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作品分析-施罗德住宅
大师设计的案例

大师设计的案例
案例1施罗德住宅
由建筑师兼家具设计师里特维尔德设计;位
于荷兰乌德勒支市;它是风格派建筑的最典型表
现;这座住宅建成于1924年。
光滑的墙板、简
洁的体块、大片的玻璃,横竖线条错落搭接的构
图,与荷兰著名风格派画家蒙特里安的绘画有极
为相似的意趣。
由此可以看到风格派对建筑艺术
的巨大影响。
建筑平面图
建筑立面图
正立面图西侧立面
建筑剖面图
施罗德住宅的分析:
交通流线分析图
建筑功能分析
案例二.萨夫以别墅
萨夫以别墅为矩形长约22.5米,宽为20米,共三层。
一层平面图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立面图
剖面图
功能分析
二层
三层
案例三、罗宾别墅
罗宾别墅兴建于仙道主义思潮方兴未艾时期,被深深地打上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烙印。
罗宾别墅是现代“邮寄建筑”理论搓澡者美国建筑大师赖特的代表作品之一,同事被人们公认为赖特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建筑的最佳代表作之一,因是赖特为弗雷德里克·罗宾设计而得名。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施罗德住宅里特维德建筑分析

施罗德住宅的评价及历史意义
施罗德住宅是荷兰风格派建筑的代表,施罗德住宅体 现的是风格派美学特征。它产生于 20 世纪 20 年代, 这正是欧洲社会破旧立新的变革时期。而荷兰特殊 的历史背景使它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文化的延续性, 施罗德住宅反映了荷兰社会传统与革新两种观念的 碰撞和融合,既表达一种现代精神又具有荷兰本土的 文化特征。施罗德住宅是家具设计师里特维尔德的 第一个建筑作品, 将红蓝椅的设计概念引入到建筑创 作中, 将抽象美学与实用功能结合起来,在探索现代 居住模式的过程中他又是如何与客户施罗德夫人进 行合作的。
施罗德住宅,用简洁轻灵的手法表现出明晰的建筑主题,是 荷兰风格派艺术在建筑领域最典型的表现。虽然也有人批评它是 一件摆设多于可用的建筑,过于强调客观性而忽略了其实用性。 但它确是现代建筑的重要参照物rrit Thomas Rietveld) 出生日期:1888.06.25 逝世日期:1965.06.27
荷兰风格派的艺术理念
艺术家们强调艺术需要“抽象和简化” 以数学式的结构反对印象主义和一切巴 洛克艺术形式。追求“纯洁性、必然性 和规律性”在他们的作品中几乎是立即 通过直线、矩形或方块来表现这种性质 ,通过把色彩简化成红、黄、蓝以及中 性的黑、来传播这种性质。
施罗德住宅分析资料

风格派
施罗德住宅
概况 由建筑师兼家具设计 师里特维尔德设计; 位于荷兰乌德勒支市; 它是风格派建筑的最 典型表现;这座住宅 建成于1924年
别墅图片
第一印象 光滑的墙板、简洁的 体块、大片的玻璃, 横竖线条错落搭接的 构图,与荷兰著名风 格派画家蒙特里安的 绘画有极为相似的意 趣。由此可以看到风 格派对建筑艺术的巨 大影响。
三原色的利用 给人简洁明快的感觉
室内 空间
简单的几何图形 却造就了丰富和舒适的室内空间
洁 白 的 墙 面
幽 雅 的 环 境
明快的线条
这就是施罗德住宅
二层平面比较
活动的墙和门可 以折叠和隐藏, 使其成为开放的 活动的空间
建筑立面
西侧立面
正立面
东侧立面
立面基本形态
正立面
西立面
东立面
平立面比较
Products
立面几何图
平面几何图
Market
形态的相似性:都是把完整的矩形分割成小的矩形。 通过系统的比例,在多样性中寻求统一的整体效果。
室内 空间
红蓝椅作者间介受荷兰当时风格派影响风格派艺术家倡导艺术作品应是几何形体和纯粹色块的组合构图设计背景施罗德住宅里特维尔德的建筑作品施罗德住宅
