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3事故对我国轨道交通装备业的影响

合集下载

2.7事故调查报告

2.7事故调查报告

广东省佛山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2·7”透水坍塌重大事故调查报告2018年2月7日20时40分许,由中交二航局组织施工的佛山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土建一标段(以下简称“TJ1标段”)湖涌站至绿岛湖站盾构区间右线工地突发透水,引发隧道及路面坍塌,造成11人死亡、1人失踪、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5323.8万元。

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国务委员王勇、应急管理部部长(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王玉普、省长马兴瑞等领导立即作出指示批示,要求全力搜救被困人员,防止次生事故,查明事故原因,并举一反三,对大型施工工地隐患进行全面排查整治。

受省委书记李希、省长马兴瑞委托,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林少春赶到事故现场指挥、督导事故救援、善后、抢险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派出工作组及时赶到现场指导工作。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有关规定,省政府成立了由省政府副秘书长张爱军任组长,省纪委和省公安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安全监管局、省法制办、省总工会以及佛山市政府负责同志参加的“2·7”重大事故省政府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

调查组聘请了国内岩土、结构、水文地质、机电、安全工程等方面的9名专家协助调查。

调查组坚持“四不放过”和“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现场勘查、查阅资料、调查取证、检测鉴定和专家论证,查明了事故发生的原因、经过、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等情况,认定了事故的性质和责任,提出了对有关责任人员和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

同时,针对事故原因及暴露出的问题,总结了事故的主要教训,提出了事故防范措施建议。

一、事故基本情况(一)工程项目概况。

佛山市轨道交通2号线是佛山市东西走向的骨干轨道线路,计划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规划由佛山南庄出发,跨东平水道、陈村水道,至广州南站。

基于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工程伦理分析

基于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工程伦理分析

基于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工程伦理分析案例描述2011年7月23日,本是平常无异的一天,却成为了中国高铁行业的极为黑暗的时刻。

在当天晚上19时30分左右,在遭受多次雷击后温州南站列控中心保险管F2熔断,进而导致温州境内高铁的自动闭塞系统发生故障,每一个分区里都显示绿灯,表示前面分区无车行驶。

另外,列控中心的通信系统也受到影响,默认为红光带,即有车占用。

在两类故障未及时得到修复的情况下,上海铁路局调度员分别通知D3115列车、D301车发车,从而促使D301次与D3115次动车组在行驶至轨道电路发生故障的温州南站5829AG轨道区段发生追尾,导致D301的第1-5节车以及D3115的第15、16节车发生脱轨。

据统计,40人罹难,172人受伤,整条线路被迫中止营运32小时35分,直接经济损失19371.65万元,是中国高铁开通运营后发生的最严重故障。

经调查,造成该事故的主因被判定为列控中心所采用的LKD2—T1型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和重大安全隐患,该设备是由通号集团所属的通号设计院研发和生产。

设备问题隐射出的是工程伦理的被忽视,倘若前期有严格的上道使用审查,尽早进行返厂升级,就可以避免此次事故的发生。

除了重大生命和财产的损失,事故后全国乃至全球各种流言蜚语的传播则让中国高铁陷入更大的黑暗中。

一、案例重构虽然已经过去10余年,“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依旧是中国铁路史上挥之不去的噩梦。

相较于造成72人死亡、416人受伤的08年胶济铁路事故的,以及造成41人死亡的11年京珠高速路上卧铺客车燃烧事故,这次事故也不是伤亡最多的,但是,这起甬温线事故之所以成为焦点,主要是因为发生的是动车事故,而且当时中国高铁还发展起步没几年,外界对高铁行业还是存在一定的质疑。

