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常用零部件设计课程设计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四、设计工作量
1.减速器装配草图1张(0号坐标纸、手绘);
2.工作图:装配图1张、零件图2张(计算 机绘图 、M1:1)
3.设计计算说明书1份(6000~8000字)。 4.答辩
五、课程设计计划(2周)
1.传动装置总体设计
2.装配草图设计
3.工作图设计辩
六、成绩评定
综合设计表现、图纸质量、说明书及答 辩情况,按等级平分。祥见考核制度
七、参考书 1.机械设计 2.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3.机械零件设计图册
八、课程设计的要求
1.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2.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
3.正确处理理论计算与结构设计的关系
4.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5.正确使用标准和规范
第3章 传动零件设计
一、减速器外传动零件设计
1.普通V带传动 已知:P n T 2.链传动 已知:P n
i i
T
设计步骤:见教科书例题
二、减速器内传动零件设计
1.高速级齿轮传动 已知:P n T i 设计步骤:见教科书例题
2.低速级齿轮传动 已知:P n T i 设计步骤:见教科书例题
三、按转矩初步计算轴的最小直径
dmin
注意:1.键槽
P ≥ C n
单键:加5% 双键:加7%
3
2.圆整为标准直径
3.或按联轴器圆整直径
四、验算工作速度误差
v v理 v实 v理
≤ 5%
五、减速器箱体结构尺寸 注意:
、 1≥8,
d f ≥ 16, d1≥ 12, d 2 8, d3 6
表2 轴的形位公差推荐标注项目 类别标注项目精度等级对加工性能的影响形位公差与滚动轴承相配 合的直径的圆柱度6影响轴承与配合松紧及对中性,也会改变轴承 内圈跑道的几何形状,缩短轴承寿命位置公差与滚动轴承相配合的 轴径表面对中心线的圆跳动6影响传动件及轴承的运转偏心轴承定 位端面对中心线的垂直度或端面圆跳动6影响轴承的定位,造成轴 承套圈歪斜;改变跑道的几何形状,恶化轴承的工作条件与齿轮等 传动零件相配合表面对中心线的圆跳动 6~8影响传动件的运转 (偏心)齿轮等传动零件的定位端面对中心线的垂直度或端面圆跳动 6~8影响齿轮等传动零件的定位及其受载均匀性键槽对轴中心线的 对称度(要求不高时可不注)7~9影响键受载的均匀性及装拆的难易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机械设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2. 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步骤3. 机械零件的设计4. 机械系统的总体设计5. 机械设计的优化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步骤。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机械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过程。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机械设计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设计任务,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2. 第二课时: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步骤3. 第三课时:机械零件的设计4. 第四课时:机械系统的总体设计5. 第五课时:机械设计的优化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设计基本概念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设计任务:评价学生运用机械设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六、教学内容6. 机械设计中的材料选择7. 机械设计中的力学分析8. 传动系统设计9. 机械结构的强度计算10. 机械设计的可靠性分析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材料选择、力学分析、传动系统设计、强度计算和可靠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这些方法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相关设计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设计任务,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八、教学安排1. 第六课时:机械设计中的材料选择2. 第七课时:机械设计中的力学分析3. 第八课时:传动系统设计4. 第九课时:机械结构的强度计算5. 第十课时:机械设计的可靠性分析九、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材料选择、力学分析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概述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加深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
该课程设计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机械零件的3D建模,第二部分是机械零件的装配设计。
本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掌握常用机械零件的3D 建模和装配设计技巧,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
第一部分:机械零件的3D建模1.课程设计任务设计一种具有多重扭矩传递功能的联轴器,该联轴器支持高速和高扭矩传递,并且易于拆卸和维修,长度不得超过200mm,直径不得超过100mm。
2.课程设计步骤1.确定设计需求,制定设计目标。
2.通过研究联轴器的结构原理,确定联轴器的建模方案。
3.进行零件建模,制定3D建模方案。
4.利用建模软件完成联轴器零件的3D建模。
3.课程设计评分标准1.联轴器建模的准确性。
2.建模过程是否规范和顺畅。
3.是否考虑了联轴器的多重扭矩传递功能。
第二部分:机械零件的装配设计1.课程设计任务根据第一部分联轴器的3D建模,进行联轴器的装配设计,保证多个零件之间的精确配合,以及整个联轴器的安装和拆卸。
2.课程设计步骤1.制定联轴器装配方案,明确零件装配的顺序和具体要求。
2.通过装配软件,完成联轴器的装配设计,包括零件的精确配合。
3.对联轴器进行逐个零件的测试和调试,确保整个联轴器的安装和拆卸,以及扭矩的传递功能。
3.课程设计评分标准1.联轴器的装配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装配过程是否规范和顺畅。
3.联轴器的扭矩传递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总结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不仅能够了解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所学内容的应用,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进一步培养机械设计思维,培养专业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zdl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zdl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zdl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机械结构设计的基本流程。
