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为什么说人民群众就是历史的创造者与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答:从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观点出发,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从根本上说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就是人民群众所创造的历史。
首先,人民群众就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主体就是劳动群众。
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的劳动群众,创造了人们吃穿住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与从事政治、科学、文化艺术灯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前提。
其次,人民群众就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创造精神财富,首先通过生产实践为创造精神财富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与设施体现出来,没有一定的物质生活资料与物质设施,任何科学、文化、艺术等精神活动或精神生产都无法进行,同时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就是一切精神财富、精神产品形成与发展的源泉。
一切科学理论,一切有价值的文学艺术,都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与实践。
最后,人民群众就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创造并改造着社会关系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替最终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但它又不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发地实现与完成,必然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同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就是一致的。
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改进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的人心向背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趋势。
怎样理解无产阶级专政与社会主义民主?无产阶级专政就是新型国家政权;无产阶级专政就是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的国家。
在阶级本质上,它就是对少数剥削者实行专政,对无产阶级与广大劳动人民实行广泛的民主。
无产阶级专政就是以工农联盟为阶级基础的国家政权。
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
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式具有多样性。
社会主义民主就是新型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就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就就是在广大劳动人民的范围内,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共同管理国家与一切社会主义事业。
社会主义民主首先就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社会主义民主就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马克思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论述

马克思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论述
马克思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他强调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根据马克思的观点,社会历史是由人民群众的实际行动和斗争推动的。
首先,马克思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动力。
他指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而阶级斗争的主体就是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在面临剥削和压迫时会觉醒,通过斗争争取自己的权益和解放。
他们的斗争和抗争对于社会历史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其次,马克思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创造者。
他强调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马克思认为,人民群众是有智慧和能力的,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斗争来创造新的社会形态和制度。
人民群众在斗争中不仅能够揭露社会的问题和矛盾,还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方案。
此外,马克思还强调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使命。
他认为,人民群众的历史使命是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只有通过人民群众的斗争和努力,才能够实现社会的解放和进步。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他们有权利和义务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和社会的命运。
总之,马克思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斗争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
人民群众的觉醒、斗争和创造是社会变革的动力和源泉。
马克
思的这一观点对于理解社会历史的发展和推动社会变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何正确看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段 建 新
( 州 市 新 北 区百 丈 巾 学 , 苏 常 州 2 3 3 ) 常 江 1 0 4
谁 是 历史 的创 造 者 ? 对 这 个 问 题 唯 物 史 观 与唯 心史 观 有 着 本 质 的 差异 。
l
如 何 正 确 看 待 人 民 群 众 是 历 史 的 创 造 者
唯 心史 观从 意识 决 定存 在 的 基 本 前 提 出发 ,极 力否 认 社 会 物 质 生 产 的作 用 .从 而 也 就 否 认 物 质 生 产 的 主要 承担 者 人 民群 众 在 历史 创 造 过程 中 的 作 用 。唯 物 史 观 主 张人 民群 众 是 历 史 的 创造 者 ,人 民群 众 是 历 史 的 创 造 者 ” “ 。 第一 , 民群 众是 社会 物质 财富 的创 造者 。人类 社 会赖 以生 人 存 的一切 物质 资料 , 都是 劳动 人 民群 众创 造 的 , 人类 要 生存 , 要 就 有吃 、 、 、 、 等 物质 生 活资 料 , 这一 切都 是 劳 动群众 在 生 喝 穿 住 用 而 产实 践 中创 造 出来 的 , 伏羲 氏钻木 取火 、 农 氏遍尝 百 革 . 神 是他们 不断 积 累生 产经 验 , 进 生产 工具 , 改 促进 生 产力 的 发展 , 而引起 从 生产 关 系和全部 社会 关 系的变 革 , 动人类 社会 向前发 展 。 推 第 二 , 民群 众是社 会 精神 财富 的创造 者 。人 民群 众 的物 质 人 生产 活 动是 精神 财 富创 造 的 源泉 , 谓精 神 财 富 . 所 主要 就 是 自然 科学 、 会科 学 和文 学 艺术 等 成果 , 民群 众 是 生 产实 践 和 社会 社 人 实践 的第 一 线 的主要 实 践 者 . 何 科学 的总结 , 任 首先 必 须 有 群众 的生 产 和
讲稿: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一、人民群众为什么是历史的创造者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几乎所有的哲学派别,都对谁创造历史的问题做出了回答,但是他们或者认为人的思想动机创造历史,或者认为“绝对精神”是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因,这些历史观都走向了“英雄史观”。
