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西方有何不同
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
西方人思维方式中国人思维方式这个世界主要是由人类和大自然组成的,西方人只注重研究自然,而忽视人类。
在文艺复兴前人是依附于神权的,没有自主性(这就是西方人提出人权的原因)。
认为人类和自然是各自独立的,是分开的;强调征服自然,注重对抗和斗争、征服。
中国人不仅研究自然,更重要的是研究人类社会: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是小宇宙,自然是大宇宙,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顺其自然,在争斗中求和谐,逐步发展到无神论。
“四根说”,认为世界史由水、火、土、气四种物质组成的,并且是各自独立的。
没有经过概括、抽象思维等过程,只独立研究具体事物的内部构成,而不研究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逐步形成还原论。
“五元素说”,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组成的,并且是相互联系的。
逐步从具体事物中经过概括、抽象思维,把具有同类作用、功能等事物分类,形成“五行说”,并且是相生相克,相互联系、相互制约,逐步形成整体论、系统论。
形成以概念、推理、判断为主的形式逻辑,并一直沿续下来,而中国在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发现形式逻辑有着巨大的缺陷而淘汰了形式逻辑,形成阴阳为主的辩证逻辑。
大约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发现以概念、推理等逻辑思维存在着巨大的缺陷而淘汰形式逻辑,逐步形成了辩证逻辑思维的阴阳论,因为概念、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不可能对事物进行完美无缺的定义和判断,甚至还可能被表面形象所迷惑。
如春秋战国时期白马非马论的名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以形式逻辑为主的墨家《墨辩》成了绝响,也就是说在春秋时期,中国人以阴阳辩证逻辑取代了有缺陷的形式逻辑。
唐代玄奘接触到了印度逻辑学,明朝中叶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将形式逻辑学带到中国,都曾经时髦一时,但最后在中国逐步淘汰。
还原论、机械论的形成整体论、系统论、阴阳五行八卦思维的形成还原论主要研究事物的内部构成,认为只要把事物内部构成的因素搞清楚了,就能认识到事物整体的作用,也就是局部之和等于整体的作用,也就是说只要搞清楚了原子(最小单位)的各项功能,那整体功能就完全搞明白了,意思就是局部各项相加等于整体(即分开后再相加)。
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
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一、中西方思维方式之差别示例我们通过一个有趣的玩笑中就可以看出思维方式之间的差别:德国人和法国人在死之前的愿望就能告诉你二者之间的区别。
你问法国人,你死前最大的愿望是什麼?法国人的回答是“我想喝一杯最好的香槟酒”。
再问德国人,他会说“如果我还有力气的话,我想再做一次报告”。
一种思维方式常常渗透在各个领域,甚至我们经常见到的现象也能反映其思维方式。
比如一个美国人给一个中国人写信,中国人看美国人的信,他一看马上就发火。
因为美国人在信的开头,开门见山,将自己的要求放在最前面,后面才讲些客套话。
中国人为了保持心理平衡,拿到美国人的信先看后面。
而美国人看中国人的信,开始越看越糊涂,不知道对方要说明什麼,前面都是寒暄等等。
美国人读中国人的信也是倒过来看,这种不同的书写方法反映著不同的思维方式。
有这样一个经典的例子:德国人和日本人、中国人一同坐火车从德国的法兰克福去巴黎,这3个人坐在一个车厢裏。
途中上来一位客人,这位客人将手裏端著的鱼缸放在空座上。
德国人开始发问:“您能告诉我这鱼的名称吗?它在生物学上的类别及有哪些特征?它们在科学上的意义又是什麼?”日本人听完德国人的话后接著问:“请问这种鱼我们国家能不能引进?根据日本的气候、水温、水质,这种鱼能不能生长?”轮到中国人来问了:“这种鱼是红烧好吃,还是清蒸更好吃一点?”这表明了3种不同文化思维方式的特点。
二、从文学艺术领域看中西思维艺术之差异东西方不同的哲学追求和不同的思维标向反映到文学艺术的创造上,中国重视圆浑,和谐,追求中和,追求圆浑中而致雄放的境界,就像司空图、钟嵘所宣导的那样;西方追求突破,讲究提升性,如希腊悲剧就具有一种破釜沉舟,另辟天地的突破性。
中国许多小说停留在见证性,停留在人情的描写上,当然《红楼梦》例外,缺乏必要的哲学深度。
赛凡提斯、巴尔扎克、普鲁斯特就挖得深,但丁、波德赖尔、莎士比亚,也具有提升性,开掘得很深。
中国戏剧多数写冤写怨写人生惨烈,有的写到了生命的真处实处,所以感人,有生命力,有的没有。
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西方人思维方式的差异
一、中西传统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及利弊分析。
思维方式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的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势或思维惯性,是一种相对定型化的思维活动样式,结构和过程。
中西传统思维方式的差异是作为文化深层结构的差异,由于中西方民族各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文化背景,具有不同的生产活动方式和发展水平,反映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的不同深深影响了本民族的思维和科学文化沿着不同的道路发展,我们从整体上很难分辨其孰优孰劣,只能从它们各自的利弊来分析。
1、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及利弊(1)以“人本”为逻辑出发点,具有人文精神。
所谓“人文精神”是指以人为一切价值的出发点与源泉,以人为尺度与标准去疏解、衡量一切价值的精神。
由于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以血缘关系为主的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方式奠定了家族本位、人伦本位的文化基调,因而反映在思维方式上就表现为以“人本”为逻辑出发点,即以人为万物之本,从自身的特点出发去考察万物,于是在认知方式上必然把一切“人化”,由人的价值体悟物的价值,以人的规律来取代物的规律,因而,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带有浓厚的人文色彩,它表现在价值判断上,就是以善代真,以情代理。
这种思维特征的优势是注重对人类自身的求索,推动社会伦理道德,社会治理,人文学科等方面的发展,能促进人际关系的沟通与融合,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弊端是忽视对外界的探索,思维易于走向封闭化,即将主体自身作为认识的出发点,对象乃至目的,在某种程序上抹杀了对象的客观性,具有泛情感化的倾向,因而不具备很强的发展后力,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们对科学的深度和广度进军,这也是近代以来中国科技落伍的重要文化原因之一。
(2) 注重整体统一。
这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它从整体原则出发,强调事物的相互联系和整体功能,以求得天、地、人、物的和谐统一,即注重“天人合一”,“天人和谐”,而不太注重事物的内部结构。
中西方差异之思维方式