重新对“7.23”甬温线事故进行分析,存在于其中的工程伦理问题也是多方面的。

(1)在雷暴天气中,为何被雷击就导致通号设计院提供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故障,保险管F2熔断?设计初期难道没有针对各种极端天气环境进行考量么?没有防雷设施么?此外,列控中心设备故障后,软件层面以及硬件层面是否有设置防护措施呢?(2)通号设计院提供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存在如此设计缺陷和重大安全隐患,原铁道部招标之时流程是否合理?是否存在违规行为?(3)列控中心信号与轨道电路传输的CAN在雷击的影响下总线阻抗下降,使5829AG轨道电路与列控中心的通信出现故障,造成5829AG轨道电路发码异常,在无码、检测码、绿黄码间无规律变化,在温州南站计算机联锁终端显示5829AG区段“红光带”。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伦理审视——“7·23”中国高铁事故的反思及日、法、德高铁发展的启示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伦理审视——“7·23”中国高铁事故的反思及日、法、德高铁发展的启示
之后 ,人 们 开始 冷 静 反思 高 铁技 术 所 带来 的种 种 危 害, 开始理 性地 审视 高铁 所 引发 的各 种社 会影 响 。特 别是其 所 带来 的对安 全 问题 的担 忧 , 引发 了人们 对 更
高新科 学 技术在 社会 伦理 道德 层面 的深 刻思 考 。 以 可
说, 高铁 事故 的发 生 , 为一 种 “ 制造 出来 的风 作 被 险” m , 增加 了我们社会 的不安全性 , 也成为中国正
新干线的开通标志着人类开始跨人高速铁路时代。 从 12 世界 上 第一 条蒸 汽 机 车牵 引铁 路 ( 国的斯 85年 英
托 克 顿— — 达灵 顿 铁路 ) 的正 式 开 行 , 日本新 干线 到
的开通 , 明人类 对铁 路运 营技 术 的掌握 进入 了新 的 表 技 术运 用 时期 。 中国高速铁 路技 术作 为一个 庞大 的高
①关于“ 风险社会 ” 的理论 , 主要 以美国风险社会 理论 家乌尔里希 ・ 贝克和安东尼 ・ 吉登斯等为代表。 其基本思想是 , 为现代性的后果 , 作 现代社会 中
充满了不确定性 和不安全 因素 , 因而称之为“ 风险社会 ” 。
5 2
北京科技 大学 学报( 社会科 学版 )
21 0 2年 6月
21 0 2年学版 ) Ju a o nvri f c ne n eh o g e ig or l f i s y i c dT cn l yB in n U e toS e a o j
( o il ce c sE io S ca in e dt n) S i
与运 营管理 过程 , 是建 国 以来启 动各类 科研 机 构最 也 多 的一 项 高新科 学技术 。 然 而 ,世界 高 速铁路 虽 然 已有 近 5 的应 用发 0年 展历 程 , 到 目前 为 止 , 们对 逐 渐 提升 的速 度控 制 但 人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启示-文档资料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启示-文档资料
安全经验分享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
启示
生产运行科 二O一O年七月
事故描述
北京时间7月23日20时27分,杭深线永嘉 至温州南间,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 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 D301次列车第1至4位脱线,D3115次列车第 15、16位脱线。目前死亡人数已上升至39 人,受伤人数上升至192人。
2、管道运输的特点决定了生产调度在整个管道运输的核心地位,生产 调度人员的任何疏漏,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严格落实岗位责任 制,严肃生产调度纪律,提高各级生产调度人员岗位责任心,在任何 时候都不能放松。
教训与启示
3、随着近年来生产调度信息化、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管道生产调 度模式和效率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无论多么先进的设备,都要靠人 去操作,机器设备无法替代人在指挥生产调度中的作用,加强人员培 训,提高各级生产调度人员的技术素质,同时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 确保其正常、可靠运行,切忌盲目迷信“先进设备”的力量,人机的 有效结合,才能实现安全生产。
教训与启示
1、目前中国油气骨干管道里程已突破7万公里,管道运输已成为继公路、 铁路、水运和航空之后第5大交通运输方式。 近年来,同铁路建设的 如火如荼类似,管道建设规模、速度不断提升,但伴随高速发展的管 道,所引发的工程质量问题、违反工程建设基本程序、有关法律法规 要求及其给管道后续正常的生产运行带来的一系列遗留问题摆在了各 级生产管理者的面前,也给管道的安全平稳运行带来了影响,企业要 发展,前提必须是安全,坚持科学发展,决不要带血的发展。生产运行科Fra bibliotek 事故原因初步分析
◆硬件设施: 温州南站信号灯设备设计上存在严重缺陷,遭雷击发
生故障后,本应显示为红灯的区间信号机错误显示为绿灯, 没有给后车提供应有的信号,相关调度人员也没有发出预 警,引发追尾事故。

723动车事故分析及思考

723动车事故分析及思考

723动车事故分析及思考723动车事故是中国铁路史上一次严重的安全事故,发生在2011年7月23日,涉及甬温线(宁波至温州)的动车组列车。

这次事故造成40人死亡,171人受伤,其中还包括一名外籍旅客。

根据官方的事故报告,事故起因主要为设备故障和人员失误。

以下是对这次事故的分析和思考。

首先,设备故障是导致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调查,事故发生时,动车组的牵引系统存在故障。

具体来说,动车组的受电弓(电力机车设备,用于将电流从接触网引入机车)出现了故障,导致其与接触网之间的接触不良,进而引发了事故。

此故障的原因可能为制造商的质量控制问题,或者是设备在日常维护中未得到妥善的保养和修复。

其次,人员失误也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因素。

根据报告,当时动车组的相关操作员并没有及时发现并处理牵引系统的故障。

再者,相关工作人员在执行任务时并未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甚至在非必要情况下进行了错误的操作,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这种人员失误表明了铁路公司在员工培训和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

另外,从这次事故中我们还可以看出,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在安全性与设备质量上仍需要进一步提高。

尽管中国高速铁路在发展速度和总长度上都有很大进步,但是安全性能和技术水平却并非简单增加投入就能提升的。

铁路管理部门和相关企业应该在铁路建设和运营中加强安全管理,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特别是在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上,必须要进行全面的实验验证和安全检测,以确保其安全性。

然而,尽管723动车事故带来了沉痛的教训,但也催生了中国铁路安全性能的提升。

事故发生后,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动车组和电力机车牵引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对动车组和电力机车牵引设备的安全管理进行全面排查和整改。

此外,中国铁路总公司也加强了对动车组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检修工作,并加大了对违规操作的处罚力度。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中国高速铁路的安全性能。

除了铁路部门的安全管理措施外,公众对铁路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也得到了提高。

从7.23高速列车事故中想到的铸件质量问题及建议

从7.23高速列车事故中想到的铸件质量问题及建议

从7.23高速列车事故中想到的铸件质量问题及建议涂思柏摘要:扼要介绍了作者从高速列车等系列事故中联想到的我国铸件质量问题及其应对措施之建议关键词:铸件质量问题措施全国铸造学会于1979年在首届质控与测试专委会学术年会上提出“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号召,至今已32年了。

在今年9月14日大连召开的夏季达沃斯高层论坛开幕式上温总理讲话的主题“关注增长质量,掌握经济格局”。

回眸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铸造事业突飞猛进获得了巨大成就,铸件质量显著提高,令国人鼓舞!然而,从“关注增长质量”、“以质量求发展”出发,联想到今年7.23高速列车等一系列事故,也令国人震惊!一.我国铸造质量取得了长足进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科学发展观的实施,我国的铸造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目前国内已拥有一批现代化铸造企业、科研院所、院校,拥有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能够生产超大型、高、精、尖产品。

