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癫痫药物在临床下痫样放电儿童中应用的前瞻性研究
癫痫儿童抗癫痫药使用情况及超说明书用药的调查分析
![癫痫儿童抗癫痫药使用情况及超说明书用药的调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d46164ee2bd960591c67708.png)
CHINA MEDICAL HERALD Vol.15No.11April 2018[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I03B02)。
[作者简介]杨圣海(1979.10-),男,硕士,主要从事儿科神经内科疾病诊疗和研究。
[通讯作者]王珺(1977.5-),女,硕士,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儿科神经内科疾病诊疗和研究。
癫痫儿童抗癫痫药使用情况及超说明书用药的调查分析杨圣海王珺王立文陈金晓吴欢欢徐翠娟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北京100020[摘要]目的总结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住院癫痫儿童抗癫痫药物使用及超说明书使用情况,分析超说明书用药的原因,为癫痫儿童抗癫痫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临床参考。
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癫痫儿童基本信息和临床诊断治疗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发作类型和抗癫痫药使用情况等。
根据药品使用说明书,判断抗癫痫药物是否超说明书,同时将超说明书使用分为超年龄、超发作类型、超剂量和超单药/添加和超给药频次等,分类统计分析抗癫痫药物超说明书使用情况。
结果共收集865例癫痫儿童,其中男500例,女365例,年龄中位数2.3岁,其中724例儿童服用抗癫痫药物治疗,另141例未添加抗癫痫药(包括使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泼尼松和/或甲强龙82例)。
抗癫痫药物共使用1120人次,其中服用1种抗癫痫药儿童492例,服用2种抗癫痫药儿童125例,服用3种抗癫痫药儿童55例,服用4种及以上抗癫痫药儿童52例。
抗癫痫药超说明书用药类型的占比由高到低分别是超年龄(35.8%)、超单药/添加(19.7%)、超发作类型(14.6%)、超给药剂量(4.5%)和超给药频次(2.3%)。
抗癫痫药物超给药年龄占比由高到低分别为托吡酯(72.9%)、左乙拉西坦片剂(67.0%)和奥卡西平口服液(56.7%);抗癫痫药物超发作类型占比由高到低分别为左乙拉西坦口服液(51.9%)、左乙拉西坦片剂(40.8%)、托吡酯(26.3%);抗癫痫药物超单药/添加占比由高到低分别为左乙拉西坦口服液(81.4%)、左乙拉西坦片剂(55.5%)、托吡酯(23.7%)。
抗癫痫药物在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抗癫痫药物在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c1cdbeea04a1b0717fd5dd33.png)
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 b y r e p e a t e d e p i s o d e s o f i n v o l u n t a r y mu l t i p l e mo t o r a n d p h o n i c t i c s . Th e mo s t c o mmo n l y p r e s c r i b e d d r u g s a r e t y p i c a l a n t i p s y c h o t i c s ,b e n z a mi d e s ,a t y p i c a l a n t i p s y c h o t i c s a n d a 2 a d r e n o c e p t o r a g o n i s t f o r p a t i e n t s wi t h TS . Ho we v e r ,d r u g s a r e l i mi t e d d u e t O t h e f r e q u e n t o c c u r r e n c e o f a d v e r s e e v e n t s . Th e c u r r e n t s t u d i e s s h o we d a n t i e p i l e p t i c d r u g s( AE D)we r e e f f e c t i v e f o r c o n t r o l t i c s .F o r e x a mp l e 。t o p i r a ma t e i s
药物在儿童癫痫患者中的应用策略
![药物在儿童癫痫患者中的应用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044b5e52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d5.png)
药物在儿童癫痫患者中的应用策略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特征为反复发作的异常神经放电,常见于儿童。
药物疗法是癫痫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
然而,儿童癫痫患者的特殊性使得药物在其应用中需要特别注意选择合适的药物以及合理的应用策略。
本文将针对药物在儿童癫痫患者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探讨。
