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输入输出缓冲器

合集下载

6.1基本运算电路

6.1基本运算电路

1
t
(U
0.1m s
I
)dt
uO
(0.1ms)
5
(
t
0.1ms)
5
uo
(0.3
ms)
[
5 0.1ms
(0.3ms
0.1ms)ຫໍສະໝຸດ 5]V5V
正峰值未达运放的正饱和电压10V,所以仍正常线性积分.
例6.1.3 积分电路及输入波形如下,运放最大输出电压为10V, t =0 时电容电压为零,试画出输出电压波形。
二、变跨导模拟乘法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用压控电流源代 替了差分放大电 路中的恒流源。
二、变跨导模拟乘法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当 uY >> uBE3 时,iC3≈uY/RE
V1、V2管的跨导
gm
I E1 UT
iC3 2U T
uY
2REU T
uO
β
RC rbe
uX
gm RCuX
KuX uY
K RC
当rbIeC1、rbI'uCe Y2较有小限/时制g,m:必须为正且应较2R大EU。T
6.1.2 加减运算电路
一、求和运算电路
1. 反相求和运算电路
平衡电阻
R3 =R1 // R2 // RF
电路特点: 输入信号均加至运放反相端
分析:
根据“虚短”“虚断”,可得
un up 0
if i1 + i2
故得
uo ui1 ui2 RF R1 R2
uo
RF
(
ui1 R1
ui2 R2
)
优点:调节方便。
特点:1. 信号加至反相端,反相放大或缩小电压信号。
2. un up 0,运放输入端虚地。 uic 0 ,故对 KCMR 的要求低。这两点也是所有反相运算电路的特点。

微机第6章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

微机第6章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
(2)同步传送:5~8位/字符,内部或外部同步可 自动插人同步字符
(3)异步传送:5~8位/字符,时钟速率为通信波 特率的1、16或64倍
(4)可自动产生、检测和处理终止字符, 可产生1、1.5或2位的停止位
(5)波特率在同步方式时为0~64Kbps, 异步方式时为0~19.2Kbps
(6)全双工、双缓冲器发送器和接收器
3. 信号传输方式(续)
常用的调制方式有三种: 调幅、调频和调相,分别如下图所示。
4. 调制解调器
• 调制(Modulating)
– 把数字信号转换为电话线路传送的模拟信号
• 解调(Demodulating)
– 将电话线路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 调制解调器MODEM
– 具有调制和解调功能的器件合制在一个装置
与并行相比串行通信的特点
将数据分解成二进制位用一条信号线, 既传送数据信息,又传送控制信息
要求数据格式固定,分为异步和同步数 据格式
串行通信中对信号的逻辑定义与TTL不 兼容,需进行逻辑关系和逻辑电平转换
串行传送信息的速率需要控制,要求双 方约定通信传输的波特率
6.4 可编程并行通信接口芯片8255A
3.端口C的使用较特殊,除工作在方式0作为数据端 口之外,当工作在方式1和方式2时,它的大部分 引脚被用作联络信号,端口C还可以进行按位置位 /复位操作
二.8255A的编程结构
8255A由以下几部分组成:见图 1.三个数据端口A,B,C 这三个端口均可看作是I/O 口,但它们的结构和功能也 稍有不同。 A口:是一个独立的8位I/O 口,它的内部有对数据
字符速率与波特率两者关系
字符速率:每秒钟传输的字符数。 波特率:指单位时间内传送二进制数据的 位数。单位为:b/s

IO接口与总线

IO接口与总线
? 不同的寄存器有不同的端口地址,即用地址访问 ? 端口由一个或多个寄存器组成 ? 接口由若干个端口加上相应的控制逻辑组成
2 I/O端口的寻址方式
? CPU 对外设访问实质上是对 IO 接口中的 端口进行 访问。为了区分接口电路的各个端口,系统为它们 各自分配了一个地址,称为 I/O 端口地址 ,通过译 码电路访问。
接口电路的结构
实现对CPU 数据总线速度 和驱动能力的匹配
DB 总线驱动
主 AB
地址译码
机 CB 控制逻辑
数据 缓冲器
状态 寄存器
控制 寄存器
数据信息
外 状态信息 设
控制信息
接CPU 一侧 接外设一侧
接口
端口
实现各寄存器端口
实现接口电路中的各寄存器端口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寻址操作
读/写操作和时序控制
I/O端口
? 传送这三种信息的接口电路中的寄存器称为数据 端口、状态端口和控制(命令)端口
? 接口特点
? CPU的DB→I/O 接口(输出锁存器)→外设(CPU驱动LED) ? CPU的DB←I/O 接口(输入缓冲器)←外设(CPU读按键信
息)
无条件程序控制方式(二)
DB
AB M/IO RD WR
端口 译码

