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第一学时)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doc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一.教材分析:虽然学生学过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以及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这些都不足以让学生明确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有机联系,不能真正理解“系统”的含义;后3节课的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又都是通过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流动来实现的。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既具体阐述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通过营养而发生联系,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生态系统的含义,而且更是后面所学内容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生态系统的营养成分及其营养结构,区别营养结构与空间结构,理解生态系统四种成分的营养功能地位及其相互关系,理解营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掌握营养级的概念以及营养级与食物链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指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营养结构,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相互关系及食物网,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的教育;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的观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生态观点的教育;通过学习相邻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的辩证思想。
三.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其功能地位,营养结构及营养级的知识。
四.教学难点: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三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在食物链中后一营养级生物对前一营养级生物的积极作用。
五.教学设计思路的理论依据:从个性到342017-08-10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一.教材分析:虽然学生学过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以及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这些都不足以让学生明确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有机联系,不能真正理解“系统”的含义;后3节课的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又都是通过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流动来实现的。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既具体阐述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通过营养而发生联系,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生态系统的含义,而且更是后面所学内容的基础。
《生态系统的结构》 导学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能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类型。
2、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明确各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理解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学会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
二、学习重点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
2、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分析。
三、学习难点1、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
2、食物网中复杂的营养关系及其中某种生物数量变化对其他生物数量的影响。
四、知识梳理(一)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二)生态系统的类型1、自然生态系统(1)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草原生态系统:多分布在干旱地区,年降雨量较少,缺乏高大的植物,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
(3)荒漠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降水稀少,动植物种类非常稀少。
(4)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有“地球之肾”之称。
(5)海洋生态系统: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动物种类很多,是地球上氧气的主要来源。
2、人工生态系统(1)农田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
(2)城市生态系统:人类起主导作用,植物种类和数量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
(三)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
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2、生产者(1)主要类群: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
(2)作用: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从而为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3、消费者(1)主要类群:动物,包括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和寄生动物等。
(2)作用: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第一学时)
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第一学时)【学习目标】知识: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相互间的关系;能力: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情感: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学习重点】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相互间的关系【自主学习】浏览课文,划记重点和难点,然后完成下列填充。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试一试] 1、尝试列举出你所知道的生态系统:我们所知的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合作探究]任务一:以草原生态系统为例,这个生态系统中的有哪些生物?(尽可能地列出来)。
并将你所列生物中有捕食关系的连成一个食物网。
解决问题:除食物链外还有哪些成分?在生态系统中可以缺少吗,为什么?任务二:写出调查项目:拟调查一个池塘生态系统(如书上图5-1所示),请根据图示及提供的实验器材(温度计、光照强度测定仪、酸度计、溶氧测定仪、水网、显微镜、放大镜、笔、记录本等。
)1、非生物因素:2、生物成分:(1)(2)(3)[归纳小结]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1、非生物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和能量(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自养型生物,主要是_______ ______),它是生态系统的;3、___________(各种动物,根据食性又分为初级、次级、三级等) ;4、____________(腐生异养型生物,包括_______ _________等) 。
【课堂检测】1、请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所有的植物都是生产者。
()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
()所有的菌类都是分解者。
