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野外观察描述(变质岩)
岩石的野外观察描述
自 生
生物化学岩
石灰岩、白云岩、硅质岩、 磷块岩、煤
沉
积 岩
化学沉积岩
铁质岩、锰质岩、蒸发岩、铝土 质岩
2、泥质岩的观察与描述
(1)颜色(原生色和风化色) (2)单层厚度(中层状0.1~0.5m ;薄层状
0.01~0.1m;极薄层状< 0.01m) (3)裂开:页片状、板状、块状等 (4)沉积构造:纹层状、水平层理、生物扰动 (5)非粘土矿物:主要是碎屑的种类和含量 (6)化石:化石的类型、保存状态
特别注意特征变质矿物。 (5)野外定名(粒度+矿物+基本岩石名称) (6)产状与接触关系:平行、包含、透镜、互层、
夹层 (7)后期蚀变与矿化 (8)面理线理的产状与性质
强烈褶皱的角闪黑云片岩
五、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的观察与描述
1、堆积物的主要成因类型 (1)冲积 (2)洪积 (3)坡积 (4)残积 (5)风积 (6)冰积 (7)湖积 (8)沼泽沉积 (9)化学沉积 (10)海积
(4)基本层序的横向变化
新近系红层
新近系红层远景
深水放射虫硅质岩
大陆边缘的碎屑沉积
远洋沉积岩
生物碎屑灰岩
三、岩浆岩的野外观察要点
1.基本概念
(1)岩浆——是由地幔或地壳的部分熔融 (partial melting) 产生的。 其中大陆地壳的部分熔融,又称为深熔作用 (anatexis)。
野外路线的准备工作极为重要
目的任务
路线上可能遇见的地质体及前人描 述,了解区域大地构造背景
路线观察与前人资料不一致的原因 何在
总结与消化,为下一条路线做准备
板块构造环境
5、碳酸盐岩的观察与描述
(1)颜色 (2)岩层厚度(极厚层状、厚层状、中层状、
岩石的野外观察和描述
(6)与围岩接触关系及依据(侵入、断 裂、沉积,切层、顺层;接触边界特点、 有无矿化蚀变) (7)岩体形态规模(岩墙、岩基) (8)内部包体描述:深源包体、边缘捕 虏体,颜色、成分、大小、含量、分布规 律) (9)岩体组构:定向性、节理密度及大 小等。 (10)内部接触关系:脉动、涌动
角砾岩、集块岩、凝灰岩
d>64mm, 64~2mm, <2mm
石灰岩、白云岩、硅质岩、 磷块岩、煤 铁质岩、锰质岩、蒸发岩、铝土 质岩
2、泥质பைடு நூலகம்的观察与描述
(1)颜色(原生色和风化色) (2)单层厚度(中层状0.1~0.5m ;薄层状 0.01~0.1m;极薄层状< 0.01m) (3)裂开:页片状、板状、块状等 (4)沉积构造:纹层状、水平层理、生物扰动 (5)非粘土矿物:主要是碎屑的种类和含量 (6)化石:化石的类型、保存状态
岩石的野外观察与描述
内容提要
一、岩石的分类
二、沉积岩的野外观察要点 三、岩浆岩的野外观察要点 四、变质岩的野外观察要点 五、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的观察
构造地质学 地球物理学 环境地质学
地质学 领域各 主要分 支学科 的相互 关系
工程地质学 物理学 地球化学 水文地质学 化学
岩石学
古生物学 宝 玉 石 学 无 机 非 金 属 材 料
3、主要矿物成分及与岩浆岩 类型的对应关系 石英、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角闪石、 斜方辉石、单斜辉石、橄榄石 超基性岩: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 基性岩:辉石、斜长石,可含ol、hb 中性岩:角闪石、斜长石,可含px、bi 酸性岩:长石、石英、黑云母,可含hb
Q
90 1a 90 M<90 1b
3、砂岩的观察与描述
标准岩性花纹及图例(周口店)
岩石的野外观察及工作方法
内 容
• 沉积岩野外观察及工作方法 • 岩浆岩野外观察及工作方法
• 火山岩野外观察及工作方法 • 变质岩野外观察及工作方法
沉积岩野外观察及工作方法
1.1、沉积岩类分类命名
根据岩石成因,沉积岩可分类为碎屑岩、化学岩、生物
化学岩和粘土(泥质)岩四大类。 岩石大类的定名是根据岩石的结构特征、物质组成定名。 如:粘土岩、碳酸盐岩。 岩石中的有用成分(元素、化合物)含量达一定量时,则作
未固结-弱固结 泥(粘土) 无纹理 无页理 固 结 有纹理 有页理 页岩 泥岩
含粉砂泥 高岭石粘土、蒙脱石 粉砂质泥 (粘土) (粘土) 粘土、伊利石粘土 含粉砂、 泥 岩 含粉砂、 页 岩 粉砂质、泥岩 钙质泥岩、铁质泥岩、硅 高岭石、粘土岩、伊 质泥岩 利石、粘土岩、蒙脱 石粘土岩、高岭石-伊 钙质页岩、炭质页岩、铁 利石粘土岩等 质页岩、 黑色页岩、 硅质 页岩、油页岩 泥板岩
原生 碎屑白云岩 白云岩 原地生物 白云岩
沉积岩野外观察及工作方法
