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硅稠油降粘剂成份分析配方开发降粘机理和技术工艺

合集下载

稠油降粘方法的作用机理及研究进展

稠油降粘方法的作用机理及研究进展

稠油降粘方法的作用机理及研究进展赵文学;韩克江;曾鹤;施岩【摘要】综述了常用稠油降粘方法的作用机理及优缺点。

目前常用的稠油降粘方法主要有加热降粘,掺稀降粘,降凝降粘,加表面活性剂降粘,微生物降粘,改质降粘,油溶性降粘剂降粘,加碱降粘,催化降粘等。

并对以上几种方法进行对比和应用前景的展望。

%Current common heavy oil viscosity reduction methods were reviewed as well as their mechanism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e current common heavy oil viscosity reduction methods include heating method, mixing light oil method, mixing surfactant method, microbial method and so on. And above several methods were compared, and their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future was analyzed.【期刊名称】《当代化工》【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3页(P1365-1367)【关键词】降粘;机理;应用前景【作者】赵文学;韩克江;曾鹤;施岩【作者单位】中国寰球工程公司,北京 100012;中国寰球工程公司,北京 100012;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辽宁抚顺 11300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辽宁抚顺 113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624稠油是指含有高胶质沥青质,高蜡,高硫等高粘度的原油。

由于稀油消耗量的逐渐增加,难以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1]。

因此,稠油降粘技术是当各国的极大关注的问题。

我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稠油分布广泛,其中超稠油,重油主要分布在克拉玛依、新疆、辽河等油田,现在我国的主要任务是开采储量大、埋藏浅、粘度相对较低的油田[2]。

稠油降粘剂

稠油降粘剂

60℃条件下原油的粘度: 98.2×104mPa·S
原油粘度对解聚效果的影响 ※单56-7-11井 56- 11井
mPa·S) 2#复配解聚体系解聚效果评价(27040mPa·S)
解聚体系 处理后原油粘度,mPa·S 降粘率,%
100 处理后原油粘度 m P a . S 处理后原油粘度m 80 60 40 20 0 1 2 3 2 # 与 1 2 # 解聚剂比例 4 5
处 理 后 原 油 粘 度 , mPa.s
700
600
500
400 0 1 2 3 解聚剂浓度,% 7 # 解聚剂浓度,% 4 5 6
浓度对2#解聚剂解聚效果的影响
浓度对7#解聚剂解聚效果的影响
2#和7#解聚剂处理营47×23井的原油粘度从5280mPas降低到600mPas左右。
原油粘度对解聚效果的影响 ※营47X23井 47X23井
二:稠油分子聚集及解聚机理探讨
☆源相浓度(迁移速度与源相浓度成正比)
影响迁移速率的因素
☆温度(升高温度有利于表面活性剂阴、阳离 子进入膜相并复合成离子对,迁移速度增加)
稠油分子解聚体系渗透迁移入油相并 与油分子键合示意图

稠油分子解聚体系与原油分子 的氢键结合示意图
二:稠油分子聚集及解聚机理探讨
分子结构表征
单56-7-9井原油的红外光谱图
解簇剂分子的红外观谱图
分子结构表征
原油-解簇剂络合体的红外观谱图
几个主要峰的变化
稠油分子的红外光谱 N-H,O-H,C-H C=O C-N 3481-2853cm-1 1602cm 1459cm
- 1600cm 1429cm
100 处理后原油粘度mPa.S 80 60 40 20 0 1 2 3 7 # 与 1 2 # 解聚剂比例 4 5

硅氟类降粘剂的降粘机理及应用

硅氟类降粘剂的降粘机理及应用

硅氟类降粘剂的降粘机理及应用鲍允纪李芬芬张文郁【摘要】对硅氟类降粘剂的分子结构、性质和降粘机理作了较为详细的叙述;并介绍了目前国内硅氟类降粘剂类型以及硅氟类降粘剂为主处理剂的钻井液的性能特点。

最后对硅氟类降粘剂的发展趋势给出了几点看法。

【期刊名称】有机氟工业【年(卷),期】2010(000)004【总页数】4【关键词】硅氟类降粘剂;降粘剂;有机硅化合物;有机氟化合物;钻井液1 概述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深入,油气勘探已向深部地层和海上发展,井深逐渐增加,钻遇地层条件日趋复杂,钻井工程对钻井液工艺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对于深井用高固相含量的钻井液,综合解决钻井液的流变性、抑制性、抗温性等之间的矛盾尤为困难,特别是深井钻井液的热稳定性问题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关键[1],所以研制新型的抗高温钻井液已成为当今钻井液技术的一个重要课题。