()2、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①生活在人大肠内的细菌②某一池塘中的全部鱼类③肺炎患者肺部的肺炎双球菌④一根枯木及枯木上所有生物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②①D、③①④3、一个生态系统若能长期维持下去,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不可缺少的是()A. 生产者和消费者B. 消费者和分解者C. 生产者和分解者D. 所有生物成分4.绿眼虫是一种原生动物,在有光条件下能进行光合作用;在无光条件下却能在水中摄食有机成分。
学案8 生态系统的结构
学案8 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校 高20 级 班 学生: 考纲要求 生态系统的结构(Ⅰ)。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及成分1.概念:由________与它的____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空间范围:有大有小,其中________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是地球上的________及其________的总和。
3.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①物质:________、无机盐、空气。
②能量:热能、________能。
(2)生产者①范围:主要是________,属于________生物。
②地位:生态系统的__ __成分。
③作用:通过光合作用或________________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3)消费者①范围:主要是________,包括植食性动物、______动物、杂食性动物和寄生生物等。
②作用:消费者能够___________。
此外消费者对于_______和______等具有重要作用。
(4)分解者①范围:主要是______和______。
②作用:将动植物遗传残骸中的_ __分解成无机物。
思考 植物都是生产者,动物都是消费者,细菌都是分解吗?二、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1)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________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2)特点:__ _是食物链的开始;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一条食物链一般不会超过_______营养级。
2.食物网(1)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________。
(2)功能: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的渠道。
想一想 一种生物在食物网中是否只占有一个营养级?探究点一 生态系统的概念及成分1.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有哪些功能?思维拓展1.个体――→同种群落――→同环境中所有群落+无机环境→生态系统 2.各成分相互关系(1)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唯一能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转变成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有机物及其贮存的化学能)的成分,因此,可以说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
学生给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学生阅读教材,归纳生态系统的类型。
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生态系统的成分
引导学生说出比较熟悉的一个生态系统,分析各个生态系统的共同点。
自主学习一
阅读教材89-90页,以池塘生态系统为例,思考下列问题。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
科目
生物
教学对象
高二
提供者
课时
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范围和类型;
2、阐明生态系统四种组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
3、描绘某个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4、解释营养级以及营养级与食物链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学生阅读并思考问题。
学生归纳生态系统各成分的作用和关系。
学生合作探究,构建生态系统各成分关系的的模型,相互展示、交流。
采取观察和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掌握理解课文的重点内容,达成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表达、归纳能力,进一步了解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其作用。
理解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设问:谚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所蕴含的生物学意义?
自主学习二
观察教材图5-4,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1、写出一条食物链。
2、写出食物链中的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的成分。如何确定消费者级别呢?
3、怎样确定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呢?
生态系统结构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主题:生态系统结构教案2. 年级:八年级3. 学科:生物4. 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知道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2. 让学生掌握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成分及其功能。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1. 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
2. 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功能。
四、教学难点1. 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2. 生态系统平衡的维持。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生态系统的组成。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帮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功能。
3. 利用图表和动画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自然景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
2. 提问:你们知道吗?这些美丽的景色都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呢?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2. 提问:生态系统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三、课堂讲解1. 讲解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2. 详细介绍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成分及其功能。
四、案例分析1. 分析案例,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功能。
2. 提问: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组成成分是如何相互作用的?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
2. 提问: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组成成分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二、课堂讲解1. 讲解生态系统平衡的概念及其维持机制。
2.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性。
三、小组讨论1. 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生态系统,维持生态平衡?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绘制生态系统的结构图。
2. 写一篇关于保护生态环境的短文。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如有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5.1《生态系统的结构》的教案