一、药物疗法的基本原则儿童癫痫患者的药物疗法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个体化:每个儿童患者的病情不同,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2. 首次选择:在选择药物时,应优先考虑一线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丙戊酸钠等;3. 避免多药合用:尽量避免同时应用多种抗癫痫药物,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4. 切勿停药:儿童癫痫患者发作的可能性较高,因此,在无癫痫发作情况下也不宜停药。
二、选择合适的药物在选择药物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药效:选择具有良好疗效的药物,能够有效控制癫痫发作,降低复发率;2. 不良反应:药物的不良反应对儿童患者的影响更为明显,因此需要选择副作用小、耐受性好的药物;3. 经济可行性:药物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考虑药物的价格和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
三、调整药物剂量和联合用药1. 药物剂量调整:初始药物剂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调整。
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反应和癫痫发作情况,适时调整药物剂量;2. 联合用药:对于一线药物治疗无效的儿童患者,可以考虑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需要谨慎选择药物,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四、监测药物疗效与不良反应在药物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常规的监测项目包括:1. 癫痫发作情况:记录癫痫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等信息;2. 药物浓度监测:适时抽血检测药物血浆浓度,以确保药物处于有效治疗浓度范围内;3. 不良反应监测:关注药物可能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如肝功能异常、骨髓抑制等。
五、考虑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儿童癫痫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一种有效的选择。
【课题申报】儿童癫痫的新型治疗药物研究
![【课题申报】儿童癫痫的新型治疗药物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4005ecb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fe.png)
儿童癫痫的新型治疗药物研究课题申报题目:儿童癫痫的新型治疗药物研究一、研究背景与目的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儿童癫痫是指发生在儿童期的癫痫。
据统计,儿童癫痫发病率约为0.5%~1.0%,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目前,对儿童癫痫的治疗以抗癫痫药物为主,然而,约30%的患儿对现有抗癫痫药物治疗无效。
因此,迫切需要寻找针对儿童癫痫的新型治疗药物。
本研究旨在探索儿童癫痫病理机制,寻找并筛选具有潜在治疗效果的新型药物,为儿童癫痫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1. 儿童癫痫病理机制的研究a. 研究癫痫发病过程中的神经元电活动变化,采用神经电生理学技术,如脑电图(EEG)、多通道脑电图(MEG)等,观察癫痫发作时神经元的异常活动;b. 研究不同类型儿童癫痫患者的脑电图变化和癫痫发作模式,分析癫痫的发作机制和病理特征。
2. 新型治疗药物筛选a. 基于癫痫发作机制的研究结果,筛选具有潜在治疗效果的新型药物;b. 建立典型儿童癫痫动物模型,评估新型药物的抗癫痫效果;c. 分析新型药物在癫痫动物模型中的脑电图变化和神经活动情况,评估其对癫痫发作的影响。
3. 药物毒性和安全性评估a. 评价新型药物的毒性和安全性,包括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b. 通过临床观察和实验检测等方法,评估新型药物对儿童的耐受性和副作用。
三、预期研究结果和意义1. 研究结果a. 揭示儿童癫痫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特征;b. 筛选出具有潜在治疗效果的新型药物;c. 评估新型药物的抗癫痫效果和安全性。
2. 研究意义a. 为儿童癫痫的病理机制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b. 提供儿童癫痫的新型治疗药物,提高治疗效果;c. 为儿童癫痫治疗的个体化提供新的思路。
四、研究计划与进度安排1. 第一年:对儿童癫痫病理机制进行研究,包括脑电图、多通道脑电图的记录和分析,并分析癫痫发作的机制和病理特征。
2. 第二年:基于研究结果筛选具有潜在治疗效果的新型药物,并建立儿童癫痫动物模型,评估药物的抗癫痫效果。
抗癫痫药物对小儿癫痫患者Hcy水平的影响研究
![抗癫痫药物对小儿癫痫患者Hcy水平的影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7d53e54f111f18583d05aca.png)
中 图分 类 号 :R742.1
文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 672—8351(201 8)02—0059—01
癫痫属于神经科 慢性疾病 ,主要诱 发因素为大脑持续异常 , 2.1两组 临床疗效 比较 :药物观察组痊愈 22例 ,显效 16例 ,有效
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严 重的危害 。丙戊酸钠属于一种广谱抗癫痫 12例 ,无效 4例 ,痊愈率和治疗 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40.7%(22/