中西方差异——思维方式我曾看过一则故事:有一所国际公寓闹火灾里面住有犹太人法国人美国人和中国人犹太人急急忙忙先搬出的是他的保险箱法国人先拖出的是他的情人美国人则先抱出他的妻子而中国人则先背出的是他的老母这一趣谈反映了一个事实不同的民族有着自己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殊的文化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价值尺度道德规范和情感趣向。
1.伦理型与认知型比较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政治伦理型西方思维方式——科学认知型地理环境半封闭、大陆型地理环境:开放性、海洋经济小农经济手工业、商业、航海业发达代表以儒家为代表的先哲:出于忧患意识,关注政治伦理以古希腊哲学家为代表的智者:出于好奇、“惊异”思维中心伦常治道认知自然政治 + 伦理 + 哲学 + 哲学家本人的生活体验= 人生哲学、伦理哲学、政治哲学哲学家 = 政治家 = 道德家 = 文学家/诗人哲学 + 科学 = 自然哲学,科学哲学哲学家 = 自然科学家孔子哲学:以“仁”、“礼”为中心科举制度:读书人醉心于科举,埋头于八股近现代西方人:发扬古希腊崇尚自然、追求知识的传统科学技术:被统治者视为“奇技淫巧”,受到歧视与打击重视: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追究宇宙起源,探索万物本质,分析自然构造寻求物质元素,诘问人生目的重道轻器、重人文轻科学重科学、重认知2.整体性与分析性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整体性《易经》:提出了有机整体的初步图式为中国传统思维奠定了基础儒家:把自然人性化道家:把人性自然化1) 整体性思维的特点: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2) 整体的基本范畴:“道”、“气”、“太极”、“理”3) 整体的基本要素:“阴阳”、“五行”、“八卦”整体思维的目标:主客一体实现“尽善尽美”的整体和谐境界整体思维的结构:二元结构——阴阳→中庸、兼顾、联系、对应、对称、对立阴阳鱼太极图:体现整体圆融和会、阴阳互补、和谐平衡、相反相成、相灭相生、互为因果的中国辩证思维方式比较:中国的“元气说” vs. 西方的“原子论”“元气说”—整体性思维方式:横向铺开“原子论”—分析性思维方式:西方思维方式——分析性柏拉图之前:类似中国的“天人合一”整体观柏拉图:首先提出了“主客二分”的思想十五世纪下半叶以后:分门别类,分析解剖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笛卡儿:开创西方近代哲学,以“主客二分”为原则分析性思维的特点:区分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思维与存在、灵魂与肉体、现象与本质,分析、研究这个二元世界分析性思维的两个层次:1.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分门别类研究2.以完整而非孤立、变化而非静止、全面而非片面、相对而非绝对的3.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去分析复杂的世界3.意向性与对象性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意向性把主体自身作为宇宙的中心:“万物皆备于我”把知、情、意融合在一起,其中的主观情感使传统思维带有浓厚的主体意向判断价值标准:以主体意向统摄客观事实,以政治判断统摄真假是非,以道德判断作为价值判断判断学术价值标准:重“经世致用”,重君主的权术和驭民术客体主观化,自然人格化,哲学文学化,政治伦理化重视“治人”与“人治”的政治伦理西方思维方式——对象性以自然为认知对象主客二分,天人对立,划分内心世界与外部自然界区分自我意识与认识对象将自然作为自身之外的对象来研究西方哲学的本体论:持尊重客观的态度理性主义:把主体作为“旁观者”,对客体进行探究摆脱主体意向而导致客体意识以事实判断统摄价值判断注重真假选择而非伦理规范排除主观因素,强调客观性,使客体客观化以客观和冷静的科学态度对待客观世界4.直觉性与逻辑性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直觉性儒、道、佛—孟子:“诚”;老子:“道”;玄学家:“无”;理学家:‘太极”;佛教:“顿悟都靠直觉、灵感、顿悟、领会儒家—孔子:“内省不疚”孟子:“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论语》:靠直观的自然知识证明道德规范道家—庄子:“道不可言,言而非道”主张以无知无欲无思之心去直觉体悟宇宙本体佛教—禅宗主张“顿悟”:“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西方思维方式——逻辑性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开创形式逻辑提出形式逻辑的三大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研究论证的三大要素:概念、判断、推理提出两种思维方法:归纳法、演绎法创立演绎推理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提出整个形式逻辑体系西方中世纪时期,占主导地位的经院哲学也未能从根本上否定理性和形式思维的作用从教会的《圣经》出发5.意象性与实证性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意象性古代中国人注重:观物取象,立象尽意设象喻理,取象比类形象思维: 通过自我体认形成心中的意象采用:意象 - 联想 - 想象替代; 概念 - 判断 - 推理的逻辑论证以形象地反映客观事物集中表现: “立意于象”,“妙象尽意”“微言尽意”,“入理言息”“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得象而忘言,得意而忘象”西方思维方式——实证性古代希腊人注重:形体,特别是解剖侧重于事物的要素、结构重定形,而非定性手工业发达:工匠传统近代西方实验科学:实证性培根:创立归纳法法国哲学家孔德:创立实证主义奥地利马赫和法国阿芬那留斯:创立第二代实证主义德国哲学家石里克:创立第三代实证主义,即逻辑实证主义6.模糊性与精确性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模糊性思维的对象、方法和工具:模糊讲究“设象喻理”、“刻意神似”“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重视直觉体悟疏于分析实证,缺乏逻辑推理描述事物重求其似、其“神”不甚求其真、其实不甚求其精确、清晰往往带有朦胧、粗略、笼统甚至是猜测的成分西方思维方式——精确性古希腊人的传统:注重雕塑这种三维艺术精确性思维的基础:二值逻辑“非此即彼”、“非真即假”基本原则: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重视数学崇尚科学和理性注重思维活动的严格性、明晰性、确定性、规范性注重思维程式的数学化、形式化、公理化、符号化注重语言的逻辑性7.求同性与求异性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求同性大一统思想封建社会的一体化政治结构:信仰和观念一元化、一体化、同步化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压制异己的先例“汉代孔子”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径,古今之通义也”科举考试制度:按统一的八股文格式写同类文章表达同种观念和同类观点以儒家思想为正统,以维护君权专制为核心,以皇帝圣旨为最高权威形成金字塔式的等级特权制度强化一元化的政治结构把不同思想视为异端规范意识、群体意识、集体主义、同一的价值取向、人格标准、行为模式思维方式:求同、排异“超稳定”文化西方思维方式——求异性西方智者:对于自然奥秘充满好奇心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西方思维方式随着科学发展而变化科学与民主氛围:不求一成不变西方思维的批判性:继承、怀疑、批判、挑战、否定、求异忌同,标新立异,开拓创新笛卡儿:“怀疑论”主张思想自由、破除奴性、摆脱束缚个体主义:勇于探索,敢于挑战,喜欢各抒己见思维方式——多元化:多思路、多方向、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方法寻求新的方面、新的途径、解决问题的新办法重视追根穷源: “为什么” - “是什么” - “为什么”...8.