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热环境参数测定与热舒适分析的探究性实验教学
建筑热舒适性评价与调控方法研究

建筑热舒适性评价与调控方法研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不断追求,建筑热舒适性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不同的季节和气候条件下,如何评价和调控建筑的热舒适性成为了建筑师和设计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建筑热舒适性的评价方法和调控策略。
一、热舒适性评价方法热舒适性评价是建筑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评价方法主要依靠主观感受和经验判断,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
而现代的热舒适性评价方法借助于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模拟软件,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建筑的热舒适性。
一种常用的评价方法是热环境参数模型。
通过测量建筑内外的温度、湿度、空气流速等参数,结合人体热代谢模型和热辐射模型,计算得出热舒适指数。
这种方法能够客观地评估建筑的热舒适性,并为设计者提供科学依据。
另一种评价方法是热舒适性问卷调查。
通过向居住者发放问卷,了解他们对建筑热环境的感受和满意度。
这种方法能够更好地了解人们的真实感受,但也存在主观性和个体差异的问题。
二、热舒适性调控方法为了提高建筑的热舒适性,设计者可以采取一系列的调控方法。
这些方法包括建筑设计、空调系统设计、热桥处理等。
首先,建筑设计是提高热舒适性的关键。
设计者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使用需求,选择合适的建筑形式、朝向和材料。
合理的建筑设计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外界热量的传入,提高室内的热舒适性。
其次,空调系统设计也是重要的调控手段。
合理的空调系统能够调节室内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通,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设计者应根据建筑的尺寸和使用需求,选择适当的空调设备和布局。
此外,热桥处理也是提高热舒适性的重要措施。
热桥是指建筑中导热性能较差的部位,容易导致能量损失和温度不均匀。
设计者应采取隔热材料、断热层和隔热结构等措施,减少热桥的影响,提高建筑的热舒适性。
三、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热舒适性的需求不断增加,建筑热舒适性评价与调控方法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的研究重点将更加注重热舒适性的客观评价和精细调控。
建筑暖通系统运行中热舒适性评估方法研究

建筑暖通系统运行中热舒适性评估方法研究随着人们对室内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暖通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变得至关重要。
热舒适性评估是评价建筑暖通系统运行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探讨建筑暖通系统运行中热舒适性评估的方法研究。
一、热舒适性的定义和重要性热舒适性是指人体在特定环境条件下感到舒适的程度。
它受到室内空气温度、湿度、风速、辐射温度和个人活动水平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热舒适性不仅关乎个人的舒适感受,还与健康和工作效率密切相关。
二、传统的热舒适性评估方法传统的热舒适性评估方法主要依赖于主观问卷调查和实测数据。
主观问卷调查是通过让被试者填写问卷来评估其对室内热环境的感受。
实测数据则是通过测量室内环境参数来评估热舒适性。
这些方法简单易行,但存在主观性强、结果不可靠等问题。
三、基于模型的热舒适性评估方法为了克服传统方法的局限性,研究者开始使用基于模型的方法来评估热舒适性。
这些方法基于人体热平衡模型,通过计算人体吸收和散发的热量来评估热舒适性。
这些模型考虑了人体的生理特征和活动水平,能够更准确地评估热舒适性。
四、热舒适性评估方法的应用热舒适性评估方法可以应用于建筑设计、运行和改造中。
在建筑设计阶段,评估方法可以帮助设计师选择合适的暖通系统和确定合理的温度控制策略。
在运行阶段,评估方法可以帮助运维人员监测室内环境参数,及时调整系统运行模式,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在改造阶段,评估方法可以评估改造方案的热舒适性,指导改造工作的实施。
五、热舒适性评估方法的挑战和发展方向尽管基于模型的热舒适性评估方法在提高评估准确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模型的参数选择和准确性对评估结果影响较大,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提高模型的可靠性。
其次,评估方法的复杂性和计算量较大,需要简化和优化算法以提高实用性。
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改进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开发更准确的人体热平衡模型以及研究评估方法在不同建筑类型和气候条件下的适用性。
2 室内热舒适环境测试实验

实验二室内热舒适环境测试实验一实验目的(1) 掌握室内热舒适环境评价的基本方法。
(2) 掌握空气热舒适度仪测量PMV/PPD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室内热湿环境是对室内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和环境热辐射的总称。
室内热环境是指影响人体冷热感觉的环境因素,也可以说是人们在房屋内对可以接受的气候条件的主观感受。
影响室内环境的因素,除了人们的衣着、活动强度外,主要包括室内温度、室内湿度、气流速度以及人体与房屋墙壁、地面、屋顶之间的辐射换热(简称环境辐射)。
三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测试前,首先对本次试验涉及的仪器气热舒适度仪JT-IAQ进行熟悉,了解仪器的简单操作,直到能正常进行试验测试,具体操作见仪器说明书。
(2)布置测点在试验选定的房间中,按照布置原则对釆样点进行布置。
采样点的布置原则如下:1) 现场检测釆样时,釆样点应距内墙面不小于0.5m。
2) 现场釆样时,釆样点应距室内地面高度0.8-1.5m。
3) 釆样点应避开通风道和通风口。
(3)仪器连接及校正打开试验仪器,按照操作说明,将需要连接的仪器进行连接,并对仪器进行校正。
(4)采样测试釆样测试分为两部分。
1) 在房间封闭状态下,将仪器拨到釆样档位,进行测试。
一次测试结束,记录测试时间,并重复步骤(3)-(4),以达到4次测试次数要求。
对房间进行通风,稳定状态后一段时间后,重复步骤(3)-(4),对PMV-PPD舒适指数进行测试,并记录测试数据及测试时间。
2) 数据传输测试结束把试验仪器与计算机连接,将测试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上,进行整理。
3)关闭仪器整个试验测试结束,将仪器关闭,放在适当位置。
四、实验过程和数据记录(1)实验环境以空调综合实验室的人工环境室为实验对象。
(2)封闭室内环境测试选取室内的测量点,测试其PMV-PPD舒适指数,共测试4次,原始数据记录在表1。
表1 房间封闭状态下原始数据(3)通风状态下的室内环境测试开启人工环境室的空调,设定下表的6种工况进行对比测试,分别记录四次的原始数据,见表2。
室内空间热舒适测量实验报告(过程及结果)