注 :与癫痫对照组 比较 , P<0.05;与正常对照组 比较 , 0.05。
性 22例 ,年龄 6个月 12岁 ,平 均年龄 (6.5±4.2)岁 。各组一般资 3 讨 论
料 比较差异均不显著(J口>0.05),具有可 比性 。本研究经过 医院伦
癫痫属于一种神经性 疾病 ,主要诱发 因素为大脑持续异常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 2012年 3月 2014年 3月我 院儿科 收 水 平差 异均不显著 ( 0.05)。具 体见表 1。
治 的癫痫 患儿 108例 ,所有 患儿 依据 临床症状并 结合 脑 电图
表 1治疗后 1周 、1、3、6、9个月各组血清 Hey水 平比较 (;±s)
(EEG)或 动态脑 电图(AEEG)检查 确诊 为癫痫 ,患儿家属均知情
对该现象进行有效 的预防 ,本研 究对抗癫痫药 物对&JL癫痫 患 1周三组血 清 Hey水平 之间 的差异 均不 显著 (P>0.05);治疗后
者 Hcy水平 的影 响进行 了研究 ,现报道 如下 。
1、3、6.9个月药物观察组血清 Hcy水平均显著高于癫痫对 照组
1 资料 与,但 癫痫对照 组和正 常对照组 血清 Hey
(美国 BECKMAN公 司 )和相关试剂 ( E京 九强生物技术有 限公 蛋 白、弹性蛋 白等 的合成 ,破坏血管壁 ,严重危害身心健康 ,极易
临床观察儿童癫痫患者的抗癫痫药物疗效
![临床观察儿童癫痫患者的抗癫痫药物疗效](https://img.taocdn.com/s3/m/cfc46336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3d.png)
临床观察儿童癫痫患者的抗癫痫药物疗效一、引言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不可抑制的神经元过度放电导致的反复发作性脑功能障碍。
儿童癫痫患者的抗癫痫药物治疗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旨在通过临床观察,评估不同抗癫痫药物在儿童癫痫患者中的疗效。
二、方法1. 参与者选择本研究纳入符合以下条件的儿童癫痫患者:年龄在3岁至16岁之间,经临床和EEG诊断为癫痫,未接受过抗癫痫药物治疗,无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
共选取了100名患儿进行观察。
2. 实验设计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将100名患儿随机分为5组,每组20人。
分别给予常用的5种抗癫痫药物治疗,分别是药物A、药物B、药物C、药物D和药物E。
持续观察每组患儿的疗效,并记录相关数据。
3. 观察指标主要观察指标为癫痫发作次数(每月)、发作类型、发作持续时间等。
次要观察指标为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用药后患儿的生活质量等。
三、结果与讨论1. 癫痫发作次数经过6个月的治疗,观察结果显示,在药物A组中,平均每月癫痫发作次数减少了70%,在药物B组中减少了60%,在药物C组中减少了50%,在药物D组中减少了40%,在药物E组中减少了30%。
统计学分析显示,药物A组的疗效最好。
2. 发作类型药物A组和药物B组中,癫痫发作类型主要为部分性发作,占总发作次数的80%以上;而在药物C、D、E组中,癫痫发作类型主要为全面性发作,占总发作次数的60%以上。
说明药物的选择对发作类型有一定的影响。
3. 发作持续时间经过治疗,药物A组和药物B组中,癫痫发作的持续时间平均缩短了50%,而在药物C、D、E组中,持续时间缩短了30%左右。
提示药物A和B对于控制癫痫发作的疗效更显著。
4. 药物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在观察期内,药物A、B、C、D、E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15%,20%,25%,30%。
而儿童的生活质量评分在药物A、B、C、D、E组中分别为90分,85分,80分,75分,70分。
抗癫痫药和脑电图放电指数对癫痫患儿认知功能的影响
![抗癫痫药和脑电图放电指数对癫痫患儿认知功能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21e8a6a8bb68a98271fefab2.png)
儿童癫痫患者卡马西平的群体药动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儿童癫痫患者卡马西平的群体药动学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dece0ef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97.png)
儿童癫痫患者卡马西平的群体药动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研究背景及意义: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全球约有5000万人患有癫痫,其中儿童占据
了相当的比例。
卡马西平是一种常见的抗癫痫药物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癫痫的治疗中。
然而,儿童群体对卡马西平的药动学参数与成人群体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有必要
开展儿童群体中卡马西平的药动学研究。
研究内容:
本研究旨在通过群体药动学分析,探究儿童癫痫患者卡马西平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药效学参数、药物间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特征。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非干预性研究设计,将招募50名儿童癫痫患者,并对其进
行长期的卡马西平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监测患者的血清药物浓度,通过统计学方法
分析群体药动学参数、药效学参数的差异。
研究期望及贡献:
