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与模拟电子学2版(王成华, 潘双来,江爱华编著)思维导图
模拟电子线路及技术基础(第二版)第五章 基本放大器电路

输出与输入同相
RO RC
与输共射电路相同
例 5.4.1
第五章 基本放大器电路
1. 要求源电压增益最大 2. 要求输出电压 UO US
5. 要求同时获得一对 等值反相的输出信号
3. 要求输出电压 UO US
4. 要求接入负载电阻 RL 1K时,UO |US | ,并求输出电阻 R O
100
第五章 基本放大器电路
第五章 基本放大器电路
(2) 输出电阻 RO RD (3) 输入电阻 Ri RG
[例5.5.1]
第五章 基本放大器电路
放大倍数
Au
UO Ui
U i U g s U S U g s g m U g s R S U g s ( 1 g m R S )
UOgmUgs(RD//RL) AuU UO i 1ggm mRS(RD//RS)
RO
UO IO
| R US0.RL
C
第工五作章点相基同本放大器电路
A uU U O i IC (IR bC rbe ||R L)Ib Irb be R 'Lrbe R 'L A uU U O i Ibrb e (1I bR 'L )IB R Erb e (1 R 'L)R E
Ri U Iii RB1||RB2||rbe
第五章 基本放大器电路
模拟电子线路及技术基础(第二版)第五章 基本放大器电路
第五章 基本放大器电路
《模拟电子电路与技术基础》课程的特点是
“概念性、工程性、实践性“强!
“注重物理概念,采用工程观点; 重视实验技术,善于总结对比; 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应用背景; 寻求内在规律,增强抽象能力。”
第五章 基本放大器电路 5.1 基本放大器组成原理及偏置电路 5.1.1 基本放大器组成原理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第二版教学课件

a 点电位
va
Wa q
b 点电位
vb
Wb q
22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1.3 电路中的基本物理量(续6)
电压(续)电压的概念
• 电路(电场)中两点(如a与b)之间的电位差称为电 压,用 u 或 U 表示,单位也是伏特(V)
ab两点之间电压 uabvavbW a qW bddW q
电压 uab 表示单位正电荷从 a 点移动到 b点所失去的
•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是国际单位制(SI)中的 七个基本单位之一。它表示:每秒钟流过1C的净电荷。
1A
1C 1s
18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1.3 电路中的基本物理量(续2)
电流(续)
3. 电流的参考方向★
• 在分析电路之前,电流的真实方向一般是未知的。 • 用代数量来表示有方向的电流。符号表示方向,绝对
第3页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目录(续)
第二篇 模拟电子技术
➢第5章 半导体器件基础与二极管电路 ➢第6章 晶体管放大电路基础 ➢第7章 模拟集成电路及其应用电路 ➢第8章 信号产生电路 ➢第9章 直流电源
附录
➢附录1 模拟量和数字量的转换 ➢附录2 应用EWB进行电子电路分析设计
第4页 目 录
• 电路中用 P 或 p 表示电功率,按照定义
p (或 P )=dW/dt
必须加上
• 功率的单位为瓦特(W)= 焦耳( J ) / 秒 ( s )。负号!
➢ 功率的计算
• 采用关联参考方向时 p(或 P)dWdWdqui dt dq dt
• 采用非关联参考方向 p(或 P)dWdWdqui dt dq dt
《电子工程师必备 九大系统电路识图宝典 第2版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5 五、“我的
500”行动动 态
附录2 化整为零和集零为整电 路分析方法
一、信号的幅度 分解方法
二、交流信号的 频率分解方法
三、音频和音响 电路中频率划分 方法
四、直流与交流 复合信号的分解 方法
六、多级放大器 电路的分解方法
五、直流和交流 电路分解方法
七、电路分析中 的集零为整方法
05
3.11 π 形RC滤波 电路和π 形LC滤 波...
01
3.13 普 通二极管 简易稳压 电路、稳 压二...
02
3.14 典 型串联调 整型稳压 电路详解 及电...
03
3.15 串 联调整型 变形稳压 电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4
3.16 调 整管变形 电路
06
3.18 直 流电压供 给电路
05
3.17 三 端稳压集 成电路
05
6.5 双 管推挽式 振荡器
06
6.6 集 成运放振 荡器
6.7 晶振构 1
成的振荡器
6.8 555集成 2
电路振荡器
3 6.9 双稳态
电路
4 6.10 单稳态
电路
5 6.11 无稳态
电路多谐振荡 器
第7章 控制系统电路
01
7.1 音 量控制器 电路
02
7.2 音 调控制器 电路大全
03
7.3 立 体声平衡 控制器
附录3 信号回路分析方法
二、电路中产生 电流的条件
一、信号电流回 路分析的目的
三、信号传输线 路
附录4 电子电路图种类和识图 方法
一、3种方框图及 识图方法
二、3种等效电路 图及识图方法
模电第二章电路的分析方法v2

