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报告

合集下载

北京“双高计划”院校的发展概况

北京“双高计划”院校的发展概况

北京“双高计划”院校的发展概况作者:***来源:《北京教育·高教版》2020年第06期2019年10月,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拟建单位的公示》,北京市有7所高职院校入围,占北京高职院校的28%,入围比例在全国各省市中遥遥领先。

7所“双高校”平均在校生规模为3,946人,显著高于北京高职平均水平(2,312人),7所学校高水平专业涉及学生数为7,912人,占学校总人数的28.6%,占全市高职人数的13.7%。

北京“双高校”:学生发展《2019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7所“双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平均为98.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也显著高于非“双高校”。

[1]同时,2019年各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数据显示:“双高校”毕业生平均月薪为5,730元,全市平均为4,741元,非“双高校”为4,357元。

[2]此外,统计2019年学生大赛获奖情况发现,“双高校”平均获奖15.6项,显著高于非“双高校”。

例如:在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高职院校59项获奖中有40项来自于7所“双高校”,占比67.8%。

北京“双高校”:师资队伍2019年中国高职院校监测数据显示:北京高职院校校内专任教师共计有4,207人,7所“双高校”有2,293人,占比54.5%。

7所“双高校”师资规模相对偏大,以生师比指标为例,7所“双高校”为9.2,而非“双高校”为11.9,两者差距较大。

此外,从高级职称教师、双师型教师和博士学历教师等指标分析其师资水平,“双高校”的三项指标占比均显著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和非“双高校”,表明了“双高校”的师资队伍水平整体较高。

例如:在教育部确定的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中,北京市共入选5个,其中有4个来自“双高校”。

北京“双高校”:专业水平2019年,第一批北京市职业院校工程师学院及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有40个,高职院校共计有11个,其中7所“双高校”占了8个,首批40个合作项目三年建设周期预计财政投入4.3亿元。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21—2025年)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21—2025年)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21—2025年)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9.30•【字号】•【施行日期】2021.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21—2025年)“十四五”时期是首都教育全面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首都教育现代化2035》,向实现高水平教育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为进一步明确2021至2025年首都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形势要求(一)发展基础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首都教育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视察首都教育系统,并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做好首都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十三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首都教育以加强党的领导和政治建设为坚强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优先发展,持续深化综合改革,育人水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人民群众获得感均有明显提升,圆满完成了“十三五”时期教育规划确定的主要任务,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教育现代化。

——立德树人谱写新篇章。

始终牢牢把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不断探索中国特色、首都特点的教育发展之路。

成立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全市教育大会,制定“4+N”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了首都教育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

实施“一十百千”工程,开展“四个一”活动,大力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在全学段开展“我和我的祖国”“使命在肩、奋斗有我”主题教育活动。

创新性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扎实推进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北京市教育工作2024年工作要点

北京市教育工作2024年工作要点

北京市教育工作2024年工作要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也在不断增加。

在2024年,北京市将继续致力于推进教育工作,提高教育质量,加强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北京市政府提出了以下工作要点:一、提高教育质量北京市将继续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同时,加强课程建设,推动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发展。

通过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具备更好的竞争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加强教育改革北京市将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推动学校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促进教育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更新。

同时,加强教育评价体系建设,推动教育评价与教育发展相适应,促进教育教学实践改革。

三、促进教育公平北京市将继续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加大对贫困地区和特殊群体教育的支持力度。

同时,推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四、提高教师素质北京市将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同时,加强对教师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提升教师的职业发展空间,增强教师的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推动教育信息化北京市将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提高学校教学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推动教育教学内容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同时,加强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提高他们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和利用能力。

六、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北京市将持续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问题的应对能力。

七、促进学校与家庭教育合作北京市将推动学校与家庭教育的深度合作,加强学校和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同时,促进学校和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发展格局。