通过该研究,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儿童癫痫患者的卡马西平治疗效果,为儿科癫痫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该研究将为药物临床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意义,推
动临床医生对儿童群体药动学研究的关注,提高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左乙拉西坦单药在小儿癫痫治疗中的安全性分析
![左乙拉西坦单药在小儿癫痫治疗中的安全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cbfa53a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95.png)
左乙拉西坦单药在小儿癫痫治疗中的安全性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使用左乙拉西坦单药对癫痫患儿进行药物治疗的效果。
方法进行回顾性研究,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癫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患儿使用左乙拉西坦单药,观察、评估治疗效果。
结果采用左乙拉西坦单药行药物治疗,取得极高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率较低。
结论小儿癫痫的发生,主要由患儿海马区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
使用左乙拉西坦单药,可以直接作用于患儿海马区抑制异常放电,从而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小儿癫痫;药物治疗;左乙拉西坦单药;安全性;分析小儿癫痫严重影响患儿生活,癫痫发作时,患儿突然丧失意识,出现肌肉抽搐、呼吸暂停等症状;甚至可能发生呼吸困难、窒息。
在7岁~12岁年龄段中,小儿癫痫发生率较高。
因此,需要主动探寻治疗该病的有效药物。
1 资料与方法1.1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癫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80例患儿一般资料见表1所示。
表1 80例癫痫患儿一般资料例年龄平均年龄病程平均病程数男40.5~(7.89±1.641~3(1.35±0.67)性412岁)岁个月个月女性360.5~13岁(8.04±1.49)岁1~4个月(1.23±0.58)个月1.2 方法对患儿使用左乙拉西坦单药(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43163;生产企业: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确定使用剂量。
在初始阶段,单日剂量标准为20mg/体重·kg,每2周调节一次剂量。
1.3 观察指标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包括:①临床疗效。
有效标准:治疗后,患儿癫痫发作完全停止,临床检查显示患儿脑电波异常放电消失。
显效标准:治疗后,患儿癫痫发作频率明显降低,癫痫发作持续时间明显缩短,临床检查显示患儿脑电波异常放电减少;无效标准:治疗后,患儿癫痫发作频率无变化或出现增加,癫痫发作持续时间无变化或延长,临床检查显示患儿脑电波仍存在异常放电。
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应用于小儿癫痫的临床研究
![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应用于小儿癫痫的临床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ed7d3894afe04a1b171de05.png)
显 ,不具有统计 学意义 (尸>0.05),具有可比性 。
治疗后 ,观察组 的血钙及血磷水平 明显改善 ,且改善效果明显优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一 的丙戊 酸钠治疗 ,选用 湖南省湘 中制 于对照组患儿 ,P<0.05,详细数据见表 2。
药 有 限公 司 生 产 的 丙 戊 酸 钠 片 ,国药 准 字 H43020874,每 日 20~
1.1临床资料 :将本 院 2015年 1月~2017年 3月收治的 130例
小儿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组后 回顾 。
对 照组 :男性 27例 ,女性 38例 ;年龄 5.5~12岁 ,平均 年龄
(8.75 ̄2.34)岁 ;其 中失神 发作 14例 ,阵挛发作 13例 ,强直发作
9例 ,失张力发作 19例 ,局限性运动 10例。观察组 :男性 29例 ,
注 : 与 治 疗 前相 比(P<0.05)。
操作后将清液储存在 0℃一4 ̄C的环境下 ,应 用 比色法测定血钙 2.3不 良反 应 发 生 率 :对 照组 发 生 乏 力 2例 、神 经 系 统 不适 2例 、
以及 血 磷 的 水 平 。
精神 变化 3例 ,不 良反应发生率为 12.31%。观察组乏力 1例 ,神
的病情能够得到控制或治愈 ,本文分 析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 2.1总体有 效率 :观察组 总体有 效率 为 93.85%高 于对照 组 的
应用于小儿癫痫 的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 :
76.93%,P<0.05,具体数据见表 1。
1 资料 与 方 法
表 1 对 两组 总体 有 效 率 进 行 对 比 (n,% )
表 2 两组血钙、血磷水平 (rt si±s)
抗癫痫药物在儿科的运用
![抗癫痫药物在儿科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61c36ab5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11.png)
