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10《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是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的主题。
本课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美德的内涵,感受传统美德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故事和问题,引导学生认识传统美德,体验传统美德的力量,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传统美德。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道德观念,对传统美德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生活中,部分学生可能对传统美德的内涵理解不深,难以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传统美德的内涵,提高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传统美德的内涵,认识传统美德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故事和问题,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传统美德的力量,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践行传统美德。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传统美德的内涵,认识传统美德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验传统美德的力量,提高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传统美德。
2.故事启发法:通过有趣的故事,让学生感受传统美德的力量。
3.讨论交流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体验传统美德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实践演练法:设计相关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践行传统美德。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故事和问题,用于教学引导。
2.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用于呈现和展示。
3.准备实践活动所需材料,用于实践演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本课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呈现相关案例和故事,让学生认识传统美德,感受传统美德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体验传统美德的力量,提高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部编人教版五上道德与法治上册《10. 传统美德源远流长》(1-2 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五上道德与法治上册《10. 传统美德源远流长》(1-2 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0. 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道德与法治课程,这一章节的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德,并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这些美德的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故事和图片,让学生感受传统美德的魅力,理解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认知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他们对于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传统美德的内涵和现代价值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挖掘。
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一些传统美德,如孝顺、勤劳、诚实等,但如何将这些美德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教育。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德,如孝顺、勤劳、诚实、宽容等。
2.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美德的意识,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践行这些美德。
3.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传统美德的内涵和现代价值。
2.培养学生将传统美德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五.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
通过生动的案例、故事和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探讨传统美德的内涵和现代价值;通过情境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和践行传统美德。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故事和图片,用于教学呈现。
2.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准备情境模拟的道具和材料,用于让学生实际体验和践行传统美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中国传统美德的短片,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思考什么是传统美德,以及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2.呈现(15分钟)通过呈现相关的案例、故事和图片,让学生感受传统美德的魅力,理解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3.操练(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针对案例、故事中的美德行为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传统美德的内涵和现代价值。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10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这一章节,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以及这些美德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传统美德的魅力,培养他们继承和发扬这些美德的决心。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主要讲述传统美德的定义、特点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有基本的判断能力。
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了解到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习俗和文化,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同感。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传统美德的内涵和现实意义认识不足,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以引导和深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传统美德的定义、特点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认识传统美德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传统美德的魅力,培养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的决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传统美德的定义、特点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
2.难点:让学生认识到传统美德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并自觉发扬光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美德的魅力。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认识传统美德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故事、案例等教学资源。
2.制作多媒体课件,以便于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
3.准备时间:提前一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我国的传统美德画面,如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勤奋好学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画面中的美德是什么?它们在我国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的?2.呈现(15分钟)呈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传统美德的定义、特点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
人教版部编五年上道德与法治10《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教案
人教版部编五年上道德与法治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案一. 教材分析《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上册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认识到传统美德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品德修养。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孝敬父母、尊师敬长、诚实守信、勤奋好学等传统美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是非判断能力,对传统美德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学生对传统美德的践行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将传统美德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认识到传统美德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传承和发扬传统美德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美德的尊重和热爱,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认识到传统美德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2.难点:引导学生将传统美德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提高道德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传统美德的内涵。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景模拟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相关案例和图片。