5.1《生态系统的结构》的教案5.1《生态系统的结构》的教案(通用3篇)5.1《生态系统的结构》的教案篇1《生态系统的结构》的教案一.教材分析:虽然同学学过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以及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这些都不足以让同学明确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有机联系,不能真正理解"系统'的含义;后3节课的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又都是通过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流淌来实现的。
生态系统的养分结构既详细阐述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通过养分而发生联系,关心同学真正理解生态系统的含义,而且更是后面所学内容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理解并把握生态系统的养分成分及其养分结构,区分养分结构与空间结构,理解生态系统四种成分的养分功能地位及其相互关系,理解养分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把握养分级的概念以及养分级与食物链的关系。
2.力量目标:通过指导同学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养分结构,培育同学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力量。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相互关系及食物网,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的教育;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的观点,从而对同学进行生态观点的教育;通过学习相邻养分级生物之间的关系,培育同学"一分为二'的辩证思想。
三.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其功能地位,养分结构及养分级的学问。
四.教学难点:食物链、食物网、养分级三个概念的区分和联系,以及在食物链中后一养分级生物对前一养分级生物的乐观作用。
五.--思路的理论依据:从共性到共性和从感性到理性的熟悉规律,从详细到抽象的思维规律,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六.学法指导:同学应尽量联系自已最熟知的一个详细生态系统,如一个水库或温州市景山森林生态系统,甚至在课外到学校四周的某一个生态系统进行实地考察和讨论,来分析、理解并把握生态系统的养分成分和作用,以及养分结构及其功能。
生态系统的结构 教案1 中图版必修3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
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3.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讨论生态系统的结构。
2.教学难点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
三、教学设想学生对“生态系统”一词并不陌生,对其最基本的内涵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已有初步的了解。
生态系统的概念是形成生态学思想的基础,本章是围绕着剖析生态系统概念的实质展开的。
因此,在教学中要突出生态系统内各组分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有序与和谐、多样与复杂等。
要从培养学生的生态学思想的角度,制定教学策略。
本节可以结合“思考与讨论”中的素材,讨论“你认为什么是生态系统”的话题。
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生态系统的理解,列举五个生态系统的实例,并列出生态系统的判断要点。
学生之间相互交换作业,并对同伴的作业作出评判。
四、教学过程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以池塘生态系统为例,进一步分析“思考与讨论”中提出的问题。
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制作若干个不同控制条件的“生态缸”,让学生观察各个生态缸中的状况,增加感性认识。
问题7是让学生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这是本节的教学目标之一。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和非生物成分繁多且关系复杂,无法逐个研究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结构和功能,所以引入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概念,将营养功能相同的生物类群看成一个整体结构,研究其中的物质与能量变化、信息传递,使研究问题得到简化。
这是一种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在其他宏观研究中也常常要应用这种方法。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大多数学生在讨论了问题1~5后,应当能达成这一教学目标。
对此,教师可进一步提出本节“问题探讨”中的素材,让学生演练,使学生对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有一定认识。
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能量在其中流动,物质在其中循环,信息在其中传递,多种多样的生物及其与环境之间构建起了动态平衡的关系。
5.1生态系统的结构第一课时导学案
5.1生态系统的结构第1课时【预习案】一、生态系统的范围1、生态系统是由与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试举出身边生态系统的例子,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2、生态系统的类型(1)自然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2)人工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阳光、、、、。
(2)生产者:,主要是。
(3):动物,包括动物、动物、动物和动物(4):主要是和。
【探究案】一、生态系统的概念1、概念: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尝试列举出你所知道的生态系统:。
2、范围: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它是指针对训练1、一个腐木的空洞中,温度较外界低,底部有积水,洞内有原生动物、细菌、苔藓、蜘蛛和蚯蚓,这一腐木的空洞可称为一个()A、生态系统B、群落C、部落D、种群二、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分析图中池塘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组成成分⑴ 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物质: 、 和无机盐;能量:热能、阳光⑵ 产者 主要代表: ;作用:⑶ 费者 主要代表:动物; 作用:⑷ 解者 主要代表: ;作用:针对训练2、在生态系统中,下列各组生物属于生产者的是( )A 光合细菌、酵母菌B 光合细菌、硝化细菌C 乳酸菌、酵母菌D 硝化细菌、乳酸菌针对训练3、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A.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是消费者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D.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三、归纳总结:1、生态系统有四个基本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
其中 、 、 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类群。
2、生产者的生物范畴生产者属于 型生物,是生态系统的 。
因此,它包括三大部分:①进行______的绿色植物,如农田中的大豆;②进行______作用的细菌,如硝化细菌;③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如蓝藻、红硫细菌、绿硫细菌。
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
第五章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
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
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3.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学习重点:讨论生态系统的结构。
学习难点: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整体。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和范围 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 任务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以一个池塘生态系统(如书上P89图5-1所示)为例,通过阅读课本P90,讨论以下问题:
(1)池塘生态系统中,除了生物之外,还有哪些成分?此成分对生态系统有何作用?