钻井液的处理剂是保证钻井液优良性能的关键,这促使油田化学工作者不断开发新型的钻井液处理剂。

降粘剂是钻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钻井液处理剂之一,它可起到降粘、调节钻井液流变性等作用,对维护钻井液的性能稳定,保护油气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钻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钻井液处理剂。

虽然固控设备能有效地清除钻井液中的各种固相,起到调节钻井液的流变性,减少降粘剂使用量的作用,但是由于现场固控设备的使用不理想,降粘剂的作用也就显得更加重要,对于安全、高效的钻井和提高钻井速度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按国际健康-安全-环保标准和发展趋势,研制不污染环境、对健康无害、满足复杂结构井和深井、超深井钻井作业要求的新型无毒无污染的绿色、优质、高效、价格低廉的钻井液降粘剂成为一个新的方向[2]。

有机硅氟钻井液降粘剂适用于高温钻井液体系,它是以聚甲基氟硅氧烷为主处理剂(降粘剂),该钻井液是成功的抗高温钻井液(深井)之一,该钻井液配方简单,具有良好的抗高温稳定性,粘土容量高,抗盐能力强,维护时间长,有效延长泥页岩水化周期,抑制性强,有利于防塌,减少井下复杂情况,利于保护油气层,而且硅氟类化合物在土壤沙砾的催化作用下,能够分解为较为简单的分子,分解产物为有机硅分子,并进一步分解为CO2、H2O、S iO2水合物,土壤中留下的有机硅化合物在水中可溶,在日光紫外线照射下可进一步分解为海水中天然存在的一种化合物—硅酸,该物质无毒、对环境无污染,因此该类钻井液处理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稠油降粘工艺技术概述

稠油降粘工艺技术概述

稠油降粘工艺技术概述摘要:矿场常用的稠油降粘技术主要包括:加热降粘技术、掺稀降粘技术、乳化降粘技术、油溶性降粘剂。

文章概述了目前常用的稠油降粘工艺技术的研究方向和主要存在的问题。

对稠油降粘技术有了一个准确的总结,在此基础之上指出了今后降粘技术研究方向。

关键词:稠油降粘技术原理复合降粘稠油一般是指油层温度下脱气原油的粘度超过100mPa?s以上,密度大于0.92g/cm3的原油。

对石油来说,固态烃、沥青质和胶质的含量及组成是决定其流变性的主要因素。

因此降低稠油粘度,改善稠油流动性,是解决稠油开采、集输和炼制问题的关键。

目前,国内外稠油输送过程中常用的降粘方法有:加热降粘技术、掺稀降粘技术、乳化降粘技术、油溶性降粘剂等。

一、加热降粘技术1. 降粘机理稠油加热输送方法主要是通过加热的方法提高稠油的流动温度,以降低稠油粘度,从而减少管路摩阻损失的一种稠油输送方法。

稠油中胶质与沥青质分子的结构特点及相互作用,使稠油体系形成了一定程度的Π键和氢键,随着温度的升高,体系获得足够的能量时,Π键和氢键被破坏,使得稠油粘度大幅度降低。

2. 存在问题用加热降粘技术输送稠油是传统的输送方法,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委内瑞拉从I955开始采用这种技术。

但最大缺点是当管线温度降至环境温度时,常发生凝管事故,且其能耗高,输量1%以上的原油被烧掉和损耗,经济损失大。

因此,应逐渐减少或取代加热降粘输送。

电伴热法在印尼苏门答腊的扎姆鲁得油田已成功应用多年,国内多用于干线解堵、管道附件和油气集输管线。

二、掺稀降粘技术1. 降粘机理利用有机溶剂相似相溶的原理,在稠油进入管道前,将一些低粘液态碳氢化合物作为稀释剂,与稠油混合在一起,降低稠油的输送粘度,从而以混合物的形式进行输送。

通常掺入的稀释剂为轻质油,主要包括天然气凝析液、原油的馏分油、石脑油等。

向稠油中掺入稀油得到混合物的粘度与稀油的掺入量之间成指数关系。

稀释剂的注入量主要取决于稠油稀释剂的相容性。

稠油降粘技术研发及应用

稠油降粘技术研发及应用

稠油降粘技术研发及应用稠油是指粘度较高的原油,在开采和输送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降粘的需求。

稠油降粘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对于提高油田开采效率、降低成本、延长井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稠油降粘技术的研发背景、主要方法及其在工业领域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稠油降粘技术的研发背景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石油资源逐渐减少,油田产量的稳定提高成为各国的共同目标。

