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全解全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4课《诗词曲五首》(二)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课文知识点一、作者简介文天祥(1236—1283),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张养浩(1270—1329),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与清河元明善、汶上曹元用并称为“三俊”。
代表作品有《三事忠告》,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二、故事背景《过零丁洋》当作于 1279 年(宋祥兴二年)。
1278 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五坡岭兵败被俘,第二年正月,囚禁文天祥的船队经过零丁洋时元将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张世杰,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
《山坡羊·潼关怀古》天历二年 (1329),陕西大旱,张养浩被征召任陕西行台中丞,去赈济灾民,他赴陕途中,目睹人民的深重灾难,愤愤不平,遂散尽家财,尽心尽力救灾,终因操劳过度而殉职,这首散曲是他赴任途中经过潼关时所作。
三、理解诗意过零丁洋原文: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释:遭逢:指遇到朝廷选拔。
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
文天祥在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中进士第一名。
干戈:干和戈是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
寥落:冷清。
指宋朝抗元战争逐渐消歇。
四周星:四周年。
风飘絮:形容大宋国势如风中柳絮,失去根基,即将覆灭。
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境内赣江中,水流湍急,极为险恶。
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
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所以称之为“汗青”。
这里指史册。
译文:我一生的辛苦遭遇,都开始于一部儒家经书,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整整四年的困苦岁月。
祖国破碎的山河,就像被狂风吹卷着的柳絮,自己一生动荡不安,就像被雨击打的浮萍。
在惶恐滩头诉说心中的惊慌不安,在零丁洋叹息自己孤苦无依。
部编本九年级下册语文全解全析
第一单元第1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新课探知·展身手【读一读·写一写】1.bèi biěwǎnɡsuìwōcù熏淤薄驳痕【巧记易错字】2.(1)簇新(2)迷惘(3)喷薄【近义词辨析】疲惫疲乏【同】都是形容词,都表示疲劳、劳累过度的意思。
【异】“疲惫”侧重于非常疲劳,程度深,语义较重,多用于书面语。
“疲乏”侧重于无力、困乏、缺少足够的精力,语义较轻,书面语、口语都常用。
女同【举例】登上这座花香鸟语的蒙山,男同学们累得气喘吁吁,非常疲乏..学们则疲惫不堪,干脆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想一想·做一做】1.示例: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
2.示例:第一节,贫困、落后的祖国;第二节,痛苦、追求的祖国;第三节,新生、希望的祖国;第四节,养育、献身的祖国。
合作探究·释疑难1.示例:不可以。
“破旧”“熏黑”“干瘪”“失修”等,显示出它们所受的苦难,给人贫困、落后的感觉;“数百年来”“历史的隧洞”表明经历过漫长岁月。
“驳船”在“淤滩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显示前行之艰难。
2.示例:诗作中的“我”,不仅仅指诗人自己,也指中国文人群体,代表着与祖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
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他们将承担起振兴中国的历史责任。
“我”的形象,是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的。
【教师独具】全诗是用第几人称写的?有什么好处?答案(示例):第一人称。
便于叙事,同时又让人觉得情感真实,也便于和祖国母亲“你”对话。
3.示例:“飞天”袖间的“花朵”,代表着过美好生活的愿望;“落到地面”,代表着希望变成现实。
4.示例: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类文阅读·练考点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
通读文本,注意把握关键词。
根据例句分析:片云致雨,孩子们欢喜地唱儿歌;用同样的句式概括出(乙)(丙)两处场景即可。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课文知识梳理
部编版课文详解: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 鱼我所欲也/《孟子》10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11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12 词四首099 鱼我所欲也预习重点一、作者简介及背诵提示孟子,名轲,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此篇需背诵。
二、全文展示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三、主题概述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持自己的“本心”,即“羞恶之心”。
四、文言知识积累(一)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恩、感激;“与”通“欤”,语气词)4.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先前)(二)古今异义1.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古义:可以用来;今义:表示可能或者能够。
2.一豆羹古义: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今义:豆子。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义:古代一种量器;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中考九年级语文下册5第五单元册语文单元全能练考卷(部编版答案及解析)
九年级语文全能练考卷第五单元答案全解全析1.A【详解】B.缉(jī);C.“难”是多音字,此处读(nàn);D.“稽”是多音字,此处应读(qǐ);故选A。
2.D【详解】D.有误。
“弛骋”改为“驰骋”。
故选D。
