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学家的故事
关于我国数学家的小故事5篇

关于我国数学家的小故事5篇“迟序之数,非出神怪,有形可检,有数可推”。
--祖冲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我国数学家的小故事5篇,欢迎借鉴参考。
我国数学家的小故事一熊庆来(1893.09.11~1969.02.03),字迪之,出生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息宰村。
熊庆来热爱教育事业,为培养中国的科学人才,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熊庆来自幼养成勤奋好学的好习惯,非凡的记忆力与天才的语言接受能力,常令教育过他的中外教师惊叹不已。
他潜心于学术研究与著述,编写的《高等数学分析》等10多种大学教材是当时第一次用中文写成的数学教科书,创办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近代数学研究机构——清华大学算学研究部和国立东南大学、清华大学等3所大学的数学系,以及中国数学报。
他一直治学严谨,数学论文常常修改三五遍以上。
在任教授期间,他总是非常认真地批改学生的作业。
作业中的错误他用红毛笔仔细地逐本圈阅,改正。
好的作业,则用大笔书写一个“善”字,表示满意。
他经常废寝忘食,不顾病痛地工作。
据熊庆来的夫人回忆,在东南大学第一年,过度疲劳使他吐血,而且又犯痔疮,熊庆来竟顽强地伏在床上坚持编写教义。
熊庆来在“函数理论”领域造诣很深。
1932年他代表中国第一次出席了瑞士苏黎世国际数学家大会。
1934年,他的论文《关于无穷级整函数与亚纯函数》发表,并以此获得法国国家博士学位,成为第一个获此学位的中国人。
在这篇论文中,熊庆来所定义的“无穷级函数”,国际上称为“熊氏无穷数”,被载入了世界数学史册,奠定了他在国际数学界的地位。
我国数学家的小故事二杨辉,中国南宋时期杰出的数学家,他在我国古代数学史和数学教育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杨辉一生留下了大量的著述,其著名的数学书共五种二十一卷,这些著作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数学宝库,为数学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杨辉还画了一张表示二项式展开后的系数构成的三角图形,称做“开方做法本源”,现在简称为“杨辉三角”。
中国数学家的小故事简短4个

中国数学家的小故事简短4个中国古代有很多杰出的数学家,他们留下了许多精妙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下面是四个关于中国数学家的小故事:故事一:神奇的郭守敬郭守敬是明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
他最著名的是他的水银全象仪,这是一种高精度的天文仪器,能够准确测量太阳和其他星体的位置。
郭守敬通过观测和建模,改进了《殷礼》中的望季度章,提出了真望经,通过此等理论依据推演重建了古代浑仪。
他的工作为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故事二:发明算盘的张丘建张丘建是中国古代发明家兼数学家。
相传,他是全球最早发明算盘的人。
算盘是一个用来计算的工具,它能够快速而准确地进行大量的数学运算。
张丘建通过这个发明,极大地提高了数学计算的效率,他的算盘被广泛使用,对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故事三:画地为牢的赵爽赵爽是唐代数学家和军事家。
相传,他是全球第一个利用三棱镜测量角度的人。
当时,唐玄宗希望他为东都洛阳设计一座城市。
赵爽在测量城市的方位时,没有传统的测量工具,于是他利用了一个三角木柱和一块平整的地面画出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然后利用三棱镜测量出了角度。
凭借准确、高效的测量方法,赵爽顺利地设计了一座城市,并被唐玄宗赞赏。
故事四:善于算术的刘徽刘徽是中国古代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他是南北朝时期学者,创立了中国古代数学史上第一部完整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
刘徽善于应用算术解决实际问题,他提出了一套解决线性方程组的方法,被称为"史生"方法,这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线性方程组解法之一。
他凭借着对数学的研究,为中国数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由于每个故事都设置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以这些数学家的背景和成就也有所不同。
然而,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对数学的研究和创新作出了杰出贡献,为中国数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些小故事展示了中国数学家们的智慧和勇气,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中国数学家成长故事

