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变化的规律

合集下载

寻找金属变化的规律讲义

寻找金属变化的规律讲义

寻找金属变化的规律一、教学内容寻找金属变化的规律二、考点清单重点:1、区别金属与非金属,举例说明常见金属的性质和用途。

2、列举金属与非金属主要的性质差异(如导电性、导热性、金属光泽、延展性等)。

3、概述金属与酸、金属与盐反应的条件。

4、比较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说明某些现象。

5、了解置换反应的特点, 认识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难点:比较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说明某些现象。

三、全面突破【知识点1】区别金属与非金属,探究常见金属的性质和用途。

1、区别金属与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除汞外,元素的中文名称都带有金字旁。

比如金、银、铜、铁等。

2、探究金属的用途与金属性质的关系根据常见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我们可以推测:有金属光泽——可以做装饰品比较硬——可以做钻头、机器等。

有延展性——拉铁丝、打锄头、做铝箔等有导电性——铝丝、铜丝等做导线。

导热性——铁锅、铝茶壶等铁磁性——永久磁铁等。

小结: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一般具有金属光泽、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具有一定的熔点和沸点等特点。

3、金属的化学性质(1)有些金属能在空气中燃烧,如镁;有些金属能在纯氧中燃烧,如铁;有些虽不能燃烧,但也会反应,生成氧化物,如铜、铁、铝等分别能生成氧化铜、氧化铁、氧化铝。

氧化铝是一层致密的保护膜。

2Mg+O22MgO 2Cu+ O2 2CuO(2)金属跟酸的反应:Mg+ 2HCl==MgCl2+H2↑ Zn+ 2HCl==ZnCl2+ H2↑Mg+ H2SO4==MgSO4+H2↑ Zn+ H2SO4==ZnSO4+ H2↑(3)金属跟某些盐溶液的反应:Fe+CuSO4==FeSO4+Cu Cu+2AgNO3==Cu(NO3)2+2Ag例1. 某种新型“防盗玻璃”为多层结构,每层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线,当玻璃被击碎时,产生电信号,与金属线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刻报警,这利用了金属的()A. 延展性B. 导电性C. 弹性D. 导热性解析:能传递电信号,并能把这一信号传递到报警系统,这肯定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电性。

碱金属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碱金属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碱金属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碱金属元素一般指的是一组共价态下外层电子排布较定型的元素,包括
钠Na、镁Mg、铝Al、锂Li等,它们是地壳中最普遍的元素之一, 可广泛用于工业及日常生活中。

这些元素性质呈现出递变规律。

首先,碱金属元素化学形态多样,逐一比较其原子半径会随着原子序
数逐渐增大。

一般而言,原子序数从小到大、原子半径也是从小到大依次
递增的。

锂Li的原子半径仅为0.528Å,稍大的钠Na原子半径为0.97Å,
而最大的铝Al原子半径则有1.18Å。

其次,碱金属元素的价态递变规律也十分明显,即可以从第一行铝Al
开始以此递增,锂Li以+1氧化价为主,钠Na以+1、+2氧化价为主,铝Al 以+3氧化价为主。

这意味着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价态也会逐渐变大,如
锂Li的价态为+1,而铝Al为+3。

此外,碱金属元素的电负性也是其辨识依据,它可以随着原子序数的
增大而递变,也可来衡量碱金属元素的可靠性。

它们的电负性分别为:Li:0.98、Na:0.93、Mg:1.02、Al:1.61,可见其电负性依次递增。

另外,碱金属元素的原子量也在原子序数的递增过程中发生变化。


Li以7为最小,钠Na以23为最小,铝Al以27为最大。

随着碱金属元素
的原子序数的增大,其原子量也会逐步增大,而这也是衡量碱金属原子的有效标准。

综上所述,碱金属元素的性质具有明显的递变规律,它们各有特点,其普遍特征是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增加而递变,这些性质的递变可清晰的绘出元素的社会基态,是人们判断比较一组元素性质的有效依据。

碱金属密度变化规律

碱金属密度变化规律

碱金属密度变化规律
碱金属的密度变化规律是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从上往下金属性增强,单质还原性增强,熔沸点降低,密度增大。