(2)根据不同的营养方式,将池塘中的生物按生态系统中的成分进行分类,并分析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
作用。
①水草、浮萍、栅藻、团藻 成分:
作用:。
②水蚤、草鱼、黑鱼 成分:
作用: 。
③细菌、真菌
成分:
任务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营养级: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称一个营养级,它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
1.食物链 观察课本P91图5-4完成下列问题:
(1)这条食物链共有 个环节,即共有 个营养级。
据图可知,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
能通过 由一个营养级向下一个营养级传递。
(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吗?请写出与此相关的食物链
2.食物网:据右图回答
(1)图中有几条食物链?鹰是第几营养级?
(2)处于第三营养级的有哪些生物?鹰和蛇是什么种间关系?
课堂小结:
学习反思:。
必修3 第5章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陆德平)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编者:陆德平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由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_____。
举例 。
例1 在一个阴湿低洼的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朽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老鼠、蛇、青蛙等动物,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A .生态系统B .生物群落C .种群D .生物圈例2 (多选)下列各项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 A .一块农田 B .一块草地 C .一座城市 D .原始森林 三、生态系统的成分定义:能够将________转变成_________的生物,即 型生物。
包括:光合作用的生物,例: ;化能合成的生物,例: 。
地位:是生态系统的 ,是生态系统中 成分。
例3 (多选)下列各级生物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是 A .水稻、海带 B .蘑菇、葫芦藓 C .酵母菌、地衣 D .仙人掌、硝化细菌(2)消费者:主要是 。
作用:加快生态系统的 。
植食性动物—— 级消费者、第 营养级 小型肉食性动物—— 级消费者、第 营养级 大型肉食性动物—— 级消费者、第 营养级例4 如果在草原上使用高效灭鼠药,使鼠类在短时期内几乎全部死亡,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受影响最大的首先是 A .生产者 B .高级消费者 C .初级消费者 D .次级消费者(3)分解者定义:将_________转变为___________的生物。
包括:腐生性微生物,例如 ;腐生性动物,例如 。
例5 在下列生物中,属于分解者的是 A .蓝藻 B .草履虫 C .蘑菇 D .蝗虫 三、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后面学习) 四、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食物链 草→兔→狐→狼特点: 起点 ; 者不进入食物链;箭头表示 的流向。
七年级生物上册 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3、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知识框架】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相互作用形成的。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2、营养结构:和【自主探究】学生活动1:(1)把下面的生物成分归类a芦苇b浮萍c鳙鱼d腐生细菌e腐生真菌f绿藻g蓝藻h黑鱼i白鲢j水蚤(2)分类的生物如何获得所需的物质和能量?(3)池塘中除了生物还有哪些成分?学生活动2:写出池塘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提示:水蚤和白鲢以绿藻和蓝藻为食,鳙鱼以水蚤为食,黑鱼既吃白鲢又吃鳙鱼。
)学生活动3:物质是怎样输入该食物链的?用箭头表示。
学生活动4:物质是怎样输出的?用箭头表示。
【巩固练习】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郊游的机会,对太湖进行了调查。
他们发现太湖水体中有绿藻等浮游植物、水蚤等浮游动物,还有许多鱼。
水蚤和白鲢以绿藻为食,鳙鱼以水蚤为食,黑鱼既吃白鲢又吃鳙鱼。
分析回答:(1)请将食物链(网)补充完整。
绿藻(2)上图含有的成分_____________、。
若要构成生态系统,还缺少的成分有、。
(3)上图乌鱼所处的营养级,次级消费者有,水蚤和白鲢的种间关系,乌鱼和白鲢的种间关系。
(4)同学们了解到每到夏天太湖容易出现水华现象,如果你是该研究小组的成员,为了控制藻类大量繁殖,你会提出什么合理化建议?2、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生产者是自养型真核生物。
(3)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异养型生物。
(4)分解者不仅限于营腐生的细菌和真菌。
(5)细菌都是分解者。
(6)次级消费者处于第二营养级。
【教学设计】《生态系统的结构》精品教案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 具
设计理念
学情分析
教学流程 导 思
导
思
导
学
讨
论
导
学
导
思
导
学
2、藻类、浮萍等 (板书) 教师强调补充:化能合成细菌也属于自养生物。 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占主导地位,作为生态系统的享有 者——人类应如何保护生产者,发展生产者,使生产者 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呢? 学生分组讨论: 让学生归纳池塘生态系统中的动物有哪些? 学生归纳总结: 3、鱼、水蚤等 (板书) 教师由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遗体、排泄物、残落物为何 看不见?使学生自然答出分解者。 学生归纳总结:分解者的作用类型及作用。 4、细菌、真菌等 (板书) 教师强调补充:腐食动物蚯蚓、蜣螂也属于分解者。 出示幻灯片 1: “立功的屎壳郎”
生态系统的成分: 板 书 设 计 藻类、浮萍等 生 (生产者) 态 系 阳光、空气等 统 (无机环境) 的 细菌、真菌等 结 (分解者) 构 食物链和食物网: 植物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鱼、水蚤等 (消费者)
信息反馈
小
结
培养学生确重点,培养归纳 总结能力。 设计不同层次的习 题,达到本节的教学 目的
课堂练习
课后作业 结束语
见幻灯片 1、达到会考要求水平 2、知识的外延和拓展水平 3、理论应用实践水平 P88 三、选择题 (略)
有启发性,激发学生 学习生物的兴趣。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