中国数学家成长故事
中国有很多杰出的数学家,他们的成长故事丰富多彩,以下简单介绍三位:
1.苏步青:苏步青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他在读书时因为家境贫困而失学,但他并没有放弃对数学的热爱。
他通过自学继续深入学习数学,并最终考取了清华大学数学系。
在大学期间,他仍然保持了对数学的热情和勤奋学习的态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苏步青不仅在数学研究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他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数学人才,对中国数学界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华罗庚:华罗庚是一位自学成才的数学家,他在年幼时便展现出了超凡的数学天赋。
虽然家境贫寒,但他通过自学不断深入学习数学,并逐渐在数学领域崭露头角。
华罗庚不仅在数学研究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他还将自己的数学知识应用到了实际生活中,为社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3.陈景润:陈景润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他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就因为在哥德巴赫猜想方面的研究成果而享誉世界。
陈景润一直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执着的精神,他在研究中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和时间,最终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陈景润的故事鼓舞了许多年轻人在科学研究中追求卓越,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23年最新的中国数学家的小故事7篇

2023年最新的中国数学家的小故事7篇中国数学家的小故事(1)华罗庚的故事温室里难开出鲜艳芬芳耐寒傲雪的花儿。
人只有经过苦难磨练才有望获得成功!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爷爷的成功就得益于他的坎坷经历。
少年时代的华罗庚家境贫寒,疾病缠身。
18岁那年,华罗庚初中时代的王老师从外国学成归来,出任金坛中学校长。
华罗庚是他得意的门生。
他一心要接济华罗庚。
不久,经王校长介绍,华罗庚到金坛中学做了个勤杂工,负责收发信件、报纸做杂务。
华罗庚做勤杂工时,手脚勤快,每天忙忙碌碌地干完事就捧起数学课本学习。
王校长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他为这位勤奋肯学的年轻人而感到骄傲。
真是天有不测风雨。
华罗庚被一场伤寒病拖垮,医生作出“无法医救”的诊断。
全家人悲痛万分,王校长更是觉得十分惋惜。
但是死神终究没有把他拽走,他又奇迹般地活了过来,只是左腿僵硬,落下了终身残疾。
数学家的墓志铭一些数学家生前献身于数学,死后在他们的墓碑上,刻着代表着他们生平业绩的标志。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死于进攻西西里岛的罗马敌兵之手(死前他还在主:“不要弄坏我的圆”。
)后,人们为纪念他便在其墓碑上刻上球内切于圆柱的图形,以纪念他发现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均为其外切圆柱体积和表面积的三分之二。
德国数学家高斯在他研究发现了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法后,便放弃原来立志学文的打算而献身于数学,以至在数学上作出许多重大贡献。
甚至他在遗嘱中曾建议为他建造正十七边形的棱柱为底座的墓碑。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
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
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中国数学家的小故事(2)中国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华罗庚同志是当代自学成才的科学巨匠,是著名的数学家。
我国5位著名的数学家的故事

我国5位著名的数学家的故事一、陈省身陈省身(1833-1915),为清朝知名数学家,是中国现代数学史上最伟大的学者之一,也是有史以来第一位从金融和金融分析角度解决数学问题而闻名于世的数学家。
吴承恩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更是一位出色的画家、诗人和书法家。
他擅长以深刻、有力和精妙的笔法,使数学问题变得清晰易懂。
在他的《世书》中,尤其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以州更形象地表达了他深入的理解。
陈省身又称“西方更上师”,他把西方的数学知识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了中国现代数学,并着力培养了当时的人才。
他创办了“数学社”,成立了算术学会,致力于标准化中国数学计算符号和函数,使其在世界数学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二、王勃王勃(882-958),本名叫苍古,数学家、书法家、历史学家,家研究而出名的另一位著名的大数学家。
他的知名著作《九章算术》系统地归纳了中国古代算术思想、科学思想,也反映出当时宋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成为中国近代数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珍贵遗产。
王勃从早年就开始在立论上系统总结中国古代算学思想,v一路追求尽在算经体系true,为传授算术知识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有关他的著作,他编写《九章算术》,剖析数字以及算术函数的性质,提出了数书与算法的分类方法,被誉为“数学宗师”。
《九章算术》中心思想是:“一无所述,数学皆有序”,指出了一切知识比较有序和系统,形成了统一的数学观念。
这本书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有着重要作用,被誉为“算学经典”,也是中国著名的数学文化遗产。
三、唐立德唐立德(1871-1909),字文质,湖南澧县人,现代数学家。
唐立德是中国现代数学史上最著名的学者之一,也是有史以来第一位开创我国现代数学的学者。
唐立德在中国数学史上的突出贡献之一,就是在《数学史论》一书中,首次概括总结了中国古代数学的学习成果,根据中国数学史研究,发现中国古代数学发展到了较高阶段,认识到中国古代许多原创性问题,并给出解答,为今日现代数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的数学家历史故事

