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为什么没有红三方面军
毛泽东的诗
毛泽东的诗1:七古咏蛙一九一零年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2:五古挽易昌陶一九一五年六月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来愁杀芳年友悲叹有余哀衡阳雁声彻湘滨春溜回感物念所欢踯躅南城隈城隈草萋萋涔泪侵双题采采余孤景日落衡云西方期沆养游零落匪所思永决从今始午夜惊鸣鸡鸣鸡一声唱汗漫东皋上冉冉望君来握手珠眶涨关山骞骥足飞飚拂灵帐我怀郁如楚放歌依列嶂列嶂青且倩愿言试长剑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荡涤谁家子安得辞浮贱子期竟早亡牙琴从此绝琴绝最伤情朱华春不荣后来有千日谁与共平生望灵荐杯酒惨淡看铭旌惆怅中何寄江天水一泓3: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一九一八年云开衡岳积阴止天马凤凰春树里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洞庭湘水涨连天艟艨巨舰直东指无端散出一天愁幸被东风吹万里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秭米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何足理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余子平浪官前友谊多崇明对马衣带水东瀛濯剑有书还我返自崖君去矣 .4:虞美人赠杨开慧一九二零年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怎难明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晓来百念皆灰烬倦极身无恁一勾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5:贺新郎赠杨开慧一九二三年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已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象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6:菩萨蛮黄鹤楼一九二七年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7:西江月秋收起义一九二七年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8:西江月井冈山一九二八年秋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人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重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9:清平乐蒋桂战争一九二九年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洋再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10:采桑子重阳一九二九年十月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11:如梦令元旦一九三零年一月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12: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一九三零年二月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13: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一九三一年春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14: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一九三一年夏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各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15:菩萨蛮大柏地一九三三年春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行动上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16:清平乐会昌一九三四年夏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17:忆秦娥娄山关一九三五年二月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18:清平乐六盘山一九三五年十月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19:六言诗致彭德怀同志一九三五年十月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20:五律挽戴安澜将军一九四二年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城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21:七律有田有地吾为主一九四五年有田有地吾为主无法无天是为民重庆有官皆墨吏延安无屎不黄金炸桥挖路为团结夺地争城是斗争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22:浪淘沙北戴河一九五四年夏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长征长征,简言之是指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战略转移。
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没有第三方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没有第三方面军比较普遍的一种说法是中央曾经计划将红军一、二、三、四军团依次扩编为方面军,后来,因为彭德怀同志主动提议第三军团和一军团合编为红一方面军,放弃了单独扩编为红三方面军的计划,遂造成了缺编。
然而,据军史资料记载,红三方面军缺编另有其他一些原因。
中国工农红军由军发展到方面军,经历了非常曲折的过程。
当时的中央认为只有朱德、毛泽东及彭德怀的部队可以称为红军,其余如贺龙等都不能叫做红军,只能算作游击队。
因此,各地红军的编制及番号也就各行其是。
1930年1月,中央军事部召开会议,决定统一全国红军的番号和编制,将几部较大的红军编为一至八军。
这是红军史上的第一次统一规划。
4月15日,中央军委决定将全国红军按地域组成军团,一路为“湘鄂赣交界处的三、四、五等军”;二路为“湘鄂边界的二、六、十等军”;还有一个是“闽粤桂七、十一、十二、等军”,这是红军首次由军组成军团的计划。
5月间,全国红军代表会议对这个计划作了一次调整,决定组成4个军团,即三、四、军为第一军团,二、六军为第二军团,五、八军为第三军团,十一、十二军为第四军团。
6、7月间,红一、二、三军团分别成立,只有第四军团没有成立。
在这期间,中央及中央军委并没有发出成立方面军的指示。
1930年8月23日,红军一、三军团在湖南浏阳会师,随即组成了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在得知这一消息前后,仍没有发出组成方面军的指示。
8月29日,中共中央给长江局并转湖南省委、湘鄂赣前委及后委的信,即关于占领长沙的战略与政策的指示,其中提到:“在现时一、二、三军团上应成立总司令部组织,中央决定以朱德同志为总司令以统一指挥”,并没有指示其组成红一方面军。
当时,党中央机关报《红旗日报》在报道红军第二次攻打长沙时,也从未使用过红一方面军的番号,而是用三、四、五、八军的番号。
毛泽东同志在1930年9月17日给中央的报告中说:红一、三军团会师后,为指挥一、三两个军团起见,已由一、三两军团前委联席会议决定组织总前委,公开组织第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总政治部,朱德为总司令,毛泽东为总政治委员,杨岳彬为总政治部主任。
红三军转战务川始末
红三军转战务川始末落虹一前凑1.贺龙与红二军团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党中央派周逸群、贺龙同志到湘鄂西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创建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至一九三○年上半年,湘鄂西的革命势力已取得很大发展。
一九三○年七月四月,红四军和红六军在湖北公安会师,根据中央指示,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贺龙任军团总指挥,周逸群任政治委员,柳克明同志任政治部主任,孙德清同志任参谋长。
红四军改称红二军,由贺龙兼任军长。
红六军军长旷继勋,政委段德昌。
红二军团总人数达一万余人。
2.红三军之由来一九三○年六月,立三“左”倾路线统治党中央,盲目地在中心城市搞罢工和武装暴动。
八月底邓中夏到湘鄂边改组红二军团,命令红二军团撤离根据地去配合一、三军团攻打长沙,但未能如愿,却在湘鄂边的杨林市地区失利,不得不转战鄂西。
一九三一年二月,红二军团在湖北长阳枝柘坪休整,改编为红三军。
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统治中央后,中央又于同年三月派夏曦同志到湘鄂西改组特委,成立湘鄂西中央分局,夏任书记。
从而把一贯执行正确路线的周逸群同志排斥于领导集团之外。
又以“改变军事计划”为罪名,撤销了万涛同志红三军政委的职务。
还以红三军实力不足为借口,把部队缩编为五个团,意在取消红三军军部,削弱贺龙同志对红三军的领导。
在贺龙同志的斗争下,根据中央指示,恢复了军师指挥机关,将红三军重新整编为七、九两个师和一个独立团。
一九三二年一月,关向应同志调任军委分会主席,中央分局委员、红三军政治委员后,在贺龙、关向应同志领导下,经过艰苦曲折的斗争,湘鄂西根据地建设得到了巩固和发展,红军主力和地方武装发展到三万人以上。
3.转战鄂川边一九三二年夏蒋介石发动的第四次反革命“围剿”中,湘鄂西中央分局主要负责人夏曦,反对贺龙同志将优势兵力集中到外线作战的意见,同时因内部“肃反”扩大化,使红三军部队建设受到很大损失,丧失了粉碎敌人“围剿”的主动权,被迫突围。
历史趣谈红军有第一二四方面军 为何唯独没有第三方面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红军有第一二四方面军为何唯独没有第三方面军
导语:大家知道,在改编成抗战时的八路军之前,中国工农红军一共有三大主力军,分别是第一、二、四方面军。
那么,为何没有第三方面军呢?是故意空
大家知道,在改编成抗战时的八路军之前,中国工农红军一共有三大主力军,分别是第一、二、四方面军。
那么,为何没有第三方面军呢?是故意空过去的吗?并不是。
事实上,在红军初创时,除了中央苏区的中央红军(即后来的第一方面军)外,还有散落在各地的游击队。
由于通讯的不发达,造成了信息的闭塞,因此就难以形成统一的编制。
直到后来,随着对各地游击队的全面了解后,中央决定统一编制,组建成四个兵团,分别是第一、二、三、四兵团。
然后,再在这四个兵团的基础上,扩大规模,组建成四个方面军。
注意,此时是有第三兵团的,按照计划,第三兵团应该扩建展成为第三方面军。
可是后来为什么没有扩建成呢?