建筑工程学院
11建筑1班 指导老师 毛万红
刘金彪 2011331210115 罗天元 2011331210117 孟蠡 2011331210120 钟杨君2011331210134
实验目的
通过对建筑室内外热环境参数的测 定,理解影响建筑热环境与人体热 舒适的各种环境因素;理解室外热 环境对建筑物热作用的影响。
实验数据分析
• 从湿度比较,图书馆相对于教室明显偏低, 是由于教室人员多,导致湿度偏大。而图 书馆大厅尺度大,人员停滞少,湿度小。 然而,最健康的湿度是45%~~65%,由于是接 近冬季,故湿度比较小,空气干燥。湿度 而言两者都不是很健康。
实验步骤
测点选择
实验步骤
测量内容
空气温度与相对湿度的测量:用记忆式温湿度计在 各测点测出相应时间段气温(℃)和相对湿度 (%),并取平均值记录。
太阳辐射强度测量: 用太阳辐射计测量个测 点在相应时间段太阳辐射强度 黑球温度计测量:在各测点测出温度,并取平均 值记录(℃),注意黑球温度计使用时,应保持 人与黑球温度计黑球保持一定距离,避免人体温 度的干扰。
对于室内环境舒适和冷热感有影响的主要因 素可以归纳为气温,相对湿度,室外气流速 度和辐射强度四个因素。(鉴于此次测量的源自 境,所以风速不测量)实验设备
黑球温度计
湿温度计
太阳辐射计
实验步骤
实验时间:2014.12.2(有冷空气,气温较低)
实验研究对象:图书馆大厅 17号楼专教
实验设计:小组讨论具体实验内容,实验方案,内部分工 观察与测量研究场所的与热环境有关的场所基本情况并记录
实验步骤
测试时段:早10点至中午12点---下午一点至三点, 每隔一小时测量一次。
室内环境气象参数及热舒适性测定实验

室内环境空气参数及热舒适性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室内空气参数测量仪表的选用原则和操作技巧;2.掌握室内温度场、速度场测点分布方法和技能;3.掌握热舒性概念和空气环境热舒适评价指标;4.掌握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二、实验内容1.以实验室小型恒温室作为测定对象,布置适当的温度、湿度、流速(流向)测点;实验室各壁面辐射温度。
2.每隔5分钟记录一次读数、共6遍;3.处理数据,进行误差分析,分析得出测量结果;4.研究改善温度场、速度场分布均匀性的措施和方法;5.研究影响热舒适性的因素、提出改善热舒适性的新方法。
三、实验要求1.要求在充分预习实验目的后,自己提出使用何种测量温度、湿度的速度仪表;2.自己设计布点方案,并布置好传感器位置,画出空间分布布置图;3.多次测量读取测量值;4.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处理,得到正确可信的结论。
5.提交一份规范的实验报告,应包括测点布置图和必要的说明及作用仪表的主要性能等内容。
四、实验预习1.什么是测量仪表的量程、精度等级;2.什么是测量误差、标准差?测量结果怎样表示?3.选用测量仪表一般原则是什么?4.热舒适度是如何定义的?稳态热环境热舒适评价指标。
)}()273()273[(1096.3)34(0014.0)867.5(0173.0)2.58(42.0])(007.0733.5[05.3{]0275.0)036.0exp(303.0[448aclcclrclclaaa tthfttftMPMWMPWMWMMPMV--+-+⨯-------------⨯+-=-242179.003353.0exp[95100PMVPMVPPD+--=PMV热感觉标尺。
五、参考书目:【1】仪器使用说明书【2】《建筑环境学》第四章【3】测试技术。
建筑环境中热环境舒适性的研究

建筑环境中热环境舒适性的研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在家庭住宅、办公场所还是公共建筑里,热环境的舒适性都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当我们身处一个温度、湿度和空气流动都恰到好处的环境中时,会感到身心愉悦、精力充沛;反之,如果热环境不适宜,可能会导致疲劳、烦躁甚至健康问题。
因此,对建筑环境中热环境舒适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热环境舒适性的影响因素众多,其中最主要的包括温度、湿度、空气流速和平均辐射温度。
温度是我们最直观感受到的因素,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让我们感到不适。
一般来说,人体感到舒适的温度范围在 18 到 24 摄氏度之间,但这个范围也会因个体差异、活动水平和衣着情况而有所不同。
例如,在进行剧烈运动时,我们能够适应更高的温度;而在睡眠时,则更偏好较低的温度。
湿度也是影响热环境舒适性的重要因素。
过高的湿度会让人感到闷热、压抑,同时也有利于细菌和霉菌的生长,对健康不利;过低的湿度则会导致皮肤干燥、喉咙不适等问题。
相对湿度在 40%到 60%之间通常被认为是较为舒适的范围。
空气流速对热环境舒适性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适当的空气流动可以带走人体表面的热量,增强散热效果,使人感到凉爽舒适。
但如果空气流速过快,可能会引起吹风感,导致不适;而过慢的空气流动则无法有效地调节温度和湿度。
平均辐射温度则与周围环境的表面温度有关。
如果周围物体的温度过高或过低,会通过辐射的方式影响人体的热平衡,进而影响舒适性。
在实际的建筑环境中,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热环境的舒适性。
例如,在炎热潮湿的夏季,高温和高湿度的组合会让人感到极度不适。
此时,仅仅降低温度可能效果不佳,还需要同时降低湿度,增加空气流速,才能有效地提高热环境的舒适性。
为了评估建筑环境中的热环境舒适性,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评价指标和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是预测平均投票数(PMV)和预测不满意百分数(PPD)指标。
PMV 考虑了人体的活动水平、衣着情况、空气温度、平均辐射温度、空气流速和湿度等因素,通过计算得出一个代表人体对热环境整体感受的数值。
城市建筑热环境与室内热舒适性研究