然而,稠油的开采和输送过程面临着粘度高、流动性差等问题,降低了开采效率和输送能力,增加了生产成本。

因此,稠油降粘技术的研发成为了当前石油工业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稠油降粘技术主要方法稠油降粘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热力学方法三种方法。

物理方法是通过机械能、超声波等手段对稠油进行物理作用,改变其粘度。

常用的物理方法包括剪切、振荡、高压处理等。

剪切是通过搅拌、搅拌、搅拌等手段将稠油进行物理剪切,使其粘度降低。

振荡是通过振动装置对稠油进行振动,改变其分子结构,降低粘度。

高压处理是通过对稠油施加高压力,增加其流动性。

化学方法是通过添加特定的化学物质,改变稠油分子结构,降低粘度。

常用的化学方法包括添加表面活性剂、添加溶剂、添加改性剂等。

表面活性剂的添加可以改善稠油和水的亲和性,使其形成胶状液体,降低粘度。

溶剂的添加可以改变稠油的分子结构,使其变得更加流动。

改性剂的添加可以通过改变稠油分子链的结构和长度,降低粘度。

热力学方法是通过对稠油进行加热处理,改变其粘度。

热力学方法主要包括低温处理和高温处理两种。

低温处理是通过将稠油降至低温,使其粘度降低。

高温处理是通过对稠油进行加热,使其分子运动加快,粘度降低。

稠油降粘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稠油降粘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油田开采和输油管道输送方面。

在油田开采方面,稠油降粘技术可以提高开采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降低原油粘度后,可以提高油井的产量,延长油井寿命。

此外,稠油降粘技术还可以解决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沉积、堵塞等问题,保证油井的正常生产。

有机硅稠油降粘剂成分分析、配方开发,降粘机理和技术工艺

有机硅稠油降粘剂成分分析、配方开发,降粘机理和技术工艺

有机硅稠油降粘剂配方技术开发,降粘机理及问题解决方案导读:本文详细介绍了有机硅类稠油降粘剂的研究背景,理论基础,参考配方等,本文中的配方数据经过修改,如需更详细资料,可咨询我们的技术工程师。

有机硅类稠油降粘剂广泛应用于石油开采方面,禾川化学引进国外配方破译技术,专业从事有机硅类稠油降粘剂成分分析、配方还原、研发外包服务,为石油化工企业提供一整套配方技术解决方案。

一.背景稠油因其密度大、粘度高、流动性差而不能用常规方法开采。

稠油开采的关键是降粘、降摩阻、改善流变性。

目前常用的稠油(包括特稠油和超稠油)降粘方法有:掺稀降粘、加热降粘、改质降粘及乳化降粘。

掺稀降粘受稀油来源的限制;加热降粘能耗大;改质降粘存在催化剂筛选困难的缺点;乳化降粘因其使用范围宽(包括油层开采、井筒降粘、管道输送等领域) ,且工艺简单等优势而研究活跃。

有机硅降粘剂是由甲基三氯烷类做主要原材料,在有机溶剂条件下,经水解得到环状的、线性的和交联聚合物的混合物。

再经过碱化处理而形成的一种淡黄色透明的液体,生成的产品相对稳定。

分子结构中含有Si-C 键的化合物,以硅氧键(Si-O-Si)为骨架组成的聚硅氧烷,是有机硅化合物中数量最多,应用最广的一类。

有机硅分子中的≡Si—OH 键易与粘土上的≡Si—OH键缩聚成≡Si—O—Si≡键,在粘土表面形成一层甲基朝外的CH3-Si牢固化学吸附层,使粘土表面发生润湿反转,阻止和减缓粘土表面的水化作用,阻止泥页岩水化膨胀,坍塌。

能够有效地控制钻井液高温增稠,防止高温聚结作用,形成端-端(E-E),端-面(E-F)的结合,削弱和拆散了粘土颗粒的空间网架结构,并放出大量自由水,致使钻井液的粘度和切力下降,达到了稀释降粘的目的。

禾川化学技术团队具有丰富的分析研发经验,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可以运用尖端的科学仪器、完善的标准图谱库、强大原材料库,彻底解决众多化工企业生产研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利用其八大服务优势,最终实现企业产品性能改进及新产品研发。

稠油降粘机理及降粘剂的筛选评价 (2)

稠油降粘机理及降粘剂的筛选评价 (2)

稠油降粘机理及降粘剂的筛选评价摘要:本文分别对稠油的降粘方法和降粘机理进行了论述,其中降粘方法包括物理方法(轻质原油稀释法、加热降粘法)和化学方法(水热催化降粘法、乳化降粘法、油溶降粘法)。