数据输入
缓冲器端
/G

数据输出
锁存器端
G

输入数据 输出数据
无条件程序控制方式(三)
………….. 处理K1 的程序
JMP
EXIT
………………….
程序查询输入方式 ( 条件传送方式 )
? 三种数据传送方式: ? 程序控制方式:无条件程序控制和程序查询 ? 中断控制方式 ? 直接存储器存取方式,DMA 方式

可编程ASIC IO单元 互连 设计软件

可编程ASIC IO单元 互连 设计软件

图6.8 电源眺变。(a)下拉器件 M1切换时 使得 GND 网 (Vss 值)有跳变;
12
Company Logo
6.2
AC输出
t
图6.8 (b)电源跳变取 决于输出压摆率;
当M1吸入电流而将OUT1拉低[见图6.8(b)中的VO1]时,相当大的 电流 IOL可能流过电阻Rs和电感Ls。它们是在芯片上的GND网和芯 片外的地连接之间。 改变Vss值,Rs和Ls上的压降在GND网上产生一个尖峰(或瞬变) ,而导致所谓的电源跳变问题。图中Vss跳变的最大值是VOLP 。
27
Company Logo
6.4
由实验发现颠倒概率p为:
AC输入
(一秒钟内的每个数据事件和每个时钟沿,其单位用Hz-1 • Hz-1•S-1表示)其中tr是采样器(触发器或锁存器)分辨采样器 的输出所需的时间;T0和τc是采样器电路设计的常数。让我 们看一看这个问题有多严重。如果tr= 5ns,τc=O.1ns,T0=0.1s ,则颠倒的概率为: 这个值非常小,但数据和时钟可能以几MHz运行,因此 致使采样器有许多颠倒的机会。
28
Company Logo
6.5
一、时钟输入
时钟输入和电源输入
当将时钟信号引人芯片时,我们需要调整逻辑电平(时 钟信号通常由高电流输出能力的TTL驱动器驱动),然后在整 个芯片上分布所需要的时钟信号。FPGA一般提供专门的时钟 缓冲器和时钟网络。我们需将时钟延迟(或等待时间)减小到 最小,还需将时钟偏移减小到最小。 有些FPGA提供能用做电路部分的触发器或锁存器(带寄存 器的)。在这两种情况中,输入建立时间都是重要参数。与触 发器时钟信号有关的建立时间,或与时钟输入焊盘时钟信号 有关的建立时间是可以测量的,这两个参数之间的区别是时 钟延迟 。

第六章输入输出接口基础(CPU与外设之间的数据传输)

第六章输入输出接口基础(CPU与外设之间的数据传输)

