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光谱分析
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原理技术与应用
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原理技术与应用引言近红外光谱分析是一种非破坏性、快速、准确的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环境监测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原理、技术和应用。
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原理近红外光谱分析利用物质吸收或反射近红外光时产生的特征光谱来分析物质的成分和性质。
近红外光谱分析主要基于以下两个原理:1.分子振动吸收原理:物质中的化学键振动会引起近红外光的吸收,吸收峰的位置与化学键的特异性有关。
2.红外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原理:物质吸收了红外光后,其分子内部发生改变,从而产生特征的近红外光谱。
近红外光谱分析的技术近红外光谱分析的技术主要包括光源、光谱仪和数据处理三个方面。
光源常用的光源有白炽灯、光电二极管和激光等。
其中白炽灯发射连续谱,适用于宽波长范围的分析;光电二极管具有快速响应和高稳定性,常用于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器;激光具有较高的亮度和窄的波长范围,适用于特定波长范围的分析。
光谱仪常用的光谱仪有分光镜、光栅和红外线摄像机等。
分光镜通过将近红外光谱聚焦到光栅上,并通过旋转光栅来选择不同波长光线;光栅则将不同波长的光线分散成不同的角度形成光谱;红外线摄像机可通过感应近红外光谱并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
数据处理近红外光谱分析的数据处理通常包括预处理、特征提取和模型建立等步骤。
预处理常用的方法有光谱校正、光谱平滑和光谱标准化等;特征提取可使用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回归等方法;模型建立则可以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支持向量机等模型进行建立。
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以下为几个常见的应用示例:•食品质量检测:近红外光谱分析可用于检测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添加剂和污染物等,以保证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药物分析:近红外光谱分析可用于药品的成分分析、质量控制以及伪药的鉴定等。
•化妆品分析:近红外光谱分析可用于分析化妆品中的成分、性质和质量,以确保产品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环境监测:近红外光谱分析可用于监测土壤、水质和大气中的污染物,以帮助保护环境和预防环境污染。
_近红外光谱解析实用指南_
_近红外光谱解析实用指南_近红外光谱解析是一种非常常用的分析技术,可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
本指南旨在向读者介绍近红外光谱解析的基本原理、仪器设备、样品制备和数据分析方法。
一、基本原理近红外光谱是指在800至2500纳米波长范围内的光谱。
近红外光谱的原理是利用样品中分子振动和拉伸产生的光谱吸收特征来推测样品的成分和属性。
这些光谱特征是由于化学键振动、倾角、水合作用等引起的。
二、仪器设备近红外光谱仪是近红外光谱解析的关键设备。
现在市场上常见的仪器一般采用光栅技术,具有高分辨率和高精度。
仪器的重要参数包括光源、光路、检测器和光谱仪。
选择合适的仪器要考虑样品类型、分析要求和预算。
三、样品制备样品制备对于近红外光谱解析至关重要。
样品制备的目的是使样品以均匀、透明、薄膜形式呈现在仪器上。
常用的样品制备方法包括将样品粉碎后与固体粉末混合,或将液体样品稀释后滴在红外透明基底上。
四、数据分析方法近红外光谱解析的数据处理过程包括光谱校正、预处理、模型建立和模型验证等步骤。
首先,需进行光谱校正,如仪器平滑、波长校准和零点校准等。
接下来,进行样品的预处理,包括去噪、光谱标准化和特征选择等。
然后,构建合适的模型,可以采用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法或支持向量机等方法。
最后,进行模型验证和检验,评估模型的准确度和鲁棒性。
近红外光谱解析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农业、食品、化学、药品、生物医学等领域。
它可以用于农产品质量检测、食品成分分析、药品质量控制等。
近红外光谱解析具有快速、非破坏性、准确度高等优点,因此备受研究者和工程师的青睐。
