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及应用共14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及应用
目前,全国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我省共有94个县列入建设范围。根据《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大纲》要求,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是其中的重要建设内容。为规范和指导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工作,明确其主要内容和技术要求,提高编制质量,切实做好县、乡、村预案编制工作,根据《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导则》、《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大纲》,并结合我省实际,与各位就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编制工作作一交流。
一、几个定义
1、山洪
山洪是指山丘区小流域产生的陡涨陡落的洪水过程。
2、山洪灾害
山洪灾害是指山丘区由于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山洪灾害是洪水灾害的一种。
一般而言,降雨是诱发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的直接因素和激发条件,山洪灾害的发生与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历时关系密切;地形地质因素是发生山洪灾害的物质基础和潜在条件,影响着山洪灾害的特性和规模,主要有:地貌类型、地面起伏、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等;导致山洪灾害的
经济社会因素主要是山丘区资源不合理开发、房屋选址不当、城镇不合理建设、水库溃坝等。
3、预案
顾名思义,即“预备方案”,是针对可能的灾害事件,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它明确了在事件发生之前、发生过程中以及结束之后,谁负责做什么,何时做,以及相应的策略和资源准备等。预案的主要功能是建立统一、有序、高效的应急管理运行机制,突出“第一反应”和“属地为主”的原则。
“山洪灾害”的定义界定了预案防御的对象为“山丘区由降雨引发的可能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山洪、泥石流、滑坡”。预案编制的目的是为有效防御山洪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杜绝群死群伤。
二、预案的作用
有了预案,应对山洪灾害就心里有底,按照预定程序和要求,就可保证救灾的顺利进行。
1、可以利用预案中明确的危险地点,做到有的放矢,在灾害发生前对可能发生的灾情进行有效及时的评估,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预警。比如,降雨量达到多少时,居住在半山和低洼的地方群众就要做好泥石流和防洪等灾害的准备工作。
2、灾害发生前,按照预案要求,提前转移危险区人员,减少人员伤亡。
3、灾害发生时,按照预案要求,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这样就可以做到组织有序、忙而不乱。
4、灾害发生后,按照预案中事先设定的方案,分散安置和集中安置好因灾转移群众,向他们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品,保证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得到医治。
三、预案编制
1、主要编制内容
——基本要求
——基本情况
——危险区划定
——组织指挥体系
——监测预警
——转移避险
——抢险救灾
——保障措施
——附表附图
(1)基本要求
a.由于山洪、泥石流、滑坡通常预见期短、致灾快,因此为有效防御山洪灾害,需特别加强县级以下行政区的防灾工作。有山洪灾害防治任务的县、乡(镇)、村级行政区和
企事业单位都应编制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b.县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由县级防汛指挥机构负责组织编制,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批准并及时公布,报省级、地市级防汛指挥机构备案。乡(镇)级、村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由乡(镇)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由乡(镇)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及时公布,报县级防汛指挥机构备案。上级防汛指挥机构负责下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的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
c.预案每隔三~五年修订一次。防汛设施、社会经济等重要情况发生变化,要及时修订。
(2)基本情况
山洪灾害的致灾因素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具体表现为它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受降雨量、降雨强度、地形地质及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影响。应广泛收集反映自然因素和经济社会因素的资料,包括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与地层岩性、城乡居民点及重要设施分布等相关资料。
在调查、收集区域内历史山洪灾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分析区域山洪灾害类型及易发区,研究山洪灾害的成因和特点。
山洪灾害防御需充分利用现有防灾手段、设施。为此,需了解防御山洪灾害的非工程措施和工程措施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
(3)危险区划定
危险区是指受山洪灾害威胁的区域。一般是在调查历史山洪灾害的基础上进行统计。主要包括河流低洼地、水库山塘大坝下游、地质灾害点等。
要以图和表格的方式说明危险区情况。在一定比例尺的地图上用红色标示危险区。表格上,乡(镇)级预案应具体到村组,村级预案应具体到户。
(4)组织指挥体系
建立县、乡、村三级组织指挥体系是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基础。我省有防汛任务的各乡镇基本成立了乡镇防汛指挥机构。山洪灾害的防御必须到村、到组、到人。山洪灾害防御要求各行政村成立以村支书或村主任为负责人的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机构和1~2个应急抢险队,有山洪灾害防御任务的自然村明确负责人及监测预警员。
要根据山洪灾害防御的工作要求,成立信息监测、调度指挥、人员转移、后勤保障和应急抢险等工作组,有序开展相应工作。
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做好相应工作。
(5)监测预警
详细说明各自动雨量水位监测站、简易雨量水位监测站点以及预警设施的名称、位置、分布和使用。
应制定雨量、水位监测制度。
应确定准备转移、立即转移两级的临界雨量水位值(预警指标)。
应确定各监测站点与危险区、防汛责任人的对应关系,填写监测站点与预警对象关联表。
各县应建立山洪灾害预警机制。
应确定县、乡、村各级发布预警信息的方式和手段。
上游的监测预警信息应及时通知到下游相关联的危险区。
(6)转移避险
提前转移,是我省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法宝,通过转移,可大大减少人员伤亡。
应制定包括转移人员、转移路线、避险地点、责任人及联系方式等人员转移避险方案。制作好山洪灾害防治工作明白卡,将转移路线、时机、安置地点、责任人等有关信息发放到每户。
要求认真制定转移路线图。
(7)抢险救灾
一旦发生险情,监测人在及时向乡(镇)或县防汛指挥部报告的同时,各组和应急抢险队立刻投入救灾工作,把人员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
要求明确抢险救灾的准备工作,重点是救助装备准备、物资准备等存放数量、地点、使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