后馈性与前瞻性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后馈性一体化政治结构和“大一统”思想:唯圣、唯书、唯上、膜拜祖先,崇尚圣人、经典、权威以圣人之是非为是非、以经典之学说为信条、以权威之结论为根据喜欢引经据典,“温故而知新”,“言必称三代”嗜好对经书进行训诂、注疏和考据(即所谓“经学”)结果:重视历史,崇拜祖先,尊重经验,推崇传统以托古求认同,以“古已有之”为立论准则以“古纸堆”而非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西方思维方式——前瞻性前瞻性的主要表现:提出许多预测性、前瞻性的理论和学说,如:柏拉图:理想国哥白尼:日心说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德国弗勒希特海姆:未来学9.内向性与外向性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内向性内向性的主要原因:半封闭的大陆型地理环境,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长期的闭关锁国,一体化的社会政治结构“大一统”的思想以儒家为代表的思想占主导地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内向性的主要表现:注重内向自求,重“心术”“反求诸己”、“反求自识”、“反身而诚”、“反省内求”“人人可以反求自识,而无事乎向外追索”认为自识本心即可达到自我完善亦即把握了外界事物的本体儒家:在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反省人的社会本质道家:在人与自然的统一中反省人的自然本性返回到人自身的致思倾向:内向性的思维方式求稳的心理,好静的性格:“静”、“思”、“悟”、“忍”安分守己、知足忍让、重义轻利满足现状、害怕竞争、怯于突破热衷于“窝里斗”、“内耗”,不求向外进取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对未知事物缺乏兴趣西方思维方式——外向性外向性的主要原因:开放的海洋型地理环境,商业、航海业发达古希腊传统:注重研究自然客体,向外探索自然奥秘文艺复兴时期:个性解放,追求自由近代以来:西方人的地理大发现外向性的主要表现:思维的对象倾向于外界,思维方式开放型海上大扩张,对外侵略、推行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求变的心理,好动的性格:“动”、“变”、“争”、“斗”全球观念,宇宙意识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中西方思维的差异
中西方思维差异
中国人偏好于形象思维和综合思维和求同的思维方式,而西方人偏好于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分析思维和求异的思维方式。
用形象思维来理解事物的本质往往只注重表面现象的类比总结,缺乏深入剖析内在本质,象玄学、巫术、中医学理论、八卦太极理论都是属于形象思维的产物。
因此,中国古代没有形成真正的科学体系,而只有经验技术;抽象思维方式较倾向于精确的定量定性,建立在实验和数学逻辑体系上,如西医学,化学和物理学。
因此,西方出现了可以精确计算和推导的真正的科学体系。
由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缺乏对事物的综合总结,往往会用某个单一的现象去解释一个复杂的问题。
例如,在解释恐龙为什么会灭绝的问题已提出100多种学说,譬如,陨石撞击地球学说和火山爆发学说,往往没有考虑到同恐龙一起生活的许多动植物为什么还活到至今,由天体撞击地球和火山爆发产生的核冬天为什么不会把怕冷的鳄鱼一起灭绝掉;在解释人为什么会衰老方面已提出300多种学说,发现自由基会破坏生物的大分子就发展为细胞衰老的自由基学说,发现某些废物会累积在细胞里就提出衰老的中毒累积学说。
而没有考虑到生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已经产生了一套完整的防御体系,以及这套防御体系的防御功能为什么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
因此,在解释恐龙灭绝原因,细胞衰老原因已各自发展出了上百种理论,让人迷惑,不知庐山真面目。
综上所述我认为,西方人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都不适合于研究一些复杂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把中西方的思维方式作一统一,取长补短。
-作者:黄必录,欢迎转载
1。
中西方思维方式有那些
中西方思维方式有那些摘要:人们的生存地理环境、生活生产方式、文字语言习惯诸方面都存在着差别,因而形成中西方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
中国人擅长感性直觉思维,西方人擅长理性逻辑思维;中国人强调整体,西方人更注重个体;中国人的思维以道德为标准,西方人的思维则以科学为标准;中国人的思维轨迹是曲线的、圆形的;西方人的思维轨迹则是直线的;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是单一的,而西方人的思维模式则是多元的。
1.感性直觉思维与理性逻辑思维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感性的、直觉的,因而是模糊的;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则是理性的、逻辑的,因而是清晰的。
中国传统文化的宇宙观是气的宇宙观,气的世界一开始就是模糊的。
《老子》的“道”是混沌未分的,弥漫一切,无所不在。
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的惚恍之道。
看来老子的“道”是模糊的。
孔子的“仁”因人而异《,论语》中谈到“仁”的有58章“,仁”字出现105次,而每一次“仁”的内涵都有所不同,足见“仁”的模糊性。
而正是这种文化的模糊性哺育中国人特有的模糊直感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方式使得我们不能对事物进行严格的定义,不能进行逻辑的推理,更不能检验对错。
因而,这种思维方式是无法走向形式逻辑的,只能走向“悟”和“直感”“,悟”的模糊性就可以任意解释,使你无法推翻它。
与中国文化相反,西方文化一开始就具有明晰的特征。
古希腊第一位唯物主义哲学家泰勒斯就指出“:水”是万物的始基。
是如此的确定,以至于再前进一步就得否定它,这正是西方文化的基本特征———在否定中前进。
亚里士多德创立了形式逻辑、欧几里德建立了平面几何体系一直作为西方文化的精神工具延续至今,成为人类思想文化的重要里程碑。
古希腊文化奠定了西方文化的基石,也哺育了西方人的思维方式。
西方人更擅长理性的逻辑思维。
欧洲中世纪,托马斯·阿奎那用逻辑的方法证明上帝的存在。
在西方科学史上从古希腊阿基米德的静力学到牛顿的古典力学再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近代以来诞生在欧洲许多重要的科学概念,无一不是理性的、逻辑思维的产物。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1东方人好曲线,西方人好直线
西方人直线思维,喜欢开门见山;中国人曲线思维,习惯迂回。
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寻求世界的对立,“非此即彼”的推理判断是西方理论家思考问题的基本方法。
如果说西方的思维方式可以用直线来譬喻的话,那么中国以“辨证”为主的思维途径,即使要以线条来表示也不能只采取直线形的方法。
螺旋或波浪式的曲线,似乎较能反映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
我们中国人的“醉翁之意不在酒”这一传统思维导致的做事风格或处事方式,至今未尝有根本改变!
2 西方重解析,东方看整体
生活在不同变化下的人们由于对外界的认识模式存在着差别。
