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的体积(2)》教案 高效课堂 获奖教学设计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8、 圆锥的体积(2)》教学设计集体备课、学案教案、教学反思、网课
4.一个近似圆锥形的麦堆,底面周长12.56米,高1.2米,如果每立方米小麦重750千克,这堆小麦重多少千克?
5.一个长方体容器,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装满水后将水全部倒入一个高6厘米的圆锥形的容器内刚好装满。这个圆锥形容器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圆柱和圆锥体积相互关系填空,加深对圆柱和圆锥相互关系的理解。
(1)一个圆柱体积是18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2)一个圆锥的体积是18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3)一个圆柱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和是144立方厘米。圆柱的体积是 ( )立方厘米,圆锥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2.P12页第6题。讨论下列问题:
(1)圆柱和圆锥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圆柱的高和圆锥的高有什么关系?
(2)圆柱和圆锥体积相等、高也相等,圆柱的底面积和圆锥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
3.分组讨论:圆柱的底面半径是圆锥的2倍,圆锥的高是圆柱的高的2倍,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倍数关系?
四、全课总结,内化知识。教学来自内容8、圆锥的体积(2)
教材
分析
《圆锥的体积》这节课是在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的特征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并在学习了圆柱的体积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就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初中阶段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知识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
教学
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观察、实物感知等活动,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猜想与验证”谈说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锥的体积,能运用圆锥体积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一等奖【精选4篇】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要根据不同的课题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
首先对每一个课题的教学内容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这次漂亮的我为亲带来了4篇《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一等奖》,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版)六年级下册第33~34页。
二、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发现圆锥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使学生会应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思维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目标:使学生在经历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难点:探索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和推导过程。
四、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
2、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的圆锥和圆柱共六套,沙、米,实验报告单;带有刻度的直尺,绳子等。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投影出示圆锥形小麦堆。
师:看,小麦堆得像小山一样,小麦丰收了。
张小虎和爷爷笑得合不拢嘴。
这时,爷爷用竹子量了量麦堆的高和底面的直径,出了个难题要考考小虎:你能算出这堆小麦大约有多少立方米吗?这下可难住了小虎,因为他只学了圆柱的体积计算,圆锥的体积怎么计算还没有学,怎么办?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感兴趣的情境,巧妙至疑,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互动新授1、提出问题。
教师:我们已经会计算圆柱的体积,如何计算圆锥的体积呢?根据学生的各种猜想,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学过那些图形的体积计算?圆锥的体积与那种图形的体积有关?进一步观察、比较、猜测。
教师举起圆柱、圆锥教具,把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体里,让学生想想它们的体积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学生可能会猜测:圆柱的体积可能是圆锥的2倍,3倍,4倍或其他。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锥的体积(2)》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数学学科集体备课学校: 年级:六年级使用时间: 主备人课型新授使用人课题圆锥的体积(2)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3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圆锥的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预案二次备课【情景导入】前面的课程中我们一起经历了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有同学能说一说么?指名学生回答。
板书:V圆锥=13V圆柱=13Sh【新课讲授】1.教学例3。
(1)组织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2)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
(3)组织学生交流反馈,结合学生发言,教师板书:练习题设计教学预案二次备课1.建筑工地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形状的沙堆,测得底面直径4米,高1.5米。
每立方米沙大约重1.7吨,这堆沙约重多少吨?(得数保留整数)2.木工师傅要把一根圆柱形木料(如下图)削成一个圆锥。
削成的圆锥的体积最大是多少立方分米?板书设计第九课时圆锥的体积(2)沙堆底面积:3.14×(4÷2)2=3.14×4=12.56(m2)沙堆的体积:13×12.56×1.2=0.4×12.56=5.024≈5.02(m3)答:这堆沙子的体积大约是5.02m3。