3.B【详解】A.嗤之以鼻:从鼻子里发出冷笑的声音。
表示讥笑和蔑视。
使用恰当;B.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褒义词,用于此句中不恰当。
句中“多次劝告”他不听,“结果落得了如此下场”,可见是贬斥,否定了他的做法,应改为“执迷不悟”。
使用不恰当;C. 美不胜收:意思是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使用恰当;D. 远亲不如近邻:指遇有紧急情况需要帮助的时候,远道的亲戚就不如近旁的邻居那样能及时给予帮助。
使用恰当。
故选B。
【点睛】要结合积累的词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词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词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4.B【详解】A把“容易幸福”后的逗号改为分号。
C选择问句中不能使用问号,把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
D句末的括号属于句外括号。
把括号后的句号移至“有教养的人”后。
5.A【解析】A.有误。
“探望外来工子女和他们的生活状况”应改成“探望外来工子女,并询问他们的生活状况”。
6.B【详解】要求学生通读所有语句,明确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根据“收入连年上新台阶”可确定后跟“兜里有钱'愿消费'”,即②⑤。
根据“社会保障网络织得牢实”可确定后跟“敢消费”,即①④。
根据“路电网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可确定后跟“能消费”,即⑥③。
再根据“愿消费”—“敢消费”—“能消费”之间的递进关系可确定排序为②⑤①④⑥③。
故选B。
7.(示例)张琳,你可以直接网上预约,但要提前1天提交预约单,预约日期避开周一,每个有效证件每天只能预约1次,并且当日当次有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分析课件
3/30/2020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15
主题
这首诗歌描绘了边塞瑰奇的雪景、将士 苦寒的生活以及送友人归京的情景。 (内容) 赞美歌咏了白雪,表现出边塞将士不畏 严寒的品格,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 惜别之情和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情 感)
3/30/2020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16
当堂检测
1、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意境相似,表现作者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欣赏诗歌,小组成员之间分享给你留 下深刻印象的诗句或者你最欣赏的诗 句,说说你的原因。
3/30/2020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12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Ø 忽然宛若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Ø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北风比喻成春风,把冬雪比
喻成梨花,想象新奇,格调豪迈。生动形象地写出 了雪花的洁白、轻盈和鲜润的特点。并创造了一种 梨花满树,春意盎然的壮美意境,颇具浪漫色彩。 Ø 一个“忽”字用得好,表明雪来得突然,来得急, 下得猛,也写出了作者赏雪时的惊喜之情。 Ø 这一句诗歌表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只有 热爱生活的人才能在严酷的环境中以苦为乐,写出 这样的千古名句。
3/30/2020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6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北风席卷大地使百草折断, 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雪花纷飞。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忽然像是一夜之间春风吹来, 千万棵梨树开满了花似的。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雪花飘进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不暖和, 丝绸的被子(因为寒冷)都显得单薄了。
的句子是: _山__回__路__转_不__见__君__,__雪_上__空__留__马__行_处_______ 2、诗歌当中用夸张的手法描写边塞雪景, 渲染离别气氛,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诗句 是:_瀚__海__阑__干__百_丈__冰__,__愁__云_惨__淡__万__里__凝____ 3、千古流传的咏雪名句 是:_忽__如__一_夜__春__风__来__,_千__树__万__树__梨_花__开_____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整体结构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材整体结构清晰,内容安排合理。
教材包括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等内容。
教材注重知识的基础性和系统性,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课文选编原则本册教材的课文选编注重思想性、人文性和审美性。
选文题材广泛,体裁多样,既有经典名篇,也有贴近学生生活的新作品。
选文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启迪和人文精神的熏陶,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同时,选文还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
三、语文知识系统本册教材的语文知识系统相对完整,涉及了字、词、句、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通过系统的讲解和实践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语文运用能力。
同时,教材还注重对学生语言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四、写作训练体系本册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建立了完善的写作训练体系。
每个单元都安排了写作训练,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常见文体的写作训练。
教材通过提供写作指导、范文分析和练习题等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此外,教材还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创意写作,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和创作灵感。