1.5、化学岩的分类和命名
(1)碳酸盐岩的分类和命名
碳酸盐岩与粘土岩(粉砂、砂)的过渡类型
岩石名称 石灰岩(白云岩) 方解石(白云石)% 90—100 粘土(粉砂、砂)% 10—0
含泥质(粉砂质、砂质)灰岩(白云岩)
泥灰岩(泥质白云岩) 粉砂质(砂质)灰岩(白云岩) 灰质(白云质)粘土(粉砂、砂)岩 含灰质(白云质)粘土(粉砂、砂)岩 粘土(粉砂、砂)岩
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分类命名表〔据地矿部,1984, 《土工试验规程》修改〕 <0.005mm <0.005mm 粒径及含量 <0.005mm 6-25% <6% 25-50% 磨圆状 漂石 含粘土漂石 粘土质漂石 ﹥200mm,>50% 棱角状 块石 含粘土块石 粘土质块石 >20mm(200-20mm 为主) 磨圆状 棱角状 >50% >10mm(20-10mm 为主) ,>50% >5mm(10-5mm 为主) ,>50% >2mm(5-2mm 为主) ,>50% 卵石 碎石 粗砾 中砾 细砾 含粘土卵石 含粘土碎石 含粘土粗砾 含粘土中砾 含粘土细砾 粘土质卵石 粘土质碎石 粘土质粗砾 粘土质中砾 粘土质细砾 砾质亚粘土 砾质轻粘土 砾质重粘土 含砾质亚粘土 含砾轻粘土 含砾重粘土 微含砾亚粘土 微含砾轻粘土 微含砾重粘土 亚 粘 土 轻 粘 土 粉质亚粘土 粉质轻粘土 轻 粘 土 重 粘 土 <0.005mm <0.005mm <0.005mm 10—30% 30—60% >60%
三大类岩石野外观察描述定名经验总结
三大类岩石野外观察描述定名经验总结引言简要介绍岩石学的基本概念以及野外观察在岩石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一、岩石分类概述1. 岩石的定义定义岩石并简述其形成过程。
2. 三大类岩石列举三大类岩石: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3. 野外观察的重要性讨论野外观察对于岩石分类和定名的重要性。
二、火成岩的野外观察与定名1. 火成岩的特征描述火成岩的矿物组成、结构和构造特征。
2. 观察方法介绍火成岩野外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3. 定名经验总结火成岩定名的经验和注意事项。
4. 案例分析提供几个火成岩的野外观察案例,并进行分析。
三、沉积岩的野外观察与定名1. 沉积岩的特征描述沉积岩的成因、层理结构和矿物组成。
2. 观察方法介绍沉积岩野外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3. 定名经验总结沉积岩定名的经验和注意事项。
4. 案例分析提供几个沉积岩的野外观察案例,并进行分析。
四、变质岩的野外观察与定名1. 变质岩的特征描述变质岩的变质程度、矿物重组和结构变化。
2. 观察方法介绍变质岩野外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3. 定名经验总结变质岩定名的经验和注意事项。
4. 案例分析提供几个变质岩的野外观察案例,并进行分析。
五、野外观察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1. 观察误差分析野外观察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及其原因。
2. 定名困难讨论在岩石定名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3. 解决策略提出解决观察误差和定名困难的策略和方法。
六、野外观察与现代技术结合1. 地质信息系统(GIS)讨论GIS在野外岩石观察中的应用。
2. 遥感技术介绍遥感技术如何辅助岩石的野外观察。
3. 便携式分析仪器描述便携式矿物分析仪器在野外观察中的作用。
七、经验总结与建议1. 观察技巧总结总结野外观察岩石的关键技巧和方法。
2. 定名经验总结汇总岩石定名的经验和建议。
3. 持续学习与实践强调持续学习和实践在提高野外观察能力中的重要性。
结语总结野外观察在岩石学研究中的作用,强调经验积累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关于野外如何辨认岩石的类型
关于野外如何辨认岩石的类型一、岩浆岩的野外观察和鉴定岩浆岩的肉眼观察和鉴定一般遵循从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到最后综合分析定名的步骤。
(一)颜色的观察岩石的颜色是指岩石总体的颜色,它是暗色矿物与浅色矿物相对含量的反映。
在岩浆岩中,从超基性岩到酸性岩,暗色矿物含量逐渐减少,其颜色也相应地由深变浅。
