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在电影中的视觉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服设计在电影中的视觉文化
周亦珩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江苏南京邮编210000
摘要:当今社会,随着人们意识的增强和商业运作的参与,汉服作为一项文化和产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影像或图象占据了我们文化的主导地位。人们越来越倚重于通过影像或图象来理解和解释世界,视觉对于人们变得如此重要,我们已经步入视觉文化的时代,电影作为视觉媒体的一个重要媒介,在近年的古装电影中,制作人都将汉服作为有力的视觉元素来增加经济效益。本文将对电影汉服设计的现状进行研究,对汉服的独特美感以及所表达的文化思想进行分析,对汉服设计的审美期待与创新设计进行思考改进,从而陈述个人的观点。
关键词:汉服;服装设计;视觉文化;电影;创新
服饰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存在于物质形态的最好的表现形式。对于一个拥有厚重文化与历史的民族来说,其服饰文化的累积与传承,是其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服是我们汉民族历经几千年所累积的一个整体的服饰概念,它不仅仅具有功能特质,更多的是来自文化上的。
因此,作为华夏民族文化的重要表征,汉服无疑也承担着向世人展现汉民族文化积淀的责任。汉服在学术界基本上是这样定义的:汉族传统民族服装,从黄帝“垂衣裳而治天下”开始,历经汉、唐、宋、明3000年,经过历史延续而呈现的具有汉族服饰特点的为汉民族所使用的服饰。从我国的历史来看,汉文化是我国文化的主流,汉族服饰也是如此,它深刻影响了周边少数民族的服饰,沈从文先生曾经说过,胡服也是从汉服借鉴过去的。汉服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概念,将其视为静止的、孤立的、单一的某一民族的服饰并不恰当。对汉服的概念认定.笔者认为应当以一个开放的、动态的视角加以界定,即汉服是历史上以汉民族为主的华夏服饰的一种总称。它主要是指从夏商周到明朝近4000年间。以华夏民族文化为基础自然演变形成具有独特华夏民族文化风貌性格,具有浓郁华夏民族风格的一系列华夏民族服饰的总体集合。
当今社会,随着人们意识的增强和商业运作的参与,汉服作为一项文化和产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近年的古装影片中演员的服装设计别出心裁、美仑美奂,近年的古装电影中,制作人都将汉服作为有力的视觉元素来增加经济效益,历史上的汉服成为电影服装设计的基本元素,它表达出我国汉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还有社会状态和文化思想。以视觉文化为背景,汉服设计成为古装商业影片的有力视觉元素,成为影片中的亮点。
一、现象:电影中汉服的运用
古装商业影片,成为近年中国电影主体市场的亮点,从《十面埋伏》、《英雄》、《无极》,到备受关注与争议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夜宴》等都赢得不菲的国内票房。这些国产商业影片有一个基本共性,即基本的故事构成要件贫弱,反之,服装与美术设计等作为视听综合艺术的形式要素,表现得别出心裁、美仑美奂。大有喧宾夺主之势,成为电影受众议论的焦点与影片的亮点。就《满城尽带黄金甲》而言,那数量千万的金色与银色的铠甲。那充满杀机并不乏唯美色彩的菊花围巾。还有宫女嫔妃穿的低领V字开口艳装,着实让人吃惊不小,这部影片为之获得美国电影业服装设计工会奖中历史类最佳电影服装设计奖。《英雄》的服装设计也较有成就。章子怡一袭红妆,领口与衣带缀绣花纹,李连杰则黑冠带、黑发额、黑
盔袍、黑剑盾。张曼玉与梁朝伟都着翠绿纱衫。红色、黑色、绿色被分别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义。
电影演员的服装是由美工组的服装师设计出来的,电影服装设计是电影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古装商业影片而言,服装设计注意的要点很多,不仅拘牵于剧本、剧情,而且还有导演业已成熟的艺术风格,另外还需有利于演员在典型环境中的形象塑造。所有这些都建立在一个既定的前提之下,即电影服装设计要基本符合人物形象所处历史阶段的服饰风俗或传统。
“上衣下裳,束发右衽”表现出来的汉服基本特点,以及它在不同时代的流行款式。已经成为古装商业影片中电影服装设计的重要参照。具体表现为反映不同时代的影片要求相应的汉服特点,在大致遵循汉服形制的前提下,演员着装的具体款式与颜色搭配根据影片类型、演员风格与角色性格决定取舍,甚至加进某些现代设计元素。电影服装设计最终做到的,是能够将服装设计化入人物形象塑造,使之成为剧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传递出与影片主题相同或相近的文化内涵。
二、符号:汉服文化的形象识别
在电影中,汉服作为华夏文化的符号承担着形象识别的功能,甚至对汉服有一定了解的人在电影中第一眼就能从服装看出电影所表现的时代风貌、人物性格、剧情基调等因素。这是与汉服的审美特征密切相关的。
汉服所具备的独特的审美特征,与华夏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尚书·武成传疏》曰:“冕服采章曰华,大国曰夏。”“华夏”成为我国的代称,暗含着服饰之美是我国的伟大象征。从屈原对“冠切云之崔嵬”那奇伟之服的歌咏到毛泽东“寂寞嫦娥舒广袖”的词句,历代文人墨客对衣冠之美的吟咏不乏佳作,画家们更是把衣冠之美发挥到象征神仙般的极致。
汉服之美是汉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特定生活方式和审美理念的体现,是汉文化审美心理结构于并升华于服饰这一实用物的结晶。汉服的基本特征数千年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反应了汉文化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使得衣冠成为华夏社会特有的精神追求和文化传统。汉服之美主要集中体现在于其形态、色彩纹饰和时代特征。
1.形态美
汉服传达给人们最直观的视觉效果是形态美,交领右衽、宽袍大袖、峨冠博带等特有的外在表象,取法先民“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这一设计观念将服饰视为大自然的产物。《周易·系辞》曰“黄帝尧舜垂衣裳,概取诸乾坤”,《考工记》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礼记·深衣》曰“十有二幅以应十有二月;袂圜以应规;曲袷如矩以应方”,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交融。“夫己外饰,盖自然”,在古人看来,人是形和神的统一,肉体与精神的统一,而服装形态正体现了人和物之间的和谐关系,这种审美情感意识倾向外露于服装也是合乎“自然”之道的。
汉服的形态美还体现在人体与服饰间的比例关系。《礼记·深衣》又曰“短毋见肤,长毋被土;续衽钩边,要缝半下;袼之高下,可以运肘;袂之长短,反诎之及肘”,衣冠的宽大肥美,使汉服有种飘逸的美感。汉服大礼服如玄端等,更是将衣冠的形态美更好的表现出来,实用功能和审美意念和谐统一的服制,能够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更高层次的需求。
2.色彩纹饰美
色彩纹饰美是汉服之美的另一特征。服饰体现的内在本质通过外在表象发生作用,色彩纹饰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民族内在性格、精神在外在造型方面的反映。自从周朝形成了服制后,服饰色彩有了严格界限,也有着不同的含义。以玄端为例,士玄端玄衣纁裳,玄色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