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谈园林艺术构图法则中的平衡与稳定.ppt

合集下载

《园林构图艺术课件》PPT课件

《园林构图艺术课件》PPT课件

五、质感、 1、质感的意义和趣味
质感指人们通过触觉和视觉所感到的材料的质 地和纹理等性质。 2、质感的表现: (1)要求尽量发挥素材固有的美,自然的美。 (2)质感与欣赏者的距离不同而不同。
第三节 构图中的心理因素分析
一、形态的心理感受分析: 1.形的量感分析:
形的轮廓、颜色、质地等都会影响人们对形的量的 感受、判断。同样的形,颜色越深,其感觉就越重;同 样的面积,三角形的感觉最大,正方形次之,圆形最 小。
(二)、园林中做到多样统一基本方法
前提: 根据园林绿地的性质、功能要求和景
观要求,把各种内容和各种景物,因地制 宜和因情制宜地合理布局,是实现园林构 图多样统一的前提。
1、调和与对比
调和与对比是运用构图中某一因素中两种不同的 差异以取得不同表现效果的表现形式。
构图中各种景物之间的比较,总有差异大小之别: ①差异小的比较类同,组合在一起,容易协调, 这类景物之间的关系便是调和关系; ②差异很大,组合在一起,它们之间的关系便是 对比关系;
中国美术馆微差与对比达到有机统一
微差(渐变)是按一定顺序发生、发展的、连续的、 逐渐的变化。渐变一般包含着对比与调和两个因素, 通过渐变的形式,把两个对立因素统一在同一个构图 之中。
(2)对比
a、形象对比: 有长宽、高低、大小、精细、方圆、刚柔等等不同形象的 对比。以低衬高、以小衬大、以细衬粗、以柔衬刚,以方 衬圆。
f、虚实对比: 虚予人以轻松,实予人以厚重。山水对比,建筑与庭院对比。 虚实的对比,使景物坚实而有力度,空凌而又生动。
g、色彩对比: h、质感对比:
利用植物与建筑、道路、广场、山石、水体等不同材料的质 感,造成对比,增强艺术效果。即使植物之间也因树种不同, 有粗糙与光洁、厚实与透明的不同,产生质感差异。 j、疏密对比:给景观增加韵律感。 k、动静对比: 动是绝对的,静是相对的,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建筑构图的基本规律。PPT

建筑构图的基本规律。PPT

建筑构图的基本规律
五、对比
对比:建筑中某两个因素相互衬托而形成的差异。差异大,
对比强烈,起突出重点的作用;反之,则对比微弱,收到 和谐统一的效果。
对比形式:数量、形状、方向、虚实、繁简、直曲、 疏密、集中与分散、开敞与封闭、光线明暗、强弱、色彩 与质感、人工与自然等。(如图13)
与方向性的对比相比较,不同形状的对比往往更 易引人注目。
以强调建筑的雄伟壮观,如:纪念性建筑、大型公共建筑的 入口有时采用此尺度。 3、亲切尺度:把建筑的尺度处理成比人体实际需要还要小的 尺度,目的是让人感到更亲切,常用于园林和住宅建筑。 (如图12)
建筑构图的基本规律
五、对比与尺度
图11:某别墅室内
建筑构图的基本规律
五、对比与尺度
图12:米拉公寓 (高迪之作)
建筑构图的基本规律
二、均衡与稳定
(2)、均衡类别
a、对称均衡:以轴线为中心并加以重点强调, 两侧易取得统一(如图5)。
b、不对称均衡:是将均衡中心(视觉中心) 偏向重的一侧,它一般是入口的位置。利用 体量、材质、色彩、虚实变化来实现。(如 图6)
c、两向均衡或动态均衡:用于近代建筑,如十 字形平面
建筑构图的基本规律
三、韵律
图8:连续韵律 美国教堂
建筑构图的基本规律
三、韵律
图9:起伏韵律 金姬和弗雷德
房子造型充满曲线韵律,蜿蜒扭 曲的双塔就像是两个人相拥而舞, 因此被称为“跳舞的房子”—— 左边是博览帷幔外观的“女舞 者”,上窄下宽像舞裙的样子, 右边圆柱壮的则是“男舞者”, 所以又有人以著名的双人舞者金 姬·罗杰斯及弗雷德·阿斯泰尔将大 楼命名为“金姬和弗雷德”,两 栋建筑像极了他们舞影婆娑的样 子。

