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的防治__说课稿
荒漠化的防治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环境保护和发展经济是当今世界关注的重大问题,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之一,其影响和危害深远,西北干旱地区是我国荒漠化发展的典型地区和荒漠化防治的重点地区,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强化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参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的载体。
教学荒漠化对自然、社会的危害是本课重点。
动植物的变化对荒漠化的指示与防治作用及防治荒漠化的重要意义是本课难点。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学习过西北地区的基础知识,对西北地区的环境有所了解,但是由于主客观原因学生的地理基础比较薄弱,容易混淆部分概念,学习难度适中。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形成是自然原因与人为因素作用于脆弱生态环境的结果。
(2)了解荒漠化对社会、经济、生态发展带来的危害。
提高图文分析与综合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理小实验探究西北地区荒漠化成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条件是基础、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的决定性因素。
(2)通过图文分析与综合论证荒漠化的危害探究应对措施。
3、情感和价值观了解我国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及荒漠化的威胁,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发展观。
四、教学重难点:1、荒漠化的表现及分布特点2、西北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五、学生课前准备:学生根据中国地形图、降雨及气温等资料图确定我国西北地区的位置与典型懂得气候特点。
五、教学过程2.1 荒漠化的防治(第一课时)——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导入: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到黄沙碛里客行迷,四望云天直下低。
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
这些诗句描写了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景观(展示西北地区荒漠景观),那你知道荒漠是怎样形成的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以我国的西北地区为例,学习荒漠化的形成(板书)。
那我们能否在中国的地形图和中国的行政图中指出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呢?(教师出示中国地形图和中国行政图,学生回答略)。
荒漠的形成与当地的土地、气候等存在着密切关系。
(教师出示荒漠植被照片,学生观察并总结其特点略)由于植被稀少,所以沙质土的有机质含量也很低,比较松散,地表裸露,更容易被风吹起,又会失去更多的水分和养分,植被又受到影响,这样恶性循环就逐渐形成了典型的荒漠化景观。
高中地理必修3第2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说课稿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将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荒漠化防治的具体措施,并选取一个措施进行深入分析;
2.案例分析:提供一个新的荒漠化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和防治策略;
2.教师提问: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引导学生发现自身不足;
3.反馈和建议:针对学生的表现,提供具体的反馈和建议,指导学生如何改进学习方法;
4.鼓励和表扬:对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进步给予鼓励和表扬,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布置情况如下:
1.完成一篇关于荒漠化防治的短文,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关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关爱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荒漠化的概念、类型、分布特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按照以下步骤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从荒漠化的概念、类型和分布特点入手,通过PPT展示和讲解,让学生对荒漠化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2解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相互作用;
3.讲解荒漠化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深刻理解荒漠化的危害;
高中地理必修3第2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荒漠化的防治优秀教学教案说课稿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
过程与方法:利用丰富的图片和资料,采用启发式、兴趣教学、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
教学难点:树立土地荒漠化问题一般分析方法和思路,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
设计思路:
本节课总体内容不难,但只由教师讲解就会显得比较枯燥,因此本堂课的设计思路以课本的主要知识为框架,从具体的图片、资料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最后得出基本的结论,形成一定的概念,达到理解和应用的目的。
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积极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1、我授课的这个班学习能力整体纪律特别好,上课时很快就融入到问题的讨论中了。
2、这节课可说是上得比较活跃。
因为事先准备的资料比较充分,精心设计了很多师生互动的环节,所以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从学生反馈的情况看,他们都能来说明荒漠化概念,荒漠化的原因。
3、本堂课内容较多,由于时间问题,有些讨论的地方并没有预设的深入。
其中需要完善的还有很多细节问题。
比如,说到“荒漠化的人为原因”,要突出讲根本原因是人口的激增。
荒漠化的防治地理说课稿
教育科学学院说课教案题目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专业指导老师班级姓名学号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第一课时)---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简析本节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的第一课时内容。
我们都知道,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