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2.2 圆锥的体积》2-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2.2 圆锥的体积》2-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3.2.2 圆锥的体积》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该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形,引导学生探索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立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对体积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锥这种新的几何形状,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图形,帮助学生建立起圆锥体积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探索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2.培养学生运用圆锥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锥体积公式的记忆和理解。
2.运用圆锥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实例和直观图形,引导学生探索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形和实例。
2.准备练习题和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圆锥形的实物,如冰激凌、漏斗等,引导学生关注圆锥形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圆锥的体积怎么计算吗?”2.呈现(10分钟)展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V = 1/3πr²h。
引导学生理解公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如底面半径r、高h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运用圆锥体积公式计算给定圆锥的体积。
教师提供相应的图形和数据,引导学生进行计算。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圆锥体积公式进行解答。
如:“一个圆锥形沙堆的底面半径为3米,高为4米,求沙堆的体积。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圆锥体积公式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并讨论如何利用圆锥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圆锥的体积》教案优秀4篇
《圆锥的体积》教案优秀4篇《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老师出示铅锤):你有办法知道这个铅锤的体积吗?(2)学生发言:(把它放进盛水的量杯里,看水面升高多少)(3)教师评价:这种方法可行,你利用上升的这部分水的体积就是铅锤的体积,间接地求出了铅锤的体积。
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
(4)提出疑问:是不是每一个圆锥体都可以这样测量呢?(学生思考后发言)(5)引入:如果每个圆锥都这样测,太麻烦了!类似圆锥的麦堆也能这样测吗?(学生发表看法),那我们今天就来共同探究解决这类问题的普遍方法。
(老师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情景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了自己想探索的需求,情绪高涨地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新课探究(一)、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大胆猜测:(1)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通过我们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指出: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2)圆锥和我们认识的哪种立体图形有共同点?(学生答:圆柱)为什么?(圆柱的底面是圆,圆锥的底面也是圆)(3)请你猜猜圆锥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有没有关系呢?有什么关系?(学生大胆猜测后,课件出示一个圆锥与3个底、高都不同的圆柱,其中一个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请同学们猜一猜,哪一个圆锥的体积与这个圆柱的体积关系最密切?(学生答:等底等高的)(4)老师拿教具演示等底等高。
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通过演示,使学生发现这个圆锥和圆柱是等底等高的。
(5)学生用上面的方法验证自己做的圆锥与圆柱是否等底等高。
(把等底等高的放在桌上备用。
)2、试验探究圆锥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我们通过试验来研究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的关系。
(1)课件出示试验记录单:a、提问:我们做几次实验?选择一个圆柱和圆锥我们比较什么?b、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分组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试验,做好记录。
教师在组间巡回指导。
(3)汇报交流:你们的试验结果都一样吗?这个试验说明了什么?(4)老师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装红色水演示。
新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圆锥的体积(2)》教案教学设计-
新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圆锥的体积(2)》教案教学设计第6课时圆锥的体积(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3页例4,练习九第3~7题。
第(6)课时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较熟练地运用圆锥的体积公式解决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习惯。
3.在探究问题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运用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课题教师: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师:这节课我们就利用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和学习中常见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2)回答,体积公式:V=1/3Sh并简要叙述圆锥的推导过程。
复习,加深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记忆。
合作探究1.教学例4出示例2。
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教师适时点拨。
反馈:要求学生用完整的语言叙述题意。
教师抽学生叙述思考过程,要求语言简洁,思路清晰。
教师抽学生上台板算。
教师:最后的结果为什么要取整数部分再加1?师: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经常会遇到不知道底面积的情况,这时怎样求圆锥的体积?2.小结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底面积和高,如果只知道底面半径、底面直径或底面周长和高,要先算出圆锥的底面积,再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求出圆锥的体积。
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题理解题意:(1)这道题讲的是什么事情?知道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2)要求这堆煤的质量,必须先求什么?(3)要求煤的体积应该怎么办?(4)这题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思考、回答引导学生自己动脑思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能进行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记忆巩固练习 1.第42页第3题2.解答教科书第42页第4题3.解答练习九第6题观察图形,独立解答。
