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则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
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精选8篇
![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3e8beb94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5e.png)
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精选8篇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
接下来由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方便大家学习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1随月读书南齐有一读书人叫江泌,他白天要工作,只有晚上有时间读书,但家贫买不起灯,只好利用有月光的夜晚读书。
他每当读到月光西斜时,就搬一张梯子搁在墙脚下,站在梯上读,月光逐渐下坠,他也一级一级升高,一直爬到屋顶。
有时读累了,一不小心从梯上掉下来,他连忙爬起来,连身上的泥土也不拂掉,又爬到梯上,继续读下去。
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2洛阳纸贵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
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
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
”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
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他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
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非常好。
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齐都赋》,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为他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奠定了基础。
这以后他又计划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内容,撰写《三都赋》。
为了在内容、结构、语言诸方面都达到一定水平,他潜心研究,精心撰写,废寝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学巨著《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三都赋》受到谅也评,人们把它和汉代文学杰作《两都赋》相比。
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
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3手不释卷三国时,吕蒙是吴国的大将。
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20篇
![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20篇](https://img.taocdn.com/s3/m/52bebc32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e9.png)
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20篇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
下面是店铺整理了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20篇,供你参考学习。
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20篇1.牛角挂书《新唐书·李密传》:“(李密)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
以蒲鞯(jiān)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
问所读,曰:‘《项羽传》。
’因与语,奇之。
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
’玄感遂倾心结纳。
”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
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
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
”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
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风度,不是你们能比的。
”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
后人遂以“书横牛角”、“角挂经”、“茧栗挂汉书”、“束书牛角”、“书挂(牛)角”、“牛角之悬”来形容勤奋读书。
或以“挂犊之才”、“牛角书生”来指勤奋学习而才思卓捷的书生。
2.负薪读书事出《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买臣字翁子,吴人也。
家贫,好读书,不置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
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
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
买臣笑曰:‘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
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
’”此典一般以“负薪”或“负樵”的形式出现。
有时,此典也用来形容未遇时的贫居生活。
3.带经而锄语出《汉书·公孙弘、卜式、倪宽传》:“(倪宽)受业孔安国,尝为弟子都养(为弟子们做饭),时行凭作(有时还要下地干活),带经而锄,休息辄诵读,其精如此。
”此典常以“带经锄”的形式出现。
形容生活贫苦依然坚持学习的典故。
跟读书有关的成语故事
![跟读书有关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d17513e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7f.png)
跟读书的成语故事跟读书有关的成语故事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从野蛮到文明,从庸俗到崇高,书籍唤醒了沉睡的大脑,复苏了干涸的心灵。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跟读书有关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