季羡林认为:“一言而蔽之,东方文化体系的思维模式是综合的,而西方则是分析的”。
东方和西方的思维方式从总体上看具有不同的特征,如东方人偏重人文,注重伦理、道德,西方人偏重自然,注重科学、技术;东方人重悟性、直觉、意象,西方人重理性、逻辑、实证……。
3东方人偏模糊,西方人偏精确
美国的心理学家最近做了一个实验:试验者要求中国人和美国人看水下景物的录像,让他们说出看到了什么。
他发现,美国人的眼光直接奔向那些最亮的在水中运动最快的物体,例如,三条游来游去的鲑鱼;而中国人更有可能说他们看到了一
条溪流,看到水是蔚蓝色的,水底有岩石,然后才提到水里有鱼。
研究发现,中国人从这个试验中掌握的背景和前景物体的信息量是美国人的两倍。
这个研究发现,比起西方人来,东方人的思维方式更有整体性,东方人会本能地更注重来龙去脉。
与东方人相比,西方人似乎更善于集中注意力,也更具有分析性。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一、前言思维是人脑的一种机能,是人们进行比较、分析、综合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而思维方式是主体在反映客体的思维过程中定型化了的思维形式、思维方法和思维程序的综合和统一,主要由知识、观念、方法、智力、情感、意志、语言、习惯等八大要素组成。
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其各自的特征及其结构规定着思维方法的性质、类型和特征,从而产生了思维方法的差异。
思维方式的差异,本质上是文化差异的表现。
中西方属于两大不同的文化体系,其思维方式必然存在着差异。
二、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一)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差异中国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以农业为主的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国人发达的形象思维,这一点体现在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
例如,中国文学史中形象类比的手法很丰富。
在我们日常所用的词汇中,形象比喻的方法用的很多,比如:“薪水”表示劳动所得的报酬;用“水土”表示自然环境等等。
成语中以鲜明生动的形象比喻就更多了,如:“南辕北辙”、“龙飞凤舞”、“狼吞虎咽”等等。
这些词语都反映了汉语形象思维的鲜明特征。
而西方文学从《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到近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文学发展却经历了一个从诗性地描写宏大的历史场面,到充分展示命运的冲突、揭示人物深层性格双向逆反的矛盾运动的这样一个由感性到抽象的进化过程。
(二)中方的整体综合和西方的偏好分析差异在对思维的基本智力操作中,中国人偏好综合,西方人偏好分析。
由于中国人偏好综合,导致了思维上整体优先,而西方人偏好分析,导致了思维上部分优先的思维操作的特点。
中国人的这种整体综合思想也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比如传统的中医学理论认为,人体是各部分器官有机联系起来的一个整体,并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这与西医根据人体九大系统的生理结构来解释病理现象有很大的不同。
从观念上来说,中医是综合思维的产物,西医是分析思维的产物。
总之,对西方人而言,要弄清楚一件事情,必须首先把事物进行分割和拆开,才能弄清内部的结构。
浅析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
浅析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思维方式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势,是民族文化最深层次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决定人们对事物的观察、思考和处理方法。
人,作为高级动物,其思维方式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滲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
请看以下事例:据说,在澳大利亚的非法移民中心,有一对长期扣押的中国夫妇受尽磨难,度日如年,他们为其儿子取名为菲利普.鲁道克(Phillip Rudock),与澳大利亚移民部长同名同姓,言外之意为“Phillip Rudock是我的儿子”,向外界表达了对部长的怨恨。
这淋漓至尽地显露了东方民族的一种思维方式。
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这种东方式的诅咒,对于西方人士而言无疑是对牛弹琴,无济于事。
这位部长或许会想“你想利用你儿子的命名与我套近乎,没门!”因为在西方,晚辈采用或沿用长辈的名字是表达一种敬意,常常有祖孙几代延用同一姓名。
由以上这个事例,我们可以窥见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
在很多因素的影响下,中西方在各自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
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平时会阅读一些英语报纸和杂志,也会经常与外教交流,对于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我感触很深,经过思考和整合,我总结出了以下三点。
一、含蓄委婉与直观明瞭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比较含蓄委婉,而西方人则比较直观明瞭。
从中西方人士写信与读信习惯就略见一斑。
写作外教教我们如何写英文书信,要开门见山地把自己的要求放在信首,信尾才讲些客套话,显得十分无礼唐突。
起初我很不习惯,因为国人求人办事的信件,信首尽是客套寒喧之词,东拉西扯地写上一大堆,信尾才有几句涉及主题。
后来,经过了很多练习,我才慢慢习惯。
二、以宏观分析为基础和以微观分析为基础。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以宏观分析为基础,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以微观分析为基础。
记得从一本科学杂志上看过这样一个事例,夏季,天气很热,一块鲜肉放在这里,很快就会变质、腐烂。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都会说:这是因为夏季天气热,空气中细菌多,由于大量细菌的侵蚀,所以这块肉烂得快。
思维方式分类和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思维方式分类和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提出改进要求可能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因此工作方法也应求新。
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写思维方式分类和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一起来看看吧!思维方式分类1.形象思维法——通过形象来进行思维的方法。
它具有的形象性、感情性,是区别于抽象思维的重要标志。
2.归纳思维法——它是根据一般寓于特殊之中的原理而进行推理的一种思维形式。
3.发散思维法——它是根据已有的某一点信息,然后运用已知的知识、经验,通过推测、想象,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重组记忆中的信息和眼前的信息,产生新的信息。
它可分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三个层次。