并研究了降粘剂的降粘机理以及对几种降粘剂的筛选评价。

关键词:稠油降粘机理降粘剂筛选评价目录前言 (3)一、稠油降粘技术及降粘机理 (3)(一)物理降粘法 (3)1、轻质原油稀释法 (3)2、加热降粘法 (3)(二)化学降粘法 (4)1、水热催化降粘法 (4)2、乳化降粘法 (4)3、油溶降粘法 (5)二、降粘剂的筛选评价 (5)参考文献 (10)前言脱气原油在油层温度下的粘度大于100mPa·s的原油被称作稠油。

稠油的粘度高,流动阻力大,不易开采。

但稠油在一些国家的储量较大,不解决开采的技术问题,将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我国的原油中稠油的比例很高,现在的年产量居世界第四位,达107吨,稠油开采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

一、稠油降粘技术及降粘机理稠油因为常温时保持固体形态,所以运输成本较高且工艺较复杂,所以对于稠油的利用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降低稠油的凝固点和粘度。

稠油降粘剂的主要作用机理是首先自身的分子与酰胺集团结合,然后结合体再与极性基(如:胶质)组合成氢键,这样的机构不仅确保了结合体能够分散到片状的沥青结构中,最终的目的是减少分子间的作用力,保证原有的结构更加容易分离。

目前降低稠油粘度的方法主要表现在物理方面和化学方面。

(一)物理降粘法1、轻质原油稀释法物理降粘法一种方法是靠对稠油的稀释来达到降低粘稠度的目的,这种方法是将低粘度的汽油、原油或煤油等加入到稠油中,使得稠油的聚集体结构浓度和重质组分浓度降低,最终达到降低稠油粘度的目的。

稀释剂的加入会有效的降低稠油中蜡质的浓度,并限制蜡质在低温环境中的析出,达到降低稠油凝固点和粘度的作用。

这种降粘方法目前应用十分广泛,在委内瑞拉、美国、我国的新疆油田和胜利油田中都有使用。

稠油油溶性降黏剂及其降黏机理研究进展

稠油油溶性降黏剂及其降黏机理研究进展

的相互作用
沥青 9 、
分子9
的相互作用 ,均 G
与沥青 之 J:
。 形成氢键,降黏剂与沥青质有形成稳定胶束的可 [202933回34]
状态,表面仅存在微小的裂缝,由于降黏剂能够降低
除上述降黏机理的研究方法外,差示扫描量热
沥青 的 序 , 沥青 与
相互作用 , 沥 法、动态光散射、光学显微镜都是常用的降黏机理的
XU Jia-ii, QIN Bing,ZHAO Lin ,]IANG Jiag-lin
( Reseaeoh Ins iniu ie o tPe ieo eeum Peo oe s nn.SINOPEC Beninn.100033Chnna)
Abstract: The advvnces in oit-soLUte viscosity educers and their functiongy mechanism for viscoss cruUe oils were reviewed• The research situation of oit-soluU-e viscosity seducers were introSuceP Pom fosr op—ts.①The develogmest of oil-soluble viscosity reducers and their moLcular stuicture type were inteduad.②Thegah SEM,XRD,1R,moLcuLr simulation,5em the grspective of mice-mon>holopo of aspPaltescs and inteunoLcular (bees, the viscosim-reduciny mechanism of oit-soluU-e viscosity reducers were ieeSuaC.③The viscosity reducing edect of oil-soluble viscosity reducers and the viscosity reducgy edect of oit-soluU-e viscosity reducers combined with sunactant were ieeSuaC.④The pehLms were ana eoaed nn ihe eeseaeoh and nibe ene eed iha i ihe ens oos ni oeedu oinon me ohans nm o to neNso eub ee ens oos ni oeeN duoeesoouedbetundameniaeooeaentnedbodeeeeopnn.iheeteoiotoneNsoeubeeensoosnioeeduoeesonihe ooeondaesosiem toeoeudeoneaiihemoeeoueaeeeeee2 Key worPs: viscoss cuiUc oils; viscositp-reducers; oit-soluU-e viscosity reducer; viscosity reduction meohannsm;eeenew

稠油乳化降粘剂的研究

稠油乳化降粘剂的研究

稠油乳化降粘剂的研究稠油乳化降粘剂是一种用于油田开采中的化学物质,它能够降低油井排出的油液粘度和黏度,从而降低采油难度,提高采油率。

本文将从稠油乳化降粘剂的组成、制备、应用三个方面,对这种化学物质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稠油乳化降粘剂的组成稠油乳化降粘剂由多种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制成,这些聚合物具有优异的乳化、分散和渗透性能,能够有效地调节油液的粘度和流动性。