2. 使学生了解并能够运用机械设计中的相关计算方法和公式,如强度计算、刚度计算等。
3. 引导学生掌握机械设计中常用的材料选择、传动方式及零部件设计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设计与绘制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包括分析问题、制定方案、动手实践等。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能力,能在小组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精神。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认识到机械设计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价值。
3. 培养学生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注重细节,追求卓越。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zdl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包括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方法和设计流程,重点讲解机械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设计要求。
2. 机械零件设计:涵盖传动系统、连接件、轴、轴承、联轴器等常见零部件的设计方法,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详细讲解。
3. 强度与刚度计算:介绍强度、刚度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针对典型机械零件进行实例分析。
4. 材料选择与应用:讲解常用机械设计材料的特点、性能及应用,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5. 传动方式:分析各类传动方式(如齿轮传动、链传动、带传动等)的优缺点,并进行比较和选用。
6. CAD软件应用:结合教材内容,教授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设计与绘制的技能。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pdf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pdf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机械结构的功能与构成。
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常用机械传动机构、连接方式及机械零部件的设计方法和应用。
3. 帮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过程中的工程计算和图形表达。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的绘制和机械装配图的设计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手册和资料进行机械设计计算和参数选择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伦理观念,关注工程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以实践为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对机械设计的实际应用尚缺乏深入了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以实践操作为主线,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指导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包括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方法和设计流程,引导学生理解机械设计的整体框架。
- 教材章节:第1章 机械设计概述2. 常用机械传动机构设计:讲解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等的设计原理和应用。
- 教材章节:第3章 机械传动设计3. 机械连接设计:介绍螺纹连接、焊接、铆接等连接方式的设计方法和选用原则。
- 教材章节:第4章 机械连接设计4. 机械零部件设计:包括轴、轴承、联轴器、弹簧等零部件的设计原理和选用。
- 教材章节:第5章 机械零部件设计5. CAD软件应用: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绘制和装配图设计的能力。
- 教材章节:第6章 计算机辅助设计6. 机械设计计算与图形表达:教授设计过程中的工程计算和图形表达方法。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一、课程概述《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工程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际工程应用奠定基础。
本课程内容丰富,涉及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和设计实践,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3.了解机械设计领域的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4.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工程素质和职业道德,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1.机械设计概述:介绍机械设计的概念、任务、分类和发展趋势。
2.机械零件设计:包括传动零件、连接零件、轴系零件、弹簧等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
3.机械传动设计:介绍传动系统的类型、性能参数和设计方法,包括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等。
4.轴承和联轴器设计:分析轴承的类型、性能和选用原则,介绍联轴器的结构和设计方法。
5.机械结构设计:阐述机械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步骤,包括结构要素、强度计算、稳定性分析等。
6.机械创新设计:探讨机械创新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