总结起来,近红外光谱解析是一种有效的分析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正确选择仪器设备,合理制备样品,以及采用科学的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实现准确、快速和可靠的分析结果。
希望本指南能够为读者提供有关近红外光谱解析的基本知识和实用指导。
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原理
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原理
近红外光谱分析是通过测量样品在近红外光谱范围内的吸收和散射特性来获取样品组成和质量信息的一种分析方法。
近红外光谱范围一般为780~2500纳米,其具有许多优点,如快速、
非破坏性、不需样品预处理等。
该方法是基于近红外光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的原理。
近红外光是指波长较长、能量较低的可见光和红外光之间的光谱范围,该范围内的光与样品中的化学键、官能团和分子振动等发生相互作用,在吸收、散射和透射等过程中产生特征性的光谱信号。
在近红外光谱分析中,首先需要对待测样品和标准样品进行光谱测量,获取它们的近红外光谱图。
然后,通过数学处理方法,建立样品的近红外光谱与其组成或质量参数之间的关系模型,这个模型通常使用光学模型或化学模型来描述。
常用的数学处理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回归(PLS)和支持向量机(SVM)等。
这些方法可以提取光谱图中的特征信息,建立预测模型,并对新样品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通过近红外光谱分析,可以实现对物质成分、含量和性质等多个参数的快速、准确测定。
近年来,近红外光谱分析在农业、食品、医药、环境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产品质量控制、过程监测和研发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原理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原理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一种无损的分析方法,通过测量样品在近红外区域(780-2500 nm)的吸收和散射光谱来获取样品的信息。
这一区域的光波长范围对于化学成分、结构和物理状态的信息具有很高的灵敏度。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基于样品中的化学键或官能团在近红外区域的振动和转动引起的光吸收现象。
每个化学物质都有其独特的光谱特征,因此可以通过比对样品的光谱和已知物质的光谱数据库来确定样品的成分和含量。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具有以下几个优点:首先,非破坏性,不需要对样品进行任何物理或化学处理;其次,快速性,一般只需几秒钟或几分钟即可获得结果;再次,可靠性,结果准确性高,对于复杂的样品也有很好的适应性。
具体实施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时,首先需要采集样品的光谱数据。
通常使用近红外光谱仪来进行测量,该仪器会发出一束近红外光束,经过样品后,光束中吸收的光将被检测器接收并转换成电信号。
然后,通过对比已知物质的光谱库,将样品的光谱与库中的光谱进行匹配和比对,以确定样品的成分和含量。
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中,还需要进行预处理和数据分析。
由于样品中存在吸收、散射、漫反射等干扰,需要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如去除噪声、背景光等。
然后,使用统计学和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以提取出样品中的信息和特征。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农业、食品、制药、环境监测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比如,在农业领域,可以用于农产品质量检测、土壤分析、农药残留检测等;在食品领域,可以用于食品成分分析、真伪鉴别等;在制药领域,可以用于药物质量控制、成分鉴别等。
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优缺点分析
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优缺点分析优点:1.非破坏性分析: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在不破坏样品的情况下进行分析,不需要对样品进行处理或破坏性操作,因此适用于对昂贵或者珍贵的样品进行分析。
2.快速分析:近红外光谱技术具有快速分析的优点。
仪器操作简单,只需几分钟即可获得样品的光谱数据,因此可以高效地进行大量样品的分析。