中国的数学家历史故事
中国数学家的历史故事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
刘徽: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数学家,生活在三国时期。
他利用“割圆术”来计算圆周率,这项工作在当时是极其困难的,但他最终得出了精确的结果,即圆周率是3.1415926。
祖冲之:他继承了刘徽的工作,并进一步精确地计算了圆周率,将其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这一成果在当时是全球领先的。
秦九韶:他是南宋时期的数学家,发明了“大衍求一术”,这是一种求解一次同余方程组的方法,被现代中国数论学家认为是中国古代对于数论的重要贡献。
杨辉:他是南宋时期的数学家,对三角学有深入的研究。
他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写成了《杨辉算法》一书,其中“贾宪三角”是一个著名的成果,它是世界上最早的三角恒等式之一。
徐光启:他是明末清初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对中国数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数学家的故事都表明了中国古代数学的高度发展水平。
他们的工作成果不仅在当时是卓越的,而且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
中国著名数学家的故事

中国著名数学家的故事(最新版3篇)篇1 目录1.华罗庚:自学成才,为我国数学事业作出巨大贡献2.陈景润:勇攀数学高峰,攻克哥德巴赫猜想3.祖冲之:计算圆周率,世界闻名的数学家4.刘洪:中国古代数学的瑰宝,九章算术的传承者篇1正文在我国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数学家,他们为我国的数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以下是四位著名数学家的故事。
1.华罗庚(1910-1985),出生于湖南,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
他自学成才,通过勤奋努力,成为了世界知名的数学家。
华罗庚在组合数学、数论等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他创立了“华罗庚五元组”和“华罗庚三角”等重要概念,为我国的数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华罗庚曾担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数学人才。
2.陈景润(1933-1996),出生于福建,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
他在哥德巴赫猜想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1966 年,陈景润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的一个重要特殊情况,使他成为国际数学界的翘楚。
陈景润的成就为我国数学家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激发了国人对数学的热爱和追求。
3.祖冲之(429-500),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数学家,他创制了《大明历》,对我国古代历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祖冲之最著名的成就是计算圆周率,他利用割圆法,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这一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祖冲之的贡献不仅在于数学,还在于天文学、机械制造等领域。
4.刘洪(约 163-222),东汉时期的著名数学家,他是九章算术的传承者。
刘洪创制了《乾象历》,对古代天文学和历法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在数学方面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代数学、几何学等领域。
刘洪的著作《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数学的经典之作,对后世影响深远。
这些杰出的数学家,他们以超人的智慧和勤奋的精神,为我国的数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篇2 目录1.华罗庚:自学成才,享誉世界的数学家2.陈景润:哥德巴赫猜想的推进者3.姜伯驹:中国数学史研究的奠基人4.张广厚:数论领域的杰出代表5.吴文俊:计算机数学的先驱篇2正文中国自古以来就不乏才华横溢的数学家,他们在数学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0个中国数学家的故事

10个中国数学家的故事
1.赵爽:东汉末年,赵爽发明了“勾股圆方图”,即利用该图证明勾股定理,
为人类发展做出了贡献。
2.刘徽:魏晋时期,刘徽用“割圆术”计算圆周率,这一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3.祖冲之:南北朝时期,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这一成果领
先世界近千年。
4.王孝通:唐代数学家王孝通提出“缉古算经”,擅长天文历算,并首次提出
“十进位值制记数法”。
5.沈括:北宋时期,沈括在数学、天文历法、物理、化学、工程技术、军事、
经济学、音乐、文学等方面都有研究。
6.贾宪:北宋数学家贾宪发明“贾宪三角”,即二项式系数表,并提出了“贾宪
求积公式”。
7.杨辉:南宋数学家杨辉发现了“杨辉三角”,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给出完整表
达二项式定理的系数规律的三角形。
8.秦九韶:南宋时期,秦九韶提出“秦九韶算法”,这是一种高效计算多项式
的方法。
9.徐光启:明代科学家徐光启翻译了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并提出了“徐
光启算法”,用于计算π的值。
10.李善兰:清代数学家李善兰创立了“李善兰恒等式”,这是第一个用中文表
述的等式。
中国数学名人小故事