元素金属性强的的单质还原性强,阳离子氧化性弱,元素非金属性强的则相反。

钾的密度比钠的密度小。

对钾来说,核对最外层引力较小,体积增大的效应大于相对原子质量增加产生的影响,结果钾的密度反而比钠小。

碱金属均有一个属于s轨道的最外层电子,因此这一族属于元素周期表的s区。

碱金属的化学性质显示出十分明显的同族元素相似性,是化学元素周期性的例证之一。

尽管氢也同属于第1族,但其显现的化学性质和碱金属相差甚远,因此通常不被认为是碱金属。

1。

寻找金属变化的规律学案

寻找金属变化的规律学案

寻找金属变化的规律复习金属:具有金属光泽、导电性、导热延展性等特性的物质。

与氧气的反应: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与酸的反应:金属+酸→盐+氢气 与盐的反应: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Cu Hg Ag Pt Au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列依据:金属失去电子能力的强弱化学反应中的电子转移一.金属活动性顺序:经过许多实验,人们总结出一些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如下: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规律:①金属跟酸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把酸中的氢置换出来。

②金属跟盐溶液的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一种活动性较强的金属才能把另一种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二.置换反应:(1)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2)通式:A +BC =AC +B 或 A +BC =BA +C(3)金属跟酸、金属跟盐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湿法炼铜技术就是用置换反应制取金属:Fe+CuSO 4==FeSO 4+Cu三、化学反应中的电子转移:Zn + CuSO 4 == ZnSO 4 + Cu四.金属的化学性质:(1)有些金属能在空气中燃烧,如镁;有些金属能在纯氧中燃烧,如铁;有些虽不能燃烧,但也会反应,生成氧化物,如铜、铁、铝等分别能生成氧化铜、氧化铁、氧化铝。

氧化铝是一层致密的保护膜。

2Mg+O 2 2MgO 2Cu+ O 2 2CuO(2)金属跟酸的反应:寻找金属变化的规律Mg+ 2HCl==MgCl2+H2↑ Zn+ 2HCl==ZnCl2+ H2↑Mg+ H2SO4==MgSO4+H2↑ Zn+ H2SO4==ZnSO4+ H2↑(3)金属跟某些盐溶液的反应:Fe+CuSO4==FeSO4+Cu Cu+2AgNO3==Cu(NO3)2+2Ag习题练习:1.某种新型“防盗玻璃”为多层结构,每层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线,当玻璃被击碎时,产生电信号,与金属线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刻报警,这利用了金属的()A. 延展性B. 导电性C. 弹性D. 导热性2. 将一定量的镁条放入到过量的稀盐酸中,下列表示反应过程中变化关系的曲线,正确的是()A. B. C. D.3. 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质量相等、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天平调平后,同时向其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锌片和铁片,则从反应开始到金属完全反应的过程中,天平指针指向的变化是A. 向左偏B. 向右偏C. 先向左偏后向右偏D. 先向右偏后向左偏4. “金银铜铁锡”俗称五金,是被广泛使用的金属材料。

碱金属熔点变化规律

碱金属熔点变化规律

碱金属熔点变化规律
第一主族的碱金属熔沸点是由金属键键能决定,在所带电荷相同的情况下,原子半径越小,金属键键能越大,所以碱金属的熔沸点递变规律是:从上到下熔沸点依次降低。

碱金属一般熔点较低,随原子序数增加熔沸点降低。

与水反应时,由于熔点低,碱金属大多会熔化成小球。

碱金属的熔点、沸点随原子序数增加而降低,因而碱土金属的熔点沸点也会具有这变化规律。

碱金属单质的标准电极电势很小,具有很强的反应活性,能直接与很多非金属元素形成离子化合物,与水反应生成氢气,能还原许多盐类(比如四氯化钛),除锂外,所有碱金属单质都不能和氮气直接化合。

碱金属,金属晶体熔点看金属键的强弱,金属离子半径越小,所带电荷越多,金属键越强,熔点就越高。

碱金属硬度变化规律

碱金属硬度变化规律

碱金属硬度变化规律
碱金属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元素,它们的硬度是用来衡量物质硬度的重要指标。

碱金属的硬度变化规律是指碱金属在不同温度下的硬度变化规律。

碱金属的硬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这是由于碱金属的晶格结构在高温下变得更加紧密,从而使碱金属的硬度增加。

另外,碱金属的硬度也受到温度的影响,当温度升高时,碱金属的硬度会增加,而当温度降低时,碱金属的硬度会降低。

此外,碱金属的硬度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碱金属的化学组成、晶格结构、晶体结构等。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碱金属的硬度,因此,碱金属的硬度变化规律也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总之,碱金属的硬度变化规律是温度升高时硬度增加,温度降低时硬度降低,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使用碱金属时,应该根据不同的温度和其他因素来选择合适的碱金属,以确保其硬度达到最佳状态。

同一周期金属性变化规律

同一周期金属性变化规律

同一周期金属性变化规律同一周期金属性变化规律被认为是化学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它预测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不同位置的特性。