3.宽波长范围: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在700到2500纳米的宽波长范围内进行分析,这种宽波长范围可以覆盖各种样品的光谱特征。
不同的化学键和官能团在这个范围内吸收和散射光线的能力不同,因此可以通过光谱分析来确定样品的化学成分和特性。
4.多组分分析: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用于多组分分析。
通过与已知样品的光谱进行比较和匹配,可以识别和定量分析未知样品中的各种化合物和组分。
5.无需样品准备:近红外光谱技术无需对样品进行处理、稀释或准备,不需要使用特殊的试剂或溶剂。
这降低了实验的成本和复杂性,并且减少了潜在的污染和分析误差。
缺点:1.需要校正和标定: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应用前需要进行校正和标定。
由于光谱数据容易受到采样条件、仪器性能和环境变化的影响,需要建立可靠的标定模型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较高的设备成本:近红外光谱仪器价格相对较高,这给普遍应用带来了一定的限制。
同时,维护和管理设备也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经济投入。
3.样品不透明:近红外光谱技术对于不透明的样品具有一定的限制。
由于近红外光在样品中容易被吸收,样品的透射光谱可能受到吸收效应的影响,因此对于不透明和浑浊的样品,应该采用其他可行的分析方法。
4.有限的解析能力:虽然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提供关于样品组成和质量的定性和定量信息,但由于光谱区域的重叠和叠加效应,对于复杂的样品体系,其分辨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在一些需要更高分辨能力的应用中,可能需要使用其他分析技术进行补充。
总之,近红外光谱技术作为一种非破坏性、快速的分析方法,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近红外光谱
36
三、近红外光谱定量及定性分析
3.1近红外光谱的定量分析
3.2近红外光谱的定性分析
37
3.1近红外光谱的定量分析
近红外光谱的定量分析就利用化学分析 数据和近红外光谱数据建立模型,确定 模型参数,然后以这个模型去定量预测 某些信息(如浓度)的方法。
38
定量分析过程具体步骤如下:
1.选择足够多的且有代表性的样品组成校 正集; 2.通过现行标准方法测定校正模型样品 的组成或性质; 3.测定校正模型样品的近红外光谱;
24
1.3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特点
1)分析速度快,测量过程大多可在1min 内完成。因此在日常分析中,包括了样 品准备等工作时间,在5min以内即可得 到数据。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另一个 特点是通过样品的一张光谱,可以测得 各种性质或组成。 2)适用的样品范围广,通过相应的测样器 件可以直接测量液体、固体、半固体和 胶状体等不同物态的样品光谱。
近红外光谱记录的是分子中单个化学键 的基频振动的倍频和合频信息,它常常 受含氢基团X-H(X-C、N、O)的倍频 和合频的重叠主导,所以在近红外光谱 范围内,测量的主要是含氢基团X-H振动 的倍频和合频吸收。
9
不同基团(如甲基、亚甲基、苯环等)或 同一基团在不同化学环境中的近红外吸 收波长与强度都有明显差别,NIR 光谱 具有丰富的结构和组成信息,非常适合 用于碳氢有机物质的组成与性质测量。 但在NIR区域,吸收强度弱,灵敏度相对 较低,吸收带较宽且重叠严重。因此, 依靠传统的建立工作曲线方法进行定量 分析是十分困难的,化学计量学的发展 为这一问题的解决奠定了数学基础。
17
虽然建立模型所使用的样本数目很有限, 但通过化学计量学处理得到的模型应具有 较强的普适性。对于建立模型所使用的校 正方法,视样品光谱与待分析的性质关系 不同而异,常用的有多元线性回归、主成 分回归、偏最小二乘法、人工神经网络和 拓扑方法等
近红外光谱信号分析及评价方法研究
近红外光谱信号分析及评价方法研究近红外光谱(NIR)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分析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NIR光谱是指在近红外区域(约700-2500nm)的光谱,它可以提供样品的化学和结构信息。
NIR光谱可以被用来定量或定性分析样品的成分、物理和化学属性。
本文将介绍近红外光谱信号分析及评价方法的研究。
一、近红外光谱信号分析方法NIR光谱信号分析是将NIR光谱信号处理为更简单、更易于识别的形式的技术。
这个过程通常包括数据采集、预处理、变量选择、建模和验证等步骤。
1. 数据采集NIR光谱仪是用于获取NIR光谱信号的仪器。
NIR光谱仪的选择应基于采样需要和目的。
数据采集的质量对NIR光谱信号分析的结果至关重要。
2. 预处理数据预处理包括信号平滑、去基线、标准化和波长选择等处理。
这些操作可以减少噪声、增加信噪比、去除传感器和光源造成的影响、降低多重共线性等。
