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定刺激法测量两点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恒定刺激法测量两点阈

1.引言

恒定刺激法是指只用少数(5—10个)刺激,并且它们在整个测定过程中都固定不变。所用的刺激要事先选定,一般用最小变化法粗略地测试一下被试的有关阈限值,然后将比阈限值强和弱的几个刺激确定为要用的刺激。这些刺激中强度最大的应有90—95%的可能性被感觉到;强度最小的应有5—10%的可能性被感觉到,各刺激的强度之间最好是等差关系。

两点阈是用两个刺激点作用于人皮肤,人能够感觉到是两个点(而不是一个点)时的两点之间的最小距离。肤觉两点阈是人皮肤的触觉空间感受性。恒定刺激法计算阈限的方法有三种:直线内插法;平均Z分数法;最小二乘法。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两点阈测定仪的使用,学会如何用恒定刺激法测量绝对阈限。

2.方法

2.1被试

本实验的被试为大学本科学生一名,20岁,女生。

2.2仪器

两点阈测量仪

2.3程序

(1)被试坐在桌边,戴上遮眼罩,伸出左手,手心向上平放在桌上。

(2)实验指导语:你注意自己的手心。如果感觉到接触到你手心皮肤上是两点的话,就报告“两点”,如果感觉不到是分开的两点,或者感觉的是一个变长了的椭圆的话,就报告“一点”。

(3)确定刺激范围;用最小变化法粗略地测定两点阈。

(4)按随机原则排出一个呈现刺激的顺序,5个刺激各测试20次,共100次。

(5)为避免产生持久的两点后像,每隔100次,休息5分钟。每隔数十次,可插进一次一点刺激,以检查是否有两点后像。

3.结果

表3.1用恒定刺激法测定两点阈的实验记录

刺激/mm 7 8 9 10 11

9 12 18 18 20

报告“两点”

的刺激

报告“两点”

45% 60% 90% 90% 100%

的百分数

两点阈的计算:

(1)直线内插法(公式法):

设χ=50%

χ—7/50—45=8—χ/60—50

χ=7.33

(2)平均Ζ分数法:

9—0.94SD=χ

SD=2.13

9—0.94SD=χ

χ=7.00

4.讨论

根据实验数据,以直线内插法和平均Z分数法算出被试的绝对阈限分别为7.33mm和7.00mm,相较于《实验心理学》一书上前人所测的数据较低,且有一定差距,比手心两点阈的8—12mm的标准也稍低。经分析,有以下几种可能原因:首先,身体各部位的两点阈是不同的,活动较多的部位两点阈较低。本实验中,被试测量的是手心的两点阈;其次,本实验的被试是一名二十岁的大学女生,身体的各项机能都处于巅峰状态感觉也处于最敏感的时期;再者,本实验的实验数据仅来自于对一名被试的测量,存在个体差异的可能,不能代表普通的水平。

比较计算得出的结果,我们还可以发现,根据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算出的绝对阈限的值也不同。虽然两数值相差并不大,只有0.33mm的差距,但确实是存在差距的。误差主要源于计算的过程。同样的原始数据,直线内插法要计算百分数,并根据要求四舍五入,误差由此产生。而平均Z分数法,除PZO转换本身就存在误差,之后的一系列计算中误差也在所难免。因此,两种方法算出的数据有些许差别。我们甚至发现,同样是直线内插法,选用的两个原始数据值不同,算出的结果也有差别。

由表3.1的数据来看,本实验的预备实验并没有做成功。被试只有在刺激为7mm时报告两点的百分数低于50%,且仍高达45%,其余都高于50%且都较高。甚至还出现了100%报告出刺激为11mm时是两点。这说明,在预备实验时,所选定的最小和最大强度的刺激都偏大。可以预测,如果在预备实验时所选定的刺激更加合理的话,被试最终的绝对阈限要比现得出的绝对阈限(7.22和7.00)还要小。

本实验的误差较多。实验中,主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最容易造成误差的源泉。首先,两点阈测量仪是要主试人工调节的,但主试并不能保证每次的调节都准确无误,分毫不差;其次,注视必须保证让两点同时作用于被试的掌心,这看似简单,实则非常难以把握。拒被试陈述,有多次感觉到两点是依次落下,而分辨出是两点作用;最后,主试下手的轻重,停留时间的长短也影响着被试的判断。对被试而言,产生的误差主要源于练习效应和疲劳误差。此外,在侦查实验中,被试也倾向报告两点,这除了是因为产生了持久的两点后像,也许还因为被试在不能明确分别刺激时,心理上更倾向于汇报两点。本实验操作中,每种刺激只呈现20次,次数明显偏少,这也是造成误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5.结论

用两点阈能较为有效地测量出被试的绝对阈限。

6.参考文献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