26
(3) 恒压源和恒流源不能等效互换
a
I'
I +
Eb
Is
恒压源和恒流源伏安特性不同!
a Uab' b
(4) 在进行等效变换时,与恒压源串联的电阻 和与恒流源并联的电阻可以作为其内阻处理。
27
(5) 串联的恒压源可以合并, 并联的恒流源可以合并。
4V 8V
6V 6V
4A 2A 1A
3A
28
应用电源的等效变换分析电路的步骤: 1 将待求量所在支路作为外电路; 2 对除外电路以外的电路进行等效变换 3 在将变换后的电路与外电路(待求支 路)相连,求出相应的物理量
iS1 R1
i º+
iS2 R2 u 等效电路
_
º
º
iS
R
º
i i s 1 u R 1 i s 2 u R 2 i s 1 i s 2 ( 1 R 1 1 R 2 ) u i s u R
任意 元件
º+
iS
uR
_
º
等效电路
对外等效!
º
iS
º
20
3.实际电源模型等效变换
实际电压源模型
I A '' 1
I2''
R1 R3
I3''
R2 + E2 _
I2 I2' I2" I3 I3' I3"
I1´ = I1 ″ =
E1
R1 +
R2 R3 R2 + R3
- E2
R3 R1 + R3
R2 +
R1 R3 R1 + R3
模拟电子技术第2版高吉祥课件chapterPPT

§4.2 电流源电路
基本恒电流源(镜象电流源)电路
三极管T1、T2匹配
12 U BE1U B2 EU B,E 则
IR IC1 2IB IC2 2IB
2
IC2(1
)
IRIVOCCR 1 V I B R2E,当2、VUBE时,IR与晶 动ro 态体 rce输2 管 出ho1e参 电2 ,阻数:无关
即IR
由于电路对称,在电路的对称点上信号总是大 小相等,极性相反。故信号输出的地电位在RL的 中点;发射极间的连线也是信号的地电位。
因此可将差动放大电路的交流通路分成两个独 立的部分.
13
对于双端输入/双端输出的差动放大电路:
uouo1uo22uo1 ui ui1ui22u1i
差模放大倍数
Aud
uo ui
34
§4.8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主要参数
运算放大器的技术指标很多,其中一部分与 差分放大器和功率放大器相同,另一部分则是根据 运算放大器本身的特点而设立的。各种主要参数均 比较适中的是通用型运算放大器,对某些项技术指 标有特殊要求的是各种特种运算放大器。
1.输入直流参数
(1)输入失调电压UIO:(input offset voltage)输入电 压为零时,将输出电压除以电压增益,即为折算到 输入端的失调电压。是表征运放内部电路对称性的 指标。
V R
IOIR
IC2和IR是镜象.关系
3
4.2.1 比例电流源 在镜象电流源电路的基础上,增加两个发射极
电阻,使两个发射极电阻中的电流成一定的比例关 系,即可构成比例电流源。其电路下图所示。
因两三极管基极对地电位 相等,于是有:
VBE1 I E1 Re1 = VBE2 I E2 Re2 VBE1 VBE2 I E1 Re1 I E2 Re2 I o Re1 I R Re2
《电子工程师必备:九大系统电路识图宝典(第2版)》读书笔记模板