一般来说,在每个周期中,根据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的某些特性会逐渐发生改变,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这种变化规律:一、原子半径增大:在同一周期内,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半径也会逐渐增大。

此外,贵金属的原子半径也显著大于非贵金属。

例如,钾原子半径为152 pm,而铂原子半径则达到了206pm,该现象也被称为“弱无机酸性”。

二、电子排布不同:在同一周期内,元素的电子排布并不是完全相同的。

首先,出现在靠右的金属元素称为“外壳元素”,它们通常较为容易被除去,导致其化合价不稳定,而出现在靠左边的半金属元素,它们拥有更高的化学稳定性,常常具有“子元素”的性质,而具有助于化学反应的性质的元素,也就是靠近周期表中央的元素,它们也被称为“中空元素”。

三、金属性不同:在同一周期内,元素的金属性也不尽相同。

首先,贵金属元素在同一周期中具有更高的金属性,且贵金属元素之间的金属性表现力较非贵金属元素更为显著。

其次,非贵金属元素的金属性代表程度也完成不尽相同,而靠近周期表中央的“中空元素”一般在同一周期中,具有较低的金属性,也就是所谓的“弱金属”。

四、导电性:同一周期内,元素的导电性也有所不同。

总的来说,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的导电性也在增加。

贵金属元素尤其是电子负载和贵金属间交换反应,其表现出来的导电性更强,而非贵金属元素一般表现出来的导电性较弱。

五、化学反应:在同一周期内,元素的化学反应也是存在一定差别的。

元素在原子序数不同时,它们的反应性也是差别很大的。

首先,非贵金属原子以及“中空元素”的反应性要大大弱于金属元素,这也被称为“弱无机酸性”,其次,在无氧条件下,金属元素的反应性也会很强,而弱金属元素的反应性也相对较低。

总的来说,同一周期金属性变化规律是化学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它预测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不同位置的特性。

化学元素周期表变化规律

化学元素周期表变化规律

主族元素原子依次增大同 同周期相同主族 依 同周期依次增多 相 次 同 增 由 同周期依次减小(0族除外) 多 小 到 同 大 主 族 由 小 到 大 同周期最高正价依次升高负价=n-8(F 除外)同周期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同周期增强同周期酸性逐渐增强碱性减弱同主族酸性减弱碱性增强 同主族逐渐减弱 同主族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同主族最高正价相同 原子半径 核电荷数 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 化合价 金属性非金属性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碱性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递变性规律1 原子半径(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注意:原子半径在VIB族及此后各副族元素中出现反常现象。

从钛至锆,其原子半径合乎规律地增加,这主要是增加电子层数造成的。

然而从锆至铪,尽管也增加了一个电子层,但半径反而减小了,这是与它们对应的前一族元素是钇至镧,原子半径也合乎规律地增加(电子层数增加)。

然而从镧至铪中间却经历了镧系的十四个元素,由于电子层数没有改变,随着有效核电荷数略有增加,原子半径依次收缩,这种现象称为“镧系收缩”。

镧系收缩的结果抵消了从锆至铪由于电子层数增加到来的原子半径应当增加的影响,出现了铪的原子半径反而比锆小的“反常”现象。

2 元素化合价(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3 单质的熔点(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4 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

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的变化规律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的元素在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上有一定的规律性,其中金属性的变化规律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金属性是元素的一种基本性质,通常表现为元素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的能力。

在同一周期内,从左到右金属性呈现出特定的变化规律,以下将对此进行详细解释。

1.周期性表现: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的元素具有相同的能级数,即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然而,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从左到右金属性呈现出逐渐减弱的趋势。

这是由于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增强,使得元素失去电子的难度增大。

2.金属性特征:金属性通常表现为元素易失去电子形成正离子的倾向。

从周期表上可以看出,金属性通常在左侧的元素表现得更明显,比如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它们在化合物中通常以阳离子的形式存在。

3.金属性变化规律:在同一周期内,从左到右金属性的变化规律可以总结如下:金属性通常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逐渐减弱。

这是因为原子核的电荷数随着周期的递增而增加,电子与原子核之间的吸引力也会增强,使得元素失去电子的能力减弱。

4.举例说明: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从钠到氯,金属性逐渐减弱。

钠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Na+离子;而氯则是一种具有较强还原性的非金属,易接受电子形成Cl-离子。

这种金属性的变化规律也可以在其他周期的元素中观察到。

5.应用研究:金属性的变化规律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元素的化学性质,还在材料科学、生物化学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研究金属性的变化规律有助于设计新型材料、开发新的化学反应等。