4.联想思维法——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
5.移植思维法——是指把某一领域的科学技术成果运用到其他领域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方法,仿生学是典型的事例。
6.聚合思维法——又称求同思维。
是指从不同来源、不同材料、不同方向探求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7.演绎思维法——它是从普遍到特殊的思维方法,具体形式有三段论、联言推理、假言推理、选言推理等。
8.逆向思维法——它是目标思维的对应面,从目标点反推出条件、原因的思维方法。
它也是一种有效的创新方法。
9.目标思维法——确立目标后,一步一步去实现其目标的思维方法。
其思维过程具有指向性、层次性。
差异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辩证思维与逻辑思维上:学者们常常用辩证思维来描述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用逻辑思维或者分析思维来描述西方人,尤其是欧美人的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在他们看来,中国人的辩证思维包含着三个原理:变化论、矛盾论及中和论。
变化论认为世界永远处于变化之中,没有永恒的对与错;矛盾论则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对立面构成的矛盾统一体,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本身;中和论则体现在中庸之道上,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着适度的合理性。
对中国人来说,“中庸之道”经过数千年的历史积淀,甚至内化成了自己的性格特征。
与中国人的辩证思维不同,西方人的思维是一种逻辑思维。
中西思维方式及其差异(优秀)
由此,它引导中国文化理性趋于实用,它指导了 一个较少宗教情结的乐观坚定的民族,一个关注 热爱现实生活的文化。
14
“ 天人合 —” 成为中国哲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命题,它构造 了一个阴阳、天人、形神、理物、道器、内外等重大范畴统 一的宇宙;它培育起“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 非王臣”的广土大众的文化;它向往大同社会,四海为家, 中央集权,一统天下;它崇尚秩序,追求和谐,反对战争, 痛恶分裂,也不尚竞争;它倡导“知行合一”的实践原则, 要求理论的实际效用,要求言行一致,为人师表;它反对空 谈玄想,憎恶口是心非,也造成了对纯理论和纯思辨的轻视。 它铸成“礼之用,和为贵”的大众行为模式,它包含对家人 的关怀和责任,对乡土的眷恋与归依,也有老道圆滑的一团 和气和息事宁人的柔顺。它也是“文以载道”,情景交融, 文质彬彬的艺术追求和人的精神与九天的同流贯通。
17
二元对立 自然观 认识论 社会观 宗教观
与所有其他文明一样, 西方文化中也出现过早 期人类与自然混沌一体 的认识。但随着文明的 发展,他们逐渐形成了 人与自然分离的哲学认 识,确立了一个物我分 离,主客对立的二元世 界。 二元对立表现为人与自 然的对立,人与他人及 社会的对立,人自身的 分裂。
5
中国:天人合一
自然观
中国人的观念,明知物我、 人我之间的种种矛盾,但 力求避免强化对立,希望 相融和合一,追求对称、 平衡、和谐 。
中国文化的三种平衡:人 与自然界的平衡(天人平 衡)、社会内部人与人的 平衡(人伦平衡)、人心 内部的平衡(身心平衡)。
认识论
举例说明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
举例说明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人和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人,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着本质的不同,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中西方思维方式在美学上的差异就人类文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而言,西方思维更适合于科学原理的发现,因为只有将事物孤立起来静止下来审视,才能全面地展示该事物的种种特性,从而发现一些根本性的东西。
如果不把经验、环境等因素完全抛开,事物的一些根本的属性就很难发现。
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实验方法,就是在人为设定的条件下进行的,而不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同样是这种思维方式的表现。
“美是什么”这个问题为什么是由西方人提出的,而不是由中国人提出的呢,是思维方式决定的。
西方思维在严格划分概念,并且把它们视为实体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就会追问“它是什么”,也就有了定义它的冲动。
在过去的文明史中,西方思维推动了哲学的深入发展,使西方哲学走过了从本体论到认识论再到语言论的发展阶段,带动了各门科学的发展,真正起到科学之母的作用,并推动各门科学形成完整的体系。
作为西方思维方式代表的形式逻辑,更是极其有效的思维工具。
中国传统的思维则更适合于实用的发明,因为它特别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擅长于相关性的思考,它不依赖多少原理的指导,就可完成人们所预想的方案。
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提出了一个令人迷惑不解的难题:“中国的这些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在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关于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
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了近代科学,这种科学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文明却未能在亚洲产生与此相似的近代科学,其阻碍因素是什么?另一方面,又是什么因素使得科学在中国早期社会中比在希腊或欧洲中古社会中更容易得到应用?最后,为什么中国在科学理论方面虽然比较落后,但却能产生出有机的自然观?这种自然观虽然在不同学派那里有不同形式的解释,但它和近代科学经过机械唯物论统治三个世纪之后被迫采纳的自然观非常相似。
中西方的思维差异
何悦 09208050136
不同的地理位置、社会历史,环境特色,心理倾 向,传统经济和政治体系促使中西方民族形成了 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是 圆 形螺旋式的。自古以来,中国便有“天人合一” 的道教信仰,表现于文章之中,较之西方,往往 显得含蓄深刻韵味深长。而西方人的思维轨迹是 直线的,没有回旋,也就没有对“合”的追求。 西方人主张天人相分,认为事物之间彼此独立, 他们也重视和尊重这种独立性 。表现在说话、 做事上,往往显得直来直去、直截了当
• 由于英美人的思维方式很直接,他们更习惯于从general到 specific,从summarize到exemplify,从whole到respective。 如果使用中文表达,我们更讲究前因后果。 • 比如中文会这样表达:足球运动员必须能不停地奔跑, 有时得用头顶球,撞别人或被别人撞,必须忍受双脚和肌 肉的疼痛,所以说,足球运动是一项难度大的运动。 而如 果用英文,则会这样说:Soccer is a difficult sport.A player must be able to run steadily without rest.Sometimes a player must hit the ball with his or her head.Players must be willing to bang into and be banged into by others.They must put up with aching feet and sore muscles。