1、悬梁刺股悬梁的故事发生在楚国一位名叫孙敬的贤士,到洛阳,为了勤於学习,怕受睡眠困扰,因而把头发绑住悬於梁上,如果读书疲累,眼睛一合上,头低下来,那悬在梁上的头发一拉,必定痛得醒过来,而后他苦读有成。
刺股的故事发生在战国苏秦身上。
他在鬼谷子那儿学合纵连横之术,学成后到秦国游说,不被采用。
旅费用完只好回家,但家人皆不理他,他很羞愧难过,於是发愤苦读。
读累了打瞌睡,就拿一把锥子在腿上戳,把睡意赶跑,又继续苦读。
后来,再出发游说诸侯时,无不成功,身挂六国相印,好不威风。
2、囊萤读书车胤,晋代南平人,年轻时就爱读书,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苦,没钱买油点灯。
日子久了,车胤觉得长久下去,将不知浪费多少宝贵时光,一定要想办法解决才行。
一晚,他见一群萤火虫,一闪一闪的飞来飞去,立刻想到,如果捉十几只萤火虫放在袋中,不就可以藉它们所发出的`光来读书吗?此后,他就每晚靠著萤火虫的光来读书,有时甚至看到天明。
3、映雪读书古时有一读书人名叫孙康,也因家贫,冬夜经常在雪地借助雪光返照来读书。
随月读书南齐有一读书人叫江泌,他白天要作工,只有晚上有时间读书,但家贫买不起灯,只好利用有月光的夜晚读书。
他每当读到月光西斜时,就搬一张梯子搁在墙脚下,站在梯上读,月光逐渐下坠,他也一级一级升高,一直爬到屋顶。
有时,读累了,一不小心从梯上掉下来,他连忙爬起来,连身上的泥土也不拂掉,又爬到梯上,继续读下去。
4、牛角挂书隋朝时的李密非常专心向学,分秒不愿浪费,有次他要去绥山,怕途中耽搁太多时间,出发之前他用蒲草编织鞍子放在牛背上,把要阅读的书挂在牛角上,一边骑牛一边读书,十分专注。
连当时大臣杨素经过,丝毫不觉。
勤学专注之功令人敬佩。
5 、囊萤映雪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关于爱读书的成语故事
![关于爱读书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404fe10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e1.png)
关于爱读书的成语故事导语:古代圣人孔子为读《易》而翻断了多次牛皮带子的简,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爱读书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爱读书的成语故事1:囊萤映雪孙康,晋京兆人,性敏好学,家贫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
”是说:晋朝人孙康家里穷,无油点灯,曾经在下雪天的夜晚用雪光照着读书。
爱读书的成语故事2:悬梁刺股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
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
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
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
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
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故事大全《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
这对他的刺激很大。
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
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爱读书的成语故事3:凿壁借光西汉时有一位著名的经学家名叫匡衡,关于他凿壁偷光读书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传为佳话。
史书记载,匡衡自小家境贫寒。
白天,他靠砍柴割草,换点粮食度日;晚上,他想读书,可是没有钱买油灯。
他看到邻居家灯火明亮,就在墙上动手凿个洞,引一点微弱的亮光。
每天晚上,他就靠这点儿亮光如饥似渴、专心致志地读起来……后来,为了能读到更多的书,他甚至愿意给一位家中藏书丰富的人做奴仆而不计报酬,目的只有一个——希望读到更多的书。
1.关于读书成语故事2.形容爱读书的成语3.关干读书的成语故事4.形容人爱读书的成语5.关于羊的成语故事6.关于写蛇的成语故事7.关于马的成语故事有哪些8.关于成语故事介绍9.经典关于马的成语故事10.关于读书的成语下载文档。
与读书有关的成语故事
![与读书有关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ad54bbd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20.png)
与读书有关的成语故事《劝百孝》。
相传,战国时期,有一位名叫孟母的贤母,她教育孩子时总是用心良苦,孟子因此成为了一代大儒。
孟母在教育孩子时,常常对他说,“劝百孝,孝为先。
”这句话后来就成了成语“劝百孝”的来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读书学习要孝顺父母,做一个有德有才的人。
《读书破万卷》。
这是一个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
相传,唐代文学家颜真卿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他每天都能读书破万卷。
后来,他成为了一代书法大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读书是需要持之以恒的,只有不断地阅读,才能有所收获。
《学富五车》。
这个成语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孔融的人,他小时候就非常用功读书,后来成为了一位学富五车的大儒。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努力读书,才能成为学富五车的人,知识是需要通过学习来积累的。
《博古通今》。
这个成语故事讲述了一个叫李白的诗人,他广泛地阅读古代经典,因此能够通晓古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读书不仅要读古代的经典,还要关注当下的时事,才能真正做到博古通今。
《学而不厌》。
这是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
相传,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这句话告诉我们,读书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只有不厌其烦地学习,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就。
《勤能补拙》。
这个成语故事讲述了一个叫韩愈的文学家,他小时候因为家境贫寒,但他非常勤奋好学,最终成为了一位文学大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勤奋能够弥补天赋的不足,只有勤奋学习,才能取得成功。
以上就是与读书有关的成语故事,这些故事告诉我们,读书是需要持之以恒的,只有不断地阅读,才能有所收获。
希望这些成语故事能够激励我们更加热爱读书,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成为有德有才的人。
20个古人勤学的成语故事简单