二生上台板算。
独立解答,订正时说出思考过程。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展示思考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一等奖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理解圆锥的概念和性质。
2.掌握计算圆锥体积的方法和公式。
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圆锥的定义和性质。
2.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3.圆锥体积的应用。
教学过程:引入:教师用一个圆锥体进行示范,引起学生对圆锥的兴趣和注意力,并让学生讨论和猜测圆锥的定义和性质。
1.圆锥的定义和性质(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圆锥的定义和性质,包括底面、侧面、元素、高度等概念,并以图示进行说明。
2.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25分钟)a.教师向学生讲解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计算公式的规律。
b.教师通过几个简单的例子,演示计算圆锥体积的方法,并指导学生在小组中完成相关计算练习。
c.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分组合作解决几个不同类型的圆锥体积问题,并向全班分享解决思路和答案。
d.教师巩固并总结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提供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
3.圆锥体积的应用(30分钟)a.教师向学生提供几个实际问题,如筹款活动中的饮料杯设计、电缆线的卷绕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b.学生小组合作,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c.学生向全班汇报解决方案和计算结果。
d.教师评价学生的解决方案和计算结果,并指导学生思考更多实际问题。
4.总结回顾(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学生所学的知识点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提供一些扩展问题,引导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思考。
教学评价:1.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学生对圆锥体积概念的理解程度。
2.学生完成的计算练习和实际问题解决方案,作为教师评价学生计算和应用能力的依据。
3.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提供反馈和进一步指导。
拓展活动: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一个与圆锥有关的实际问题,并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
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验证所学知识的正确性和适用范围。
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调查结果和研究成果。
圆锥的体积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梁老师全国一等奖
圆锥的体积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梁老师全国一等奖本课设计将围绕圆锥的体积展开,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实验、演练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圆锥的计算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圆锥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能够利用专业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
1. 学生自主探究圆锥的定义和性质。
2.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3.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活动: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主探究圆锥的定义和性质。
2.实验探究:
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学生可以自行制作圆锥模型,利用器具和材料测量,计算圆锥的体积。
3.演练提高:
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在工程中应用圆锥等。
四、教学评价:
通过教学评价,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发现教
学中的不足,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体会:
圆锥的体积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不仅掌握了圆锥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还培养了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圆锥的体积》全国一等奖教学设计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公式,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猜测,操作,验证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在自主研究的基础上理解并掌握圆锥的体积公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自主探究新知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发展数学思考能力,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勇于探索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及运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圆柱体和圆锥体容器、小米。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夏天,森林里闷热极了,小动物们都热得喘不过气来。
小白兔去“动物超市”购物,在熊伯伯那儿买了一根圆柱形雪糕。
这一切都被躲在一旁的狐狸看见了,它就去熊伯伯那买了一根圆锥形的雪糕。
小白兔刚张开嘴,满头大汗的狐狸拿着一根圆锥形雪糕一溜烟地跑了过来。
(课件出示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雪糕)狐狸狡猾地问:“小白兔,看我手中的雪糕多好看,还带一个小尖尖,我们俩换一换好吗”如果这时,小白兔和狐狸换了雪糕,你觉得怎么样(学生自由回答)接着狐狸眨了眨眼,手上又拿了一个同样大小的圆锥形雪糕(课件出示),小白兔这时和狐狸换了雪糕,你觉得公平吗(学生自由回答)为什么(把你的想法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再向全班同学汇报。
)小白兔究竟跟狐狸怎样交换才公平合理呢学习了“圆锥的体积”后,你就知道答案了。
(二)设疑激趣,探求新知下面请同学们看这幅情境图。
(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情境图)师:根据以上图片,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回答)师:我们怎样才能帮助笑笑解决这个问题呢今天我们就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探讨新问题,学习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
