结论本文档所制定的2023年小学音乐课程义务教育标准将为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提供指导和规范。
上海市中学艺术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说明
《上海市中学艺术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说明——走进艺术咏歌生命(社会版)今年新学期开学伊始,上海中小学教育历史上第一个艺术类综合性课程标准——《上海中学艺术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标准》)正式颁布。
在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的领导下,在上海市中学艺术教师、高等院校及研究机构相关学科的专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经过数年的酝酿、调研、撰写、修改,这一基础教育改革项目终于完成。
《标准》也将成为本市中学艺术课程教材编写、课程教学、课程评价的依据。
长久以来,音乐课、美术课是中小学艺术教育基础课程,是中小学生接受艺术教育的主要渠道,艺术分科课程是中小学艺术课程的主要课程形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文化艺术视野的不断拓展,以及艺术对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提高人的整体素养的价值日益凸现,人们期待艺术教育在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在继续保持与发展音乐、美术课程的优势的同时,上海市中小学艺术课程教学改革从构建新的艺术课程结构入手,设计出从基础分科到综合拓展的12年一贯合分一体的艺术课程系统:一年级至七年级,设置分科的《音乐》学科(一、二年级《唱游》,三至七年级《音乐》)和《美术》学科;八至十二年级设置综合的《艺术》学科,充分发挥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各自的优势。
为什么要构建新的艺术课程系统?在新课程标准的框架下,学生艺术文化素养将得到哪些方面的提高?学生艺术学习方式将会产生何种变化?教师教学观念会产生何种变化?为了使学生、教师、家长更好地了解新课标,提高学校艺术教育质量,在此市教委教研室对中学艺术课程标准作必要的说明。
一、亲近艺术提高素养面向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位学生的素养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全面提高,是全社会对中小学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
而加强艺术教育就是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艺术作为人类的文明的结晶、人类文化的载体、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其育人价值已越来越得到确认。
2023年小学音乐课程义务教育标准
2023年小学音乐课程义务教育标准一、前言音乐教育是小学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审美情感和创新能力。
本标准依据我国教育法律法规,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对2023年小学音乐课程的义务教育标准进行规定,以指导音乐教学实践,提高音乐教育质量。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音乐审美情感。
2. 培养学生基本的音乐素养,提高音乐鉴赏、表现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个性品质。
4. 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音乐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三、课程内容1. 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基本概念、节奏、旋律、和声、音乐风格等。
2. 歌唱教学:歌曲演唱、合唱、童声训练等。
3. 乐器教学:键盘乐器、民族乐器、西洋乐器等。
4. 音乐欣赏:中外优秀音乐作品、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等。
5. 音乐创作:创作简单歌曲、器乐曲、音乐编曲等。
6. 音乐活动:音乐游戏、音乐剧、民族舞蹈等。
四、教学原则1. 趣味性:注重激发学生兴趣,以游戏、故事等形式进行教学。
2. 实践性:注重学生音乐实践,提高学生的演唱、演奏和创作能力。
3. 民族性:弘扬我国优秀音乐文化,培养学生民族音乐素养。
4. 综合性:整合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音乐研究过程中的态度、参与度和进步。
2. 终结性评价:定期进行音乐素养、演唱、演奏等方面的考核。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高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义务教育标准、具有权威性和实用性的音乐教材。
2. 设施设备:保障音乐教室、音响设备、乐器等教学设施齐全。
3. 教师队伍: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定期进行培训和交流。
七、实施建议1. 加强音乐课程建设,确保音乐教育时间和支持。
2. 注重音乐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3. 丰富音乐教学手段,创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4. 加强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试行稿)》说明(社会版)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上海从1998年开始酝酿上海市第二期课程改革。
经过多年努力,《上海市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试行稿)》(以下简称《标准》)已颁布,为了与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进行沟通,现将就有关大家所关注的问题作简要的说明。