![20个古人勤学的成语故事简单](https://img.taocdn.com/s3/m/be27c96b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31.png)
20个古人勤学的成语故事简单1. 囊萤映雪。
晋代有个叫车胤的,家里穷得连灯油都买不起。
夏天的晚上,他就用白绢做成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读书,这就是“囊萤”。
还有个叫孙康的,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这就是“映雪”。
这俩人为了读书也是拼啦!2. 悬梁刺股。
汉朝的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系在房梁上,一打瞌睡,头发就被扯得生疼,立马清醒继续读书,这叫“悬梁”。
战国的苏秦读书到深夜,想睡的时候就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疼得清醒了接着读,这叫“刺股”。
他们可真是对自己够狠的!3. 凿壁偷光。
西汉的匡衡,家里穷得没灯。
他就在墙上凿了个洞,借着邻居家透过来的光读书。
这邻居也是够倒霉的,估计都不知道自家的光被“偷”了。
4. 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和刘琨,听到鸡叫就起来练剑。
别人还在睡大觉,他俩已经开始努力啦,怪不得能成大事。
5. 牛角挂书。
隋朝的李密,把书挂在牛角上,一边放牛一边读书。
牛估计都纳闷:“主人,你能不能专心放牛!”。
6. 韦编三绝。
孔子读书太勤奋,把编连竹简的皮绳都翻断了好几次。
这书都被他读“烂”了,真是厉害!7. 昼耕夜诵。
白天种地,晚上读书,说的就是东汉的崔寔。
这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一刻也不闲着。
8. 圆木警枕。
司马光用圆木做枕头,睡觉时只要一翻身,枕头就会滚走,人也就醒了,接着起来读书。
这法子虽然有效,但估计睡不好觉。
9. 目不窥园。
西汉的董仲舒读书时,三年都没到花园里逛过。
花园里的花花草草都寂寞了,他眼里只有书。
10. 废寝忘食。
孔子的弟子颜回,沉迷于学习,连吃饭睡觉都顾不上。
这得是多痴迷啊!11. 手不释卷。
三国的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读书,从此手不离书,进步飞快。
12. 焚膏继晷。
唐代的韩愈,读书学习到点油灯接着白天继续,一刻不停。
13. 十年寒窗。
读书不容易啊,得经过多年的苦读,才能有所成就。
14. 笃学不倦。
东汉的郑玄,一心钻研学问,不知疲倦。
15. 持之以恒。
学习就得像这样一直坚持下去,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精选14篇)
![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精选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f7d75203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59.png)
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精选14篇)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篇1下帷读书语出《史记·儒林列传·董促舒》:“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
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
”形容闭门谢客、专心读书学习的典故。
此典的其它形式有:“下帷(帏)”、“下书帷”、“闭户垂帷”、“垂帷闭户”等。
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篇2焚膏继晷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读书。
语出韩愈《昌黎集·进学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记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钩其玄(成语“提要钩玄”出处)。
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长年累月都这样坚持)。
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篇3下帷读书形容闭门谢客、专心读书学习的典故。
语出《史记·儒林列传·董仲舒》:“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
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
”此典的其它形式有:“下帷(帏)”、“下书帷”、“闭户垂帷”、“垂帷闭户”等。
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篇4手不释卷三国时,吕蒙是吴国的大将。
一次,他点兵3万,用船80余只袭击荆州。
水手一律身着白衣,大批精兵埋伏在船舱里。
黑夜,船到当阳江边,烽火台的汉兵厉声盘问。
吴军诈称是商船,要求靠岸避风,汉兵信以为真。
约至二更,船上吴军突然袭击,占据了烽火台。
随后,吕蒙带兵长驱直入,轻取荆州。
吕蒙作战勇猛,平时却不肯读书。
孙权劝道:“你读点历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
”孙权道:“汉先武帝从前行伍出身,却‘手不释卷’。
”从此,吕蒙勤勉自学,受益匪浅。
凿壁偷光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
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
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
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
古人勤奋读书的故事(30篇)
![古人勤奋读书的故事(30篇)](https://img.taocdn.com/s3/m/b11723aa0b4e767f5bcfce13.png)
古人勤奋读书的故事汇总:1.凿壁偷光形容贫寒之士刻苦夜读的典故。
出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此典又可写作“凿壁借光”、“凿壁借辉”、“穿壁借光”、“偷光凿壁”,或简称“凿壁”、“偷光”、“匡壁”等。
2.映月读书比喻在生活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读书的典故。
事出《南齐书·孝义传·江泌》:“(江)泌少贫,昼日斫屧(做鞋子),夜读书,随月光握卷升屋(登上屋顶)。
”此典流传甚广,主要有“映月”、“趁月亮”、“月下读”、“对月影”等形式。
3.囊萤映雪比喻贫士苦读的典故。
“囊萤”典出《艺文类聚·续晋阳秋》:“车胤字武子,学而不倦。
家贫不常得油,夏日用练囊盛数十萤火,以夜继日焉。
”“映雪”典出《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此两典的主要形式有“囊萤”、“聚萤”、“照萤”、“读书萤”、“映雪”、“照雪”、“窗雪”等,两典并用还有“雪窗萤火”、“萤雪”等形式。
4.悬梁刺股形容发愤读书的典故。
悬梁,语见《太平御览》卷61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孙敬好学,时欲寤寐(打瞌睡),悬头至屋梁以自课”;刺股,语出《战国策·秦策一》:“(苏秦)乃夜发书。