217-教学课件-谈一谈园林艺术构图法则中的对比与调和

217-教学课件-谈一谈园林艺术构图法则中的对比与调和
《园林规划设计》国家级精品课
对比与调和
对比与调和是布局中运用统一与变化的基本规律, 创作景物形象的具体表现。对比,是借两种或多种性状有 差异的景物之间的对照,使彼此不同的特色更加明显,提 供给观赏者一种新鲜兴奋的景象。对比是采用骤变的景象 ,以给人生动鲜明的印象,从而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空旷的绿茵草坪,由于竖向高耸的密林对比,水平或缓坡 的草坪显得更加广阔和爽朗。园林设计中,对比手法主要 应用于空间对比、虚实对比、疏密对比、大小对比、方向 对比、色彩对比、布局对比、质感对比等。
《园林规划设计》国家级精品课
八、布局的对比
建筑形象是人为的几何形象,山水风景是天然的 自然形象,两者构成了明显的对立。如果我们恰当处 理好两者的关系,在对立中求统一,便会产生特殊的 艺术效果。例如,承德避暑山庄,是位于自然山水中 的大型园林,在山庄南部的正宫部分,建筑采用了严 格的对称布局。它是由于清朝皇帝在此处理朝政的功 能要求决定的。正是这种对称的布局形式,恰当地表 现出它是皇家园林的这一特性,由于这组建筑同一般 宫殿相比,采用了较小的尺度和体量、简单的装饰与 色彩,和自然山水的地貌比较和谐,同时,它的规整 布局同正宫后面 ( 岫云门北面 ) 的山、水、桥、堤的 自然形态形成对比,使你从正宫步人岫云门时,会产 生豁然开朗、步人佳境的强烈感受,非常成功地利用 了空间变化所产生的效果。
《园林规划设计》国家级精品课
五、大小的对比
当一个少年和成年人在一起时,他不会引人注目,而 当被一群蹒跚学步的小孩包围时,便会给人以“鹤立鸡群” 的印象。中国园林要在方寸之地、咫尺山林之中,表现多方 胜景,不运用以大观小、以小观大的对比手法,是很难达到 设计意图的。一株亭亭华盖的古树下散点山石数块,益显得 古木参天高大;一座假山基部设置一个体量很小的亭子,亦 可显现山势雄伟……例如,苏州残粒园仅 150m2 ,布置了丰 富景观并不显得拥挤,反显得扩大空间,就在于将景物控制 在一个较小的尺度内,即使是园内惟一的构图中心括苍亭也 和假山结合在一起,倚立在住宅的山墙上,以半亭的形式出 现。园内山石的体量也都不大。面积虽小,布局紧凑。各处 小巧精致的景观使残粒园对照之下仿佛更大一些。

园林景观设计之园林艺术构图法则

园林景观设计之园林艺术构图法则

的变化。
• A、形象对比:园林中构成园林景物的线、面、体和空间常具有各种不同的
形状,在布局中只采用一种或类似的形状时易取得协调和统一的效果即调和,
相反则取得对比。园林布局中,形象的对比是多方面的。以短衬长,长者更 长,以低衬高,高者更高,这都是形象对比的效果。
• B、体量对比:体量相同的物体,放在不同的环境中,给人的感觉也不同,
• (4)命名题咏产生联想。好的题名题咏不仅可以对景起画龙
点睛的作用,而且含义深、韵味浓、意境高,能使游人产生诗
情画意的联想。如平湖秋月,曲院风荷,荷风四面亭,看松读 画轩等。 • (5)利用植物拟人化产生比拟联想。运用植物的拟人化特性 美、姿态美给人以不同的感染而产生比拟联想,如松、竹、梅
为“岁寒三友”,象征不畏严寒、坚强不屈、气节高尚,梅、
兰、竹、菊为“四君子”,枫——晚秋更红,荷——出淤泥而 不染等。
对称均衡
对称均衡
不对称均衡
稳定
六、比拟与联想(寓情于景、寓意于景)
• • (1)以小见大、以少代多,产生联想 摹拟自然山水,创造小中见大,咫尺山林的意境使人有真山真水的感受,但这种摹 拟不是简单的模仿,而且常常不是全部自然山水的摹拟,而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局部 的摹拟。 (2)运用建筑雕塑产生联想 这些造型常与历史事件、人物故事、神话小说、动植物形象相联系,使人产生艺术联 想。如卡通式的小屋、蘑菇亭、月洞门、名人塑像、仿竹仿木坐凳、各种雕塑等。 • (3)利用文物古籍产生联想 参观神化传说或历史故事的遗址或模拟遗址时,自然会联想到当时的情景,给人以 多方面的教益。如杭州岳坟、灵隐寺、武昌的黄鹤楼、成都武侯祠、杜甫草堂等。
花架的支柱便是简单韵律
交替韵律
起伏韵律
拟态韵律