五、综合性学习设计本册教材注重通过综合性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每个单元都安排了综合性学习活动,涉及搜集资料、调查研究、小组合作等内容。
这些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实践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
同时,综合性学习活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课外古诗词诵读本册教材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安排了课外古诗词诵读的内容。
选入的古诗词都是经典名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通过诵读这些古诗词,学生可以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部编版九下语文全部古诗文原文翻译注释整理
部编版九下语文全部古诗文原文翻译注释整理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⑵,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⑶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⑷有所不辟⑸也。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使⑹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⑺?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⑻耳。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箪⑼食,一豆⑽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⑾,行道之人弗受;蹴⑿尔而与之,乞人不屑⒀也。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
可是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万钟⒁则不辩⒂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⒃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⒄,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⒅?乡为身死而不受⒆,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⒇乎?此之谓失其本心(21)。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屈原(节选)》课文详细解析
《屈原(节选)》课文详细解析屈原手足已戴刑具,颈上并系有长链,仍着其白日所着之玄衣,披发,在殿中徘徊。
因有脚镣,行步甚有限制,时而伫立睥睨,目中含有怒火。
手有举动时,必两手同时举出。
如无举动时,则拳曲于胸前。
屈原(向风及雷电)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在这暗无天日的时候,一切都睡着了,都沉在梦里,都死了的时候,正是应该你咆哮的时候,应该你尽力咆哮的时候!【品味】通过抒情主人公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主人公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之情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也表达了他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尽管你是怎样的咆哮,你也不能把他们从梦中叫醒,不能把死了的吹活转来,不能吹掉这比铁还沉重的眼前的黑暗,但你至少可以吹走一些灰尘,吹走一些沙石,至少可以吹动一些花草树木。
你可以使那洞庭湖,使那长江,使那东海,为你翻波涌浪,和你一同地大声咆哮啊!【品味】这是抒情主人公对风的呼唤,也是充满矛盾的内心独白,尽管他清楚地认识到风“不能吹掉这比铁还沉重的眼前的黑暗”,但他还是热切地呼唤与祈求风,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光明的未来作一点贡献。
啊,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波澜呀!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啊,这宇宙中的伟大的诗!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在这黑暗中咆哮着的,闪耀着的一切的一切,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
你们宇宙中伟大的艺人们呀,尽量发挥你们的力量吧。
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雷!你那轰隆隆的,是你车轮子滚动的声音?你把我载着拖到洞庭湖的边上去,拖到长江的边上去,拖到东海的边上去呀!我要看那滚滚的波涛,我要听那鞺鞺鞳鞳的咆哮,我要飘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我要和着你,和着你的声音,和着那茫茫的大海,—同跳进那没有边际的没有限制的自由里去!【品味】抒情主人公呼唤着轰隆隆的雷,把他载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地方去,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他渴望平等、自由的新社会,这是对社会现实极端憎恶而企求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部编版语文初中九年级下册第7课《溜索》问题及解析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7课《溜索》问题及解析云南怒江大峡谷,被称为“东方大峡谷”,世界三大峡谷之一。
峡谷的东面是被称为“万瀑千湖之山”的碧罗雪山,西部是中缅边境千里之防的高黎贡山,谷底是奔腾咆哮的怒江。
怒江没有船,惊涛怒浪上小船无法横渡,两岸居民过江,从前主要靠“溜索”桥。
那么,什么是溜索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跟随作者的描述去感受这种让人惊心动魄的过河方式。
阿城,原名钟阿城,中国当代作家。
北京人,出生于1949 年。
1984 年开始创作。
主要作品有《棋王》《遍地风流》《常识与通识》《闲话闲说》等。
本文选自《遍地风流》,略有改动。
云南怒江大峡谷, 被称为“东方大峡谷”。
峡谷的东面是被称为“万瀑千湖之山”的碧罗雪山,西面是中缅边境千里边防的高黎贡山, 谷底是奔腾咆哮的怒江。
怒江没有船, 惊涛怒浪上小船无法横渡, 两岸居民过江, 从前主要靠“溜索”桥。
小说以其独特的视角,用传神凝练的语言,舒徐有致的节奏,层层烘托,表现了滇西马帮的生活。
介绍作者及背景
掌握文中生字词的音形义
问题一:理清文章的结构,把握主要内容。
主人公有何性格特点?
开端(1— 6):抵达怒江,准备溜索
发展(7— 9):首领指挥,决定溜索