• 东方文化体系的思维模式是综合的comprehensive, 而西方文化则是分析analytical,反应在语言形式上, 非人称主谓用的多,被动句用得多;主语一般不能 省略,连词介词用的多;反应在语法上,英语有冠 词,而汉语则无这种词类,英语限定性定语从句一 般都在所修饰的中心词之后,而汉语的类似修饰词 则一般放在它前面。西方人的思维模式是单向性的, 他们强于分析逻辑,所以英文中必须含有主谓才算 是句子;而汉语组织以达意为主,讲究整体性与立 体性,体现了中国人立体性的的思维模式,所以中 文中没有主语和谓语的句子是随处可见的
浅述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浅述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摘要:长久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人, 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 因而也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
从地理和文化的角度看,全世界主要可以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区域,这也就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两种思维方式各有所长。
西方的线性思维模式长于分析推理,推崇清晰精确,有利于理论建构;中国的环形思维强于综合顿悟,讲求模糊含蓄,有助于体察真谛。
关键词:思维方式;差异;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本质上是文化差异的表现。
长期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由于不同的文化特征,因而产生不同的思维方式。
从地理和文化的角度看,全球可以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不同的区域,东方以中国为代表,西方古代以希腊、罗马为代表,近现代以西欧和北美为代表。
这也就形成了两大类型的思维方式。
由于不同的地理人文环境、生产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历史背景、政治经济制度、风俗宗教信仰、语言, 以及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因素,东方和西方就形成了不同的特征, 如东方人偏重人文,注重伦理、道德,西方人偏重自然,注重科学、技术; 东方人重悟性、直觉、意象,西方人重理性、逻辑、实证;东方人好静、内向、守旧,西方人好动、外向、开放;东方人求同、求稳,重和谐,西方人求异、求变,重竞争等等(连淑能,2002)。
一、思维模式的概述从广义上说,思维方式是指社会精神生产的生产方式。
从狭义上说,思维方式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的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主体在反映客体的思维过程中,定型化了的思维形式、思维方法和思维程序的综合和统一(荣开明,1989)。
人类的思维主要是由知识、观念、方法、智力、情感、意志、语言、习惯等八大要素组成。
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思维模式这样一个动态复杂的系统(陈新夏等,1988)。
思维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各种文化心理素质的体现,它在一定的历史、社会、地理环境中形成。
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核心部分(侯玉波,2007)。
一个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影响他/ 她在一定场合做出的判断和行为。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西方有何不同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西方有何不同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打下了独特的基础。
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在许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西方的不同之处。
一、整体思维与个体思维的对立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而西方人则更注重个体性和分析性。
中国人习惯将事物放在整体的背景下考虑,注重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
这种思维方式使得中国人更加注重集体利益,强调团队合作和社会秩序。
相反,西方人更倾向于以个体为中心,注重个人的权利和自由。
他们更注重个人的独立性和竞争性,追求个人的成功和成就。
二、传统价值观与现代理性的冲突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受到传统价值观的深刻影响。
尊重长辈、敬重权威、注重家庭和谐等是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
这种传统价值观使得中国人更加注重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追求稳定和安定。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这些传统价值观与现代理性的冲突日益凸显。
西方人更加注重个人的利益和自由,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我实现。
他们更倾向于追求个人的快乐和满足,而不是被传统价值观所束缚。
三、长期思考与短期利益的权衡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更加注重长远利益和长期规划。
中国人习惯于从长远的角度思考问题,考虑事物的发展趋势和长期影响。
他们更注重积累财富和稳定发展,追求长期的成功和幸福。
相反,西方人更注重短期利益和眼前的满足。
他们更倾向于追求即时的享受和快乐,更加关注眼前的利益和成果。
四、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对立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强调集体主义,注重集体利益和团队合作。
中国人习惯于以集体为重,强调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相反,西方人更注重个人主义,追求个人的权利和自由。
他们更倾向于以个体为中心,追求个人的成功和成就。
五、面子文化与直接沟通的差异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受到面子文化的影响。
中国人注重面子和尊严,追求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在沟通中,中国人往往会使用间接和含蓄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相反,西方人更注重直接沟通和坦诚表达。
东西方思想观念异同
一、中西文化差异表现1、思维模式的异同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
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