3. 变量选择变量选择是通过筛选和删除原始变量,得到更少而有效的变量,以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
变量选择的方法包括前向选择、后向删除、主成分分析等。
4. 建模建模是通过分析已知样本数据来建立模型,以便预测未知样本的结果。
建模的方法包括偏最小二乘法、支持向量机、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
5. 验证验证是评价建模结果的一种方法,可通过交叉验证、留一交叉验证、外部验证等来完成。
验证可以检查建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可以确定模型的准确性。
二、近红外光谱信号评价方法NIR光谱信号的评价通常包括两个方面:定量和定性分析。
1. 定量分析NIR光谱定量分析是识别和测量样品中化学成分的量。
它的优点是飞快的采集速度、不需要样品准备、不需要危险化学品、不破坏原样品,同时也具有高准确性、高精度和高可靠性。
应用定量分析可以通过测量样品中的主要成分,来判断物质的含量、品质和认证等问题。
2. 定性分析NIR光谱定性分析是确定样品中的化学和结构信息。
定性分析可以用于识别和鉴别样品,为化学品、食品、药品等制造商提供质量控制的手段。
近红外光谱分析原理
近红外光谱分析原理近红外光谱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无损检测技术,通过测量样品在近红外光波段的吸收和反射特性,来分析和鉴定物质的成分和性质。
本文将详细介绍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原理及其应用。
一、原理概述近红外光波长范围通常被定义为从780纳米到2500纳米,相对于可见光波长而言,在这一范围内物质对光的吸收较小。
近红外光谱分析利用了样品在这一波长范围内的吸收特性,通过测量样品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程度来确定样品的成分和性质。
二、光谱仪构成近红外光谱仪通常由光源、样品接口、分光器、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等组成。
光源产生近红外光,样品接口将光传递到样品上,并接收样品反射或透射的光信号。
分光器将光信号按照波长进行分离,并送入检测器进行信号检测。
最后,数据处理系统对检测到的光谱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样品制备近红外光谱分析的样品制备通常较为简单,大部分样品可以直接使用而无需特殊处理。
对于液体样品,可以直接放入透明的试剂盒或玻璃杯中进行测量;对于固体样品,通常需研磨成粉末或制备成透明的薄片,以确保光线可以透过样品进行测量。
四、光谱采集与分析光谱采集是近红外光谱分析的核心步骤,通过扫描一定波长范围内的光信号,得到样品在每个波长下的吸收光谱。
光谱分析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通过与已知光谱库进行比对,判断样品的成分和特征。
光谱库中包含了不同物质的已知光谱特征,在采集到的光谱与光谱库进行匹配后,可以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特定物质。
定量分析则是通过建立样品的光谱特征与样品成分之间的数学模型,来估计或测定样品中的化学成分含量。
通常使用统计学方法和化学计量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
五、应用领域近红外光谱分析在许多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农业中,可以通过近红外光谱分析检测农产品中的水分、蛋白质、糖分等成分,用于判断产品的质量和品种;在药品制造中,可以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检测药品中的有效成分含量,用于质量控制;在环境监测中,可以通过近红外光谱分析检测土壤和水体中的污染物含量,用于环境保护等。
近红外光谱仪的分析方法
近红外光谱仪的分析方法近红外光谱仪(NIR)是一种非破坏性的分析仪器,它可用于分析物质的化学成分和品质特征,适用于食品、制药、化妆品、纺织品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介绍近红外光谱仪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以及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
基本原理红外光谱是指物质分子在受到一定波数范围内的红外辐射后,分子内部振动和分子间振动引起的特殊谱线。
近红外光谱仪利用一定波数范围内的红外辐射,通过样品对该辐射的吸收、透射和散射来分析样品。
与传统的红外光谱仪相比,近红外光谱仪是在红外光谱的高频段(波数约为4000-10000 cm-1)进行分析,适合于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分析方法定性分析近红外光谱仪可用于物质的定性分析,通过比较已知样品的光谱图和待测样品的光谱图来确定待测样品的成分。
