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x三角形的证明培优

合集下载

初二三角形的证明培优同步讲义

初二三角形的证明培优同步讲义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体系搭建一、知识梳理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AS)(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及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

即三线合一。

(4)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即等角对等边。

(3)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4、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定理: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5、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6、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7、逆命题、逆定理互逆命题:在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互逆定理: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其中一个定理称为另一个定理的逆命题。

8、斜边、直角边定理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简述为“斜边、直角边定理”或“HL”定理。

9、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10、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判定定理)定理:到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11、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性质: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定点的距离相等。

12、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完整版)三角形的证明培优习题解析

(完整版)三角形的证明培优习题解析

三角形的证明培优习题解析1、 如图,△ABC 中,AB=BC ,BE ⊥AC 于点E ,AD ⊥BC 于点D ,∠BAD=45°,AD 与BE 交于点F ,连接CF .(1)求证:BF=2AE ;(2)若CD= 2,求AD 的长.(1)证:∵AD ⊥BC,∠BAD=45°,∴⊿AD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D=∠BAD∴AD=BD ;∵AB ⊥BC ,BE ⊥AC ,∴∠ACD+∠DAC=90°,∠ACD+∠CBE=90°,∴∠DAC=∠CBE,又∵∠ADC=∠BDF=90°,∴△ADC ≌△BDF(ASA),∴AC=BF,∵AB ⊥BC ,BE ⊥AC ,∴AE=EC ,即AC=2AE ,∴BF=AC=2AE 。