总之,北京市教育工作的2024年工作要点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加强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为教育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2022年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学管理能力提升“五说”行动的通知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2022年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学管理能力提升“五说”行动的通知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2022年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学管理能力提升“五说”行动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22.04.11•【字号】京教函〔2022〕125号•【施行日期】2022.04.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2022年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学管理能力提升“五说”行动的通知京教函〔2022〕125号各区教委,各职业院校:为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进一步发挥《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学管理通则》(以下简称《通则》)的规范与引领作用,本年度以《通则》为基本依据,实施“说办学定位、说管理落实、说教学运行、说培养过程、说师资团队”的教学管理能力提升“五说”行动,通过案例提交、专家评选、培训交流的形式,促进职业院校教学管理能力的提升,具体安排如下。

一、提交案例各相关单位应以贯彻《通则》落地为要义,立足说出规范的做法、说出落实的情况、说出特色与创新之处,于2022年6月30日前录制“五说”微视频及相关文字材料,提交至“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学管理能力提升管理系统”(网址信息另行通知)。

(一)内容要求1.校长“说办学定位”,8分钟。

内容主要包括:学校如何契合北京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完善办学功能、深化产教融合、优化调整专业设置布局,更好地对接北京城市运行、高精尖产业、高品质民生。

2.教学副校长“说管理落实”,8分钟。

内容主要包括:一是《通则》落实情况:学校采用什么方式进行学习培训,有哪些具体措施、完善了哪些制度建设。

二是本校如何构建“纵向畅通、横向联动”的管理架构、管理体制机制、考核机制等,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获得感。

3.教务处长“说教学运行”,8分钟。

内容主要包括:如何建设科学、系统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有特色、有创新、有突破的内容有哪些。

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北京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考

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北京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考

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北京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考【摘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北京市职业教育改革迫在眉睫。

本文从背景介绍和问题提出入手,分析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北京市职业教育现状,指出了改革的必要性。

在措施方面,本文提出了北京市职业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并着重探讨了与产业发展的融合。

文章展望了未来发展,强调了北京市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北京市职业教育提供了发展机遇,需要抓住机遇,不断完善教育体系,促进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通过改革和创新,使北京市的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产业发展的要求,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市、职业教育改革、产业发展、发展机遇、现状分析、必要性、措施、融合、重要性、未来发展、思考、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和经济中心,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北京市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职业教育作为提高人力资源质量、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新技术、新产业的兴起,人才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传统的职业教育体系已经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北京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势在必行。

面对这一背景,北京市职业教育如何适应新形势,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如何培养符合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必须深入剖析目前北京市职业教育的现状,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迅速制定相应的改革措施,推动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只有在这样的背景下,才能更好地发挥职业教育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实现“产教融合、产教深度合作、高等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融合发展”等战略目标。

1.2 问题提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以及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承载着重要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任务。

在现实中,北京市的职业教育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如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质量不高、与产业需求脱节等。

[北京市高职自主招生,,,,现状分析及发展模式研究] 北京市高职自主招生

[北京市高职自主招生,,,,现状分析及发展模式研究] 北京市高职自主招生

[北京市高职自主招生,,,,现状分析及发展模式研究] 北京市高职自主招生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中第一次提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于是,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的高职高专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形式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发展起来,对于高等教育入学考试方式的研究和改革也随之深入开展。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并明确提出要“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

就这样,“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成为以人为本、大力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教育背景下必须的高等教育招生方式。

北京市作为全国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经过10年的改革试点,形成了高会统招、单考单招、五年制高职招生和自主招生等多样化的高职教育招生方式。

高职自主招生作为高考改革的新生事物,从出现就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本文从自主招生的产生和发展情况入手,通过对北京市5年来自主招生实施状况的研究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旨在探索建立一种适应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科学招生考试模式。

一、自主招生的产生1.自主招生产生的背景自主招生是在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是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深化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对于人才选拔方式多元化的一种积极尝试。

自主招生是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的要求。

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打破了在中国持续20多年的精英教育模式,高等教育开始走下神坛,成为面向大众的普及化教育模式。

这一变化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原先选拔研究型人才的单一考试方式无法满足多种多样的人才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人才选拔方式成为必然。