建筑范例解读与分析
施罗德住宅
photo
荷兰乌德勒支市(1924年)
L
2012-05-25
李建锋
review
Contents
1.别墅设计作者介绍 2. 别墅设计总体分析 1). 建筑功能分析 2). 建筑结构分析 3). 建筑面图分析
红 蓝 椅
设计背景
受荷兰当时“风格派”影响,风格派艺 术家倡导艺术作品应是几何形体和纯粹 色块的组合构图
简析施罗德住宅

1.施罗德住宅人文地图 施罗德住宅人文地图
它将视觉要素和建筑理念从传统的解释中分离出来,对现代建筑的发展 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是现代建筑非常重要的开端。
2.风格派的特征与格调 2.风格派的特征与格调——施罗德住宅 风格派的特征与格调 施罗德住宅
“风格派”与表现主义基本同时产生,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他们与 那时流行的未来主义、立体主义、构成派和更早些的分离派等艺术流派 通常都是建筑师、画家、雕塑家以及文学家和音乐家共同结合的产物,其 中多种艺术领域往往互相渗透和影响。
3.简析施罗德住宅 3.简析施罗德住宅
施罗德住宅在20世纪20年代建成后,被认为是当时欧洲最现代的建筑,世 界著名的建筑大师、包豪斯学校校舍的创始人格罗庇乌斯和现代建筑最 具代表性的大师柯布西耶都曾造访于此,从中得到不少的启示。
3.简析施罗德住宅 3.简析施罗德住宅
世界遗产委员会在澳大利亚凯斯恩举行的第24届会议上,于2000年 12月2日将本建筑列入UNESCO 世界遗产名录。委员会决定适用标准 UNESCO的世界遗产名录 UNESCO 世界遗产名录 i和ii,并对该住宅作了如下叙述(原文): The Rietveld Schr derhuis in Utrecht is an icon of the Modern Schröderhuis Movement in architecture and an outstanding expression of human creative genius in its purity of ideas and concepts as developed by the De Stijl movement. (...) With its radical approach to design and Schröderhuis the use of space, the Rietveld Schr derhuis occupies a seminal posi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e in the modern age.
施罗德住宅简析(原版)

里特维德主要作品:
1917Meubelwerkplaats (家具工厂)
1918-Rood-blauwestoel
风格派艺术(通过“抽象和简化”以数学式的结构反对印象主
义和一切巴洛克艺术形式。追求“纯洁性、必然性和规律性”, 通过直线、矩形或方块来表现这种性质,通过把色彩简化成红、 黄、蓝以及中性的黑、来传播这种性质)
荷兰风格派
• 一战期间,荷兰作为中立国而与卷入战争的其他国家在政治上和文化上相互隔离。在极少外来影响 的情况下,一些接受了野兽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等现代观念启迪的艺术家们开始在荷兰本土 努力探索前卫艺术的发展之路,且取得了卓尔不凡的独特成就,形成著名的风格派(De Stijl,荷兰 文,即风格之意)。风格派正式成立于1917年,其核心人物是蒙德里安和凡杜斯堡 。
结
动空间。
构
分
析
一层平面
二层平面
建筑形式形成阐释
以“红蓝椅”为形式概念:
建筑把功能空间(及悬吊平台 和阳台体积)从立方体的核心 离心式地甩开。 平面形态的组织从规则的矩 形到不规则的多边形。
建 筑
Schroeder residency