高潮(10—21):溜索过程,惊险无比
结局(22—25):顺利完成,再次上路
首领的性格:从容镇静勇敢无畏
问题二:课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对应教材第26 页旁批)。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5.孔乙己》教材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2)孔乙己是一个在当时的社会中找不到自己位置的穷苦人 和弱者,用人们的“笑”来贯穿这样一个令人悲酸的故事,烘 托和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这种笑是麻木的笑,使孔乙己的 悲剧更笼上了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的意味。一面是悲惨的遭遇 和伤痛,另一面不是同情和眼泪,而是无聊的逗笑和取乐,以 乐写哀,更令人悲哀,表示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 是社会的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就更加深刻了。
一、 孔乙己是一个穷困潦倒却又想保持读书人的清高,善良而又懒 惰、虚荣、无能,可怜又可气的人。 文中对他正面描写的地方比较多,如对孔乙己外貌和绰号 来历的描写,对孔乙己面对众人嘲弄时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 写等。此外还有侧面描写,如第五段和第十段由别人之口交代 了孔乙己的经历,丰富了人物的性格。 孔乙己在咸亨酒店中,既不融于短衣帮,也不融于长衫客, 连不谙世事的酒店小伙计也不理解他、不亲近他。他的腿被丁 举人打折了,无人关心,反被嘲笑,可见当时的世态炎凉。综 上可见,孔乙己是一个时代的落伍者和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也是当时冷酷社会的牺牲品。
三、 1. “排”字写出了孔乙己想在“短衣帮”面前摆阔的心理。“摸”
字表明孔乙己再也没有多余的钱了,暗示他已到了无路可走的境地。 2. “捞”字显示了问话人的不屑与嘲讽,他们认定孔乙己是没有用 的人,即使得到秀才的功名也纯粹是偶然,何况孔乙己根本考不上 功名。“笼”字揭示了孔乙己在灵魂深处的伤疤被戳痛时难以掩饰 的痛苦心理。 3. 掌柜并不关心孔乙己的死活,只关心他的账目,他的酒钱。表明 掌柜的冷漠无情,揭示当时的世态炎凉。 4. 不矛盾。因为“我到现在”一直没再见过孔乙己,也没有得到一 点儿关于他的确切消息,所以用“大约”表猜测。但依据孔乙己最 后一次离开酒店时的悲惨状况,在那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的 死又是确定无疑的,所以在“大约”后用“的确”来表明“我天累得要死,可是看到孔
部编本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课文全解及练习答案
部编本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课文全解及练习答案13 短文两篇预习重点一、作者简介《谈读书》的作者为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
主要作品有《随笔》《新工具论》等。
《不求甚解》的作者为马南邨(cūn)(1912—1966),原名邓拓,福建闽侯人,新闻记者、政论家、杂文作家。
主要作品有杂文集《燕山夜话》、诗词集《邓拓诗词选》等。
二、字音词义怡yí情:使心情愉快。
练达:阅历多而通达人情世故。
统筹chóu:统一筹划。
藻zǎo饰:修饰(多指文章)。
狡黠xiá:狡猾,刁诈。
诘jié难:诘问,为难。
涉shè猎:1.粗略地阅读。
2.接触,涉及。
聪颖yǐng:聪明。
滞zhì碍ài:不通畅。
劝诫jiè:劝告人改正缺点错误,警惕未来。
高谈阔论: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
味同嚼jiáo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诸如此类:与此相类似的许多事物。
吹毛求疵cī:可以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狂妄wàng自大:指极其放肆,自高自大,目中无人。
开卷有益:指打开书本读书总会有所收获。
三、主题概述《谈读书》:这篇随笔采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论述了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的正确方法以及读书的重要作用,告诉人们要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读书,指出了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弥补精神上的缺陷,激励人们认真读书、完善自我,对青少年读书学习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此篇需背诵。
《不求甚解》:这篇杂文全面解释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原话,揭示了其中的两层含义,并以此为根据,对曲解“不求甚解”的观点进行了否定。
在批驳过程中阐述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才能真正领会其实质的正面主张。
四、技法品析《谈读书》1.说理透彻,方法多样。
作者综合运用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使文章显得更有说服力。
例如,“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运用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读书的作用,让深奥的哲理显得通俗易懂。
中考九年级语文下册1第一单元册语文单元全能练考卷(部编版答案及解析)
九年级语文全能练考卷第一单元答案全解全析1.B【详解】关于字音,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
ACD三项正确。
B项修改为:B.胆怯.(qiè)、伤痕累累.(lěi)。
2.D【详解】关于字形,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ABC三项正确。
D项修改为:“悬涯”改为“悬崖”。
3.D【详解】依次填词语,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
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抓一个词义比较简单的词语与句子比照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
第一空,两词意义差别很多,“索然无味”指没有趣味,“如释重负”指解除负担,语境是“人生旅途”的平淡无奇,自然选“索然无味”,排除BC两项,第三空“至于结局,并非是最重要的”是结果,“你享受了……过程”是原因,所以应选“因为”。
即可排除A。
故选D。
4.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A.语意重复,删去“大约”或“左右”;B.成分残缺,应删去“通过”或“使”;C.句式杂糅,应删去“因为”或“的原因”。
故选D。
5.C【详解】C错,《梅岭三章》具有浪漫主义风格,作者想象丰富,借民间说法来比喻,表达自己革命到底的决心,而不是用“鬼神怪异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很常见,能更容易让读者理解。
