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5)

合集下载

高二政治教案 社会历史的主体9篇

高二政治教案 社会历史的主体9篇

高二政治教案社会历史的主体9篇社会历史的主体 1一、学习指导(一)知识网络(二)课程标准要求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有:识记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理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运用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分析社会历史的发展;运用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分析我党的各项政策和决议。

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群众、服务群众、向群众学习的精神,走与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三)学法指导1.培养情感。

学生要培养自己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有了这种情感,就能够热爱群众,服务群众,向群众学习,走与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2.投身实践。

本课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积极投身到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活动中去。

学生可以组织各种活动,在实践中服务群众。

在实践活动中,把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

3.参观学习。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学生可以组织参观活动,深入了解人民在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通过这样的活动,进一步培养自己对人民群众的情感。

二、知识点拨(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概念。

从质上说,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从量上说,劳动群众始终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首先,从理论层次来说: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

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而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因此,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力量,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其次,从历史的实际情况来看: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例题:尼采说:“我的学说是:有上等人,也有下等人,一个人是可以使千万年的历史出色的,也就是说,一个充实的、雄厚的、伟大的、完全的人,要胜过无数残缺不全的、鸡毛蒜皮的人。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教学设计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教学设计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内涵和意义。

2.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
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历史由谁来书写?学生可能会回答历史学家、历史记录者、政治领袖等。

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在历史上
真正起到重要作用的是谁?最终引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
个概念。

二、讲解(15分钟)
教师讲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内涵和意义,为学生解
读这句话。

教师可以举例说明:在中国古代,工农群众的反抗斗争推
翻了封建统治,实现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在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
众的辛勤劳动和艰苦奋斗,使得中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通过
这些例子,让学生深刻理解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

三、探究(15分钟)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通过搜索资料或讨论,找出历
史上的一些事件或事例,说明人民群众的力量所在,以及人民群众如
何创造了历史。

小组可以制作海报或展板,将所找到的事例与说明整
理好并呈现出来。

四、总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重申人民群众是历史的
创造者这个概念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社会发展,学
会用历史眼光看待社会现象。

五、作业(5分钟)
学生可以结合课堂内容,写一篇短文,表述自己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个概念的理解和思考。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2. 让学生掌握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学生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 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3.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4. 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意义5. 提高历史责任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等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历史事件,引导学生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热爱人民、服务人民、提高历史责任感等话题进行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2. 讲解:讲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历史事件,引导学生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4. 讨论:组织学生就热爱人民、服务人民、提高历史责任感等话题进行讨论。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学生树立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意识,提高历史责任感。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法: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2. 评价内容:a. 学生对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理解程度。

b. 学生对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的掌握情况。

c. 学生对热爱人民、服务人民、提高历史责任感等方面的认识。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与社会历史的主体相关的历史教材、案例分析材料等。

2. 多媒体资源:图片、视频、音频等辅助教学材料。

3. 网络资源:相关的历史网站、论坛、博客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教案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

教案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教案章节:一、理论基础二、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三、案例分析:中国革命史四、案例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的人民群众五、结论与思考一、理论基础1.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的发展是人民群众自身的发展。

2. 毛泽东思想: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 邓小平理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要依靠人民群众发展社会主义。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要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5.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

二、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1.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 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4. 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主体。

三、案例分析:中国革命史1. 农民阶级: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农民起义。

2. 资产阶级:辛亥革命与民主共和国的探索。

3. 工人阶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4. 人民群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四、案例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的人民群众1. 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民丰收。

2. 城市改革:下岗职工再就业与市民生活改善。

3. 教育改革:普及义务教育与人民群众素质提升。

4. 互联网发展:新媒体与人民群众参政议政。

五、结论与思考1. 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

2. 党要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人民谋福祉。

3. 青年学生要树立群众观点,自觉投身人民群众的伟大事业。

4. 深入研究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为我国发展提供智慧支持。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理论基础,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掌握我国革命史和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培养学生的群众观点,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六、实践活动: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活动目的:通过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人民群众在革命斗争中的重要作用,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案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

教案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教案章节:一、理论基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理论。

教学内容:1.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概念:人民群众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广大劳动人民。

2.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

历史的发展是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和斗争的反映。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概念和马克思主义理论。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概念。

2.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理论。

教案章节:二、历史实例分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历史实例,理解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 让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分析历史事件。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人民群众起义:陈胜吴广起义、黄巾起义等。

2. 外国历史上的人民群众运动:法国大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等。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历史实例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分析法: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分析历史事件。