立
面
建筑立面要素分析:
比例:建筑立面由很多1:1,1: 根号2,1:根号3的矩形组成。
现场真实照片
施罗德住宅特色分析
光滑的墙板、简洁的体块、大片的 玻璃,横竖线条错落大节的构图,与荷 兰著名风格派画家蒙德里安的绘画有极 为相似的意趣。由此可以看到风格派对 建筑艺术的巨大影响。
施罗德住宅设计设计分析

施罗德住宅,荷兰乌德勒支市(1924年),又名乌德勒住宅。
设计人:格里特·托马斯·维尔德。
风格:光滑的墙板、简洁的体块、大片的玻璃,横竖线条错落搭接的构图,与荷兰著名风格派画家蒙特里安的绘画有极为相似的意趣。
荷兰当时“风格派”影响,风格派艺术家倡导艺术作品应是几何形体和纯粹色块的组合构图。
由此可以看到风格派对建筑艺术的巨大影响。
20世纪20年代,一位颇具独立意识的荷兰女性,楚斯·施罗德——施雷德夫人在一位年轻设计师格里特·里特维德的帮助下,终于拥有了梦想中的房子,而这栋房子按照她的要求打造出来的二层小楼日后竟成了现代家居设计的鼻祖,荣耀地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录。
建筑位于城市边缘的普林顿·亨德利克兰街道旁的一块用地,这是一个偏僻的地方,接近郊区,它的旁边是一座“丑陋笨拙”的传统公寓。
但这块用地最大的优点就是从它可以眺望对面广阔的郊外,那里是一片树林、牧场、运河的低地。
施罗德住宅建造在连接住宅的端头,依附于红色的砖砌山墙上,所以有三个外露的立面,可以得到的砖砌山墙上,所以有三个外露的立面,可以得到充分的光线和空气,并且可以观赏田园景色,里特维尔德概括其选址的特点为“光线、空气、空间和自由”。
我们先来看看施罗德住宅的平面图:很明显,建筑把功能空间(及悬吊平台和阳台体积)从立方体的核心离心式地甩出去。
平面由正方形进行增加和减少,渐渐地从矩形的矩形转变到不规则的多边形。
然后我们看一下其人流动线图:对于以上二图,我将其归纳为以下几个字相互串通、首尾相连、关系紧密。
不像别的建筑有明确的功能空间的区分。
整个建筑都是由简单的几何形体穿插拼凑起来的,各个部分组合严谨有序,色彩用红黄蓝三原色,简单明了,充满设计色彩,简约而不简单,充分体现荷兰风格派的特点。
现代风格建筑的开端。
整个设计从室内到室外,从体形到色彩都典型地体现了风格派的理论,比较符合建筑造型艺术要点。
他利用建筑板材、支架色彩的变化,使建筑形体产生了雕塑一般的效果。
施罗德住宅案例分析

施罗德住宅案例分析施罗德住宅,位于荷兰乌特勒支市,是现代建筑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这座住宅由著名建筑师格里特·里特费尔德设计,于1924年建成,是荷兰风格派运动的代表作之一。
施罗德住宅以其创新的设计理念、简洁的几何形式和对空间的巧妙利用而闻名于世。
首先,施罗德住宅的设计体现了功能主义的原则。
建筑的每一个部分都严格遵循其使用功能,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
住宅的外墙采用了简单的直线和平面,内部空间则通过开放式的布局和可移动的隔断来实现灵活的划分。
这种设计不仅满足了居住者的日常需求,也体现了现代建筑追求简洁和实用的美学观念。
其次,施罗德住宅在材料和色彩的使用上也颇具匠心。
建筑的主体结构采用了混凝土和钢材,这些材料在当时是现代建筑的典型代表。
住宅的外墙涂以白色,内部则使用了原色的木材和玻璃,这些材料的自然质感与简洁的几何形式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清新、明亮的氛围。
再者,施罗德住宅的空间布局极具创新性。
住宅的内部空间打破了传统的房间分隔,采用了开放式的设计,使得各个功能区域相互渗透,形成了一个连续的空间序列。
这种设计不仅增强了空间的流动性,也使得居住者能够更加自由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此外,施罗德住宅还充分考虑了自然光线的引入和利用。