自主招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分工不断深化,不同行业对人才区分有了越来越细的要求,原先“大而全”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日益细化的行业分工。

我国普通高中办学体制改革:现状、问题与发展路向

我国普通高中办学体制改革:现状、问题与发展路向

我国普通高中办学体制改革:现状、问题与发展路向刘福才【摘要】在教育领域引入市场机制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办学形式多样化是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政策话语中的关键内容.我国普通高中在办学体制改革发展中存在着教育特色不鲜明、教育结构不合理、办学及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普通高中的办学体制改革需要在特色办学、分类管理、优化机制、立法规范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期刊名称】《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0(000)006【总页数】6页(P28-33)【关键词】普通高中;办学体制;混合制学校;转制学校【作者】刘福才【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1008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39.20普通高中是一个与职业高中相对应的概念,普通高中教育肩负着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人才培养需求的重要使命,承担着为学生接受更高层次教育和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基础的重大任务。

作为国民教育体系中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普通高中教育既带动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又决定高等院校的生源质量。

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综合实力和智力资源的重要标志”[1]。

当前,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多样化是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一个方向,是高中教育普及过程中的重要行动原则。

其中,办学形式多样化是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政策话语中的关键内容。

如何认识和处理好高中办学体制发展的若干关系,有效化解影响高中阶段教育的诸多矛盾,切实保证高中阶段教育的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是当前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政策课题。

我国的高中教育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

通过分析建国以来特别是 1978年至今我国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政策规定,可以发现,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高中办学体制具有不同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过于集中,教育经费短缺,办学体制单一,中等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的结构单一,几乎都是普通教育。

北京市教育工作2024年工作要点

北京市教育工作2024年工作要点

北京市教育工作2024年工作要点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staff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ers.2.推动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Promote quality education and focus on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bilities.3.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Deepen education reform and promote fair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4.加强中小学教育课程改革,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Strengthen the reform of curriculum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and optimize teaching content and methods.5.推进幼儿园教育普及和提质工作。

Promote the populariz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kindergarten education.6.加强职业教育,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Strengthe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killed talent training.7.推动高等学校发展,提高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mprove the level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8.加强教育督导和评估,提高教育质量。

2023学年度北京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概况

2023学年度北京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概况

2023学年度北京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概况摘要:2023 学年度北京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概况一、统计数据概述- 主办单位与承办单位- 数据采集时间与范围- 数据主要包括哪些方面二、教育事业总体情况- 各级各类学校数量与学生人数- 各级各类学校教师人数- 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经费情况三、不同类型学校情况- 学前教育- 义务教育- 高中教育- 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四、其他相关情况- 教育城域网建设情况- 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 教育资助情况正文:2023 学年度北京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概况在2023 学年度,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与北京市统计局联合主办,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承办的北京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工作已经完成。

本次统计数据采集时间自2022 年9 月1 日至2023 年8 月31 日,范围涵盖了北京市各级各类学校及教育机构。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 年8 月31 日,北京市共有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职业学校、高等教育学校等各级各类学校共计XX 所,学生人数共计XXX 万人,教师人数共计XXX 万人。

在教育经费方面,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经费总投入为XXX 亿元。

在不同类型学校情况方面,学前教育学校共计XX 所,学生人数共计XXX 万人,教师人数共计XXX 万人;义务教育学校共计XX 所,学生人数共计XXX 万人,教师人数共计XXX 万人;高中教育学校共计XX 所,学生人数共计XXX 万人,教师人数共计XXX 万人;职业学校共计XX 所,学生人数共计XXX 万人,教师人数共计XXX 万人;高等教育学校共计XX 所,学生人数共计XXX 万人,教师人数共计XXX 万人。

此外,教育城域网建设情况方面,截至2023 年8 月31 日,北京市教育城域网覆盖率已经达到XX%,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方面,全市所有学校已经实现宽带接入,XX%的学校实现了无线网络覆盖。