一般超基性岩常呈黑色,黑绿色基性岩常呈灰黑色、灰绿色中性岩常呈灰、暗灰或灰白色酸性岩常呈灰白,肉红色等。
因此,根据岩石的颜色可以初步确定岩石的类别。
(二)结构、构造的观察结构、构造是成岩环境的反映。
一般说,具中、粗粒结构,等粒结构以及似斑状结构者多属于深成岩具细粒,斑状结构者多属于浅成岩具隐晶质、玻璃质结构者多属于喷出岩。
玻璃质与隐晶质结构的区别在于前者具玻璃光泽,贝壳状断口或酷似炉渣后者断口粗糙不平。
浅成岩与喷出岩均可具斑状结构,其区别在于前者的基质多为细粒,显晶质矿物,斑晶较粗大后者的基质多为隐晶质或玻璃质,斑晶粒度较细。
块状构造多属于深成岩气孔构造、杏仁状构造,流纹构造多属于喷出岩。
因此,根据岩石的结构,构造可以大致确定岩石的产状。
(三)矿物成分的观察矿物成分是岩石定名最主要的依据,对于具显晶质结构的岩石需要全面鉴定其主要矿物和次要矿物,并且估各种矿物颗粒的大小及其百分比含量。
在观察矿物成分时,应首先鉴定指示矿物,然后鉴定长石类矿物和其他暗色矿物。
鉴定指示矿物时,石英含量较多者属于酸性岩,橄榄石较多者属于超基性岩,少含或不含指示矿物者属于中性岩或基性岩。
鉴定长石类矿物时,先观察岩石中有无长石,不含长石者属于超基性岩如含长石,则要进一步区分长石种类并估计其相对含量。
一般说,以正长石为主要且含较多石英者属于酸性岩以斜长石为主,不含或极少含石英者属于中性岩或基性岩,这时需根据其暗色矿物再定岩类。
在暗色矿物含量较多的岩石中,需具体鉴定出矿物名称。
以橄榄石为主者属于超基性岩以辉石为主者属于基性岩以角闪石为主者属于中性岩以黑云母为主者属于酸性岩。
变质岩的野外鉴定
变质岩的野外鉴定变质岩的鉴定及定名一、鉴定内容和方法:区域变质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接触变质岩:角岩、矽卡岩、大理岩、石英岩自变质岩:蛇纹岩、云英岩1、变质岩的矿物变质岩既然是由火成岩或沉积岩等岩石变化而来的,其矿物成分一方面保留有原岩成分,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矿物。
如火成岩中的石英、钾长石、斜长石、白云母、黑云母、角闪石及辉石等,由于本身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所以在变质作用下依然保存。
在常温常压下形成于沉积岩中的特有矿物,特别是岩盐类矿物,除碳酸盐矿物(方解石、白云石)外,一般很难保存在变质岩中。
变质岩除了保存着上述火成岩和沉积岩中的共有继承矿物外,变质岩中还有它特有的矿物,如石榴石、红柱石、兰晶石、矽线石、硅灰石、石墨、金云母、透闪石、阳起石、透辉石、蛇纹石、绿泥石、绿帘石、滑石等。
2、变质岩的常见结构变质岩的结构是指组成矿物的粒度、形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常见类型如下:(1)变余结构指变质岩中保留了原岩结构的一种结构。
如变余砾状结构、变余砂状结构、变余斑状结构等。
常见于变质较浅的岩石中,可借此了解原岩性质。
(2)变晶结构指在变质作用过程中由重结晶作用所形成的结构。
是变质岩中最重要的一种结构类型。
按矿物颗粒大小可划分为:粗粒变晶结构(粒径>3mm)、中粒变晶结构(粒径3mm~1mm)、细粒变晶结构(粒径<1mm)。
如果按矿物的形态和颗粒的相对大小可分为:粒状变晶结构:岩石主要由粒状矿物(如石英、方解石等)组成,无明显的定向排列,如大理岩、石英岩等。
纤状变晶结构:岩石主要由针状、柱状矿物组成,有些呈放射状、束状,常具定向排列,如角闪片岩、阳起石片岩。
鳞片变晶结构:岩石主要由片状矿物(云母、绿泥石)组成,而且呈平行排列,如云母片岩。
斑状变晶结构:岩石中主要由于矿物结晶能力的差异和颗粒大小的不同而形成的结构,其中结晶能力强的矿物形成了较大的变斑晶,如兰晶石片岩或石榴石片岩中的兰晶石、石榴石。
变质岩的特征
变质岩的特征,最主要的有两点:一是岩石重结晶明显,二是岩石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构造,特别是在一定压力下矿物重结晶形成的片理构造。
变质岩和火成岩相比,一般讲二者虽都具结晶结构,但前者往往具有典型的变质矿物,且有些具有片理构造,而后者则无。
变质岩和沉积岩相比,其区别更加明显,后者具层理构造,常含有生物化石,而前者则无。
同时,在沉积岩中除去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外,一般不具结晶粒状结构,而变质岩则大部分是重结晶的岩石,只是结晶程度有所不同。
一、变质岩的矿物大部分变质岩都是重结晶的岩石,所以一般都能辨认其矿物成分。
其中一部分矿物是在其它岩石中也存在的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磁铁矿以及方解石、白云石等。
