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脑患者的护理描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暴发型:
起病急骤、病情凶猛如 不及时抢救可于24小时 内死亡.
多见于儿童.
败血症休克型: 突起寒战、高热,迅速出现精神萎靡、意识障 碍或惊厥、短期内全身出现广泛瘀点、瘀斑, 且迅速融合成大片伴中央坏死。循环衰竭为突 出表现,可见面色苍灰,四肢厥冷,尿量减少 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甚至不可测出。脑膜炎 表现可不明显。
出病剧血情烈低点有头热,关痛、其,、咽出严出频痛现重血繁速时、普点度有呕咳消、瘀通吐嗽范点失型、、围或惊流鼻及瘀厥炎颜斑脑色迅与速
扩意大识全中障身央碍神不呈、经紫适脑黑系等膜色统,坏刺检持死激查续或征正1大-阳常2泡天性形等成。 持持续续12-2-5天天1-3周内痊愈
1.前驱期 2.败血症期
3.脑膜炎期 4.恢复期
病人 流脑 的护理
1
2
3
4
5
6
病原学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治疗 护理
概述
人类对流脑的首次记载是1805年 瑞士日内瓦暴发的一次流行.
1887年确定了病原体。 流脑是一个比SARS更严重的、更
持久的全球性的医学和公共卫生 问题。 2002年非洲发生大规模流行,25 万发病、2.5万死亡。
外或界四抵联抗排力列弱,对干燥、寒冷
、根热据和菌一体般表的面消特毒异剂性均多敏糖感抗。 在原体的外不低同于,3分7℃为或13高个于血5清0℃群的 环以境A中、易B、死C亡群.为多见。我国
以A为主. B及C群为散发菌 株
1
2
3
4
5
6
病原学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治疗 护理
是带菌者和病人。
传染源
流脑
以脑实质损害为主要 脑膜脑炎型:
表现,除高热、毒血 症瘀斑外,严重颅类内压为突出表现,出现剧烈头 痛喷射性呕吐、反复或持续惊厥、昏迷、血压升高、 锥体束征阳性,严重可发生脑疝
流脑
混合型: 是本病最严重的一型,病死率常高达80%,兼有 二种暴发型的临床表现,常同时或先后出现。
流脑
轻型
轻型流脑: 多发生于流行后期,仅有较轻的上呼吸道感染 皮肤仅有少量出血点及脑膜刺激征
2.脑脊液检查 :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方法,典型 改变为脑脊液压力升高、外观浑浊白细胞升高, 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显著增高,糖、氯化物 明显降低。
3.细菌学检查:是确诊的重要方法
①涂片:取皮肤瘀斑除组织涂片染色镜检,阳性率 可达80%。脑脊液沉淀涂片检查阳性率可达60~ 70%。 ② 细菌培养 :是临床诊断的金标准,应在抗生素 使用前取血液或脑脊液检测,可提高阳性率
磺胺 :中、轻型病人使用 头孢曲松、头孢噻肟钠 : 病情较重或青霉素过敏的病人
2.对症治疗: 高热用酒精擦浴, 头痛剧烈者用脱水剂, 惊厥时用冬眠灵、安定等镇静剂。 水电解质平衡。
预防措施
1.管理传染源:隔离病人至症状消失后3天 密切观察接触者7天 2.切断传播途径:做好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尽量避免 到人群拥挤的场所 3.保护易感人群:脑膜炎球菌A群菌苗 0.5ml皮下注射 密切接触者服磺胺药预防
概述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 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 膜炎。 主要表现突起高热、剧烈头痛、 频繁呕吐、皮肤粘膜瘀点,瘀斑 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 严重可出现败血症、感染性休克 和脑实质损害
1
2
3
4
5
6
病原学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治疗 护理
脑膜炎球菌,革兰氏染色阴 脑性膜,炎卵双圆球形菌或存肾在形于常人成体对,对
由于间隔一段时间人群免疫力下降,易感者的积累, 以往通常每3-5年出现一次小流行,7-10年出现一次 大流行。
0.5-2岁发病率最高,男女 发病率大致相等15岁以下发 病者占总发病率的一半以上
感染类型 隐性感染者多, 带菌者60-70%,典型流脑1%
1
2
3
4
5
6
病原学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治疗
1
2
3
4
5
6
病原学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治疗 护理
常见的护理诊断 医护合作性问题
1.体温过高 与脑膜炎双球菌感染有关 2.组织灌注量改变 与脑膜炎内毒素引起微循环障碍有关 3.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内毒素作用于皮肤毛细血管有关 4.潜在并发症 休克、脑疝、呼吸衰竭
护理
病原侵入↓
鼻咽部繁殖→无症状携带


(60-70%)

血液循环→上呼吸道炎、瘀点、瘀斑

(30%)

通过血脑屏障


化脓性脑脊髓膜炎(1%)
1.败血症期:血管内皮损伤、炎症、坏死、

血栓形成、组织、脏器出血
源自文库

2.脑膜炎期 软脑膜和蛛网膜的化脓性炎症

3.爆发型休克型皮肤、内脏血管损害更广泛
4.爆发型脑膜炎型 脑实质
病人从潜伏期末开始至发病10天内具有传染性。
流脑隐性感染率高,所以带菌者也是重要的传染源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通过飞沫直接从空气中传播 传播途径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病后可产生持久的免疫力, 6个月至2岁发病率最高.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流行特征
从年前11月份开始,次年3、4月份达高峰,5月份开 始下降。其他季节有少数散发。

5.内毒素引起循环障碍
1
2
3
4
5
6
病原学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治疗 护理
临床表现:潜伏期 1-10日,一般2-3日。
临床类型
普通型
败血症休克型
爆发型 脑膜脑炎型
混合型
轻型
普通型:最常见,占所有病历的90%以上
突和脑起呕膜寒吐炎战,体上期、全温呼高身下吸热不恢降道、适复逐、T感3期渐精9染℃神降期-萎4至:0靡℃常等伴毒头血痛 症除状大高。多热7无和0%症毒神-9状血志0%、症逐的部症渐病分状清人可外出醒现有,皮:肤粘膜
婴幼儿:因神经系统未成熟,表现多不典型,惊厥 腹泻和呕吐较成人多见,脑膜刺激征可缺如
流脑
老年人流脑(不典型 ): ①免疫力低下,爆发性 发病率高,②上呼吸道症状、皮肤黏膜出血点多 ③病程长病情重、并发症多,预后差,病死率高 ④WBC可不高.提示机体反应差、病情重
流脑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显著增加。中性粒 细胞在80-90%以上。有DIC者,血小板减少
4. 血清学检查 用于已用抗生素治疗,细菌学检查阴性
1
2
3
4
5
6
病原学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治疗
护理
1.病原治疗: 早期足量应用敏感抗生素
青霉素G 为首选药物,青霉素不 易透过大脑屏障,大剂量注射才 能达到有效杀菌浓度。青霉素G剂 量儿童为20-40万U/kg/日,成人 20万U/Kg 疗程5-7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