在教育资助方面,全年共计资助学生XXX 万人次,资助金额共计XXX 亿元。

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内容摘要:1、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可以用十八个字概括:根底浅、环境差(意识环境、政策环境、生存环境)、基础弱、差距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与其他教育的差距、与社会发展的差距)、发展快、前景好。

2、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应该解决的几个问题:社会环境应该得到明显改善;职业教育的办学能力要得到显著提高;职业教育要进一步开放,要构建一个比较丰富和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的发展重点是要从规模向质量转变;职业教育应该从单纯的教育培养模式向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创业能力的全方位培养模式转变。

关键词: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一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我个人归纳为十八个字:根底浅环境差基础弱差距大发展快前景好1. 根底浅与我国具有的悠久历史的,以科举考试为代表的文化教育相比,职业教育的历史是非常短的。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应该说起源于近代的洋务运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鸦片战场的惨败,使清政府的一批官.员痛感科学技术的重要。

于是以张之洞为首的一批洋务派官.员开办了一批“洋学堂”。

其中包括了上海江南制造局附设的机器学堂(1865)、福州的船政学院(1866)、上海电报学堂(1882)等。

这是我国比较成型的职业教育的开始。

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代表的维新派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维新运动。

在教育领域,维新派积极筹办铁路、矿务、农业、茶务、蚕桑、医学等专门学堂,开展技术教育。

但这场维新运动很快就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残酷镇压。

尽管维新运动被镇压,但清政府为挽救其摇摇欲坠的统治,也不得不进行一些改革。

在教育领域,1902年,公布了我国第一个比较系统的法定学制“壬寅学制”,学制中开设了实业学堂。

1903年,又公布了“癸卯学制”,将实业教育、师范教育纳入教育体系。

这是我国正规的职业教育和师范教育的开始。

1913年,黄炎培提倡实用教育,倡导教育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系。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三次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_高林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三次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_高林

2008年第10期第23卷Vol.23General No.209总第209期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掀起一次新的教学改革高潮,特别是在高职示范校中推动的以学习德国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模式为切入点的改革,正在成为引领和推动整体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流模式,改革力度持续增加,人们对于课程改革核心地位的认识逐步深化。

但也出现改革发展不平衡,以及由于中德两国的国情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文化教育背景不同出现学习借鉴中的困惑和困难。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教中心主任M aclean 教授所言:“各国的职业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德国的职业教育更具有世界的先进性,而中国是世界上的大国,在学习和借鉴的同时,尤其要注意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为此,有必要对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进行反思,厘清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脉络,从而为在高职教学理念、专业课程结构、科目课程内容、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打好基础。

纵观已往,展望未来,经过二十几年的改革发展历程,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逐步形成自己的特点,就课程目标和功能而言更是经历了三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课程改革与创新。

而且改革的趋势今天仍在延续。

一、第一次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从传统的学科体系向加强实践教学的改良型学科体系转变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是体现教育本质的重要方面,但在发展的初期几乎在整个80年代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和课程改革基本没能提到日程上来;90年代以后,在对高等职业教育性质认识的基础上,开始了第一次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新中国成立后的大学本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大体相同,特别是建国初期,为解国家经济建设急需人才的燃眉之急,加快发展了周期较短的专科教育。

高等专科教育的课程基本是压缩本科的课程,专科培养的一般是本科的助理人才,如本科培养工程师、专科培养助理工程师。

这是由当时中国经济发展条件和人才需求决定的,也是大学实施精英教育的必然结果。

2023高等教育基层统计报表

2023高等教育基层统计报表

2023年高等教育基层统计报表一、概述高等教育是国家培养人才、推动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渠道,而基层教育是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了解和监测高等教育基层统计数据,教育部每年都会发布相关报表,以便各地及时掌握高等教育基层情况,为政策制定和教育规划提供数据支持。

二、全国高等教育基层统计概况2023年全国高等教育基层统计数据显示,基层高等教育覆盖范围不断扩大,高等教育基层学校数量增加明显,基层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1. 基层高等教育覆盖率提高2023年,全国基层高等教育覆盖率进一步提高,涉及到更多的地区和人裙。