(2)∵△ABF ≌△CBF∴DF=CD=2∴在Rt △CDF 中,CF=22CD DF +=22)2()2(+=4=2∵BE ⊥AC ,AE=EC,∴AF=FC,∴AD=AF+DF=2+2 。

2、如图,△ABC 是边长为6的等边三角形,P 是AC 边上一动点,由A 向C 运动(与A 、C 不重合),Q 是CB 延长线上一点,与点P 同时以相同的速度由B 向CB 延长线方向运动(Q 不与B 重合),过P 作PE ⊥AB 于E ,连接PQ 交AB 于D .(Ⅰ)若设AP=x ,则PC=__________ ,QC=___________ ;(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Ⅱ)当∠BQD=30°时,求AP 的长;(Ⅲ)在运动过程中线段ED 的长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求出线段ED 的长;如果变化请说明理由.2.解: (1)(6分)解法一:过P 作PE ∥QC则△AFP 是等边三角形,∵P 、Q 同时出发、速度相同,即BQ =AP∴BQ =PF∴△DBQ ≌△DFP ,∴BD =DF∵∠=BQD ∠BDQ =∠FDP =∠FPD =30°,∴BD =DF =FA =31AB =631 =2, ∴AP =2. 解法二: ∵P 、Q 同时同速出发,∴AQ =BQ设AP =BQ =x ,则PC =6-x ,QC =6+x在Rt △QCP 中,∠CQP =30°,∠C =60° ∴∠CQP =90°∴QC =2PC ,即6+x =2(6-x )∴x =2∴AP =2(2)由(1)知BD =DF而△APF 是等边三角形,PE ⊥AF ,∵AE =EF又DE +(BD +AE )=AB =6,∴DE +(DF +EF )=6,即DE +DE =6∵DE =3为定值,即 DE 的长不变3.(3分)(2013•临沂)如图,菱形ABCD 中,AB=4,∠B=60°,AE ⊥BC ,AF ⊥CD ,垂足分别为E ,F ,连接EF ,则△AEF 的面积是 3 .解答: 解:∵四边形ABCD 是菱形,∴BC=CD ,∠B=∠D=60°,∵AE ⊥BC ,AF ⊥CD∴AB •AE=CD •AF ,∠BAE=∠DAF=30°,∴AE=AF ,∵∠B=60°,∴∠BAD=120°,∴∠EAF=120°﹣30°﹣30°=60°,∴△AEF 是等边三角形,∴AE=EF ,∠AEF=60°,∵AB=4,∴AE=2,∴EF=AE=2,过A 作AM ⊥EF ,∴AM=AE •cos60°=3,∴△AEF的面积是:EF•AM=×2×3=3.故答案为:3.4.(3分)(2013•威海)将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摆放,点C在EF上,AC经过点D.已知∠A=∠EDF=90°,AB=AC.∠E=30°,∠BCE=40°,则∠CDF=25°.解答:解:∵AB=AC,∠A=90°,∴∠ACB=∠B=45°,∵∠EDF=90°,∠E=30°,∴∠F=90°﹣∠E=60°,∵∠ACE=∠CDF+∠F,∠BCE=40°,∴∠CDF=∠ACE﹣∠F=∠BCE+∠ACB﹣∠F=45°+40°﹣60°=25°.故答案为:25°.5.(11分)(2013•威海)【操作发现】:将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①摆放,能够发现等腰直角三角板ABC的斜边与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DEF 的长直角边DE重合.【问题解决】:将图①中的等腰直角三角板ABC绕点B顺时针旋转30°,点C落在BF上,AC与BD交于点O,连接CD,如图②.(1)求证:△CDO是等腰三角形;(2)若DF=8,求AD的长.解答:(1)由图①知BC=DE,∴∠BDC=∠BCD,∵∠DEF=30°,∴∠BDC=∠BCD=75°,∵∠ACB=45°,∴∠DOC=30°+45°=75°,∴∠DOC=∠BDC,∴△CDO是等腰三角形;(2)作AG⊥BC,垂足为点G,DH⊥BF,垂足为点H,在Rt△DHF中,∠F=60°,DF=8,∴3,HF=4,在Rt△BDF中,∠F=60°,DF=8,∴3BF=16,∴3,∵AG⊥BC,∠ABC=45°,∴BG=AG=43, ∴AG=DH , ∵AG ∥DH ,∴四边形AGHD 为矩形,∴AD=GH=BF ﹣BG ﹣HF=16﹣43﹣4=12﹣43.6.(本题满分10分)如图,已知四边形ABDE 是平行四边形,C 为边B D 延长线上一点,连结AC 、CE ,使AB=AC.⑴求证:△BAD ≌△AEC ; ⑵若∠B=30°,∠ADC=45°,BD=10,求平行四边形ABDE 的面积.解析:(1)证明:∵AB=AC,∴∠B=∠ACB.又 ∵四边形ABDE 是平行四边形∴AE ∥BD , AE=BD ,∴∠ACB=∠CAE=∠B ,∴⊿DBA ≌⊿AEC(SAS) ………………4分(2)过A 作AG ⊥BC,垂足为G.设AG=x ,在Rt △AGD 中,∵∠ADC=450,∴AG=DG=x ,在Rt △AGB 中,∵∠B=300,∴BG=x 3,………………6分又∵BD=10.