学 校 授课人 课 题 三 维 目 标 授课科目 生 物 课时安排 一课时 生态系统的结构 知识与技能:掌握生态系统的成分及食物链和食物网;能够结合食物链进行分 析和判断。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中分析生态系统的成分及 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处理生物信息的能力,锻炼比较、推理、抽 象、分析判断、综合等各方面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合作、引导探究的方法,由教师点拨,学生互相讨 论,培养学生的耐心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思想教育;树立人与 自然和谐的观念。 ① 生态系统的成分 ② 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概念;第一 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等概念。 问题引导式教学为主,创设乐学的氛围,精心设疑激趣,以趣激学,倡导合作 共学教学法。 幻灯机,挂图 教材第八章是以生态系统为框架,主要讲述了生态因素,种群与群落,生态系 统的类型、结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稳定性等知识,主要体现宏观的生态学 的内容。本节课内容是第八章的一个重点,是衔接生态系统类型与能量流动的 重要环节,并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物质基础提供了一个平台, 埋下了一个伏笔。 高二学生已学习了生态系统概念和类型,对这部分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学 生对于生态系统结构的认识容易停留在对各组分名称、作用的简单识记水平, 难以建立起各组分间的联系,形成整体。通过做生态瓶实验,引起学生对一些 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深入探究。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和认知能力,在教师的引 导下,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探究基本上是可行的。 师 生 活 动 互 动 设 计 设计意图 由上节课所学生态系统类型的有关知识提出问题导入本 节课题。 二 生态系统的结构 (板书) 观察池塘生态系统挂图,归纳次系统有哪些成分? 学生分组讨论: 由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一)生态系统的成分: (板书) 让学生归纳出此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有 哪些? 学生归纳总结: 1、阳光、空气等 (板书) 让学生归纳总结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有哪些? 教师由生态系统中植物的重要性导出——生产者 学生归纳总结生产者: 创设情境,引出问 题,激发学生的求知 欲 使学生处于积极思考 状态,调动学生学习 积极性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 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 提高环保意识 有利学生的知识形成 和思维发展
核心素养之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
核心素养之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教案: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目标:1.了解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部分2.掌握生态系统的层次结构和相互关系3.培养学生对生态系统的保护意识和环境责任感教学准备:1.PPT课件:介绍生态系统的定义、组成和结构2.生态系统模型或图片:用于示范和展示生态系统的层次结构3.生态学相关视频或图片素材: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理解生态系统的重要性4.参考书籍和网络资源:用于教师备课和回答学生提问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教师出示一张展示生态系统的图片或模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可以问学生是否知道这是什么,是否曾经看到过类似的景象,引导学生探讨和思考。
第二步:介绍生态系统(15分钟)1.教师向学生解释生态系统的定义:生态系统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综合体。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地理环境和能量转化组成。
2.教师用PPT课件依次介绍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生物群落、生物种类、地理环境、物种多样性、食物链和能量流动。
教师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每个组成部分的含义和重要性。
第三步:生态系统的层次结构(25分钟)1.生态系统的层次结构: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3.教师展示一个食物链和能量流动的图示,解释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并帮助学生理解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转换和流动过程。
第四步:生态系统的保护(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保护生态系统的意义。
教师可以分享一些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案例和后果,引起学生关注和思考。
2.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保护生态系统的方法和措施,如减少能源消耗、节约用水和鼓励环保行为等。
教师可以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素材,增加学生的参与和理解。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要求每个小组提出一条保护生态系统的措施。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并提出相关问题和疑惑。
第五步:总结与拓展(10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要点进行总结,并强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保护的责任。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生态系统的定义: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的重要性:生态系统提供了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生态系统的定义和重要性。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系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自然景观,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系统的存在。
讲解:讲解生态系统的定义和重要性。
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对生态系统在日常生活中的认识和体验。
第二章:生态系统的组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
让学生理解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2.2 教学内容:生物群落: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
非生物环境:阳光、水、土壤、温度等自然环境因素。
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