与往年相比,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高等教育基层覆盖率有了显著提升,为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 基层高等教育学校数量增加随着国家对基层教育的重视和支持力度加大,2023年新增了大量基层高等教育学校,包括职业技术学院、民办学校等多种类型。

这些学校的设立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有力促进了地方教育发展和经济繁荣。

3. 基层教育水平提高在推动基层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加大对基层教育的投入,提高了教育资金使用效率,同时进一步改善了基层教育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使得基层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三、各地区高等教育基层统计情况1. 北京市2023年,北京市基层高等教育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该市的基层高等学校数量多、办学水平高,毕业生就业率和质量均较高,为服务首都发展和国家建设贡献了大量人才。

2. 广东省广东省是全国高等教育基层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

该省的高等教育学校数量多样化,职业教育和应用型本科教育得到了全面发展,培养了大批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专门人才,为地方经济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3.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积极推动基层高等教育向农村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延伸,通过政策支持和项目投入,加大了对基层高等教育的扶持力度,使得当地基层教育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效果明显。

国际化背景下北京市高职院校对外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国际化背景下北京市高职院校对外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北 京 劳 动 保 障 职 业 学 院学 报
2 1 年 第 5卷 第 2 01 期
语 证 书 。 ( )师 资 培训 。主 要 是 高 职 院校 选 派 教 师 师 素质 提 高 工 程 。此 项 工 程 自启 动 以来 , 已先 后 派 2
赴 国外 院校 进 行 培训 。如 北 京 财 贸 职业 学 院 与 都 柏 出了数 百位 教 师 就 不 同专 业 分 别 赴 德 国、奥 地 利 等
七 林 商 学 院 、德 国 巴符 州 立 教 师 进 修 学 院 等 境 外 院校 国进行 学 习 、培 训 ,将 国 外 的 “ 步 法 ” 教 学 、任
职 院校 外事 工作发 展迅 速 , 国际交 流主要 采取校 际合 作 、校 企联合 等模 式 ,对 外 交流合 作 的 内容
和 形式 逐渐 丰 富 ,同时也还 存在 一 些 问题 。在今 后 的对 外 交流合作 中 ,应拓 宽 思路 ,建 立规 范合
理的出国培训机制,“ 出”与 “ 输 引进”并重 ,将外事工作专业化 ,提 高高职院校 的办学水平和


改革 和 发 展 规 划 纲 要 (00 2 2 ) ,这 一 政 策 性 o g )联合开展的会计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高职 2 1- 0 0 》 lh o
指导文件将采用 2 l 式 :前 两年 在 北 京 农 业 职 + 模
了详 细 阐述 。
作 为世 界高 等 教 育 改 革 与 发展 的 三个 最 重 要 方 面 之 学历 教育 。一 种 形 式 为 北 京 市 高 职 院校 学 生 在 本 校
1 9 年在 巴黎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又对 学习 1 年后 ,到 国外合作 院校学 习 1 年 ,获 98 —2 —2 得 两 国学 历 。如 北 京 农 业 职 业 学 院与 加 拿 大 圣 力 嘉 “ 高等教育的国际合作”作 了突出强调。 21 0 0年 6月 ,国务 院颁 布 了 《 家 中长 期 教 育 学 院 ( e ea C l g fAp l d Ars & Teh — 国 S n c ol e o pi t e e cn