教学难点:1. 历史实例与人民群众作用的结合。

2.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历史分析中的应用。

教案章节:三、现实意义探讨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民群众在现实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2. 让学生学会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教学内容:1. 现实社会中人民群众的作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2.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何看待当前的社会现象、如何处理社会矛盾等。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民群众在现实社会中的作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1. 人民群众在现实社会中的作用。

2.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教学设计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教学设计

一、教材及教学内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高等教育教育出版社全国统编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涉及群众史观,属历史唯物论的重要范畴,而历史唯物论是辩证唯物主义(教材第一章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第二章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的具体运用,并与资本主义论(教材第四、五章)中的剩余价值学说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第六、七章)的两大理论基石。

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考研政治考试大纲中含有9个与本节内容相关的知识点,可见其重要性。

以下为本节的内容的逻辑框架:二、教学理念与一般的课程追求学生的“专业成才”不同,作为政治理论课,本课程主要关注的是学生的“思想成人”,因此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拓展,更要促成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从而发挥最大的育人效果。

具体的教学理念有三:一是使人成为人而不是某种人。

这句话取自冯友兰的“哲学使人作为人而成为人而不是某种人”。

这里的前一个人是具有哲学修养的完整的人,而某种人则是掌握某种专业技能的人。

有教有学的活动不一定就是教育,政治理论课的魅力和使命就在于育人。

二是化理论为方法(冯契)。

思想之剑,自有妙用。

成功的教学要让学生拿走带得走的能力,放掉用不着的知识。

三是化理论为德性(冯契)。

我们要培养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而不是研究者。

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人生智慧和德性追求,是本课程的价值所归。

三、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内容和本课程的教学理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首先是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要让学生了解英雄史观、理解人的本质、掌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理解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其次是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从社会关系的总和中去把握个人的本质、社会地位和作用;学会科学评价和对待历史人物。

最后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要让学生乐于承担社会责任;养成热爱劳动人民的真挚情感;树立“在平凡中铸就不平凡”的人生态度。

教学设计1:5.3 社会历史的主体

教学设计1:5.3 社会历史的主体

社会历史的主体【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认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科学精神:结合实例理解,从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社会变革三个方面,全面掌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公共参与: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具体活动中去。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教学难点:人民群众概念区分。

【教学过程】一、话题导入: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我们经历了很多事情,但我想最令我们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与新冠病毒的艰难抗战,在这场艰难的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我们能够看到来自不同地区、职业领域的面孔,虽然他们的职业、年龄等各方面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身份,同学们,你们认为这个身份是什么?二、讲授新课(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1)人民群众的含义思考:哪些人属于人民群众?违法犯罪的人是人民群众吗?他们属于什么?教师提示:违法犯罪的人不属于人民群众,他们违法犯罪,扰乱社会秩序,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所以不是人民群众,那他们属于什么?他们属于公民。

知识总结:人民群众是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包括普通个人和杰出人物。

现阶段我国人民群众的范围: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如地主在封建社会早期是人民群众,在封建社会晚期就不属于人民群众。

(2)人民群众的主体思考:了解了人民群众的含义后,你们认为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是谁?教师提示:除了学生、老人,大部分人都是有工作的人,是不是,有工作的人我们称他们为什么?知识总结: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这个劳动群众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

(3)人民群众、劳动群众、和公民思考:请对人民群众、劳动群众、和公民进行排序,谁范围最大?其次是?最后是谁?教师提示:具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是公民,其中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和敌对分子,比如犯罪分子,不属于人民群众。

5.3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5.3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促进资源的共享和互动。
作用与目的:
- 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让学生对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有初步认识。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意识。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与社会变革相关的视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对学生的优点给予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 针对学生的不足,提供具体的改进措施,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 鼓励学生在课外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 定期收集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意见和建议,以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板书设计
① 知识点:
-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 历史唯物主义与群众观点
5. 教学手段:案例分析、小组合作、课堂讨论、视频辅助教学、思维导图。
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学校内部学习管理系统,发布关于“5.3 社会历史的主体”的预习资料,包括PPT和相关的案例分析。
-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设计问题,如“人民群众是如何推动社会变革的?”
- 拓展学习:学生阅读推荐的拓展资源,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
- 反思总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自主选择拓展资源。
- 反思总结法:指导学生通过反思,提升自我认知。
作用与目的:
- 巩固课堂学习成果,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 拓宽知识视野,通过反思提升自我学习能力。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教案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

教案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教案章节:一、理论基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理论。