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物质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关系。
图表法:展示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图表,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2.4 教学活动:讲解:讲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关系。
展示图表:展示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图表,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
第三章:生态系统的类型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
让学生理解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差异和特点。
3.2 教学内容: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的特点、功能和重要性。
草原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功能和重要性。
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功能和重要性。
其他生态系统:沙漠、海洋、城市等生态系统的特点、功能和重要性。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不同生态系统的类型、特点和功能。
图片展示法:展示不同生态系统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4 教学活动:讲解:讲解不同生态系统的类型、特点和功能。
展示图片:展示不同生态系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
高二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
高二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一、预习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2)讨论生态系统的结构2、能力目标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讨论生态系统的结构二、预习内容一、生态系统的范围1、概念:由_____________与它的___________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范围:生态系统的空间范围有大有小。
______________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的________________及其_______________的总和。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二)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1)形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因食物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2)基本模式:生产者及各类者,其中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为第三营养级。
各种动物所处的营养级(“是”“不是”)固定不变的。
(3)环节:一般不会超过5个营养级。
2、食物网3、功能: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______,生态系统的_______和______就是顺着这种渠道流动的。
课堂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一)生态系统的范围1、列举5个生态系统的实例2、说出生态系统的判断要点(二)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一个池塘生态系统包括哪些成分?这些组成成分可分为几大类?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各自有哪些作用?根据它们的作用分析:生产者=绿色植物吗?消费者=动物吗?分解者=微生物吗?3、为什么说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为什么说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二、学习过程思考:生态系统与种群、群落有什么关系?一、生态系统的范围生态系统是由与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拓展试举出身边生态系统的例子,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生态系统2、自然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阳光、、、、。
《第5章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生态系统结构的基本观点和组成。
2. 能够识别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3. 理解营养结构的观点和形成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观点和形成过程。
2. 教学难点: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生态系统的图片和视频,以便让学生直观理解。
2. 准备相关的观点性问题和讨论题目。
3. 准备生态系统的模拟实验,以便学生观察和理解。
4. 复习生态系统的基础知识,以便引入新的教学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态系统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系统的构成因素。
2. 讲解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通过实验数据和实例,讲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食物链和食物网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3. 讲解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通过实例和图片,讲解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种结构对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4. 探究活动:以一个具体的生态系统为例,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分析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空间结构,并讨论这两种结构对该生态系统的影响。
5. 教室讨论:让学生思考一些实际问题,如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6. 总结与反馈: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点评和指导。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系统的其他结构及其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