附录3信号回路分析方法
一、信号电流回路分析的目的 二、电路中产生电流的条件 三、信号传输线路
附录4电子电路图种类和识图方法
一、3种方框图及识图方法 二、3种等效电路图及识图方法 三、单元电路图及识图方法 四、集成电路应用电路图及识图方法 五、整机电路图及识图方法 六、印制电路图及识图方法 七、修理识图方法
目录分析
内容提要
第1章 4种典型负反 馈电路
第2章放大器系统电 路
第3章电源系统电路
1
第4章扫描系统 电路
2
第5章音响系统 电路
3
第6章振荡系统 电路
4
第7章控制系统 电路
5
第8章数字系统 电路
第9章整机电路分 析——调幅收音电路
分析
附录1 “我的500” 学习电子技术方法
附录2化整为零和集 零为整电路分析方法
附录5 7种学习方法“微播”
一、自主学习法 二、听课学习法 三、实践学习法 四、制订计划学习法 五、爱好者讨论学习法 六、研究型学习法 七、络学习法
附录6电子技术学习的困惑和学习的竞争
一、电子技术学习中的困惑和误区 二、兴趣的产生、兴趣链反应和学习的竞争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这是《电子工程师必备:九大系统电路识图宝典(第2版)》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第4章扫描系统电路
4.1扫描电路组成和同步分离电路 4.2场振荡器 4.3场输出级电路和实用场扫描电路 4.4行扫描电路 4.5视频电路知识点“微播”
第5章音响系统电路
5.1静噪电路 5.2杜比降噪系统 5.3扬声器分频电路 5.4立体声扩展电路 5.5混响器 5.6音响技术知识点“微播” 5.7立体声调频收音电路 5.8实用调频收音电路 5.9数字调谐系统
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第2版)课件集:第10章时序逻辑电路引论

② 特性方程
Qn+1=SD+RDQn SDRD=0 ③ 状态图
10 0 10 1
1 1
} 置1
11 11
0 1
× ×
} 禁止
SD=1 RD=0
SD=0
0
RD=×
SD=×
1
RD=0
SD=0 RD=1
RS锁存器工作波形图(初态假设为0)
SD 0 1 0 1 0 0 0 1
RD 0 0 0 1 0 1 0
CP S R Qm
Q
6. 特性表和特性方程
主从RS触发器的特性表和 特性方程和RS锁存器基本 相同,只是在列特性表时, 要加上CP脉冲标志.
特性方程
{Qn+1=S+RQn
SR=0
主从RS触发器的特性表
CP SD RD Qn Qn+1
×× × ×
00 0
00 1
Qn
0保 1持
0 1 0 0置
0 1 1 00
D
C Q
锁存
Q跟随D 锁存 Q跟随D 锁存
在时序逻辑电路中,往往要求电路的存储器件能在同 一信号的作用下同步工作,锁存器不适合,原因如下:
门控锁存器在控制信号C有效时,都可以接收输入信号, 所以,激励信号的任何变化,都将直接引起锁存器输出 状态的改变,这时,输入信号若发生多次变化,输出状态 也可能发生多次变化,这一现象称为锁存器的空翻.
R
& RD ≥1
Q
C
≥1 &
Q
S
SD
1S Q C1 1R Q
RD=R·C SD=S·C
当C=1时:门控RS锁存器功能和RS锁存器完全相同; 当C=0时:RD=SD=0,锁存器状态保持不变.
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第2版)课件集:第8章_数字逻辑基础

3.十六进制和八进制
数码为:0~9、A~F;基数是16。 运算规律:逢十六进一,即:F+1=10。 十六进制数的权展开式: 如:(D8.A)16= 13×161 +8×160+10 ×16-1=(216.625)10
各数位的权是16的幂
数码为:0~7;基数是8。 运算规律:逢八进一,即:7+1=10。 八进制数的权展开式: 如:(207.04)8= 2×82 +0×81+7×80+0×8-1+4 ×8-2
逻辑代数有两种逻辑体制,其中,正逻辑体制规定,高电平为逻辑1, 低电平为逻辑0;负逻辑体制规定,低电平为逻辑1,高电平为逻辑0。
8.2.1 基本逻辑运算
在逻辑代数中有三种基本的逻辑运算:与运 算、或运算、非运算。
1. 与逻辑运算
只有当决定一件事情的所有条件都具备时, 这件事情才会发生,这种因果关系称为“与”逻 辑运算。
二进制数的权展开式:
如:(101.01)2= 1×22 +0×21+1×20+0×2-1+1 ×2-2 =(5.25)10
各数位的权是2的幂
二进制数只有0和1两个数码,它的每一位都可以用电子元件 来实现,且运算规则简单,相应的运算电路也容易实现。
运算 规则
加法规则:0+0=0,0+1=1,1+0=1,1+1=10 乘法规则:0.0=0, 0.1=0 ,1.0=0,1.1=1
数字电路的优点
(1)便于高度集成化。 (2)工作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 (3)数字信息便于长期保存。 (4)数字集成电路产品系列多、通用性强、成本低。 (5)保密性好。
第八章 数字逻辑基础
8.1 数制与BCD码 8.2 逻辑代数基础
8.1 数 制与BCD 码
数制的概念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第二版第二章习题解答