如北京一机床制造成功世界最大单体球铁件,上海宏钢电站设备铸锻有限公司生产的1000兆瓦超超临界机组高压外缸排气端与重型燃气轮机透平轴承座等等。

采用计算机管理、网络化运作,实现了清洁、文明生产,自由地融入国际经贸一体化。

在高速发展的铸造业推动下,铸造质量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1.员工的质量意识大有提高。

在上述的现代化铸造企业,以质量求发展的意识深入人心。

员工进入岗位就绷紧质量这根弦,生产就有工艺数据,用数据规范自己的工艺行为,用数据把质量关,用双手干出优质铸件。

比如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铸造分厂在生产HT250柴油机铸件时,采用ZIC-C型铸铁物理性能速测仪在线测控把关。

有一次,在线测试σb测 = 252MPa,车间为慎重按常规作一根同浇拉力试棒拉力试验结果σb常 = 220MPa,不合格。

再作同模余下的2根拉力试验结果分别为245MPa、265MPa,按常规工艺判断为不合格。

为此,车间会同工艺、技术、设计部门进行铸件本体解剖验证,结果合格。

工程伦理分析——以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为例

工程伦理分析——以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为例

上海铁路局有关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在设备故障发生后,未认真 正确地履行职责,故障处置工作不得力,未能起到可能避免事故发生 或减轻事故损失的作用。
事故定性
经调查认定,“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是一起因列控中心设备 存在严重设计缺陷、上道使用审查把关不严、雷击导致设备故障后应急处置 不力等因素造成的责任事故。
工程伦理分析——以7.23甬温线特 大铁路交通事故为例
目录
CONTENTS
1. 事故分析 2. 事故影响 3. 事故教训 4. 事故反省
背景
1背景及意义
2011年7月23日20时甬温线铁路交通事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事故发生经过·:
2011年7月23日20时30分05秒,甬温线浙 江省温州市境内,由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 的 D301 次 列 车 与 杭 州 站 开 往 福 州 南 站 的 D3115次列车发生动车组列车追尾事故。 此次事故已确认共有六节车厢脱轨,即 D301次列车第1至4位,D3115次列车第15、 16位。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伤,中断 行车32小时35分,直接经济损失19371.65 万元。
强化铁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深刻吸取“7·23”事故教训,有针对性地抓好问题整改。同时要举一反三,深入
3
查找安全隐患,严格落实整改责任,扎实推进安全风险管理、强化过程控制,
不断提高铁路安全管理水平。
安理工大西学安理工大学
展示完毕 请老师批评指正 谢谢
事故反省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切
1
实做到在任何时候都要把安全作为大事来抓,任何情况下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
位来考虑,任何影响安全的问题都要立即解决。

扰乱铁路安全生产

扰乱铁路安全生产

扰乱铁路安全生产铁路安全生产是保障铁路运输系统顺利运行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

然而,扰乱铁路安全生产的行为却时有发生,给社会造成了重大危害。

本文将从事故案例、乘客安全、设备设施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探讨扰乱铁路安全生产的问题。

首先,扰乱铁路安全生产的一个典型案例是“7·23”高铁事故。

这一事故发生在2011年,由于扰乱铁路信号系统导致两列高铁相撞,造成40余人死亡,近200人受伤。

这样的事故不仅给乘客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也给铁路运输系统带来了巨大影响。

这种扰乱安全生产的行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不能让其再次发生。

其次,扰乱铁路安全生产还会危及乘客的安全。

在火车上,乘客需要严格遵守安全规定,如在站台上等待火车停稳后上下车、不携带易燃易爆物品等等。

然而,有些乘客为了自身利益或满足好奇心,经常违反这些规定,给自己和其他乘客的安全带来了巨大隐患。

尤其是一些小孩不受监管,随意在车厢内奔跑或攀爬,更是扰乱了铁路安全生产。

此外,扰乱铁路安全生产还包括破坏设备设施的行为。

为了加强铁路运输系统的安全保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并对设备设施进行了详细规划和维护。

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却以破坏设施作为一种消遣或报复,挑战铁路安全生产的底线。

恶意破坏信号设备、动力系统、通信设备等,不仅增加了事故的发生风险,也加大了铁路运输系统的维护成本,对社会经济造成了不可忽视的损失。

最后,扰乱铁路安全生产还对社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铁路作为我国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与国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一旦发生重大事故,不仅给人民群众带来伤害,也会造成对经济的巨大冲击。

此外,扰乱铁路运输系统还会导致运输不畅、时间延误、舆论困扰等问题。

综上所述,扰乱铁路安全生产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安全和经济的稳定发展。

总之,扰乱铁路安全生产的行为可能导致严重的事故发生,影响乘客的安全,破坏设备设施,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动车特大事故【“7

动车特大事故【“7

动车特大事故【“7.23”动车特大事故安全大反思、大检查自我剖析】安全大反思、大检查自我剖析此次甬温线发生的“7.23”动车追尾特大事故,造成了40人死亡,192人伤亡及巨大的财产损失,说明铁路部门的安全基础还比较薄弱,反映出铁路部门的安全管理不到位,是一起典型人为原因造成的事故,国内外人辈感震惊,对铁路运营安全和铁路建设安全质量产生了极大的怀疑,造成了极坏的影响,铁路人几十年为之奋斗的积累下来口碑几乎被毁,也对铁路运输生产和收入受到严重影响,而且事故造成的影响短期内很难消除。