总之,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的变化规律是元素周期表中的重要规律之一。

通过对金属性变化规律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元素的性质和特点,为化学和材料科学领域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碱金属熔沸点变化规律及原因

碱金属熔沸点变化规律及原因

碱金属熔沸点变化规律及原因
碱金属包括锂、钠、钾、铷、铯和法匹拉酮。

这些元素在自然界中是非常活跃的,因为它们的最外层电子只有一个,非常容易失去或获得电子。

在化学反应中,这些元素通常是强还原剂。

其中,钾和钠是使用最广的碱金属。

在化学反应中,熔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熔点是材料从固态到液态的转变温度。

对于碱金属来说,它们的熔点非常低,远低于常见金属如铁、铜、铝等。

碱金属熔点的变化规律如下:
1.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熔点逐渐降低。

这是因为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电子层数增加,但外层电子距离原子核越来越远,相互作用力逐渐减弱,原子结构越来越松散,因此熔点降低。

2. 碱金属的熔点与金属离子化能和原子半径有关。

离子化能越小,原子半径越大,熔点越低。

这是因为这些因素影响着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和结构。

3. 碱金属的熔点还受到压力和气氛的影响。

在高压下,熔点会升高。

在氧气中,熔点会降低。

总的来说,碱金属的熔点变化规律是由多个因素共同决定的。

深入研究这些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元素的物理化学性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 1 -。

7 金属组织性能变化规律

7 金属组织性能变化规律

εD -------开始发生动态再结晶的临界变形 εr--------动态再结晶产生核心到全部完成再 结晶所需变形量 当εD < εr 发生稳态变形---同时发生几轮动 态再结晶,每一轮处于再结晶的不同阶 段; 当εD > εr非稳态变形—第一轮再结晶结束, 第二轮未开始,软化不起作用。 εD εr受变形条件的影响 变形温度提高和应变速度降低使εD εr降低, 但εr降低的幅度大,结果使εD > εr
不足: 不足:
1、需要加热,不如冷加工简单易行 需要加热, 2、组织与性能不如冷加工均匀和易于控制 3、不如冷加工制品尺寸精确、表面光洁 不如冷加工制品尺寸精确、 4、薄或细的加工制品,由于温降快,尺寸精度差,不易采用热加工 薄或细的加工制品,由于温降快,尺寸精度差,
7.3.1热加工的特点
区别:冷加工有明显的加工硬化效应,
7.3.3 热加工后的软化过程
静态回复:热变形后的金属,若变形程度不
超过临界变形程度时,将会发生静态回复. 影响因素: • 变形温度---随温度的增加,回复速率减慢; • 变形程度—随变形前的变形量增加而增加; • 变形速度---应变速度越高,回复速度越快; • 合金元素---合金元素降低层错能,位错难以 进行攀移、交滑移,阻止回复进行; • 析出物------可以稳定亚晶界,使回复滞后。
亚晶的两种形成方式: 蜂窝状组织:由于多系滑移产生了位错的 交割和缠结,蜂窝状组织。 一方面蜂窝内位错被吸引到蜂窝壁上; 另一方面蜂窝壁上的位错重新调整和排布, 在晶粒内部形成许多亚晶。亚晶内部位错 密度相当低,且亚晶间取向差也很小。 多边化:弯曲的滑移面上,有许多同号刃 位错,使晶体处于较高的应变能状态--多边化过程的驱动力。位错重新分布抵 消,使金属的应变能降低,便把一个晶 粒分成了位向差很小的亚晶粒。

金属材料中声速随温度变化规律的探讨

金属材料中声速随温度变化规律的探讨

金属材料中声速随温度变化规律的探讨
金属材料中声速随温度变化规律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在实际应用中,金属材料的声速
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规律对于科学家们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首先,金属材料的声速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这是由于金属材料的热膨胀系数随温度的变
化而变化所致。

当温度升高时,金属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增大,从而使金属材料的声速也随
之增大。

反之,当温度降低时,金属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减小,从而使金属材料的声速也随
之减小。

其次,金属材料的声速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这是由于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随温度的变化
而变化所致。

当温度升高时,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减小,从而使金属材料的声速也随之减小。

反之,当温度降低时,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增大,从而使金属材料的声速也随之增大。

最后,金属材料的声速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这是由于金属材料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
化所致。

当温度升高时,金属材料的密度减小,从而使金属材料的声速也随之增大。

反之,当温度降低时,金属材料的密度增大,从而使金属材料的声速也随之减小。

综上所述,金属材料中声速随温度变化规律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金属材料的声速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规律主要是由于金属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弹性模量和密度随温
度的变化而变化所致。