稠油乳化降粘剂的主要成分包括非离子型聚合物、阳离子型聚合物、阴离子型聚合物和混合型聚合物等。

其中,非离子型聚合物又分为聚醚、聚酯、聚氨酯等,阳离子型聚合物包括季铵盐类、聚季铵氯化物等,阴离子型聚合物有聚丙烯酸、聚乙烯酸等。

二、稠油乳化降粘剂的制备稠油乳化降粘剂的制备过程包括物料筛选、配方调配、混合反应、热处理等多个步骤。

物料筛选:从原材料中选择聚合物成分,包括聚醚、聚酯、聚氨酯等。

要求纯度高、分子量合适。

配方调配:根据需要和使用对象的不同,协同使用不同的成分,根据不同用途而制定不同的配方。

混合反应:混合反应是制备稠油乳化降粘剂的核心步骤,通过混合不同的成分,完成聚合反应,得到稠油乳化降粘剂。

热处理:通过热处理,使稠油乳化降粘剂得到最终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稠油乳化降粘剂的应用稠油乳化降粘剂广泛应用于油田勘探和开采领域,主要作用是促进原油的流动、降低原油粘度和降低采油难度。

稠油乳化降粘剂可以用于减小油井产液的黏度、提高液体的流动性能和过滤性能,从而降低采油难度。

此外,稠油乳化降粘剂还具有防止结垢、减少污染、提高工艺节能的作用。

在油田开采中,稠油乳化降粘剂已成为保证采油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必需品,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稠油乳化降粘剂作为降低采油难度,提高采油率的化学物质,其组成、制备和应用已广受油田开采领域的关注和应用。

相信,在未来的油田开采中,稠油乳化降粘剂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稠油油溶性降粘剂降粘机理研究

稠油油溶性降粘剂降粘机理研究

稠油油溶性降粘剂降粘机理研究常运兴(胜利油田纯梁采油厂)张新军(胜利工程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 目前,稠油油溶性降粘剂被认为是解决稠油开采和输送问题最有前途的方法。

本文讨论了稠油高粘的内在根本原因,并通过加剂前后对稠油粘温曲线的对比、透射电镜图像的对比以及DSC 曲线的对比,分析稠油加剂前后微观结构上的变化,进一步提出了油溶性降粘剂的降粘机理。

主题词 稠油 高粘度 油溶性降粘剂降粘机理1.稠油高粘的本质稠油与含蜡原油组成上的不同在于稠油体系中蜡含量极低,而胶质、沥青质含量较高。

稠油中的蜡即使全部析出,也不至于形成以蜡晶为主体的原油结构,且稠油即使在较高温度下的粘度也相当大。

因此引起稠油高粘度的实质并非含蜡原油中存在的结构,而是其本身分子(特别是沥青质、胶质分子)在体系各种力相互作用下所形成的复杂大分子结构。

首先,稠油体系是一种胶体系统已得到公认,其中沥青质是分散相,胶质作为胶溶剂,油分为分散介质。

稠油中所含的超分子结构是稠油即使在较高温度下粘度也相当高的根本原因。

稠油各组分的内部微观结构直接影响到分子间和稠油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力,也就影响到稠油的粘度,即结构决定粘度性质。

其次,稠油体系中的这些超分子结构并不是紧密堆积的,低层次的结构在某种分子间力作用下可发生相互连接、聚集,进一步形成松散的较高层次的超分子结构,在此过程中把大量的液态油包裹其中。

再次,根据Pfeiffer 和Saal 提出的后来被广泛引用的沥青胶体结构模型分析,沥青质超分子结构处在胶束中心,其表面或内部吸附有可溶质,可溶质中分子量最大、芳香性最强的分子质点最靠近胶束中心,其周围又吸附一些芳香性较低的轻质组分,即沿胶束核心向外其芳香度和分子极性连续递减至最小。