中国数学名人小故事中国数学名人小故事导语:他们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后世的人们作出了表率,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相关的名人故事,欢迎查阅,供参考。
中国数学名人小故事一、报效祖国宏愿------ 华罗庚的故事同学们都知道,华罗庚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世界一流的数学家。
他仅有初中文凭,因一篇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得到数学家熊庆来的赏识,从此华罗庚北上清华园,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
1936 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留学剑桥。
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很有才气,他说:“你可以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
”可是华罗庚却说:“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者。
”“我来剑桥是问的,不是为了学位。
”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垒素数论,并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哥德巴赫问题发表18篇论文,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数学家出众的智慧与能力。
1946年,华罗庚应邀去美国讲学,并被伊利诺大学高薪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十分优裕。
当时,不少人认为华罗庚是不会回来了。
新中国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
1950年,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而且还给留美的中国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动员大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他在信中坦露出了一颗爱中华的赤子之心:“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
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虽然数学没有国界,但数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华罗庚从海外归来,受到党和人民的热烈欢迎,他回到清华园,被委任为数学系主任,不久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
从此,开始了他数学研究真正的'黄金时期。
他不但连续做出了令世界瞩目的突出成绩,同时满腔热情地关心、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
为摘取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为应用数学研究、试验和推广,他倾注了大量心血。
据不完全统计,数十年间,华罗庚共发表了152篇重要的数学论文,出版了9部数学著作、11本数学科普著作。
古今中国的数学家故事

古今中国的数学家故事
中国有许多杰出的数学家,他们为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是一些古今中国数学家的故事:
1. 刘徽(约公元3世纪)
刘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工程师,他在数学领域的贡献
极为重要。
他编写了《九章算术》,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数学专著
之一,包含了许多数学问题和解法。
他的工作对后世的数学研究产
生了深远影响。
2. 杨辉(公元5世纪)
杨辉是中国古代数学家和诗人,他最著名的贡献是杨辉三角。
杨辉三角是一个由数字排列而成的三角形,其中每个数字是上方两
个数字之和。
这个三角形在组合数学和概率论中有广泛应用。
3. 程大位(公元11世纪)
程大位是北宋时期的数学家,他是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重要推
动者之一。
他的主要贡献是整理了古代数学著作《数书九章》。
这
本著作收集了中国古代数学的重要成果,对后世的数学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4. 华罗庚(1910-1985年)
华罗庚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数学家,他对代数几何和数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研究在国际数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华罗庚还培养了许多杰出的数学学生,对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5. 丘成桐(1949年至今)
丘成桐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数学家,他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微分几何和数学物理。
丘成桐是第一个获得菲尔兹奖的中国数学家,这是数学界最高荣誉之一。
他的研究成果为中国数学的国际地位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的数学家们在古代和现代都为数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新一代的数学爱好者,推动着数学的不断进步。
中国数学家的故事(五则【优秀5篇】

中国数学家的故事(五则【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竞聘演讲、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competitive speeche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中国数学家的故事(五则【优秀5篇】数学家是指一些对数学有深入了解的人士,将其所学知识运用于其工作上。
中国数学家的故事12篇简短