针对这些错误认识,马克思提出,人类创造历史的活动的确是受到人们的思想动机的支配的,但是这种思想动机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真正原因,推动历史发展的真正原因是引起这种动机的物质原因,并由此得出结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这不免会让人产生疑问,即马克思之前的旧唯物主义和黑格尔都把创造历史的主体归结为人,为什么把“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一理论归为马克思主义?诚然,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旧唯物主义也讲“人”创造历史,但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旧唯物主义把“人”看作自然意义上的“人”;康德、黑格尔也讲“人”在历史中的作用,但他们又走向另一个极端,把人看成是精神意义上的“人”。
马克思所讲的创造历史的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借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①“有生命的个人”②。
人如何创造历史?通过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者主要从以下两个维度来考察实践:一是主体性,二是物质性。
这种主体性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的主体,而是作为人类实践活动主体的以劳动者为主的人民群众的主体性,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同时包含着差异和矛盾的主体性。
由于实践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P247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P67具有物质性,所以历史发展是不以任何个体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过程。
由于劳动人民是物质生产力的主体承担者,是首要的社会生产力,因此它们的意志、愿望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主观反映,与社会发展的方向一致,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上,一切落后倒行逆施之所以注定要破产,而一切进步阶级的革命目标之所以终究能够实现,是因为进步阶级的革命目标是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劳动群众的意志和愿望的,因而得到劳动群众的有力支持。
联系实际分析论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联系实际分析论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或简称史,指对的和行动,和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
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与、和同属人类的重要功效。
历史上针对谁是历史的创造者曾产生了激烈的争辩,其中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根本对立:唯心史观以为意识决定存在,事物的发展是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以为史诗人物操作引导历史的,但这是抹杀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的作用,史诗人物也是从人民群众中产生的,所有的一切都是成立在人民群众上的。
而唯物史观以为,劳动的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历史的主体,是他们通过劳动通过创造推动了历史,是真正的历史创造者,决定历史发展的是“劳动着的人民群众”。
下面将从人类生活离不开的两个层次进行论述:首先人类属于动物,会有这样那样的物质需求,而人民群众正式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即便大量财富的拥有者的物质财富也是劳动人民创造的,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物质财富的创造,人民群众通过自己的伶俐才干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他们在科技,农业,工业,文艺上取得了庞大的成绩,他们是生产力的表现,他们把自然资源改造成社会发展需求的社会财富,历史的发展其中重要的表现就是生产工具的改良,而这些改良都是劳动者积累经验,并通过普遍传播,使新的劳动工具取得了普遍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社会的生产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社会物质财富,咱们此刻所有的物质财富都是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创造出来的。
人类自诞生起就从未停止过对精神文明的追求,劳动群众创造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实践,为人们从事一切精神生产提供了物质前提。
无论任何人,要从事精神活动,都要有物质前提,即物质生活资料和物质手腕,而它们都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的;若是没有物质生活资料,精神产品的生产活动就无法进行。
历史文艺都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所有的文学艺术的素材都是从人民群众的素材中提炼加工出来的,我国的产生了很多的中医药学大师,这些大师都是按照历代劳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经验,再加上自己的艰辛尽力,通过不断的校验,丰硕和发展方能有所成绩的,若是没有劳动人民群众的帮忙,我国医学的发展是难以为继的,是不能薪火相传的。
论述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原理的理论依据与现实价值

论述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原理的理论依据与现实价值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原理的理论依据,其实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
济学的核心思想,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主体,也是历史发展的
主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把人民群众作为最高的历史发展主体,坚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积极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和社会主义建设
发展。
这个原理有着非常深远的现实意义。
首先,它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社会
地位,认识到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其次,它聚焦了人
民群众对历史进程的作用,从而强调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性。
最后,它鼓励人民群众以巨大的力量投入社会主义建设,满足人民的需求,促进社会的发展,实现改革和发展的双重目标。
总之,“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活力,提高了他们作为主体的意识,提高了他们对社会建设的热情,增强了他们
的组织能力和创造性,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谈谈你对以人为本的理解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谈谈你对以人为本的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
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原则之一。
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人民的主体地位,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在本文中,我将谈谈我对以人为本的理解。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力量。