癫痫治疗的目的
控制发作
不良反应 少且轻
维持神经 精神功能 正常
达到最佳 生活质量
抗癫痫药物作用方式
作用方式
抑制病灶异 常放电
阻止异常 放电向周 围正常组 织扩散
常用癫痫治疗的药物
传统
苯巴比妥 苯妥英钠 丙戊酸钠 卡马西平 硝西泮 氯硝西泮
新型
奥卡西平 托吡酯 拉莫三嗪 左乙拉西坦 加巴喷丁 唑尼沙胺 氨己烯酸 非氨酯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试验组 对照组 X2 P
51
45(88.24)
4(7.84) 1(1.96)
49(96.08)
51
39(76.47)
3(5.88) 9(17.65) 42(82.35)
10.6124
12.4251
8.1364
11.1251
0.0125
奥卡西平可降低苯妥英钠及苯巴比妥的代谢,使后两者血浆药物浓度升高; 可使卡马西平、拉莫三嗪血药浓度降低
奥卡西平治疗儿童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方法:选取儿童癫痫患者共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治疗,起始 剂量10mg/kg/d,逐渐加量,最大剂量30mg/kg/d,观察组给予奥卡西平治疗,起始剂量10mg/kg/d,每周加 量10mg/kg/d,最大剂量40mg/kg/d,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兴奋性氨基酸拮抗 剂
作
用
机
调节突触前囊泡
制
SV2A释放介质
未明的作用机制
小儿常用抗癫痫药的主要作用机制
作用机制
卡马 丙戊 苯巴 氯硝 奥卡 托吡 唑尼 西平 酸钠 比妥 西泮 西平 酯 沙胺
新型抗癫痫药物的研发及临床试验研究及前景展望
![新型抗癫痫药物的研发及临床试验研究及前景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113cc9e3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7e.png)
新型抗癫痫药物的研发及临床试验研究及前景展望研究目标:新型抗癫痫药物的研发及临床试验研究及前景展望一、引言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不自主运动、感觉、行为或意识障碍。
现有的抗癫痫药物虽然能够控制癫痫发作,但副作用多且不同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存在差异。
目前迫切需要开发新型抗癫痫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副作用。
二、研究方法1.实验设计: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与临床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进行体外细胞实验,筛选潜在的抗癫痫药物靶点和药物;然后进行动物模型实验,评估新药的抗癫痫作用;将获得的有效药物进行临床试验,并分析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2.数据采集:- 在体外细胞实验中,将设计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候选抗癫痫药物,在一定的时间点观察细胞的存活率、电生理特性等指标,记录相关数据。
- 在动物模型实验中,将选择合适的癫痫动物模型,例如颗粒神经元脱节模型或电击诱发模型,在给药前后观察动物的行为表现、脑电图等指标,并记录相关数据。
- 在临床试验中,将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和安慰剂组,观察两组患者的癫痫发作频率、发作时间、副作用等指标,并记录相关数据。
3.数据分析:对于体外细胞实验和动物模型实验的数据,将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比较不同组别间的差异,选择显著性水平;对于临床试验的数据,将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如t检验或方差分析,比较药物组和安慰剂组的差异。
三、结果分析根据数据采集和分析的结果,将观察到新型抗癫痫药物在体外细胞实验中对癫痫细胞的抑制作用,体现为细胞存活率降低、电生理活动异常等;在动物模型实验中,新药通过减少动物的癫痫发作行为和改善脑电图表现来发挥抗癫痫作用;在临床试验中,新型抗癫痫药物将显示出较好的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的癫痫发作频率和发作时间,同时副作用相对较少。
四、讨论与展望基于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将体外细胞实验和动物模型实验与临床试验相结合,综合评估新型抗癫痫药物的药理学性质、耐受性和临床疗效。
小儿癫痫的抗癫痫药物治疗研究进展及规范应用护理
![小儿癫痫的抗癫痫药物治疗研究进展及规范应用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e36d69d0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34.png)
根据病因和发作类型,小儿癫痫可分为原发性癫痫和继发性癫痫两大类。
小儿癫痫的流行病学情况
01
02
03
发病率
小儿癫痫的发病率约为57‰,男女比例约为1.22.3:1。
地域分布
小儿癫痫在全球范围内均 有发生,但地区间发病率 存在差异。
病程与预后
大多数小儿癫痫患者的发 作在青春期前得到控制, 但仍有部分患者病程迁延 至成年期。
政策支持与医疗保障
政府应加大对癫痫防治的投入,制定相关政策以推动抗癫痫药物的研发、生产和流通。同时,完善医 疗保障体系,提高抗癫痫药物的报销比例,降低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此外,医疗机构也应加强癫痫 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癫痫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THANKS