2.素材:准备相关的生活案例和视频资料。
3.小组讨论题目:提前准备好小组讨论的话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中华传统美德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传统美德?为什么我们要传承和发扬传统美德?2.呈现(10分钟)呈现生活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践行传统美德的。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传统美德的内涵。
3.操练(10分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人教版部编《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 (法制微课 五上)教案
人教版部编《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法制微课五上)教案一. 教材分析《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是人教版部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题为传统美德。
本课主要通过讲解中华传统美德的起源、发展和内涵,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华传统美德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但针对传统美德的内涵和现代生活的联系,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传统美德的内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起源、发展和内涵,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华传统美德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华传统美德的起源、发展和内涵。
2.难点:如何将传统美德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传统美德。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事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传统美德的内涵。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2.案例素材:收集相关传统美德的典型事例,用于案例教学。
3.时间安排: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每个环节分配适当的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中华传统美德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传统美德?为什么我们要传承传统美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课文内容,让学生自主阅读,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起源、发展和内涵。
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学设计
——《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学设计【单元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提升人格修养,继承与弘扬传統美德。
2、行为与习惯:提升学生的意志水平、道德操守以及人格修养,让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3、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明志、气节、诚信、求新,知行合一等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让学生明白宽容,推己及人,民胞物与等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让学生懂得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知道怎样爱国,培养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4、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掌握中华传統美德。
道德教育点:了解传统美德,理解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的延续及其现实作用。
法治教育点:掌握中华传統美德。
【单元学习活动一览】核心能力:收集与处理信息、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交流与合作、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社会实践与服务、生活自理与自我保护。
——《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学设计【单元教学目标】3、情感与态度:提升人格修养,继承与弘扬传統美德。
2、行为与习惯:提升学生的意志水平、道德操守以及人格修养,让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3、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明志、气节、诚信、求新,知行合一等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让学生明白宽容,推己及人,民胞物与等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让学生懂得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知道怎样爱国,培养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4、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掌握中华传統美德。
道德教育点:了解传统美德,理解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的延续及其现实作用。
法治教育点:掌握中华传統美德。
【单元学习活动一览】核心能力:收集与处理信息、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交流与合作、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社会实践与服务、生活自理与自我保护。
——《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学设计【单元教学目标】5、情感与态度:提升人格修养,继承与弘扬传統美德。
6、行为与习惯:提升学生的意志水平、道德操守以及人格修养,让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 10 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学设计第1课时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 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学设计第2课时活时遇到了一些问题。
你遇到过类似的困惑吗?请你为她提建议。
结合每一条,学生各抒己见,然后老师给出自己的建议。
5.本框小结:自主选择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成长过程中需要发展的能力。
在自主选择中,我们需要听取父母的意见,也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一些锻炼和成长的机会。
要求学生在课本中画出重点、做标记。
【课余生活助我成长】1.课余生活包括哪些?呈现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回答。
老师:精彩纷呈的课外活动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我们从中学习、收获、成长。
2.活动园(P4):一份儿童杂志刊登了几位同学的课余生活片段。
从三个片段的分享中,你认为课余生活可能给我们带来哪些收获?分别呈现三个片段内容,学生阅读思考:每个片段分别描述的是什么事情?你认为这种课余生活能给我们带来哪些收获?3.小结:丰富的课余生活有助于我们开阔视野,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让我们有机会与不同的人交流,学会合作,体会亲情的温暖、友情的宝贵,学习待人接物的文明礼仪;能激发我们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体现我们作为社会小主人的责任与担当。
思考、讨论理解、记忆思考、回答阅读、思考、回答问题理解、记忆出建议。
最后老师整合意见给出观点。
以三个具体的片段为媒介,讨论、归纳课余生活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选择课余生活。
谈阅读收获——选择感兴趣的课余活动,可以开发潜能,促进自我发展。
5.小结:课余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
这些活动能够激起求知欲望,磨砺意志,开发潜能,陶冶情操,促进自我发展。
二、选择有意义、有价值的活动1.活动园(P7):学生阅读然后思考问题:你参加过类似的活动吗?在参加这些服务他人和社会的活动中,你有哪些收获?2.阅读角阅读《社区助读小组》,然后学生谈谈阅读收获:通过助读活动,能为他人带来关爱、快乐和温暖。
部编版(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0.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教学设计
谈谈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生对照格言,结合班级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说说待人宽容的意义。
对照格言,结合生活实际,谈宽容。让宽容这个词不再停留在书面含义,而是融入到生活当中去实践。
三、民胞物与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大家都知道。
六、前人格言,指引前行
1.前人的格言指引我们前行,请将下列格言与它们的大意连线,并说说这些格言对你的启示。
2.师总结:在崇尚人格修养的文化精神浸润下,中华民族产生了一代代品行高洁的人士。他们的伟大人格始终是后人前进的路标。
格言与大意连线
谈谈这些格言对自己的启示
格言与意思的交相理解,体会高洁人士的至理名言,让学生浸润在古人高尚的人格修养中。
析一下原因。
4.名言链接
同学们自省得很深刻,两个关于诚信的名言送给你们。
轻诺必寡信。 ——《老子》第六十三章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老子.为政》
生听故事
生谈听后感
填写课前发的自测表
做到 未做到 原因
名实一致
言行一致
表里一致
从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这三方面,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省,分析未做到的原因,进而体会诚信的重要性。
去放羊。没有粮食的时候,他就吃草根等充饥,但他一直没有屈服。等到匈奴准许苏武回国时,他已经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磨难,胡须、头发都交白了。
师:如此恶劣的环境,苏武矢志不渝的原因是什么?又是什么在支撑着他?