其中,比较靠近沥青质超分子胶束核心的吸附层可称为溶剂化层,溶剂化层的存在可增大分散相的体积。

在溶剂化层的外面还存在芳香度和极性逐渐减小的分散介质,使沥青质胶粒具有较大的空间延展度。

QSH 0055-2007 稠油降粘剂技术要求

QSH 0055-2007 稠油降粘剂技术要求
测试结果的数值修约依据 GB/T 8170 进行。
6 检验规则
6.1 抽样方法 6.1.1 稠油降粘剂按批检验,每供货一次的产品为一批。 6.1.2 抽样按GB/T 6678-2003中7.6规定确定抽样数量,按GB/T 6679、GB/T 6680的规定进行抽样。液 体抽样总量不少于1000 mL, 固体抽样总量不少于1 kg。 6.1.3 将抽到的样品充分混合后,等量分装于两个清洁、干燥的瓶中,密封并贴上标签。标签上应注明样 品名称、生产单位、样品型号、抽样日期、抽样地点和抽样人。一瓶作质量检验,另一瓶留作为留样,留 样期为三个月。 6.2 检验结果判定
3 要求
稠油降粘剂的产品质量应符合表1的技术要求。 表 1 技术要求
项目
液体
质量指标
固体
外观
均匀液体,无杂质
自由流动粉末及颗粒, 无结块
溶解性
溶于水
pH 值
表面张力(液体为 1 %水溶液,固体为 0.3 %水溶液),mN/m
界面张力(液体为 1 %水溶液,固体为 0.
ICS 75.020 E 14 备案号
Q/SH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H 0055—2007
稠油降粘剂技术要求
2007-03-26 发布
2007-03-26 实施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发布
标准分享网 免费下载
Q/SH 0055—2007
前言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化采油助剂与机电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技术检 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曹金林 杜灿敏 宫善峰 周海刚 张志振 张娜 张晶 罗艳萍
产品检测结果中若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应重新加倍在包装单元中采取有代表性的样 品进行复检。复检结果中仍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本标准要求,则判该批产品质量不合格。 6.3 仲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硅稠油降粘剂配方技术开发,降粘机理及问题解决方案导读:本文详细介绍了有机硅类稠油降粘剂的研究背景,理论基础,参考配方等,本文中的配方数据通过修改,如需更详细资料,可咨询咱们的技术工程师。

有机硅类稠油降粘剂普遍应用于石油开采方面,禾川化学引进国外配方破译技术,专业从事有机硅类稠油降粘剂成份分析、配方还原、研发外包效劳,为石油化工企业提供一整套配方技术解决方案。

一.背景稠油因其密度大、粘度高、流动性差而不能用常规方式开采。

稠油开采的关键是降粘、降摩阻、改善流变性。

目前经常使用的稠油(包括特稠油和超稠油)降粘方式有:掺稀降粘、加热降粘、改质降粘及乳化降粘。

掺稀降粘受稀油来源的限制;加热降粘能耗大;改质降粘存在催化剂挑选困难的缺点;乳化降粘因其利用范围宽(包括油层开采、井筒降粘、管道输送等领域) ,且工艺简单等优势而研究活跃。

有机硅降粘剂是由甲基三氯烷类做要紧原材料,在有机溶剂条件下,经水解取得环状的、线性的和交联聚合物的混合物。

再通过碱化处置而形成的一种淡黄色透明的液体,生成的产品相对稳固。

分子结构中含有Si-C 键的化合物,以硅氧键(Si-O-Si)为骨架组成的聚硅氧烷,是有机硅化合物中数量最多,应用最广的一类。

有机硅分子中的≡Si—OH 键易与粘土上的≡Si—OH键缩聚成≡Si—O—Si≡键,在粘土表面形成一层甲基朝外的CH3-Si牢固化学吸附层,使粘土表面发生润湿反转,阻止和减缓粘土表面的水化作用,阻止泥页岩水化膨胀,坍塌。

能够有效地操纵钻井液高温增稠,避免高温聚结作用,形成端-端(E-E),端-面(E-F)的结合,减弱和拆散了粘土颗粒的空间网架结构,并放出大量自由水,致使钻井液的粘度和切力下降,达到了稀释降粘的目的。

禾川化学技术团队具有丰硕的分析研发体会,通过量年的技术积存,能够运用尖端的科学仪器、完善的标准图谱库、壮大原材料库,完全解决众多化工企业生产研发进程中碰到的难题,利用其八大效劳优势,最终实现企业产品性能改良及新产品研发。

样品分析检测流程:样品确认—物理表征前处置—大型仪器分析—工程师解谱—分析结果验证—后续技术效劳。

有任何配方技术难题,可即刻联系禾川化学技术团队,咱们将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配方技术解决方案!稠油乳化降粘机理乳化降粘机理的研究要紧体此刻原油乳状液理论和最正确密堆积理论。

原油乳状液理论说明:W/O(油包水)型乳状液粘度与油的粘度成正比,并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呈指数增加,故含水原油乳状液的粘度远远超过不含水原油的粘度;O/W(水包油)型乳状液粘度与水的粘度成正比,与原油含水率的增加成反比,而水在50℃的粘度仅为mPa·s,远远低于原油的粘度,而且含水越高,原油乳状液粘度越小。