这些矿物或是从变质前的岩石中保留下来的稳定矿物;或是在变质过程中新产生的矿物。
还有一部分矿物是在变质过程中产生的新矿物,如石榴子石、蓝闪石、绢云母、绿泥石、红柱石、阳起石、透闪石、滑石、硅灰石、蛇纹石、石墨等。
这些矿物是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稳定矿物,可以作为鉴别变质岩的标志矿物。
变质岩中矿物常常是在一定压力条件下重结晶形成的,所以矿物排列往往具有定向性和矿物形态具有延长性,甚至像石英和长石这类矿物,也经常形成长条的形状。
二、变质岩的结构(一)变晶结构变质岩是原岩重结晶而成的岩石,具有结晶质结构,这种结构统称为变晶结构。
变质岩的变晶结构和火成岩的结晶结构,从成因和形态来看,都有所不同。
前者是基本上在固态条件下各种矿物几乎同时重结晶而成,所以矿物颗粒多为它形和半自形,其自形程度反映结晶力的强弱,结晶力越强,自形程度越好,而且矿物排列常具有明显的定向性。
后者是在熔融的岩浆逐渐冷却过程中,由各种矿物按一定顺序结晶而成,矿物晶粒的自形程度常反映结晶的顺序,且火成岩中除去部分矿物表现为流线、流层构造外,一般不具定向排列。
根据矿物颗粒大小和形态,可以把变晶结构分为如下若干种:1.粒状变晶结构又称花岗变晶结构。
其特征是:岩石主要由长石、石英或方解石等粒状矿物组成,矿物颗粒大小近等,多呈它形,互相镶嵌很紧,矿物颗粒接触线呈多边形、浑圆形或锯齿状,定向构造不明显,呈块状构造。
50岩石的野外描述及常见构造分解
50岩石的野外描述及常见构造几种常见岩石的辨别和描述(野外编录)三种常见的岩;1.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侵入岩;2.橄榄岩侵入岩的一种;3.玄武岩一种分布最广的喷出岩;(沉积岩)又叫“水成岩”;1.砾岩一种颗粒直径大于2毫米的卵石、砾石等岩石;2.砂岩颗粒直径为0.1~2毫米的砂粒胶结而成的;3.页岩由各种黏土经压紧和胶结而成的岩石;4.石灰岩俗称“青石”,是一种在海、湖盆地中生成;变几种常见岩石的辨别和描述(野外编录三种常见的岩浆岩:1.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侵入岩。
主要矿物成分是石英、长石和黑云母,颜色较浅,以灰白色和肉红色最为常见,具有等粒状和块状构造。
花岗岩既美观抗压强度又高,是优质建筑材料。
(酸性岩)2.橄榄岩侵入岩的一种。
主要矿物成分是橄榄石及辉石,深绿色或绿黑色,比重大,粒状结构。
是铂及铬矿的惟一母岩,镍、金刚石、石棉、菱铁矿、滑石等也同这类岩石有关。
(超基性岩)3.玄武岩一种分布最广的喷出岩。
矿物成分以斜长石、辉石为主,黑色或灰黑色,具有气孔构造和杏仁状构造,玄武岩本身可用作优良耐磨的铸石原料。
(沉积岩) 又叫“水成岩”。
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岩石遭受风化作用的破坏产物,或生物作用和火山作用的产物,经过长时间的日晒、雨淋、风吹、浪打,会逐渐破碎成为砂砾或泥土。
在风、流水、冰川、海浪等外力作用下,这些破碎的物质又被搬运到湖泊、海洋等低洼地区堆积或沉积下来,形成沉积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沉积物越来越厚,压力越来越大,于是空隙逐渐缩小,水分逐渐排出,再加上可溶物的胶结作用,沉积物便慢慢固结而成岩石,这就是沉积岩。
沉积岩分布极广,占陆地面积的75%,是构成地壳表层的主要岩石。
四种常见的沉积岩:1.砾岩一种颗粒直径大于2毫米的卵石、砾石等岩石和矿物胶结而成的岩石,多呈厚层块状,层理不明显,其中砾石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性。
2.砂岩颗粒直径为0.1~2毫米的砂粒胶结而成的岩石。
分布很广,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等,颜色常为白色、灰色、淡红色和黄色。
三大岩类填图的思路、方法及野外观察的主要内容-变质岩
变质岩填图方法体系变质岩的研究历史很长,从描述性岩石学-变质矿物平衡理论(如巴罗变质带)-变质相提出-变质、变形理论的形成,把变质作用同岩浆作用、构造作用联系起来,确立了变质作用在整个地壳演化中的地位。
尤其是前寒武纪变质地质学在最近20余年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与区域地质填图有关的成就主要有:1、早前寒武纪高级变质区与花岗-绿岩地体(低级区)的关系:a早晚、不同构造环境;b同时但构造环境不同;c高级区为花岗-绿岩地体深部相产物•2、同变质构造的研究——多期透入性构造置换面理、塑性环境下的褶皱构造、韧性剪切构造。