因为在打算成立方面军的时候,正赶上红军攻打长沙。
为了统一指挥,利于作战,第三兵团的总指挥——后来的彭德怀元帅,就发扬风格,主动要求把第三兵团编入了由第一兵团扩建成的第一方面军中。
原来的第一军团总指挥朱德和政委毛主席,继续担任第一方面军的总司令和总政委,而原来的第三军团总指挥彭德怀则,担任了第一方面军的副总司令。
就这样,第三方面军便空缺了。
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彭总不顾个人私利,一切从大局出发的品格。
后来,第二、第四方面也相继成立。
其中,第二方面军由贺龙担任总指挥,周逸群担任政委(后由任弼时担任);第四方面军则由徐向前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上的三支红三军
历史上的三支“红三军”2015-03-03 14:05中国档案孙伟王柳芳我要评论0扫描到手持设备字号:核心提示:在土地革命战争初期,没有统一全国红军的部队编制,后来中央进行了多次改编,加上各根据地改编的步调不完全一致,导致部队番号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混乱,特别是重复现象比较常见。
本文主要介绍红军组织体制的演变及历史上的三支“红三军”。
在土地革命战争初期,没有统一全国红军的部队编制,后来中央进行了多次改编,加上各根据地改编的步调不完全一致,导致部队番号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混乱,特别是重复现象比较常见。
据统计,全国先后建立了不同军级番号的红军部队共计三十五支,却出现过三支红三军、红四军、红八军、红九军、红十一军、红十五军、红十九军、红二十军、红二十一军的番号。
本文主要介绍红军组织体制的演变及历史上的三支“红三军”。
中国工农红军组织体制的演变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创建人民军队的伟大实践。
在土地革命战争初期,由于中共中央对红军没有统一的序列安排,根据地之间又缺乏交流,各地起义军的名称很不一致,而且各个部队的番号出现了不少重复。
中共中央于1928年5月25日颁布《军事工作大纲》,明确要求“在割据区域所建立之军队,可正式定名为红军,取消以前工农革命(军)的名义。
”这个大纲的颁布,对于各地的红军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后,全国的工农革命军及其他工农武装陆续改称为红军。
各地红军乘国民党新军阀混战之机,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创建发展苏区,部队不断发展。
到1930年春夏,全国红军已有10多个军约7万人,另有地方武装约3万人。
此时,红军的作战和组织形式开始出现了新的变化,由过去的以游击军、游击战为主向以正规兵团、运动战为主转变。
随着国内外革命形势的变化,中共中央的军事战略与部署也相应发生转变,特别是开始对红军的体制编制进行统一的规范。
1930年4月15日,中共中央军委颁布《军事工作大纲》,规定了全国红军第一军至第十四军的番号和活动地区。
红军三大方面军
红军三大方面军红军第一方面军红军第一方面军成立于一九三0年八月,是毛泽东、朱德直接领导和指挥的一支红军主力。
后来曾改称为中央红军。
一九三0年五月,党中央在上海召开的全国红军代表会议决定,各地红军分别集中组成军团。
据此将红四军、红六军、红十二军合编为红一军团,朱德任总指挥,毛泽东任前委书记兼政治委员,辖三个军:第四军,第六军(不久改为第三军),第十二军,随后,赣西南的地方红军第二十军和第二十二军,也归属红一军团建制。
同时,红五军团根据全国红军代表会议精神,辖两个军:第五军和第八军。
随后,湘鄂赣边地方武装编成第十六军,也归属红三军团建制。
八月二十三日,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在湖南浏阳永和会师,组成第一方面军,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前委书记兼总政治委员,朱支卿任参谋长,杨岳彬任政治部主任辖第一、第三两个军团,共三万余人。
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以下简称中革军委)成立后,撤销了红一方面军番号及其领导机关,所属各部队直接归中革军委指挥。
此后,红一方面军改称中央红军。
一九三二年二月,王明“左”倾错误领导,强令中央红军攻打赣州,不仅久攻不克,反遭重大伤亡。
三月,中革军委重编第一、三、五军团。
一军团,林彪任总指挥,聂荣臻任政治委员;三军团,彭德怀任总指挥,滕代远任政治委员;五军团,季振同任总指挥,肖劲光任政治委员。
六月,党中央决定恢复红一方面军的番号及其指挥机构,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朱德兼红一方面军司令,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兼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辖第一、第三、第五军团。
八月八日,重新恢复毛泽东为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
十月,正当国民党对中央苏区进行第四次“围剿”的紧急时刻,王明左倾错误领导,撤销了毛泽东红一方面军总政委的职务苏区中央局书记周恩来兼红一方面军总政委。
由于朱德、周恩来灵活运用前三次反“围剿””的成功经验,于一九三三年三月继续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五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朱德任工农红军总司令兼红一方面军司令员,周恩来任工农红军总政治委员兼红一方面军政治委员。
红军为什么没有第三方面军
红军为什么没有第三方面军?1930年春夏,中国工农红军开始实行由以游击战为主向以运动战为主的战略转变。
4月15日,中央军委发布《军事工作计划大纲》,提出对全国红军实行“集中组织,统一指挥”。
5月,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全国红军代表会议,再次强调组建军团以上的统一指挥机构,决定按“三三制”原则整编红军。
红军为什么没有第三方面军?中共中央最初的计划,是以4个军团为基础发展组建4个方面军。
根据全国红军代表会议的精神,中央军委长江办事处于6月决定,将长江军区所辖的主力红军集中整编为4个军团:以赣南闽西地区的红3、红4、红10军组成第1军团;以湘鄂赣地区的红5、红8军组成第2军团;以湘鄂西地区的红2、红6军组成第3军团;以鄂豫皖地区的红1、红9军组成第4军团。