∴BG-DG=BD,即103=-x x ,解得AG=x=5351310+=-.…………………8分∴S 平行四边形ABDE =BD·AG=10×(535+)=50350+.………………10分7.(4分)(2013•淄博)如图,△ABC 的周长为26,点D ,E 都在边BC 上,∠ABC 的平分线垂直于AE ,垂足为Q ,∠ACB 的平分线垂直于AD ,垂足为P ,若BC=10,则DE 的长为( )解答: ∵BQ 平分∠ABC ,BQ ⊥AE ,∴△BAE 是等腰三角形,同理△CAD 是等腰三角形,∴点Q 是AE 中点,点P 是AD 中点(三线合一),∴PQ 是△ADE 的中位线,∵BE+CD=AB+AC=26﹣BC=26﹣10=16,∴DE=BE+CD ﹣BC=6,8.(2013聊城)如图,在等边△ABC 中,AB=6,D 是BC 的中点,将△ABD 绕点A 旋转后得到△ACE ,那么线段DE 的长度为 .解:如图,∵在等边△ABC 中,∠B=60°,AB=6,D 是BC 的中点,∴AD ⊥BD ,∠BAD=∠CAD=30°,∴BD=21AB =621 =3 AD= ==3.根据旋转的性质知,∠EAC=∠DAB=30°,AD=AE ,∴∠DAE=∠EAC+∠BAD=60°,∴△ADE 的等边三角形,∴DE=AD=3,即线段DE 的长度为3.9. (2013•内江)已知,如图,△ABC 和△ECD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D=∠DCE=90°,D 为AB 边上一点.求证:BD=AE .证明:∵△ABC 和△ECD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C ,CD=CE ,∵∠ACD=∠DCE=90°,∴∠ACE+∠ACD=∠BCD+∠ACD ,∴∠ACE=∠BCD ,在△ACE 和△BCD 中,,∴△ACE ≌△BCD (SAS ),∴BD=AE .10.(2013•湖州)一节数学课后,老师布置了一道课后练习题:如图,已知在Rt △ABC 中,AB=BC ,∠ABC=90°,BO ⊥AC ,于点O ,点P 、D 分别在AO 和BC 上,PB=PD ,DE ⊥AC 于点E ,求证:△BPO ≌△PDE .(1)理清思路,完成解答(2)本题证明的思路可用下列框图表示:根据上述思路,请你完整地书写本题的证明过程.(2)特殊位置,证明结论若PB平分∠ABO,其余条件不变.求证:AP=CD.(3)知识迁移,探索新知若点P是一个动点,点P运动到OC的中点P′时,满足题中条件的点D也随之在直线BC上运动到点D′,请直接写出CD′与AP′的数量关系.(不必写解答过程)(1)证明:∵PB=PD,∴∠2=∠PBD,∵AB=BC,∠ABC=90°,∴∠C=45°,∵BO⊥AC,∴∠1=45°,∴∠1=∠C=45°,∵∠3=∠PBO﹣∠1,∠4=∠2﹣∠C,∴∠3=∠4,∵BO⊥AC,DE⊥AC,∴∠BOP=∠PED=90°,在△BPO和△PDE中∴△BPO≌△PDE(AAS);(2)证明:由(1)可得:∠3=∠4,∵BP平分∠ABO,∴∠ABP=∠3,∴∠ABP=∠4,在△ABP和△CPD中∴△ABP≌△CPD(AAS),∴AP=CD.(3)解:CD′与AP′的数量关系是CD′=AP′.理由是:设OP=PC=x,则AO=OC=2x=BO,则AP=2x+x=3x,由(2)知BO=PE,PE=2x,CE=2x﹣x=x,∵∠E=90°,∠ECD=∠ACB=45°,∴DE=x,由勾股定理得:CD=x,即AP=3x,CD=x,∴CD′与AP′的数量关系是CD′=AP′11.(2013菏泽)如图,在△ABC中,AB=CB,∠ABC=90°,D为AB延长线上一点,点E在BC边上,且BE=BD,连结AE、DE、DC.①求证:△ABE≌△CBD;②若∠CAE=30°,求∠BDC的度数.①证明:∵∠ABC=90°,D为AB延长线上一点,∴∠ABE=∠CBD=90°,在△ABE和△CBD中,,∴△ABE≌△CBD(SAS);②解:∵AB=CB,∠ABC=90°,∴∠CAB=45°,∵∠CAE=30°,∴∠BAE=∠CAB﹣∠CAE=45°﹣30°=15°,∵△ABE≌△CBD,∴∠BCD=∠BAE=15°,∴∠BDC=90°﹣∠BCD=90°﹣15°=75°;12.(4分)(2013•莱芜)如图,矩形ABCD中,AB=1,E、F分别为AD、CD的中点,沿BE将△ABE折叠,若点A恰好落在BF上,则AD= .解:连接EF ,∵点E 、点F 是AD 、DC 的中点,∴AE=ED ,CD=DF=CD=AB=,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E=A'E ,∴A'E=DE ,在Rt △EA'F 和Rt △EDF 中, ∵,∴Rt △EA'F ≌Rt △EDF (HL ),∴A'F=DF=, BF=BA'+A'F=AB+DF=1+=,在Rt △BCF 中,BC==.∴AD=BC=. 13.(7分) (2013北京)在△ABC 中,AB=AC ,∠BAC=α(︒<<︒600α),将线段B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BD 。