变质岩区广泛发育的透入性面状构造,并非全是变余原生面(层理)。
韧性剪切带是了解地壳中深层次物质状态和构造特征的窗口。
第一期韧性剪切带变余糜棱岩•3、变质作用过程是一个与构造作用极为密切的动态演化过程。
以变质相系为基础讨论变质作用发生的大地构造环境(挤压造山、拉伸环境等)。
•4、变质岩石是变质环境动态演化的产物(变质因素)•5、变质作用过程的改造——“位态”“形态”和“物态”的改变。
发生“同岩异化”或“异岩趋同”的假象•6、区域混合岩和区域混合作用,就地部分熔融、边缘混合作用和构造混合作用。
早前寒武纪长英质片麻岩即有侵入成因,也有混合岩化成因混合岩的成因混合岩作为一个特殊岩石类型,一直受到岩石学家的重视,其成因与花岗岩成因密切相关,在历史上有过长期激烈的争论。
迄今人们对混合岩形成机制的,即部分熔融)、看法,可归纳为深熔(anatexesanatexes,即部分熔融)、岩浆注入、交代和变质分异四种基本机制。
其中,岩浆注入说和深熔说均把混合岩化过程看作岩浆过程,需要有伴生的花岗质岩体。
交代说和变质分异说均把混合岩化过程归为变质过程,不需要花岗质岩体伴生。
从化学角度,岩浆注入说和交代说均要求开放系统(以1m1m3尺度为准)。
而深熔说和变质求开放系统(以1m3尺度上,形成分异说均不要求开放系统,即在1m分异说均不要求开放系统,即在混合岩系统是封闭的,要求质量平衡混合岩的成因上述四种基本机制并不是互相排斥的。
变质岩实习报告范文
一、实习背景变质岩是地壳中常见的岩石类型之一,是由原有岩石在高温、高压或化学作用下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而形成的。
为了深入了解变质岩的成因、特征及分类,提高地质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我国某地质学院组织了一次变质岩实习活动。
本次实习为期一周,地点位于我国某著名变质岩地区。
二、实习目的1. 了解变质岩的成因、特征及分类;2. 培养学生野外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3. 提高学生地质实践操作技能;4. 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三、实习内容1. 变质岩概述实习第一天,我们首先学习了变质岩的基本概念、成因、特征及分类。
通过课堂讲解和图片展示,使学生初步掌握了变质岩的基本知识。
2. 野外实习实习第二天至第五天,我们进行了野外实习。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重点观察了以下变质岩:(1)片麻岩:片麻岩是由深成岩或浅成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的。
其特征是具有片麻状构造,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矿物组成。
(2)片岩:片岩是由沉积岩或火山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的。
其特征是具有片状构造,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组成。
(3)大理岩:大理岩是由石灰岩或白云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的。
其特征是具有块状构造,主要由方解石、白云石等矿物组成。
(4)石英岩:石英岩是由石英砂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的。
其特征是具有块状构造,主要由石英组成。
3. 实习成果分析在野外实习过程中,我们通过对变质岩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1)变质岩的形成与地壳深部高温、高压环境密切相关;(2)变质岩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与原岩有很大差异;(3)变质岩的分布与地壳构造运动有关。
四、实习总结1. 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变质岩实习,我们收获颇丰。
首先,我们掌握了变质岩的基本知识,了解了变质岩的成因、特征及分类;其次,我们提高了野外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为今后的地质工作打下了基础;最后,我们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为今后共同完成地质任务奠定了基础。
三大类岩石野外观察描述定名经验总结