假设设法将W/O型乳状液转变成O/W型乳状液,那么乳状液的粘度将大幅降低。

稠油乳化降粘剂不仅能形成稳固的O/W乳状液起到降粘的作用,而且也能借助氢键渗透、分散进入胶质和沥青质片状分子之间,拆散平面重叠堆砌而成的聚集体,形成片状分子无规那么堆砌,有序程度降低,空间延伸度减少,聚集体中包括的胶质、沥青质分子数量减少,原油的内聚力降低,起到降粘的作用。

二.乳化降粘剂乳化降粘剂的组成原油乳化降粘剂多由具有表面活性的主剂和辅剂组成。

辅剂配方中通常加入碱(如NaOH、三乙醇胺等) ,短链醇(C1~C4)、生物聚合物(如黄原胶)和冰点抑制剂(如乙二醇和丙三醇)。

加碱的目的是使其与高酸值原油(酸值> mgKOH·g-1中的酸性物质(如环烷酸)反映生成表面活性剂,以降低外加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关润伶等通过对一种高效化降粘剂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的分析发觉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高达%;乳化降粘剂的研制思路乳化降粘剂的选择第一是其应具有适宜的HLB比值(亲水亲油平稳值) ,一样HLB值为8~18即可形成O/W型乳状液。

选择乳化剂HLB值还要参照其PIT(转相温度),表面活性剂的亲水链越长,PIT越高。

第二其应有必然的乳化稳固性,破乳性及降粘率高,还应有适宜的适应性和配伍性,环保不损害地层。

最后是本钱低,合成原料易患。

李孟洲等人针对目前国内外稠油/超稠油化学降粘所存在的乳化降粘与破乳脱水之间的矛盾问题,提出了研制和开发新型高效水基降粘剂的思路及方式,研制方式要紧分作三大步骤:1)油样特点参数(HLB值和PIT值)测定;2)降粘剂大体配方研制(主剂分子结构设计及合成、辅剂型号确信及主剂与辅剂配比优化实验) ;3)降粘剂优化配方确信(室内综合性能评判实验、动态流动模拟实验)。

典型的乳化降粘剂复配型乳化降粘剂复配型乳化降粘剂依照协同作用原理多以复配型配方为多。

非离子型降粘剂具有抗盐性高、发泡性低、易形成低粘度乳状液等优势;阴离子型降粘剂具有比非离子更强的降低界面张力的能力,且价钱廉价。

采纳二者的复配,既能够提高非离子型的浊点,又可提高阴离子型的抗盐性,还可减少形成稳固的O/W型乳状液所需降粘剂的总量。

其复配增效机理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聚氧乙烯链中的氧原子与水溶液中氢离子结合使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带必然正电性,非离子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彼此作用增强,而使复配体系的表面活性高于单一组分。

杨景宗等人研究发觉:非离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CMC(临界胶束浓度)~X(复配比例)曲线显现最低点,即复配体系的临界胶束浓度比单一组分降低,同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能够提高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浊点。

李芳田等人以多种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助剂为原料,通过复配和挑选,制得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

当复配体系加量%,对东辛油田不同区块稠油(原油含水量25%)的降粘率达95%以上,沉降脱水率达90%以上。

耐温型乳化降粘剂随着深井超稠油(如塔河稠油,轮古稠油)的开采,要求降粘剂高温不降解;注蒸汽采油时加入乳化降粘剂能大大提高采油效率,亦对降粘剂提出了耐高温的要求;关于直接乳化降粘开采的油区,却又因低温而对降粘剂提出了耐低温的要求。

葛际江等人以丙酮作溶剂,采纳氯乙酸法合成了5种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乙酸盐(产率均高于80%)耐温稠油降粘剂,对取自成功油田、辽河油田的7种稠油具有好的降粘成效(加量为%~%时,降粘率均高于90%) ,所形成的乳状液1h的分水大于90%,且耐高温(在300℃下加热3h,其浓度无转变)。

吴本芳等人采纳自制耐高温降黏剂SP对河南特稠油进行乳化降黏,特稠油进行乳化降黏,当SP加量为%,25℃时使河南特稠油降黏率达99%以上,且经高温(260~300℃)处置前后,SP对河南特稠油的降黏率都达到99%以上。

聚合物型乳化降粘剂共/缩聚物型乳化降粘剂是结合表面活性剂和某些基团的特点而合成的具有某些特定功能的新型乳化降粘剂。

最近几年来,聚合物型乳化降粘剂因其优良性能而备受关注。

秦冰等人合成了一种磺酸、羧酸和聚醚共缩聚型乳化降粘剂,它是将阴离子和非离子型官能团缩聚在同一分子中的新型化合物,在钙镁离子浓度高(2000mg·L-1)矿化水中,其降粘率可达90%以上,而且有较好的耐温性(350℃高温处置前后,其降粘成效无明显转变),优于磺酸盐或磷酸盐型乳化降粘剂。