城市建筑热环境与室内热舒适性研究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建筑的热环境和室内热舒适性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城市建筑热环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而室内热舒适性则可以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幸福感。
城市建筑热环境是指城市中室外温度、湿度、风速和太阳辐射等气象要素的综合效应。
在城市建设中,绿化、防护和地形条件等都是影响城市建筑热环境的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城市建筑热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气候条件和结构布局等密切相关。
合理规划城市建筑布局,增加绿地面积和水域比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城市热环境,减少热岛效应的发生。
此外,建筑外墙的材料和颜色选择也可以影响城市热环境。
与城市建筑热环境相对应的是室内热舒适性。
室内热舒适性是指人们在室内环境中感受到的热的舒适程度。
室内热舒适性受到室内空气温度、湿度、风速、太阳辐射和个体的衣着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在设计建造室内环境时,要合理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配置适当的通风设备,以确保人们在室内可以获得舒适的感受。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和健康问题的重视,城市建筑热环境和室内热舒适性的研究日益深入。
研究人员通过监测和模拟,测量室内热环境,以了解城市建筑的热环境。
同时,他们还通过抽样调查和主观评价,分析人们对室内热舒适性的感受。
通过这些研究,可以为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改善城市热环境和室内热舒适性。
在研究城市建筑热环境和室内热舒适性时,不仅要考虑气象因素,还要考虑人们的需求和行为。
例如,不同人群对于室内温度的感受可能会有所不同。
老年人和儿童对温度的耐受能力较差,需要相对较暖的环境。
而年轻人则对温度的变化更加敏感,喜欢室内较为凉爽的环境。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建筑结构和材料对热环境的影响。
研究表明,不同材料的热传导性能和热容量会影响室内温度的变化速度和稳定性。
在建筑设计中,选择合适的材料可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室内热舒适性。
总的来说,城市建筑热环境与室内热舒适性的研究对于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至关重要。
建筑室内环境舒适性与热力学分析

建筑室内环境舒适性与热力学分析建筑室内环境舒适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个舒适的室内环境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质。
而热力学分析是评估和改善室内环境舒适性的重要工具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建筑室内环境舒适性与热力学分析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应用热力学原理来改善室内环境。
首先,建筑室内环境舒适性与人体的生理需求息息相关。
室内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等因素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舒适感。
当室内温度过高或过低时,我们会感到不适,难以专注于工作或休息。
在热力学中,我们可以使用热舒适模型来评估人们对温度的感知。
而湿度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过高或过低的湿度都会影响我们的舒适感。
此外,空气质量也会影响我们的健康和舒适感。
通过热力学分析,我们可以评估和改善室内空气的清洁度和新鲜度,从而提供一个更加舒适和健康的室内环境。
其次,建筑室内环境舒适性也与能源消耗密切相关。
建筑物的供暖和冷却是耗能量较大的过程。
如果我们不加以优化和控制,将会浪费大量的能源。
在热力学分析中,我们可以使用建筑能耗模型来评估和优化建筑物的供暖和冷却系统,从而降低能源消耗。
例如,在冬季,我们可以通过改善建筑外墙的绝缘性能和使用高效的暖气设备来减少能源浪费。
而在夏季,我们可以通过改善建筑的遮阳措施和使用节能的空调系统来降低耗能量。
热力学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定量评估和改善建筑供暖和冷却效率的方法。
此外,建筑室内环境舒适性也与建筑材料和设计有关。
不同的建筑材料和设计风格对室内环境的舒适性有着直接影响。
例如,使用隔热性能较好的墙体材料可以减少室内温度的波动和能量损失。
而在设计方面,合理的室内布局和灯光设计可以提高空间利用率和视觉舒适度。
通过热力学分析,我们可以评估和优化建筑材料的热特性,以及室内布局和设计的舒适性。
在实际应用中,热力学分析可以通过数值模拟和实地测试的方式进行。
数值模拟可以模拟不同建筑条件下的热舒适性和能源消耗情况,帮助我们在设计阶段就做出优化决策。
建筑设计中的热环境舒适性研究