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2、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
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3、民主观念的异同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
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
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
4、科学观的异同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
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
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5、中西方的道德观是迥然不同的西方强调个体本位,而中国人提倡群体本位。
中西方道德观的不同,使中西方的伦理体系和道德规范具有了不同的特点:西方重契约,中国重人伦;西方重理智,中国重人情;西方伦理重于竞争,中国则偏重于中庸、和谐;西方的伦理道德是以人性恶为出发点,强调个体的道德教育,中国儒家是从人性善的观点出发,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
6、法制观念的异同中国人主张用礼、道德来约束,通过先贤的教诲和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讲究克己复礼,导致了人格的缺陷,丧失了独立的人格;而西方人认为人的原欲是不应该被压制的,对于社会和个人的规范,主张用“法制”,通过制度,如三权分立的组织、政治机构来约束制约,道德则处于从属的地位。
中西方思维方式比较研究
西方艺术家们以传
统的写实手法,真 实地再现客观对象。 为了再现真实,以 色彩和明暗造型, 理智地进行构图, 采用科学的透视法 和色彩学,使形象 更具立体惑,逼真 肖似。 莱奥卡雷斯,贝尔 维德尔的阿波罗
三、立足实践,构建合理的思维方式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是融合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现实基础。 2、辩证看待中西方传统思维方式。 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必须借鉴 和学习西方思维方式之长,弥补我们不 足。 4、在学习和借鉴西方思维方式时,必须 与中国国情相适应。
第三,长期性
第四,相对独立性
二、中西方传统思维方式差异比较
(一)直觉性与逻辑性的差异(中西方
思维方法上的最主要区别)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特别注重直觉思维方 法。强调久久体验,而后悟出道理。不 注重逻辑思维。 西方传统思维则注重逻辑方法。无论演 绎法还是归纳法,都非常突出。
表现:
中西方传统思维方式 比较研究
一、思维方式概述
(一)思维方式的本质
思维方式是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区域在长
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思维 定势。 思维方式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 民族文化最深层次的一部分。
一、思维方式概述
(二)思维方注重修身养性和道德熏陶。与封建社 会相联系,特别注重手工业的发展和特 别热衷于庙宇的修建。 在智性文化的影响下,西方人则特别注 重知识的作用,与资本主义相联系,比 较注意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
(五)求善与求真的差异
德性文化的价值取向就是求善。为了善,
甚至可以去真。为了维护领导权威,可 以放弃真理。 智性文化的价值取向则是求真。要求直 率,坦诚。
(五)求善与求真的差异
影响:在求善思维的影响下,中国人十
中西思维方式对比
◆决定因素:社会存在即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其中社会生产方式是根本的决定因素。
◆其它影响因素:政治、法律、宗教、道德、 艺术等上层建筑 。
精选可编辑ppt
3
二、中西思维方式主要差异
中国思维方式 整体统一 直觉感性 中庸调和 内在超越
西方思维方式 个体独立 逻辑论证 矛盾斗争 外在超越
精选可编辑ppt
精选可编辑ppt
15
四、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走向现代化的思考
1、发展个体独立的思维方式
确立个体独立性思维方式,就是 使个人由某种关系、某种群体的附属 物成为独立性的个人,具有独立的人 格、思想和思维,能自立、自主、自 强,最终实现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精选可编辑ppt
16
2、确立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
◆ 弘扬批判精神,崇尚探索质疑,破除 唯上、唯书、唯权威的思维习惯。
不足:忽视对外界的探索,思维易于 走向封闭化,即将主体自身作为认识的 出发点、对象乃至目的。
精选可编辑ppt
14
2、西方思维方式的优缺点 (概评)
优势:有利于对社会的变革、创新和
对自然界的探索、改造,从而促进科技的 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跨越式、质变式发展。
不足:容易造成人与自然的对立,威
胁社会的和平稳定,导致人文精神失落尤 其是社会道德水准下降。
◆ 既要“求善”,更要“求真” 。
精选可编辑ppt
19
整体统一 直觉感性 中庸调和 内在超越
个体独立 有
科学理性 机 求异求变 结 求善求真 合
精选可编辑ppt
20
“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 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希腊学习埃及,罗 马借鉴希腊,阿拉伯参照罗马帝国,中世纪的 欧洲又模仿阿拉伯,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又 仿效拜占庭帝国。在许多这种交流中,作为 ‘学生’的落后国家最终总是超过做‘老师’ 的先进国家。在中国与外来文化交流过程中, 假若中国是学生,那么,中国最后也会超过她 的先进老师的。”
中国人与西方人思维模式有什么不同
中国人与西方人思维模式有什么不同思维是人类所具有的高级认识活动。
那么关于中国人与西方人思维模式的区别是怎样的?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国人与西方人思维模式有什么不同,希望大家喜欢!中国人与西方人思维模式的不同一、中国人偏重于形象思维,西方人偏重于抽象思维“形象思维指人在头脑里对记忆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它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即通常的想象。
抽象思维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
这种思维需要遵循逻辑规律,所以又称逻辑思维。
”(关世杰,1995:102) 中国偏重于形象思维,因而善于打比喻。
在中国文学史中,运用形象类比手法的文章不胜枚举。
《诗经》、《老子》、《庄子》等多用形象类比的手法来传达作者的思想。
《二十四诗品》中则用人格形象来类比文学艺术的风貌,二十四种诗歌风格用二十四种人格形象表达出来。
例如《二十四诗品》之三《纤农》“窈窕幽谷,时见美人”,之六《典雅》“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之七《洗炼》“载瞻星辰,载歌幽人”,之十《自然》“幽人空山,过雨采?” 。
《易经》用八种自然现象―天、地、山、水、风、火、雷、泽等“立象以尽意” 。
清代著名学者王夫之道:“盈天下而皆象也。
《诗》之比兴,《书》之政事,《春秋》之名分,《礼》之仪,《乐》之津,莫非象也。