6月20日,中共中央批准了这一计划。
但在创建过程中,实际组成的军团序列和编制与计划略有不同。
1930年6月中旬,红4军与1930年5月成立于赣南闽西地区的红6军(后改为红3军)和红12军在福建汀州组成红军第1军团(开始称第1路军),朱德任总指挥、毛泽东任政治委员;6月10日前后,红5军与由其第5纵队扩编而成的红8军在大冶组成第3军团,彭德怀任总指挥、滕代远任政治委员。
7月中旬,红2军(由湘鄂边红4军改称)与1930年2月在鄂西地区成立的红6军在江陵组成第2军团,贺龙任总指挥、周逸群任前委书记。
1931年1月,红1军与活动于蕲(春)、黄(梅)、广(济)地区的红15军合编组成红军第4军,未称军团。
1930年8月23日,红1军团和红3军团在浏阳永和市会师后,两军委前委召开联席会议决定,共同组成红军第一方面军。
1931年11月7日,红4军和刚刚成立于皖西六安麻埠的红25军合编组成红军第四方面军。
之后,在长征途中红2军团和红6军团于1936年7月5日奉命组成红二方面军,随红四方面军行动的红32军(由原中央红军第9军团改编)编入红二方面军序列。
这样,红军三大主力在编制上正式形成。
工农红军编制
工农红军编制1、初创时期:初创时期红军编制很乱。
因为红军有八一、秋收、平江起义这些原正规部队转变而来的,相对还比较正规,也有红四方面军这样,源头几乎全是农民暴动产生的部队。
再加之中央也没个整体考量,所以编制非常混乱,有个几十人就敢叫一个师,甚至一个军的,并不罕见。
2、大发展时期:29年底到中原大战结束,是红军大发展时期,这时中央开始往较大股的红军部队派遣干部,开始了红军正规化过程。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小军小师小团和有意识的按地域划分番号。
这个时候一个团大约几百人,千把人就是一个师。
军的番号更多的是按照地理划分的,比如:粤北就是红十一军,浙南就是红十四军,陕甘边就是红二十四军(其实都没多少人)后来,随着部队逐步的扩大,中央开始想把临近的几个军合并,形成“军团”。
最初设想,是成立四个军团,赣南闽西的红一军团,湘鄂的红二军团,湘赣的红三军团,鄂豫皖的红四军团。
其中,鄂豫皖的红四军团,由于战事紧急,没有正式编成,但那个时期的“红色报纸”,一提起鄂豫皖红军,都是“我英勇的红四军团”,可见确实有这个编制计划。
所以,后来张国焘他们在川陕根据地升格,就跳过“红四军团”,直接升“红四方面军”。
宁都起义后,编成红五军团,至此,称为红军主力的五支部队全部诞生。
3、正规化时期:随着留学苏联学习军事人员陆续归国,红军开始全面正规化改革。
这时确立了红军基本战役单位“师”。
红军师是稳定的常设单位(大部分是由原军一级整编而成),人数五千人左右,以下实行三三制。
军团是师的上一级单位(四方面军是军),编制并不固定,一般按照战役任务,临时配属所指挥的师。
所以,这时以后,红军的各个师长、师政委,就都比较货真价实了,而且绝大部分是固定任职,比较重要。
4、长征开始前:中央开始组织新的军团:红六军团和红七军团,并让其担任长征先遣队。
但实际上,这两个军团编制非常仓促,根本不算编完。
红六军团,原计划下辖红十六师、红十七师、红十八师。
但实际上红十六师没能和红十七师汇合,而新组建红十八师也极其不顺利。
中国工农红军15个军编制演变
中国工农红军各军的编制序列及其演变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2支)鄂豫皖边红一军(1920年4月成立)军长许继慎政委曹大骏副军长徐向前参谋长朱亚伦主任熊受暄第一师(原31师)师长徐向前政委戴克敏(李荣桂)第二师(原32师)师长漆德伟政委王培吾第三师(原33师 + 原32师两个团)师长周维炯政委姜镜堂独立旅(原32师一部与部分游击队)旅长廖业祺(兵力:3个师1个旅长2100余人)(1931年1月,商城长竹园会师,红一军与红十五军合编为红四军)红一方面军的第一军(1935年7月21日)军长林彪政委聂荣臻参谋长左权主任朱瑞(8月,编入右路军北上;9月,在甘南哈达铺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第一纵队)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1930年7月)(湘西红四军和鄂西红六军合编而成)军长贺龙政委朱勉之参谋长张应南第四师师长王炳南政委陈协平第一团(警卫团)团长覃甦政委汪毅夫(兵力:一师一团2000余人)(1931年3月,缩编为红三军第七师)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3支)赣西南红三军(1930年7月)(原赣西南的红六军改称红三军编入红一军团)军长黄公略政委陈毅参谋长周子昆第七师(原第一纵队)师长陈伯钧政委李涛第八师(原第二纵队)师长刘畴西政委王如痴第九师(原第三纵队)师长徐彦刚政委朱良才(兵力:三个师5000余人)(1932年,第八师撤销;12月,军部撤销)(1933年,第七师、第九师同红二十二师合编为红一军团第一师)湘鄂西红三军(1931年3月)(红二军团改编而成红三军)军长贺龙政委邓中夏参谋长陈德清主任柳直荀第七师师长孙德清政委朱勉之第八师师长王一鸣政委王鹤第九师师长段德昌政委陈培萌教导第一师师长王炳南政委陈协平教导第二师师长黄大鹏政委涂美中警卫第一团警卫第二团警卫第三团湘鄂西警卫团汉川独立团荆当独立团军直教导团(兵力:5个师6个团5200余人)(1934年10月,红三军在贵州印江县复称红二军团)红一方面军的第三军(1935年7月21日)(红一方面军的第三军团奉命改称红军第三军)军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参谋长肖劲光(8月,编入右路军北上;9月下旬,在甘南哈达铺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第二纵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4支)井冈山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1928年4月28日)(南昌起义部队余部、湘南起义农军、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在井冈山的宁冈会师)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参谋长王尔琢主任陈毅第十师(朱部与部分湘南农军)师长朱德党代表宛希先二十八团二十九团第十一师(毛部与部分湘南农军)师长毛泽东党代表何挺颖三十一团三十二团三十三团第十三师师长陈毅三十四团三十五团三十六团(兵力:约万人,枪3000支)(1928年5月25日改称为红军第四军。
红军为什么没有第三方面军?