”6.(1)富饶荣光自由 (2)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3)繁多是个谎言 (4)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5)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详解】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
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
“饶”“装”“繁”“仁”“傲”“翔”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2020-2021语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解析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解析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1.班级开展了“气象物候”专题学习活动,你一直参与其中:(1)【诗海撷趣】晓文同学从《经典诵读》上抄录了王安石《梅花》中的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请简要说说这两句蕴含的物候现象。
(2)【文化探究】“雨水”“白露”“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三个时节。
请仿照示例,从“白露”“霜降”中任选一个加以描述。
示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雨水时节,降雨开始,雨量增多。
(3)【妙语评析】央视天气预报主播概说天气状况时,这样描述:“在刚刚过去的一周里,阳光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这句话妙在何处?请作简要评析。
【答案】(1)寒冬里梅花不畏严寒,傲然挺立。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露时节,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霜降时节,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3)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过去一周以晴好天气为主的特征。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
(1)此题考查学生结合诗句分析物候知识的能力。
这两句诗写出了寒冬梅花傲然挺立的形象。
(2)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是要选准自己把握准确的节气,二是要结合示例进行解释,即使不能答准节气内容,也要根据示例和节气的字面意义进行解释。
回答该题时,要联系节气名称,再联系节气时间和特点作答,注意不要牵强附会。
(3)“阳光是当之无愧的主角”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以晴天为主的天气状况。
故答案为:(1)寒冬里梅花不畏严寒,傲然挺立。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露时节,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霜降时节,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3)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过去一周以晴好天气为主的特征。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相关物候和节气知识。
能力层级为A.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托物言志是散文常用手法,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借白杨树歌颂了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在写花中抒发了积极的人生情怀,高尔基的《海燕》借对海燕战斗英姿的刻画,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4.诗词曲五首》教材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运用多种写作手法,表现主题。改写诗歌不仅可以改变体 裁,而且可以改变人称,如用第一人称直接写出“我”的内心 感受,还可以按照需要调整顺序。刻画人物时,可以采用正面 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通过别人眼中的老兵的变化来 体现世事的变迁等。
2020/4/15
4
示例: 改写《十五从军征》
那一年,我十五岁。天空中飘着鹅毛大雪,我深情地看了一 眼站在门前大柳树下的父母,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向那无情的战场。 泪,流了一脸,我不知何时才能与父母相见。
一、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想象奇 特,把雪的洁白、鲜润的特点形象地描写出来了;同时, 把满树的白雪比喻成梨花, 给人一种春意盎然的感受。
2020/4/15
1
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自古以来, 人世间谁能免于一死?只求留下一颗赤胆忠心,永 远照耀史册。这两句慷慨陈辞,直抒胸中正气,表 现出诗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 志,因此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
几十年在百般煎熬中过去。每当月圆时,那股浓浓的思乡之 情便油然而生,泪眼朦胧中,我似乎又看到了家乡,看到了亲人。 冷冷的战场诉说着逝去的时光,一位位战友倒下了,而我这个幸 存者经过岁月的磨炼,从那个天真的少年,已变成了一个满头白 发、日日思归的老人。回归故里,是我唯一的期盼。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词四首》知识点与赏析
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词四首》知识点归纳赏析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一、关于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死后谥号文正,有《范仲淹全集》。
二、基本内容上阕:写景,展现了一幅荒凉凄清的边塞秋季风光图。
下阕:抒情,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激越奋发的基调,拳拳爱国之心,浓浓思乡之情,表现了守边将士的情怀。
三、译文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在重重叠叠的山峰里。
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思绪万千,想起边患不平,功业未成,不知何时才能返回故里。