§6.1 接口的基本概念
3、什么是微机接口技术?
处理微机系统与外设间联系的技术 注意其软硬结合的特点 根据应用系统的需要,使用和构造相应的接 口电路,编制配套的接口程序,支持和连接 有关的设备
§6.1 接口的基本概念
4、接口的功能
⑴对I/O端口进行寻址,对送来的片选信号进行 识别;
(2)根据读/写信号决定当前进行的是输入操作还 是输出操作,对输入输出数据进行缓冲和锁存 输出接口有锁存环节;输入接口有缓冲环节 实际的电路常见: 输出锁存缓冲环节、输入锁存缓冲环节
对接口内部寄存器的寻址。
P279
§6.2 CPU与外设之间数据的传送方式
CPU与外设之间传输数据的控制方式通常有 三种: 程序方式:
• 无条件传送方式和有条件传送方式
中断方式 DMA方式
§6.2 CPU与外设之间数据的传送方式
一、程序方式 指用输入/输出指令,来控制信息传输
的方式,是一种软件控制方式,根据程序控 制的方法不同,又可以分为无条件传送方式 和条件传送方式。
输入数据寄存器:保存外设给CPU的数据 输出数据寄存器:保存CPU给外设的数据
⑵ 状态寄存器
保存外设或接口电路的状态
⑶ 控制寄存器
保存CPU给外设或接口电路的命令
§6.1 接口的基本概念
接口电路的外部特性 主要体现在引脚上,分成两侧信号 面向CPU一侧的信号:
用于与CPU连接 主要是数据、地址和控制信号
程序不易阅读(不易分 清访存和访问外设)
00000
I/O 部分
§6.1 接口的基本概念
独立编址方式
FFFFF
优点:
I/O端口的地址空间独立
内存 空间
控制和地址译码电路相对简单 FFFF I/O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输入输出接口技术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输入输出接口技术
Annual Work Summary Report
2021
2023
本章重点
O1
I/O接口的基本概念
O2
输入输出IN/OUT指令
O3
程序查询输入输出方式
O4
中断输入输出方式
O5
DMA输入输出方式
O6
I/O端口地址分配
6.1 接口技术基本概念
计算机系统的I/O接口
为什么输入输出设备不能像存储器一样直接连在总线上?
4
无条件方式 CPU认为外设的输入数据始终有效,随时可以输入;或外设的状态始终就绪,随时可以输出。
程序查询方式
CPU 和 I/O 串行工作
踏步等待
从I/O接口中读 一个字到CPU
从CPU向主存 写入一个字
CPU向I/O发 读指令
CPU读I/O状态
检查状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完成否
未准备就绪
现行程序
问题的关键在于:输入时究竟什么时候输入设备数据成为就绪? 输出时什么时候输出设备的状态才成为就绪。很显然由于输入输出设备本身的速度差异很大,对于不同速度的外围设备,需要有不同的定时方式。
CPU与外围设备的定时有三种情况:
CPU和这类设备的数据交换不需要定时,CPU认为它们始终处于就绪状态,例如:机械开关,CPU认为输入设备的数据一定就绪,因为只要根据开关的闭/合就可以输入0/1信号;例如:显示二极管,CPU认为输出设备的状态一定就绪,因为只要CPU输出0/1信号,显示二级就可以灭/亮。
I/O接口的作用相当与一个转换器,它可以保证外围设备用计算机所要求的形式发送或接受信息。
I/O接口的功能
进行译码选址——在具有多台外设的系统中,外设接口必须能够进行地址译码,确定本设备是否被选中 转换信息格式——接口电路完成串/并转换、并/串转换 协调定时差异——为了缓解主机与外设之间的速度差异,对传输的数据或地址加以缓冲或锁存 提供联络信号——接口电路向主机提供外部设备“就绪”、“忙”,数据缓冲器“满”、“空”等状态信号 中断管理功能——接口电路有产生并管理中断请求和DMA请求的能力,以满足实时系统以及大批量数据传送的能力 可编程——对一些通用的接口电路,应该具有通过软件编程控制外设工作方式的能力 错误检测功能——对通信过程中的传输错误或者溢出错误能够进行实时检测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何宏)章 (6)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何宏)章 (6)

第6章 输入/输出接口技术
2.端口编址方式 既然端口可被微处理器访问,如同存储单元,那么每个端口 也存在着编址的方式问题。在当今流行的各类微机中,对I/O接口 的端口编址有两种办法,即端口统一编址和端口独立编址。用 Motorola公司的微处理器,如6800、68000系列构成的微型机采用 前一种方法;而用Zilog和Intel 公司的微处理器,如Z-80、Z800、8086/8088、80286、80386、80486、Pentium等系列构成的 微型机都采用后一种方法。
期(WR为低电平时)呈现在数据总线上,这样短的时间用于向低速 外围设备传送是不可能的,因此,要在接口电路中设置数据锁存 器,将CPU输出的信息先放在锁存器中锁存,再由外设进行处理, 以解决双方的速度匹配问题。
第6章 输入/输出接口技术
2.缓冲隔离功能 CPU与外设的信息交换是通过CPU的数据总线完成的,系统不 允许外设长期占用数据总线,而仅允许被选中的设备在读周期(或 写周期)占用数据总线。通过接口电路,就可以实现外围设备信息 在CPU允许期内传递到CPU数据总线上,其他时间对CPU总线呈高阻 状态,这样,设备之间可互不干扰。一般在接口电路中设置输入 三态缓冲器满足上述要求。 3.转换功能 通过接口电路,可以实现模拟量与数字量之间的转换。若外 设电平幅度不符合CPU要求,则通过接口电路进行电平匹配,也可 以实现串行数据与并行数据的转换。
息、状态信息和控制信息3种类型。 1.数据信息 CPU和外围设备交换的基本信息就是数据,数据通常为8位或
16位。数据信息大致分为以下3种类型。 (1) 数字量。数字量是指由键盘、磁盘、扫描仪等输入设备
读入的信息,或者主机发送给打印机、磁盘、显示器、绘图仪等 输出设备的信息,它们是二进制形式的数据或是以ASCII码表示的 数据及字符,通常为8位。