作为一名铁路人,深感痛心和愧疚和不安,血的教训提醒我们,安全生产是铁路运输和建设的命根子,也敲响了警钟,在全路反响较大,我也在思考和反省。

反问自已在本职岗位上所完成的工作,特别是现在监理及已完成的项目实体质量能否经得起查验,经得起将来行车安全的考验。

对于企业来说,安全责任制是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是所有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具体来说,如果安全生产责任分解到相关单位的每个岗位人员身上,每个人都能履职到位,不违章,就不会发生安全事故。

在此次大反思、大检查中,通过自我剖析,我认为自身有存在以下问题:1.安全意识不强,总觉得监理重点是管好质量,对安全方面发现的问题重视不够,不敏感,督促施工单位落实力度不够。

2.对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及上级有关安全方面的文件精神学习不够,理解不透,觉得自已所掌握的安全方面知识已能应付监理工作。

3.工作热情不足,遇事不够冷静,性子急躁,碰到挫折就容易灰心,对事业的坚持程度不够。

4.在监理工作中有时做老好人,对施工单位怀有同情心,没有做到铁面无私。

5.有时对领导布置落实的安全工作不能正确理解和领会,不重视,存在落实不到位的情况。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在下一步工作中我要通过以下方法对自身进行整改:第一要树立“安全工作是目前压倒一切的工作”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质量和安全是分不开”的理念,始终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自己开展监理工作的指南。

723动车事故分析及思考

723动车事故分析及思考

”723“事故原因分析及思考2011年7月23日晚上20点30分左右,甬温线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导致D301次1、2、3列车厢侧翻,从高架桥上坠落,毁坏严重,4车厢悬挂桥上,D3115次15、16车厢损毁严重。

截至7月29日,事故已造成40人死亡(其中2名外籍人士),200多人受伤,D301次列车司机当场死亡。

对于任何铁路专业人士而言,动车组相撞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因为动车组装有自动防护系统(ATP),如果后车迫近前车,系统将会自动导致后车停车,司机“就是想撞也撞不上”。

据《东方早报》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铁路建设高级顾问王梦恕表示,中国高铁在控制系统、信号系统方面很成功,能保证后面不追尾、前面不撞车。

那么,这起不可思议的事故究竟如何发生的?南方周末记者由铁道系统内部核心人士了解到,事故原因已经基本查明,其中调度方面有着难以推卸的责任,而信号系统也在最为关键的时刻出现了最致命的错误。

此前,由铁道部总调度长调任上海铁路局担任局长的安路生在事故发生后曾向外界通报了7.23事故的初步分析结果,他是这样说的,由于温州南站信号设备在设计上存在严重缺陷,遭雷击发生故障后,导致本应显示为红灯的区间信号机错误地显示为绿灯;而温州南站值班人员对新设备关键部位性能不了解,没能及时有效发现和处置设备问题;电务值班人员安全意识敏感性不强,没有意识到信号可能错误显示,未按有关规定进行故障处理,这一系列问题导致了这场事故的发生。

人们对此次事故众说纷纭,但我认为总的来说,造成事故的原因大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系统方面和人为方面的原因。

系统方面的原因是铁路信号系统存在严重缺陷,由于雷电和暴雨的影响发生故障,导致本应显示为红灯的区间信号机错误地显示为绿灯。

人为方面的原因又有以下几个方面:1、车站调度员错误的将两列动车放入同一信号故障区间。

据了解,事故线路使用CTCS-2列控设备,正常情况下列控设备会将铁路隔成若干区间,一个区间理论上只能放入一辆列车,列车进入后,区间尾部信号灯将显示红光。

7.23事件反省

7.23事件反省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高速铁路既要建设好,更要管理好。

这个管理,首先是安全管理。

事故虽已发生,但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怎么补?最重要的就是补上安全管理这一课高速铁路建设是打破我国交通运输“瓶颈”的重要选择。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高速铁路既要建设好,更要管理好。

这个管理,首先是安全管理。

事故虽已发生,但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怎么补?最重要的就是补上安全管理这一课。

高铁安全管理事关重大,涉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随着近年来高铁建设步伐的加快,方方面面的管理尤其是安全管理必须及时跟上,否则不仅会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无法弥补的严重损失,也会使铁路事业的发展付出难以挽回的沉重代价。

从近年来国内一些地方接连发生的事故和国外出现的类似重大灾难性事件看,在发展中必须把人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只有这样发展才是可持续的。

今年3月,由于存在大量安全隐患,日本福岛核电站在地震海啸发生后出现严重核泄漏,不仅使大量无辜民众遭受核辐射,还重创了低迷徘徊的日本经济,并一度引发全球性核恐慌,教训极为深刻。

那么,怎样补上高铁安全管理这一课呢?首先,要深刻反思和总结事故教训,在思想上牢牢绷紧“安全第一”这根弦。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让我们更警醒地认识到,发展和建设都是为了人民,而最重要的是人的生命安全。

只有人的生命安全得到切实保障,重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才能让社会安定有序,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出行的需求。

只有不断强化高铁安全管理的各项基础性工作,才能有效防范事故的发生,实现高铁安全、科学、有序、高效运营,充分发挥高铁的效益和作用。

因此,一定要把人的安全放在首位,把“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落实到管理的全过程,切不可片面追求速度。