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课。
伏而诵之。
简练以为揣摩。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大腿),血流至足。
”5.牛角挂书形容勤奋读书的典故。
《新唐书·李密传》:“(李密)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
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
问所读,曰:’《项羽传》。
’因与语,奇之。
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
’玄感遂倾心结纳。
”后人遂以“书横牛角”、“角挂经”、“茧栗挂汉书”、“束书牛角”、“书挂(牛)角”、“牛角之悬”来形容勤奋读书。
或以“挂犊之才”、“牛角书生”来指勤奋学习而才思卓捷的书生。
中国经典成语故事20个
![中国经典成语故事20个](https://img.taocdn.com/s3/m/12f12c7cf7ec4afe04a1df63.png)
三一文库()〔中国经典成语故事20个〕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一些经典成语故事及释读,供您学习,希望能帮助到您。
▲(一)铁杵磨针【典故】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
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
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释读】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
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二)闻鸡起舞【典故】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
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
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
经典成语故事20个
![经典成语故事20个](https://img.taocdn.com/s3/m/49bcd460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5a.png)
经典成语故事20个(一)铁杵磨针【典故】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
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
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释读】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
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二)闻鸡起舞【典故】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
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
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
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
古人读书的成语故事
![古人读书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de1411ef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55.png)
古人读书的成语故事古人读书的成语故事古代读书人是很勤奋努力的,他们惜时如惜金一般,你知道多少古人勤学苦读的故事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古人读书的成语故事古人读书的成语故事11.学富五车形容书多或学识丰富的典故。
语出《庄子·杂篇·天下第三十三》:“惠施多方(方术),其书五车,其道舛驳(他的学说多差错而杂乱),其言也不中(正当)。
”后人便以“五车”、“五车书”、“书五车”、“五车竹简”、“惠施车”等来表示书多;用“学五车”、“学富五车”等来表示读书多或学问大。
2.三十乘书形容藏书丰富或学识渊博的典故。
语出《晋书·张华传》:“(张华)雅爱书籍,身死之日,家无余财,惟有文史溢于机箧。
尝徙居,载书三十乘。
秘书监挚虞撰定官书,皆资华之本以取正焉。
”受此典影响,后人论书之丰富,也每以“三十”为数,不一定必是“乘”或“车”。
如果形容书少,则用“无乘书”。
3.枕中秘宝形容不愿示人的珍贵图书。
典出《汉书·楚元王传》所附“刘向”条:“上(汉宣帝)复兴神仙方术之事,而淮南有枕中《鸿宝》、《苑秘书》,书言神仙使鬼物为金之术,及邹衍重道延命方,世人莫见。
”后人于是以“鸿宝”、“秘宝”、“秘枕书”、“枕函书”、“秘之枕中”、“枕中之秘”、“枕中秘书”等来指道术书或珍贵而不愿示人的图书。
4.开卷有益勉励人读书的典故。
典出宋代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文儒》:“太宗日阅《御览》(指《太平御览》,该书原名《太平编类》,因宋太宗曾经通读而改名)三卷,因事有阙,睱日追补之。
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陶渊明也有“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与子俨等疏》)的句子。
后人也有写成“展卷有益”的。
5.读书种子比喻世世代代的读书人象种子一样播撒开去,衍生不息。
语出周密《齐东野语·书种文种》:“裴度常训其子云:‘凡吾辈但可令文种无绝,然期间有成功能致身万乘之相,则天也。
’山谷(黄庭坚,号山谷道人)云:‘四民皆坐世业,士大夫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
古代勤奋读书的故事(30则)
![古代勤奋读书的故事(30则)](https://img.taocdn.com/s3/m/146e3eaf4a7302768f99393e.png)
古代勤奋读书的故事(30则)1.凿壁偷光形容贫寒之士刻苦夜读的典故。
出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此典又可写作“凿壁借光”、“凿壁借辉”、“穿壁借光”、“偷光凿壁”,或简称“凿壁”、“偷光”、“匡壁”等。
2.映月读书比喻在生活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读书的典故。
事出《南齐书·孝义传·江泌》:“(江)泌少贫,昼日斫屧(做鞋子),夜读书,随月光握卷升屋(登上屋顶)。
”此典流传甚广,主要有“映月”、“趁月亮”、“月下读”、“对月影”等形式。
3.囊萤映雪比喻贫士苦读的典故。
“囊萤”典出《艺文类聚·续晋阳秋》:“车胤字武子,学而不倦。
家贫不常得油,夏日用练囊盛数十萤火,以夜继日焉。
”“映雪”典出《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此两典的主要形式有“囊萤”、“聚萤”、“照萤”、“读书萤”、“映雪”、“照雪”、“窗雪”等,两典并用还有“雪窗萤火”、“萤雪”等形式。
4.悬梁刺股形容发愤读书的典故。
悬梁,语见《太平御览》卷61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孙敬好学,时欲寤寐(打瞌睡),悬头至屋梁以自课”;刺股,语出《战国策·秦策一》:“(苏秦)乃夜发书。