红军为什么没有第三方面军?作者:暂无来源:《党史文苑·纪实版》 2013年第5期中国工农红军只有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而无红三方面军,是由于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各革命根据地红军发展的过程中,情况发生变化造成的。
1930年5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会议和全国红军代表会议,决定将活动于闽西和赣南以及湘鄂西、湘鄂赣、鄂豫皖等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分别改编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军团,还准备在这4个军团的基础上继续扩大红军,然后再把它们编成4个方面军。
根据这个计划,红一、红二、红三军团相继成立。
红一和红三两个军团组成后,按原定计划,本应在短期内迅速扩大,然后分别编为红一和红三方面军。
但是,在1930年8月召开的红一、红三军团前委联席会上,以彭德怀为书记的红三军团前委提议成立红一方面军和总前委,红三军团不扩编为红三方面军,直接编进红一方面军建制。
联席会议通过这一提议,并一致同意朱德为总司令,毛泽东为总政委和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书记。
这样,红三方面军就没有成立。
1931年1月,鄂豫皖根据地的红一军与红十五军在河南商城城南的长竹园会师后,合编为红四军。
同年11月,红四军与活动于皖西的红二十五军在湖北黄安七里坪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
1934年10月,红二军团和组建于1933年6月的红六军团在贵州印江的木黄会师,成立了以贺龙、任弼时为首的总指挥部。
1936年7月初,红二、红六军团及其总指挥部和红三十二军(原为红一方面军红九军团)在长征途中奉命组成红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
长征之前,1933年秋,中革军委也曾有过把新成立的红七、红八、红九、红十这4个军团合编为红三方面军的计划,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由于这4个军团一部分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一部分跟红一方面军参加长征,所以合编计划未能实现。
本刊编辑部据《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1 000个为什么》。
略述红一方面军五个军团的历史沿革
略述红一方面军五个军团的历史沿革作者:曹峰来源:《卷宗》2016年第12期摘要:红一方面军,又称中央红军,长征之前先后下辖红一、三、五、八、九等五个军团。
在长征前后及长征途中,红一方面军同国民党军队顽强作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保证了中共中央的顺利转移和长征的胜利结束。
至中共中央到达陕北重新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时,红一方面军仅剩下红一军团。
红一方面军的五个军团,在土地革命中作出了重大贡献,抗战爆发后,红一方面军的主力部队又成为了八路军的主力之一。
关键词:红一方面军;五个军团;历史结局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简称红一方面军,又称中央红军,成立于1930年8月23日。
本文拟就红一方面军五个军团长征出发后至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期间的番号变化作一梳理。
1 红一军团红军第一军团最早成立于1930年6月,由红四军、红六军、红十二军合编而成,总指挥朱德,前委书记和政治委员毛泽东,参谋长朱云卿,政治部主任杨岳彬,全军团2万余人。
1933年1月,各军团总指挥改称为军团长,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治委员聂荣臻。
红一军团长征出发时将近2万人,通过敌人的四道封锁线特别是第四道封锁线时,损失惨重。
1935年遵义会议后,全军缩编十六个团。
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治委员聂荣臻,参谋长左权,政治部主任朱瑞。
此时,红一军团共有1.2万人。
1935年7月21日,中革军委发出布一、四方面军组织番号及干部任免的决定,组织前敌总指挥部,以四方面军首长徐向前兼总指挥,陈昌浩兼政治委员,叶剑英任参谋长。
改编后,红一军军长林彪,政治委员聂荣臻,参谋长左权,政治部主任朱瑞。
辖两个师,第一师师长刘亚楼,政治委员黄甦,下辖三个团;第二师师长陈光,政治委员萧华,政治部主任舒同,下辖三个团。
1935年9月上旬,张国焘公开反对中共中央北上的战略方针,9月10日,中共中央率红一方面军第一、三军单独北上。
11日晚至12日,中共中央在甘肃迭部县俄界(今高吉村)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把红一方面军第一军、第三军和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直属部队缩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继续北上。
红军三大方面军
红军三大方面军红军第一方面军红军第一方面军成立于一九三0年八月,是毛泽东、朱德直接领导和指挥的一支红军主力。
后来曾改称为中央红军。
一九三0年五月,党中央在上海召开的全国红军代表会议决定,各地红军分别集中组成军团。
据此将红四军、红六军、红十二军合编为红一军团,朱德任总指挥,毛泽东任前委书记兼政治委员,辖三个军:第四军,第六军(不久改为第三军),第十二军,随后,赣西南的地方红军第二十军和第二十二军,也归属红一军团建制。
同时,红五军团根据全国红军代表会议精神,辖两个军:第五军和第八军。
随后,湘鄂赣边地方武装编成第十六军,也归属红三军团建制。
八月二十三日,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在湖南浏阳永和会师,组成第一方面军,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前委书记兼总政治委员,朱支卿任参谋长,杨岳彬任政治部主任辖第一、第三两个军团,共三万余人。
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以下简称中革军委)成立后,撤销了红一方面军番号及其领导机关,所属各部队直接归中革军委指挥。
此后,红一方面军改称中央红军。
一九三二年二月,王明“左”倾错误领导,强令中央红军攻打赣州,不仅久攻不克,反遭重大伤亡。
三月,中革军委重编第一、三、五军团。
一军团,林彪任总指挥,聂荣臻任政治委员;三军团,彭德怀任总指挥,滕代远任政治委员;五军团,季振同任总指挥,肖劲光任政治委员。