IO接口

IO接口
第六章
6.1 6.2 6.3 6.4
基本输入/输出接口
I/O接口的功能 I/O端口及其寻址方式 CPU与外设间的数据传送方式 简单的输入输出接口芯片
6.1 I/O接口的功能
计算机所处理的信息均要由输入设备提供,而 处理后的信息则要通过输出设备以各种形式提供给 用户。这些输入输出设备统称为计算机的外部设 备,或称为外设或I/O设备。 把计算机与外部设备间交换数据、状态和控制 命令的过程称为通信。 外部设备种类繁多,它们对其所传输的信息的 要求也各不相同,因此外设和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 换存在一些问题。
6.1 I/O接口的功能
2)接口的功能 接口电路的主要功能是解决CPU与外设之间的 不匹配,它在处理总线和外设之间一般具有以下基 本功能: (1)设置数据缓冲器以解决两者速度差异所带来 的不协调问题;
输入: 输入设备数据线 三态缓冲器 DB CPU
寻 址 等待数据输入 等待输入的数据 输入缓冲器 读入数据 输入缓冲器 DB CPU
例:设状态口的地址为PORT_SI,输入数据口的地址 为PORT_IN,传送数据的总字节数为COUNT_1,则查 询式输入数据的程序段为:
MOV BX,0 MOV CX,COUNT_1 RDS1:IN AL,PORT_SI TEST AL,01H ;检查数据是否准备好? JZ RDS1 IN AL,PORT_IN ;准备好 MOV [BX],AL INC BX LOOP RDS1
6.1 I/O接口的功能
(2)设置信号电平转换电路以解决两者之间信号 电平的不一致问题,例如:在串行通信中,常采用 MAX232等芯片实现电平转换。
(3)设置信息转换逻辑以满足对各自信号格式的 要求。 例如:A/D转换,D/A转换,串/并转换, 并/串转换等。

第3章PLD原理

第3章PLD原理

址码的存储内容列于表6―1中。
表6―1 图6―14ROM中的数据表
早期ROM的存储元件是二极管,其速度太慢,现 在ROM的存储元件改为MOS管,或双极型三极管 以提高速度。无论是什么结构的ROM,都是通过设 置或不设置存储元件来表示存入的数据是1还是0。
CLK O L MC OE
图6―10 基本GAL结构
5.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也称可编程门阵列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PGA),是近几十 年加入到用户可编程技术行列中的器件。
它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技术发展的 产物,它弥补了早期可编程逻辑器件利用率随器件规 模的扩大而下降的不足。FPGA器件集成度高,引脚 数多,使用灵活。FPGA
GAL器件的基本结构如图6―10所示。它与 PAL器件相比,在结构上的显著特点是输出采用了宏 单元(OLMC)。也就是说,PAL器件的可编程 “与”阵列是送到一个固定的“或”阵列上输出的, 而GAL器件的可编程“与”阵列则是送到OLMC上 输出的。通过对OLMC单元的编程,器件能满足更多 的逻辑电路要求,从而使它比PAL器件具有更多的功 能,设计也更为灵活。
I/ O块
逻辑块 内部连线
图6―11 FPGA基本结构
由布线分隔的可编程逻辑块(或宏单元) (Configurable Logic Block,简称CLB)、可编程 输入/输出块(Input/Output Block,简称IOB)和 布线通道中可编程内部连线(Programmable Interconnect,简称PI)构成,其基本结构如图6―11 所示。PLD与FPGA之间的主要差别是PLD通过修 改具有固定内部连线的电路的逻辑功能来进行编程, 而FPGA可以通过修改CLB或IOB的功能来编程,也 可以通过修改连接CLB的一根或多根内部连线的布 线来编程。对于快速周转的样机,这些特性使得 FPGA成为首选器件,而且FPGA比PLD更适合于实 现多级的逻辑功能。

第六章IO接口与总线

第六章IO接口与总线
外设的速度与CPU相比要慢好几个数量级,且不同外 设之间的速度也相差很大,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 性,CPU一定要等外设准备就绪之后才能执行输入/ 输出操作,而外设就绪的时刻对CPU而言是随机的, 因此需要同步。
三种数据传送方式: 程序控制方式:无条件程序控制和程序查询 中断控制方式 直接存储器存取方式,DMA方式
第六章 I/O接口 和 总线
6.1 I/O接口概述ຫໍສະໝຸດ 一、 I/O接口的功能 二、简单的输入输出接口芯片 三、I/O端口及其寻址方式 四、CPU与外设间的数据传送方式
6.2 总线
回顾:
CPU
控 制 器
运算器 寄存器
DB AB
CB
存储器 00000H
~ FFFFFH
I/O接口 0000H
~ FFFFH
I/O外设
接口电路的结构
实现对CPU数据总线速度 和驱动能力的匹配
DB 总线驱动
主 AB 地址译码
机 CB 控制逻辑
数据 缓冲器
状态 寄存器
控制 寄存器
数据信息
外 状态信息 设
控制信息
接CPU一侧 接外设一侧
接口
端口
实现各寄存器端口
实现接口电路中的各寄存器端口的
寻址操作
读/写操作和时序控制
I/O端口
传送这三种信息的接口电路中的寄存器称为数据 端口、状态端口和控制(命令)端口
存储器映像方式 I/O独立编址方式
两种编址方式比较(一)
内 存 空 间
分别是分离 编址?还统
一编址?
I/O 空 间