其次,要抓住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集中力量消除安全隐患,强化高铁安全管理。

全面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要眼睛向内,逐项梳理,不留死角。

《2024年从工程伦理的角度谈“7·23”温州动车事故的伦理困境及出路》范文

《2024年从工程伦理的角度谈“7·23”温州动车事故的伦理困境及出路》范文

《从工程伦理的角度谈“7·23”温州动车事故的伦理困境及出路》篇一一、引言在高速发展的中国工程领域,重大事故并不罕见,而从工程伦理的视角出发来审视和解读这些事故显得尤为重要。

温州动车事故,作为近年来一次影响深远的事故,其背后的伦理困境与出路的探讨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从工程伦理的角度出发,分析“7·23”温州动车事故的伦理困境,并探讨解决这些困境的出路。

二、事故背景与概述“7·23”温州动车事故是指于某年7月23日在浙江省温州市发生的列车碰撞事故。

该事故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对我国的交通工程建设领域带来了巨大的震动和深刻反思。

此次事故暴露出的问题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更是工程伦理层面的。

三、工程伦理的困境(一)技术伦理困境在工程实践中,技术发展与伦理道德往往面临冲突。

在追求高速度、高效率的同时,往往容易忽视对安全性的充分考量。

温州动车事故中,技术的飞速发展背后是否伴随着足够的伦理审查和安全保障措施的缺失,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责任伦理困境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责任的归属常常模糊不清。

从工程伦理的角度来看,如何明确和落实责任主体,以及如何确保在事故发生后能够及时、公正地追究责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温州动车事故中,责任主体的不明确和责任追究的困难,使得伦理困境更加凸显。

(三)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冲突在工程项目中,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平衡往往是一个挑战。

如何确保在追求公共利益的同时不忽视个人利益,尤其是在发生事故时能够有效地保护和平衡各方利益,是工程伦理必须面对的问题。

温州动车事故中,公众对于事故原因的质疑和对赔偿问题的关注,凸显了这一伦理困境。

四、出路的探索(一)加强工程伦理教育通过加强工程伦理教育,提高工程师的伦理意识和责任感,使其在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始终将伦理原则放在首位。

(二)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确保工程项目从设计到运营的每一个环节都受到严格的监管和审查,防止因监管漏洞而导致的安全事故。

7·23甬温线特大事故处置对企业危机管理的启示

7·23甬温线特大事故处置对企业危机管理的启示

7月23日,甬温线发生特大事故。

惨痛的事故,在安全管理方面给企业以警醒,同时,有关方面的危机处置值得我们认真地思考。

一是正确的危机管理必须依托对形势的清醒判断。

从一个星期的处置来看,铁路部门可能存在对形势的误判,首先,可能把内部对铁路形象的认识误当成了外部的看法。

13年来,铁路六次大提速,实施中长期发展规划,客运专线建设成就巨大,进入到了历史最好发展时期。

但是在社会看来呢,铁路买票难、拿车皮难,“霸道”、服务不好,票价还在赶超民航。

事故前夕,投资2200亿的京沪高铁故障频仍,已经把铁路引向舆论风口,这时出现特大事故,使这个社会对铁路的“积怨”迅速爆发。

其次,这次事故的性质不同以往,出事的不是传统列车,而是新线上跑的技术先进的动车组。

死亡人数虽不及08年的胶济线、88年贵昆线特大事故,但人们对高速列车心态复杂。

承载中国发展形象的和谐号发生文革时期都罕见的追尾,无疑让国人愤怒而羞愧,人们的出气筒只能是铁路。

如果铁路能够充分认识到这次事故的特殊性、复杂性,把握到社会的心理变化态势,那么,很多处置就会主动许多。

这提示我们,危机管理者必须洞悉内外形势变化和发展趋势,坚持实事求是,避免主观主义、经验主义的错误。

二是处理危机要遵循规律、戒急用忍,避免欲速不达、事倍功半。

铁路部门应对这次危机,突出的特点是快,快速救援、快速通车、快速善后。

三个快体现了铁路高度集中统一、半军事化的管理文化和效率优势,而这一味求快带来的威权形象,容易引发外部舆论的反弹。

快速救援和快速通车有时是矛盾的,处理不好就容易误会。

铁路知道事故是危机管理,信息公开是危机管理的要点,其发言人也到了温州,几次面对记者。

问题是,当危机很大时,一个宣传口的中层干部不可能明晰全局,如何保证信息发布的有利?事故后发布最多的消息是救援基本结束、通车在即,自以为是在降温。

而小伊伊在这之后很久被坚持原地清理的特警救出,“这是一个奇迹”引发了众怒。

在重大危机面前,高层领导和专业领导不仅应靠前指挥,还应及时直面传媒,切实避免误读。

甬温线7.23事故反思及当前工作

甬温线7.23事故反思及当前工作

甬温线7.23事故之反思及当前工作甬温线7.23特大事故到目前已造成40人死亡,192人受伤,事故发生在刚建成2年的轨道上,发生在京沪高铁运行中不断曝出事故的时候,发生在全国安全月活动刚刚结束的红七月,发生在高铁仍如火如荼建设的今天,一方面让我们痛心疾首,更重要的是值得我们仍在进行高铁建设的人员反思。

我们只有反思其产生原因,才能更好的确保安全,保证事故不再发生。

一、对甬温线7.23事故的反思反思一:工程技术。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动车和高铁的前身是德国和日本的高速铁路技术,在中国引进后,经过大量的工程实践、综合、吸收与原有准高速相结合,创新,形成自己的一套新技术,运用于自身的高铁建设,基本上技术是完整的。

有人说外国人在系统里留下什么后窗,并与日本人打口水仗,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对此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要相信自己。