六月,党中央决定恢复红一方面军的番号及其指挥机构,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朱德兼红一方面军司令,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兼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辖第一、第三、第五军团。
八月八日,重新恢复毛泽东为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
十月,正当国民党对中央苏区进行第四次“围剿”的紧急时刻,王明左倾错误领导,撤销了毛泽东红一方面军总政委的职务苏区中央局书记周恩来兼红一方面军总政委。
由于朱德、周恩来灵活运用前三次反“围剿””的成功经验,于一九三三年三月继续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五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朱德任工农红军总司令兼红一方面军司令员,周恩来任工农红军总政治委员兼红一方面军政治委员。
红二方面军(十)红三军
红二方面军(十)红三军蒋、冯、阎军阀混战结束后,蒋介石立即调集十多个师的兵力对红军进行“围剿”,并组建和加强了湖北、福建、江西等省的“剿匪”总指挥部。
在“围剿”方法上,也由过去的几省军阀联合“会剿”转为由蒋介石统一组织和指挥的“会剿”,在湖北,分别任命了鄂西、鄂北、鄂南、鄂东“剿匪”司令。
以何键为首的湘军,在结束了对桂军的作战之后,也调集主力向红军进攻。
十二月初,国民党军第十九师李觉部纠集湘西土著武装、湖南警备第一军陈渠珍部等共两个多师的兵力进攻红二军团。
一路陷石门,一路(主力)从临澧向澧州逐步推进,八日晚进抵澧水南岸之停弦渡、万河、宝塔湾一线,其一部并渡过澧水占领了合口。
与此同时,敌第十六师彭位仁部则从沅江向南县、华容进犯,新十一师残部自新洲配合第十九师进行的反扑。
此外,在红军南下津澧之时,国民党军李宗鉴部乘机重占了公安,威胁红二军团侧后。
由于澧州战斗旷日持久不能结束,而且敌援兵已相继赶到,红军不得不自津、澧撤退。
十二月九日,至松滋杨林市、街河市一线休整。
红二军于十二日重占公安,并以第十二团少数兵力掩护伤病员及物资返回洪湖根据地。
本来就极少成功可能的南征至此结束。
在红二军团第二次进攻津、澧期间,国民党军已陆续在洪湖根据地周围集结,监利、潜江、华容县城相继失守,湘鄂西特委要邓中夏立即率红二军团返回洪湖准备迎击敌人的“围剿”。
但邓中夏片面强调洪湖地区河流、湖泊太多,不利部队行动,主张红军主力离开洪湖地区,另找地方“创建第二中央苏区”,拒绝接受特委意见。
贺龙、段德昌等前委大多数同志,积极支持特委意见,认为洪湖是老根据地,有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只要坚决依靠广大群众完全能够打破敌人的围攻,坚决反对红军主力远离洪湖地区的主张。
但邓中夏否决了前委大多数同志的正确意见,并将坚持正确主张的红六军军长段德昌调离主力部队,改任湘鄂西联县政府赤卫总队长,以汤慕禹接任红六军军长。
于是,段德昌带领一部分伤病员返回了洪湖根据地。
中国工农红军三个方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三个方面军红一方面军序列红一方面军组建(1930年8—10月)总前委书记:毛泽东37岁总司令:朱德44岁副总司令:彭德怀32岁总政委:毛泽东37岁副总政委:滕代远26岁参谋长:朱云卿27岁政治部主任:杨岳彬22岁第1军团(辖第3、4、12军)总指挥:朱德44岁(兼)政委:毛泽东37岁(兼)第3军军长:黄公略32岁政委:陈毅29岁(后蔡会文22岁)参谋长:周子昆29岁第4军军长:林彪24岁政委:罗荣桓31岁参谋长:陈奇涵33岁政治部主任:彭祐第12军军长:罗炳辉27岁政委:谭震林28岁参谋长:林楚政治部主任:谭政24岁第3军团(辖第5、8军)总指挥:彭德怀32岁政委:滕代远26岁参谋长:邓萍22岁政治部主任:袁国平24岁第5军军长:邓萍22岁(兼)政委:张纯清20岁政治部主任:吴溉之32岁第8军军长:何长工30岁政委:袁国平24岁(兼)参谋长:卢匿才政治部主任:袁国平24岁(兼)红一方面军整编(1933年9—12月,辖红1、3、5、7、9军团)总司令:朱德48岁政委:周恩来35岁参谋长:叶剑英36岁副参谋长:张云逸41岁政治部主任:杨尚昆26岁红一军团(辖第1、2、3师,1933年10月第3师归红九军团建制)军团长:林彪27岁政委:聂荣臻34岁参谋长:杨林(毕士悌35岁)政治部主任:罗荣桓31岁(后)李卓然34岁政治保卫分局局长:罗瑞卿27岁第1师(原红1军团改编,辖第1、2、3团)师长:李聚奎29岁政委:黄甦25岁参谋长:毕占云30岁政治部主任:谭政26岁第2师(原红1军团改编,辖第4、5、6团)师长:吴皋群23岁(后)陈光28岁政委:胡阿林32岁(后)刘亚楼22岁参谋长:曹里怀24岁政治部主任:史犹生红三军团(辖第4、5、6师)军团长:彭德怀35岁政委:滕代远29岁参谋长:邓萍25岁政治部主任:袁国平27岁政治保卫分局局长:张纯清23岁第4师(原红3军团改编,辖第10、11、12团)师长:张锡龙34岁(后)曹德清24岁政委:彭雪枫26岁(后)黄克诚31岁参谋长:张翼政治部主任:李井泉24岁第5师(原第7、21军合编,辖第13、14、15团)师长:彭绍辉27岁李天佑19岁(代)政委:乐少华29岁(后)陈阿金35岁政治部主任:黄克诚31岁(后)唐天际29岁第6师(1933年6月由兴国地方武装组建,辖第16、17、18团)师长:洪超24岁政委:徐策31岁参谋长:杜中美34岁政治部主任:欧阳钦33岁红五军团(辖第13、15、34师) 军团长:董振堂38岁政委:朱瑞28岁参谋长:陈伯钧23岁政治部主任:刘伯坚38岁第13师(原第13、15军缩编,辖第37、38、39团)师长:程子华28岁政委:宋任穷24岁第15师(原少共国际师改称,辖第43、44、45团)师长:陈光28岁(后)吴皋群23岁政委:肖华17岁政治部主任:冯文彬22岁第34师(1933年5月福建军区第19军改编,10月改归红7军团,12月复归红5军团,辖第100、101、102团)师长:周子昆32岁(兼)(后)彭绍辉27岁政委:程翠林26岁参谋长:袁良惠26岁政治部主任:刘英28岁红七军团(1933年10月组建,辖第19、20、34师;12月整编,第34师复归红五军团,第19、20师缩编为第19师。
红一红二红三红四方面军
红一红二红三红四方面军红军历史上有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单单没有红三方面军的原因——红军在我军的历史上是十分特别的存在,他可以说是人民军队的最早部队,是八路军的前身,而在土地革命时期,红军有三大主力军,分别是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其中红四方面军是土地革命时期战绩最辉煌的一支部队,而在红军刚建立的时候,当时是存在红三军团的。
当时除了中央苏区和中央军区外,当时红军还有散落在其他各地的,由于当时通讯的限制等,造成了指挥很难形成统一,到了后来各地的游击队慢慢稳定下来后,当时中央决定统一编制,也就组建了四个兵团:红一、红二、红三、红四军团,之后在这四个军团上面进行了扩编,形成了方面军。
红三军团是由闽西、赣南、赣西南地方武装编成红二十军、红二十一军、红二十二军、红三十五军等组建,下辖第五、第八两个军。
按理说是存在红三军团的,那么组建红三方面军也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但是却没有。