板书课题在探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之前,请同学们想一下,我们是怎样推导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长方体的底面积相当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相当于圆柱的高,因为长方体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体体积=底面积×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2.3 圆锥的体积(二)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2.3 圆锥的体积(二) 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1. 圆锥的体积公式:通过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让学生理解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的关系。
2. 圆锥体积的计算: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计算圆锥的体积,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圆锥体积的应用: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圆锥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理解和应用,特别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选择正确的公式。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锥模型、圆柱模型、沙子、水、计算器。
2. 学具:数学书、笔记本、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圆柱体积的知识,引入圆锥体积的学习。
2. 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公式。
3. 讲解:对圆锥体积公式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理解其原理。
4. 练习:通过实例,让学生进行圆锥体积的计算练习。
5. 应用: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圆锥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圆锥体积公式的应用。
板书设计1. 圆锥的体积(二)2. 内容:- 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圆锥体积的应用实例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2. 实践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圆锥形状物品,尝试计算其体积。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圆锥体积公式,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人教版圆锥体积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人教版圆锥体积公开课一等奖教案教案标题:利用人教版圆锥体积公开课教学,编写一等奖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圆锥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圆锥体积的定义和计算公式;2. 圆锥体积的实际应用;3. 圆锥体积相关的例题分析和解决方法。
教学准备:1. 人教版教材《数学》(八年级上册);2. 教学投影仪、计算器等教学工具;3. 相关的实际应用例题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教学投影仪展示一幅与圆锥体积相关的实际图像,引起学生的兴趣;2. 提问:你们对圆锥体积有什么了解?请举例说明。
二、知识讲解与讨论(15分钟)1. 利用教材《数学》(八年级上册)的相关内容,向学生介绍圆锥体积的定义和计算公式;2. 通过示意图和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3. 引导学生讨论圆锥体积的性质和特点。
三、实际应用分析(20分钟)1. 准备一些与圆锥体积相关的实际应用例题,例如:一个圆锥形的冰淇淋蛋筒,求其容积;2. 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些实际问题;3.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并进行讨论和评价。
四、拓展与巩固(15分钟)1.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2. 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实际应用问题,并尝试解决。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总结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和应用;2. 评价学生的表现,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讨论和解决问题;2. 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理解能力,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3. 在实际应用分析环节,要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4. 教学结束后,及时总结评价,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2024年圆锥体积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1、认识圆柱(课件演示),并说出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屏幕出示: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口算下列圆柱的体积。
(1)底面积是5平方厘米,高6厘米,体积=?
(2)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10分米,体积=?
(3)底面直径是6分米,高10分米,体积=?
3、认识圆锥(课件演示),并说出有什么特征?
4、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圆柱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3倍;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V圆锥=V圆柱=Sh。
(三)课时作业
1、王师傅做一件冰雕作品,要将一块棱长30厘米的正方体冰块雕成一个最大的圆锥,雕成的圆锥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答案:30÷2=15(厘米)
4、出示例2:要求学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
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形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约有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千克)
(1)提问: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提问,并回答学生的质疑:
3.14×(4÷2)2×1.2×1/3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先求圆锥的体积?得数保留整千克数是什么意思?
(2)这些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是怎么推导的?运用了什么方法?请整理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物体的体积公式以及圆锥体积的推导,深化转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也为圆锥体积的推导埋下伏笔。
(二)课堂设计
1、情境导入
(出示沙堆)
师:你们有办法知道这个沙堆的体积吗?