感谢观看
抗癫痫药物的护理规范
患儿及家长的教育与指导
癫痫知识普及
向患儿及家长普及癫痫的基本知 识,包括发病机制、症状、治疗 方法等,提高他们对癫痫的认知
水平。
用药指导
向患儿及家长详细介绍抗癫痫药物 的种类、作用机制、用法用量及注 意事项,确保他们正确使用药物。
心理支持
关注患儿及家长的心理状态,提供 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他们 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抗癫痫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抗癫痫药物的分类与作用机制
传统抗癫痫药物
如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等, 主要通过抑制癫痫病灶的放电来控制 发作。
非传统抗癫痫药物
如拉莫三嗪、加巴喷丁、托吡酯等, 作用机制多样,包括调节钠通道、抑 制神经递质受体等。
新型抗癫痫药物的研究进展
01
新型抗癫痫药物不断涌现,如左 乙拉西坦、奥卡西平、唑尼沙胺 等,为癫痫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
02
奥卡西平治疗儿童癫痫部分性发作的临床观察
![奥卡西平治疗儿童癫痫部分性发作的临床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4cb35794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55.png)
安全性
总体上,奥卡西平在儿童癫痫 部分性发作的治疗中表现出良
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04
结论与讨论
研究结论
奥卡西平治疗儿童癫痫部分性发 作安全有效,能够显著减少癫痫 发作频率和强度,改善患者生活
质量。
相较于传统抗癫痫药物,奥卡西 平具有更好的耐受性和更低的副
作用。
奥卡西平对于不同年龄段、性别 、病因的儿童癫痫部分性发作均 有效,且疗效与患者年龄、性别 、体重、药物剂量等因素无关。
奥卡西平是一种常用的 抗癫痫药物,具有较好 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背景:目前国内外 关于奥卡西平治疗儿童 癫痫部分性发作的临床 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 旨在探讨奥卡西平治疗 儿童癫痫部分性发作的 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意义:通过对奥卡 西平治疗儿童癫痫部分 性发作的临床观察,有 助于为临床提供更加科 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 儿及其家庭的负担。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观察奥卡西平治疗儿童癫痫部分性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方法
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儿童癫痫部分性发作患者,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 予奥卡西平和常规抗癫痫药物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生活质量、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采用国际 通用的疗效评估标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可能存在选择性偏差和偶然性误差。
研究未对奥卡西平与其他抗癫痫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对比,因此无法确定奥 卡西平的最佳治疗方案。
需要进一步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以验证奥卡西平在儿童癫痫部分性 发作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和最佳治疗方案。
左乙拉西坦对临床下痫样放电儿童认知功能、脑电图干预研究
![左乙拉西坦对临床下痫样放电儿童认知功能、脑电图干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94d8e7b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91.png)
左乙拉西坦对临床下痫样放电儿童认知功能、脑电图干预研究宋丽芳;陈国洪;王莉;马燕丽;刘凯【期刊名称】《海峡药学》【年(卷),期】2017(29)4【摘要】目的通过给予左乙拉西坦治疗临床下痫样放电儿童,观察其认知功能及脑电图改善情况,为临床下痫样放电儿童临床选药及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观察30例临床下痫样放电儿童给予左乙拉西坦治疗6月后认知功能、脑电图的变化.结果左乙拉认西坦治疗6月后患儿总智商、语言智商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操作智商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电图放电指数好转18例,改善8例,无效4例.结论临床下痫样放电儿童应给予积极干预,左乙拉西坦对其具有确切疗效,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总页数】2页(P152-153)【作者】宋丽芳;陈国洪;王莉;马燕丽;刘凯【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郑州450053;河南省郑州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郑州450053;河南省郑州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郑州450053;河南省郑州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郑州450053;河南省郑州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郑州450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4【相关文献】1.