建筑设计中的热环境舒适性研究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设计中的热环境舒适性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人们在室内生活、工作和休闲的过程中,对于热环境的需求也不断提升。
研究如何在建筑设计中提供舒适的热环境成为了许多建筑师和研究人员的关注焦点。
在建筑设计中,热环境舒适性是指人们对环境温度和湿度的感知和满意程度。
舒适的热环境可以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而不舒适的热环境则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情绪状态。
因此,在建筑设计中考虑热环境舒适性成为了一项必要的工作。
热环境舒适性研究的首要任务是确定建筑内部热环境的参数,如温度、湿度和流速等。
这些参数是评估热环境舒适性的重要指标。
同时,还需要考虑人们在不同活动和季节下的热代谢率和换热特性。
由于个体差异和环境差异的存在,热环境舒适性的评价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为了提高建筑的热环境舒适性,研究人员还探索了一系列的技术和方法。
例如,利用建筑物的外观和构造设计来改变太阳辐射的入射角度,从而影响室内的热辐射和热传递。
同时,通过改变通风和空调系统的设计,提供合适的室内温度和湿度,以增加人们的舒适感。
此外,研究人员还注意到建筑内部的热辐射和热传递对热环境舒适性的重要性。
通过改进建筑材料的导热性能和反射性能,可以降低热辐射和传导对室内温度的影响,提高热环境舒适性。
同时,适当的隔热和保温设计也能减小建筑与环境之间的热传递,增加热环境的稳定性。
除了上述技术和方法,人们还在建筑设计中引入了可再生能源和智能控制系统等新兴技术。
例如,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来提供建筑内部的供热和供冷,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同时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负荷。
智能控制系统则可以根据外部环境和人们的需求,自动调节建筑内部的热环境,提供个性化的舒适感受。
尽管建筑设计中的热环境舒适性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建筑环境的复杂性导致了热环境舒适性评价的难度。
不同的建筑类型和功能要求对热环境的需求也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设计。
建筑环境中热舒适性评价方法研究

建筑环境中热舒适性评价方法研究哎呀,说起建筑环境中的热舒适性评价方法,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话题!咱们先来讲讲啥是热舒适性。
比如说,大夏天你走进一间教室,要是里面又闷又热,你是不是感觉浑身不自在,根本没法专心学习?反过来,冬天在教室里冻得直跺脚,那也难受得很。
这就是热不舒服啦!而我们要研究的热舒适性评价方法,就是想搞清楚到底什么样的环境能让人感觉舒服,舒舒服服地学习、工作、生活。
那怎么来评价呢?这里面可有不少门道。
咱先从温度说起,一般来说,夏天 25 到 27 摄氏度左右,冬天 18 到 22 摄氏度左右,大多数人会觉得比较舒适。
但这也不是绝对的,还得看湿度。
你想想,夏天要是湿度特别大,哪怕温度不高,也会觉得黏糊糊的不舒服,对吧?再来说说气流速度。
要是房间里空气不流通,那感觉可糟透了。
我记得有一次去一个老旧的图书馆,里面窗户紧闭,没有风扇也没有空调,空气好像都凝固了,待一会儿就觉得憋闷得慌。
所以啊,适当的气流速度能让人感觉清爽不少。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辐射温度。
比如说,大冬天你坐在一个冰冷的金属椅子上,就算周围空气温度还行,也会觉得凉飕飕的。
这就是辐射温度在起作用。
那怎么把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评价热舒适性呢?这就得提到一些专业的指标和方法啦。
比如 PMVPPD 指标,它综合考虑了温度、湿度、气流速度、平均辐射温度、人体活动量和衣着情况。
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计算,得出一个数值,来判断环境是不是舒适。
不过,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也不是那么完美。
有时候,不同的人对热舒适的感受还真不太一样。
就像我有个朋友,特别怕热,夏天别人觉得刚刚好的时候,他已经热得满头大汗了。
所以,在评价热舒适性的时候,还得考虑个体差异。
另外,建筑的朝向、窗户的大小和位置、墙体的隔热性能等等,也都会影响热舒适性。
有一回我去参观一个新建成的办公楼,它的设计就很巧妙。
朝南的窗户比较大,能充分利用阳光取暖,而朝北的窗户比较小,减少了冬天的冷风渗透。
而且墙体采用了新型的隔热材料,夏天能阻挡外面的热气,冬天能保住室内的温暖。
建筑物环境热舒适性研究

建筑物环境热舒适性研究建筑物是人们居住、工作和学习的场所,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而建筑物环境热舒适性则是衡量建筑物室内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它与人们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
因此,建筑物环境热舒适性的研究十分重要。
建筑物环境热舒适性的定义建筑物环境热舒适性是指建筑物内部的气温、湿度、风速等因素对人体的舒适程度的影响。
热舒适性是指在人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下,周围的热环境让人感到舒适,不会引起不适感,同时使人的耐力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从而影响人的健康和体力贡献。
建筑物环境热舒适性的影响因素建筑物环境热舒适性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室内气温、空气湿度、空气流速、辐射温度和室内氧气浓度等。
室内气温是热舒适性的最基本因素,它直接影响人的感受。
当室内气温过高或过低时,人会感到不适,可能会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
空气湿度则是影响室内环境干湿程度的因素,过低或过高的湿度都会影响人的健康。
空气流速则是人们感觉舒适的另一个因素,适宜的空气流动可以增强人的舒适感。
辐射温度则是室内环境的另一个因素,它会影响人的舒适感受。
室内氧气浓度则是对人的健康有着直接影响的因素,缺氧的环境会影响人的健康和舒适感。
建筑物环境热舒适性的评价指标为了进行建筑物环境热舒适性的研究,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
目前,建筑设备规范、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等均制定了一些与建筑物环境热舒适性相关的评价指标。
在实际工程设计和热舒适性研究中,普遍采用的评价指标包括平均气温、相对湿度、运动速度、辐射温度和氧气浓度等。
建筑物环境热舒适性的研究方法在进行建筑物环境热舒适性的研究时,需要采用一些科学严谨的方法。
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方法、现场测试方法和模拟计算方法。
实验方法可以同步控制室内环境因素,进行人体舒适效果试验和能量平衡试验等,结果最准确。
现场测试方法则是通过实际建筑物数据采集以及对人员反馈意见的调查来获取数据。
此外,还有模拟计算方法,通过计算机软件模拟建筑物内的热舒适性,分析各种因素对热环境的影响,并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较为实用。
建筑室内环境中的热舒适性研究