历史的进程是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所决定的。
无论是社会变革、经济发展还是文化繁荣,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创造。
人民群众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二、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指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关注人民的需求和利益,为人民谋福祉。
这一理念强调人的主体地位,认为人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最终目标。
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我们在制定政策、进行决策时,要充分考虑人民的利益,关注人民的需求,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
三、以人为本的实践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得到了广泛的实践。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动社会主义建设。
在经济发展方面,中国致力于实现共同富裕,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中国不断加大投入,为人民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在社会治理方面,中国积极推动人民群众的参与,加强民主建设,保障人民的权益。
四、以人为本的意义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于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以人为本能够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其次,以人为本能够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的权益和利益。
最后,以人为本能够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总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人民的主体地位,关注人民的需求和利益,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我们应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为人民谋福祉,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正式

在人民群众中,我们毕竟是沧海 一粟,只有我们正确地表达人民的想 法,我们才能管理。否则共产党就不 能率领无产阶级,而无产阶级就不能 率领群众,整个机器就要散架。 ——列宁
1950年邓小平告诫 西南党政领导说: “领导不是自封的, 要看群众承认不承 认,批准不批准。 领导作风恶劣,群 众就不会服从;领 导犯了错误,群众就不批准”,不管 你有多大能耐,只要“群众不跟你走, 你就一事无成”。
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 创造者
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 创造者
事例:《格萨尔王传》的创作和流传
《聊斋志异》的创作 说明了人民群众的实践是精神财富形成的 源泉,人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3、从本真的意义理解创造者
“创造”一词的本真意为想出新方法,建立 新理论,做出新成绩或新东西。 从这个意义上看,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都创 造了历史,都是历史的创造者。 但是他们在创造历史中的作用又有所不同。 其中,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起决定 作用。作为个体的英雄人物在创造历史的过 程中起着特殊作用。
2、从整体的视角理解历史
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离不开个体的人的活动,
但整体历史并非个人历史的简单堆砌。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 哲学的终结》一书中专门指出:“无论历史 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 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 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 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
英雄史观的错误不在于肯定了英雄创造历 史的重大作用,而在于它彻底否定、抹煞 或者是低估了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如果 基于弥补英雄史观的不足考虑,我们完全 可以将二者统一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摘要:列宁曾说过,在人民群众中,我们毕竟是沧海一粟,只有我们正确地表达人民的想法,我们才能管理。
否则共产党就不能率领无产阶级,而无产阶级就不能率领群众,整个机器就要散架。
的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本文就这一论断,介绍了论断的由起,阐述了本人在学习马克思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方法论这门课程中对这一论断的一些心得和理解。
关键词: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者英雄史观
引言: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历史唯心主义关于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一直占据统治地位。
历史唯心主义从社会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片面夸大极少数英雄人物及其思想、意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历史是由英雄橐杰、帝王将相、立法者、思想家创造的,英雄史观否认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否认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诬蔑人民群众不过是消极的、被动的“惰性物质”,只能盲目跟着“英雄”走的“流氓”,否认广大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纵览时代变迁,历史演绎,人们都说“时代造就英雄”。
熟不知,时代的发展是靠人民群众的实践推动的,一切社会的进步,都是人民群众辛苦劳作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倘若没有得到亿万人民的支持,无数形形色色的伟大的英雄人物怎能成就那一番伟业。
广大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人民群众的含义和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由来
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人民群众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英雄人物。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但不论怎样变化,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都是其主体部分。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论断由来已久。
根据考证,这一说法源于苏联哲学家对《苏共(布)历史简明教程》(1938年出版)一书中某些观点的引申和附会。
苏联哲学家普·尤金于1939年在中央理论刊物《马克思主义旗帜下》第5期发表了题为《论个人在历史上作用的马
克思学说》的论文,紧接着,巴·伯纳丁尼又在该刊第7期发表了题为《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的论文,这两篇文章都以《历史》一书对俄国民粹派强调英雄创造历史的批评并引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根据,提出一个相同的命题,即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苏联哲学家康士坦丁诺夫在1951年主编的《历史唯物主义》和1958年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两书中都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章节。