学生自由发言,提出各种办法。
预设:把它放进圆柱形的容器里,测量出圆柱的底面积和高就可以知道等等
(4)公式推导
《圆锥体积的计算》教学设计一等奖
1、《圆锥体积的计算》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内容:《圆锥的体积》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利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出圆锥的体积。
体验到计算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v=1/3sh是最简便的方法。
2、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估算能力,评价能力,更好的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让学生自己亲身体验到计算圆锥体积的不同方法。
从而理解计算公式v=1/3sh,并感受到计算公式的简便。
教学难点:能利用不同方法计算不同物体的体积。
知识的活学活用。
教学准备:1、个学生一组,每组各有量杯;量桶;一升的容器;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器皿;大米,沙子或水;1立方厘米的小方块若干。
62、教学软件。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引新。
1、首先教师手中拿一圆柱体问:“同学们,老师想知道这个圆柱体的体积你们能帮助我吗?”(学生踊跃举手说明。
可以先测量出圆柱的半径与高。
再用圆周率乘半径的平方得到底面积,最后乘以高就可以了。
)2、教师表示赞同,并抓住这一契机拿出于刚才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问:“那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圆锥体,它的体积应该怎样计算呢?你们知道吗?”(学生齐答不)那你们想不想研究呢?(学生齐答想)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锥的体积该怎样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以旧引新,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圆锥与圆柱的联系,而且还能体验得到新知的亲切。
从而产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1、动手操作,测量圆锥体的体积。
要求:每组同学,利用桌面上的工具(量杯,量桶,与圆锥等底等高圆柱容器,大米,沙子,水,1立方分米小方块)测量出自己组内的圆锥体的体积。
测量物体是容器的厚度不计。
〈全体学生在动手操作,互相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师巡回指导。
课堂呈现小组探究学习的热烈场面。
〉3、分组汇报不同的方法。
〈学生在汇报时可边讲解边示范〉方法一:可以利用量杯。
首先把圆锥体容器内装满水,然后把它倒入量杯内,我们看到水面的刻度就是水的体积也就是圆锥体的体积。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2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圆锥的体积【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P11-P13。
【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体积、面积单位,熟练单位换算;2.熟练掌握圆锥体积公式,并且运用解决相关问题;3.理解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体积间的关系,并且熟练解决相互问题。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圆锥体积公式,并且运用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由等底等高的圆锥及圆柱相互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相关概念1.从大到小说出面积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2.从大到小说出体积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3.已知圆的周长为12.56,求圆的面积(R=12.56/6.28=2,V=2*2*3.14=12.56)4.已知圆的直径为10米,求圆的面积(R=5,V=5*5*3.14=78.5)5.已知圆柱的体积为300立方分米,求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V锥= V柱/3=300/3=100(立方分米)二、解决实际问题1.P13第4题,一个圆锥零件,它的底面半径是5厘米,高是底面半径的3倍,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本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对有困难的学生作适当辅导)答案:1/3*3.14*52*(5*3)=392.5(厘米2)P13第7题。
张大伯家有一堆小麦,堆成了圆锥形,张大伯量得其底面周长是9.42米,高是2米,这堆小麦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如果每立方米小麦的质量为700千克,这堆小麦有多少千克?(本题中运用圆锥何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先要根据周长算出底面积的半径,再逐一解决两个问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计算,再在全班订正。
答案:底面半径:9.42/3.14/2=1.5(米)圆锥体积:1/3*3.14*1.5*1.5*2=4.71(米3)小麦重量:4.71*700=3297(千克)三、课堂小结如何计算圆锥的体积,它和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四、课后练习A)P13页5、6。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3.2.2圆锥的体积》-人教版(2)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3.2.2 圆锥的体积》-人教版(2)一. 教材分析《3.2.2 圆锥的体积》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圆的基本知识和体积的概念,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和引导探究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圆锥体积的概念,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能够运用圆锥体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2.能够灵活运用圆锥体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探究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让学生自主发现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2.案例教学法: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圆锥体积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例子,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准备一些圆锥形状的实物,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圆锥体积的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圆锥形状的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们见过这样的形状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圆锥的体积怎么计算呢?2.呈现(10分钟)展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圆锥体积 = 底面积 × 高 × 1/3。
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解释公式的来源和运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个圆锥形状的实物,测量底面半径和高,计算出体积。
并让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总结计算方法。