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课。
伏而诵之。
简练以为揣摩。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大腿),血流至足。
”5.牛角挂书形容勤奋读书的典故。
《新唐书·李密传》:“(李密)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
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
问所读,曰:’《项羽传》。
’因与语,奇之。
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
’玄感遂倾心结纳。
”后人遂以“书横牛角”、“角挂经”、“茧栗挂汉书”、“束书牛角”、“书挂(牛)角”、“牛角之悬”来形容勤奋读书。
或以“挂犊之才”、“牛角书生”来指勤奋学习而才思卓捷的书生。
50个关于读书成语小故事
![50个关于读书成语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4f80542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dc.png)
1. 纸上谈兵从前有个学者,他虽然读了很多书,但却只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
他总是用书本中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却从不实践。
一天,他被人嘲笑为“纸上谈兵”的学者,深感羞愧。
从那以后,他决定放下书本,亲自去实践,获得真正的经验。
2. 学而不厌小明是一个非常爱读书的孩子,每天都会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
他乐于学习新知识,从不厌倦。
即使遇到困难,他也会坚持下去。
最终,他成为了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受到了众人的赞赏。
3. 开卷有益小华是一个热爱阅读的孩子。
他经常把书本当做朋友,每天都会读上几个小时。
慢慢地,他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思维也变得更加敏捷。
在学校里,他成为了老师和同学们求助的对象。
4.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小李一直想读一本非常难找的书籍,但是他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
终于有一天,他偶然在图书馆的角落里发现了这本书。
他深感意外之余,也明白了这句成语的含义:有些东西只有经过努力才能得到,而有些东西却是在我们毫无准备的时候自己找上门来的。
5. 书中自有黄金屋小玲家境贫寒,但她非常热爱读书。
每当她打开书本,就像进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忘记了身边的一切困难。
慢慢地,她通过阅读获得了知识和智慧,为自己创造了更好的未来。
6. 不耻下问小明是一个虚心好学的人。
他经常遇到不懂的问题会主动向别人请教,不怕被人嘲笑。
他相信只要勇于问问题,就能不断地增长知识。
最终,他成为了一个广受尊重的专家。
7. 熟能生巧小华喜欢弹钢琴,但刚开始的时候并不擅长。
然而,他每天都坚持练习,不断地磨练自己的技巧。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终于成为了一位出色的钢琴演奏家。
8. 路遥知马力小李是一个长跑运动员,他知道只有通过长时间的训练才能提高自己的速度和耐力。
他每天都在跑道上苦练,虽然进步缓慢,但他坚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9. 功夫不负有心人小明是一个想学武术的少年。
尽管他身体不够强壮,但他决心通过不断的训练来弥补不足。
经过几年的努力,他终于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武术家。
关于与读书有关的成语故事_成语典故素材
![关于与读书有关的成语故事_成语典故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876ead1e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c8.png)
关于与读书有关的成语故事读书是通往梦想的一个途径,读一本好书,让我们得以明净如水,开阔视野,丰富阅历,益于人生。
下面是与读书有关的故事,请参考!1.文弱书生---〖解释〗文弱:文雅而体弱。
举目文雅,身体柔弱的读书人。
2.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
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
比喻读书勤奋。
3.徒读父书---徒:只。
父书:父亲之言论。
白读父亲的兵书。
比喻人只知死读书,不懂得运用知识,加以变通。
4.孙康映雪---比喻读书非常刻苦。
5.宿学旧儒---〖解释〗指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6.硕学通儒---儒:指读书人。
学问渊博,通达事理的学者。
7.书香门第---旧时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
8.书通二酉---比喻读书甚多,学识丰富精湛。
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
据说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
见《太平御览》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
后因以此为喻。
9.书声朗朗---〖解释〗形容读书声音清朗而响亮。
10.书声琅琅---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11.书读五车---形容读书多、知识丰富。
12.世代书香---世世代代都是读书的人家。
13.士农工商---〖解释〗古代所谓四民,指读书的、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
14.十行俱下---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
形容读书极快。
15.十年寒窗---形容长年刻苦读书。
16.十年窗下---科举时代,读书人要取得功名,终年埋头在书本里。
形容十年时间闭门苦读。
17.诗礼之家---诗:指《诗经》;礼:指《周祀》、《仪礼》、《礼记》。
旧指世代读书讲究礼教的人家。
18.诗礼人家---世代读书以传统封建礼教为行为准则的人家。
19.舍策追羊---放下手中书本去寻找丢失的羊。
比喻发生错误以后,设法补救。
语本《庄子·骈拇》:“臧与榖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
问臧奚事?则挟筴读书;问榖奚事?则博塞以游。
”陆德明释文:“筴,字又作策,初革反。
读书求学的故事成语
![读书求学的故事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4822a99a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74.png)
读书求学的故事成语
1. 囊萤映雪:以前有个穷孩子,白天得干活儿,晚上想读书咋办呢?嘿,他就捉萤火虫来照明读书,大冬天的还借着雪的反光呢!这毅力,咱不得佩服啊!就像咱现在,要是有这股子劲儿,啥学不好呀!