园林美学原则概述(PPT136张)【精品】

园林美学原则概述(PPT136张)【精品】

圣马可广场
界面处理
空间
建筑空间的处理手法: 1、空间的限定 (垂直要素的限定、水平要素的限定、各要素的综合限定) 2、空间形状与界面处理 3、空间的围与透 4、空间的穿插与贯通 5、空间的导向与序列
围 与 透
空间
建筑空间的处理手法: 1、空间的限定 (垂直要素的限定、水平要素的限定、各要素的综合限定) 2、空间形状与界面处理 3、空间的围与透 4、空间的穿插与贯通 5、空间的导向与序列
对称均衡
均 衡
山东 孙子兵法城
均 衡
非对称均衡:一个形式中相对应的部分不同,但其量感相似, 从而形成一种平衡关系。 规律一:均衡中心必须明确指出 规律二:杠杆原理
均 衡
非 对 称 均 衡
包豪斯学校
均 衡
动态均衡:有动态感,从而使静态的建筑获得一种动感,又 于这种动势中透出一种均衡的美。
巴黎卢浮宫扩建广场-----贝聿铭
美国国家美术东馆-----贝聿铭
皇城根遗址公园
三角亭
三角形设计
四、特殊几何形 圆形 正方形 等边三角形 正多边形 黄金比长方形
五角大楼 美国国防部所在地
美 学 比韵 对 尺均稳 原 例律 比 度衡定 则
韵 律 韵律即指艺术表现中规律的重复,有组织的变
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连续韵律、渐变韵律、起伏韵律、交错韵律)
一、连续韵律
以一种或几种要素连续、重复地排列而形成,各要素之 间保持着恒定的距离和关系,可以无止境的连续延长。
一、连续韵律
一、连续韵律
一、连续韵律
塘沽外滩
日本风之吻
一、连续韵律
二、渐变韵律
连续重复的要素按照一定的秩序或规律逐渐变化,逐渐加 长或变短、变窄或变宽、变密或变稀,变浓或变淡。

风景园林设计基础理论—风景园林构图艺术法则

风景园林设计基础理论—风景园林构图艺术法则

五、节奏与韵律
节奏本是指音乐中音响节拍轻重缓急的变化和重复。在音乐或诗词中按一定 的规律重复出现相近似的音韵即称为韵律。这原来属于时间艺术,拓展到空间艺 术或视觉艺术中,是指以同一视觉要素连续重复或有规律地变化时所产生的运动 感,像听音乐一样给人以视觉的愉悦,而且由时间变为空间不再是瞬息即逝,可 保留下来成为凝固的音乐、永恒的诗歌,令人长期品味欣赏。韵律的类型多种多 样,在园林中能创造优美的视觉效果。
在群体景物之中,有意识地强调一个视线构图中心,使其它部分与其取得对应关系, 能够在总体上获得均衡感。构图中心往往取几何重心 。在平面构图中,任何形体的重心 位置都和视觉的安定有紧密的关系。
图中大雪松在平面构图中处于三角形构图的中心位置,在立面构图中体量最大,使构图取得均衡。
三、均衡与稳定
均衡的创作方法:2.杠杆平衡法
上海的方塔园和东方明珠都利用水平面与建筑形成对比,凸显建筑的高耸。
二、对比与调和
对比—— 2.形体大小的对比
景物的大小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形之下比较而来的。
蜘蛛雕塑在建筑的衬托下,并没有觉得特别高大,但是在人物的衬托下显得尤其巨大。
二、对比与调和
对比—— 3.色彩的对比
严格的色彩对比是指互补色的运用,在园林设计中,只要色彩配置鲜明,都可以叫色 彩的对比。 绿色的草坪上配置红色、黄色、紫色的郁金香,秋天的红叶在蓝天下分外红艳。
根据杠杆力矩的原理,使不同体量或种重量感的景物置于相对应的位置而取得 平衡感。如颐和园的十七孔桥与廊如亭相连,廊如亭虽体量巨大且为单体建筑,却 能与南湖岛的建筑群取得均衡。
三、均衡与稳定
均衡的创作方法: 3.惯性心理法
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形成了一种习惯上的重心感。如一般认为右为主(重),左为辅 (轻),故鲜花戴在左胸较为均衡;人右手提物身体必向左倾,人向前跑手必向后摆。人 体活动一般在立体三角形中取得平衡,用于园林造景中就可以广泛地运用三角形构图, 是取得景观均衡的有效方法。