本章节是在第一章探讨区域地理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区域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以某区域为例,通过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以及在发展过程中的出现环境问题,来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为此,教材就以当今世界上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荒漠化),选择了非常具有代表意义的案例,也是必修三“区域可持续发展”内容中的第一个案例,即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通过图表、资料分析该地区荒漠化发生的含义和原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意在引导学生了解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并通过这些案例的分析,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荒漠化的含义及其成因,了解荒漠化的危害。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现象的感性认识,理解荒漠化的含义。
2.通过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因素的分析,了解造成荒漠化的主要的人为原因。
3.通过对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变等案例分析,明白荒漠化的危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增强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环境观与发展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在西北荒漠化形成中的作用和表现、荒漠化整治的对策和措施。
2、教学难点: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重难点确立依据:影响区域环境建设的因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在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荒漠化大背景下是不容易理解分析,同时对于人为原因具体对区域发展的危害程度是难以把控的,所以设置为教学重点。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ppt说课稿
塔里木河下游干枯的河床
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温:冬冷夏热
气温年日较差大
降水:降水集中在夏季
且年降水总量稀少
气候干旱,大风天气多
可就在若干年后,无边的草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采1公斤发菜,需要将5~10亩的草原用密集的钢丝铁耙搂一遍,而被铁耙搂过的土地恢复植被则需要2~3年的时间。
已红对壤西 地石北区质地气区候荒荒温漠漠暖化,化有雨了量一充定沛的,直无观霜印期象长和,感适性种认性识广,但对荒漠化的成因分析还不够深入和全面。
过度樵采:冬天的砍材人
过度樵采:挖发菜
《中国环境报》2003-5-28
采1公斤发菜,需要将 5~10亩的草原用密集的钢 丝铁耙搂一遍,而被铁耙搂
过的土地恢复植被则需要 2~3年的时间。
1994~1999年,内蒙古 全区因搂发菜被破坏的草原 面积达1.95亿亩,其中 6000多万亩已经全部沙化。 而从1990~1998年间,每 年涌入阿拉善左旗采搂发菜 人员就近10万人次,破坏 草原达3000万亩,偷杀、 盗窃牲畜2000多头(只),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余 万元。
气温:冬冷夏热 气温年日较差大
降水:降水集中在夏季 且年降水总量稀少
气候干旱,大风天气多
1.3、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荒漠化的概念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2、难点: 结合区域实际,分析不同地区荒漠化形成的原
因
2.1、教学方法
以“确定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西北
地区的自然特征——西北地区的社会经济 特征——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原因分 析——我国南方低山丘陵红漠化的形成原 因”为主线,组织教学,并把活动分散到 相关内容的教学之中。
生 态
集中在冬春干旱季节
《荒漠化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说课稿
《荒漠化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说课稿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在第一章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区域环境问题出现的一般规律,更重要的是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为后面各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教材包括荒漠化的概念,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等五部分。
二、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展的原因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措施。
知识与技能:1.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及问题产生的愿因。
2.了解区域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的危害和综合治理措施。
3.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以西北地区为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原因,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综合治理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增强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环境观与发展观。
三、教学重点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原因。
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综合治理措施。
四、教学难点举一反三,培养和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五、教法设计1.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结合材料,采用图文结合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归纳荒漠化的概念及基本过程和危害。
采用数字记忆法,强调记忆荒漠化的概念2.充分利用课本的图示,及材料,引导学生读图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
3.采用图表结合理解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产生原因。
4.“对症下药”法,引导学生针对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原因,提出防治的对策与措施。
5.通过以上分析,帮助学生建立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危害描述,成因分析,治理说明和综合观念与能力,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荒漠化的防治》说课课件
5.印证练习
课时1
迁移应用 1 我国西北地区受海陆位置影响,形成了以 干旱为主的自然地理环境。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 ( ) A.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B.风力作用强烈,气候干旱 C.干旱为主 D.多高大山脉与盆地 (2)西北地区自然景观以草原和荒漠为主的根本原因 是 ( ) A.地形起伏大,高原山地广 B.远离海洋,深居内陆 C.水分条件自东向西逐渐变干 D.植被稀少,植被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小