其实最开始的时候,红三军团是要扩建成红三方面军的,但是后来因为一场战役取消了、当时在红军打算成立方面军的时候,当时我军部队在攻打长沙。
当时因为战争的需要,为了便于统一管理,避免造成人员过大伤亡。
所以当时红三军团司令彭老总就主动要求中央,把红三军团编入了红一军团,最后扩建成为了红一方面军。
红一军团原来的总司令是朱帅,政委是毛爷爷,组建成红一方面军后继续担任总司令和政委,而原来红三军团的司令彭老总成为了副总司令,就这样,红三方面军就被空缺下来,一直没有组建。
后来随着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的成立,红二方面军的总司令是贺老总,红四方面军的总司令是徐向前,之后红四方面军西征,付出惨痛代价,国民党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开始了长征,2年后三大主力在陕北胜利会师。
开始了我军的光辉历史。
我们看没有红三方面军,主要还是因为当时为了战争方便指挥,所以才合并的,还有一个原因是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属于一个根据地发展而来的,所以不可能存在两个方面军。
最新-2018高考历史探讨——中国工农红军一、二、三、四方面军的由来素材 精品
2018高考历史探讨——中国工农红军一、二、三、四方面军的由来从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里,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开始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装。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的由来:“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参加起义的部队有贺龙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叶挺率领的第十一军的第二十四师,朱德率领的第三军军官教导团等,共2万余人。
起义队伍退出南昌向广东进军途中,在潮汕地区遭到优势敌人的围攻,主力损失严重。
剩下的队伍,一部分由董朗率领转移到海陆丰地区,与澎湃领导的农民武装结合,继续坚持斗争;另一部分由朱德、陈毅率领转战到湘南,第二年参加了湘南起义。
“八七”会议以后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赶赴湖南,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他把参加起义的部队和工农武装,统一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约5000人,卢德铬任总指挥。
三湾改编后,将一个师改编为一个团;在部队建立共产党的各级组织,把共产党支部建立在连上,班、排有小组,连以上设党代表。
营、团以上建立党委,整个部队由前敌委员会统一领导;在部队中实行民主制度,连以上建立士兵委员会,废除旧军队带兵的方法和坏习气。
三湾改编开始确立了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从政治上、组织上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
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一部分力量和湘南暴动的农民军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
5月4日,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6月改为红四军)。
这支我军历史上最早的红军为何称“红四军”,而不称“红一军”?1926年5月,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由叶挺独立团作为先锋向湖南挺进,揭开了北伐战争的序幕。
1927年1月,叶挺独立团所在的十二师扩编为军,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改编为一个师。
“四·一二”政变后,四军“东征讨蒋”,进军到九江、南昌一带。
8月1日,四军由我党掌握的部队参加了南昌起义,随后南下入粤。
红军历史
1.方面军简介一方面军的创始人是毛泽东和朱德.又称中央红军和朱毛红军.二方面军是红军长征后组建的是由二六两个原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的军团合并的.二军团是有自己的根据地的创始人是贺龙周逸群,六军团的军团长是肖克王震,方面军成立由贺龙任弼时负责.吴光浩则是黄麻暴动的副总指挥,鄂豫皖苏区的创始人之一,在当地有著极高的威望。
后在前往河南组织暴动时遭民团突袭牺牲...段德昌,彭德怀的入党介绍人,洪湖苏区的创始人,红二方面军的代表人物之一,有“火龙将军”之称。
后被夏曦杀害.红四方面军的前身是黄麻起义、商南起义、六霍起义建立起来的鄂豫皖红军。
最早部分是黄麻起义余部组成的第七军,后改称11军31师;商南起义部队为32师;六霍起义部队为33师。
创始人吴光浩军长牺牲后,徐向前接任军长。
后11军改称红1军,许继慎任军长。
后来,1军与蔡申熙的15军(原3军团8军余部发展起来的)合并,改称红4军,旷继勋、徐向前先后任军长;同时,鄂豫皖又建立了一支新部队25军;不久,4军、25军合编为红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委。
由于张国焘决策失误,队伍在鄂豫皖呆不住了,转移到了四川,在那里建立了川陕根据地,鼎盛时期有5个军,近10万人。
1935年底,在雪山草地与毛泽东分道扬镳张国涛、徐向前等,率领8万红军主力部队南下,为进入川西平原建立根据地,与川军重兵集团在名山县百丈地区进行了一次规模空前的战役决战,遭受惨重失败。
这是红军长征时期仅次与湘江战役的大血战。
军政要人曾中生、旷继勋、余笃三、许继慎、蔡申熙、周维炯、王培吾、李荣桂、姜镜堂、熊受暄、庞永俊、徐百川、曹学楷、舒传贤、陈奇、戴克敏、徐朋人等等均被错误路线杀害2.红军由来2.1.红一方面军由来1929年1月14日,为打破湘赣两省敌人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和解决部队给养问题,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主力进军赣南,建立赣南革命根据地。
在同年3、5、10三个月,红四军三进闽西,建立了闽西革命根据地。
红军历史简介
1.方面军简介一方面军的创始人是毛泽东和朱德.又称中央红军和朱毛红军.二方面军是红军长征后组建的是由二六两个原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的军团合并的.二军团是有自己的根据地的创始人是贺龙周逸群,六军团的军团长是肖克王震,方面军成立由贺龙任弼时负责.吴光浩则是黄麻暴动的副总指挥,鄂豫皖苏区的创始人之一,在当地有著极高的威望。
后在前往河南组织暴动时遭民团突袭牺牲...段德昌,彭德怀的入党介绍人,洪湖苏区的创始人,红二方面军的代表人物之一,有“火龙将军”之称。
后被夏曦杀害.红四方面军的前身是黄麻起义、商南起义、六霍起义建立起来的鄂豫皖红军。