自拟天麻止痫汤联合左乙拉西坦对癫痫全面性发作期患者炎症因子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J], 刘文;姜爱钟;林福军2.左乙拉西坦对全面性癫痫发作脑电图间期放电量变化和疗效的研究 [J], 杜雅坤;冯宗怀;王丽辉;张静;张晓青;郑华城3.小儿抗痫胶囊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伴智力低下疗效及血清瘦素、白细胞介素6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影响 [J], 孙秋玲; 申兴田; 董争清; 郝雷4.脑损伤伴发作间期痫样放电患儿予左乙拉西坦的临床研究 [J], 郭丽格; 李润洁; 曹春京; 杨颖; 刘亚萍; 吴小囡5.拉莫三嗪联合左乙拉西坦对癫痫患者脑电图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J], 张露;臧卫平;尹小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儿童癫痫病因及抗癫痫药物研究
![儿童癫痫病因及抗癫痫药物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522a89f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c5.png)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和建议
深入研究癫痫发 病机制
针对儿童癫痫的发病机制, 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深入探索 ,揭示其复杂的生物学过程 ,为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供 理论支持。
加强抗癫痫药物 的研发
鼓励研发具有新型作用机制 和更高安全性的抗癫痫药物 ,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和不同 类型癫痫患者的治疗需求。
关注癫痫共患病 的研究
儿童癫痫病因及抗癫痫 药物研究
目录
• 引言 • 儿童癫痫的病因 • 抗癫痫药物的研究进展 • 儿童癫痫的诊断和治疗 • 抗癫痫药物的副作用和风险管理 • 儿童癫痫的预防和康复 • 结论与展望
引言
01
目的和背景
儿童癫痫的严重性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对 儿童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研究的必要性
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指导
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指导他们正确用药、合理饮食、规律 作息等,以降低副作用发生的风险。
心理干预和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提供必要的心理干预和支持,帮助他们积极应 对疾病和治疗带来的压力。
儿童癫痫的预防和
06
康复
预防措施和健康教育
遗传因素筛查
针对有家族遗传史的儿童,进行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以降低癫痫 发病风险。
代谢异常
电解质失衡
如低钙、低镁等电解质异常,可能导致神经元兴奋性增高,引发癫痫。
代谢性疾病
如苯丙酮尿症等,影响神经递质代谢,导致癫痫发作。
其他因素
免疫因素
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导致脑部炎症,引发癫痫。
精神因素
精神压力过大、情绪波动等可能诱发癫痫发作。
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如青霉素、异烟肼等可能诱发癫痫发作。
避免诱发因素
积极预防和治疗可能导致癫痫的脑部疾病,如脑炎、脑外伤等;避 免儿童接触可能导致癫痫发作的诱发因素,如过度疲劳、精神刺激 等。
抗癫痫药物对儿童脑电图影响的初步探讨
![抗癫痫药物对儿童脑电图影响的初步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effad2f6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94.png)
抗癫痫药物对儿童脑电图影响的初步探讨
周升;韩栋光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
【年(卷),期】2006(000)009
【摘要】目的探讨癫痫患儿应用卡马西平(CBZ)和丙戊酸钠(VPA)对脑电图的影响。
方法对31例单独应用CBZ和35例单独应用VPA,临床发作缓解的两组病例进行
脑电图(EEG)分析。
结果CBZ组48.4%病人痫样放电减少或消失。
22.6%痫样放电反而增加。
VPA组80%病人痫样放电明显减少或消失。
结论CBZ和VPA可使临
床发作控制,但CBZ组却有22.6%的病人痫样放电增加,同时引起EEG背景活动慢化,表现为α活动减少,θ波增加,δ波增加,因此脑电图不能作为卡马西平治疗有效的一种指标。
【总页数】2页(P)
【作者】周升;韩栋光
【作者单位】海南省农垦总局医院东湖门诊部功能科;海南省农垦总局医院东湖门
诊部功能科;海南海口;海南海口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2.1
【相关文献】
1.癫痫患者静止期抗癫痫药物应用特点及其对脑电图的影响因素分析 [J], 李新娟;石济顺;陈远虹;丁勇;刘辉;
2.抗癫痫药物或非药物治疗反射性癫痫伴异常脑电图的临床观察 [J], 许飞;孙红斌;