12篇关于中国数学家的简短故事
1.祖冲之:在计算圆周率方面取得了突破,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
这比欧洲数学家计算圆周率早了一千年。
2.刘徽:提出了“割圆术”方法,用极限思想逼近圆周率,为计算圆周率做出
了重要贡献。
3.赵爽:利用“勾股圆方图”证明了勾股定理,并取得了重要的数值计算成果。
4.华罗庚:自学成才,在解析数论、矩阵几何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并推
广了优选法等数学方法。
5.陈景润: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命题,为哥德巴赫猜想的最终解
决奠定了基础。
6.熊庆来:在函数论、代数学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培养了一批杰出的数
学家。
7.陈省身:在微分几何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创立了国际数学联盟。
8.吴文俊:在拓扑学、几何定理机械化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并提出了“吴
公式”。
9.杨乐和张广厚:在函数论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数学
人才。
10.谷超豪:在偏微分方程、几何光学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并培养了一批
杰出的数学家。
11.丘成桐:在微分几何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并获得了菲尔兹奖。
12.袁隆平:利用统计学方法在农业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并被誉为“杂交水
稻之父”。
这些数学家的故事展示了他们在数学领域中的卓越成就和为人类进步做出的贡献。
古今中国的数学家故事

古今中国的数学家故事
古代中国的数学家以其卓越的才智和贡献而闻名于世。
以下是几位古今中国数学家的故事。
1. 算盘的发明者——贾宪三:贾宪三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发明家。
他在公元1300年左右发明了算盘,这是一种用来进行计算的工具。
算盘的发明极大地提高了计算的效率,为中国古代的数学研究和商业活动做出了巨大贡献。
2. 数学天才——祖冲之:祖冲之是中国古代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被誉为"数学天才"。
他在公元5世纪提出了无穷小和无穷大的概念,并通过计算圆周率的方法得出了精确的数值。
他的贡献在数学和天文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数学家兼诗人——杨辉:杨辉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诗人。
他在公元13世纪提出了杨辉三角形,该三角形中的每个数字都是由上一行的两个数字相加而得到的。
杨辉三角形在组合数学和代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被广泛应用于概率统计和数论等领域。
4. 现代数学家——陈景润:陈景润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数学家,被誉为"中国数学之父"。
他在20世纪提出了陈景润定理,该定理是数学分析领域的重要成果之一。
陈景润的贡献不仅推动了中国数学的发展,也在国际数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这些数学家的故事展示了古今中国数学家的卓越才华和对数学发展的重要贡献。
他们的研究和发明为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数学学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中国古今数学家的故事

中国古今数学家的故事】中国有许多的数学家,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陈景润教授了,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数学家的故事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数学家的故事(一)商高商高是我国古代第一位数学家,出生于大约公元前十一世纪。
关于他的生平,历史上的记载很少,只知道是西周初期人,约与周公旦同时期人。
在公元前1000年发现勾股定理的一个特例:勾三,股四,弦五。
早于毕达哥拉斯定理五百到六百年。
勾股定律数学成就据《周髀算经》记载,主要有三方面:勾股定理、测量术和分数运算。
商高提出数之法,出于圆方;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
故折矩,以为勾广三,股修四,径隅五。
既方之外,半之一矩,环而共盘,得成三、四、五。
” 商高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数是根据圆和方的道理计算得来的,圆来自于方,而方来自于直角三角形。
当一条直角边(勾)为3,另一条直角边(股)为4,则斜边(弦)为5。
”以后人们简称之为“勾三股四弦五”,命名为“勾股定理”也叫'商高定理'。
以商高命名勾股定理,这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更重要的是它确定了东方几何学开创的'原点',是几何学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被称为“几何学的基石”。
所以我们所学的勾股定理是商高提出的。
数学家的故事(二)张圣蓉1948年生于陕西省西安市,出生不久便随父母到台湾居住。
她从小聪慧,喜爱读书,对数学情有独钟。
张圣蓉中学毕业后考入著名的台湾大学数学系,1970年获学士学位。
她不满足于此,又以优异成绩考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攻读数学博士学位。
“函数”是数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
一位著名数学家说过“函数概念是近现代数学思想之花”。
它的产生、发展实质上反映了近现代数学迅速发展的历程,同时也与函数论、解析数学的发展相辅相成。
张圣蓉选择了现代数学的重要前沿分支之一“函数论”作为攻读对象。
她的导师是一位著名的函数论世界大师,她要同函数论专家一道去摘取函数论皇冠上的明珠。
数学小报中国数学家的故事