我国现行的观点就是从这里全篇承袭过来的。
最初编写者就提出“历史不是英雄创造的”、“奴隶创造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观点。
这一观点是针对英雄史观提出来的,但是在阐述的时候不应当将二者完全对立起来,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英雄史观的错误不在于肯定了英雄创造历史的重大作用,而在于它彻底否定、抹煞或者是低估了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如果基于弥补英雄史观的不足考虑,我们完全可以将二者统一起来。
二、人民群众的发展对社会的作用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唯心史观从其社会历史和阶级根源出发,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抹杀了被残酷剥削和压迫的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夸大了英雄改变历史的积极作用。
然而,我们必须知道,历史人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但并不能取代人民群众成为历史的创造者。
任何英雄豪杰,都是从群众中产生的,他的力量来自群众。
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成功的伟大人物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知识。
英雄的出现是必然中的偶然。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一句话,如果没有毛主席我们将会再多摸索几十年。
毛主席是人民的一盏明灯,他的出现给人民指明了道路,但是他的成功是建立在人民群众的基础上,一个没有人民群众基础的人,是不可能成为历史伟人的,不会成为英雄。
英雄的成败个人的才能重要,但是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他是不会成功的。
英雄人物的出现只是加速了历史的进程,并不等于他可以一个人成功!
人民群众作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主宰,人民群众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态和国家政权等,都是围绕着以人民群众为中心运动的,任何发展离开了人民群众的参与都无法实现。
社会其他各方面的发展都是为人民群众的发展提供条件和手段,都是为了丰富人民群众的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的自由度和主
体性,促使人民群众的全面提高。
共产主义,归根到底就是要“充分保证社会全体成员的福利和自由的全面的发展。
”
人民群众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核心。
三、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之所以能成为人类历史的创造者,从根本上说来,在于他们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最伟大的物质力量。
第二、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首先,劳动群众的物质生产活动,创造了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们从事精神活动的物质前提,没有劳动群众的物质生产活动提供的物质生活资料和其他物质设施,便没有社会的精神活动。
其次,劳动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创造的源泉。
科学文化知识本身是劳动群众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科学的理论将群众的实践经验概括为系统的规律性的知识,文艺作品则以具体的、典型的形象表现人民的实际生活。
第三、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不仅以平时的辛勤劳动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且以革命时期的历史主动性推动了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飞跃。
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关系的变革,上层建筑的革新,整个社会制度的新旧更替,都是由人民群众发动的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社会革命实现的。
人民群众是社会革命的主体,一切真正的革命运动,实际上都是人民群众自己起来摧毁那些腐朽的社会制度的斗争。
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创造”一词的本真意为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成绩或新东西。
从这个意义上看,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都创造了历史,都是历史的创造者。
但是他们在创造历史中的作用又有所不同。
其中,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作为个体的英雄人物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起着特殊作用。
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离不开个体的人的活动,但整体历史并非个人历史的
简单堆砌。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专门指出:“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
”
所以我们也说,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人民群众却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是受既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具体作用和具体结果是不同的。
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代表先进生产方式的劳动阶级即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在自己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下,不仅能够提出彻底推霭资本主义制度和一切剥削制度的纲领,而且能够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实现这个纲领,建立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使自己和广大人民群众成为新社会的主人。
无产阶级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它的伟大历史作用是其他一切劳动阶级所不可比拟的。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作用的充分发挥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当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以后,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将会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过往的历史性革命和建设的社会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不管历史的情况如何变化,人民群众的主体和稳定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人民群众对于历史发展具有决定作用,它全面地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参考文献: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命题再阐释,牛方玉,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法学院
(2)马克思群众观研究,杨谦,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013,博士
(3)《历史中的英雄》,(美)胡克著,王清彬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