4.巩固(10分钟)呈现一些有关圆锥体积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例如:一个圆锥形的沙堆,底面半径为3米,高为4米,求沙堆的体积。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可以运用到哪些实际问题中呢?让学生举例说明,并讨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3.2.2 圆锥的体积》2-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3.2.2 圆锥的体积》2-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3.2.2 圆锥的体积》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圆锥体积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巩固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立方体和球的体积计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圆锥这一几何图形,学生可能还不够熟悉,因此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具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圆锥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圆锥体积的概念,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能够运用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圆锥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2.圆锥体积公式的运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教具的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锥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发现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3.实践操作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锥模型、立方体模型、球模型等。
2.教学素材: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实例等。
3.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圆锥模型和立方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
提问:你们知道圆锥的体积怎么计算吗?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圆锥体积 = 1/3 × 底面积 × 高。
解释公式中的各个部分,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个圆锥模型,测量其底面半径和高,并计算出圆锥的体积。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巩固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5篇)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5篇)《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数学人教六年级下学期3、课时:1二、教学课题本课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学期《圆柱与圆锥》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安排了两个例题:一是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二是圆锥体积公式的应用。
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按引出问题---联想、猜测---实验探究---导出公式,四个层次编排。
圆锥体积的计算,题目给出了圆锥形沙堆的底面直径和高,求沙堆的体积。
通过这个例子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解决一些与计算圆锥形物体的体积有关的实际问题。
学习本课需要达成以下的目标:1、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经历“类比猜想---验证推理”探索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锥的体积,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的能力,在探究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三、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圆锥的体积是在学生学习了圆柱的体积及圆锥的认识之后,学习的又一个求立体图形体积的内容,是学校阶段学习的最后一个解决“空间与图形”问题的内容,也是前阶段所学知识发展与升华。
教材安排了例2、例3两个例题,例2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锥的体积,例3让学生用圆锥的体积公式解决问题。
本课重点在于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鉴于圆柱与圆锥体积的关联,学生在圆柱体积公式推导学习中也领悟到新旧知识转化的特点,因此对于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仍可以采用转化的方式将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联系起来,通过实验操作来得出计算公式,再辅以及时的运用训练,以使学生理解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从教材的编排可以看出,教材加强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加强了在操作中对空间与图形的思考,使学生在经历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九山小学,属农村的学生。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说:“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影响学习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体积》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体积》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圆锥的体积》教科书P33-34例2.例3二、【教材分析】本节课属于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通过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能力,较深入地理解几何体体积推导方法的新领域。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圆锥的特征,掌握了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重视类比,转化思想的渗透,直观引导学生经历“猜测、类比、观察、实验、探究、推理、总结”的探索过程,理解掌握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还能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三、【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应放手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总结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空间观念,从而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1、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并且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通过“直觉猜想——试验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实践运用”探索过程,获得圆锥体积的推导过程和学习的方法。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求知精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自觉养成与人合作惯。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圆锥体积公式的理解,并能运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六、【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习了圆柱的体积计算,在教学中采用放手让学生操作、小组合作探讨的形式,让学生在研讨中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并运用学过的圆柱知识迁移到圆锥,得出结论。
