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题库: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中医学》题库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D

2、A

3、D

4、A

5、C

6、C

7、D

8、D

9、A、10 D

11、A 12、A 13、C 14 A 15、C

16、C、17、A、18、D 19、A 20 C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A、B、E

2、A、B、D、E

3、A、B、C、E

4、A、B、C、E

5、A、B、C、D

三、填空(每空分,共10分)

1、营气、津液。

2、预防为主、治病求本、调整阴阳、扶正祛邪、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3、心、肝胆、肺、脾胃。

4、整体观念、恒动观念、辨证论治。

5、气能行津、气能摄津。

6、肌肉、唇、口。

四、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战国至两汉时期很有影响的哲学思想。它认为物质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要素组成的,五要素之间,又存在相生、相克、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这种关系,维系和推动着客观世界的生存和发展。

2、闻诊

中医四诊之一,是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来诊察疾病的方法

3、六淫

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

4、中药

指以中医学理论阐述其药性,并指导临床应用的传统药物,包括植物、动物、矿物等

5、脏腑辨证

通过四诊收集的资料结合脏腑生理功能、病理表现、八纲、病因、气血等理论对疾病的证候进行分析归纳,借以推究其病机、病位、病性及正邪盛衰状况的一种辨证方法。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简述脾主运化的含义。

指脾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并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各脏腑,以维持其生理功能。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①运化水谷

是指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输布的作用。脾主运化指脾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并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各脏腑,以维持其生理功能。生理

状况下气血生化有源,精力充沛,壮实。病理状态下气血生化不足,腹胀、纳差、便溏、消瘦等。

②运化水液

是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排泄作用。水液→胃→脾的吸收和转化→布散到全身。生理状态下脾气健旺,水液运行正常。病理状态下水液内停而成湿、痰、饮、水邪。

2、简述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

(2)湿性重浊

(3)湿性粘滞

(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下部)

3、简述中医学的认知与思维方法的特点。

(1)司外揣内

司外揣内是指通过观察外在表象,以揣测分析其内在变化的方法,又称作“以表知里”。人体的内外是一个整体,相互间通过脏腑经络相联。“有诸内,必形诸外”,内在的变化,可通过某种方式在外部表现出来;通过观察表象,可在一定程度上认识疾病内在的变化机理。

(2)注重整体研究

整体研究是在整体观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基于这一思维方法,中医学研究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时,注重从整体上,从自然界变化对人体的影响上来认识。(3)援物比类

援物比类,又称“取象比类”,是运用形象思维,根据被研究对象与已知对象在某方面的相似或类同,从而认为两者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类同,并由此推测被研究对象某些性状特点的认知方法。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脏腑兼病辨证中与肾有关的常见证型及含义。

(1)心肾不交:是指心肾水火关系失调所表现的证候。病因在于久病伤阴,或房室过度,或思虑太过。证候有心烦失眠,心悸健忘,头晕耳鸣,咽干,腰膝酸软,多梦遗精,潮热盗汗,小便短赤,舌红少苔,脉细数。

(2)心肾阳虚:是指心肾阳气虚衰,失去温运而表现出的证候。病因在于久病不愈,或劳倦内伤。证候有形寒肢冷,心悸,小便不利,肢体浮肿,甚则唇甲青紫,舌青紫,苔白滑,脉沉微。

(3)肝肾阴虚:是指肝肾两脏阴液亏损所表现的证候。病因在于久病失调,房室过度,情志内伤。证候为肝阴虚加肾阳虚的症状。

(4)肺肾阴虚:是指肺肾两脏阴亏所表现的证候。病因在于久咳耗伤肺阴,进而耗伤肾阴,隧致肺肾阴虚。证候为肾阴虚加肺阴虚的症状。

(5)脾肾阳虚:是指脾肾阳气亏虚所表现出的证候。病因在于由脾、肾两脏久病,耗气伤阳,两脏相互影响,形成脾肾阳虚。证候在于脾阳虚加肾阳虚的症状。

2试论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肝位置:位于膈下,腹腔之右上方,右胁之内。主要生理功能:肝主疏泄,肝藏血。

(1)肝主疏泄

疏:疏通、疏导;泄:发散、宣泄。指肝具有主升、主动的生理特性,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调畅气机、助脾运化、调达情志、调节生殖功能。

①调畅气机

指肝的主升、主动、主散的特性,能疏通、畅达、升发气机。气机—指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脏腑功能活动形式的概括。生理状态下肝的疏泄功

能正常气机调畅则气血和调进而经络通利、脏腑器官功能活动正常协调。

②助脾运化

具体在脾的升清和胃的降浊功能,脾胃的升降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

③调达情志

指情志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

④调节生殖功能

指男子的排精、女子的排卵和月经来潮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

(2)肝藏血

是指肝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的功能。肝藏血功能正常,血调节功能正常。人动血运于全身,人静血归于肝。肝血不足,肝不藏血则出现各种出血,如吐血、衄血、咯血,或月经过多、崩漏。

七、病案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1、证名(4分)

风寒犯肺证

2、辨证分析(6分)

风寒犯肺,肺气被束,失于宣降,故咳嗽,肺不布津,聚而为痰,随肺气逆于上,故咳痰稀白。风寒袭表,损伤卫阳,肌表失于温煦,故见微恶风寒,卫气被遏则发热,寒邪凝滞经络,经气不利,故头身疼痛,鼻为肺窍,肺气失宣,则鼻塞流涕。舌苔薄白脉浮紧,为感受风寒之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