最早部分是黄麻起义余部组成的第七军,后改称11军31师;商南起义部队为32师;六霍起义部队为33师。
创始人吴光浩军长牺牲后,徐向前接任军长。
后11军改称红1军,许继慎任军长。
后来,1军与蔡申熙的15军(原3军团8军余部发展起来的)合并,改称红4军,旷继勋、徐向前先后任军长;同时,鄂豫皖又建立了一支新部队25军;不久,4军、25军合编为红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委。
由于张国焘决策失误,队伍在鄂豫皖呆不住了,转移到了四川,在那里建立了川陕根据地,鼎盛时期有5个军,近10万人。
1935年底,在雪山草地与毛泽东分道扬镳张国涛、徐向前等,率领8万红军主力部队南下,为进入川西平原建立根据地,与川军重兵集团在名山县百丈地区进行了一次规模空前的战役决战,遭受惨重失败。
这是红军长征时期仅次与湘江战役的大血战。
军政要人曾中生、旷继勋、余笃三、许继慎、蔡申熙、周维炯、王培吾、李荣桂、姜镜堂、熊受暄、庞永俊、徐百川、曹学楷、舒传贤、陈奇、戴克敏、徐朋人等等均被错误路线杀害2.红军由来2.1.红一方面军由来1929年1月14日,为打破湘赣两省敌人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和解决部队给养问题,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主力进军赣南,建立赣南革命根据地。
在同年3、5、10三个月,红四军三进闽西,建立了闽西革命根据地。
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的35个军
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的35个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第一次正式称为“红军”,始于1928年5月25日。
之所以将自己领导的武装称为“红军”,其中一个原因是借鉴苏联红军的称谓。
当日,中共中央颁发的《军事工作大纲》指出:“为保障暴动的胜利与扩大,建立红军已为目前的要义。
”为此,大纲明确规定:“割据区域所建立之军队,可正式定名为红军,取消以前工农革命军的名义。
”《军事工作大纲》的颁发,对于各地的军事斗争和红军的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大纲颁发之后,全国各地的工农革命军及其他工农武装陆续改称为红军。
1930年后,又逐渐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工农红军的最初源头和骨干力量,是1927年8月至1929年12月间,中国共产党相继在中国中部、南部、东部、北部和西北部广大地区领导的近百次不同规模的武装起义和暴动中保留下来的武装,其中著名的有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的南昌起义;毛泽东等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张太雷、叶挺、恽代英、聂荣臻等领导的广州起义;彭德怀等领导的平江起义;邓小平等领导的百色起义,等等。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相继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西、鄂豫皖、海陆丰、琼崖、闽浙赣、湘鄂赣、湘赣、左右江、川陕、陕甘、湘鄂川黔、赣东北、苏北等革命根据地。
中国工农红军也不断发展壮大,组成了第一方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等红军部队,依靠群众,实施正确的军事战略及指挥方针,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多次“围剿”和“清剿”。
中国工农红军迅猛发展到30余万人,先后出现了35个军的番号。
本文记述的,就是红军各军首次成立时的编制序列及其演变后的走向。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史载红一军有两支。
一支为鄂豫皖边的红一军。
1930年3月18日,党中央在给鄂豫皖边特委并转红三十一师、三十二师、三十三师师党委及全体同志的信中指出:“在目前要配合湘鄂赣等省首先胜利的工作准备,无疑的要把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师红军在集中组织、统一指挥原则之下联系起来,将这三师编为红一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上为什么没有红三方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曾经编成一、二、四方面军,而没有编成三方面军,原因何在?目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中央曾计划将红军一、二、三、四军团依次扩编为方面军,后来,因为彭德怀同志主动提议三军团和一军团合编为红一方面军,放弃了单独扩编为红三方面军的计划,遂造成了缺编。
据历史资料记载,红三方面军缺编另有其他一些原因。
中国工农红军由军发展到方面军,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在1930年1月以前,中央没有统一编制红军的计划。
那时,中央认为:“目前中国,只有朱毛及彭德怀的部队可以称为红军,其余如贺龙等都不能叫做红军”,只能算作游击队(《中共六届二中全会政治问题报告记录》1929年6月25日)。
因此,各地红军的编制及番号也就各行其是。
起因
1930年1月,中央军事部召开会议,决定统一全国红军的番号和编制,将几部较大妁红军编为一至八军。
这是红军史上的第一次统一规划。
4月15日,中央军委决定将全国红军按地域组成军团,一为“湘鄂赣交界处的三、四、五等军”;一为“湘鄂边界的二、六、十等军”;还有一个是“闽粤桂十一、十二、七等军”(《中央军委军事工作计划大纲》1930年4月15日)。
这是红军首次由军组成军团的计划。
5月间,全国红军代表会议对这个计划作了一次调整,决定组成4个军团,即四、三军为第一军团,二、六军为第二军团,五、八军为第三军团,十一、十二军为第四军团。
6、7月间,红一、二、三军团分别成立,只有第四军团没有成立。
从目前所见的史料看,在这期间,中央及中央军委并没有发出成立方面军的指示。
红一方面军的形成
1930年8月23日,红军一、三军团在浏阳永和市会师,随即组成了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在得知这一消息前后,仍没有发出组成方面军的指示。
8月29日,中共中央给长江局并转湖南省委、湘鄂赣前委及后委的信,即关于占领长沙的战略与政策的指示,其中提到:“据报载三、四,五、八军已取得联络……对于你们有下列紧急指示,……关于红军问题……在现时一、二、三军团上应成立总司令部组织,中央决定以朱德同志为总司令以统一指挥”,没有指示其组成红一方面军。
当时,党中央机关报《红旗日报》在报道红军第二次攻打长沙时,从未使用红一方面军的番号,而是用三、四、五、八等军的番号。
而另一方面,红军第一方面军的成立是自发成立的。