4.名言:
是呀!苏武的气节令人钦佩,我国自古看中一个人的气节和操守。
给大家带来两句名言: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那你知道这句话想告诉我们什么吗?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教案教学设计(3课时)
出示课本82页“阅读角”《乘长风破万里浪》这篇小故事,学生读一读,了解南北朝时期著名将领宗悫的故事。
出示“乘长风破万里浪”这个句子,学生读一读,初步了解这个句子的意思,体会宗悫的伟大志向。
预设:“乘长风破万里浪”这个句子选自沈约等《宋书·宗悫传》。宗悫是南北朝时期的人,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精心刻苦地练武,直到练成了才对他叔父说:“我有了本事,就可以乘长风破万里浪。”(“乘风破浪”这句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后来宗悫真的成了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将军。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板书课题:10、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
二、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
1、教师引导: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代代传承的美德,已经深深的熔铸在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之中。中华民族美德的突出特点就是不懈追求人格修养的提高。
2、出示名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引导学生读一读,初步了解这句话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知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家族;家庭家族管理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10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 精品教案
3.推己及人
孔子曾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来解释“仁”。这句话的大意是:自已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请按照这一说法,填充下题。
.我不愿意别人欺负我,我也不__________。
.我不愿意______,我也不谈论别人的隐私。
三、讲诚信
1.师:谈到人格修养,诚信品质必不可少。诚信诚信既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生存之基。“失信不立”是亘古不变的人生哲理。
2.小故事
给大家带来一个关于诚信的小故事。
《范式赴约》
东汉时,范式与张劭同在京城洛阳读书,结下深厚的友谊。学业结束了,二人分别时,范式对张劭说:“两年后我去看望你的父母和孩子。”然后他们约定好了日期。约定的日期快到了,张劭请母亲准备接待范式。母亲说:“这是两年前的约定了,况且我们两家相隔千里,你怎么可以当真呢?”张劭说:“范式是个守信用的人,他一定不会失约的。”到了约定的那一天,范式果然赶到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现代传播技术迅猛发展,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社会思想观念日益活跃。青少年学生思想意识更加自主,价值追求更加多样,个性特点更加鲜明,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倾向和道德行为,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
3.自省
的确,人的言论应该以诚信为本,符合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的要求。名实一致,是说言论要与事实相符;言行一致,是说言论要与行动相符;表里一致,是说嘴里说的要与心里想的相符,不能口是心非。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是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故事和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传统美德的内涵,学会在生活中践行传统美德,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和法治观念,对传统美德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传统美德的理解较为表面,缺乏深入的认识和体验。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家庭背景、生活经验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到这些差异,因材施教。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知道传统美德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践行传统美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美德的尊重和热爱,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传统美德的内涵,知道传统美德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践行传统美德,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传统美德的具体表现。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传统美德的理解和体会。
3.实践活动法: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践行传统美德。
4.情景模拟法: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模拟生活中践行传统美德。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故事,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导入和呈现。
2.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准备实践活动素材,学生参与实践。
4.准备情景模拟的场景和角色,让学生进行模拟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的案例导入新课,让学生了解传统美德的具体表现。
例如,讲述一个关于孝顺、尊师重道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和故事,让学生了解传统美德的内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0传
统美德源远流长教案
本课主要介绍中华传统美德中的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
这种精神是指在个人修养方面,注重自身的修养,同时也关注他人的利益和福祉。
这种精神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故事或文章,让他们理解仁爱精神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体现仁爱精神的经历和感受。
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本课最后一个主题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这种情怀是指在国家利益和民族命运面前,个人利益应该服从于集体的利益。
这种情怀在中华文化中具有深远的影响,也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或历史事件,让他们理解爱国情怀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爱国情怀的理解和感受。