(二)学法
本节课立足于学生活动和案例分析,着 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在指导 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等方面主要采用问 题引领,分组讨论法和比较分析法。
六、教学过程分析 1.新课导入
草原退化 水土流失
土壤盐碱化
土地石漠化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的展示,由景观的变化引 出知识“荒漠化”,通过简单剖析荒漠化对我国 的危害,把更多空间留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求 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水文
农业生产
水量小,汛期短,河流含沙量大,多内流 河,冰川融水是主要补给水源(气温)。 绿洲农业、灌溉农业、畜牧业
设计意图:结合图2.1,2.2(课本)分析西北地区 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进一步突出重难点,使重难点知识形成系统化和 条理化,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动手能力,使学生 读图分析区域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欣赏有关荒漠化的景观图片,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紧迫感 2.通过案例分析,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 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荒漠化的分布及西北的自然特征
2.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 3. 树立土地荒漠化问题的一般的分析方法和思路,积 累常用语言,即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
荒漠化的防治说课稿
荒漠化的防治说课稿人类是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类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好的生存环境,才能获得持续发展,但是目前人类生存的环境已受到破坏,并且出现了恶化的趋势,表现出了很多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我们学过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有哪些?接下来请大家看一部短片,看看这部短片向我们展示的是我们的环境在哪些方面出现恶化?荒漠化是目前全球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据联合国的统计数据,全球四分之一的陆地,三分之二的国家已深受其危害,那请大家思考一下,我们国家包不包括在三分之二的国家里面?其中我们国家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在我国的西北地区有这么严重的荒漠化?我们将如何去防治?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习有关荒漠化的防治。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什么是荒漠化?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荒漠化的发生?荒漠化的产生过程又是怎样的?一、荒漠化的概念和发生过程1.荒漠化的概念(略)是什么原因导致土地退化?2.荒漠化发生的基本过程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相当严重,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在我国的西北地区荒漠化这么严重?下面我们来学习我国西北地区形成荒漠化的原因。
二、西北地区形成荒漠化的原因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原因有多个,但概括起来有两大方面:一是自然原因;二是人为原因。
那我们这节课主要来学习第一个自然原因。
(一)自然原因──西北地区具有干旱的自然环境请大家想一想西北地区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为什么西北地区具有如此干旱的自然环境?这与哪个因素有关?它位于我国西北部,下面我们来看看我国西北地区的确切范围。
●西北地区的范围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西北地区有相当干旱的自然环境?在干旱气候的影响下,西北地区所出现的自然景观和农业活动可能是什么?接下来我们来学习:●西北地区的干旱气候与植被景观的关系通过我们前面对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受干旱气候影响下的自然景观和农业特色的学习,我们知道如果人类的经济活动不合理,如过度放牧、不合理开垦,就会破坏植被,导致荒漠化的发生。
人教版必修3地理: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说课稿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荒漠化的成因、类型及其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分布特点;荒漠化防治的基本原则、技术和措施。
教学难点:荒漠化成因的深入理解,尤其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相互作用;荒漠化防治技术的实际应用和效果评估。
为确保学生掌握重点、克服难点,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案例教学、问题导学、小组讨论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生态环境、自然灾害等前置知识,但对于荒漠化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知识可能较为陌生。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一是对荒漠化成因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二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能力较弱,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三是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可能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作技巧。
1.问题探究: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的方式回答问题,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2.案例分析:学生分组分析荒漠化案例,每组汇报分析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实现生生互动。
3.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完成与荒漠化防治相关的任务,如设计防治方案、制作宣传海报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投影仪和电子白板:将教学内容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便于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提供丰富的教学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互动方式
为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按照以下步骤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高二地理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说课稿