7.机械设计实例分析:分析典型机械设计实例,使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对课程内容有全面了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机械设计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组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实践教学:安排课程设计、实验等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5.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安排1.总学时:64学时2.理论教学:48学时3.实践教学:16学时(含课程设计、实验等)4.教学进度安排:第1周:机械设计概述第2-4周:机械零件设计(传动零件、连接零件、轴系零件、弹簧)第5-7周:机械传动设计(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第8-9周:轴承和联轴器设计第10-11周:机械结构设计第12周:机械创新设计第13周:机械设计实例分析第14周:课程设计第15周:实验第16周:复习与考试六、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3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小测验等)2.实践环节:30%(课程设计、实验等)3.期末考试:40%七、教学资源1.教材:《机械设计基础》(主编:X,出版社:X)2.参考文献:《机械设计手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等3.网络资源: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等在线课程资源4.实验室:机械设计实验室、机械创新实验室等八、教学效果评价1.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包括机械零件的选型、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等。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常用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和计算公式,了解机械设计中的标准和规范。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机械设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独立完成简单机械零件的设计和计算,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和热情,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机械设计的定义、目的和意义,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常用机械零件的设计:讲解齿轮、轴承、联轴器等常用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和计算公式。
3.机械设计中的标准和规范:介绍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讲解机械设计中常用的公差、配合和表面粗糙度等。
4.机械设计实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中的机械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的机械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安排课后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机械设计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推荐相关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生动展示机械设计的相关概念和实例。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实践。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相应的表现评价。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计划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计划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3、课程总学时:_____4、课程学分:_____二、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它是从基础课程过渡到专业课程的桥梁,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具备初步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今后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掌握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和动力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熟悉常用机械传动(如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等)的工作原理、特点、失效形式和设计计算方法。
(3)了解轴系零部件(如轴、轴承、联轴器、离合器等)的结构、设计和选用原则。
(4)掌握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和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1)能够对简单的机械系统进行运动分析和动力分析。
(2)能够进行常用机械传动和轴系零部件的设计计算和选型。
(3)能够绘制简单的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
(4)具备一定的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2)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一)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机械设计概论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讲解平面机构的组成、运动副的类型、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和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3、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阐述速度瞬心法和矢量方程图解法在平面机构运动分析中的应用。
4、平面机构的动力分析介绍惯性力和惯性力矩的计算方法、驱动力和阻力的确定、机械的效率和自锁。
5、机械传动(1)带传动包括带传动的类型、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应力分析和弹性滑动与打滑现象,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1)

分析、论证)。 ➢ (4)电动机的选择。 ➢ (5)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 (6)齿轮、带轮、链轮、蜗杆等传动件的设
计计算。 ➢ (7)轴的设计计算。 ➢ (8)滚动轴承的选择及计算。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1)
➢ (9)键联接的选择及校核计算。 ➢ (10)联轴器的选择。 ➢ (11)减速器附件的选择。 ➢ (12)润滑与密封(润滑与密封方式的选择、润
五、任务
减速器装配图1张(A1#图纸),比例自 定;附草图1张(用坐标纸画);
零件工作图2张,传动零件、轴或机体 等(A3#图纸), 比例自定;
设计说明书1份(大约20页)采用统一 的说明书用纸。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1)