所以对于新的知识教学,他们一定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七、教法与学法:教法:观察发现,演示引导学法: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底等高圆柱圆锥形容器,水(或沙子)九、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出示圆锥形稻谷的图片问;同学们,这是小明家的稻谷,今年可丰收了,稻谷堆得像小山一样,你们是否能帮他算算这堆小稻谷的体积呢?而前面我们只学过圆柱的体积,那么圆锥的体积应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锥的体积。
2 圆锥的体积 一等奖创新教案
2 圆锥的体积一等奖创新教案圆锥的表面积教学目标:1.通过圆锥的定义,加深对圆锥的认识。
2.通过对几个特殊圆锥表面积的计算,感悟圆锥表面积中扇形面积与圆心角和圆周角的关系,弧与圆周的关系,沟通圆锥表面积中扇形面积与底面半径和母线的关系。
能想象出扇形的大小。
3.能积极参与圆锥表面积计算的数学学习活动,增强探究意识,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重点:圆锥表面积的计算。
难点:圆锥表面积与圆心角和圆周角的关系,弧与圆周的关系,沟通底面半径和母线的关系。
一、自主探索圆锥的表面积1.直角三角形绕直角边旋转出来的是圆锥谈话:想象一下,快速旋转小旗子,你会看到什么图形?介绍圆锥的各部分名称(母线)2.探究圆锥的表面积①知道圆锥的展开图是扇形+圆想象一下,圆锥表面展开是怎么样的?借助多媒体演示扇形+圆材料:3个圆锥(是由直角边是2cm,斜边是12cm的直角三角形旋转出来;直角边是6cm,斜边是12cm的直角三角形旋转出来;直角边是3cm,斜边是12cm的直角三角形旋转出来。
)i计算特殊圆锥的表面积活动:圆锥的表面积怎么计算?(计算结果保留π)在计算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探究:扇形面积与扇形所在圆的面积之比=扇形圆心角与扇形所在圆的圆周角之比(S扇:S圆=圆心角:圆周角)S扇:S圆=底面半径:母线②继续探究圆锥的侧面积材料:一个圆锥(是由直角边是1cm,斜边是12cm的直角三角形旋转出来)不能展开③小结扇形面积与扇形所在圆的面积之比=扇形圆心角与扇形所在圆的圆周角之比扇形的弧长与扇形所在圆的周长之比=底面半径与母线之比。
二、练习巩固1.设计意图:利用各部分的比例关系解决问题2.设计意图:选择信息解决问题。
在解决圆锥的表面积的过程中,体会只要知道底面半径和母线,就能解决圆锥的表面积。
3.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在计算中,发现圆锥的底面积与侧面积之比=底面半径与母线之比。
沟通前面的比例,得出:扇形面积与扇形所在圆的面积之比=扇形圆心角与扇形所在圆的圆周角之比扇形的弧长与扇形所在圆的周长之比=面半径与母线之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单元圆柱与圆锥
第3课时圆锥的体积(2)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圆锥体积计算的简单问题。
2、借助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运用圆锥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1、回顾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计算几个简单的圆锥体积。
二.新知探究
1(1)出示例3
已知近似于圆锥形的沙堆的底面直径和高,求这堆沙堆的的体积。
(2)要求沙堆的体积需要已知哪些条件?
(3)题目的条件中不知道圆锥的底面积,应该怎么办?
(4)分析完后,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将计算步骤写在教科书第26页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注意学生最后得数的取舍方法是否正确)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4页“做一做”第2题。
2、完成练习六的第7、8、9题。
教师个人研修总结
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
所以在学习上级的精神下,本期个人的研修经历如下:
1.自主学习:我积极参加网课和网上直播课程.认真完成网课要求的各项工作.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和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记好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要向教师推荐学习书目或文章,组织教师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交流研讨,分享提高。
2.观摩研讨: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围绕一定的主题,定期组织教学观摩,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说、做、评”系列校本研修活动。
3.师徒结对:充分挖掘本校优秀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发挥学校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加快新教师、年轻教师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转化的步伐。
4.实践反思:倡导反思性教学和教育叙事研究,引导教师定期撰写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并通过组织论坛、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分享教育智慧,提升教育境界。
5.课题研究: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学校和骨干教师积极申报和参与各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认真落实研究过程,定期总结和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及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师自身的成长。
6.专题讲座: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针对学校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方向性问题,进行专题理论讲座。
7.校干引领:从学校领导开始,带头出示公开课、研讨课,参与本校的教学观摩活动,进行教学指导和引领。
8.网络研修: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独特优势,借助教师教育博客等平台,促进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活动的深入、广泛开展。
我们认识到:一个学校的发展,将取决于教师观念的更新,人才的发挥和校本培训功能的提升。
多年来,我们学校始终坚持以全体师生的共同发展为本,走“科研兴校”的道路,坚持把校本培训作为推动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进而使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全面、持续、健康发展。
反思本学期的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
很多工作在程序上、形式上都做到了,但是如何把工作做细、做好,使之的目的性更加明确,是继续努力的方向。
另外,我校的研修工作压力较大,各学科缺少领头羊、研修氛围有待加强、师资缺乏等各类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缺乏专业人员的引领,各方面的工作开展得还不够规范。
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在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的领导和专家的亲临指导下,我校校本研修工作一定能得以规范而全面地展开。
“校本研修”这种可持续的、开放式的继续教育模式,一定能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又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