2. 凿壁偷光:匡衡小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可他太想读书啦!竟然在墙上凿个洞,借邻居家的光读书,这得多渴望知识呀!咱有时候有点条件还不珍惜,不惭愧吗?
3. 悬梁刺股:孙敬把头发系在房梁上,苏秦拿锥子刺大腿,就为了让自己读书不犯困,这也太拼了吧!咱学习累了的时候想想他们,是不是就又有动力了呢?
4. 牛角挂书:李密一边放牛一边看书,把书挂在牛角上,随时都能瞅两眼,多会利用时间呀!咱平时等车排队的时候咋就不能掏出书来看两眼呢?
5. 韦编三绝:孔子读《易》那叫一个认真,把书都翻烂了好几遍,这得是多深的热爱呀!咱要是对学习也这么痴迷,那还怕学不好吗?
6. 昼耕夜诵:有个人白天种地,晚上读书,累不累?肯定累呀,但人家坚持下来了!咱有这么勤奋吗?
7. 手不释卷:三国的吕蒙啊,那是时时刻刻都拿着书,连打仗都不放下,这学习的热情,啧啧!咱也得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呀!
8. 学无止境: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知识那是无穷无尽的呀!就像爬山,越往上爬越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咱得一直往上爬呀!
9. 博学多才:那些个有学问的人,啥都懂,多让人羡慕呀!咱也得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呀,多学点东西准没错!
10. 开卷有益:只要打开书本读,就肯定有收获呀!这还有啥好犹豫的,赶紧读书去吧!
我的观点结论:读书求学的成语故事真的很激励人,它们告诉我们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没有学不成的事情。
我们应该从这些故事中汲取力量,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
古人认真学习的成语故事
![古人认真学习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12e44401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bc.png)
古人认真学习的成语故事1、程门立雪:冒着大雪在程颐的门前站着,形容尊师重道,虔诚求教。
2、悬梁刺骨:形容刻苦学习。
3、囊萤映雪:形容刻苦攻读。
4、学而不厌:厌,满足。
学习总感到不满足。
形容好学到不会厌烦的地步。
5、夙兴夜寐:夙,早;兴,起来;寐,睡。
早起晚睡。
形容勤奋。
6、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7、分秒必争:一分一秒也一定要争取。
形容抓紧时间。
8、凿壁偷光: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9、一丝不苟: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10、磨穿铁砚:磨穿了铁铸的砚台。
形容立志不移,持久不懈。
也形容笔墨功夫之深。
11、手不释卷:看书入迷,手都不舍得放下书,形容勤奋好学。
释:放下;卷:指书籍。
12、圆木警枕:用圆木做枕头,睡着时容易醒,不会懒惰。
形容鞭策自己,勤奋不懈。
13、勤勤恳恳:形容勤劳踏实。
也形容勤恳的样子。
14、废寝忘食:废:停止。
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
形容专心努力。
15、昼耕夜诵:白天种地,夜晚读书,形容抓紧时间学习,读书勤奋。
16、刺股悬梁:形容刻苦学习。
17、专心致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
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18、引锥刺股:锥,锥子;股,大腿。
晚间读书时想睡觉,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
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19、卧薪尝胆:薪:柴草。
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
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20、一丝不苟:苟:苟且,马虎。
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21、韦编三绝:韦:熟牛皮。
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条把竹简编编联起来,做“韦编”。
三:多次。
绝:断。
反复研读,以致编联竹简的的皮绳断了多次。
指读书勤奋刻苦。
22、孜孜不倦:孜孜,也作“孳孳”,努力不懈的样子。
不倦,不知疲倦。
指工作或学习勤奋刻苦,不知疲倦。
形容十分努力。
23、闻鸡起舞: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24、朝乾夕惕:乾,乾乾,即自强不息;惕,小心谨慎。
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懈怠。
25、映雪读书:利用雪的反光读书。
关于读书的成语典故
![关于读书的成语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c070e7c1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40.png)
关于读书的成语典故关于读书的成语典故如下:凿壁偷光出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此典又可写作“凿壁借光”、“凿壁借辉”、“穿壁借光”、“偷光凿壁”,或简称“凿壁”、“偷光”、“匡壁”等。
形容贫寒之士刻苦夜读的典故。
映月读书比喻在生活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读书的典故。