三大类岩石野外观察描述定名经验总结岩浆岩的观察与描述对岩浆岩的观察,一般是观察其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最后确定其岩石名称。
肉眼鉴定岩浆岩,首先看到的就是颜色。
颜色基本可以反映出岩石的成分和性质。
对岩浆岩进行肉眼鉴定:第一步是要依据其颜色大致定出属于何种岩类。
比如,若是浅色,一般为酸性岩(花岗岩类)或中性岩(正长岩类);若是深色,一般为基性岩或超基性岩。
由酸性岩到基性岩,深色矿物的含量逐渐增多,岩石的颜色也就由浅到深。
同时还要注意区别岩石新鲜面的颜色和风化后的颜色。
还可根据其中暗色矿物与浅色矿物的相对含量来进行描述,如暗色矿物含量超过60%者为暗色岩,在30~60%者为中色岩,在30%以下者为浅色岩。
第二步是观察岩浆岩的结构与构造。
据此,便可区分出是属深成岩类、浅成岩类或是喷出岩类。
根据岩石中各组分的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半晶质和玻璃质等结构。
不仅要对全晶质的结构区分出显晶质或隐晶质结构,还要对其中的显晶质结构岩石按其矿物颗粒大小,进一步细分出等粒、不等粒、粗粒或细粒等结构。
对具有斑状结构的岩石要描述斑晶成分、基质的成分及结晶程度。
假如岩石中矿物颗粒大,呈等粒状、似斑状结构,则属深成岩类;假如矿物颗粒微细致密,呈隐晶质、玻璃质结构,则一般皆属喷出岩类;假如岩石中矿物为细粒及斑状结构,即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属于浅成岩类。
观察岩石中矿物有无定向排列,进而就能推断岩石的形成环境,含挥发组分多少以及岩浆流动的方向。
若无定向排列称之为块状构造;若有定向排列,则可能是流纹构造、气孔构造或条带状构造。
深成岩、浅成岩大多是块状构造;喷出岩则为流纹构造和气孔构造等。
对于岩石中有规律排列的长柱状矿物、气孔捕虏体等均要观测其方向。
对于那些在接触面上有规则排列的片状矿物,要描述其组成成分,并测其产状要素。
第三步是观察岩浆岩的矿物成分。
矿物成分是岩石定名最重要的依据。
岩浆岩类别是根据SiO2含量百分比确定的,而SiO2含量可在岩石矿物成分上反映出来。
观察岩石标本日志
在观察岩石标本日志中,请参照以下结构去记录详细信息:
日期:2022年某月某日
地点:(野外/实验室)
岩石标本编号:#001
1. 外观描述:
-颜色:(如:浅灰、暗褐、淡绿等)
-光泽:(如:玻璃光、油光、蜡光等)
-结构/纹理:(如:板状结构、篮球状结构、云母片等)
-粒度/颗粒大小:(如:粗糙、细腻、中等粒度等)
2. 矿物组合:
-主要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等)
-可能存在的矿物:(如:绿泥石、皮革石、链柱石)
3. 测试结果:
-硬度:(莫氏硬度之间的值)
-比重:(土壤颗粒比重值)
-磁性:(示性:强磁性、微磁性、非磁性)
-酸碱反应:(岩石与稀酸朝阳有无气泡产生)
4. 岩石种类及成因:
-岩石种类:(如: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等)
-成因:(如:岩浆深处结晶、水下沉淀、热液作用等)
5. 其他特征或观察:
6. 结论:(关于岩石种类,成因及矿物成分的综合分析)
确保当你分析更多的岩石标本时,保持日志的格式一致并详细记录所有观察结果。
这将有助于你对岩石进行准确分类并增加对地质特征的理解。
岩石的野外描述及常见构造
50岩石的野外描述及常见构造几种常见岩石的辨别和描述(野外编录)三种常见的岩;1.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侵入岩;2.橄榄岩侵入岩的一种;3.玄武岩一种分布最广的喷出岩;(沉积岩)又叫“水成岩”;1.砾岩一种颗粒直径大于2毫米的卵石、砾石等岩石;2.砂岩颗粒直径为0.1~2毫米的砂粒胶结而成的;3.页岩由各种黏土经压紧和胶结而成的岩石;4.石灰岩俗称“青石”,是一种在海、湖盆地中生成;变几种常见岩石的辨别和描述(野外编录三种常见的岩浆岩:1.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侵入岩。
主要矿物成分是石英、长石和黑云母,颜色较浅,以灰白色和肉红色最为常见,具有等粒状和块状构造。
花岗岩既美观抗压强度又高,是优质建筑材料。
(酸性岩)2.橄榄岩侵入岩的一种。
主要矿物成分是橄榄石及辉石,深绿色或绿黑色,比重大,粒状结构。
是铂及铬矿的惟一母岩,镍、金刚石、石棉、菱铁矿、滑石等也同这类岩石有关。
(超基性岩)3.玄武岩一种分布最广的喷出岩。
矿物成分以斜长石、辉石为主,黑色或灰黑色,具有气孔构造和杏仁状构造,玄武岩本身可用作优良耐磨的铸石原料。
(沉积岩) 又叫“水成岩”。