因此,研究金属材料中声速随温度变化规律对于科学家们来说是一
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金属体磁场从近到远的变化规律

金属体磁场从近到远的变化规律

金属体磁场从近到远的变化规律引言:磁场是物质周围的磁力区域,金属体磁场是指金属物质周围的磁力区域。

金属体磁场的变化规律对于我们了解金属材料的磁性以及应用磁场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近到远的角度,探讨金属体磁场的变化规律。

一、近距离磁场的变化规律在金属体的近距离范围内,金属体的磁场表现出较强的磁性特征。

这是因为金属的电子结构具有特殊的性质,其中的自由电子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会发生磁定向,形成一个强磁场。

近距离范围内的金属体磁场主要受到这些自由电子的贡献,磁场强度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二、中距离磁场的变化规律在金属体的中距离范围内,金属体的磁场逐渐减弱,但仍然存在一定的磁性。

这是因为金属体内的原子和分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磁相互作用,虽然相对较弱,但仍然能够在一定距离内形成磁场。

中距离范围内的金属体磁场主要受到这些磁相互作用的影响,磁场强度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但仍然能够被探测到。

三、远距离磁场的变化规律在金属体的远距离范围内,金属体的磁场逐渐趋近于零,无法被探测到。

这是因为金属体内的磁相互作用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弱至无法感知的程度。

远距离范围内的金属体磁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结论:金属体磁场从近到远的变化规律可以总结为:在近距离范围内磁场强度较高,主要受到自由电子的贡献;在中距离范围内磁场逐渐减弱,主要受到原子和分子的磁相互作用;在远距离范围内磁场趋近于零,无法被探测到。

这一规律的认识对于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电磁感应技术中,我们可以利用金属体的磁场变化规律来设计和制造感应线圈,从而实现电能的传输和转换。

此外,金属体磁场的变化规律也与金属材料的磁性质量有关,对于材料科学的研究和应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金属体磁场的变化规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金属的成分、结构、温度等。

因此,在具体研究和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得到更准确的结果和应用效果。

金属体磁场从近到远的变化规律可总结为:近距离范围内磁场强度较高,中距离范围内磁场逐渐减弱,远距离范围内磁场趋近于零。

元素周期表变化规律

元素周期表变化规律

1 原子半径(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注意:原子半径在VIB族及此后各副族元素中出现反常现象。

从钛至锆,其原子半径合乎规律地增加,这主要是增加电子层数造成的。

然而从锆至铪,尽管也增加了一个电子层,但半径反而减小了,这是与它们对应的前一族元素是钇至镧,原子半径也合乎规律地增加(电子层数增加)。

然而从镧至铪中间却经历了镧系的十四个元素,由于电子层数没有改变,随着有效核电荷数略有增加,原子半径依次收缩,这种现象称为“镧系收缩”。

镧系收缩的结果抵消了从锆至铪由于电子层数增加到来的原子半径应当增加的影响,出现了铪的原子半径反而比锆小的“反常”现象。

2元素变化规律(1)除第一周期外,其余每个周期都是以金属元素开始逐渐过渡到非金属元素,最后以稀有气体元素结束。

(2)每一族的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3元素化合价(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4单质的熔点(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5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

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6最高价氧化物和水化物的酸碱性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7 非金属气态氢化物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

碱金属的碱性变化规律

碱金属的碱性变化规律

碱金属的碱性变化规律
碱金属的密度变化规律是: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从上往下金属性增强,单质还原性增强,熔沸点降低,密度增大。

元素金属性强的的单质还原性强,阳离子氧化性弱,元素非金属性强的则相反。

但是有个特例,钾的密度比钠的密度小。

对钾来说,核对最外层引力较小,体积增大的效应大于相对原子质量增加产生的影响,结果钾的密度反而比钠小。

碱金属的物理性质
碱金属单质皆为具金属光泽的银白色金属(铯带金黄色),但暴露在空气中会因氧气的氧化作用生成氧化物膜使光泽度下降,呈现灰色。

碱金属单质的晶体结构均为体心立方堆积,堆积密度小,莫氏硬度小于2,质软,导电、导热性能极佳。

碱金属单质都能与汞(Hg)形成合金(汞齐)。

化学必修二第二节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周期性变化规律

化学必修二第二节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周期性变化规律

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周期性变化规律元素的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原子 电子的能力;元素的非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原子 电子的能力。

1.碱金属元素 (1)原子结构特点相同点:碱金属元素原子的 相同,都为 。

递变性:从Li 到Cs ,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中, 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 。