北京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思路探析

北京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思路探析
收稿 日期:2 0 06一O 6—2 5 *本文是 北京市教委承接 的教 育部 《 集团化发展 职业教育的研究与 实践 》课题的一部分。
维普资讯
20 年第 1 卷第 3 06 4 期
北京市计划 劳动管理干部学 院学报
・ 3・ 5
校 4 含二级学院及 分校)所 ,还有 3 7( 所成人高等 随后 的近 1 年 中,提供生产实习便 利一直是企业参 0 学校举办普通 高等 职业 教育。在 这些 院校 当中,有 与高职人才培养 的主要形式 。进入 2 世纪以后 ,企 1 市教委所属 院校和部属 院校 ,有公办学校 和民办学 业参与高职教育 的方 式呈现 出多样 化。这些方式 主 校 。可以说 ,北京高等 职业教 育 已初步形成 了独立 要有 :①企业 投资设立高 职学院 。如 中国吉利集 团
设置高职学 院、普通本 科高校二级学 院和 民办 高校 创办 的北京吉利大学和北大方 正集 团创办 的北 京北 共同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格局 。
业生受 到 了社 会 的认 可 。
高职教 育从 专业 建设 、课程 改革 、实训 基地建 设 、
1 .在校生数量逐年增加。近 5 年来 ,北京市高 产学合作等方面进行 了一系列改革 。教学改革 的深 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 ,招生规模 由 20 00年的 14万 入使北京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 人发 展 到 20 04年 的 42万 人 ,增 长 幅 度 达 2 0 。 . 0 ( 二)初 步形成办学主体多样化的格局
为在专 业 数 量 的不 断 增 加 、 门类 更 加 齐 全 等 方 面 。 大学 2 所 ,干 部 管 理 学 院 类 1 8 9所 ,还 有 2所 教 育 2 0  ̄2 0 年 ,经北京 市教委备案或批准的高职新 学院 ,1 01 03 所广播电视大学 。后来 ,高职教育的举办逐

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05.10•【字号】•【施行日期】2022.05.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区委、区政府,市委各部委办,市各国家机关,各国有企业,各人民团体,各高等院校: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将《关于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2年5月10日关于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深化本市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重视程度,结合本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贯彻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理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党对职业教育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强统筹协调,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

职业学校举办单位要加强管理,加大对职业教育的保障力度。

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氛围,为更好服务“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二、优化技术技能人才供给结构紧密围绕首都高精尖产业发展、超大城市运行管理、高品质民生需求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持续优化职业学校的专业布局,不断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匹配度。

北京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北京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北京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北京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北京市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旨在全面总结和评估北京市高等职业教育在过去一年中的发展情况,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教育质量,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一、教育资源优势明显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人才力量。

过去一年,北京市高等职业学校的师资队伍进一步加强,教职员工队伍稳定,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超过60%。

同时,各高校还不断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和学术研究支持,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水平。

二、学科设置和专业建设有所突破过去一年,北京市高等职业教育在学科设置和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各高校围绕市场需求,不断调整和完善专业设置,增开了一批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新专业。

此外,还积极与企业合作,加强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环节,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能水平。

三、实施立德树人教育今年,北京市高等职业教育进一步加强了立德树人教育的实施。

各高校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的全面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四、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在北京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教学成果丰硕。

今年,各高校的教学评估结果普遍较好,教学成果更加可观,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也有明显提高。

另外,各高校的科研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一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和市级奖励。

五、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不过,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一些学校之间存在差异化发展的问题,部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师资队伍有待进一步提升。

其次,与社会需求不完全对接的问题仍然存在,一些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案与市场需求不完全契合,导致一部分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此外,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相对较低,一些人仍然对高职教育存在偏见。

六、改进措施为提高北京市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我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北京市教委2023年工作要点

北京市教委2023年工作要点

北京市教委2023年工作要点一、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质量提升1.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北京市教委将加强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同时,鼓励学校开展课程改革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北京市教委将加大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提升教学管理水平,促进教师以及教育管理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提升,推动教育信息化深入学校管理和教学之中。

3.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促进专业化发展北京市教委将继续推进教师培训工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质和教学能力,激发教师的创新精神和教学热情,努力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二、促进教育公平,努力消除教育资源差距1.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北京市教委将加大对农村地区和一些薄弱学校的教育资源支持力度,采取措施扶持农村地区的教育事业,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2.强化教育扶贫工作,确保贫困家庭学生接受良好教育北京市教委将继续加大对教育扶贫工作的支持力度,确保贫困家庭学生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努力消除因贫困而影响学生教育发展的问题。