事出《南齐书孝义传江泌》:“(江)泌少贫,昼日斫屧(做鞋子),夜读书,随月光握卷升屋(登上屋顶)。
”此典流传甚广,主要有“映月”、“趁月亮”、“月下读”、“对月影”等形式。
十年窗下形容长期闭门苦读的典故。
语出金元间刘祁《归潜志》:“南渡后疆土狭隘,止河南、陕西,故仕进调官,皆不得遽。
人仕或守十余载,号重复累,往往归耕或教小学养生。
故当时有云: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今日一举成名天下知,十年窗下无人问也。
”后人便以“十年窗下”、“寒窗十载”、“寒窗之下”、“十载寒窗”、“灯窗十载”等词语来形容长期清贫自守,闭门苦读。
读书种子比喻世世代代的读书人象种子一样播撒开去,衍生不息。
语出周密《齐东野语书种文种》:“裴度常训其子云:凡吾辈但可令文种无绝,然期间有成功能致身万乘之相,则天也。
山谷(黄庭坚,号山谷道人)云:四民皆坐世业,士大夫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
然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
有才气者出,便当名世矣。
似祖(效法)裴语,特(只不过)易文种为书种耳。
”此典的其它形式有“书种”、“读书种”。
束之高阁比喻将收卷充置不用的典故。
典出《世说新语豪爽第十三》刘孝标注引《汉晋春秋》:“是时刘乂(y)、殷浩诸人盛名冠世,(庾)翼未之贵也,常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等到)天下清定,然后议其所任耳。
”此典本不指书,但后来人们往往以此典来表示把书扔在一边不再读或不再用。
其形式有“束高阁”、“束阁”、“束置高阁”。
三坟五典指称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典故。
语出《左传昭公十二年》:“左史倚相(左史,官职名,倚相,人名)趋过(快步走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好好对待他)。
读书有关的四字成语大全
![读书有关的四字成语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99c1e088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57.png)
读书有关的四字成语大全读书,是一件能让人充实自我、增长智慧的事情。
在我们的汉语中,有许多与读书相关的四字成语,它们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读书的种种情景和态度。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这些精彩的成语吧。
“悬梁刺股”,这个成语讲述的是汉朝的孙敬和战国时期的苏秦刻苦读书的故事。
孙敬为了防止自己读书时打瞌睡,就把头发系在房梁上;苏秦则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来保持清醒。
他们这种刻苦努力、勤奋读书的精神令人钦佩,也激励着后人在求学之路上不懈奋斗。
“囊萤映雪”同样展现了古人读书的艰辛与坚持。
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明读书,孙康则利用雪的反光读书。
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依然对知识充满渴望,想方设法地创造读书的机会。
“凿壁偷光”说的是西汉匡衡幼时勤奋好学,但家中贫困晚上点不起灯。
他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借邻居家的灯光来读书。
这种对读书的热爱和执着追求,值得我们学习。
“韦编三绝”中的孔子,为了深入研究《周易》,反复翻阅,致使编连竹简的牛皮绳子多次断裂。
这体现了孔子读书时的专注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牛角挂书”里的李密,在骑牛访友的路上,把《汉书》挂在牛角上,一边赶路一边读书。
这种随时随地抓紧时间读书的态度,充分展示了他对知识的渴求。
“昼耕夜诵”描绘的是白天种地,夜晚读书的场景。
它反映了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依然不忘学习,利用一切时间提升自己。
“博览群书”形容一个人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
只有广泛涉猎,才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学富五车”则是说一个人的学识渊博,所读过的书可以装满五辆车。
这是对一个人深厚学识的极高赞誉。
“手不释卷”表示手里总是拿着书,舍不得放下。
它刻画了一个热爱读书、勤奋好学的形象。
“专心致志”强调读书时要全神贯注,心无旁骛。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书中的精髓。
“博闻强识”指的是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这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积累来实现。
“废寝忘食”形容一个人读书太过投入,以至于忘记了吃饭和睡觉。
这种专注和痴迷的状态,往往能让人在知识的海洋中收获更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一文库()〔20则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
只有经过一番磨砺,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勤学苦练,不断的探索,才能向成功的道路一步步迈进。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20则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参考!