2. 引导学生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学生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思想意识。

【教学内容】1.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含义:人民群众是指广大劳动人民,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2.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理论。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历史事件中人民群众的作用。

教案章节:二、历史回顾【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历史回顾,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为现实服务。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历史中人民群众的作用:如农民起义、抗日战争等。

2. 中国近现代历史中人民群众的作用: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改革开放等。

【教学方法】1. 讲授法:回顾历史事件,阐述人民群众的作用。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总结经验教训。

教案章节:三、现实观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当前我国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关注现实,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责任感。

【教学内容】1.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人民群众的作用:如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果、疫情防控等。

2. 当前人民群众面临的挑战:如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等。

【教学方法】1. 调查研究法:让学生观察现实,了解人民群众的作用。

2.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现实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教案章节:四、未来展望【教学目标】1. 让学生展望未来,认识到人民群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教学内容】1.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 未来人民群众的任务:如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涵和任务。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教学设计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教学设计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教学设计一、引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创造者的重要性和影响。

二、理论探讨1.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的基本力量,他们构成了社会的主体。

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民群众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斗争,推动社会的前进和变革。

无论是社会制度的变迁还是社会进步的推动,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创造。

2. 人民群众的创造力人民群众具有巨大的创造力。

他们通过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人民群众的创造力不仅表现在技术和科学上,还表现在社会制度和文化观念的创新上。

他们能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创造出一个个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

3. 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他们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历史的发展和进步,是人民群众通过自己的奋斗和努力取得的。

历史上的一切伟大事件和变革,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努力和牺牲。

因此,人民群众应当在历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三、实践探讨1. 人民群众在革命斗争中的作用革命斗争是人民群众发挥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在革命中,人民群众通过自己的斗争和牺牲,推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

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力量,成为了革命胜利的关键。

2. 人民群众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社会建设是人民群众发挥创造力的重要领域。

人民群众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造,建设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

他们参与农村改革、城市建设、文化事业等各个领域,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3. 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中的作用改革开放是人民群众发挥创造力的重要契机。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经济建设、社会改革等各个方面。

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造,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改革开放的成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勇气。

四、结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的作用和地位不可忽视。

在理论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具有巨大的创造力。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教案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教案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教案教案: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教学目标:1. 了解人民作为历史的创造者的重要性;2. 通过案例分析,认识到人民作为真正的英雄;3. 培养学生对人民的敬意和对英雄的尊重。

教学内容:1.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重要性;2. 人民作为真正的英雄的案例分析。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提问方式导入话题,引发学生对人民作为历史的创造者的思考。

提问:历史上哪些重要事件是由人民创造的?人民参与的决策和行动对社会有哪些影响?Step 2:展示与讲解(15分钟)老师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展示人民作为历史的创造者的重要性,并进行简要讲解。

讲解内容:1. 人民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工作、创造和奉献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2. 人民通过参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活动,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改革。

Step 3:案例分析(20分钟)老师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人民作为真正英雄的重要性。

案例分析: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通过顽强抗击日本侵略者,捍卫了民族尊严和领土完整。

他们以身体力行、英勇抗敌,成为真正的英雄。

2. 社会各个行业的工人、农民、科学家等人民群众,通过艰苦努力、积极创新,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Step 4:讨论与总结(10分钟)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让学生表达对人民作为历史创造者和真正英雄的看法,并总结讨论结果。

讨论问题:1. 你认为人民作为历史的创造者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2. 你有没有身边的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为什么?Step 5:延伸拓展(5分钟)老师提供其他相关资料给学生,鼓励他们自主学习和研究,拓展对人民作为历史创造者和真正英雄的认识。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完成一篇短文,述说自己身边人民群众的故事并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和尊重。

教学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对英雄事迹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教案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

教案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概念。

2. 培养学生对人民群众的尊重和热爱,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3.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责任。

二、教学重点1.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概念及其内涵。

2. 分析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深刻含义。

2. 如何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概念和理论。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历史事件中人民群众的作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历史发展中的责任和作用。

五、教学内容1.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概念:介绍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含义,解释历史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2.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分析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中人民群众的作用和地位。

3. 实例分析:以我国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开放为例,说明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 学生自我认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历史发展的大势,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发展的主体——人民群众。

2. 讲解概念:详细阐述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3. 分析作用:剖析不同社会形态中人民群众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实质是人民群众的进步实践。

4. 实例分析: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让学生通过案例了解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5. 思考与讨论:组织学生就自己在历史发展中的角色进行思考和讨论,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并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八、作业布置2. 选取一个历史事件,分析其中人民群众的作用,下周分享讨论。