园林构图艺术法则-课件 (一)

园林构图艺术法则-课件 (一)

园林构图艺术法则-课件 (一)园林构图艺术法则-课件,是一个关于园林艺术设计的课件。

这个课件讲的是有关园林设计的构图艺术法则,课件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平面构图、透视构图、配色构图和细节构图。

一、平面构图平面构图是指在园林设计中,如何合理、有序地安排景观元素,达到美的、和谐的效果。

平面构图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点:1. 中心对称:选用几何中心对称的方式安排,可以营造出一种稳定、整洁、直观的感觉。

2. 辅助轴线:园林设计中将建筑物、道路、景观物等水平垂直的线称作轴线。

在构图过程中,辅助轴线可以给设计者提供一个有序、平衡的参考。

3. 重复及转移: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类似的景观元素经过合理地排列后,即可创造出一种协调、稳定、有组织的效果。

二、透视构图透视构图是指在二维平面上,通过透视原理把三维立体景观转化为画面,创造出深度、立体感和形象感觉。

透视构图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点:1. 消失点:在透视构图中,通过确定一个或多个消失点,把景观物体的尺寸和位置比例协调地体现出来。

2. 近大远小:园林景观元素在视觉效果上,远处显得较小而近处显得较大。

3. 线性透视:这是一种透视构图的经典手法,通过强调各种线条的长度、宽度和方向等特征,来体现景观元素的深度。

三、配色构图园林设计中,颜色的搭配是十分重要的。

配色构图是指在园林设计中,选择出色彩较为搭配的物体,来创造出一种协调、美观、动人的视觉效果。

配色构图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点:1. 单色调:园林设计中可以选取同一种颜色的不同色调,来体现出一种高雅、优美的效果。

2. 对比搭配:在配色方面可以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园林景观物体的特征,例如明暗对比、冷热色对比等。

3. 呼吸搭配:通过联想和比较的方式,来选择出配色方案中宜有呼吸、自然的感觉。

四、细节构图细节构图是指在园林设计中,统筹安排园林元素。

细节构图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点:1. 注意重点:园林设计中,可以通过重点的方式来吸引人们的眼球,例如在园林的中心点放置发泡池、矮墙、灯光等。

园林构图艺术法则PPT精选文档

园林构图艺术法则PPT精选文档

形应
成用
七、均衡
了三 丰等
满分
而构
均衡是视觉艺术的特征之一。均衡的景物均可图以
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不均衡的景物衡的使方式人
产生燥乱和不稳定感。
画,
面云
。海






倒影通与过实明体暗形、成色平彩衡、,动虽静然形两成者对通比过,水使面原是本对平称淡的的,画但面一,虚变一得实的
表37现更方丰式富使。得它们看起来并不呆板。
10
二、调整好主从关系
俗话说“牡丹虽好,还需绿叶扶持”,这句话正 好说明主配关系。在传统画论中,既强调主景突 出,又重视配景的烘托。如元代汤垕《画论》所 说“画有宾主,不可使宾胜于主”等等。重视主 景突出,具有压倒一切之势。
“众山拱伏,主山始尊;群山盘互,主峰乃厚” 强调配景对主景所起的作用,主景须配景来扶持。 “主峰最宜高耸,客山须是奔趋”这些论点都说 明了主景突出,客景烘托的主配关系。
把两个体量相同的物体分别放在两个大小不同 的空间内进行比较,能给人不同的量感。如: 两块体量相同的峰石,一块置于开阔的草坪上, 一块置于闭合的天井里,则前者会感其小,而 后者会感其大。这就是“大中见小和小中见大” 的道理。
20
3、方向对比
在规划设计中的主副轴线形成平面上方向的对 比;山与水形成立面上方向的对比。
8
第二节 多样统一规律在园林构图中的应用
多样统一:把众多的事物,通过某种关系联系在 一起,获得了和谐的效果,这就是多样统一,即 有机的统一,or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
一件艺术品缺乏多样性和变化,就产生单调感; 同样缺乏和谐和秩序,作品就产生杂乱无章的效 果。在园林中的指:园林中各要素,他们的体形、色彩、