一)、图纸要求
(1)装配草图(2号坐标纸、手绘,要求有尺寸设计 痕迹) (2)装配图要求: a、一般要求用计算机绘图,打印1号或0号 b、确有困难可采用图板手工绘制一张 c、结构设计内容与计算内容对应; d、尺寸标注(外形、特性、安装、配合)全面; e、标题栏内容全面(零部件数及编号等); f、技术要求合理,符合机械制图规范。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1)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1)
(3)零件图若干
a、 最好用计算机绘图,一般打印A3图; b、 结构设计内容与计算内容及装配图对应; c、 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等标注全面; d、 齿轮零件图应有啮合特性表 e、 标题栏内容全面(材料、数量、重量等); f、 技术要求合理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1)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1)
第一次布置内容
一.课程设计目的、内容和任务
二.课程设计准备工作
三.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
2. 熟悉常用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和计算公式,具备一定的机械设计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3. 常用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和计算公式4. 机械设计实例分析5. 课程设计的要求和评分标准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步骤,分析常用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和计算公式。
2. 实践法:引导学生参与课程设计实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机械设计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交流设计心得,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介绍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
2. 第二课时:讲解常用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和计算公式,分析机械设计实例。
3. 第三课时:布置课程设计任务,讲解设计要求和评分标准。
4. 第四课时:学生分组进行课程设计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程设计成果的完成情况,包括设计报告、图纸和实物模型。
2. 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学生对机械设计原理和方法的理解程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学生课程设计的创新性和实用性,以及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和热情。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设计基础》2. 参考书籍:《机械设计手册》、《机械零件设计》3. 网络资源:相关机械设计的学习网站、论坛和视频教程4. 软件工具:CAD、SolidWorks等机械设计软件5. 实物模型:展示常用机械零件和完整的机械设备模型七、教学过程1. 课程导入:通过展示实物模型和图片,引发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
2. 讲解基本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了解螺纹连接结构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能 够设计出满足使用要求的螺纹连接结构。
键连接设计
键连接类型与特点
了解常见键连适用场合。
键的选择与强度计算
熟悉常用键的标准和规范,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键,并 掌握键连接的强度计算方法。
凸轮机构设计
凸轮机构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了解凸轮机构的基本组成、特点和应用场景。
凸轮机构的压力角与基圆半径
了解凸轮机构压力角和基圆半径对机构性能的影 响,能够进行合理选择。
ABCD
凸轮机构的从动件运动规律
掌握凸轮机构从动件的运动规律,能够绘制从动 件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曲线。
凸轮机构的设计方法
了解凸轮机构的设计步骤和方法,能够根据实际 需求进行机构设计。
链传动设计
设计原理
掌握链传动的工作原理 、类型、特点及应用范
围。
设计计算
能够进行链传动的设计 计算,包括选择链型、 确定链轮齿数、链节距
、中心距等。
结构设计
了解链传动的结构组成 ,能够设计合理的链轮 结构、张紧装置及润滑
方式。
强度校核
掌握链传动的强度校核 方法,能够对设计结果
进行验证。
齿轮传动设计
设计成果展示
组织学生进行设计成果展示,提高学生的交流能 力和表达能力。
3
经验分享与反思
鼓励学生分享设计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促进相 互学习和进步。
08
总结与展望
课程总结与回顾
课程目标与要求
回顾课程的主要目标和 要求,包括掌握机械设 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 技能,以及培养创新思 维和实践能力等。
教学内容与安排
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素质目标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第一节《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概述一、课程设计的目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机械设计能力。
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机电类专业学生第一次较为全面的机械设计训练,其目的为:(1)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及其它先修课程的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实际设计训练,使理论知识得以巩固和提高。
(2)通过课程设计的实践使学生掌握一般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培养独立设计能力。
(3)进行机械设计工作基本技能的训练,包括训练、计算、绘图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熟悉和运用设计资料(手册、图册、标准、规范等)。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和任务1、课程设计的内容本课程设计选择齿轮减速器为设计课题,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拟定、分析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2)选择电动机,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3)进行传动件的设计计算,校核轴、轴承、联轴器、键等;(4)绘制减速器装配图及典型零件图(有条件可用AutoCAD绘制);(5)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2、课程设计的任务本课程设计要求在2周时间内完成以下的任务:(1)绘制减速器装配图1张(A1图纸);(2)零件工作图2张(齿轮、轴、箱体等任选2个,A3图纸);(3)设计计算说明书1份,约6000字左右。