建筑室内环境中的热舒适性研究引言:建筑室内环境的舒适性一直是建筑设计与运营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在舒适性中,热舒适性是最为核心的因素之一。
室内的温度和湿度会直接影响到人体的感受和健康状况。
因此,针对建筑室内环境中的热舒适性进行研究和改善是至关重要的。
研究进展:过去几十年来,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建筑室内环境中热舒适性的研究。
早期的研究主要关注于人体感知热舒适的参数和变量。
采用PMV(Predicted Mean Vote)和PPD(Predicted Percentage of Dissatisfied)模型来评估人体对热环境的适应程度。
这些模型主要考虑了室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空气速度等因素对人体感知的影响。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热舒适性的研究不仅仅关注于人的感知,还考虑了个体差异、活动水平、穿着和季节等因素。
一些新的模型和标准被提出,如adaptive thermal comfort理论、EN15251标准等。
这些研究不仅提高了人体热舒适性的评估方法,也为建筑设计和室内环境控制提供了更多的参考指标。
研究方法:在建筑室内环境中热舒适性的研究中,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方法来获取相关数据。
传统的方法包括:实地调查、仿真模拟、实验室试验等。
实地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和实测数据获取人体舒适感受和环境参数关系的数据。
仿真模拟利用计算机模型模拟不同环境参数下的热舒适性。
实验室试验则通过模拟室内环境条件、控制变量等方法来研究热舒适性。
近年来,随着传感器技术、可穿戴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开始采用无线传感器、生物监测设备等先进技术来获取实时的环境和生理数据。
这些数据对于深入了解人体对热舒适的感知和适应机制非常有帮助。
改善热舒适性的策略:在建筑设计和运营中,提高热舒适性是一个重要的目标。
为了改善热舒适性,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策略。
首先,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和室内布局来改善热舒适性。
例如,通过合理布局窗户和门,优化建筑外墙的隔热性能,减少热桥的出现等。
建筑物理环境设计中的热舒适性研究

建筑物理环境设计中的热舒适性研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室内环境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建筑物理环境设计的研究也在不断发展。
其中,热舒适性作为建筑物理环境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热舒适性的研究旨在提供舒适的室内温度环境,使人们在室内中工作、生活更加舒适,提高生活质量。
在热舒适性的研究中,热环境参数是非常重要的。
温度是热环境参数中最基本的指标,直接影响着人体的感受。
人类对温度有不同的敏感度,根据不同的活动和环境,对温度的需求也有所不同。
一个舒适的温度范围可以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质。
因此,在建筑物理环境设计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和使用人群,合理设置室内温度。
除了温度,湿度也是影响热舒适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高或过低的湿度都会使人感到不适,影响工作和生活。
湿度过高容易产生潮湿的感觉和不透气的环境,易导致水汽凝结的问题。
而湿度过低则会使人的皮肤干燥,容易引起呼吸道不适等问题。
因此,合理调节室内湿度也是建筑物理环境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点。
热辐射也是建筑物理环境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因素之一。
太阳辐射和室内照明对室内热环境产生直接影响,需要合理进行控制。
太阳辐射会通过建筑物外墙进入室内,直接照射到人体上,使人感到燥热和不适。
因此,在建筑物外立面设计中,需要采取合适的遮阳措施,减少太阳辐射的直射。
同时,对于室内照明也需要进行合理设计,避免过亮或过暗的环境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
在建筑物理环境设计中,也需要考虑热通风对热舒适性的影响。
通过合理设置室内通风系统,可以有效调节室内空气流通,降低室内温度。
合理的通风还可以减少湿度,增加空气新鲜度,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因此,在建筑物设计中,需要考虑通风系统的设置,以满足热舒适性的要求。
除了上述因素,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室内空气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舒适。
建筑物设计中需要考虑室内外气流的交换,避免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的积聚。
通过合理设置室内空气净化系统,可以有效提高室内空气质量,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建筑热环境参数测量与分析方法研究

建筑热环境参数测量与分析方法研究建筑热环境参数是指对建筑物内外热环境特征的测量与分析,包括室内外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指标。
研究这些参数对于改善建筑物的热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建筑热环境参数的测量与分析方法进行探讨。
首先,对于室内温度的测量,常见的方法是使用温度计。
然而,传统的温度计只能提供局部温度的信息,无法全面测量室内各处的温度分布。
因此,人们开始采用红外热像仪进行室内温度的测量,通过红外热像仪获得的图像可以直观地展示出室内的温度分布情况。
另外,随着技术的发展,还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温度测量方法,即使用无线温度传感器网络。
通过在建筑物内部布置多个无线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地获取建筑物各处的温度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控制。
其次,湿度是另一个重要的热环境参数,对于人的舒适度和健康状况有着直接的影响。
测量室内湿度的常见方法是使用湿度计,然而,传统的湿度计只能提供室内局部湿度的信息,无法全面了解室内的湿度分布情况。
因此,人们开始使用湿度传感器网络进行室内湿度的测量。
湿度传感器网络通过在建筑物内部布置多个传感器,可以实时地获取室内各处的湿度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控制。
除了温度和湿度以外,空气质量也是一个重要的热环境参数。
建筑物内部的空气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状况和工作效率。
传统的空气质量测量方法是采集空气样本后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然而这种方法耗时且不实时。
现在,人们开始使用传感器网络进行室内空气质量的实时监测。
传感器网络通过在建筑物内部布置多个传感器,可以实时地监测室内的空气质量,并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
在建筑热环境参数测量与分析方法的研究中,除了探索新的测量技术外,还需要进行相应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目前,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统计分析、数学建模和机器学习等。
统计分析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建筑热环境参数的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数学建模可以对建筑热环境参数进行预测和优化;机器学习则可以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学习来实现建筑热环境参数的自动化控制。
建筑物理热环境实验报告