八下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培优提高

八下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培优提高

八下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培优提高三角形是初中数学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三角形的性质和证明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以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为基础,结合典型例题和解题思路,进行培优提高的讲解。

在初中数学中,三角形是我们最常见的形状之一,它由三条线段组成,分别称为三边。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为180度。

在本章中,我们将重点学习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用于证明的方法。

一、中线的性质我们首先来介绍一个重要的三角形性质,中线的性质。

在任意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对边中点的线段,这条线段称为中线。

中线有以下两个重要性质:1、三角形中线长度相等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的长度相等,即AM=BM=CM,其中M是对边中点。

2、三角形中线互相平分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互相平分,即AM=BM=CM。

掌握了中线的性质后,我们来看一道例题。

【例题】如图,三角形ABC的顶点A到对边BC的中点M和中线AD有重叠的部分,求证:∠B=∠C。

【解题思路】因为M是BC的中点,所以连接AM。

又因为M是AD的中点,所以AM是中线。

由中线的性质可知,AM=CM,并且∠MAC=∠MCA。

结合这两个条件,我们得到AM=CM,∠MAC=∠MCA,于是得证,∠B=∠C。

二、角平分线的性质了解了中线的性质后,我们接着介绍角平分线的性质。

在任意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对边夹角的平分线,这条线段称为角平分线。

角平分线有以下两个重要性质:1、角平分线分割对边成比例角平分线把对边分割成相等或成比例的线段,即$\frac{{BD}}{{DC}}=\frac{{AB}}{{AC}}$。

2、角平分线与对边垂直角平分线与对边垂直,即∠BAD=∠CAD。

掌握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后,我们来看一道例题。

【例题】如图,三角形ABC中,角A的平分线交BC于点D,分别连AD,求证:∠BAD=∠CAD。

【解题思路】连接AD,AD是角A的平分线,所以AD与BC垂直,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BAD=∠CAD,于是得证,证毕。

《三角形的证明》公开课课件

《三角形的证明》公开课课件

角与角之间的关系
角角相等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对应角相等, 则这两个三角形是相似的。
角角不等
在三角形中,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 度。
边与角之间的关系
边角互换
在三角形中,如果两个角相等,则它们的对边也相等。
角边关系
在三角形中,如果两个边相等,则它们所对的角也相等。
0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SSS全等判定
角度的混合运算
总结词
理解并掌握角度的混合运算是三角形角度计算的难点。
详细描述
通过实例和图示,详细解释如何进行三角形的角度混合运算,包括公式、计算步骤以及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
三角形的证明方法
05
反证法在三角形证明中的应用
01
反证法
通过假设与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论,经过推理导出矛盾 ,从而否定假设,肯定原来的结论,达到证明的目的。
谢谢聆听
详细描述
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长度相 等,并且这两边所夹的角也相 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证明方法
利用边角边(SAS)判定定理 ,通过比较两边和夹角来确定
三角形是否全等。
适用场景
适用于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度和 夹角的情况。
ASA全等判定
总结词
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全等
详细描述
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并且 这两个角所夹的边也相等,则这两个 三角形全等。
《三角形的证明》公 开课课件
目录
• 三角形的基本性质 •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 三角形的相似与等比 • 三角形的角度计算 • 三角形的证明方法
01 三角形的基本性质
边与边之间的关系
边边相等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则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三角形(培优)(两篇)

三角形(培优)(两篇)

引言:三角形是几何中的重要概念,其性质及应用广泛运用在几何学及其他学科中。

本文将深入探讨三角形的培优性质,包括角平分线、中线、高线、垂心和外心等重要概念。

通过对这些概念的详细阐述,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

概述: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和三个顶点组成的多边形,是几何学中的基础概念。

在三角形中,有一些特殊的线段和点对其性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将在接下来的内容中详细探讨这些概念。