总之,本课旨在引导学生接受传统美德的熏陶,树立起培养高尚精神品格的意识。
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多种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和价值,提高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水平。
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学设计教案
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学设计教案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传统美德故事,理解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的延续及其现实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树立尊重、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升人格修养,继承与弘扬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中华传统美德在个人修养方面的作用及其具体体现。
2、树立尊重、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1、课件。
2、搜集有关民族气节的格言。
3、搜集有关中国古代忧国忧民的故事。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代代传承的美德,深深熔铸在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之中。
不懈追求人格修养的提高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突出特点,如注重明志、崇尚气节、讲究诚信等。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中华传统美德。
出示课题: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二)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师:你听说过《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故事吗?(出示课本第82页阅读角图片和文字资料)师:明志就是确立志向。
在向理想彼岸的远航中,只有不畏艰险、不断进取的人才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明志是为激流勇进的人生注入的第一推动力。
小组讨论:“有志者事竟成。
”明朝思想家王阳明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说一说你自己的志向或理想,你是否在坚定不移地朝着它前进?师:既然我们有了远大的理想,那么就要为此努力奋斗,珍惜时间,好好学习,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这样才能不负韶华。
气节指志气和节操,往往表现为坚持正义,在民族危急关头或强大压力面前不屈服的精神。
气节是以廉耻之心为基础的,没有廉耻,就不能坚持道德原则。
阅读角(出示课本第83页阅读角《苏武牧羊》图片和文字资料)小组交流:你知道哪些体现民族气节的格言?预设: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最新统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精品教学设计
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的第一课时“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
中华传统美德,意蕴深远。
本课旨在将学生引入修身立德的大门,接受传统美德的熏陶,树立起培养高尚精神品格的意识。
【学情分析】现代传播技术迅猛发展,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社会思想观念日益活跃。
青少年学生思想意识更加自主,价值追求更加多样,个性特点更加鲜明,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倾向和道德行为,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出中华传统美德在个人修养方面的具体表现。
能举出生活中反映传统美德的事例,体会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提高学生以古为鉴的能力。
2.通过听故事、小组讨论、读格言等活动,进一步深化理解中华传统美德。
3.感受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
【教学重难点】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着力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歌曲:《男儿当自强》师:同学们,听完之后有什么样的感受?2.小结:成龙在银幕上塑造的形象,让人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也感受到了一个个坚强不屈的人物灵魂。
这首“男儿当自强”是成龙在银幕上的写照。
当然,他也在不断地提醒着我们,自强不息,永不放弃!板书:自强不息3.同样,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代代传承的美德,深深熔铸在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之中。
不懈追求人格修养的提高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突出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
二、阅读教材,探究新知活动一:探究明志1•理解明志的含义。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人教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通过学习古代圣贤的事迹,使学生感受到传统美德的力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先贤、诚实守信、勤奋好学的品质。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古代圣贤的故事、传统美德的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但对传统美德的理解还较为肤浅。
通过前几册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对古代历史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生活中,部分学生可能对传统美德的践行存在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深入理解传统美德的内涵,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知道古代圣贤的事迹,理解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会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对传统美德的认同,形成热爱祖国、尊敬先贤、诚实守信、勤奋好学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知道古代圣贤的事迹,理解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的作用。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传统美德的内涵,并将其实际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美德的力量。
2.故事教学法:讲述古代圣贤的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中汲取传统美德的营养。