数学小报中国数学家的故事1、华罗庚特别爱动脑,对于一些别人看来司空见惯的事,往往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提出一些似乎希奇的问题。
有一次,他同别人一块去城郊玩耍,见一座荒坟旁有石人石马,就问比他大的同伴:“这些石人石马有多重?”同伴回答说:“这怎么能知道呢。
”华罗庚却不甘心,沉思片刻,说:“以后总会有方法知道的。
”2、毕达哥拉斯,传说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教师,他认为每一个都该懂些几何。
有一次他看到一个勤勉的穷人,他想教他学习几何,因此对此人建议:如果这人能学懂一个定理,那么他就给他一块钱币。
这个人看在钱份上就和他学几何了,可是过了一个时期,这学生对几何却产生了非常大的兴趣,反而要求毕达哥拉斯教快一些,并且建议:如果老师多教一个定理,他就给一个钱币。
不需要多少时间,毕达哥拉斯把他以前给那学生的钱全部收回了。
“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华罗庚1925年,初中毕业后,因为家中的贫困,华罗庚的父母已经无力继续供儿子念书,华罗庚只好缀学回家,帮助父亲打理家中的那间小杂货铺。
但不甘平凡的华罗庚没有就此放弃自己的人生,他开始了顽强艰苦的自学之路。
当时,每当有客人光临小店铺时,华罗庚就帮助父亲打算盘、记账,客人一离开,华罗庚就继续演算起书中的数学题。
有时算的人迷,华罗庚竟将自己演算的结果,当成客人应付的货款价格。
时间一久,对这位呆头呆脑的少年,街坊邻居都笑称他为“罗呆子”。
父亲对这事很是生气,叮嘱不行,有好几次要将他的数学书给烧了,但是华罗庚却一个劲地死抱着书不放,父亲虽然很是生气,却也无可奈何。
冬天寒冷的时候,华罗庚就在寒风中擦着鼻涕,苦苦学习,为此还患上了关节炎,留下了严重的伤寒症,落下了终身残疾。
从1929年开始,华罗庚在上海的《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并受聘为金坛中学庶务员。
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陈景润出生在福建省福州市的一座老房子里。
陈景润的童年处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为了躲避战乱,全家人辗转多地。
[优秀]数学家的故事15篇
![[优秀]数学家的故事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ca8c084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be.png)
[优秀]数学家的故事15篇世界著名数学家的故事推荐度:数学家的名人故事推荐度:数学家高斯的故事推荐度:数学家的小故事推荐度:数学家小故事推荐度:相关推荐[优秀]数学家的故事15篇数学家的故事1公元1902年9月23日,那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可对祖辈从福建同安逃荒到浙江平阳带溪村的父亲苏祖善家来说,那是一件难得的大喜、大吉的日子。
真是老天有眼,天官赐福。
父亲苏祖善家添了一丁,夫妻俩笑得合不拢嘴,终于有了世代务农的“接班人”。
可父亲苏祖善夫妻俩从未上过学,尝够没有文化的苦,望子成龙心切,于是给儿子选取“步青”为名,算命先生还说上一番好话,以“步青”为名,将来定可“平步青云,光宗耀祖”。
名字毕竟不是“功名利禄”的天梯。
正当同龄人纷纷背起书包上学的时候,父亲苏祖善交给儿子的却是一条牛鞭。
从此,苏步青头戴一顶父亲编的大竹笠,身穿一套母亲手缝的粗布衣,赤脚骑上牛背,鞭子一挥,来到卧牛山下,带溪溪边。
苏步青家养的'是头大水牛,膘壮力大,从不把又矮又小的牧牛娃放在眼里。
有一次,水牛脾气一上来,又奔又跳,把苏步青摔在刚刚砍过竹的竹园里。
真是老天庇佑,他跌在几根竹根中间,未有皮肉之苦,逃过一劫。
放牛回家,苏步青走过村私塾门口,常被琅琅的书声所吸引。
有一次,老师正大声念:“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他听后,就跟着念了几遍。
此后,他竟记住了顺口溜,放牛时当山歌唱。
老师父亲苏祖善常听儿子背《三字经》、《百家姓》,心存疑惑。
有一次,正好看见儿子在私塾门口“偷听”,为父的心终于动了,夫妻一合计,决定勒紧裤带,把苏步青送进了私塾。
数学家的故事28、陶泽轩:8岁上中学,12岁IMO金牌陶哲轩是澳大利亚的华裔数学家,20某某年菲尔兹奖得主。
兴趣广泛,对调和分析、偏微分方程、组合数学、解析数论等领域都要重要贡献,被誉为“数学界莫扎特”。
陶哲轩的爸爸妈妈都是在香港大学毕业的.。
母亲还是数学和物理专业的高材生。
陶哲轩实在太聪明了,很长时间找不到合适的学校。
中国杰出数学家的故事