I/O




(1)存储器映像编址
指I/O端口与存储器共享一个寻址空间,又称为统一编 址。在这种系统中,CPU可以用同样的指令对I/O端口 和存储器单元的进行访问。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2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2
算术逻辑ALU是由两片74181(U17、U18)构成,它是运 算器的核心。它可以对两个8位二进制数进行多种算术或逻辑 运算,具体由74181的功能控制条件M,S3,S2,S1,S0决 定。两个参加运算的数分别来自ACT和TMP(或Ri),运算结果 可以直接送到累加器A或经BUFFER送到累加器A,以便进行 移位操作或参加下次运算。
表6-1 累加器A使用法
图6-2是累加器A判零线路
图6-2 累加器A判零线路
此线路利用内存模块中的与门7411(U21) 对或非门7427(U22)的三个输出组合,产生 ZD信号。ZD为1表示累加器A当前的内容为 零。当ZC电平正跳时ZD状态被存人触发器 7474(U19),信号Z是它的输出。
图6-3是进位发生线路
计算机提供了一系列功能模块,这里逐一 介绍它们的组成和使用。
6.2 运算器模块
运算器模块(ALU)主要由累加器A(74198)运算器 ALU(74181x2)、累加器暂存器ACT(74377)、暂 存器TMP(74373)、输出缓冲器BUFFER(74245), 以及进位产生线路、累加器判零线路等构成。
运算器模块上的开关KA、KB、KC以及寄存器堆 模块上的开关KR的不同组合,决定了实验计算机的 运算器结构。
从理论上讲, KA、KB、KC和KR可有16种不同 组合,但有实际逻辑意义的组合为以下几种(L表示 置左、R表示置右): (1).KA、KB、KC 、KR置为R、L、L、R,这种组 合的运算器结构如图6-5(a)。如果不使用寄存器堆, 则它简化为如图6-5(e)。
IR2(U10)是三态输出的8位寄存器。当它的接 数控制脉冲端CL出现电平正跳变时接数,当它的输 出控制OI为低电平输出,OI为高电平时IR2输出呈 高阻。

微型计算机原理 第六章 存储器

微型计算机原理 第六章 存储器

3、存储器带宽 单位时间里存储器所存取的信息量,位/秒
4、功耗
半导体存储器的功耗包括“维持功耗”和“操作功耗”。 与计算机的电源容量和机箱内的散热有直接的联系 保证速度的情况下,减小功耗
5、可靠性 可靠性一般是指存储器(焊接、插件板的接触、存储器模块的复杂性)抗外界电磁场、温度等因变化干扰的能力。在出厂时经过全
28系列的E2PROM
① +5V供电,维持电流60mA,最大工作电流160mA ② 读出时间250ns ③ 28引脚 DIP封装 ④ 页写入与查询的做法: 当用户启动写入后,应以(3至20)微秒/B的速度,连续向有关地 址写入16个字节的数据,其中,页内字节由A3至A0确定,页地址 由A12至A4确定,整个芯片有512个页,页加载 如果芯片在规定的20微秒的窗口时间内,用户不再进行写入,则芯 片将会自动把页缓冲器内的数据转存到指定的存储单元,这个过程 称为页存储,在页存储期间芯片将不再接收外部数据。CPU可以通 过读出最后一个字节来查询写入是否完成,若读出数据的最高位与 写入前相反,说明写入还没完成,否则,写入已经完成。
3)R/W(Read/Write)读/写控制引线端。
4)WE写开放引线端,低电平有效时,数据总线上的数据被写入 被寻址的单元。 4、三态双向缓冲器 使组成半导体RAM的各个存储芯片很方便地与系统数据总线相
连接。
6.2.2 静态RAM
1、静态基本存储单元电路
基本单元电路多为静态存储器半导体双稳态触发器结构, NMOS\COMS\TTL\ECL等制造工艺而成。 NMOS工艺制作的静态RAM具有集成度高、功耗价格便宜等优点,
6.2.4
RAM存储容量的扩展方法
1、位扩展方式:16Kx1扩充为16Kx8