建筑物理热环境实验报告本实验旨在研究建筑物理热环境的影响因素和改善方法,通过测量建筑物内部和外部的温度、湿度、热辐射等参数,分析建筑物的热舒适性和能源利用效率,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实验结果表明,建筑物内部的温度和湿度受到外部气候、建筑结构和室内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热辐射则主要受到建筑材料和窗户的影响。
为了提高建筑物的热舒适性和能源利用效率,可以采用改善建筑结构、优化室内通风和照明、增加隔热材料和窗帘等措施。
关键词:建筑物理、热环境、温度、湿度、热辐射、热舒适性、能源利用效率、改善措施一、实验目的1. 研究建筑物理热环境的影响因素和改善方法;2. 测量建筑物内部和外部的温度、湿度、热辐射等参数,分析建筑物的热舒适性和能源利用效率;3. 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以提高建筑物的热舒适性和能源利用效率。
二、实验原理建筑物理热环境是指建筑物内部和外部的热条件和热交换过程,包括温度、湿度、热辐射、空气流动等因素。
建筑物的热舒适性和能源利用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候条件、建筑结构、室内活动、设备使用等。
建筑物的热舒适性是指人们在建筑物内感受到的舒适程度,主要受到温度、湿度、热辐射和空气流动等因素的影响。
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是指建筑物内部能源的利用效果,包括供暖、制冷、照明等方面,与建筑物的结构、设备和使用方式有关。
为了提高建筑物的热舒适性和能源利用效率,可以采用改善建筑结构、优化室内通风和照明、增加隔热材料和窗帘等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建筑物内部和外部的热交换,提高建筑物的热舒适性和能源利用效率。
三、实验方法1. 实验设备(1)温湿度计:用于测量建筑物内部和外部的温度和湿度;(2)热辐射计:用于测量建筑物内部和外部的热辐射;(3)数据采集器:用于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4)隔热材料、窗帘等材料:用于改善建筑物结构和热环境。
2. 实验步骤(1)选择一个建筑物作为实验对象,记录建筑物的结构和气候条件;(2)在建筑物内部和外部各选取若干个测点,测量温度、湿度和热辐射数据;(3)记录室内和室外的活动情况,如人数、活动强度、设备使用等;(4)将实验数据导入数据采集器,进行分析和统计;(5)根据实验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并进行实际应用。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室外热环境参数的测定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室外热环境参数的测定学院:班级:姓名:学号:实验日期:实验地点:小组成员:实验仪器:温湿度计;风速仪太阳辐射记录仪;卷尺。
实验目的:了解室外热环境参数测定的基本内容,初步掌握相关仪器仪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进一步了解和感受外气象因素对建筑热环境的影响。
实验过程:(1)、空气温度、湿度的测量:1、仪器:温湿度计。
2、测量时间为早8点至晚8点,在布点位置就位后,就位2分钟后进行第一次读数,进行10次测量,u然后取平均值。
每隔两小时测量一组数据3、测量时,仪器取距离地面1.5m左右(2)、太阳辐射的测量:1、仪器:太阳辐射记录仪。
2、测量时间为早8点至晚8点,在布点位置就位后,就位5分钟后进行第一次读数,每15s记录一次,记录5次然后取平均值。
每隔一小时测量一组数据。
(3)、风速的测量1、仪器:风速仪。
2、测量时间为早8点至晚8点,在布点位置就位后,就位2分钟后进行第一次读数,每隔15s记录一次数据,进行10次测量,然后取平均值。
每隔两小时测量一组数据。
测量时,仪器取距离地面1.5m左右实验结果:整理可得:实验分析:(对实验结果或实验过程进行分析)湿度:室外湿度早晚大,随着温度升高,湿度下降。
结果显示,室外相对湿度总体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这是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室外温度下降使得饱和水蒸汽量下降,同时因雪天气的关系,绝对湿度也随之增加。
但前两分钟上升的速度大于后两分钟,这是由于随着时间的增加,空气中绝对湿度逐渐达到饱和,使得后期相对湿度变化缓慢。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湿度( %-3-6-9 -12 -15 -18 -21 -24 -27 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温度(温度:室外温度早晚较低,12:00至16:00温度较高,但整体相对稳定,这与测定时室外环境相吻合风速: 结果显示,测试过程中风速的大小波动幅度大,但不能保证仪器时刻正对风向,对风速的测定存在一定的误差。
建筑环境中的热舒适性研究及其优化方法

建筑环境中的热舒适性研究及其优化方法在建筑环境中,热舒适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在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热舒适性的体验会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如何研究和优化建筑环境中的热舒适性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热舒适性的基本概念热舒适性是指人在特定的热环境下所感受到的舒适程度。
一般来说,热舒适性与环境温度、相对湿度、空气流速等因素密切相关。
主要体现在人体的舒适感受方面,即感受到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风速等环境因素,从而在舒适的环境下生活和工作。
二、热舒适性的影响因素热舒适性的体验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包括以下几点:1. 空气温度:空气温度是影响热舒适性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较佳的空气温度一般在22~24℃之间,同时也要注意避免过低或过高的温度。
2. 相对湿度:湿度是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说,较适宜的相对湿度在40~60%之间。
3. 人体代谢率:人体的代谢率也是影响热舒适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人的代谢率与年龄、性别、体重、活动强度等因素有关,因此,在考虑热舒适性时,需要同时考虑这些因素。
4. 空气流速:空气流速也是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
适当的空气流速有助于降低室内温度,但是过高的空气流速也会产生不适的感觉。
三、热舒适性的优化方法为了提升建筑环境中的热舒适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改善措施。
以下是几个优化方法:1. 加强隔热:建筑隔热的效果会直接影响热舒适性。
加强墙体、屋顶、地面等的隔热层,可以降低室内温度,提高热舒适性。
2. 控制室内湿度:在不同季节和不同气候条件下,控制室内湿度可以达到比较适宜的热舒适性。
可以通过通风、加湿、降湿等方式来控制室内的湿度。
3. 智能化控制系统:利用现代智能化技术,可实现精确的室内温度、湿度、空气流速等的控制,以达到较好的热舒适性。
4. 绿色植物环境:绿色植物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同时也能释放出氧气,形成良好的室内环境,对于提升热舒适性也有一定的作用。
建筑室内热舒适性评估与控制研究