中国杰出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家的故事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上中外杰出的数学家的生平和数学成就,感受前辈大师严谨治学、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数学家的故事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数学家的故事(一)刘徽(约225年—约295年),汉族,山东滨州邹平市 [1] 人,魏晋期间伟大的数学家,中国古典数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
在中国数学史上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中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
刘徽思想敏捷,方法灵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张直观。
他是中国最早明确主张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论证数学命题的人。
刘徽的一生是为数学刻苦探求的一生。
他虽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
他不是沽名钓誉的庸人,而是学而不厌的伟人,他给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之初,共有246个问题的解法。
在许多方面:如解联立方程,分数四则运算,正负数运算,几何图形的体积面积计算等,都属于世界先进之列。
刘徽在曹魏景初四年注《九章算术注》。
但因解法比较原始,缺乏必要的证明,刘徽则对此均作了补充证明。
在这些证明中,显示了他在众多方面的创造性贡献。
他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十进小数概念的人,并用十进小数来表示无理数的立方根。
在代数方面,他正确地提出了正负数的概念及其加减运算的法则,改进了线性方程组的解法。
在几何方面,提出了"割圆术",即将圆周用内接或外切正多边形穷竭的一种求圆面积和圆周长的方法。
他利用割圆术科学地求出了圆周率π=3.1416的结果。
他用割圆术,从直径为2尺的圆内接正六边形开始割圆,依次得正12边形、正24边形……,割得越细,正多边形面积和圆面积之差越小,用他的原话说是“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
”他计算了3072边形面积并验证了这个值。
刘徽提出的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奠定了此后千余年来中国圆周率计算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刘徽在数学上的贡献极多,在开方不尽的问题中提出“求徽数”的思想,这方法与后来求无理根的近似值的方法一致,它不仅是圆周率精确计算的必要条件,而且促进了十进小数的产生;在线性方程组解法中,他创造了比直除法更简便的互乘相消法,与现今解法基本一致;并在中国数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不定方程问题”;他还建立了等差级数前n项和公式;提出并定义了许多数学概念:如幂(面积);方程(线性方程组);正负数等等.刘徽还提出了许多公认正确的判断作为证明的前提.他的大多数推理、证明都合乎逻辑,十分严谨,从而把《九章算术》及他自己提出的解法、公式建立在必然性的基础之上。
中国数学家的故事(五则)

中国数学家的故事(五则)中学生了解一些数学家的故事及数学史,很有好处。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数学家的故事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数学家的故事(一)苏步青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
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
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
可是,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
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
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
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
”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
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
”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兴奋剂。
读书,不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
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
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
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一本几何练习薄,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
中学毕业时,苏步青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
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精选中国数学家的名人故事三篇