毛泽东同志在1930年9月17日给中央的报告中说:红一、三军团会师后,为指挥一、三两个军团起见,已由一、三两军团前委联席会议决定组织总前委,毛泽东为书记,公开组织第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总政治部,朱德为总司令,毛泽东为总政治委员,杨岳彬为总政治部主任。
9月20日,彭德怀同志也向中央报告说:“现在我们与一军团在军事上组织了红军第一方面军。
”可见,红一方面军是由一、三军团前委联席会议根据第二次攻打长沙的军事需要,为指挥方便而自行组成的。
红四方面军的形成
以鄂豫境地区的红军为基础组成的红四方面军也是自行成立的。
在这个地区,我党曾较早地创建了红军部队。
1930年4月,中央军事部在计划组建红军军团时,决定该地区的红一军“候其发展程度再定”,暂不编为军团。
5月,全国红军代表会议决定编红军为4个军团,红一军亦不在其列。
6月,中央军委长江办事处工作计划中,曾打算把鄂豫皖地区之红一军和鄂北之红九军合编为红四军团,最后也没有编成。
到了9月,党的六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要求全国红军的军团和方面军都取消,统编为一至七军,鄂豫皖地区的红军按统一规划被编为红四军。
1931年1月,红四军正式成立。
中央在此间的多次指示中,仍然坚持取消军团和方面军的意见。
11月25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还发布通令:决定在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后,“即取消第一方面军总司令、总政委的名义及其组织,所有中华苏维埃全国红色海陆空军完
全集中统一在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指挥统辖之下。
”可见红四方面军的成立也不是中央统一规划的,与红一方面军成立时的情况一样,红四方面军的成立也是因为军事指挥的需要,当时红四军和新成立的红二十五军合攻黄安县城,为便于统一指挥而成立了红四方面军。
诚然,中央也曾有过组织方面军的计划,但由于种种原因,其计划没有实现。
1931年12月4日,中央在给苏区中央分局、省委、及红军各军政治委员的训令,即“关于敌军进攻的军事布置,红军行动方向与编制”中指示:“现在红军一方面军应即改组为一、二、六、七、八、十等六军,赣东北军应改编为红军第五军,先编一师,湘赣也编足一师。
红军十六军仍旧,应将现有三师尽量扩充。
东江红军成立独立师。
以上各军在打通后统归第一方面军指挥,鄂豫皖第四军应扩充编成第四、第九两军。
湘鄂西第三军应先编足两师。
鄂北红九军改成独立师。
在此三部分打通,应成立红军第二方面军,归鄂豫皖苏区革命委员会管辖。
”按照中央的计划,当时全国较大的红军部队基本编入了第一、第二方面军,可是,这个计划未得以贯彻执行,鄂豫皖地区不等与湘鄂西及鄂北等处打通,就先行成立了红四方面军。
后来,该地区得知中央这一指示后,也曾打算改称为红二方面军,张国焘、陈昌浩在给中央的报告中说:此地红军“仍命名为红军第四方面军,将来再改称第二方面军”(张国焘、陈昌浩《关于豫南、皖西战况给中央的报告》1932年3月21日)。
这个打算却一直没有付诸实践。
造成红三方面军缺编,不能不说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红二方面军的形成
1932年秋入川的红四方面军也发展为5个军,共8万人。
作为主力红军除此两部外,尚有红二、六军团。
1936年7月,红二、六军团遵照中央指示合编为红二方面军,而第三方面军只好缺编。
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陕北,1937年8月,这三支主力红军奉命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三方面军也就没有必要再编了。
小结
尽管红一、四方面军的成立不是中央统一规划的,但毕竟巳成事实,在那个时候,中央与各地的联系因交通不便造成很多困难,各地的情况也是瞬息万变,发生这种现象并不奇怪,中央在后来的指示中,也承认了这种编制。
1933年5月12日,中央军委在“关于红军的组织机构的变更及干部的任免给各军的通知”中,提到了一、二、四方面军,说明中央还另有组织红二方面军的打算。
6月7日,中央军委发出“关于改编红军第一方面军所属的独立军团的通令”,接通令要求,新组建了红六、七、九军团,翌年8月以后,又按中央军委决定,组成了红军第八、十军团。
红一方面军当时辖第一、三、五、七、八、九、十等军团,总兵力达14万人。
全国红军代表会议
1930年5月,党中央召开了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会议和全国红军代表会议,决定将活动于闽西和赣南以及湘鄂西、湘鄂赣、鄂豫皖等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分别改编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军团;还准备在这四个军团的基础上继续扩大红军,然后再把它们编为四个方面军。
同年6月,红四军、红十二军和红三军在福建汀州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朱德任总指挥,毛泽东任政治委员。
红五军、红八军在湖北大冶合编为第三军团,彭德怀任总指挥,滕代远任政治委员。
随后,湘鄂赣边部分地方红军组成红十六军,也编入第三军团。
7月,由湘鄂边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改编的红四军与红六军在湖北公安会师,组成第二军团,贺龙任总指挥,周逸群任政治委员。
鄂豫皖的红军当时则未编成第四军团。
浏阳会师
1930年8月下旬,一、三军团在湖南浏阳会师后,在两个军团的前委联席会上,以彭德怀为书记的三军团前委则提议成立第一方面军和总前委,三军团编进一方面军建制。
这就是说,三军团不再扩编为第三方面军。
彭德怀说:“从战略方针来看,我赞成三军团编为第一方面军的建制,统一指挥,这是革命的需要。
”一、三军团前委联席会议通过三军团前委的这一
提议,并一致同意朱德为总司令,毛泽东为总政委和第一方面军总前委书记。
这样,第三方面军就没有成立。
长竹园会师
1931年1月,鄂豫皖根据地的红四军与红十五军在河南商城城南的长竹园会师后,合编为红四军。
同年11月,红四军与红二十五军在湖北黄安七里坪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
木黄会师
1934年10月,第二军团和第六军团在贵州印江的木黄会师,成立了以贺龙、任弼时为首的总指挥部。
1936年7月初,二、六军团及其总指挥部和第三十二军(原为第一方面军第九军团)在长征途中奉命组成第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
总结
1933年秋,中央军委也曾有过把新成立的七、八、九、十这四个军团合编为第三方面军的计划,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由于这四个军团一部分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一部分跟第一方面军参加长征,所以合编计划未能实现。
摘自《党史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