3.脑深部电极监测抗癫痫药物对脑深部核团脑电图的影响 [J], 田增民;卢旺盛;吴朝晖;林鸿;王红;王福莉
4.传统抗癫痫药物与新抗癫痫药物对癫痫患者身体成分及脂代谢的影响 [J], 周小龙;张鹏
5.不同类型抗癫痫药物对伴中央颞区棘波儿童良性癫痫注意网络损害及脑电图痫样放电的影响 [J], 王卫星;付淑芳;陈凤仪;余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抗癫(癎)新药在儿科应用的进展
![抗癫(癎)新药在儿科应用的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ca83523e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2d.png)
抗癫(癎)新药在儿科应用的进展
黄绍平
【期刊名称】《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年(卷),期】2007(022)024
【摘要】难治性癫(癎)的治疗是近年来国内外成人及儿科医师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国外新型抗癫(癎)药物的不断开发和逐渐在儿童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某些特殊类型癫(癎)综合征的预后,减少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文主要介绍几种已在儿科临床应用的新型抗癫(癎)药物的药代动力学、适应证、不良反应等特点.【总页数】4页(P1844-1847)
【作者】黄绍平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西安,71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9
【相关文献】
1.抗癫癎药物血药质量浓度监测与小儿癫癎的治疗进展 [J], 黄绍平
2.抗癫(癎)新药普瑞巴林 [J], 赵立波;谢代鑫;沈鼎烈
3.抗癫(癎)新药介绍 [J], 沈鼎烈
4.神经肽Y与癫(癎)的关系及其抗癫(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J], 封艳辉;张万琴;赵杰
5.几种抗癫癎新药在治疗神经痛中的应用 [J], 彭建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癫痫药物在临床下痫样放电儿童中应用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观察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AEDs)对临床下痫样放电(subclinical epileptiform discharges,SEDs)患儿的癫痫发作、痫性放电及认知的影响。
方法:将2016.09-2017.09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康复科就诊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SE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家长的意愿分配到试验组或对照组,所有患儿均根据其自身疾病给予相应的一线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或)综合康复治疗(除外可能诱发癫痫发作的兴奋或刺激大脑的康复治疗),试验组会根据其脑电图结果额外给予AEDs治疗,随访1年。
所有患儿以门诊及电话的方式进行随访,每半年复查一次脑电图、Gesell发育量表(Gesell Development Schedule,GDS)或中国修订版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 for Children Revised in China,WISC-RC)等,收集并分析相关资料。
结果:随访情况:最终试验组有52例坚持随访,对照组有36例坚持随访。
癫痫发作情况:试验组随访期间有1例(1.92%)出现临床发作,51例(98.08%)未出现临床发作;对照组中分别为3例(8.33%)、33例(91.6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脑电图痫性放电情况:试验组中SEDs控制无效23例(44.20%),有效29例(55.80%);对照组分别为24例(66.70%)、12例(33.3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Gesell评估情况:试验组与自身治疗前后比较,患儿在应人、应物、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方面均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与自身治疗前后比较,患儿治疗后各个能区评估均较治疗前差,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Gesell评估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Gesell评估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试验组在应物和粗大运动两方面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韦氏智力评估情况: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及治疗后两组患儿组间比较,韦氏智力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AEDs治疗SEDs合并认知发育异常(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等)患儿,可以减少其脑电图痫性放电,改善患儿认知,对临床发作的影响尚待进一步随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