住宅的南侧设有大面积的玻璃窗,使得室内充满了自然光线。
同时,住宅的屋顶设计也巧妙地引入了光线,通过天窗和反射镜面,将光线引导到室内的各个角落,创造出丰富的光影效果。
最后,施罗德住宅的设计理念和建筑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成为了荷兰风格派运动的典范,也为现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施罗德住宅的设计思想和手法被后来的建筑师广泛借鉴和发扬,对20世纪的建筑艺术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综上所述,施罗德住宅是现代建筑史上的一个经典案例,它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创新的空间布局和对材料的巧妙运用,展示了现代建筑的魅力和价值。
这座住宅不仅为居住者提供了一个舒适、实用的居住环境,也为现代建筑的发展树立了一个标杆。
施罗德住宅简析(原版)

义和一切巴洛克艺术形式。追求“纯洁性、必然性和规律性”, 通过直线、矩形或方块来表现这种性质,通过把色彩简化成红、 黄、蓝以及中性的黑、来传播这种性质)
荷兰风格派
• 一战期间,荷兰作为中立国而与卷入战争的其他国家在政治上和文化上相互隔离。在极少外来影响 的情况下,一些接受了野兽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等现代观念启迪的艺术家们开始在荷兰本土 努力探索前卫艺术的发展之路,且取得了卓尔不凡的独特成就,形成著名的风格派(De Stijl,荷兰 文,即风格之意)。风格派正式成立于1917年,其核心人物是蒙德里安和凡杜斯堡 。
Verrijn Stuart(斯图尔 特凉亭)
1942-Aluminium armstoel(吕制椅)
1956-Weverij De
Ploeg
1963Steltmanstoel
1964-Van Gogh
museum (梵高博物馆)
施罗德建筑设计特点分析:
建筑设计风格:
建筑设计风格受风格派艺术的影响,由光光的墙板,简洁的体块,大片玻璃组成横竖错落, 若即若离的构图。
• 风格派从一开始就追求艺术的“抽象和简化”。它反对个性,排除一切表现成分而致力探索一种人 类共通的纯精神性表达,即纯粹抽象。
蒙德里安,以其独特的“水平线垂线”和原色、非色组合的极简绘画图式,将现代抽象绘画带到了 一个新阶段。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他绘画的核心倒并不是抽象,而是某种内在的精神性追求。评论 家乔治施密特说,“他(蒙德里安)的绘画远非仅仅是形式的试验它们象任何纯艺术作品一样,是伟 大的精神上的成就。一幅蒙德里安的绘画挂在一所完全按照蒙德里安的精神设计的住宅或一间房里 ,那么这里比使用任何物质对象,都具有一种根本不同的特色和更轩昂的气概。它是精神观念或态 度的最崇高的表现;它是规矩与自由之间的均衡的化身;它是平衡状态中元素的对立的化身;而且 这些对立的精神的作用不低于物质的作用。蒙德里安在他的艺术中所赋予的精神力量,将从他的每 一幅画中永远放射出精神的和肉体的光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窗样例
建筑细节
灵活的隔墙、固定的家具、底板墙面的颜色来限定空间
消失的屋角
男孩卧室 隔墙打开后的二层空间
西南向的门窗
支撑阳台的钢柱
二层不同时期的布局
幽 雅 的 环 境
施罗德建筑模型动画:
这就是施罗德住宅
主入口
主要空间:餐厅兼厨房,书房,工作室和画室 次要空间:女仆卧室 辅助空间:门厅 餐厅和厨房合并在一起,合理的节省了空间。餐 厅兼厨房和书房朝东南方向,采光好。楼梯安放在中 间,有利于楼上楼下各功能区的联系
西侧立面 西侧立面
正立面 正立面
东侧立面 东侧立面
二层的主要功能:起居活动空间。
卫生间