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
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被霜雪染白了头发,只好默默地流泪。
四、诗歌赏析1.上阕的景物紧扣哪一个字描写?渲染了怎样的气氛?描绘了哪几幅画面?“异”。
渲染了战地苍凉萧瑟的气氛。
描绘了衡阳雁去、边声四起、落日中孤城紧闭的画面。
2.请用自己的话描绘“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所展现的画面,并谈一谈在词中的作用。
画面:在崇山峻岭之中,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
作用:描写出边塞地区孤寂荒凉之景,也暗示出宋朝军队不利的军事形势。
3. 赏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此句运用了《后汉书》中窦宪的典故。
正面揭示了将士们矛盾的心理,委婉含蓄地抒发了戍边将士们浓浓的思乡之情和壮志难酬的爱国之情。
4.“羌管悠悠霜满地”在词中有何作用?运用自然环境描写,借景抒情,写出了戍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抒发了戍边将士们浓浓的思乡之情和壮志难酬的爱国之情。
5.赏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想起千里之外的家乡,征人无法入睡。
将军和征夫都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
中考九年级语文下册3第三单元册语文单元全能练考卷(部编版答案及解析)
九年级语文下册全能练考卷第三单元答案·全解全析1.D【解析】A.怫fú;B.“冠”是多音字,此处应读guān;C.绮qǐ;故选D。
2.B【详解】B.“已”在此处应解释为“停止”。
故选B。
3.C【详解】A.“辟”同“避”,躲避;B.“错”同“措”,安放,放置;D.“辩”同“辨”,辨别;故选C。
4.C【详解】A.介词,比/介词,从;B.介词,用/介词,因为;C.都是助词,的;D.连词,表并列/连词,表承接;故选C。
5.A【详解】A.“缟素”名词话用作动词,指穿白色丧服。
例句中的“腰”名词活用作动词,在腰间佩戴;B.“生”是动词活用作名词,指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C.“笔”是名词做状语,用笔;D.“轻”是形容词做动词,轻视;故选A。
6.B【详解】B.句中的“谢”应翻译为“道歉”。
译句中的“道谢”有误。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的意思是: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
故选B。
7.弓如霹雳弦惊会挽雕弓如满月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详解】默写名句名篇。
(1)(2)属于直接型默写题,注意“霹雳”“挽”“雕”等字的正确写法。
(3)(4)属于理解型默写题,要抓住“远离家乡和功业未立”和“人生追求”,确定相应句子。
注意“浊”“勒”字的写法。
注意“赢得生前身后名”中的“赢”是难写字,不要写成“羸”。
8.【活动一】“心”的笔画顺序:点、斜钩、点、点【活动二】示例:“女排精神”的缔造者(创造者、继承者)【活动三】示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大幅提高,贫困人口规模急剧下降。
【活动四】示例:走进展馆,仿佛进人时光隧道,40年的峥嵘岁月扑面而来,这真正体现了城乡建设沧桑巨变,改革开放成果丰硕啊!【详解】[活动一]汉字笔画的书写顺序。
先撇后捺:“人”“八”“入”。
先横后竖:“十”“王”“干”。
从上到下:“三”“竟”“音”。
从左到右:“理”“利”“礼”“明”“湖”。
先外后里:“问”“同”“司”。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陈涉世家》课文详解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陈涉世家》课文详解预习须知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史记》。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作者简介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
他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出狱后,不顾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巨大创伤,发愤著书,终于写成《史记》。
知识重点一、全文展示陈涉世家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诗歌单元。
诗歌,语言凝练,形式精致,讲究韵律和节奏,其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
无论是博大、深沉的情感,还是幽远、隽永的哲思,无论是对自然、社会的赞颂,还是对理想的追求、对信念的坚守,都可以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
阅读本单元的诗歌,我们可以领略诗人的情思,触摸时代的脉搏,受到精神的感染和美的熏陶。
学习本单元,要在反复诵读、感受诗歌韵律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从而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选自《舒婷的诗》,诗人让自己与诗中的意象相互融合,让物化的自我形象,熔铸于祖国的形象之中。
诗人既是生长在祖国母亲怀抱里的一个简单的个体,又是与祖国一同经受苦难屈辱、一同挣脱羁绊、一同走向希望的统一体。
这首诗宛如一首交响曲,前两节沉郁、凝重,后两节清新、明快,表达出经历挫折的一代青年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以自己的血汗去换取祖国的富饶、荣光、自由的心声。
《梅岭三章》选自《陈毅诗词选集》,是一名革命者在生死关头对人间的告白。
诗人形象地概括了革命征程的艰辛,表达了对牺牲者的缅怀、不屈的战斗意志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短诗五首》分别为《月夜》(选自《沈尹默诗词集》)、《萧红墓畔口占》(选自《戴望舒选集》)、《断章》(选自《鱼目集》)、《风雨吟》(选自《芦荻诗选》)、《统一》(选自《聂鲁达抒情诗选》)。
这五首短诗语言凝练而含蓄,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情思。
《月夜》这首诗以霜风、明月、挺立的高树三种景物,烘托与高树并立的“我”,霜风寒月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自我,充满了美的意蕴,表现了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追求思想自由与个性解放的奋斗精神。
《萧红墓畔口占》写诗人祭拜友人,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怀念。