但相信自己,不等于我们的技术就相当成熟和完善,在使用中仍需不断优化和创新。

对我们施工来说,一方面要按图施工,另一方面也要多钻研和学习,要做到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对于不断提高和创新的设计要善于消化、过滤、再吸收,善于在施工实践中反馈设计,优化设计,从设计上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的可靠性、稳定性、这是最大的安全效应。

反思二:施工质量。

最近发生的一系列事故,都能折射出或直接原因就是施工质量还达不到要求所致。

工程质量是反映工程施工过程中或工程实体满足其在安全、使用功能、耐久性能、环境保护等方面所有明显和隐含能力的特性总和。

因此投入使用的工程和设备出现的事故一般都是因质量缺陷所致,目前高铁主体工程质量使用年限为100年,我们就要以此,也只能以此作为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工程质量。

当然我们可以说,我们是按规范要求施做的,或者说我们大部分都达到标准。

但若在如此重大事故面前反思的话,我们这样回答可能就显得苍白无力了。

我们要确保每一道环节、每一个作业项目都能以最高的标准要求,决不能放松要求和降低标准,我们必须用严格的管理、高标准把关来保证百年工程的无暇疵,来告慰逝去的人们。

轨道交通线一期工程透水坍塌重大事故案例分析

轨道交通线一期工程透水坍塌重大事故案例分析
广东省佛山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2·7”透水坍塌事故
事故直接原因
事故发生段存在深厚富水粉砂层且临近强透水的中粗砂层,地下水具有承压性,盾构机穿越该地段时发生透水涌砂涌泥坍塌的风险高。 盾尾密封装置在使用过程密封性能下降,盾尾密封被外部水土压力击穿,产生透水涌砂通道。 涌泥涌砂严重情况下在隧道内继续进行抢险作业,撤离不及时。 隧道结构破坏后,大量泥砂迅猛涌入隧道,在狭窄空间范围内形成强烈泥砂流和气浪向洞口方向冲击,导致部分人员逃生失败,造成了人员伤亡的严重后果。
广东省佛山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2·7”透水坍塌事故
4..中交二航局佛山轨道交通2号线项目经理部盾构分部应急预案 暂行 二、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专项预案20.突发隧道透水、喷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20.3 应急救援处置措施2.……组织人员从安全通道或沿着墙壁向安全出口方向迅速疏散、撤离,同时现场负责人要清点人数,保证隧道内所有人安全撤离。 佛山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TJ1标生产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预案编号:TJ1-ZXYA-2015 :第十三章、隧道涌水、突泥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四、处置措施4.1 出现征兆时处置措施:停止施工,安排洞内人员撤至安全地带…… 5..可以根据盾构机监控参数、视频信息、地面沉降等信息反映出的事故征兆,及时撤出作业人员。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第十六条:…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 未按规定6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未对除项目经理以外的其他岗位责任人员进行考核; 6..安全生产法第十九条: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当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等内容。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相应的机制,加强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未按规定7向从业人员告知危险因素8、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7..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一条:…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建设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负责项目管理的技术人员应当对有关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向施工作业班组、作业人员作出详细说明,并由双方签字确认。 中交二航局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管理办法第六章安全技术交底第二十七条:安全技术交底同施工技术交底同步分为项目总体交底、分部分项工程交底和工序交底。每项交底都要有书面交底材料记录。第二十九条: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安全技术底的内容应包括:…… 4 应急救援预案,监测监控要求等;…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解析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解析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国务院“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目录一、基本情况 (3)(一)事故线路情况 (3)(二)事故列车及司机情况 (4)(三)事故相关设备情况 (5)(四)事故地区气象情况 (6)(五)事故地段治安情况 (7)(六)事故相关单位情况 (7)(七)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上道情况 (11)二、事故发生经过 (13)三、事故应急处置情况 (19)四、事故原因和性质 (29)(一)事故原因 (29)(二)事故性质 (30)(三)事故暴露出各有关方面的主要问题 (30)五、对事故有关责任人员和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 (38)(一)建议免于追究责任人员 (38)(二)建议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人员 (38)(三)建议责成相关单位和主要负责人作出深刻检查 (56)(四)建议对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单位依法进行整顿 (56)(五)建议对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行政处罚 (57)六、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建议 (57)(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 (57)(二)切实加强高铁技术设备制造企业研发工作的管理 (58)(三)切实健全完善高铁安全运行的规章制度和标准 (60)(四)切实强化高铁技术设备研发管理 (61)(五)切实严把高铁技术设备安全准入关 (62)(六)切实强化高铁运输安全管理和职工教育培训 (63)(七)切实加强铁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65)(八)切实加强高铁规划布局和统筹发展工作 (66)“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2011年7月23日20时30分05秒,甬温线浙江省温州市境内,由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D301次列车与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列车发生动车组列车追尾事故,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伤,中断行车32小时35分,直接经济损失19371.65万元。

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

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

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事件概述723动车事故是指发生在2022年7月23日的一起铁路交通事故。

当天,一辆行驶在某条高速铁路上的动车突然出现故障,导致列车脱轨并发生严重的事故。

这起事故造成多人死亡和伤亡,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调查。

事故现场勘查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迅速展开了现场勘查工作。

初步调查结果显示,事故的发生地点位于一段高速铁路的一座桥梁上。

事故现场存在明显的脱轨痕迹,车辆遭受了严重的损坏,并造成了铁路线路的受损。

调查分析经过对事故现场的勘查和相关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初步的调查结论:1.设备故障:事故发生时,动车出现了严重的设备故障,导致列车无法正常行驶。