根据教材实验,完成下表相似性:都能与O 2和H 2O 发生 反应,都有强 。

递变性: 比 的还原性更强,更易与O 2和H 2O 反应。

有关反应方程式:①与O 2反应:锂与氧气反应: 钠在不同条件下与O 2反应:常温下: 加热(或点燃):小结:从Li 到Cs 在空气中燃烧其产物越来越复杂。

②与水反应:钠与水反应: 钾与水反应: (3)碱金属的物理性质根据教材表1-1碱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归纳碱金属的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相似性:除 略带金色光泽外,其余的都呈 色;它们的质地都比较 ,有 性;密度都比较 ,熔点都比较 ,导电性和导热性 。

递变性: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碱金属的密度逐渐 (钠除外),熔、沸点逐 。

2.卤族元素卤族元素包括 、 、 、 、5种元素,它们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纵行,属于第 族。

(1)原子结构特点相同点:卤族元素原子的 相同,都为 。

递变性:从F 到I ,卤族元素原子的 增多,原子半径 。

阅读教材的资料卡片,归纳卤素单质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单质的颜色逐渐 ,密度逐渐 ,熔、沸点逐渐 。

(3).卤族元素的化学性质 ①卤族单质与氢气的反应②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思考:1.以上卤素单质的置换反应中用三组实验来说明(1)元素性质的影响因素元素的性质主要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与 有关。

(2)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 ,原子半径 ,失电子能力 ,得电子能力 ,金属性 ,非金属性 。

4.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1)钠、镁、铝金属性强弱的比较[实验探究]钠、镁、铝与水(或酸)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 ,置换出氢越来越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 ,因此元素的金属性逐渐 。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性1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性1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影响因素
原子结构对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影响
电子构型:电子构 型的变化会影响元 素的金属性和非金 属性
原子半径:原子半 径的大小会影响电 子云的密度和排斥 力,进而影响金属 性和非金属性
电负性:电负性强 的元素具有更强的 非金属性,电负性 弱的元素具有更强 的金属性
电子跃迁:电子在 不同能级之间的跃 迁会影响元素的化 学性质,从而影响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 化规律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0XX/XX/XX
YOUR LOGO
目录
CONTENTS
1 元素周期表中的金属性和 非金属性
2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 影响因素
3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 实验验证
4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 实际应用
元素周期表中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元素周期表中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分布规律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实际应用
元素周期表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指导材料合成: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性 质和反应活性可以指导合成新的化合物
或合金,优化材料的性能。
指导材料加工: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性 质可以影响材料的加工性能,如熔点、 沸点、热膨胀系数等,有助于材料的加
工和成型。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元素化合价对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影响
单击添加标题
元素化合价与金属性: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越高,其金属性越弱。
单击添加标题
元素化合价与非金属性: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越高,其非金属 性越强。
单击添加标题
原因分析:元素的化合价与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密切相关,因此影响元素 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关于金属活动顺序