坊中学习木工手艺。1911年他开设了自己独立的木工作坊,与此同时, 他开始以上夜校的方式学习建筑绘图,这样的学习接续了三年,然而, 这却是他所接受的唯一的建筑专业训练。
● 在1917~1918年间他设计并制作了极具轰动性的“红蓝椅”系
列家具,对当时同时代的设计师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次年里特维尔德 成为荷兰著名的“风格派”艺术运动的第一批成员。
●密斯●凡●德●罗在其以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为代表
的早期设计作品中多次应用这种方法,并最终将这种方法推 向成熟。
格里特 托马斯 里特维尔德
● ●
(GreeitRietveld,1888~1964)
建筑师背景
●荷兰家具设计者兼建筑师。 ●其父亲是一名职业木匠,里特维尔德从7岁起就开始在父亲的作
1.把传统的建筑、家具和产品设计、绘画、雕塑的特征完全剥 除,变成最基本的集合结构单体,或者称为元素。 2.把这些几何结构单体进行结构组合,形成简单的结构组合, 但在新的结构组合当中,单体依然保持相对独立性和鲜明的可 视性。 3.对于非对称性的深入研究于运用。 4.非常特别地反复应用横纵几何结构和基本原色和中性色。
当房子最初使用时,孩子们还住在家中,隔墙经常是 关上的,为每个庭成员创造单独的房间。两个女孩,玛丽 亚和菡共享一间。男孩宾纳特独自住在可看到郊外的房间。 当整个上层空间需要为家庭聚会或招待客人使用时,隔墙 就全部打开,整个一层变成三面开敞的起居室,三张床这 时就成为散落红、黄、蓝靠垫的长沙发。 孩子们离开以后,施罗德夫人把自己的卧室改为小厨 房,白天隔墙通常全部打开,晚上再关上,她的日常起居 主要集中在二层。
施罗德住宅 1960年代修建的公路
里特维尔德的施罗德住宅在内部和外部都是对其之 前的所有建筑学的根本性颠覆。从图中可以看到,这个 双层住宅建在一排连栋房屋末端,但它并不试图与其相 邻的建筑物相联系。
首层的主要功能:办公饮食
画室
一 层 平 面 图
工作室
女仆卧室
次入口
楼梯间
书房 门厅 卫生间 餐厅兼厨房
● 里特维尔德的设计思想具有创造性和革命性,且范围广,并未
限于家具设计领域,1924年,他设计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也是建筑 设计史中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施罗德住宅,被认为是当时欧洲最前 卫的建筑。其设计思想和手法都与“红蓝椅”出于一辙,同时也贯彻 着“风格派”凡杜斯堡的设计理论和蒙德里安的艺术理念。
第二次合作:施罗德住宅(1923年) 项目委托书(非正式):
● ●
施罗德夫人要求住在楼上,那里可以获得郊外的景观; 在布置房间时,施罗德夫人希望能获得大的空间,她曾问‘’这些墙可以
移动吗?”,里特维尔德的回答是‚只要愿意,墙就可以挪开‛,这样就
产生了可滑动的隔墙;
●
施罗德夫人坚持每个房间或私人空间都备有沙发床、单独的盥洗盆和烹
二楼空间通过滑动和旋转面板实现的,当被全部分割时,生活层包 括三个卧室,浴室和起居室。在此状态以及开放状态之间是各种各样可 能的排列,每个排列皆可提供其自身独特的体验。
东南立面
西南立面
东北立面
建筑立面
西侧立面
正立面
东侧立面
立面基本形态
正立面
西立面
东立面
建筑材料
施罗德住宅建筑材料使用中既有传统的砖木 材料又有钢框架。据施罗德夫人回忆,当时里特 维尔德曾想使用钢筋混凝土,但因为它是非常新 的材料,造价较高,许多人还不能把握这种材料 的性能,他们也就此放弃。不管怎样,很多人仍 误认为施罗德住宅的材料是钢筋混凝土,但假如 里特维尔德采用了这种材料,那么建筑造型中的 垂直的钢支撑就显得多余做作了,这会违背结构 与形式的逻辑关系,也违背了里特维尔德简洁的 造型原则。
大师作品分析
---施罗德住宅
建筑范例解读与分析
施罗德住宅
photo
L
2015.4.12
小组成员:何朝阳,赵帝一, 陈献仁
荷兰风格派?
四维分解法?