教案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

教案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概念,认识到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成就是由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

2. 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群众,珍惜人民劳动成果的情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3. 引导学生运用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作出贡献。

二、教学内容1.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含义2. 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地位3. 尊重和关爱人民群众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1.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概念2.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四、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内涵2. 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群众的情感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概念和意义。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阐述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尊重和关爱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服务。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提问:同学们认为历史是由谁创造的?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新课内容】1. 讲解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含义,阐述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2. 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分析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如农民起义、工人运动等。

3. 强调尊重和关爱人民群众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组历史案例,如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邓小平推动改革开放等。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人民群众的作用和地位。

【讨论交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提问: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尊重和关爱人民群众?如何运用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重要性。

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热爱人民群众,珍惜人民劳动成果,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作出贡献。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尊重和关爱人民群众,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教案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5)

教案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5)

教案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本教材的第三章第3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中的第一部分内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本节课是对马克思揭示的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根本动力这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进一步研究,意在说明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上主体地位以及个人在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1、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的不同。

2.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3、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主要表现4.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三、教学难点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教学应识记的知识:人民群众的概念;整个人类历史都是由人民群众来创造的;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的作用;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及其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2.通过教学应理解的知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应该热爱普通民众,具体表现为尊重你身边的劳动者;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二)能力目标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积极投身于群众实践活动中去,实现人生的价值。

五、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自学阅读等。

2、使用多媒体教学。

3、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国际歌》曾经被列宁称赞为“时代的歌中之歌”。

歌词中提出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是谁创造了人类历史?而且给出了斩钉截铁的答案:是我们劳动群众。

自从有文字历史记载以来,哲学家、历史学家对于这个问题的探究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归纳起来主要有民本论、唯意志论和宿命论三种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把几千年来英雄创造历史的旧案翻了过来,还历史本来的面目。

5.3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5.3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典型例题讲解
例题1:
题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中的主体地位。
解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群众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了主体作用。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农村改革,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工人阶级在国企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企业改革和转型;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创新中作出了巨大贡献,推动了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因此,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中具有主体地位。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或问题通过平台提交,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进度监控。
-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 课中强化技能
-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历史事件的短片,引出“社会历史的主体”这一课题。
2. 案例分析:选择一个历史事件,分析人民群众在该事件中的作用,并撰写分析报告。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发挥人民群众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每组撰写一份讨论总结。
4. 视频制作:制作一个短视频,介绍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时长不超过5分钟。
作业反馈:
1. 思考题:在批改思考题时,关注学生对“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概念的理解深度,针对学生的理解误区给出指导性建议。
提问与讨论:学生勇于提问,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互动交流。
-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确保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刻理解。
实践活动法:通过小组讨论,加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实践能力。
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技能。
- 作用与目பைடு நூலகம்:
加深对“社会历史的主体”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群众路线特色教案--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

群众路线特色教案--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

高二《思想政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本教材的第三章第3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中的第一部分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本节课是对马克思揭示的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根本动力这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进一步研究,意在说明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上主体地位以及个人在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1、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的不同。

2.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畴。

3、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主要表现. 4.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三、教学难点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畴。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教学应识记的知识:人民群众的概念;整个人类历史都是由人民群众来创造的;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的作用;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及其群众路线的基本容。

2.通过教学应理解的知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应该热爱普通民众,具体表现为尊重你身边的劳动者;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二)能力目标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并积极投身于群众实践活动中去,实现人生的价值。

五、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自学阅读等。

2、使用多媒体教学。

3、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国际歌》曾经被列宁称赞为“时代的歌中之歌”。

歌词中提出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是谁创造了人类历史?而且给出了斩钉截铁的答案:是我们劳动群众。

自从有文字历史记载以来,哲学家、历史学家对于这个问题的探究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归纳起来主要有民本论、唯意志论和宿命论三种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把几千年来英雄创造历史的旧案翻了过来,还历史本来的面目。

但是,对于究竟是谁创造了历史这个问题至今仍然争论不休、莫衷一是。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2. 让学生掌握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提高的历史素养。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观念,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2. 难点:如何理解人民群众的广泛性和先进性。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阐述基本原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思考。

3. 讨论法:分组讨论,交流心得,提高认识。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社会历史的主体》相关内容。

2. 参考资料:历史事件案例、学术论文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授新课(1)讲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的概念。

(2)分析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3)阐述人民群众的广泛性和先进性。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让学生分析其中人民群众的作用和地位。