3.推动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努力满足特殊学生教育需求北京市教委将继续加大对特殊教育事业的支持力度,加强特殊学生教育资源的配置,努力满足特殊学生的教育需求,促进特殊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育治理水平1.深化学校治理体系建设,推动学校管理现代化北京市教委将深化学校治理体系建设,推动学校管理现代化,加强学校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效率,为学校发展提供良好的管理保障。

2.推进学校质量评估,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北京市教委将推进学校质量评估工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科学的学校评估体系,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完善学校分类评估机制,推动学校特色发展。

3.强化学生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北京市教委将加大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报告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二〇一〇年八月北京市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报告北京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将职业教育作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

2005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京政发〔2006〕11号),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投入,不断优化结构,坚持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特别是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全面指导下,北京市高等职业院校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管理、凝练特色,办学质量持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首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一、北京市高等职业教育基本情况北京目前有独立设置高职院校25所,其中北京地方教育部门所属高等职业院校4所、其它委办局或总公司高等职业院校9所、区县政府所属高等职业院校3所、民办院校9所。

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总数达到万人,招生数万人,毕业生数万人。

独立设置高职院校总占地面积约7000亩,产权建筑面积200多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亿元,教职工总数万人,其中专任教师5800余人。

北京现有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4所, 北京市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8所。

17所院校的26个实训基地获中央财政支持,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北京市教学成果奖27项,国家级精品课程24门,北京市级精品课程94门,北京市教学名师21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30个,北京市精品教材(含立项项目)225项。

在近两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共获得一等奖7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9项。

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6%以上。

二、北京市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十一五”以来,北京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均GDP已达到1万美元,北京正向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迈进。

随着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和优化升级,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结构、特色、成效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北京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

(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进一步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实现首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高等职业院校紧密结合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自身优势,为金融、物流、文化创意、旅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为现代制造业、都市型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培养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进一步突出办学特色随着北京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人民群众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兼具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属性的“首都高职”必须进一步认清发展形势,找准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要,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三)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部署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伴随首都建设世界城市战略目标的实施,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是“首都高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在提供更多跨国企业、组织就业机会的同时,更加开放、更加多元的北京将会对市民跨文化交流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必须适应这一发展趋势,拓展国际交流合作的形式与内容,积极融入到这一进程当中,为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四)构建学习型城市的战略构想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主动为社会提供适合的培训服务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产业结构的持续升级将是一个区域面临的常态,此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也是今后一个时期需要面对的形势,做好在职人员技术更新培训和农民工转岗培训是应对这些挑战的必然选择,高等职业院校应充分发挥职业性和区域性的独特优势,主动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学习和发展需要。

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北京高等职业教育应继续坚持以内涵建设为主,不断深化改革,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将北京高等职业教育办成紧贴和服务首都国际化大都市建设需要、特色鲜明的高等职业教育,应成为我们努力奋斗的目标。

三、北京市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一)加大高职院校办学经费投入经费保障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前提和基础。

“十一五”期间专项投入50亿元发展职业教育。

为国家级示范院校配套经费4亿元,北京市级示范校投入专项经费亿元,市级重点专业、市级实训基地投入亿元。

投入3000万元发展民办高职教育。

目前高职生均经费基本标准达到21050元。

近期,市教委办公会议决定,从2011年1月开始继续增加高职生均经费,每个学生平均增加约3500元。

强有力的经费投入保障了高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大力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随着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和优化升级,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现代制造业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服务面向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适应这一新的形势,北京市在开展市级示范性专业建设的同时,积极推动高等职业院校根据国家及北京市产业政策导向,紧密结合地区、行业经济发展需要调整专业结构和布局,经过近年来的持续调整,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所开设专业中,一产占%,二产占%,三产占%,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布局、结构、人才培养工作基本上适应了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优化整体结构与布局的同时,引导高等职业院校顺应经济发展大势与特色办学的关系,有多所院校由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升级或行业准入条件变化退出了原有优势领域,成功实现了转型,并在新领域创出办学特色。

此外,积极引导各高等职业院校进行错位竞争,避免重复投入、资源浪费,目前大多数院校都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优势专业。