而《易》统会其理。
”这充分说明了中国人对于形象思维的重视。
抽象思维在中国则很不发达,例如,需要抽象思维的逻辑学在中国发展十分缓慢,大约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因明学传入中国,因明学主要是阐述逻辑规则和逻辑错误。
其后,逻辑学的发展也是断断续续。
“逻辑一词是由严复从英语logic翻译过来的,由于当时汉语中没有对应的词汇,所以采用音译。
” (关世杰,1995:104)中国逻辑学的不发达可见一斑。
而西方人则偏重于抽象思维。
古希腊的逻辑学十分发达,在欧美文化中,根据亚里士多德的原理建立起来一套逻辑体系,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大多体现了这些原理。
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有什么不同
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有什么不同中国学术思想的特点是在与其他文明的比较中凸现出来的,所以我们不妨以西方乃至印度的学术思想为背景探讨这个问题。
一、文字、思维、文化对中西文化系统上的差异,近代以来,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反复讨论。
笔者试图从文字对思维、思维对文化的影响方面作一尝试性探索。
现代脑科学研究证实,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分工是不同的。
右半球主要处理各种各样的形象,左半球主要处理形形色色的语言符号。
这表明左右两半球的思维工具不同,右半球的主要思维工具是形象,我们可以称这种思维为形象思维;左半球的主要思维工具是语言,我们可以称这种思维为语言思维。
语言是形象的象征性符号,形象是语言代表的意义。
在大脑中,形象和语言、形象思维和语言思维之间并不是漠不关心的。
相反,连接大脑两半球的胼胝体以难以想象的速度传递左右脑的信息。
人们常说,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不同。
这是毫无疑问的。
然而,它们到底是如何不同呢?这种不同是怎样形成的呢?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但我认为,中西书写文字的差异,是造成两者思维方式不同的根本原因。
固然,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它不同于语言,不等于思维的工具。
但是作为人们最经常使用的交流工具,文字对思维无疑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西方语言的书写形式是字母文字,这种文字既不表形,也不表意,而仅仅表音;也就是说,它完全割断了与形象的直接联系,是一种纯粹的记录语言的符号。
这种纯粹记录语言的字母文字频繁地、广泛地刺激人们的大脑,就逐渐地形成了西方人长于语言思维的特点,使之语言思维特别发达。
而汉语书写符号是方块汉字,它不仅表音,而且还能表形、表意。
这种音、形、意互相联系的文字,为形象思维提供了方便的工具,使中国人长于形象思维。
文字影响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又影响文化的发展特点。
中西文字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使中西文化表现出各自的独特风貌。
西方学者认为,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赖的。
如黑格尔就声称:“思维形式首先表现和记载在人们的语言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西方有何不同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打下了独特的基础。
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在许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西方的不同之处。
一、整体思维与个体思维的对立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而西方人则更注重个体性和分析性。
中国人习惯将事物放在整体的背景下考虑,注重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
这种思维方式使得中国人更加注重集体利益,强调团队合作和社会秩序。
相反,西方人更倾向于以个体为中心,注重个人的权利和自由。
他们更注重个人的独立性和竞争性,追求个人的成功和成就。
二、传统价值观与现代理性的冲突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受到传统价值观的深刻影响。
尊重长辈、敬重权威、注重家庭和谐等是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
这种传统价值观使得中国人更加注重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追求稳定和安定。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这些传统价值观与现代理性的冲突日益凸显。
西方人更加注重个人的利益和自由,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我实现。
他们更倾向于追求个人的快乐和满足,而不是被传统价值观所束缚。
三、长期思考与短期利益的权衡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更加注重长远利益和长期规划。
中国人习惯于从长远的角度思考问题,考虑事物的发展趋势和长期影响。
他们更注重积累财富和稳定发展,追求长期的成功和幸福。
相反,西方人更注重短期利益和眼前的满足。
他们更倾向于追求即时的享受和快乐,更加关注眼前的利益和成果。
四、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对立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强调集体主义,注重集体利益和团队合作。
中国人习惯于以集体为重,强调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相反,西方人更注重个人主义,追求个人的权利和自由。
他们更倾向于以个体为中心,追求个人的成功和成就。
五、面子文化与直接沟通的差异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受到面子文化的影响。
中国人注重面子和尊严,追求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在沟通中,中国人往往会使用间接和含蓄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相反,西方人更注重直接沟通和坦诚表达。
他们更倾向于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追求真实和直接的交流。
综上所述,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西方有着明显的差异。
整体思维与个体思维、传统价值观与现代理性、长期思考与短期利益、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面子文化与直接沟通等方面的差异,都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
这些差异既是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也是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障碍和挑战。
通过深入了解和尊重彼此的思维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促进中西方之间的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