7. 作业安置:让学生回家搜集一些具体的生态系统案例,分析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空间结构,并思考如何珍爱和维护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五、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情况,教师需要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重要性,以及食物链和食物网在其中的作用。
2. 掌握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观点和影响因素,理解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教案生态系统的结构
教案-生态系统的结构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和重要性。
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1.2 教学内容:生态系统的定义和意义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生物群落、生物种群、生态位、生态因子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基本组成部分。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1.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系统的概念和重要性。
讲解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通过PPT或板书,讲解生态系统的四个基本组成部分。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生态系统的意义和应用。
1.5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短文,介绍生态系统的概念和重要性。
第二章:生物群落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群落的定义和特征。
让学生了解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
2.2 教学内容:生物群落的定义和特征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生物群落的定义和特征。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
2.4 教学活动:讲解生物群落的定义和特征:通过PPT或板书,讲解生物群落的定义和特征。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
2.5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短文,介绍生物群落的定义和特征。
第三章:生物种群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种群的定义和特征。
让学生了解生物种群的动态和空间分布。
3.2 教学内容:生物种群的定义和特征生物种群的动态和空间分布: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率、种群密度、分布范围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生物种群的定义和特征。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种群的动态和空间分布。
3.4 教学活动:讲解生物种群的定义和特征:通过PPT或板书,讲解生物种群的定义和特征。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生物种群的动态和空间分布。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生物种群的动态和空间分布。
3.5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短文,介绍生物种群的定义和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 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第一学时)
小组__ _姓名__ _
【学习目标】知识: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
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相互间的关系;
能力: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情感: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学习重点】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相互间的关系
【自主学习】浏览课文,划记重点和难点,然后完成下列填充。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态系统: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试一试] 1、尝试列举出你所知道的生态系统:
我们所知的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合作探究]
任务一:以草原生态系统为例,这个生态系统中的有哪些生物?(尽可能地列出来)。
并将你所列生物中有捕食关系的连成一个食物网。
解决问题:除食物链外还有哪些成分?在生态系统中可以缺少吗,为什么?
任务二:写出调查项目:拟调查一个池塘生态系统(如书上图5-1所示),请根据图示及提供的实验器材(温度计、光照强度测定仪、酸度计、溶氧测定仪、水网、显微镜、放大镜、笔、记录本等。
)
1、非生物因素:
2、生物成分:
(1)
(2)
(3)
[归纳小结]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
1、非生物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和能量(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自养型生物,主要是_______ ______),它是
生态系统的;
3、___________(各种动物,根据食性又分为初级、次级、三级等) ;
4、____________(腐生异养型生物,包括_______ _________等) 。
【课堂检测】
1、请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所有的植物都是生产者。
()
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
()
所有的菌类都是分解者。
()
2、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
①生活在人大肠内的细菌②某一池塘中的全部鱼类③肺炎患者肺部的肺炎双球菌④一根枯木及枯木上所有生物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②①
D、③①④
3、一个生态系统若能长期维持下去,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不可缺少的是()
A. 生产者和消费者
B. 消费者和分解者
C. 生产者和分解者
D. 所有生物成分
4.绿眼虫是一种原生动物,在有光条件下能进行光合
作用;在无光条件下却能在水中摄食有机成分。
在生态系统中它()
A.是生产者 B.既是分解者又是消费者
C.是分解者 D.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
5.下列各组生物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一组是( )
【课外实践】
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模拟池塘生态系统,各组合作制作一个生态瓶(要求密闭),展示在教室。
【想说就说】
我还有的问题:
我还想知道(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