这种设备故障可能是由于长时间的使用和缺乏及时维护所导致的。

2.人为因素: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列车的驾驶员在事故前并未发现任何异常状况。

这可能是由于设备故障突发而导致驾驶员无法及时做出反应,或者是由于驾驶员对设备故障的认识不足。

3.基础设施问题:事故发生地点的桥梁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结构问题,这也可能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进一步的结构检查和评估将有助于确定桥梁是否存在缺陷。

安全建议基于对事故的调查和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安全建议,以预防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1.定期维护和检修:及时进行设备的维护和检修,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特别是对于高速铁路等关键设施,应加强巡检和维护工作,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提高驾驶员培训:对于驾驶员,需要提供更加全面的培训,使其能够充分了解和应对各种设备故障情况。

这样可以增加驾驶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反应能力,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加强基础设施检查:对于关键的铁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应定期进行结构检查和评估,以确保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修复和加固。

4.强化安全文化:铁路部门应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同时,鼓励员工报告和处理设备故障,以便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教训总结723动车事故给我们带来了沉重的教训。

铁路交通事故案例评析

铁路交通事故案例评析

铁路交通事故案例评析铁路交通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承载着大量的人员和物资流动。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铁路交通事故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本文将对一些典型的铁路交通事故案例进行评析,以从中吸取教训,提高铁路交通安全水平。

一、案例一:“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2011 年 7 月 23 日 20 时 30 分 05 秒,甬温线浙江省温州市境内,由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 D301 次列车与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 D3115 次列车发生动车组列车追尾事故。

此次事故造成 40 人死亡、172 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 1937165 万元。

事故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备故障:雷击导致温州南站的信号设备发生故障,使得控车信息传输不畅。

2、应急处置不当:相关部门在面对突发故障时,应急处置措施不够及时和有效,未能及时避免事故的发生。

这起事故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教训:1、加强设备维护和更新:确保铁路信号等关键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加大对设备的日常巡检和维护力度,及时发现并排除潜在的故障隐患。

2、完善应急预案:制定更加科学、全面的应急预案,并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强化安全管理:从管理层到一线员工,都要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将安全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环节。

二、案例二:“10·29”成渝铁路列车冲突事故2008 年 10 月 29 日 7 时 30 分,成渝铁路 87104 次货物列车运行至临江场站至永川站间,与前行的 87002 次货物列车发生冲突。

事故造成机车中破 1 台,货车报废 4 辆、大破 1 辆、中破 1 辆,中断成渝铁路行车 5 小时 58 分。

经调查,事故原因主要是司机违规操作,未严格按照行车规则行驶。

这一案例提醒我们:1、提高司机的职业素养:加强对司机的培训和考核,使其熟练掌握行车规则和操作技能,杜绝违规操作。

2、加强监控和管理:利用先进的监控技术,对列车运行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

郑州市“7·20”特大洪水对地铁工程防洪影响研究

郑州市“7·20”特大洪水对地铁工程防洪影响研究

郑州市“720”特大洪水对地铁工程防洪影响研究徐苏容;周振民【期刊名称】《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年(卷),期】2022(53)4【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气象和气候事件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城市地下建筑工程的发展。

针对2021年7月20日郑州发生的特大暴雨(简称“7·20”暴雨),提出了暴雨洪水广义极值分布模型和重现期计算方法。

基于二维-非恒定流理论,构建了城市洪水模拟模型,对城市洪水进行了模拟。

计算表明,郑州“7·20”暴雨超过了千年一遇水平。

选择郑州市环型地铁5号线为计算实例,基于地铁5号环线的建筑工程分布特征并综合考虑地表与地下雨洪汇流特点,沿地铁5号线路设计了36个洪水风险点。

应用暴雨模拟模型计算得到了地铁5号线沿途36个洪水风险点对应于不同洪水频率的淹没水深。

通过对洪水模拟模型有关参数的验证,结果证明,计算得到的研究区域范围内的洪水过程基本符合研究区低洼处的洪水淹没情况,该模型也可以准确地描述市区街道洪水形成过程、道路和桥梁交汇处的累计淹没水深。

构建的模拟模型也可以合理地模拟城市河道排水情况。

计算结果表明,以郑州“7·20”暴雨为洪水设计验证标准,就地铁5号线而言,大多数洪水风险点的淹没水深超过2.0 m,最大淹没水深接近3.0 m。

根据洪水模拟和重现期计算结果,提出了郑州市地铁工程洪水风险分类方法,并提出了洪水预警措施。

通过检验证明,研究结果对于城市短历时极端暴雨分析、城市地下空间建筑工程防洪以及城市地铁线路运行管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总页数】14页(P41-54)【作者】徐苏容;周振民【作者单位】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3.4【相关文献】1.防洪工程在抗御特大暴雨洪水中的作用2.浙江"99630"特大洪水中水利工程的防洪减灾作用3.汉江非工程防洪措施在战胜特大洪水中的作用4.地铁盾构施工对郑西高铁跨绕城高速特大桥影响的数值分析及对地表的影响5.太湖流域应对特大洪水防洪工程效益模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23事故对我国轨道交通装备业的影响
摘要:2011年7月23日甬台温铁路列车发生追尾事故,造成多人死亡,数百人受伤,备受各界人士关注,引发民众对高铁安全性忧虑。

事故发生后不久,高速铁路全面降速降价,但上座率惨淡。

本文着重分析723事故对我国轨道交通装备业产生的经济,研发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723事故;轨道交通;经济;研发
事故重温
2011年7月23日20时30分左右,一列从北京南站始发前往福州站的D301次列车CRH2-139E(川崎重工业技术)与一列从杭州站始发前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动车组列车CRH1-046B(庞巴迪运输技术),两车方向一致,行至浙江省温州市方向黄龙路段下岙路,D3115正在慢速行车时被D301次列车追尾。