唐清等人针对塔河油田稠油高温、高粘和伴生高矿化度水(220000~240000 mg·L-1)的特点,研制开发了ZDT稠油降粘剂(在高分子碳链线性共聚物的基础上,加入失水山梨醇、聚氧乙烯烷基苯酚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及渗透剂等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助剂组成的复合体系),室内实验及现场实验说明,该降粘剂具有配伍性好、降粘成效好的优势,加量为%时%时降粘率达到%以上,静止沉降脱水率大于%。

易脱水型乳化降粘剂好的乳化降粘剂除具有良好的破乳降粘功能之外,破乳后的原油乳状液还要有稳固性和易脱水性。

关于原油乳状液的脱水解决方式要紧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是结合乳化剂与破乳剂的配伍性,研制易于破乳脱水的乳化降粘剂;2)是研制在一按时刻后乳状液会自动沉降脱水的乳化降粘剂; 3)是研制乳状液在改变温度后即可脱水的热敏性乳化降粘剂。

尉小明等人研制的稠油LHFR-1型水基降粘剂具有专门好的降粘成效和自动破乳脱水的特点,乳化温度50℃降粘率达%以上,沉降72h自动破乳脱水,原油中水的体积分数降为4%以下。

谭非等人测定了稠油的HLB及PIT等参数后,采纳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阴离子及两性表面活性剂复配研制出易乳化、脱水的新型热敏性降粘剂。

纳米助剂型乳化降粘剂纳米材料因其优良的性能(如流变性、抗温性、抗盐性、催化性)而在油气田开发中应用活跃。

假设将纳米材料加到降粘剂中,在后期污水处置及蒸汽吞吐增油等方面都可表现好的性能。

陈玉祥等人针对河南油田井楼区块稠油,自制稠油环保型纳米乳化降粘剂TR-01。

实验结果说明,TR-01乳化降粘剂对井楼区块油井的普适性较强,具有较好的乳化降粘作用(降粘率达到99%以上) ,地层水对其降粘成效阻碍不大。

其中的纳米成份能增加对污水中悬浮物的吸附能力和絮凝能力,对油田污水处置起到踊跃作用。

李胜彪等人以河南井楼油田超稠油为研究对象,在稠油热采降粘剂TN-01的基础上,引入纳米助剂,研制出耐高温纳米乳化降粘剂TN-02,在室内研究和现场应用中均取得了好的成效(蒸汽吞吐成效明显改善,单井增油120t)。

低本钱型乳化降粘剂开发廉价高效的乳化降粘剂是乳化降粘开采稠油技术的关键。

采纳本油田的稠油为原料合成乳化剂,因其亲油基源于稠油组分,与稠油结构相似,依照相似相溶原理,其在井下应更易形成O/W型乳状液,从而对稠油具有乳化降粘成效。

采纳稠油为原料合成乳化降粘剂,不仅为稠油资源的深加工找到了一条高附加值的新途径,且稠油原料价廉易患,比市售表面活性剂具有明显的本钱优势而具有广漠的应用前景。

马文辉等人以大庆黑帝庙稠油为原料,发烟硫酸为磺化剂,合成了稠油磺酸盐乳化降粘剂,35℃时降粘率达90%以上,复配后成效更佳,且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崔盈贤等人以辽河稠油为原料,采纳脱酸剂法,对稠油中的石油酸进行抽提,然后分离出石油酸盐回注到稠油中,进行乳化降粘。

结果说明,稠油石油酸盐与其它表面活性剂进行简单复配对辽河稠油和渤海稠油等环烷基或中间基稠油有明显的乳化降粘成效,降粘率别离达到90%和80%以上。

四.常见有机硅降粘剂传统的有机硅降粘剂多数是只含有一个甲基(-CH3)的有机硅低聚物,利用中有降粘成效,但远无法知足抗温150℃以上的性能指标要求。

甲基硅聚合物(要紧成份SiCH3 (C2H5)3)从160℃开始被氧化,生成HCHO、CH3COOH、SiO2、CO2、H2O 等,粘度上升,慢慢成为凝胶,结果适得其反。

有机硅钻井液降粘剂HOS以硅基有机物为原料研制出的有机硅降粘剂HOS 增加了有机硅的甲基含量, 提高了产品的化学稳固性。

实验结果说明:1)有机硅降粘剂HOS降粘成效好,能用于高固相含量的钻井液体系中, 在重晶石加量为120% 钻井液中,成效明显优于常规降粘剂XY-27、SM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