第6章 输入/输出

第6章 输入/输出
⑵ 输出指令 长格式 OUT PORT, AL ; (PORT) <- (AL) OUT PORT, AX ; (PORT + 1,PORT)<- (AX) 短格式 MOV DX,PORT OUT DX, AL ; (DX) <- (AL) OUT DX, AX ; ((DX) + 1,DX) <- (AX)
直接地址译码
例如 IBM PC系统板上的接口地址译码就是采 系统板上的接口地址译码就是采 用此种译码寻址方式 总共10位地址线 总共 位地址线 A4不参加译码 译码器控制端位A 译码器控制端位 5—A9和AEN A0—A3为片内译码地址 I/O端口地址分配表见 端口地址分配表见P148表6-1 端口地址分配表见 表
端口的意义
接口内部通常设置有若干个寄存器,用来暂存 接口内部通常设置有若干个寄存器,用来暂存CPU和 和 外设之间传输的数据、状态和控制信息, 外设之间传输的数据、状态和控制信息,这些寄存器 被称为端口 端口根据寄存器内暂存的信息可分为: 端口根据寄存器内暂存的信息可分为: ◆数据端口、控制端口和状态端口 数据端口、 ◆数据的输入/输出:CPU对数据端口进行一次读或 数据的输入/输出: 对数据端口进行一次读或 写操作 ◆控制信息的输出:CPU把若干位代码写入控制端口 控制信息的输出: 把若干位代码写入控制端口 ◆状态信息的获取:CPU对状态端口进行一次读操作 状态信息的获取: 对状态端口进行一次读操作
6.2.2 输入输出指令
1. 输入输出指令 I/O端口与 端口与CPU之间的通信由累加器通过 和 之间的通信由累加器通过IN和 端口与 之间的通信由累加器通过 OUT指令来完成 指令来完成 端口最多有65536个(64K),即0000H~FFFFH 个 端口最多有 , ~ 端口号<256(一个字节 采用长格式,端口 一个字节),采用长格式, 端口号 一个字节 采用长格式 地址可以直接在指令中给定 端口号>=256,采用短格式,端口号先放到 采用短格式, 端口号 采用短格式 DX 寄存器中,再用指令传送信息 寄存器中,

微机原理 第6章 输入和输出

微机原理 第6章 输入和输出

14
⒈无条件传送的输入方式
数据 三 来自 外设 态 缓冲器 8 数据总线DB 数据总线 地址译码器 地址总线
当执行: 当执行: IN AL , n
IO/M RD 图6-2 无条件传送的输入方式
15
⒉无条件传送的输出方式
74LS273 锁存器 到外设 CLK n IO/M WR 无条件传送的输出方式 8 数据总线DB 数据总线 地址译码器 地址总线
第6章 输入和输出
6.1 概述 6.2 输入和输出的寻址方式 6.3 CPU与I/O之间的接口信号 与 之间的接口信号 6.4 CPU与外设之间数据的传送方式 与外设之间数据的传送方式
1
6.1 概 述
输入和输出设备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 输入和输出设备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 组成部分。 组成部分。
程序 原始 数据 信息
25
1. 查询输入方式
数据口 • o 输 数据 入 > 装 +5V • oR
D 数据 M / IO
o
o o
CS
RD 地址译码
A7~ A0
数据端口
去DB 状态信息
Q
状态端口 地址 译码
Ready(D4) o 状态口 o CS o o
选通 信号

M / IO
RD
图6-5 查询式输入接口电路
26
当输入装置数据准备好① 当输入装置数据准备好①发出一个选通信 一面把数据锁存起来,一面送 号,一面把数据锁存起来 一面送 触发器的 一面把数据锁存起来 一面送D触发器的 CLK端,将D=1打入 端,使Q=1;②CPU读入状 打入Q端 使 端将 打入 ; 读入状 态信息READY(D4) ;③当READY=1,输入数据; 输入数据; 态信息 输入数据 读入数据同时,将状态信号清零 将状态信号清零。 ④读入数据同时 将状态信号清零。 程序段如下: 程序段如下:

可编程并行接口-8255A

可编程并行接口-8255A
8255A芯片采用NMOS工艺制造,40个引脚的双列直插封装如图6.2所示。40 条引脚可分为与CPU连接和与外设连接的引脚。
与外设相连的信号线
PA7~PA0、PB7~PB0、PC7~PC0:三态、双向,输入/输出由工作方式决 定,可直接与外设相连。
与CPU连接的信号线
D7~D0:双向、三态数据线,与CPU系统数据总线相连。 A1、A0:端口地址选择信号,用来指明哪一个端口被选中。8255A有A、B、
端口A 1 —输入 0 —输出
端口C (PC7~PC4)
1 —输入 0 —输出
D6
D5
D4
D3
D2
D1
D0
B组 端口C (PC3~PC0) 1 —输入 0 —输出
端口B 1 —输入 0 —输出
B组方式选择 0 —方式0 1 —方式1
13
§1.3 8255A的控制字
D7:特征位(标志位)。 D6、D5:A组方式选择。00—方式0;01—方式1;10和11为方式2。 D4:A口的输入/输出选择。0为输出,1为输入。 D3:C口(高4位)输入/输出选择。0为输出,1位输入。 D2:B组方式选择。0为方式0,1为方式1。 D1:B口的输入/输出方式选择。0为输出,1为输入。 D0:C口(低4位)的输入/输出选择。0为输出,1为输入。 从中可看出,A口可工作在任一工作方式中,B口只能工作在方式0、方式1中。
A口:包含一个8位数据输出锁存器/缓冲器和一个8位数据
输入锁存器,因此A口无论作为输入口或输出口,其数据均 能受到锁存。
B口:包含一个8位数据输出锁存/缓冲器和一个8位数据输
入缓冲器。
C口:包含一个8位数据输出锁存/缓冲器,一个8位数据输
入缓冲器(输入无锁存)。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6章_IO接口和总线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6章_IO接口和总线
在微型计算机系统中,CPU通过接口和外设交换数据时,只有输 入(IN)和输出(OUT)两种指令,所以只能把状态信息和命 令信息当作数据来传送,并且将状态信息作为输入数据,控制信 息作为输出数据,于是三种信息都可以通过数据总线来传送了。 这三种信息被送入三种不同端口的寄存器,因而能实施不同的功 能。
6.1、 I/O接口
查询式输入代码片段
6.1、 I/O接口
查询式输出
6.1、 I/O接口
查询式输出时,状态寄存器的状态指示输出设备是否空 闲。
外设
数据线
状态线
6.1、 I/O接口
查询式输出工作过程
当输出设备将数据输出后,会发出一个ACK信号,使D触 发器翻转为0。
CPU查询到这个状态信息后,便知道外设空闲,可以执行 输出指令,将新的输出数据发送到数据总线上,同时 把数据口地址发送到地址总线上。
由地址译码器产生的译码信号和WR相“与”后,发出选 通信号,将输出数据送至8位锁存器。同时,将D触发 器置为1,并通知外设进行数据输出操作。
6.1、 I/O接口 查询式输出流程图
6.1、 I/O接口
常用的状态线有empty,busy 功能: 1、输出设备空闲,BUSY无效; 2、CPU写数据端口,输出设备输出数据,
缓冲器74LS244和74LS245 锁存器74LS373
6.1、 I/O接口 二、简单的输入输出接口芯片 1. 缓冲器74LS244和74LS245
连接在总线上的缓冲器都具有三态输出能力。 在CPU或I/O接口电路需要输入输出数据时,在它 的使能控制端EN(或G)作用一个低电平脉冲,使它的 内部的各缓冲单元接通,即处在输出0或1的透明状态。 数据被送上总线。 当使能脉冲撤除后,它处于高阻态。这时,各缓冲单元 像一个断开的开关,等于将它所连接的电路从总线脱开。 74LS244和74LS245就是最常用的数据缓冲。除缓冲作用 外,它们还能提高总线的驱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换电平
V

VDD K r VTN 1 Kr K r VDD VTP 1 K r
V


V V V , V V 噪声容限 NHM DD NLM

回滞电压
VH V V , V VH 2
11
史密特触发器做输 入缓冲器

利用回滞电压特性抑制输入噪声干扰
无缓冲器 (单级反相 器驱动)
S (CL / Cin)1/N tp NStp0
N CL / Cin
有缓冲器 缓冲器级数
1/ N
tp0
tp / tp0
tp / tp0
10 100 1000 10000
10 100 1000 10000
6.3 12.5 18.8 25.0
2 5 7 9
22
输出缓冲器
不同结构输出级MOS管对电路速度的影响
23
本节总结
输入缓冲器:电平转换/抑制噪声 输出缓冲器 :提高驱动能力

24
2
S CL / Cin
1/N
每级反相器的延迟时间 是:Stp 0
CL S N Cin .
tp NStp0 N CL / Cin
1/ N
tp0
17
输出缓冲器:反相器链

使tp最小的N与S的最优值
N ln(CL / Cin)