(三)积极推进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是引导高等职业院校更新高职教育理念、把握改革重点方向、凝练办学特色优势的重要抓手,为充分发挥示范校建设在推动高等职业院校综合办学水平提高中的重要作用,北京市一方面积极推进国家级示范校申报及建设,在保障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国家级示范校经费投入按时足额到位的同时,通过中期检查等形式加强对立项建设单位的过程管理,确保圆满完成建设目标,目前已有两所院校通过国家级验收。

另一方面认真总结国家级示范校建设经验,积极开展市级示范校建设,先后有8所院校被列入北京市示范校建设计划,通过示范校申报及建设方案论证,相关院校进一步明确了办学定位,找准了改革重点,理清了发展思路。

3年来,各校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突出办学特色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为充分发挥示范院校的示范辐射作用,北京市在积极推动国家级示范校对西部地区院校对口支援的同时,通过召开示范院校长汇报会、组织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交流建设经验、展示建设成果,推动区域高等职业院校协调发展。

2010年启动了北京市高等职业院校“携手共进计划”,根据各校专业优势及特色,建立12所示范校与其他院校的一对一帮扶关系,在管理人员挂职、师资培训、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共享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北京市高等职业院校已形成了国家级示范校为引领,市级示范校为标杆,各高等职业院校特色发展、错位发展的新格局。

(四)充分发挥评估的基础导向作用北京市高度重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对于引导高等职业院校实现科学发展、特色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将过程指导与集中评估相结合,注重建设,淡化结果,在原评估方案指导下,截至2008年底,共有19所高职学院参评,其中优秀6所,良好6所,合格7所。

通过评估,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定位更加准确、办学条件也有了很大改善,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得以广泛推行,高等职业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的意识和能力都得到显著提升。

北京市在深入领会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改进评估工作,推进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常态化。

认真做好“新评估方案”等文件制定,并采取多项措施保证新评估方案“更加注重人才培养工作过程,更加重视对学校发展指导”的理念落到实处。

一是组织评估专家培训班、院校培训班,开展评估观摩学习,认真领会高职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理念与程序。

二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拨付专项经费建设网络版“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平台功能集采集、管理、共享、统计分析和决策支持于一体,保证了数据采集的真实性、实时性、便捷性,为实现评估常态化、帮助学校开展自我评价提供了有力支持,目前平台软件已开发完成并交付部分院校试用。

(五)深化高职招生考试制度改革2006年,北京4所学校试点自主招生改革,2010年增加到12所学校。

自主招生比例占高职教育招生总数的11%。

2010年北京市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考试制度试点““高+会”改革。

通过““高+会”、自主招生、单考单招等一系列招生方式的改革,建立了比较符合各高职院校实际的招生录取制度,给予了高职院校更多的招生自主权,差异化录取方式,注重考查学生的专业潜质,满足了高等职业院校选拔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同时,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

(六)大力推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为促进高职院校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服务行业企业发展,北京市积极引导高职院校不断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大胆尝试校企深度融合机制创新,校企合作正在向体制创新的纵深方向发展。

通过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组建职教集团,为校企合作提供机制保障。

近期开展的“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有2所学校与所在区政府和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实现互惠互利、资源共享。

在资金筹措、教师和管理人员互聘或兼职、实训基地建设、实习实训、技术开发、人员培训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近期,北京市将成立“校企合作办公室”,实现政府责任,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提供服务。

(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2006年,北京市启动了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市财政累计投入亿元,建设了5个教师培训基地,16所教师培训学校,逐步形成高质量、有特色的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培训体系;重点支持了59个专业创新团队,选拔了1000名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提高了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增强教师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有计划地组织和资助2500名左右教师接受专业培训,选派500名左右教师到国外接受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国际视野;支持职业院校从行业企业引进、聘任一批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及高水平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改善教师队伍结构;有计划地组织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实践;鼓励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参加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不断提高教师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

3年来各示范校共派出200多名教师到德国进行职业教育的培训与交流,引进和聘请了一批行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对学校聘请的兼职教师进行补贴资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