建筑室内热舒适性评估与控制研究随着人们对居住和办公环境舒适性的要求不断提高,建筑室内热舒适性评估与控制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在寒冷的冬季和炎热的夏季,建筑内部的温度和湿度往往影响着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质。
因此,如何评估和控制建筑室内热舒适性成为了建筑师和工程师们所关注的重点。
建筑室内热舒适性评估是指通过一系列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和指标,对建筑内部的热环境进行评估和判断。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使用热室模型、实地测量和主观评估等。
其中,热室模型是通过计算机仿真建筑内部的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等过程,得出建筑室内的热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和风速等。
这种方法可以准确地评估建筑人员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热舒适性。
实地测量是对建筑内部的温度、湿度和风速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以了解建筑的热舒适性。
这种方法比较直观,但是受到测试设备和测试过程的限制,可能无法全面评估建筑的热舒适性。
因此,在实地测量的基础上,还需要进行主观评估,即通过问卷调查或观察建筑内部人员的行为和反应,来评估建筑的热舒适性。
建筑室内热舒适性控制则是指通过调节建筑内部的温度、湿度和风速等参数,使得人们在建筑内部感到舒适和愉悦。
现代建筑往往采用空调系统来控制建筑的热舒适性。
空调系统通过冷冻机组和送风系统等设备,将室外的冷热空气调节成室内所需的温度和湿度。
同时,通过适当的通风和隔热设计,也可以有效地控制建筑的热舒适性。
然而,仅仅依靠空调系统并不能完全解决建筑室内热舒适性的问题。
首先,空调系统的运行成本较高,特别是在高温和低温天气条件下,空调系统的能耗较大。
其次,空调系统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如制冷剂的温室效应和空气污染物的排放等。
因此,除了空调系统,还需要探索其他可持续和环保的热舒适性控制方法。
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是 passivhaus 或被动式房屋设计理念。
被动式房屋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材料选择和能源利用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内部的热传导和热辐射,从而降低能耗和环境对建筑内部热环境的影响。
建筑环境下的热舒适性研究与评价