《断章》通过桥、景、人、窗、月、梦这六个典型的意象,构成了既透明清晰又耐人寻味的风物素描,表明宇宙万物乃至人的整个生命历程处处都存在“相对状态”。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全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九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归纳第1课诗两首一、重点字词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sī yǎ) 嘶哑 (hóu lóng) 喉咙(xiōngyóng) 汹涌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2)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3)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2.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三、段背记知识清单1.默写《我爱这土地》第一节。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2.默写《乡愁》第四节。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我爱这土地》作者艾青,是诗人(称谓)。
2.《乡愁》作者余光中,台湾诗人。
第2课我用残损的手掌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锦幛zhàng 荇xìng藻zǎo 蘸zhàn(qiáo cuì) 憔悴(lóu yǐ) 蝼蚁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2)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3)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2.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默写“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永恒的中国!”一段诗。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我用残损的手掌》作者是戴望舒,诗人(称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第1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新课探知〃展身手【读一读〃写一写】1.bâi biþwǎnɡsuìwōcù熏淤薄驳痕【巧记易错字】2.(1)簇新(2)迷惘(3)喷薄【近义词辨析】疲惫疲乏【同】都是形容词,都表示疲劳、劳累过度的意思。
【异】‚疲惫‛侧重于非常疲劳,程度深,语义较重,多用于书面语。
‚疲乏‛侧重于无力、困乏、缺少足够的精力,语义较轻,书面语、口语都常用。
【举例】登上这座花香鸟语的蒙山,男同学们累得气喘吁吁,非常疲乏..。
女同学们则疲惫..不堪,干脆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想一想〃做一做】1.示例: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
2.示例:第一节,贫困、落后的祖国;第二节,痛苦、追求的祖国;第三节,新生、希望的祖国;第四节,养育、献身的祖国。
合作探究〃释疑难1.示例:不可以。
‚破旧‛‚熏黑‛‚干瘪‛‚失修‛等,显示出它们所受的苦难,给人贫困、落后的感觉;‚数百年来‛‚历史的隧洞‛表明经历过漫长岁月。
‚驳船‛在‚淤滩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显示前行之艰难。
2.示例:诗作中的‚我‛,不仅仅指诗人自己,也指中国文人群体,代表着与祖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
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他们将承担起振兴中国的历史责任。
‚我‛的形象,是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的。
【教师独具】全诗是用第几人称写的?有什么好处?答案(示例):第一人称。
便于叙事,同时又让人觉得情感真实,也便于和祖国母亲‚你‛对话。
3.示例:‚飞天‛袖间的‚花朵‛,代表着过美好生活的愿望;‚落到地面‛,代表着希望变成现实。
4.示例: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类文阅读〃练考点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
通读文本,注意把握关键词。
根据例句分析:片云致雨,孩子们欢喜地唱儿歌;用同样的句式概括出(乙)(丙)两处场景即可。
分别是:雷阵雨时,母亲抱着孩子在屋里唱儿歌;几场好雨后,孩子们玩蜗牛时唱儿歌。
答案:雷阵雨时,母亲抱着孩子在屋里唱儿歌几场好雨后,孩子们玩蜗牛时唱儿歌2.【解析】本题考查对情感的把握。
把握作者情感要与主旨分析相结合。
本文通过三个唱儿歌场景的描绘,写出了对儿歌的喜爱,写出了对童年的怀恋及对故乡的怀恋。
答案:对儿歌的喜爱,对充满童趣的幼时生活的怀念,对老北京风俗的留恋。
3.【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赏析。
可以从修辞、描写、用词的角度进行赏析。
答案:(甲)示例:语言文白相间,描绘了夏雨忽至时的场景,与孩子们玩耍时活泼轻快的情形相映成趣;(乙)示例:连用了两个相关的比喻,表现了雷阵雨中小院的安稳和小屋的摇撼,烘托出母亲唱儿歌的安详气氛;(丙)示例:多用叠词,表现了雨后小院花草的自然清新,富有画面感,使下文蜗牛的形象显得更加可爱。
一课三练〃提素养1.A B项,‚挣‛应读‚zhânɡ‛;C项,‚隧‛应读‚suì‛;D项,‚痕‛应读‚hãn‛。
2.C A项,‚蜗‛应为‚涡‛;B项,‚绕‛应为‚饶‛;D项,‚涮‛应为‚刷‛。
3.C ‚胚芽‛在句子中的意思是‚比喻刚萌生的事物‛。
4.A ‚忘乎所以‛意为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言行应该把握的分寸。
用错对象。
5.临风歌盛世声随月亮山高【知识拓展】对联的特征(1)字数相等。
上下两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有一字之差。
(2)词性相对。
上下两联相应位臵上的词,词性也须对称。
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往细里说,颜色词要对颜色词,量词要对量词。
(3)结构相应。
上下两联的结构应当一致,如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
(4)节奏相合。
上下两联在哪里停顿,有几处停顿都应当吻合。
(5)意义相关。
上下联要体现一定的逻辑关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6)平仄相协。
平仄最起码的要求是:上联末字必仄,下联末字必平。
平仄相协,富有音乐美。
6.示例:老师,是您教会我写字,是您教会我读懂文章,是您引领我迈出人生的第一步。
您是我开启智慧的敲门砖,您是我打开幸福之门的金钥匙,您是我生活航程中的引路人,您是我奏响人生乐章的指挥者。
第2课* 梅岭三章新课探知〃展身手【读一读〃写一写】1.mǎnɡ fýnɡ lǜ yán zhū rãn捷旌腥2.(1)丛莽 (2)旌旗 (3)血雨腥风 (4)取义成仁【想一想〃做一做】1.这三首诗,饱含着作者为革命献身的无畏无惧、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和对胜利的坚定信念等思想感情。
2.这三首诗,第一首诗中首句设问,总领全篇。