正文:1.角平分线:1.1定义和性质:角平分线将一个角平分为两个相等的角,具有一些重要的性质,比如角平分线与角的两边垂直,以及角平分线交于角的内部点等。

1.2角平分线的应用:角平分线在解决几何问题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比如利用角平分线求解三角函数、证明角的相等等。

2.中线:2.1定义和性质:三角形的中线是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具有一些重要的性质,比如三角形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且该点与三个顶点距离相等。

2.2中线的应用:中线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判定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等问题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3.高线:3.1定义和性质:三角形的高线是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垂直的线段,具有一些重要的性质,比如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交于一点,且该点到三角形三边距离的乘积等于三角形的面积。

3.2高线的应用:高线在求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等问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垂心:4.1定义和性质:三角形的垂心是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的交点,具有一些重要的性质,比如垂心到三角形三边距离的乘积等于垂心到三角形的面积。

4.2垂心的应用:垂心在确定三角形的重心、利用垂心判定三角形的形状等问题中有重要的应用。

5.外心:5.1定义和性质:三角形的外心是三角形三条边上外接圆的圆心,具有一些重要的性质,比如外心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外心是三条边上所有外接圆的圆心。

5.2外心的应用:外心在确定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利用外心寻找三角形的一些特殊性质等问题中有重要的应用。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证明》培优(2)(2021年整理)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证明》培优(2)(2021年整理)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证明》培优(2)(word版可编辑修改)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证明》培优(2)(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证明》培优(2)(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证明》培优(2)(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三角形的证明单元检测卷(提高)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则它顶角的度数是()A.80°B.80°或20°C.80°或50°D.20°2.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如果a>0,b>0,则a+b>0B.直角都相等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D.若a=6,则|a|=|b| 3.△ABC中,∠A:∠B:∠C=1:2:3,最小边BC=4 cm,最长边AB的长是A.5cm B.6cm C.7cm D.8cm4.如图,已知AE=CF,∠AFD=∠CEB,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DF≌△CBE的是()A.∠A=∠C B.A D=CB C.B E=DF D.A D∥BC5.如图,在△ABC中,∠B=30°,BC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E,垂足为D.若ED=5,则CE的长为()A.10B.8C.5D.2.56。

如图,D为△AB C内一点,CD平分∠ACB,BE⊥CD,垂足为D,交AC于点E,∠A=∠ABE.若AC=5,BC=3,则BD的长为()A.2。

5B.1。

5C.2D.17.如图,AB=AC,BE⊥AC于点E,CF⊥AB于点F,BE、CF相交于点D,则①△ABE≌△ACF;②△BDF≌△CDE;③点D在∠BAC的平分线上.以上结论正确的是( )A.①B.②C.①②D.①②③8.如图所示,AB⊥BC,DC⊥BC,E是BC上一点,∠BAE=∠DEC=60°,AB=3,CE=4,则AD等于( )A.10B.12C.24D.489.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D、E是△ABC内两点,AD平分∠BAC.∠EBC=∠E=60°,若BE=6,DE=2,则BC的长度是()A.6B.8C.9D.1010.(如图,在△ABC中,∠C=90°,∠B=30°,以A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AC于点M和N,再分别以M、N 为圆心,大于MN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连结AP并延长交BC于点D,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①AD是∠BAC的平分线;②∠ADC=60°;③点D在AB的中垂线上;④S△DAC:S△ABC=1:3.A.1B.2C.3D.4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0,2),B(0,6),动点C在直线y=x上.若以A、B、C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点C的个数是()A.2B.3C.4D.513.如图,在等腰Rt△ABC中,∠C=90°,AC=8,F是AB边上的中点,点D,E分别在AC,BC边上运动,且保持AD=CE.连接DE,DF,EF.在此运动变化的过程中,下列结论:①△DF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②四边形CDFE不可能为正方形,③DE长度的最小值为4;④四边形CDFE的面积保持不变;⑤△CDE面积的最大值为8.其中正确的结论是()A.①②③B.①④⑤C.①③④D.③④⑤二、填空题14.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中必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时,首先应假设这个三角形中___.15.若(a﹣1)2+|b﹣2|=0,则以a、b为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_ .16.如图,在Rt△A BC中,∠ABC=90°,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交BC于点E,∠BAE=20°,则∠C=_________ .17.如图,在△ABC中,BI、CI分别平分∠ABC、∠ACF,DE过点I,且DE∥BC.BD=8cm,CE=5cm,则DE等于_________ .18.如图,圆柱形容器中,高为1.2m,底面周长为1m,在容器内壁离容器底部0.3m的点B处有一蚊子,此时一只壁虎正好在容器外壁,离容器上沿0。