4.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理解人民群众的广泛性和先进性。

5. 总结提高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6. 布置作业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students 对比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群众的作用和地位,认识不期人民群众的特征。

2. 现实意义:讨论人民群众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责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增强社会责任感。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2. 强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提高students 历史素养。

八、教学反思1. 教师自我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 学生反馈:收集students 的学习反馈,了解教学效果,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九、课后作业2. 选择一个历史时期,分析人民群众在该时期的作用和地位,提交分析报告。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教案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教案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教案教案名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通过介绍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对人民群众的认同感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历史思考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目标:1.了解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考能力,使其能够分析人民群众的行动对历史进程的影响;3.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成为社会的建设者和创造者。

教学重点:1.掌握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创造性作用;2.理解人民群众的力量如何推动历史的发展。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够深入理解人民群众的作用;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历史故事、事件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呈现标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引发学生对此话题的思考。

2.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历史中的人民群众的认识,例如:人民群众在历史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他们如何影响历史的发展?二、知识讲解(15分钟)1.通过教学课件,简要介绍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如法国大革命、中国的抗日战争等,展示人民群众的力量如何推动历史的发展。

3.引用相关历史人物的观点,如马克思、列宁等,加深学生对人民群众的理解。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给学生提供一些历史事件的案例,如工人运动、妇女解放运动等,要求学生分析人民群众在这些事件中起到的作用。

2.引导学生思考人民群众的力量如何推动社会变革、影响历史进程,并进行讨论。

四、拓展活动(15分钟)1.鼓励学生选择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或社会问题,展开独立研究,并撰写一篇小短文,探讨人民群众在其中的作用。

2.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资料、采访亲友或社区参观等方式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观点。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观点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作为一名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成为社会的建设者和创造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本教材的第三章第3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中的第一部分内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本节课是对马克思揭示的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根本动力这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进一步研究,意在说明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上主体地位以及个人在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1、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的不同。

2.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3、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主要表现4.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三、教学难点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教学应识记的知识:人民群众的概念;整个人类历史都是由人民群众来创造的;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的作用;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及其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2.通过教学应理解的知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应该热爱普通民众,具体表现为尊重你身边的劳动者;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二)能力目标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积极投身于群众实践活动中去,实现人生的价值。

五、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自学阅读等。

2、使用多媒体教学。

3、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国际歌》曾经被列宁称赞为“时代的歌中之歌”。

歌词中提出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是谁创造了人类历史?而且给出了斩钉截铁的答案:是我们劳动群众。

自从有文字历史记载以来,哲学家、历史学家对于这个问题的探究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归纳起来主要有民本论、唯意志论和宿命论三种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把几千年来英雄创造历史的旧案翻了过来,还历史本来的面目。

但是,对于究竟是谁创造了历史这个问题至今仍然争论不休、莫衷一是。

在当代,各种各样的“精英”说不绝于耳。

所以,对于是谁创造了历史这一问题仍然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这一节课,就是要回答这个问题。

(二)主要内容讲解1、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两种对立的历史观(1)英雄史观:A、英雄史观含义。

英雄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出发,否认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抹煞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

B、两种基本形式:唯意志论和宿命论唯意志论:认为少数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的意志可以决定历史的进程。

而人民群众不过是盲目追随少数“天才人物”的愚昧无知的“群氓”,这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历史者英雄之舞台,舍英雄几无历史”“舍豪杰皆无世界”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

——梁启超伟大人物“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他“吐一口痰在地上,也许可以毁灭一村一族,他起一个念头,也许可以引起几十年的血战”。

“希特勒的那本书(指‘我的奋斗’)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等等。

——胡适人民群众是无数个“零”,只有前面添上英雄人物的“实数”时,他们才能变成有效的数字。

——俄国民粹主义者米海洛夫斯基历史的意义在于“超人”的诞生,“超人”具有“决定一切的力量”;人民群众“是一堆任人使用的无定形的材料,是一块需要雕刻家加工的石头”。

——尼采宿命论:认为社会历史是有某种神秘的的精神力量决定的,如“上帝”、“天命”、“宇宙精神”等等。

人只能消极地接受这种神秘力量的摆布,而在历史上无任何能动性可言。

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宇宙精神是历史必然性的基础,历史人物不过是“宇宙精神的”受托人。