红、黄、蓝的构成
百老汇爵士乐
玩牌者
构图
●荷兰风格派:又称新造型主义画派
●宗旨:完全拒绝使用任何具象元素,只用单纯的色彩和
几何形象来表现纯碎的精神。
●代表人物:蒙德里安、奥特●凡●杜斯堡等 ●作品特征:
第一次合作:书房装修
一次偶然的机会,施罗德夫人看到了里特维尔德设计的阿姆斯特丹的珠 宝店的设计模型,非常感兴趣,毫不犹豫地委托他为自己的房间进行修整“里特 维尔德为书房制作了固定式的座椅和沙发”根据施罗德夫人的意愿,他封住了 高窗的顶部,在墙上划分浅灰色的块面,并从天棚吊起他设计的白炽灯管,这样 在视觉上降低房间的高度,使空间尺度很和谐“最重要的是,这个房间符合施罗 德夫人的品位,简洁明朗,朴素大方,丝毫没有中产阶级浮华虚饰的痕迹”这些 符合施罗德夫人所要建立的生活标准“。
连排住宅区 红墙黑瓦
施罗德住宅建造在连排住宅的端头,依附于 红色的砖砌山墙上,所以有三个外露的立面,可 以得到充分的光线和空气,并且可以观赏田园景 色,里特维尔德概括其选址的特点为‚光线、空 气、空间和自由‛
周围建筑大约建造于19世纪末世纪末20世纪 初,从形式风格到色彩都非常统一:红墙黑瓦, 双坡屋顶。
二 层 平 面 图
阳台
女孩卧室
施罗德夫人 浴室
每个卧室都有自己独立的阳台,便于采光,并且可 以观望窗外的田园,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设计。虚线部 分表示挑出来的屋顶,图中鲜红色的表示可以折叠和隐 藏的墙体和门,这是施罗德住宅的一大特色。
建筑的二层设置了四组可以推拉的折叠隔墙,这些隔 墙由夹着沥青软木的纤维板做成,被安装在顶层的凹槽内。 它们全部关上时,可以使这一层分为四个独立的房间,这 些隔墙也可以打开或半关闭,创造开敞、封闭、半开敞的 房间。
建筑的概况
住宅主人:
施罗德住宅的主人忒鲁丝●施罗德(1889-1985)生于荷兰东部一个中产阶级 家庭。1911年她嫁给一位律师—比他年长11岁的失落的先生。他们婚后有三个子 女。然而他们的婚姻生活并不和谐,在很多问题上两人都存在着很大分歧。施罗 德夫人受过良好的教育,他在思想上非常独立,很多问题都有自己的见解。她注 重精神生活,不满现有的中产阶级生活方式。也许是为了缓和夫妻间的紧张关系, 失落的先生建议她按照自己的想法改造一间书房,创造属于自己的空间。
饪设施,这有助于对房间功能的灵活变更;
●
她要求家具是固定的,就像在皮尔斯佐特公寓的书房,她根据自己的生活
经验提出了一些具体意见,使得住宅中的家具与房间搭配合理、方便实用。
建筑选址
建筑位于城市边缘的普林斯· 亨德利克兰街道旁的一块用地。这是一个偏僻的 地方,接近郊区。它的旁边是一座‘’丑陋笨拙‛的传统公寓。但这块用地最大的 优点就是从它可以眺望对面广阔的郊外,那里是一片有着树林、牧场、运河的低地。
建筑色彩:
色彩是施罗德住宅的一个主要特征。建筑中看 不到任何材料特征,只有红色、黄色、蓝色、白色、 黑色和灰色的线与面。在表现上,建筑材料被一致 拒绝,这与里特维尔德的家具相似。里特维尔德受 风格派画家的影响,选用了原色,然而他在建筑上 应用色彩的方式不同与凡杜斯堡、蒙特里安和胡扎 尔,他更强调建筑的结构及其内部的空间关系,在 里特维尔德的作品中找不到无视建筑线条的色面的 重叠和构成。
●“四维分解法”这个词汇来自于意大利建筑学家布鲁诺 赛维
的《现代建筑语言》一书,指最早在赖特的建筑作品和思想中 体现,并由20世纪20年代荷兰风格派建筑师提倡的一种设计方 法。并被他列为成为现代建筑语言的七个基本原则之一。
●做法:将包含建筑表皮在内的建筑围护构件分解为不同方向
的壁板,然后通过壁板的不同组合方式重新构筑建筑的各种要 素。“一旦各平面被分解成各自独立的,它们就向上或向下扩 大了原有盒子的范围,突破了一向用来隔断内外空间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