导致D301次1、2、3列车厢侧翻,从高架桥上坠落,毁坏严重,4车厢悬挂桥上,D3115次15、 16车厢损毁严重。

造成40人死亡,200多人受伤。

事故原因
经调查认定,事故发生的原因是:通号集团所属通号设计院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中管理混乱,通号集团作为甬温线通信信号集成总承包商履行职责不力,致使为甬温线温州南站提供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和重大安全隐患。

国家铁道部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招投标、技术审查、上道使用等方面违规操作、把关不严,致使其在温州南站上道使用。

当温州南站列控中心采集驱动单元采集电路电源回路中保险管F2遭雷击熔断后,采集数据不再更新,错误地控制轨道电路发码及信号显示,使行车处于不安全状态。

雷击也造成5829AG轨道电路发送器与列控中心通信故障。

使从永嘉站出发驶向温州南站的D3115次列车超速防护系统自动制动,在5829AG区段内停车。

由于轨道电路发码异常,导致其三次转目视行车模式起车受阻,7分40秒后才转为目视行车模式以低于20公里/小时的速度向温州南站缓慢行驶,未能及时驶出5829闭塞分区。

因温州南站列控中心未能采集到前行D3115次列车在5829AG 区段的占用状态信息,使温州南站列控中心管辖的5829闭塞分区及后续两个闭
塞分区防护信号错误地显示绿灯,向D301次列车发送无车占用码,导致D301
次列车驶向D3115次列车并发生追尾。

上海铁路局有关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在设备故障发生后,未认真正确地履行职责,故障处置工作不得力,未能起到可能避免事故发生或减轻事故损失的作用。

事故产生影响
“中国,请停下你飞奔的脚步,等一等你的人民,等一等你的灵魂,等一等你的道德,等一等你的良知!不要让列车脱轨,不要让桥梁坍塌,不要让道路成陷阱,不要让房屋成危楼。

慢点走,让每一个生命都有自由和尊严,每一个人都不被“时代”抛下,每一个人都顺利平安地抵达终点。

”专栏作家媒体人童大焕在其文章中哀悼说,引发民众共鸣。

1.对轨道交通产业经济产生的影响
2011年是中国轨道交通产业经历巨大变革的一年。

上半年,轨道交通产业延续前两年的发展趋势,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但由于财务负债的日益增长,铁道部调低了2011年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投资增速逐步放缓,上半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22.49亿元,同比增长6.9%;下半年,由于“7.23”甬温线动车事故的负面影响,全行业进入整顿停滞期,国务院暂停了新建高铁项目的审批,银行开始严控对铁道部的放贷,导致部分在建铁路项目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态,截止到2011年10月,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为4290亿元,同比下滑了25.2%。

但是,由于装备企业的订单早已确定,因此动车事故对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的影响暂不明显,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仍然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以中国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的双寡头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为例:中国南车去年的主营业务收入为807.11亿元,同比增长24.3%;中国北车去年的主营业务收入为893.53亿元,同比增长43.7%。

随着铁路全行业整顿期的延续,加上铁道部债务危机情况的日趋加重,“7.23”甬温线动车事故对行业的影响逐渐显现,轨道交通装备增长步伐将随之趋缓。

2012前六个月,我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777.51亿元,同比大幅下滑36.1%。

铁道部去年基本未进行铁路机车招标,加上今年上半年铁路投资的大幅下滑,随着原有订单在今年初的逐渐交付完毕,我国轨道交通装备主要企业不可避免的经历了一次“坐山车”–从高速增长的状态突然转入下滑。

今年一季度,中国南车实现营业收入192亿元,同比减少4.9%;中国北车实现营业收入184亿元,同比减少5.54%。

图1: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金额
另外,受“7·23”事故影响,A股市场铁路设备、基建概念股遭遇集体重挫,中国南车、中国北车几近跌停。

基准上证综指也收盘下跌八十多点。

跌幅将近3%不过,与铁路板块个股大跌相反,航空股却表现强劲,因祸上涨。

2.对高铁研发生产运行产生的影响
“7·23”事故的发生舆论曾一度质疑中国高铁技术取得的成绩。

尽管“7·23”事故主因在120天后被确定为组织和管理不善而非技术问题,大量的误解乃至有意的歪曲仍呈一边倒的架势。

但是,近几年中国高层领导在国际经贸交流中,多次主动推介中国高铁技术,尤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大构想中,都将其作为加强国际经贸战略大合作的一张“王牌”展示给全世界。

这进一步说明中国决策高层对中国高铁技术抱以高度认可和信任。

由于此次事故原因绝大部分属于研发过程中技术存在缺陷以及管理不当,《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中针对这些技术缺陷提出如下建议:
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

2)切实加强高铁技术设备制造企业研发工作的管理。

3)切实健全完善高铁安全运行的规章制度和标准。

4)切实强化高铁技术设备研发管理。

5)切实严把高铁技术设备安全准入关。

6)切实强化高铁运输安全管理和职工教育培训。

7)切实加强铁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8)切实加强高铁规划布局和统筹发展工作。

3.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此次事故造成40人死亡,200多人受伤,社会影响重大,公众对高铁的安全性产生了质疑,直接造成的后果是,部分旅客放弃选择高铁而选择其它交通工具出行。

由于高铁列车上座率较为惨淡,且车票预定量不足,铁道部亦缩减停运了部分车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