这种方法适用于样品成分较为单一的物质,如各种单一化合物、药品等。
定量分析近红外光谱仪还可用于物质的定量分析,通过建立样品的定量分析模型,利用仪器测得的光谱图数据计算出待测样品的成分。
这种方法适用于复杂样品或者需要快速分析大量样品的情况,如食品、化妆品等行业的质量控制。
近红外光谱仪所建立的定量分析模型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基于化学计量学方法(如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法等)建立的模型,二是基于光谱匹配(spectral matching)建立的模型。
校正与验证在建立定量分析模型时,需要进行校正与验证。
校正是指利用部分已知样品数据来建立模型,验证则是指利用另外的已知样品数据来评估模型的可靠性。
建立模型时,一般将样品数据分为校正集和验证集,其中校正集用于训练模型,验证集用于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
仪器使用注意事项样品制备近红外光谱仪的样品制备非常关键。
对于不同行业的样品,有不同的样品制备方法。
如在食品行业中,需要将食品样品研磨成粉末或浸泡在溶剂中;在药品行业中,需要将药品样品溶解后进行稀释。
无论是何种样品制备方法,需确保样品充分混合且无气泡,避免对光谱结果产生影响。
近红外分析原理
近红外分析原理近红外(NIR)光谱分析技术是一种非破坏性的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农业、环境监测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近红外分析的原理,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挑战。
一、近红外光谱分析原理概述近红外光谱(NIR)是指介于可见光和红外光之间的电磁波。
与红外光谱相比,近红外波长范围更窄,通常介于700纳米到2500纳米之间。
近红外光具有高穿透性和强信号特征,在吸收、散射和反射过程中具有特定的光学特性。
二、近红外分析原理详解近红外分析是基于样品对近红外光的吸收特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当近红外光照射样品时,部分光会被样品吸收,而另一部分光会穿透并被探测器测量。
吸收的光谱特征与样品的物理化学性质相关联,可以通过建立光谱库或数学模型来解释和预测样品的成分、质量和特性。
近红外分析方法通常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
1. 定性分析:通过比较待测样品的光谱特征与已知物质的光谱库相匹配,确定样品的成分或特性。
近红外光谱能够捕捉到物质的结构、键合和官能团等信息,通过光谱匹配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别样品。
2. 定量分析:利用数学建模方法,通过建立样本的光谱与含量之间的定量关系,预测未知样品的含量。
这种方法需要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或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进行定量分析。
三、近红外光谱分析的优势和挑战近红外分析具有以下优势:1. 非破坏性:近红外光谱分析无需对样品进行处理或破坏性试验,可以保持样品的完整性。
2. 快速性:近红外光谱仪器操作简便,数据获取快速,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样品的光谱数据。
3. 多样性:近红外光谱可以应用于多种样品类型,包括液体、固体和气体等。
4. 多组分分析:近红外分析可以同时检测多个组分,提高分析效率。
然而,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也存在一些挑战:1. 样品干扰:样品的颜色、湿度、温度等因素可能对近红外光谱产生影响,需要进行校正和修正。
2. 光学路径:样品的形状和厚度可能会对光谱信号的强度和形状产生影响,需要考虑样品的光学路径。
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原理
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原理
近红外光谱分析仪是一种可以通过测量样品吸收、散射或透射近红外光的仪器,用于分析和确定样品中的化学成分或性质。
其工作原理基于近红外光与样品发生相互作用后产生的能量变化。
每种化学物质都有其特定的分子结构和化学键,因此它们对于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吸收特性。
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利用这一原理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
其工作原理大致可以分为光源、样品传感器和信号处理三个主要部分。
首先,近红外光谱分析仪会通过一个光源产生一束包含不同波长的近红外光。