得到驱动大电容优化结果:根据CL和Cin,求出最 优反相器链级数N,每级尺寸增大S倍 一般情况下,每级尺寸增大2.72倍速度相对优化
一般用多级反相器构成的 反相器链做输出缓冲器

15
输出缓冲器

驱动不同负载电容时,输入/输出电压波形及 充放电电流

使反相器链逐级增大相同的比例 ,则每级反 相器有近似相同的延迟 ,有利于提高速度
16
输出缓冲器

t p 0为反相器驱动一个
相同反相器负载的 延迟时间
逐级增大S倍的反相器链
C1 SCin , C2 S Cin ,
2
CMOS集成电路的I/O设计

输入缓冲器 输出缓冲器 ESD保护电路 三态输出的双向I/O缓冲器
3
输入缓冲器

两方面作用 电平转换接口 过滤外部信号噪声
4
输入缓冲器:电平转换


将来自其它芯片的TTL电平,正确识别并输 入CMOS芯片 电平兼容 TTL电路逻辑摆幅小 VILmax 0.8V VIHmin =2.0V CMOS电路摆幅(VDD=5V)
19
输出缓冲器

负载10PF,最终输出级的上升、下降时间是1ns 的 驱动电路的三种设计方案
20
输出缓冲器

性能比较
实际缓冲器的设计应从速度、功耗和面积综合考虑
21
输出缓冲器

采用梳状(叉指状)结构的大宽长比MOS 管 相当于把
宽度很大的 MOS管变成 多个并联的 小管子 ,减 小了多晶硅 线的RC延迟
9
输入缓冲器



Vin>=Vtn,Mn1导通, Mn2截止;Vx为Mn3和Mn1 分压值;Vout输出高电平 Vin=Vtn+Vx=V+ 计算Vx:Mn1和Mn3都处于 饱和区,列出直流电流相等 公式,利用上式,求出V+
V

VDD K r VTN 1 Kr
10
史密特触发器:输入缓冲器
12
Noise Suppression using Schmitt Trigger
13
CMOS集成电路的I/O设计

6.3 ESD保护电路 6.4 三态输出的双向I/O缓冲器
14
输出缓冲器

在驱动很大的负载电容时,需要设计合理的输 出缓冲器 提供所驱动负载需要的电流 使缓冲器的总延迟时间最小
KN Kr 21.7 Kp
输入缓冲器:电平转换 1 1 K
Vin Vit =
r
VTN 1 K r VDD VTP
VTN 1 K r VDD VTP 1 1 Kr

K r VTN VDD VTP 1 Kr

改进电路
增加二极管,使 反相器上的有效电 源电压降低 PMOS加衬底偏 压,增大其阈值电 压的绝对值 增加反馈管MP2 , 改善输出高电平


NMOS管占用大量芯片面积
输入为VIHmin时有静态功耗
7
输入缓冲器:抑制输入噪声

用CMOS史密特触发器做输入缓冲器
8
输入缓冲器

Vin=0,Mn1,Mn2截止, Mp1,Mp2导通;Vx为(Vdd-Vtn); Vout输出高电平



当Vin>=Vtn,Mn1导通, Mn2截止;Vx为Mn3和Mn1 分压值;Vout输出高电平 Vin=Vtn+Vx=V+,Mn2才 导通,Vout下降;Mn3逐渐 截止 这样电路走完靠右的一条 VTC
第六章 CMOS I/O设计
输入缓冲器和输出缓冲器
1
输入输出缓冲器



联系芯片内部电路和封装管脚/PCB的功能电路 输入缓冲器:将来自PCB板的外部信号,通过 封装管脚---钝化层开孔(压焊点)/金属,缓 冲器,输入给芯片内部电路(反相器输入端) 输出缓冲器:将芯片内部的输出信号(反相器 的输出端),经过钝化层开孔/金属---封装管 脚,输出到PCB板上的其他电路 输入/输出缓冲器:二者功能的结合
5
1 1 Kr
输入缓冲器:电平转换

Vit =
VTN 1 K r VDD VTP 1 1 Kr
VDD
逻辑阈值设计
VIH min VIL max Vit 1.4V 2
V in V ou t
t

求算导电因子比例
VDD 5V,VTN VTP 0.8V
NMOS管占用大量芯片面积; V VILmax 0.8V IHmin =2.0V 输入为VIHmin时有静态功耗
S (CL / Cin)
1/N
e 2.72

如果满足速度要求,可以减少N,适当增大S,以减 少面积和功耗
如果对最终输出级的上升、下降时间有要求,根据 时间要求和负载大小,设计出最终输出级反相器的 18 尺寸,再设计前几级电路

N ln(CL / Cin)
输出缓冲器
CL / C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