关于金属活动顺序
一、关于金属活动顺序的应用
• 应用规律:
•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位置越靠前, 其金属活动性就越强。 •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 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只掌握Mg、 Al、Zn、Fe+HCl或H2SO4) • 3、金属铁与酸溶液或盐溶液反应都只能得到 亚铁盐,不能得到铁盐。
(3)每年世界上钢铁的产量很高,但钢铁的 锈蚀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铁在空气 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_________等物质相 互作用的结果。 (4)铝的活动性比铁强,但铝与空气中却表 现出良好的抗蚀性,其原因是什么? (5)若将13g锌放入100g稀硫酸溶液中恰好 完全反应,则可生成氢气多少g?参加反应 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进入溶液56 出来溶液2
Fe+CuSO4=FeSO4+Cu
进入溶液56 出来溶液64
• 题型二、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重点掌握判断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实验设计 (以验证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为例) 口诀:“两头金单中金盐” “两头金盐中金单” “前)9.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Fe、Cu、 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四种方案, 每种方案所用试剂如下,其中你认为不可 行的是( ) A. Cu、Ag、FeSO4溶液 B. Fe、Ag、CuSO4溶液 C. Fe、Cu、稀盐酸、AgNO3溶液 D. Cu、FeSO4溶液、AgNO3溶液
• (12年)(2)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AgNO3和Cu(NO3)2 混合溶液进行了右图实验, 并对溶液A和固体B的成 分进行了分析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溶液A中的溶 质可能有哪些? 【作出猜想】 ①只有Zn(NO3)2 ② Zn (NO3)2、AgNO3 ③ Zn (NO3)2、Cu(NO3)2 ④Zn (NO3)2、AgNO3、Cu(NO3)2 【交流讨论】不合理的猜想是 (填标号),其理 由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变化的规律
一、哪些物质是金属
思考: 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除汞外,元素 的中文各名称都带有金字旁。 请举出几 种常见金属的实例
金、银、铜、铁等
读 图
你知道其名称的有哪些,你曾
用过金属制品的金属有哪些?
钙 Ca 钛 Ti
锂 Li 钠 Na 镁 Mg 铝 AI 钾 K
铬 Cr 锰 Mn 铁 Fe 镍 Ni 铜 Cu 锌 Zn 铯 Cs 钡 Ba 钨 W 钯 Pd 银 Ag 锡 Sn 镭 Ra 铱 Ir 铂 Pt 金 Au 汞 Hg 铊 Ti 铅 Pb 铋 Bi 铀 U
思考:根据以上实验事实,比较铜、银、锌的 Zn> Cu > Ag 活动性大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 。
第3学时
一、金属活动性顺序: 1 、知识回顾:①金属跟氧气的反应;② 金属跟酸的反应;③金属跟某些盐溶液的 反应。从上述反应中知道,不同的金属它 不一样 们的活动性________ 。 2、实验讨论:设计实验比较镁、锌、铜 的活动性,并从大到小列出镁、锌、铜的 活动性顺序。如果把氢也列入其中,应如 何排列?
紫红色的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为什么铜离子会从溶液中析出变成金 属铜,而金属锌则变成锌离子进入溶液?
2eZn + CuSO4 == ZnSO4 + Cu
说明:金属锌失电子的能力比铜强,锌金属活动性比 铜强。或者说铜离子得电子得能力比锌离子强,反应 就发生了。
试剂的选择: 镁、锌、铜三种金属和稀盐酸
(1).
(2). 实验:将镁、锌、铜三种金属 分别放到盛有稀盐酸的试管。可观察到: 铜表面无气泡产生,镁和锌表面产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气泡,但镁产生的气泡的速度比锌要快 。 。
3、已知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最前几位的活泼金 属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请写出下列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并推测可能产生的实验现象。 ①把一块绿豆大的金属钠放入1小杯滴有酚酞的 水中。 2Na+2H2O=2NaOH+H2 ↑
有气体产生,滴有酚酞的水显红色
②把一块绿豆大的金属钾放入1小杯滴有硫酸铜 溶液中。 2K+2H O=2KOH+H ↑
7.为了验证Cu、Zn、Hg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小林同
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将锌粒放人CuS04溶液中,锌粒表面出现红色固体 ; ②将锌片插人Hg(N03)2溶液中一会儿取出,锌片表面 出现银白色金属; ③将铜丝插入ZnSO4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锌的活动性比铜和汞强 (1)小林同学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要 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小林还应该做的实验是 将铜丝插入Hg(N03)2溶液中一会儿取出,观察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步实验就能得 (2)为了使实验尽量简化,我认为可用__ 出结论,实验内容是 ①将铜丝插入ZnSO4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②将铜丝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Hg(N03)2溶液中一会儿取出,铜丝表面出现银白色金 属.
结 论:
有些金属能在空气中燃烧,如镁; 有些金属能在纯氧中燃烧,如铁; 有些虽不能燃烧,但也会反应,生成氧化物 ,如铜、铁、铝等分别能生成氧化铜、氧化 铁、氧化铝。 氧化铝是一层致密的保护膜。 ②金属跟酸的反应 实验2、将铝片放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观 铝片表面产生大量的气泡 察并记录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 。
常见金属的性质: 有光泽、比较硬,有延展性、有导电性、 导热性、具有一定的熔点和沸点等。 ②分析常见的金属有哪些用途?例如:铜 ⓐ 由于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 常用作导线、电缆 ; ⓑ 铜由于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常用作一些导 热器皿; ⓒ铜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可拉成铜丝等. ③ 分析常见金属的用途与它们具有的物理 性质间有什么关系?
b.将不燃烧的铜丝插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 ,观察到_______________. 溶液变成蓝绿色 1、有些金属能在氧气中燃烧, 2Cu +O2===2CuO 2Mg+ O2===2MgO
CuO +2HCl == CuCl2 + H2O
点燃
金属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 化生成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
2 2
2KOH+CuSO4 = K2SO4+Cu(OH)2↓ 有气体产生,硫酸铜溶液与KOH溶液 反应产生氢氧化铜蓝色沉淀。
4、把铁片分别放入下列各物质的溶液中,片刻后取 出,溶液的质量增加的是: C.硫酸 A.硫酸铝 B.硫酸铜 C.硫酸 D.硝酸银 5.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 充分反应后发现有少量金属析出,过滤后往滤液中滴 入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析出的金属是( ) C A、铁和铜 B、铜和银 C、银 D、铜 6、要验证镁、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用于 实验的物质组是( BC ) A.铁、铜、 氯化镁溶液 B.铁、氯化铜溶液、氯化镁溶液 C.镁、铜、氯化亚铁溶液 D.镁、氯化铜溶液、氯化亚铁溶液
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金属?
生活用品,房屋建筑,交通工具,农业生产