三角形培优讲义(完整资料).doc

三角形培优讲义(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题型一、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例】下列不能构成三角形三边长的数组是( ).A .2-、3-、4-B .12、13、14C .21a +、221a +、231a +D .25、312、313 【例】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5,则它的周长为( )A .7B .9C .12D .9或12【例】判断说理,正确的说明理由,错误的举出反例.已知ABC ∆的三边分别为x ,y ,z .(1)以2x ,2y ,2z 为三边的三角形一定存在.(2)以1()2x y +,1()2y z +,1()2z x +为三边的三角形一定存在.第三章 三角形【例】判断说理,正确的说明理由,错误的举出反例.已知ABC∆的三边分别为x,y,z.⑴ 以1x 、1y、1z为三边的三角形一定存在.⑵ 以1x y-+、1y z-+、1z x-+为三边的三角形一定存在.【例】一个三角形的周长为偶数,其中的两条边长分别为4和2003,则满足上述条件的三角形的个数为( )A.1个B.3个C.5个D.7个【例】不等边三角形中,如果一条边长等于另两条边长的平均值,那么,最大边上的高与最小边上的高的比值k的取值范围是.【例】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均为整数,其中某两条边长之差为5,若此三角形周长为奇数,则第三边长的最小值为( ).A.8 B.7 C.6 D.4【例】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a、b、c都是整数,且a b c<<,如果7b=,求满足题意的三角形的个数.【例】周长为整数的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3、4、x ,且x 满足不等式12327x x ->⎧⎨<⎩,这样的三角形有 个.【例】设m 、n 、p 均为自然数,足m n p ≤≤,15m n p ++=,试问以m 、n 、p 为边长的三角形有多少个?【例】若三角形的周长为60,求最大边的范围.【例】用7根火柴棒首尾顺序连接摆成一个三角形,能摆成不同的三角形的个数为 .【例】在平面内,分别用3根、5根、6根……火柴首尾依次相接,能搭成什么形状的三角形呢?通过尝试,列表如下所示:222221111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653形状示意图火柴数① 4根火柴能搭成三角形吗?② 8根、12根火柴能搭成几种不同形状的三角形?【例】如图,P 是ABC ∆内任意一点,求证:(1)PB PC AB AC +<+; (2)P A ∠>∠PB【例】如图,在ABC ∆中取一点P ,使CP CB =,求证:AB AP >.PCB A题型二、三角形的角及内角和【例】如图,求A B C D E ∠+∠+∠+∠+∠= .ECDBA【例】如图,127.5∠=︒,295∠=︒,338.5∠=︒,求4∠的大小.4321ABDEC【例】如图所示,求A B C D E F G H ∠+∠+∠+∠+∠+∠+∠+∠的值.ABCD EEFGHO【例】已知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α、β、γ,且αβγ≥≥,2αγ=,则β的取值范围是 .【例】已知ABC ∆的三个内角为A ∠,B ∠,C ∠,令B C α∠=∠+∠,C A β∠=∠+∠,A B γ∠=∠+∠,则α∠,β∠,γ∠中锐角的个数至多为( )A .1个B .2个C .3个D .0个【例】已知ABC ∆的三个内角的比是:(1):(2)m m m ++,其中m 是大于1的正整数,那么ABC ∆是(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例】在ABC ∆中,若2AB BC =,2B A ∠=∠,判断ABC ∆的形状(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并写出理由.【例】如下图所示,在ABC ∆中,90ACB ∠=︒,D 、E 为AB 上两点,若AE AC =,45DCE ∠=︒,求证:BC BD =.54321E D CB A【例】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2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A .4B .5C .6D .7【例】若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是锐角,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一定不小于 .