精选中国数学家的名人故事三篇导读:本文精选中国数学家的名人故事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祖冲之】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他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文、数学方面的书籍,勤奋好学,刻苦实践,终于使他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为约率,取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数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查.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这需要化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的.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祖冲之博览当时的名家经典,坚持实事求是,他从亲自测量计算的大量资料中对比分析,发现过去历法的严重误差,并勇于改进,在他三十三岁时编制成功了《大明历》,开辟了历法史的新纪元.祖冲之还与他的儿子祖暅(也是我国的数学家)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决了球体体积的计算.他们当时采用的一条原理是:"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意即,位于两平行平面之间的两个立体,被任一平行于这两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两个截面的面积恒相等,则这两个立体的体积相等.这一原理,在西文被称为卡瓦列利原理,但这是在祖氏以后一千多年才由卡氏发现的.为了纪念祖氏父子发现这一原理的重大贡献,大家也称这原理为"祖暅原理".【陈省身】陈省身1911年10月28日生于浙江嘉兴秀水县,美籍华人,20世纪的几何学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数学家的故事
(一)华罗庚
罗庚一生都是在国难中挣扎。
他常说他的一生中曾遭遇三大劫难。
自先是在他童年时,家贫,失学,患重病,腿残废。
第二次劫难是抗日战争期间,孤立闭塞,资料图书缺乏。
第三次劫难是“文化大革命”,家被查抄,手槁散失,禁止他去图书馆,将他的助手与学生分配到外地等。
在这等恶劣的环境下,要坚持工作,做出成就,需付出何等努力,需怎样坚强的毅力是可想而知的. 早在40年代,华罗庚已是世界数论界的领袖数学家之一。
但他不满足,不停步,宁肯另起炉灶,离开数论,去研究他不熟悉的代数与复分析,这又需要何等的毅力寻勇气! 华罗庚善于用几句形象化的语言将深刻的道理说出来。
这些语言简意深,富于哲理,令人难忘。
早在 SO年代,他就提出“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
华罗庚虽然聪明过人,但从不提及自己的天分,而把比聪明重要得多的“勤奋”与“积累”作为成功的钥匙,反复教育年青人,要他们学数学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经常锻炼自己。
50年代中期,针对当时数学研究所有些青年,做出一些成果后,产生自满情绪,或在同一水平上不断写论文的倾问,华罗庚及时提出:“要有速度,还要有加速度。
”所谓“速度”就是要出成果,所谓‘加速度”就是成果的质量要不断提高。
“文化大革命”刚结束的,一些人,特别是青年人受到不良
社会风气的影响,某些部门,急于求成,频繁地要求报成绩、评奖金等不符合科学规律的做法,导致了学风败坏。
表现在粗制滥造,争名夺利,任意吹嘘。
1978年他在中国数学会成都会议上语重心长地提出:“早发表,晚评价。
”后来又进一步提出:“努力在我,评价在人。
”这实际上提出了科学发展及评价科学工作的客观规律,即科学工作要经过历史检验才能逐步确定其真实价值,这是不依赖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
(二)陈景润
陈景润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
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丧,不想因战事被滞留家乡。
几所大学得知消息,都想邀请沈教授前进去讲学,他谢绝了邀请。
由于他是英华的校友,为了报达母校,他来到了这所中学为同学们讲授数学课。
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23,100=11+89。
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
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
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
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正是因为他对这一问题的浓厚兴趣,他才能成为一个出色的数学家。
(三)欧拉
莱昂哈德·欧拉小时候他就特别喜欢数学,不满10岁就开始自学《代数学》。
这本书连他的几位老师都没读过,可小欧拉却读得津津有味,遇到不懂的地方,就用笔作个记号,事后再向别人请教。
13岁就进巴塞尔大学读书,这在当时是个奇迹,曾轰动了数学界。
小欧拉是这所大学,也是整个瑞士大学校园里年龄最小的学生。
在大学里得到当时最有名的数学家微积分权威约翰·伯努利(Johann Bernoulli,1667-1748年)的精心指导,并逐渐与其莱昂哈德·欧拉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约翰·伯努利后来曾这样称赞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学生:“我介绍高等分析时,他还是个孩子,而你将他带大成人。
”两年后的夏天,欧拉获得巴塞尔大学的学士学位,次年,欧拉又获得巴塞尔大学的哲学硕士学位。
1725年,欧拉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
欧拉的父亲保罗·欧拉(Paul Euler)也是一个数学家,原希望小欧拉学神学,同时教他一点数学。
由于小欧拉的才人和异常勤奋的精神,又受到约翰·伯努利的赏识和特殊指导,当他在19岁时写了一篇关于船桅的论文,获得巴黎科学
院的奖金后,他的父亲就不再反对他攻读数学了。
1725年约翰·伯努利的儿子丹尼尔·伯努利赴俄国,并向沙皇喀德林一世推荐了欧拉,这样,在1727年5月17日欧拉来到了彼得堡。
1733年,年仅26岁的欧拉担任了彼得堡科学院数学教授。
1735年,欧拉解决了一个天文学的难题(计算彗星轨道),这个问题经几个著名数学家几个月的努力才得到解决,而欧拉却用自己发明的方法,三天便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