建筑环境下的热舒适性研究与评价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舒适生活的追求不断提高,建筑环境的热舒适性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热舒适性是指人体在特定环境条件下感受到的热的舒适程度,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因此,研究和评价建筑环境下的热舒适性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环境下的热舒适性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热环境的定量评价,二是热舒适性的主观感受。
在热环境的定量评价方面,研究者通常采用热平衡模型和评价指标来分析建筑物内部的热环境。
热平衡模型是一种基于热传导和热辐射原理的数学模型,它可以计算出建筑物内部各个位置的温度分布情况。
评价指标则是用来衡量热环境的舒适程度的参数,常见的指标有PMV(Predicted Mean Vote)和PPD (Predicted Percentage of Dissatisfied)。
PMV指标是根据人体热平衡理论,通过计算人体热代谢率、蒸发散热率、辐射散热率等参数,得出一个综合评价值,代表了人体对热环境的感受;PPD指标则是根据PMV值计算出的,它表示了在特定热环境条件下,有多少人可能感到不舒适。
然而,热舒适性的主观感受同样重要。
人们对热环境的感受不仅受到环境参数的影响,还受到个体差异、心理因素和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研究者通常通过实地调查和主观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人们对不同热环境的感受和偏好。
这些调查结果可以帮助设计师和建筑师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热舒适需求,提高建筑环境的舒适性。
除了研究和评价热舒适性,提高建筑环境的热舒适性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热环境,提高热舒适性。
首先,合理选择建筑材料和结构,以减少热传导和热辐射。
其次,通过合理的建筑布局和朝向,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降低室内温度。
此外,可以采用地暖、空调等设备,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提供舒适的热环境。
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热舒适性,还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建筑热环境参数测定与热舒适分析的探究性实验教学
摘要:作为面向建筑学专业学生开设的建筑物理课程,怎样通过有效的实验教学改革,使学生通过热环境参数测定和热舒适分析对相关建筑物理指标形成理论和感性的全面
认识,深入理解热环境参数和建筑热环境结果的因果关系,并且能够实际运用到建筑环境控制中,是我们实验教学改革的出发点。
本文介绍了浙江大学“建筑热环境参数测定与热舒适分析”探究性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思考,提出了从单项指标测试转变为综合性热环境的测试分析、从实验数据分析延伸到建筑热环境评价分析及改造这一实验教学内容的
改革,以及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这一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介绍了实验教学的具体过程和实验教学成果,以及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经验体会。
关键词:热环境参数测定;热舒适分析;探究性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6)02-0154-03
一、项目背景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建筑人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建筑人居环境应满足
人的行为活动、生理和心理需求,良好的建筑物理环境是人居环境营建的核心内容之一。
同时,建筑能耗的逐年上升,对建筑物理环境控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节能减排要求。
建筑物理课程作为建筑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成为中国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其中的建筑物理实验是研究建筑节能和建筑环境控制中深层次问题的重要技术手段和有力工具,也是建筑物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实践内容[1]。
怎样进行有效的实验教学改革,使学生通过热环境参数测定和热舒适分析,对相关建筑物理指标形成理论和感性的全面认识,深入理解热环境参数和建筑热环境结果的因果关系,并且能够实际运用到建筑环境控制中,是我们实验教学改革的出发点。
二、实验教学实施方案
针对建筑物理I课程中的“建筑热环境参数测定与热舒适分析”部分,以往的教学方式除了讲述理论知识以外,实验内容也仅仅停留在测试室内热环境的单项参数层面,并且是由任课教师布置实验任务,学生按照老师安排好的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地去进行实验。
鉴于此,我们着重在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了改革。
(一)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从单项指标测试转变为综合性热环境的测试分析,从实验数据分析延伸到建筑热环境评价分析及改造
此次实验是一个综合探究性的实验。
首先,要求学生了解影响建筑室内热舒适性的基本要素,测试影响热环境的主要物理参数和综合热舒适性能指标,分析影响热舒适性的主要因素及其内在联系,并增加了主观问卷调查的内容(表1)。
进而,通过对特定研究对象建筑热环境参数的测试分析,使学生从理论和感性层面全面掌握建筑热环境的相关物理概念,深入理解影响建筑热环境参数的各种因素,对相应的建筑热环境结果进行评价分析并且提出改造方案,使学生掌握建筑热环境的规律本质,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今后的建筑方案设计及材料选择。
(二)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从老师安排任务转变为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此次改革中,由教师提出研究对象和目标,设定实验要解决的课题;学生运用已经学到的理论知识,并独立完成从制定实验计划、学习实验仪器操作、开展实验测试、进行数据分析、完成实验报告、汇报实验成果的一系列工作。
在制定实验计划后,老师进行分组指导修改,完成实验后,学生分组进行成果汇报。
通过这一实验环节的改革,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教学的具体流程
1.设定研究对象:设定建筑系馆月牙楼中庭、建筑系专业教室1、建筑系专业教室2、多媒体教室等4个对象,并
将学生分成4组;
2.完成实验方案:每个小组初步设定测试内容、测点、
测试时间等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案,分组进行实验方案的讨论,并由教师、助教进行点评和修改完善;
3.学习实验仪器操作:每个小组确定实验方案后,小组
成员进行工作分工,并在助教的指导下学习实验仪器的操作;
4.开展实验测试:每个小组按照实验方案对其负责的建
筑空间进行空气温度(室内+室外)、空气相对湿度(室内+
室外)、室内风向风速、室内黑球辐射温度和室内热环境综
合舒适度PMV-PPD等热环境参数的测定(图1-2),同时进
行热环境舒适度的主观问卷调查。
5.完成实验报告:进行实验数据的整理分析(图3-4),
提出建筑热环境结果的评价分析和改造方案(图5),总结实验心得体会,最终形成实验报告,并进行实验成果的汇报答辩。
该实验是在任课老师、实验人员及助教辅导下的开放性实验;课内外时数为4周(其中课内8学时,课外10学时)。
实验效果考核方式如下:(1)实验方案占20%;(2)实验过程占30%;(3)实验报告占50%。
该实验计划参与学生96人,最终参与学生78人。
三、实验教学成果
该实验教学最大的成果在于,学生对建筑热环境的认知
不再仅仅停留在“照本宣科”的理论层面,而是从理论和感性的层面全面掌握了建筑热环境的相关物理概念,深入理解了影响建筑热环境参数的各种因素;学生通过对特定的建筑热环境结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改造方案,掌握了建筑热环境的规律本质,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指导今后的建筑方案设计及材料选择。
通过对特定研究对象建筑热环境参数测定和热舒适分析,学生总结了影响建筑热环境结果的外部因素(日照状况、室外气温、室外湿度)以及内部因素(围护结构热工性能、门窗开启面积、遮阳设施、通风状况、室内壁面材质、室内测点、室内人员、着装等等),对不同建筑材料的热工性能进行了调查研究,对相应的建筑热环境结果进行了评价分析并且提出了改造方案。
比如,专教1的实验小组得出总结:由于设计了大片朝南玻璃幕墙,室内接受大量太阳辐射,导致专教室温偏高,同时为了减缓这种状况,窗帘一直处于关闭状态,导致室内照明需要人工照明来解决,玻璃幕墙的采光作用完全不能发挥,空调和照明的能耗很大。
因此,建议减少外围护结构玻璃的面积,增加热阻大的围护结构;扩大可开启门窗面积,利用对流调节室内温度;增加遮阳设施等。
又如,多媒体教室的实验小组在分析了影响建筑热环境参数的各种因素并设置对比实验后,提出了室内空间热舒适度改造方案,建议外墙采用翼板,增大风压引导侧向气流进入室
内,也起到竖向遮阳板的作用;也可在内墙增设高窗改善对流条件等(图5)。
通过本次实验教学,学生对于今后的建筑方案设计及材料选择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感悟,从而意识到:一个建筑师需要在方案阶段就运用建筑物理的知识,通过调整建筑形体、合理设计建筑立面、选择恰当的围护结构和材料以及构造方式,在营造出丰富建筑空间的同时,满足人们热舒适度的要求。
四、结语
随着探究性实验教学项目的进行,笔者发现计划参与学生数与最终参与学生数存在较大差距。
在工作量及课外学时数大增而学分没有增加的情况下,怎样增加项目覆盖面,怎样激发学生参与探究性实验项目的热情,是我们下一步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更深层次的思考:由于建筑物理课程是建筑学专业基础课,其最终服务于建筑设计学科。
如果探究性实验项目能够进一步跨课程开展,后续衔接上相关的建筑构造、建筑性能分析和建筑设计课程,开设类似“月牙楼中庭改造设计”这样的设计专题,将会呈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许景峰,宗德新,尹轶华.数字技术在建筑物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1):139-143.
(编辑胡?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