铂Leabharlann 钙铬材料产品--电扇
汞(水银)





铝-飞机
铝铜六种金属
铝制产品




铅矿石





二、探究金属的用途与金属性质的关系
1、金属的用途非常广泛,不同的金属有不同 的用途。而金属的用途是由金属的性质决定 的。为了研究金属的性质,推测某些金属的 用途,或根据应用的需要去寻找具有某种特 性的金属,我们能否初步建立常见金属的性 质和用途的关系?
2 、根据常见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我们可以 推测:
推 物理特性
测 用 途
铁锅、铝茶壶等
有光泽
比较硬
铝丝、铜丝等做导线。
有延展
有导电性
做装饰品
做钻头、机器等 拉铁丝、打锄头、做铝箔等
导热性
铁磁性
永久磁铁等。
3 、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实验方案或调查 来分析金属的物理性质,证实它们有哪 些用途。 ① 分析常见的金属有哪些物理性质 ? -- 例如纯铁 是一种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的固体,密度 为 7.9χ 103 千克 / 米 3 ,熔点为 1535℃。有良 好的延展性,有导电性、导热性、铁磁性。 纯铁较软,含有杂质时较硬。
Cu+2AgNO3==Cu(NO3)2+2Ag
思考:上述反应与前面学过的化合、分 解、复分解反应有什么不同? ④置换反应 1. 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 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2.通式: A+BC=AC+B 或 A+BC=BA+C
3.金属跟酸、金属跟盐的反应都是置换反 应。 思考:化学方程式CO+CuO 这是不是置换反应?为什么? Cu+CO2 ,
讨论: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有什么意义? 用铜、银、金等不活泼金属制造的钱币。
思考:1、能否用锡壶盛装酸性物质?
2 、用铁制的容器配制浸种用的波尔多液 ?为什么?
三、化学反应中的电子转移
知识回顾:电子、原子、离子的符号及概念。 实验:把金属锌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可观 银白色的金属锌表面镀上了一层 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学时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知识回顾:金属有哪些化学性质? 铁会生锈、锌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这 些都是金属所具有的化学性质。
①金属跟氧气的反应
实验1、
a.将一根镁带、一根铜丝同时放在酒精灯的外焰上 加热,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银白色镁带很快燃烧起来,发出耀 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色铜丝不会燃烧,但表面变成黑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1:铝制容器在实用时应注意些什么? 不可盛酸性或碱性物质,否则容器会被腐蚀。 思考2、是否所有的金属都能被酸腐蚀?
实验3、
1、取少量镁条、锌粒、铜片分别放入盛有稀盐酸的 3支试管中,观察到:___________ 镁条、锌粒表面有气
泡产生,而铜片却没气泡产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在反应物之间电子发生转移的反应 ,又称为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都是氧 化还原反应。 Fe+CuSO4=FeSO4+Cu 湿法炼铜
1、设计实验除去杂质:ⓐ铜粉中含有的少 量铁粉;ⓑFeCl2溶液中含有的少量CuCl2 。 a.用稀盐酸 b.用铁粉 为什么? 2、调查化工颜料商店出售的涂料添加剂 “银粉”是什么金属,通过实验做出初步 分析和判断,并提交调查分析报告。 银粉即是铝粉,是具有银色光泽的金属 装饰颜料,广泛应用于涂料行业。
8. 钛(Ti)是一种重要的航天金属材料。某学习小组对三种金属Ti、 Al、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探究。过程如下: [提出假设]a、Ti金属活动性比Al强。 b、Al金属活动性比Cu强。 [查阅资料]钛能与盐酸反应。 [实验设计]同温下,取大小相同的这三种金属薄片,分别投入等体 积等浓度的足量的稀盐酸中反应,观察现象。 . [操作分析]三种金属加入盐酸前都先用砂布将表面擦光亮,其目的 A 是______________ 。 A.除去氧化膜,利于直接反应 B.使表面光亮,易观察现象 C.使反应金属温度相同,易反应 Ti Al [实验现象] 金属 Cu [实验结论](1)原假设中——不正确(填“a”、“b”或“ab”)。 (2)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为______。 [结论应用]能否用铝制容器来盛装波尔多液(含硫酸铜)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