▲1.束之高阁
比喻将收卷充置不用的典故。
典出《世说新语·豪爽第十三》刘孝标注引《汉晋春秋》:“是时刘乂(yì)、殷浩诸人盛名冠世,(庾)翼未之贵也,常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等到)天下清定,然后议其所任耳。
’”此典本不指书,但后来人们往往以此典来表示把书扔在一边不再读或不再用。
其形式有“束高阁”、“束阁”、“束置高阁”。
▲2.负薪读书
事出《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买臣字翁子,吴人也。
家贫,好读书,不置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
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
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
买臣笑曰:‘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
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
’”此
典一般以“负薪”或“负樵”的形式出现。
有时,此典也用来形容未遇时的贫居生活。
▲3.藏之名山
形容作品很有价值因而非常值得珍视的典故。
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此典的主要形式有“藏之名山”、“藏诸名山”、“藏版名山”、“名山藏”、“藏名岳”、“藏述著”等。
▲4.挟策读书
语出《庄子·外篇·骈拇第八》:“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
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
”后人便以“挟策”、“挟册”、“挟策读书”、“挟策亡羊”、“读书亡羊”表示专心致志地勤奋读书。
▲5.高凤流麦
语出《后汉书·逸民传·高凤》:“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
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
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
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
妻还怪问,凤方悟之。
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
”后人于是以“流麦”、“麦流”、“弃麦”、“麦不收”、“中庭麦”、“高凤”等来形容专心读书。
▲6.温舒编蒲
事出《汉书·贾枚邹路传》:“路温舒字长君,巨鹿东里
人也。
父为里监门。
使温舒牧羊,温舒取泽中蒲,截以为牒,编用写书。
”晋时的王育也在牧羊时折蒲学书,最后博通经史。
此典的其他形式有“编蒲”、“截蒲”、“削蒲”、“题蒲”、“编简”等。
▲7.凿壁偷光
出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
此典又可写作“凿壁借光”、“凿壁借辉”、“穿壁借光”、“偷光凿壁”,或简称“凿壁”、“偷光”、“匡壁”等。
形容贫寒之士刻苦夜读的典故。
▲8.映月读书
比喻在生活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读书的典故。
事出《南齐书·孝义传·江泌》:“(江)泌少贫,昼日斫屧(做鞋子),夜读书,随月光握卷升屋(登上屋顶)。
”此典流传甚广,主要有“映月”、“趁月亮”、“月下读”、“对月影”等形式。
▲9.囊萤映雪
“囊萤”典出《艺文类聚·续晋阳秋》:“车胤字武子,学而不倦。
家贫不常得油,夏日用练囊盛数十萤火,以夜继日焉。
”“映雪”典出《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此两典的主要形式有“囊萤”、“聚萤”、“照萤”、“读书萤”、“映雪”、“照雪”、“窗雪”等,两典并用还有“雪窗萤
火”、“萤雪”等形式。
比喻贫士苦读的典故。
▲10.悬梁刺股
悬梁,语见《太平御览》卷61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孙敬好学,时欲寤寐(打瞌睡),悬头至屋梁以自课”;刺股,语出《战国策·秦策一》:“(苏秦)乃夜发书。
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课。
伏而诵之。
简练以为揣摩。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大腿),血流至足。
”
▲11.韦编三绝
语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读《易》,韦编三绝。
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研究得差不多)矣。
’”韦编,是用来串连竹简的熟牛皮;三绝,是断了三次。
此典的其它形式有:“绝编”、“三编绝”、“韦三绝”、“绝韦编”、“三绝韦编”等。
形容刻苦认真读书的典故。
▲12.下帷读书
语出《史记·儒林列传·董促舒》:“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
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
”
形容闭门谢客、专心读书学习的典故。
此典的其它形式有:“下帷(帏)”、“下书帷”、“闭户垂帷”、“垂帷闭户”等。
▲13.三余读书
语出《三国志·魏书·钟繇华歆王朗传》裴松之注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