园林艺术构图法则

园林艺术构图法则
• 变化与统一的关系是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 在对图案进行设计时,应力求在细节的变化中求 得整体的统一,在单纯的统一中蕴含丰富的变化。
• 形体的大小、质感 、方向、色调可以是变化的 因素,同样地,形象特征的统一、色彩的统一、 方向的统一、明暗的统一等等也可以帮助我们 对整体的把握。
一、统一与变化
7.疏密对比
• “密”的关系给人一种紧张感、窒息感和厚度 感。而“疏”的关系给人一种空间感,轻松感和 秩序感。这两种关系相互互动才能产生和谐的气 氛。若画面中仅存在一种情感,很容易形成过于 单调而缺乏变化的作品。
疏密对比
8.色彩对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春花以常绿树为绿色屏障更美。
9.质感对比
乱石砌筑的挡土墙--野趣、自然; 抹灰的粉墙--庄正、规矩。
颐和园十七孔桥
西安大雁塔(佛)
西安小雁塔(佛)
西湖三十景之一--六和塔
5.交错的韵律是指在建筑构图中,运用各种造型因素, 如体型的大小,空间的虚实,细部的疏密等手法,作 有规律的纵横交错、相互穿插的处理,形成一种丰富 的韵律感。
例如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无论是空间布局、 形体组合,还是在运用交错韵律而取得的丰富空间上 都是非常突出的。
4.空间开闭对比
• 在空间处理上,开敞的空间和闭锁的空间可形 成对比。如园林绿地中利用空间的收放开合,形 成敞景与聚景的对比,开朗风景与闭锁风景共存 于园林之中,相互对比,彼此烘托,视线忽远忽 近,忽放忽收,可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引人入胜。
苏州留园是一座面积较大的私家园林,它的主要入口正处于两旁建筑的夹 缝中,宽仅8 米,而从大门到园区却长达40 米,造园者在这块狭长的地段安排 了由曲廊相连的三个空间。进入大门先有一个小天井,过天井,经曲廊,才进 入植有花木的第二个空间;再经过一段小廊,到达第三个空间——一株古木枝 叶苍劲地倚于墙下,连接小廊的小厅堂墙上洞开一排格式漏窗,窗外才是留园 的主体。在这里,厅、廊、墙组成不同的空间,空间的转合、明暗与大小的变 化,再加上古木点景与花草的布置,游览起来妙趣横生。