他曾经把拿破仑看作是“马背上的世界精神”,说这位伟大人物“骑着马,驰骋全世界,主宰全世界。

”——黑格尔在他的《理想国》中,宣扬奴隶主贵族是“神”用“金子”做的,是最高贵的,“具有统治的能力而适于统治人”;武士“是神用银子做成的”,他们是“统治者的辅助者”,而农夫和手艺人“是神用铜和铁做成的”,只能受统治…——柏拉图思考问题:不论是唯意志论,还是宿命论,它们有什么共同点?(答案:第一,都否认历史有自己的客观规律;第二,都把人民群众的作用排除在历史之外,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所以,二者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都是殊途同归,都是英雄史观。

)C、产生的根源认识根源:英雄史观之所以产生,主要是因为停留于历史现象的表面,把活动在历史舞台前面的少数英雄人物的作用尤其是他们的意识的作用加以夸大并绝对化,而把默默无闻的广大人民群众及其历史活动置于视野之外。

社会根源:在阶级社会里,总的说来是生产力有了一定发展而又不够发展,生活资料有了剩余而又不丰富。

这种社会条件,就必然决定了绝大多数的人从事生产劳动,只有少数人从事政治统治,垄断精神文化生活。

在这种情况下,一般说来,在政治舞台上展开活动的,是那些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等显赫人物。

所以,如果只从表面看问题,就往往认为历史是那些活跃在舞台上的显赫人物所创造的,而人民群众则是消极被动、无所作为的。

阶级根源:唯心史观是剥削阶级的历史观,是剥削阶级奴役和统治劳动人民的精神枷锁。

剥削阶级为了维护阶级地位和阶级利益,决定了他们必然要用英雄史观看待历史,不敢承认广大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2)唯物史观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前提出发,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

人是现实的社会中的人,要说明历史创造者问题,必须全面、具体、历史地考察和分析人们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正如斯大林指出的,社会发展史首先是生产者的历史,“历史科学要想成为真正的科学,就不能再把社会发展史归结为帝王将相的行动,归结为那些蹂躏他国的‘侵略者’和‘征服者’的行动,而首先应当研究物质资料生产者的历史,劳动群众的历史,各国人民的历史。

”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1)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是社会成员绝大多数。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

但是无论在什么历史条件下,从事物质财富生产的体力劳动者和从事精神财富生产的脑力劳动者(知识分子)都始终是人民群众的主体。

(2)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毛泽东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主体是广大的劳动群众。

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的劳动群众,创造了人们吃穿住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和从事政治、科学、文化艺术等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前提。

B、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物质生产活动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精神生产活动的主体也是人民群众。

劳动人民通过物质生产实践为创造精神财富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设施。

例如,我国古代的名著《本草纲目》,就是历代的药物学家、医学家总结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而由李时珍加工整理而成的,为了编写《本草纲目》,他阅读了大量的古书,达八百多册,访问民间医药的土方达300多条,亲自到荒僻的深山里采药,最后将大堆的材料整理编写,前后花了27年,终于完成了这部长达100多万字的医学巨著,记下了1892种药,一万一千多个单方,成为我国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创造并改造着社会关系。

(3)人民群众历史活动的制约性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这说明,所谓制约着人民群众创造作用的社会历史条件,就是那些人们在其中活动,但又不能任意选择的现实条件的总和,是前人活动的成果。

A、经济条件对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有着首要的、决定性的影响。

不同的生产关系或经济制度中,人民群众的经济地位、经济利益和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同的。

B、政治条件对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也具有直接的影响。

在不同的政治制度下,人民群众的政治地位和享受到的政治权利不同,他们在政治以及其他领域中的创造作用的发挥也不相同。

C、精神文化条件也是制约人民群众创造活动的重要因素。

一定历史时期的人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受着一定社会的思想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消极落后的文化意识会削弱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而先进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则对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3、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1)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毛泽东)群众观点就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党的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

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是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战胜敌人的重要“法宝”之一。

(2)发展邓小平:“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 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胡锦涛:科学发展观主张以人为本,都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

4、唯物史观在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时坚持的原则(1)唯物史观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来探究历史创造者问题。

(2)唯物史观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入手来考察和说明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

(3)唯物史观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作用及其性质。

(三)课堂探究胡锦涛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中指出:“60年来,在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党中央领导下,勤劳智慧的我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战胜各种艰难曲折和风险考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谱写了自强不息的壮丽凯歌。

”1.建国60年取得的伟大成绩能不能离开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2.结合身边的事例,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处理与群众的关系?(四)教学小结本节课通过师生互动,达到了应有的教学效果,但是,对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这一问题,还需让学生理性思考并结合实践去理解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五)布置作业课后思考题第六题第137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