这种光通过一系列的透镜和光学器件进行聚焦和传输,最后照射到样品表面。
其次,样品表面的化学物质会吸收或散射部分近红外光。
这些吸收或散射过程会导致透射光中特定波长的光强发生变化。
近红外光谱分析仪会采用一个传感器,如光电二极管或光电探测器,来测量透射光的强度。
传感器会将吸收或散射光转化为电信号,并将其传送至信号处理部分。
最后,信号处理部分会对接收到的电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
这些处理方法包括光谱解析、数学算法和化学模型等。
光谱解析可以通过比较样品的光谱特征与已知标准光谱进行拟合,从而确定样品中的化学成分。
数学算法则可以通过对光谱数据进行处理和加工,提取有关样品的相关信息。
化学模型则可以利用已知样品的光谱数据训练模型,从而实现对未知样品的分类或
定量分析。
综上所述,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利用样品对近红外光的吸收或散射特性,通过测量透射光的强度和进行信号处理,实现对样品化学成分或性质的分析和确定。
这种仪器可以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化工等各个领域,并在质量控制、过程监测和研究开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原理
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原理近红外光谱分析是一种常用的非破坏性分析技术,通过对样品中吸收、反射或透射近红外光的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从而确定样品的组成、结构或性质。
它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工、环保等领域,为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本文将从原理的角度介绍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一、近红外光的特性近红外光波长范围通常定义为750到2500纳米,位于可见光和红外光之间。
它具有较强的穿透性,并且能够被许多物质所吸收。
近红外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后,会引起物质中化学键的振动和分子的转动。
这些振动和转动能够产生一系列特征性吸收峰,形成物质的近红外光谱图。
每种物质的近红外光谱都是独特的,因此可以通过比对样品的光谱与已知物质的光谱库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二、近红外光谱仪的原理近红外光谱仪由光源、样品池、光谱分析器和数据处理软件组成。
首先,近红外光源会发出连续谱的光束,经过透射、反射或散射后进入光谱分析器。
光谱分析器会选择特定的光谱范围并分离出不同波长的光,然后通过光电探测器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最后,数据处理软件会将电信号转化为光谱图,并对光谱图进行分析和解释。
三、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应用1. 成分分析:近红外光谱可以通过测量样品中特定化学键的振动频率来确定样品的成分。
例如,在药品生产中,可以使用近红外光谱分析仪来快速准确地检测药品中的活性成分和杂质。
2. 定量分析:通过建立标准曲线或建立定量模型,可以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对样品中某种成分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
例如,在食品加工中,可以使用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对食品中的脂肪、蛋白质和糖等成分进行快速准确的测量。
3. 质量控制:近红外光谱分析可用于监测和控制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样品质量。
通过对样品进行在线或离线的近红外光谱分析,可以及时发现质量变化和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4. 物性分析:近红外光谱分析可以用于研究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例如,在纺织业中,可以使用近红外光谱仪来分析纤维的质地、密度和含水量等物性参数。
近红外与中红外光谱分析的区别
近红外与中红外光谱分析的区别
近红外光谱(NIR)与中红外光谱(MIR)是两种常见的光谱分析技术,它们有以下区别:
1.检测原理不同:NIR和MIR所检测的光波段不同。
NIR波段是780-2500nm之间,MIR波段是400-4000cm-1之间。
NIR是通过分析样品在这个波段内吸收或散射的光来进行分析;而MIR则是通过分析在这个波段内样品分子的振动来进行分析。
2.样品处理方式不同:NIR对于样品的要求比MIR更为宽松,因为它可以透过较厚的样品进行分析,无需进行特殊的样品制备操作。