三、课程设计的步骤课程设计是一次较全面较系统的机械设计训练,因此应遵循机械设计过程的一般规律,大体上按以下步骤进行:(1)设计准备认真研究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要求和条件,认真阅读减速器参考图,拆装减速器,熟悉设计对象。
(2)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根据设计要求拟定传动总体布置方案,选择原动机,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3)传动件设计计算设计装配图前,先计算各级传动件的参数确定其尺寸,并选好联轴器的类型和规格。
一般先计算外传动件、后计算内传动件。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1、通过课程设计,综合运用所学的机械设 计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掌握设计的一般规律, 培养解决机械工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会从机器的功能要求出发,合理选择 系统或零件的类型,制定设计方案,正确计算 零件的工作能力,确定其尺寸、形状、结构、 材料,并考虑制造工艺、使用、维护、经济、 安全等问题,训练设计能力。
7.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0 ) (1 ) (2 ) (3) (4 ) (5 ) (6) (7 ) 前言 目录(标题及页次) 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 传动系统的方案设计 电动机选择 传动比的分配 传动系统的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 减速器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
(8) 减速器轴的设计计算
(9) 减速器滚动轴承的选择及其寿命验算 (10)键联接的选择 (11)联轴器的选择 (12)减速器箱体及附件设计 (13)减速器润滑方式及密封种类的选择 (14)设计小结(简要说明课程设计的体会,分析自己 的设计所具有的特点,找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5)参考文献(文献编号[ ] 编著者姓名· 书名· 出版 单位所在地:出版单位,出版年份)
一、选择电动机 1.选择电动机类型 常用:Y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
同步转速:3000 1500
级数: 2 电动机安装型式: 4
1000 750
6 8
2.确定电动机的功率
(1) 工作机所需电动机功率 Pd
Pd
工作机的功率 Pw
Pw
KW
F v Pw 1000
或
T nw P W 9550
综合设计表现、图纸质量、说明书及答 辩情况,按等级平分。
七、参考书 1.机械设计 2.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3.机械零件设计图册
机械设计基础(曹井新)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曹井新)教案第一部分:课程概述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对象:机械工程、自动化、材料加工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教材:《机械设计基础》(曹井新著,机械工业出版社)授课方式:理论课、实验课相结合所需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室、实验室设备等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旨在通过对机械设计基础理论和方法的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初步的机械设计能力和思维方式。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1.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2. 熟悉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能够进行常用零部件的设计。
3. 具备使用常见机械设计软件的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和仿真。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和热情。
5. 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使其具备一定的实际机械设计和制造能力。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安排1. 机械设计基础概论- 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范畴- 机械设计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 零部件设计与计算- 轴、轴承和联接零件的设计- 螺栓、螺母和键的设计- 弹簧、传动带和链条的设计- 机械连接的原理和计算3. 机械设计软件应用- SolidWorks、AutoCAD等机械设计软件的基本操作- 二维绘图和三维建模- 机械零部件的装配和仿真分析4. 机械设计实验- 轴承摩擦力的测量和计算- 螺栓拉伸应力的实验- 弹簧刚度和变形的测定- 机械传动系统性能的测试第四部分:教学方法和手段1. 理论课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案例分析和实际工程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计算与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机械零部件设计的计算和分析,通过课堂作业和实验课的设计,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 实验教学安排相关的机械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其实验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
4. 课程设计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开展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
ZDD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ZDD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ZDD机械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包括机械原理、机械结构设计、机械零件及其功能等。