高二地理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说课稿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是湘教版教材高二地理必修Ⅲ第二章第一节内容。
土地荒漠化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不断遭到沙尘暴的突击,而且产生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形成的强度和范畴越来越大,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
沙尘暴的产生是土地荒漠化、沙漠化直接导致的结果,本节内容——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是自然环境被破坏的主要问题之一,它给我国北方生态环境、农牧业生产、社会和相干产业以及世界的环境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已经引发社会民众的广泛关心。
本内容包含的问题地理分析思路和模式的知识,是以后学习问题地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知道荒漠化的含义及其成因。
(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
2、能力目标:(1)通过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因素的分析,知道荒漠化的含义和造成荒漠化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2)通过对荒漠化的分析,掌控问题地理的分析思维和答题模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认识人类活动对全部地理环境的影响,建立正确的人地观、科学的环境观。
(2)通过案例分析,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爱好和动机,养成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本着高二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肯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荒漠化的成因和防治。
重点的根据:只有掌控了我国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和人为原因,才能知道和掌控问题地理的分析思路和答题方法。
教学难点:荒漠化的成因。
难点的根据: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由于学生对初中时期的地理没有学科不重视,在中国地理这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控不好。
1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到达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四、说教法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我校高二年级学生的学习现状,我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景观图片的展现和视频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控。
2.1 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 说课稿
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说课稿(第1课时)一、说教材地位和作用:本章有两节内容,第一节主要讲述了荒漠化的防治,第二节是森林的开发与保护,这两节内容都是在分析典型区域的环境与发展问题,通过学习这两节内容,让学生们深刻的了解我们社会现在所面临的部分生态问题,让学生认识到生态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一节主要内容为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
教材首先简要介绍了与荒漠化有关的一些基本概念,然后在此基础上说明了西北地区的区域自然特征是干旱,这是本区荒漠化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因素。
然后重点分析了荒漠化历史发展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在这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最后较为详细地从人地作用的角度介绍了目前西北地区不同程度荒漠化土地的分布特点,最后给出了相对应的荒漠化的治理措施。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本上的插图,运用读图分析法、自主归纳等教学方法,重点分析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地区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对荒漠化发展的作用,最后列表归纳整理。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确定三维教学目标,具体如下:1、知识与技能理解荒漠化的概念、发生过程、形成原因和表现形式。
应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地图,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气候和植被景观的关系。
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了解西北地区在不同时期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在不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了解西北地区人民防治荒漠化的成功经验和治理措施,并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理解生物治沙措施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西北地区的各类专题地图,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培养学生图文转换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西北地区荒漠化成因的分析,认识到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荒漠化形成的决定性因素,若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人地协调是其关键,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通过学习荒漠化治理的成功案例,让学生们认识到荒漠化是可以治理的,但目前我国的荒漠化仍是总体扩张的趋势,因而防治荒漠化又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项长期而艰巨任务。
荒漠化防治的说课稿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荒漠化的防治》是人教版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章节是在第一章探讨区域地理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和解决区域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环境问题。
在此既承接了上一章的内容,又为下一节的学习提供了方法,打下了学习的基础。
(二)主要内容本节大体分为三部分内容:荒漠化的形成的原因,荒漠化的危害,荒漠化的防止措施。
二、说学生(一)心理发展规律该阶段的学习是由理性思维分析占据主导,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学生加以引导。