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岩石遭受风化作用的破坏产物,或生物作用和火山作用的产物,经过长时间的日晒、雨淋、风吹、浪打,会逐渐破碎成为砂砾或泥土。
在风、流水、冰川、海浪等外力作用下,这些破碎的物质又被搬运到湖泊、海洋等低洼地区堆积或沉积下来,形成沉积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沉积物越来越厚,压力越来越大,于是空隙逐渐缩小,水分逐渐排出,再加上可溶物的胶结作用,沉积物便慢慢固结而成岩石,这就是沉积岩。
沉积岩分布极广,占陆地面积的75%,是构成地壳表层的主要岩石。
四种常见的沉积岩:1.砾岩一种颗粒直径大于2毫米的卵石、砾石等岩石和矿物胶结而成的岩石,多呈厚层块状,层理不明显,其中砾石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性。
2.砂岩颗粒直径为0.1~2毫米的砂粒胶结而成的岩石。
分布很广,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等,颜色常为白色、灰色、淡红色和黄色。
野外描述
泥质岩的野外观察与描述1.颜色:常见灰白、灰绿、褐黄、紫红、黑等色。
⑴影响因素:粘土含量和混入物成分;⑵据颜色判断粘土矿物和混入物成分:含铁质氧化物:红色、紫红色含细分散黄铁矿或有机质:多呈黑色、黑灰色2.矿物成分:肉眼难以鉴定,因此只根据颜色、硬度、点酸起泡情况等判别混入物成分。
3.结构:常见泥状结构、粉砂泥状结构、鲕状和豆状结构等。
野外鉴定依据:泥状结构:具贝状断口、手捻有滑感、刀切面光滑平整。
粉砂泥状结构:断口粗糙、手捻有粗糙感、刀切面不光滑。
砂泥状结构:则能肉眼分辨出碎屑颗粒。
4.构造:水平层理、干裂、雨痕、页理(最常见,系成岩后生作用泥土矿物定向排列而致。
页理发育的泥质岩称为页岩;页理不发育的泥质岩称为泥岩)。
5.生物化石:常含较多的生物化石,沿页理分布。
6.物理性质:注意断口、光泽、粘舌性、可塑性、以及吸水膨胀性等。
7. 其他特征:岩层厚度、产状、与上下岩层的接触关系。
8.综合定名泥质岩的野外命名颜色+混入物成分+结构+页理发育情况如:黑色含粉砂质碳质页岩泥质岩描述举例1. 蒙脱石粘土岩:浅肉红色,泥状结构,块状构造。
硬度小,固结程度低,较疏松。
断口粗糙,略具滑感。
在水中易泡软并剧烈膨胀,膨胀后体积增大2~3倍。
含少量次生碳酸盐矿物和碎屑物质。
2. 黄绿色粉砂质页岩:黄绿色,风化后呈褐黄色,粉砂泥状结构,页理发育,手捻有粗糙感,易破碎成碎片状,沿页理面有少量白云母分布,其他碎屑肉眼难以分辨。
1.观察描述岩石的颜色。
2.观察砂岩的结构特征,确定结构类型,目估碎屑颗粒的大小及变化范围,描述其分选性、磨圆度级胶结类型。
3.观察砂岩的岩层厚度,宏观沉积构造类型,如层理类型、波痕、底模、生物扰动构造、痕迹化石等。
4.鉴定碎屑物质和填隙物成分,目估百分含量,并描述它们的肉眼鉴定特征。
5.观察岩石的纵横向变化及其与上、下岩层间的接触关系。
6.其它特征,如风化特点、次生变化、地形地貌特征。
7.综合定名。
岩土工程勘察野外描述【范本模板】
岩土工程野外描述培训教材前言近年来勘察市场的竞争从初期的价格竞争到目前价格、质量竞争,市场对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企业有一批高素质的员工做保证,只有高素质的作业层才会有高质量的技术资料。
钻探记录员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第一手资料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在为公司的发展培养一批专业技术过硬的技术工人的思想指导下,我们特意编写了本教材,旨在用最简洁的方式,使我公司记录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在短期内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使公司记录员上岗资格化,野外记录格式规范化,减少技术人员在后续的资料整理过程中的盲目性。
本教材共分九章,简要地介绍了岩土的成因类型,各类土的一般特性和肉眼观测特征,野外记录所要描述的内容以及钻探、取土及孔内原位测试的一般要求。
学习结束,要求各记录员掌握一般粘性土、粉土、砂土、碎石类土及软土的野外基本鉴定方法,选择合理钻具,正确进行原状样的采集和钻孔内原位测试,并进行准确记录。
了解三类岩石的基本特征掌握岩石采取率、RQD的计算方法、地下水位的观测和水样的采集,基本掌握特殊土的特征和描述内容,了解其钻探、取样方法等。