3.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入理解传统美德的内涵。
4.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将传统美德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和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五、教学过程设计
“五、教学过程设计”
六、学生学习效果
“六、学生学习效果”
七、板书设计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与总结
“八、教学反思与总结”
10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是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的一章节。本章节旨在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传统、诚实守信、勤劳节俭等美德。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传统美德源远流长 教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五上
《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案一、课标要求具有维护国家利益和祖国尊严的意识与行动,形成中国人的身份感;树立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意识。
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中华民族,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为己任的使命感。
二、教学目标1.通过搜集分享中国古今爱国人物故事、忧国忧民的思想,了解爱国情怀的内涵,形成对中华文化和伟大祖国的认同。
2.通过时代楷模榜样人物故事,认识爱国在不同时期的具体表现,培养家国情怀,形成国家认同素养。
3.通过感受个人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懂得如何爱国,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采取实际行动,形成国家认同素养。
4.通过了解中国古今爱国人物故事、忧国忧民的思想和天下为公的理想,形成对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5.通过视频探究,理解不同时期爱国表现,以及通过了解中国梦与践行爱国行动活动,增强家国情怀和对伟大祖国的认同。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个人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增强家国情怀和对伟大祖国的认同。
教学难点:懂得如何爱国,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采取实际行动。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你还知道哪些爱国故事呢?1.教师展示活动规则:(1)课前查阅我国相关爱国人物故事。
(2)分成若干小组,在组内分享你了解的爱国人物故事。
(3)比比谁说得多。
2.教师展示爱国人物翻翻卡3.过渡:了解了我国的爱国人物故事,你还知道哪些忧国忧民的思想呢?4.展示诗词格言分享会活动要求:(1)课前分小组查阅资料,然后在课堂上派代表分享本组搜集到的中国古代忧国忧民的诗词或格言。
(2)比比哪组搜集得多。
5.展示预设: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②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孟子·梁惠王下》③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④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6.教师点拨: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天下为己任,前赴后继,保卫祖国,关怀民生。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案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案10. 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能举例说出中华传统美德在个人修养方面的具体表现。
②能举出生活中反映传统美德的事例,体会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以古为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教学过程: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以名言导入:自强像荣誉一样,是一个无滩的岛屿。
——拿破仓自强为天下健,志刚为大君之道。
——康有为2.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四单元的第10课《传统美德源远流长》,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至少要达到以下两个目标:①能举例说出中华传统美德在个人修养方面的具体表现。
②能举出生活中反映传统美德的事例,体会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1. 82页阅读角师:你们听过古代宗悫《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故事吗?学生交流。
如果有知道的可以让学生起来讲讲。
师出示课件,讲故事。
小结:明志就是确立志向。
在向理想彼岸的远航中,只有不畏艰险、不断进取的人才能体验到成功的喜说,而明志是为激流勇进的人生注入的第一推动力。
那么你的志向是什么呢?你在坚定不移的朝着它前进吗?学生交流,教师指导。
师:既然我们有了远大的理想,那么就要去努力奋斗,珍惜时间,好好学习,从现实中的点点滴滴做起,这样才能不负少华!2.83页阅读角、84页活动园和阅读角关于气节、诚信、求新的故事,通过故事让学生联系实际反思自己有没有做到,或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讨论交流。
页名言警句。
师:你知道它们的意思吗?请起来给大家解释一下。
再说说自己的收获和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传统美德源远流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能举例说出中华传统美德在个人修养方面的具体表现。
②能举出生活中反映传统美德的事例,体会传统美德与现
实生活的联系。
2.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以古为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典故,了解“明志”、“气节”、“诚信”、“求新”、“知行”、“仁爱”中国传统美德的含义并能分辨。
难点:通过典故,了解“明志”、“气节”、“诚信”、“求新”、“知行合一”、“仁爱”中国传统美德的含义个。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
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
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
以名言导入:自强像荣誉一样,是一个无滩的岛屿。
——拿破仓
自强为天下健,志刚为大君之道。
——康有为
2.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四单元的第10课《传统美德源
远流长》,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至少要达到以下两个目标:①能举例说出中华传统美德在个人修养方面的具体表现。
②能举出生活中反映传统美德的事例,体会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
1. 82页阅读角
师:你们听过古代宗悫《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故事吗?