(二)知识基础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对西北地区已有一定的了解,但只是停留在感性认识上,缺乏对荒漠化发展原因及治理方式的知识,因此对本节的学习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三)学习能力分析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区域学习能力,还需进一步学习综合分析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由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看待地理环境问题以及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理解人地协调对可持续发展具有的重要意义,形成尊重自然、和谐发展的态度。
(人地协调观)2.以西北地区为例,运用西北地区各类专题地图,试着从综合(自然和人类)的角度去认识荒漠化问题,初步形成对区域问题的分析能力,掌握对区域环境问题进行分析的一般方法。
(综合思维)3.学生通过区域的学习认识西北的荒漠化问题,并从这视角出发,运用区域综合分析、区域比较、区域关联等方法认识区域问题。
(区域认知)4.学生能够试着运用本节所学的知识,在同类问题中或现实生活中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
(地理实践力)三维:1.知识与技能运用示意图,学生能够说出荒漠化的含义,分析荒漠化形成的原因,了解荒漠化的治理措施。
2.过程与方法运用示意图及小组探究的方法,学生能够分析西北荒漠化形成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初步形成区域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知道荒漠化的危害,从而提升可持续发展的意识,逐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公开课荒漠化的防治说课讲稿
《荒漠化的防治》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们,你们好!我今天要说课的题目是《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
下面我将按照以下四个步骤进行我的说课:一、说教材1、地位和作用《荒漠化的防治》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内容。
在第一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区域的概念及特征,了解了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在这个基础上,第二章以具体某一区域为例,学习如何分析和解决区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保证可持续发展。
作为第二章第一节内容,既承接上一章的内容,同时,它又为下一节的学习提供了方法,打下了学习基础。
2、教学目标按照大纲要求,另外考虑到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对于荒漠化只是一种片面的、肤浅的认识,也不能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中,所以本节内容所要达到的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以我国西北地区为案例,使学生理解荒漠化认为成因,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2)过程与方法运用西北地区案例,分析和论证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的人为成因及危害,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掌握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分析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强化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逐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3、教学重、难点(1)结合荒漠化的过程分析荒漠化的人为成因,理解人为原因是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2)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强调在不同类型的地区,要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措施。
二、说教法根据本节内容知识点的难易,主次,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为了使此次教学达到最佳效果,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区域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和解决必修结合不同区域的地理背景,必须用具体某一区域为案例。
如本节是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为例,学生可以通过对这一个案例的学习,总结出研究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得到能力的提升。
2、探究法探究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相互交流和合作解决地理问题,我将采取分组探究,各组设置一名组长,组长的职责是召集本组同学对提出的探究问题进行思考及讨论,并将讨论的结果记下,并在谈论结束后展示本组的讨论结果。
荒漠化的防治说课稿
第二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说课教师:李青平关于李青平的说课稿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在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区域环境问题出现的一般规律,更重要的是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为后面各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提供借鉴或服务)。
本节教材包括荒漠化的概念,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等五部分。
2.教育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展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一)知识与技能:1.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荒漠化)与发展问题,及问题(荒漠化)产生的愿因。
2.了解区域环境问题(荒漠化)与发展问题的危害和综合治理措施。
3.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以西北地区为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原因,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综合治理措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增强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环境观与发展观。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重点: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原因。
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综合治理措施。
难点:举一反三,培养和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五、教法设计1.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结合材料,采用图文结合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归纳荒漠化的概念及基本过程和危害。
采用数字记忆法,强调记忆荒漠化的概念(三区、三退、三化、二因)2.充分利用课本的图示2.1,2.2及材料,引导学生读图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干旱,气候异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荒漠化的防治》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背景分析:
荒漠化直接威胁着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空间,这种威胁可延续几代人甚至不可逆转,故而被列为全球性的十大环境之首。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受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可占陆地国土的1/4以上,并有总体扩张趋势,其中以西北地区最为严重。
2、知识框架:
这节是本单元的重点之一,在学生了解了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基础上,本课主要阐述了荒漠化的成因、荒漠化的防治与治理措施和经验。
教材首先概述了荒漠化的一般知识,然后引出西北地区案例,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荒漠化的形成,并明确指出人类活动在荒漠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既然荒漠化主要是由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的,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掌握荒漠化的成因和过程,因地制宜,依法治理,荒漠化是可以防治的。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教材接着讲述了荒漠化防治的核心内容和成功的整治模式,并以内蒙古的沙坡头为例,介绍了西北地区治理荒漠化的有效措施和成功经验。
本课蕴含着尊重客观规律,因地制宜的人文地理思想,有较强的思想教育和智能训练的功能。
3、教学目标: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点。
鉴于此,我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干燥的原因和相应得自然景观特征;了解沙漠和沙地的主要分布、成因和分类;理解干旱区是本区最突出的地理特征,也是西北内陆各地理要素的综合体现,是荒漠化形成和发展的地理背景。
(2)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和人为原因,特别是人为原因的主要表现方面。
理解人类活动在荒漠化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了解西北地区在不同时期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在不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4)了解西北地区人民防治荒漠化的成功经验和治理措施,并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理解生物治沙措施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西北地区的各类专题地图,分析和论证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
理背景,培养图文转换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参与可持续的能力,并提高对西北地区地大物博与人口稀少这一矛盾的正确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强化科学的人地观念。
4、重点难点:
我校教学理念是在倡导朴实教学模式的前提下,注重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以提高人文素养。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通过学习地理,从地理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本节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其抽象思维能力有所提高,学习地理喜欢深层思考和理性探究,但是对知识的掌握上学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深度、高度。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难点是:
(1)人为因素在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中的作用和表现。
人类活动在荒漠化发生和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在西北地区尤以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人类活动为主。
(2)荒漠化的整治模式(措施)。
强调在不同类型的地区,要针对不同的自然条件和外力作用性质,因地制宜的采取不同的整治措施。
二说学情
大家都知道我们学校的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好很多东西需要老师仔细引导,他们自己动手动脑意识较差。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以现代教学观念为依据,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索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营造利于学生发展,尊重学生个性,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用形象化的手段使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化,设置地理情境,让学生观察、体验、探究、理解地理事象,紧扣新课标要求并重视实施过程,采用案例教学法、讲解法、多媒体演示法、合作式学习法进行教学。
(二)、说学法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学习过西北地区,对西北环境有所了解。
学习兴趣较大,但学生容易混淆荒漠与荒漠化的概念,学习难度适中。
学习方法:对于难度较大的自然原因,学生主要以听教师讲解为主。
难度较小的人为原因,主要安排学生自主学习。
教材P21页和P26页的活动探究由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完成。
四、说教学程序
情景导入:沙尘暴问题引出生态环境建设,引出荒漠化的防治问题。
新课教学:
一、荒漠化概述
1、概念:抓住关键词:三区;三退;三化;二因。
2、一般过程:植被破坏—土地裸露—风沙侵蚀;水土流失—土壤中养分流失—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荒漠化景观。
辨析两组概念:沙漠化与荒漠化;荒漠与荒漠化
3、分布地区:世界分布;中国分布。
承转引出中国西北地区案例。
介绍本节的学习思路:西北地区地理环境背景——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历史时期的荒漠化——解决措施——课堂小结——迁移运用。
二、西北地区概况(地理背景环境)
1、位置和范围:
2、内部差异:
第1课时
复习导入:(略)3-5分钟。
新课教学:
三、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1、自然原因——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荒漠化的潜在因素:干旱的自然特征
(2)气候异常
教学设计:考虑到自然原因涉及到的自然地理的原理、规律较多,比较抽象、枯燥、空洞,采用小步子、小梯度,边讲解、边分析、边归纳知识结构系统的方法进行。
大约用时15-20分钟。
自己设计的知识系统框图(略)。
2、人为原因——教学重点
两方面:一方面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1)过度樵采
(2)过度放牧
(3)过度开垦
(4)灌溉不当——土地次生盐碱化
教学设计:考虑到知识内容比较简单,学生易于理解,此部分内容以学生阅读自学为主,教师提示点拨为辅的方式完成。
对于(4)灌溉不当——土地次生盐碱化的形成原理和过程重点分析。
人为原因共用时6-7分钟。
活动探究: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教学活动:分组讨论,逐一分析归纳,共用时15分钟完成3个活动。
课堂小结:(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