一、新《标准》是怎样的一个文本?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布的《标准》是有关音乐课程建设的文件,它表达了政府对中小学生的音乐教育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学科的定位、性质、目标、内容与要求,并针对课程实施中重要问题提出了意见。
《标准》是音乐教材编写、音乐教学及其评估的基本依据,因此,《标准》是中小学音乐课程纲领性的一个文本。
二、《标准》主要的内容有哪些?《标准》是由市教委教学研究室,汇集了从事本市音乐教育方面研究的高校教师、市区教研员、中小学教师中的精英,历尽四年的时间,反复调研、查阅并吸纳国内外学校音乐课程改革的先进经验形成的。
编制组对该文本进行了几十次的修订,并通过了各级领导和专家的审查。
《标准》的框架结构由五大部分组成:一是导言、二是课程目标、三是课程设置、四是内容与要求、五是实施建议,每一部分由若干条目组成。
课程目标有总目标与阶段目标两个条目。
内容与要求中分三个阶段:小学阶段(一至二年级)与(三至五年级),初中阶段有(六至七年级),每阶段分别按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表述,同时提供探究型课程设计指导思想和内容示例。
上述课程内容的设计是为全体学生及有个性特长的学生提供更大地空间和有选择地学习音乐而设置的。
实施意见有教材编写、教学建议、学习训练、评价意见和保障措施五个条目组成。
这里重点谈一下导言部分的课程定位。
导言部分有课程定位、课程理念、设计思路三个方面内容,它较科学、准确地对音乐课程的性质、功能进行了阐述,其依据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摘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及美育“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摘自同上)。
因此,《标准》对音乐课程的定位是:“音乐课程是以音乐艺术为载体、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基础课程”。
音乐课程是学校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与审美能力,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观,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同时根据音乐课程的定位,引出音乐课程的五个新理念。
即:“强化音乐审美体验;凸现音乐课程特质;提高音乐文化品位;重视音乐实践与创造;完善音乐学习评价机制”。
这些理念的提出突出并强化了音乐教育的审美核心,注重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了音乐教育的多元化、人性化、艺术化和现代化,为音乐课程改革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三、《标准》实施后,音乐课期望有怎样的改革与特色?音乐课按新的《标准》要求实施后,将会真正凸现音乐课程的特质,给学生获得自主发展的空间。
1.回归歌舞一体的原本过去的音乐课过于强调单一的音乐本位,由于“单一”往往会采取专业的知识与技巧训练的模式。
现在《标准》倡导音乐教学要在大众化的基础性教育的大背景下,回归歌舞一体的原本,这是符合儿童本性的。
音乐是非语义性的抽象语言,动作更能确切表现儿童各自对音乐的理解和演绎。
我们已经有了上海第一期课程改革的经验,这次第二期课程改革是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打破单一、歌舞一体、反扑归真,让学生在歌舞相结合的表演中培养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歌舞一体将成为上海中小学音乐课的一道风景线。
2.听、动、演、赏、创,回旋循环长期的课堂音乐教学摸索出“五字”活动形式,即“听、动、演、赏、创”,这些实践活动的创设是广大一线教师长期教学经验的结晶。
我们把“听、动、演、赏、创”写入《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旨在为中小学学生提供各种活动的形式,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去,并通过这些活动来加大学生实践的力度,力求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音乐实践能力。
“听”是学习音乐的重要途径;“动”是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演”是体现音乐艺术的价值;“赏”是对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创”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方式。
“听、动、演、赏、创”隐隐成线,环环相扣,将成为音乐课一条绵绵发展的长河。
3.视听结合,激活教学过程随着电子高科技的发展,视听的多媒体现代技术给音乐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
现在的音乐课已不是过去单一的听录音机放音带,而是大量的视、听、唱相结合的LD、VCD、DVD、MTV音乐或网络下载的音响、音像资料,及教师自己制作的音乐课件等。
丰富多彩的资源赋予音乐教学以鲜活的生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极大的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与效益。
这是时代给音乐课造福,其发展将潜力无穷。
4.合格+特长,灵活多样的评价机制过去的音乐课像文化课一样“一张乐理试卷了结”,“抽签唱歌、唱谱给分”,学生在担心受怕中难以发挥其常态的水平和对音乐的情感。
现在的评价从审美情感、审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
评价时强调在一种民主、开放平等的状态下进行,倡导过程与结果相结合,期终与平时相结合,师生互评与学生自评相结合。