第一章粘性土粘性土分为粉质粘土和粘土一、粉质粘土定义:塑性指数大于10且小于或等于17的土应定名为粉质粘土,肉眼观察,细土中有砂粒,干时不坚硬,用锤可打成细土粒,湿时有塑性有粘结力,能搓成φ0.5-2mm的土条,长度较小,用手搓、捻感觉有少量细颗粒,稍有粘滞感觉。
二、粘土定义:塑性指数大于17的土定为粘土,肉眼观察较细腻,一般无砂粒,干时很坚硬,用锤可打成碎块,湿时塑性粘性大,土团压成饼时,边部不裂,能搓成φ=0.5mm的土条,长度不少于手掌,用手搓捻有滑润感觉,当水分较大时,极为粘手,感觉不到有颗粒存在。
三、描述内容: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结构及层理特征.1、颜色:主色在后,次色在前.2、状态:①坚硬:干而坚硬,很难掰成块。
②硬塑:用力捏先裂成块后显柔性,手捏感觉干,不易变形,手按无指印.③可塑:手捏似橡皮有柔性,手按有指印.④软塑:手捏很软,易变形,土块掰时似橡皮,用力不大就能按成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质岩野外观察描述
一、变质岩观察与描述方法
在野外鉴别变质岩的方法、步骤与前述岩浆岩类似,但主要根据是其构造、结构和矿物成分。
这是因为,变质岩的构造和结构是其命名和分类的重要依据。
第一步可先根据构造和结构特征,初步鉴定变质岩的类别。
譬如,具有板状构造者称板岩;具有千枚构造者称千枚岩等。
具有变晶结构是变质岩的重要结构特征。
例如,变质岩中的石英岩与沉积岩中的石英砂岩尽管成分相同,但前者具变晶结构,而后者却是碎屑结构。
第二步再根据矿物成分含量和变质岩中的特有矿物进一步详细定名。
一般来讲,要注意岩石中暗色矿物与浅色矿物的比例,以及浅色矿物中长石和石英的比例,因这些比例关系与岩石的鉴定有着极大关系。
例如,某岩石以浅色矿物为主,而浅色矿物中又以石英居多且不含或含有较少长石,就是片岩;若某岩石成分以暗色矿物为主,且含长石较多,则属片麻岩。
变质岩中的特有矿物,如蓝晶石、石榴子石、蛇纹石、石墨等,虽然数量不多,但能反映出变质前原岩以及变质作用的条件,故也是野外鉴别变质岩的有力证据。
关于板岩和千枚岩,因其矿物成分较难识辩,板岩可按“颜色+所含杂质”方式命名,如可称黑色板岩、炭质板岩;千枚岩可据其“颜色+特征矿物”命名,如可称银灰色千枚岩、硬绿泥石千枚岩等。
在野外,还要观察地质体产状、变质作用的成因。
比如,石英岩与大理岩两者在区域变质与接触变质岩中均有,就只能根据野外产状和共生的岩石类型来确定。
假如此类岩石围绕侵入体分布,并和板岩共生,则为接触变质形成;假如此类岩石呈区域带状分布,并和具片状或片麻状构造的岩石共生,则为区域变质所形成。
对变质岩我们也应描述岩石总体颜色,注意其岩石结构。
若为变晶结构,则要对矿物形态进行描述。
注意观察岩石中矿物成分是否定向排列,以便描述其构造。
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可见的矿物成分应进行描述。
若无变斑晶,就按矿物含量多少依次描述;若有变斑晶,则应先描述变斑晶成分,后描述基质成分。
至于其它方面,如小型褶皱、细脉穿插、风化情况等,亦应作简略描述。
在为变质岩定名时,应本着“特征矿物+片状(或柱状)矿物+基本岩石名称”的原则。
如,可将某岩石定名为蓝晶石黑云母片岩。
二、变质岩描述实例
1、矽线榴石片麻岩
岩石总体呈褐色;斑状变晶结构;深色与浅色矿物间断定向排列构成片麻状构造。
主要矿物成分:石榴石:棕褐色,呈粗大(d>3㎜)的不规则粒状变斑晶,晶形不甚完整,晶面上裂纹发育(可见交错裂纹),硬度大(7±),含量40%±。
石英:无色或浅白色,呈它形压扁~拉长状,粒度不均,一般在0.2~0.5㎜×2~4㎜,含量30%±。
矽线石:白色~微带蓝的白色,晶形呈细长柱状,粒度0.1~0.2㎜
×0.8~1.0㎜,含量20%±。
岩屑:以暗色岩屑为主,呈碎块状,分布不均匀,粒度0.5~1.8㎜,个别≥2㎜,含量5%±。
其它:可见少量铁质、绢云母和黑云母,总量10%±。
2、红柱石角岩
岩石呈深灰色,板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变斑晶为红柱石,单体长柱状,放射状集合体。
横截面正方形,其中可有碳质核心,长约20-30毫米,含量40%左右。
变基质灰黑色,角岩结构(微粒变晶结构),矿物成分不易辨认,含量60%左右。
岩石由泥岩热接触变质而成。
3、石榴石云母片岩
浅灰色,粒状鳞片变晶结构,片状构造。
组成矿物为石榴子石、白云母、黑云母及石英。
石榴子石呈暗红色,自形粒状,大小2毫米左右为主,含量小于10%;白云母呈浅灰白色、透明、珍珠光泽,含量约50%;黑云母呈褐黑色,含量小于10%。
在垂直片理的断面可见石英,呈细小它形状,油脂光泽,粒径多小于1毫米,含量30%左右。
该岩石由区域变质作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