学生交流。
如果有知道的可以让学生起来讲讲。
师出示课件,讲故事。
小结:明志就是确立志向。
在向理想彼岸的远航中,只有不畏艰险、不断进取的人才能体验到成功的喜说,而明志是为激流勇进的人生注入的第一推动力。
那么你的志向是什么呢?你在坚定不移的朝着它前进吗?
学生交流,教师指导。
师:既然我们有了远大的理想,那么就要去努力奋斗,珍惜时间,好好学习,从现实中的点点滴滴做起,这样才能不负少华!
2.83页阅读角、84页活动园和阅读角
关于气节、诚信、求新的故事,通过故事让学生联系实际反思自己有没有做到,或受到了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交流。
3.85页名言警句。
师:你知道它们的意思吗?请起来给大家解释一下。
再说说自己的收获和启示。
学生讨论交流,师指导。
小结:在崇尚人格修养的文化精神浸下,中华民族产生了一代代品行高洁的人士。
他们的伟大人格始终是后人前进的路标,更是我们的榜样!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
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
明志(《乘长风破万里浪》)----气节(《苏武牧羊》)----诚信(《范式赴约》)-----求新(胡服骑射)----好学(格言)
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
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
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
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分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能举例说出中华传统美德在社会关爱、国家情怀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②能够体会中华传统美德格言的意蕴,愿意用他来指引自
己的生活。
2.能力目标
搜集古文古训,并用来指引自己的生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难点:爱国的不同表现。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
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
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
名言导入:你们听说过“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是谁说的吗?(孔子)是的,他就是孔子。
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孔子的仁爱精神!
2.今天就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四单元的第10课《传统美德源远流长》,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至少要达到以下两个目标:①能举例说出中华传统美德在社会关爱、国家情怀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②能够体会中华传统美德格言的意蕴,愿意用他来指引自己的生活。
3.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
1. 86页阅读角
师: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在自己谋求生存与发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人生存与发展,这是传统美德中“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
谁能起来读一下“孔子的仁爱思想”?(生读)
学生交流自己对孔子仁爱思想的理解。
师出示课件,完成86页活动园。
学生补充句子。
阅读《将心比心》故事,加深对“仁”的理解。
2.87页阅读角
阅读《朱冲还牛》理解宽以待人的道理。
师:你能结合具体事例,说说待人宽容的意义吗?
学生发言,师指导。
3.88页阅读《杜环侍老》故事,理解“民胞物与”。
师:你能来讲诉一则发送在自己身边的仁爱故事吗?
学生讲故事,老师作指导。
过渡:对他人我们要有这种仁爱精神,那么对国家呢?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师: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
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天下为己任,前仆后继,保卫祖国,关怀民生。
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
你们指导顾炎武吗?
学生读89页阅读角“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学生交流并完成89页活动园。
过渡: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事事关心、为什么要爱国呢?
学生读《鲁女爱国》的故事。
学生交流并发言。
(因为每个人的命运都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
)
过渡:怎样爱国呢?
读90页活动园,说说和平时代和战争时代,爱国都有那些表现?
学生交流并回答。
讲一则中国古代忧国忧民的故事。
小结: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美德是强大的文化基因,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气质。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传统美德永远是我们不断奋进的精神动力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
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
宽容------推己及人------民胞物与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个人命运都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为什么爱国?)
爱国的不同表现(怎样爱国)
忧患意识(不懈追求建成理想国家)
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
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
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
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分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