216-教学课件-谈一谈园林艺术构图法则中的多样与统一

216-教学课件-谈一谈园林艺术构图法则中的多样与统一
《园林规划设计》国家级精品课
《园林规划设计》国家级精品课
《园林规划设计》国家级精品课
《园林规划设计》国家级精品课
三、线条的统一
在堆石假山上尤其要注意线条的统一,成功的假 山是用一种材料堆成的,它的色调比较统一,外形比较接 近,但是互相堆叠在一起,就要注意整体上的线条问题。 自然界的石山,表面的纹理相当统一。如云南石林各峰的 纵线条十分明显、人工假山也要遵循这个规律,求得线条 的统一。无锡一个杜鹃园全部用黄石堆叠,在横线条的统 一上是比较成功的。
《园林规划设计》国家级精品课
《园林规划设计Biblioteka 国家级精品课《园林规划设计》国家级精品课
《园林规划设计》国家级精品课
五、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一块综合性质的公共园林,内容比较多样,如前苏联 倡导的“文化休息公园”,就是以各种文化活动供人们得到 动或静的休息。所以各个局部具有一定的比较明确的主题。 其中,可以有儿童活动区、体育活动区、安静休息区等。各 区均有它的特殊内容,但相互的协调也必须达到“协调统一 ”,决不能在安静休息区设有喧闹的“登月火箭”或“旱冰 场”等等。
《园林规划设计》国家级精品课
二、材料的统一
园林中非生物性的布景材料,以及由这些材料形成的 景物,也要求统一。例如堆假山的石料,指路牌、灯柱、宣 传画廊、坐椅、栏杆、花架等,常常是具有功能和艺术两重 效果,点缀在园内都要求制作的材料是统一的。美国明尼苏 达州有一座“风景树木园”,从人口处的告示牌到内部的许 多指路牌、荫棚、花架、眺望台、灯柱、栏杆、格子架等, 一律用木料构成,造型上一律用方形斜尖的柱头,全用棕色 涂料,但在高矮、大小、粗细等方面,依功能的需要变化十 分丰富,看起来朴素大方有明显的统一感。国外许多名园都 十分遵循这个用材统一的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问百答微课件 谈一谈园林艺术构图法则中的均衡与稳定
、均衡
被古代中国人认为是宇宙组成的五大要素:金、木、 水、火、土,其字形基本是左右对称、上小下大的。而在 西方“对称”一词与“美丽”同义。构图上的不稳定常常 让欣赏者感到不平衡。当构图在平面上取得了平衡,我们 称之为均衡;在立面上取得了平衡,我们称之为稳定。
(二)不对称均衡
有对称,就有不对称。不对称的构图可以使园林显得
多样化和无限生动,使单纯变得复杂,或是产生空白的构 图而耐人寻味等。人们早期在追求对称均衡的同时也注意 到了一些不对称却也能保持平衡的现象;当人一手提起重 物时,另一只手会自然扬起来以保持稳定;奔马、飞鸟也 给人同样的感受。在自然景观中,山峦的起伏、河流的曲 折、植物的群落、云霞的飘移,都绝少构成天然对称和几 何规整的形式,但它们都统一在大自然的美妙韵律当中, 具有内在的和谐。因此,自然景观的非对称画面,能够深 深地拨动人们的心弦。
对称是从希腊时代以来就作为美的原则,应用于建筑、 造园、工艺品等许多方面。对称本来是规则性很强而易于 得到平衡,因此容易获得安定的统一,具有整齐、单纯、 寂静、庄严的优点。可是另一方面也兼备了寒冷的、坚固 的、呆板的、消极的、古典的、令人生畏等缺点。对称之 所以有寂静、消极的感觉,是由于其形状易用视觉判断。 见到一部分就可以类推其他部分,对于知觉就产生了不抵 抗。对称之所以是美的,是由于部分的图样经过重复就组 成了整体,因而产生一种韵律。
(三)质感均衡
苏州园林里主体建筑和堆山、小亭常常各据一端,
隔湖相望,大而虚的山林空间和较为密实的建筑空间分 量基本相等。在重量感觉上一般认为建筑、石山分量大 于土山、树木。同一要素内部给人的印象也是有区别的 ,如大小相近时,石塔重于木阁,松柏重于杨柳,实体 重于透空材料,色彩深的重于浅的,粗糙重于细腻, ……例如一块顽石可以平衡一个树丛,体形上的差异虽 大,但从质感上却使人觉得平衡,因为人们经验上都熟 悉石头重于树木,本来二者是不平衡的;但是经过园林 艺术家的权衡之后,石头不多放,树木成丛种植,结果 感觉上就均衡、和谐了。
二、稳定
上小下大在远古曾被认为是稳定的惟一标准,把金字
塔献给至尊的法老,因为它和对称一样可以给人一种雄伟 的印象,而古人大都将宏大的气魄作为决定事物是否美丽 的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稳如泰山”就是一种概括。但 长久以往地使用三角形构图不免使人感到千篇一律,这是 因为地球引力强加于人使得物体重心越靠近地心就越稳定 。一旦人们在技术上有可能不依赖于这种上小下大的模式 而仍可使构筑物保持稳定的话,他们是乐于尝试新形式的 。中国假山讲究“立峰时石一块者,……理宜上大下小, 立之可观。或峰石两块三块拼缀,亦宜上大下小,似有飞 舞之势。”现代社会里由巨大的建筑到生活用品类似的情 况屡见不鲜。赖特的流水别墅就是杰出的例子,他打破了 传统的建筑造型,既和自然环境相协调,又有着鲜明的特 色。
在园林布局中均衡可以分为对称均衡、不对称均衡和 质感均衡,一般在主轴线两边以相等距离、体量、形态组 成均衡称为对称均衡,不对称均衡是主轴不在中线上,两 边的景物在形体、大小、与主轴的距离都不相等,但景物 又处于动态的均衡中。
(一)对称均衡
在自然界存在着很多对称现象,如人体的双手、眼、 耳等,植物的对生叶、羽状复叶等。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 遇到四周景物是对称的,如路旁的电线杆、行道树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