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具备分析简单机械系统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相关机械设计标准和规范,了解工程实践中的设计要求。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设计和绘制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具备初步的创新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学会在团队中共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操作,养成勤奋、务实的学习习惯。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机械设计知识,具备一定的设计技能,并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为实现这一目标,课程将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本概念:包括机械系统的组成、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过程。
- 教材章节:第一章 机械设计概述- 内容:机械系统的基本组成、设计要求、设计过程及方法。
2. 机械原理:介绍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二章 机械原理- 内容: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等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3. 机械零件设计:讲解常用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选择。
- 教材章节:第三章 机械零件设计- 内容:轴、齿轮、轴承、联轴器等零件的设计方法和选用原则。
4. 机械结构设计:介绍机械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分析典型结构实例。
- 教材章节:第四章 机械结构设计- 内容: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典型结构实例分析。
2024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辅导学生进行方案设计
针对学生的设计方案,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 学生完善和优化设计方案。
解答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遇 到的问题
针对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 给予解答和指导,确保设计过程顺利进行。
课程设计成果展示与评价
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 安排适当的时间和地点,组织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成果展示, 以便互相学习和交流。
根据机械零件的特殊要求,选 择非金属材料,如塑料、橡胶、
陶瓷等。
复合材料
根据机械零件的综合性能要求, 选择复合材料,如金属基复合
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等。
材料选择原则
满足使用性能要求、工艺性能 良好、经济性合理和环境友好。
03 机械零件设计基础
轴承与轴的设计
轴承类型与选择
了解各种轴承类型、特点及应用 场景,掌握轴承选择方法。
制定评价标准 根据课程设计的要求和目标,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对学 生的课程设计成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进行课程设计答辩 组织学生进行课程设计答辩,就设计思路、设计过程、设 计成果等方面进行阐述和答辩,以便进一步检验学生的设 计能力和水平。
课程设计总结与反思
指导学生进行总结
引导学生对课程设计过程进行总结,包括设计思路、设计方法、设计步骤等方面的总结, 以便在今后的设计中加以借鉴和应用。
学生未来学习方向建议
深入学习机械设计理论 建议学生继续深入学习机械设计相关的 理论知识,掌握更加扎实的设计基础。
关注机械设计前沿技术 建议学生关注机械设计领域的最新技 术和发展趋势,保持与时俱进的学习
态度。
拓展现代设计方法
鼓励学生积极学习计算机辅助设计、 优化设计等现代设计方法,提高设计 能力和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设计基础-常用零部件设计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常用零部件的设计,掌握机械零部件的基本设计思想和方法,为学生将来的机械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
1、基础知识
本部分主要介绍机械设计中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包括零部件的分类、工作原理、材料选择以及制造工艺等。
2、零部件设计
本部分是课程的重点,其中包括常用的轴、轴承、齿轮、联轴器、弹簧、紧固件等零部件的设计原理、计算方法、CAD绘图和工程图设计等知识点。
3、零部件加工工艺
本部分介绍常用的零部件加工工艺和方法,包括车、铣、磨、切削等各种机加工工艺的特点、应用范围以及加工精度等方面的知识。
4、装配和测试
本部分讲解零部件之间如何正确装配以及如何进行测试和检验。
同时还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测试设备和测量测试方法。
三、课程大纲
1、基础知识
•机械零部件的分类
•材料的选择和性能要求
•制造工艺和加工精度
2、零部件设计
1)轴和轴承设计
•轴和轴承的基本概念
•轴承的种类和选择
•轴承的摩擦知识
2)齿轮和传动设计
•齿轮传动的基本概念
•常见齿轮的型式和材料
•齿轮传动的计算和CAD绘图
3)联轴器和弹簧设计
•联轴器的分类和工作原理
•弹簧的分类和设计原理
•联轴器和弹簧的计算和CAD绘图4)紧固件设计
•常见紧固件的种类和用途
•紧固件的计算和CAD绘图
3、零部件加工工艺
1)车、铣和磨工艺
•机床和工具的选择
•切削速度和进给量
•车、铣和磨的加工精度和误差
2)切削用量和加工精度
•切削液的种类和应用
•精度的测量和调整
4、装配和测试
1)装配
•零部件的拆卸、清洗和检查
•零部件的正确装配流程
2)测试
•测试设备和测量方法的介绍
•测试结果的分析和处理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讲授、实践和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其中,讲授环节主要讲解相关知识点和技术要点,实践环节则是通过练习案例和课程
设计来加深学生的理解,自学环节则是通过指导教材和课程在线学习来自主学习。
五、教学评估
本课程评估以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实践技能为主要考核内容。
其中,学业水平评估包括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和作业质量等方面,实践技能评估则主要考察学生在课程设计和实验练习中的表现。
六、参考书目
1.《机械制作》,高教出版社
2.《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
3.《机械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
4.《机械制图与CAD绘图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
七、总结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常用零部件的设计方法和技术要点,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课程设计中进行实战练习,为将来的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