然后依时间顺序,从‚追忆往昔‛‚面对当日‛‚展望未来‛三个角度回答首句问题,从眼前回顾过去,从现实写到理想,一气呵成。
类文阅读〃对点练1.【解析】此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通读全文,逐段了解基本意思,特别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
‚触摸河水前所见之景‛可对文章4~7段内容筛选并概括所见的景色。
‚触摸河水后所想之事‛结合文章的最后两段的内容概括。
答案:①黄河及两岸空廓而寂寥②浑龙似的黄河一扭腰身转出一个大锐角③在山大与听众共诵《民歌》④流沙河吿诉‚我‛他读《黄河》的感慨2.【解析】此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把握。
通读全文,结合细节描写体会作者对黄河的热爱,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答案:情感: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热爱,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细节分析:示例一:‚我虚踩在浮土和枯草上,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后叫小心。
岌岌加上翼翼,我的手终于半伸进黄河。
‛这个细节表现了‚我‛触摸黄河水时紧张、激动又谨慎的心理,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热爱之情。
示例二:‚想到这里,我从衣袋里掏出一张自己的名片,对着滚滚东去的黄河低头默祷了一阵,右手一扬,雪白的名片一番飘舞,就被起伏的浪头接去了。
‛这个细节中,‚我‛投名片的系列动作,写出了‚我‛投入祖国怀抱的虔诚,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示例三:‚看到女儿认真地伸手入河,想起她那么大了,做爸爸的才有机会带她来认河,想当年做爸爸的告别这一片后土只有她今日一半的年纪,我的眼睛就湿了。
‛这段文字描写了女儿认河后‚我‛流泪的细节,写出了‚我‛的愿望实现后既伤感又欣慰的复杂心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示例四:‚回到高雄,我才把干土刮尽,珍藏在一只名片盒里。
‛这段文字描写了‚我‛刮泥土、珍藏泥土的细节,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3.【解析】此题考查对语言特点的分析。
解答时可以从语言的形象活泼,清新柔美,精炼深刻,音韵和谐,含蓄隽永,富有诗意等方面分析。
答案:文中画横线语句长短句相结合,句式富于变化,节奏感强;运用反问句式,增强语言的气势。
一课两练〃提素养1.D ‚即‛应读jí。
2.A A项,‚虑‛均解释为‚考虑‛;B项,‚旋‛分别解释为‚随即,不久‛‚转动‛;C项,‚诸‛分别解释为‚众,许多‛‚之于(兼词)‛;D项,‚得‛分别解释为‚可能‛‚做、完成‛。
3.D 正确的节奏划分应为:人间遍种/自由花。
4.(1)创业艰难百战多 (2)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3)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4)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5.A 惟妙惟肖:模仿或描写得非常美妙、非常逼真。
不能用来修饰‚演讲‛。
6.B 前后矛盾,去掉‚约‛或‚余‛。
7.①与我国的时政热点紧密相关。
②突显了我国主流媒体的高关注度和使用的高频度(主流媒体的关注度和使用频率都很高)。
③这些词语涉及我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等重大领域。
④它们代表了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⑤突显出大家奔向新时代的决心和干劲。
第3课*短诗五首新课探知〃展身手【读一读〃写一写】1.màn shì duî shù jì畔2.(1)装饰(2)寂寞【近义词辨析】寂寞寂寥【同】都是形容词,都含有‚寂静‛的意思。
【异】‚寂寞‛既可形容人孤单冷清,又可形容环境的清静。
‚寂寥‛侧重于环境的寂静、空旷。
【举例】①晚上只剩下我一个人在家里,真是寂寞..无声,世..。
②四下却是寂寥界也是万籁无声天地静!【想一想〃做一做】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也是五四前后的一代知识分子)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追求思想自由与个性解放的奋斗精神。
2.表达了作者对萧红的深深的怀念之情。
3.第一组:当你站在桥上把周围一切活动当成风景来看的时候,楼上的人又把你当作风景的一部分来观赏。
第二组:明月的银光装饰了你的窗户,而你整个的形象或许又进入他人的梦中装饰了他人的梦。
通过这两组相关联的意象,诗人表达了一种相对的、平衡的观念,蕴含着深刻的人生体验,表现出深沉的哲理性的思考,因而辞约意丰,令人回味无穷。
4.全诗中的‚风‛‚雨‛及题目中的‚风雨‛,它们不仅仅是指自然界中的风雨,对于‚我‛这样一个‚年轻‛没有人生阅历与生活经验的‚舵手‛来说,它们也指人生的坎坷与遭遇。
5.‚花‛是美好的,人人喜欢它,它代表美丽、和平。
‚整片大地‛是说整个世界。
这句话的意思是希望整个世界没有战争,人人平等,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同时表现了诗人为人类和平统一而奋斗的博大胸怀。
类文阅读〃对点练1.【解析】本题考查提炼文章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找出相关的语句,从而得出答案。
①处结合课文内容,从‚来到村头,或者是一道溪流,溪水汩汩有声,清净见底;或者有一棵甚至几棵高大粗壮的古树,伸展的树冠遮住了一大片地面‛中可知,描写的景物是‚溪流、古树‛。
②处结合文章内容,从‚再向里走,街巷里大青石铺就的石径弯曲幽深,……虽历经沧桑却安然无恙‛中可知,描写的地方是‚街巷‛。
答案:①溪流、古树②街巷2.【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结合第④段内容,从‚石雕、木雕和彩绘,内容多取材于神话传说或传统典籍……有祝祷的寓意,有教化的作用‛‚‘耕读传家’被刻写在无数古宅老院的匾额上……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杨家堂村是明代开国第一文臣宋濂后裔聚居地,文风昌盛,绵延不衰,这不能不说是先人的文魂引领的结果‛等语句中概括即可。
答案:①雕刻、彩绘等内容的教化作用。
②匾额、楹联语句的熏陶作用。
③先人文魂的引领作用。
3.【解析】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解答此题关键在于找准赏析的角度,一般从词语、修辞或是描写方法的角度进行。
结合语句内容,从‚喧嚣和躁动,忙乱和焦虑,速度和效益‛中可知,三个短语构成排比句式,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言气势,使表达的内容更加丰富;把‚喧嚣和躁动,忙乱和焦虑,速度和效益‛喻为‚无形巨网‛,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都市带给人窒息的感受。
答案:①主语部分三个短语构成排比,增强语势,表意丰富。
②把‚喧嚣和躁动,忙乱和焦虑,速度和效益‛喻为‚无形巨网‛,使描写对象形象生动,具体可感。
4.【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