而MIR 则需要将样品制备成透明、均匀、薄膜状以进行分析。
3.灵敏度不同:由于MIR分析的是化学键振动,因此对化学键的种类和数目都有高要求,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而NIR则不能提供如此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但是可以提供样本的整体信息,包括物质组成和所处环境等。
4.应用领域不同:NIR常用于食品、药品、化工、农业等领域中的快速定性和定量分析,MIR则更多用于制药、有机化学、材料科学等领域中的高灵敏度定性及定量分析。
综上所述,NIR和MIR各自有着独特的分析优势和适用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样品类型和分析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的不同振动形式
对称伸缩振动---非对称伸缩振动---摇摆振动---摇摆振动---弯曲振动---剪切振动
不同化合物基团在近红外区的吸收谱带
透射光谱法
• 透射光谱法就是把待测样品置于作用光与 检测器之间,检测器所检测到的分析光是 作用光通过样品体与样品分子相互作用后 的光,若样品是透明的真溶液,则分析光 在样品中经过的路程一定,透射光的强度 与样品组分浓度由比耳定律决定。
试剂,无污染; (5)非破坏性分析,可实现产品的无损质量检测; (6)可使用光纤,从而可实现远程分析检测。
缺点:(1)建立模型需要大量有代表性且化学值已知的样品; (2)模型需要不断的维护改进 ; (3)近红外测定精度与参比分析精度直接相关,在参比方法精度
不够的情况下,无法得到满意结果。
谢谢
近红外光谱谱区示意图
近红外光谱分析原理
• 近红外光谱主要是由于分子振动的非谐振 性使分子振动从基态向高能级跃迁时产生 的,记录的主要是含氢基团X-H(X=C、N、 O)振动的倍频和合频吸收。不同基团(如 甲基、亚甲基、苯环等)或同一基团在不 同化学环境中的近红外吸收波长与强度都 有明显差别,NIR光谱具有丰富的结构和组 成信息,非常适合用于碳氢有机物质的组 成与性质的测量。
反射光谱法
• 反射光谱分析时,检测器与光源置于待测 样品的同一侧,检测器检测到的分析光是 光源发出的作用光投射到物体后,以各种 方式反射回来的光。物体对光的反射分为 规则反射光(镜面反射)与漫反射。规则 反射光指在物体表面按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的反射定律发生的反射。漫反射是光投向 漫反射体(颗粒或粉末)后,在物体表面 或内部发生的方向不定的反射。
农牧
谷类作物、烟草、咖啡、水果、蔬菜、茶叶等 成分鉴别、成熟度、品质分级、品种鉴定、产地鉴别、真伪鉴别
石油炼制 原油、天然气、汽油等 成分鉴别、重整
药物分析 有效成分分析(多成分) 中药分析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优缺点
优点:(1)快速,通常30秒内就可给出分析结果,可进行在线分析; (2)制样简单; (3)信息量大,可同时测定多组分; (4)经定标建模后,无须用其他常规化学分析手段,不使用有毒有机
德国布鲁克公司在 2001 年推出的 真 正非接触式在线傅立叶近红外分析仪 器: MATRIX-E
近红外光谱的常规分析方法
透射光谱法 反射光谱法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器
按分光系统分类
波长固定滤光片型 光栅色散型 快速傅立叶变换型 声光可调滤光器 阵列检测型
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
食品
酒制品、饮料、调味品、乳制品、食用油、烘焙食品、肉类等 成分鉴别、产地鉴别、真伪鉴别
定性分析
• 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利用模式识别与聚类 的一些算法,主要用于鉴定。在模式识别 运算时需要有一组用于计算机“学习”的 样品集,通过计算机运算,得出学习样品 在数学空间的范围,对未知样品运算后, 若也在此范围内,则该样品属于学习样品 集类型,反之则否定。聚类运算时不需学 习样品集,它通过待分析样品的光谱特征, 根据光谱近似程度进行分类。
定量分析
• 近红外光谱分析与其它吸收光谱按照比耳 定律作定量分析类似。作常规光谱定量分 析时,需要建立光谱参数与样品含量间的 关系(标准曲线)。但对复杂样品作近红 外光谱定量分析时,为了解决近红外谱区 重叠与谱图测定不稳定的问题,必须充分 应用全光谱的信息。
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的流程与步骤
傅立叶近红外分析仪器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分析化学领域 的“巨 人”
近红外光
近红外光(Near Infrared,NIR)是介 于可见光(VIS)和中红外光(MIR)之 间的电磁波,波长范围为780~2526nm, 习惯上又将近红外区分为近红外短波 (780~1100nm)和近红外长波 (1100~2526nm)两个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