同时,针对不同的领域内容、音乐课业、学生年龄特点(特长)等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比如以班级音乐会、才华展示、小组表演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这样学生就不再怕考查,而是怕没有机会表演展示自己的才艺,学生的自信心会大增,既潇洒露一手又合作协调自如。
评价促进了教改,评价促进了发展。
四、《标准》的实施使学生在音乐方面有哪些受益?这次课程改革总的定位是大众化的基础教育,基本理念就是让每一个学生享有学习音乐的权利,在音乐的能力上有所提高、有所发展。
《标准》要求让每一个学生做到“爱音乐、能表演、会编创”,从中培养音乐兴趣,提高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并为有音乐特长的学生施展才能提供了平台。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标准》改变了过去教学大纲单一的从知识方面提要求,而是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提出目标要求。
《标准》在各年段的具体内容与要求上,降低了过去在教学上过难的知识与技巧。
如在识谱方面,以前要求能读“二升二降”的无线谱,这对个别有特长的学生来说能做到,但要求每个学生做到是困难的,新《标准》对此作了调整。
又如视唱训练是非常枯燥乏味的且学生不感兴趣的,所以,过去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主要是过难的音乐知识与技巧打击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新《标准》也对此作了调整。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中小学生学习音乐首先从情感入手,培养对音乐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成功之母”不无道理。
使每位学生在音乐的实践与创造活动中提高音乐的能力,并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是我们共同的愿望。
《标准》还规定,小学1—5年级每周二节课;初中6—7年级每周一节课,音乐学习总课时数为408课时。
在七年课堂教学中,要求每位学生唱会约140首歌,欣赏约140首包括声乐、器乐曲在内的音乐作品,这些内容大都选择于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音乐作品和经典作品。
在歌唱与欣赏280首左右古今中外的音乐作品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做到“爱音乐”。
《标准》在内容与要求上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要从学会几种儿童舞步,到唱歌表演,进而到学习蒙、藏、维等少数民族的舞蹈动作,了解其民族风情。
到高年级则要求学会现代舞的常用舞步,体验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在器乐演奏上,低年级学会使用简易打击乐器演奏,中、高年级则学会运用课堂上常用的有固定音高的简易乐器演奏。
这样经过七年的音乐学习,能使每一个中小学生都能跳、能唱、能奏、能演,做到“能表演”。
《标准》中要求每一个学生“会编创”,这不是音乐专业上的音乐创作,而是指非专业的创造活动。
如为了发展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力,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求进行即兴表演;进行即兴节奏问答;进而进行即兴的旋律问答。
从中年级的曲调模仿、模进创作到让学生进行曲调填空、短句曲调的编创作。
此外,还通过歌词创作、歌舞表演、小品编创、非正规的打击乐器的制作等多元的编创活动,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这样通过每一节课上的创作实践活动,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创造活动,亲身体验创造成果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从而使每位学生“会编创”,在主动参与音乐的实践创造活动中去乐于探索,勤于动手。
并学会与同伴合作与交流,培养团队精神。
同时,还关注到有音乐特长学生的个性获得发展与提高。
目前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提高的追求,让孩子参加社会上的音乐学习,报名音乐考级的人数在不断增加,班级内获各种器乐高级别的学生往往不是个别人。
如象钢琴、电子琴、二胡、提琴等乐器,在小学中高年级以上,一个班级中获高级别的就有好几个,有的地区则更多。
这些学生的音乐水平都高于一般的学生,对于大众化的音乐教材的内容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这些学生可以让他们通过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的内容进行自主探究和作选择性的学习。
在集体活动中可让他们做“领头羊”,请他们作自信地表演,为这些学生提供艺术实践的舞台。
这样既施展了他们的个性特长,也为全体学生作了榜样使大家得益。
音乐是表演的艺术,这些学生除了在课堂内施展自己的才华外,还可以在课外的音乐社团活动中唱主角,更好的发展其特长。
五、家长如何支持与配合音乐课程的实施?生活中不能没有音乐,每周1—2节的音乐课时间有限,音乐学习的课余生活无限。
希望社会与家长多多支持与配合,让学生能在美的时空里成长。
以下提几点建议:1.业余时间让孩子多听音乐第二期课程改革的新教材不仅仅有一本书,还有配套的音响教材,它们组成了音乐课相对完整的教材。
家长要充分运用音响教材,让孩子在课余时间欣赏一些音乐作品,以愉悦心情,增强思维能力,培养音乐的耳朵。
2.要学会一件小乐器《标准》中要求每位学生至少要学会一种课堂小乐器,如口琴、竖笛、口风琴、吉它(任选一种)。
家长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学习一件乐器,培养其爱好。
3.鼓励孩子参加集体音乐实践活动家长要让孩子多观摩音乐会以此来拓展视野,多鼓励参加学校社团的艺术活动,还可参加社区的文化实践活动,让孩子接触社会,融入社会。
政府、学校更是责无旁贷,为音乐教学活动创设必要的设备与条件,支持师生的艺术活动。
让我们大家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好一切应做的服务工作。
20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