第二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求题图所示电路的等效电阻。
解:标出电路中的各结点,电路可重画如下:(b)(a)(c)(d)6Ω7ΩΩaaabb bddcb(a)(d)(c)(b)6Ωb4Ω(a )图 R ab =8+3||[3+4||(7+5)]=8+3||(3+3)=8+2=10Ω (b )图 R ab =7||(4||4+10||10)=7||7=Ω(c )图 R ab =5||[4||4+6||(6||6+5)]=5||(2+6||8)=5||(2+=Ω(d )图 R ab =3||(4||4+4)=3||6=2Ω(串联的3Ω与6Ω电阻被导线短路)用电阻的丫-△的等效变换求题图所示电路的等效电阻。
解:为方便求解,将a 图中3个6Ω电阻和b 图中3个2Ω电阻进行等效变换,3个三角形连接的6Ω电阻与3个星形连接的2Ω电阻之间可进行等效变换,变换后电路如图所示。
(a ) R ab =2+(2+3)||(2+3)=Ω (b ) R ab =6||(3||6+3||6)=6||4=Ω将题图所示电路化成等效电流源电路。
bab a(b)(a)题2.2图(b)(a)题2.3图babΩ(a)(b)解:(a )两电源相串联,先将电流源变换成电压源,再将两串联的电压源变换成一个电压源,最后再变换成电流源;等效电路为(b )图中与12V 恒压源并联的6Ω电阻可除去(断开),与5A 恒流源串联的9V 电压源亦可除去(短接)。
两电源相并联,先将电压源变换成电流源,再将两并联的电流源变换成一个电流源,等效电路如下:将题图所示电路化成等效电压源电路。
解:(a )与10V 电压源并联的8Ω电阻除去(断开),将电流源变换成电压源,再将两串联的电压源变换成一个电压源,再变换成电流源,最后变换成电压源,等效电路如下:(b )图中与12V 恒压源并联的6Ω电阻可除去(断开),与2A 恒流源串联的4Ω亦可除去(短接),等效电路如下:(a)(b)题2.4图baabababab abbb用电源等效变换的方法,求题图中的电流I 。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原理第2章2方程课件.ppt

2. 再根据KVL写出该电压源支路两个端点 的电压关系方程作为辅助方程。
3. 这种方法增加了一个未知的电流变量和 一个辅助方程, 方程组有解。
14:29:17
20
给电压源假定一个电流
【例2-8】求图223(a) 中的各结点 电压。
(3)为每个网孔列写网孔方程; (4)对电流源和受控源支路要作出特殊处理, 可以使用增加变量法或超网孔法;
(5)求解方程,得到网孔电流。
14:29:17
45
根据欧姆定律有 3(I2-I3)=UX 联立求解可得
I1=15A,I2=17A,I3=11A
14:29:17
38
网孔电流法举例(续)
【解法2】 首先注意到15A电流源支路处于电路的边界上, 因此网孔1的电流已知
I1=15A 其次,又因为受控源位于网孔1和网孔2的公 共支路上,而网孔1电流为已知,如果把受控 源视为独立电流源的话,那么该支路的电流 也能够确定,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受控源也是 位于电路的边界上。这样,也就无须为网孔2 列方程。根据KCL,可得
14:29:17
2
2.2 网络方程法
2.2.1 支路电流法 2.2.2 结点电压法 2.2.3 网孔电流法
14:29:17
3
2.2.1 支路电流法
支路电流法是以支路电流为未知数, 对结点列KCL方程、对回路KVL方程, 得到电路对应的线性方程组,进而求 解电路变量的方法。
方程无规律,适用于手工计算。
=-10
u4=240V
14:29:17
18
电压源的一端作为参考点(续)
对结点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