【例】如右图,小明从点A 出发,向前走2米,左拐20︒,再向前走2米,再左拐20︒,如此下去,小明能否回到出发点A?如果能,第一次回到出发点共走了多少路程?A222220︒20︒20︒【例】如下图中每个阴影部分是以多边形各顶点为圆心,1为半径的扇形,并且所有多边形的每条边长都大于2,则第n个多边形中,所有扇形面积之和是(结果保留π).第3个第2个第1个【例】如右图所示,BD是ABC∠的角平分线,CD是ACB∠的角平分线,BD、CD交于D,试探索A∠与D∠之间的关系:.AB CD【例】如右图所示,BD 是ABC ∆的外角平分线,CD 也是ABC ∆的外角平分线,BD 、CD 交于点D ,试探索A ∠与D ∠之间的关系: .ABCDEF【例】如右图所示,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CD 是ABC ∆的外角平分线,BD 、CD 交于点D ,试探索A ∠与D ∠之间的关系: .AB C DE【例】如图所示,点E 和D 分别在ABC ∆的边BA 和CA 的延长线上,CF 、EF 分别平分ACB ∠和AED ∠,试探索F ∠与B ∠,D ∠的关系: .ABCDE FGH【例】如图所示,DC 平分ADB ∠,EC 平分AEB ∠,试探索DCE ∠与DBE ∠和DAE ∠的关系: .ABC DE【例】如图,在三角形ABC 中,42A ∠=︒,ABC ∠和ACB ∠的三等分线分别交于D 、E ,求BDC ∠的度数.A B CD E【例】如图,60A ∠=︒,线段BP 、BE 把ABC ∠三等分,线段CP 、CE 把ACB ∠三等分,则BPE ∠的大小是 .EPCBA【例】如图,延长四边形ABCD 对边AD ,交BC 于F ,DC ,AB 交于E .若AED ∠,AFB ∠的平分线交于O ,求证:1()2EOF EAF BCD ∠=∠+∠.ABCDEF O【例】如图,BF 是ABD ∠的角平分线,CE 是ACD ∠角的平分线,BE 与CF 交于G ,若140BDC ∠=︒,110BGC ∠=︒,求A ∠的度数.A BCDEFG题型三、全等的性质与判定【例】两个三角形具备下列()条件,则它们一定全等.A.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B.三个角对应相等C.两角和一组对应边相等D.两边及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例】考查下列命题:①有两边及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②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或第三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③两角和其中一角的角平分线(或第三角的角平分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④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或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有_________个.【例】已知ABC∆只有一条公共边,且=≠,作与ABC∆中,AB BC AC与ABC∆全等的三角形,这样的三角形一共能作出个.【例】如左下图所示,ABC∆中,D、E分别在AC、AB上,BD与CE 交于点O,给出下列四个条件:①EBO DCO∠=∠;②BEO CDO=;④OB OC=∠=∠;③BE CD上述四个条件中,哪两个条件可判定,ABC∆是等腰三角形(用序号写出所有情形);A B CDEO【例】如右上图所示,AB CD ∥,AC DB ∥,AB CD =,AD 与BC 交于O ,AE BC ⊥于E ,DF BC ⊥于F ,那么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哪几对?并简单说明理由.AFEO D CB【例】在AB 、AC 上各取一点E 、D ,使AE AD =,连接BD 、CE 相交于O 再连结AO 、BC ,若12∠=∠,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哪几对?并简单说明理由.21E ODCBA【例】如图所示,AB AD =,BC DC =,E F 、在AC 上,AC 与BD 相交于P .图中有几对全等三角形?请一一找出来,并简述全等的理由.FAE P DCB【例】我们知道,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它们会全等?(1)阅读与证明:对于这两个三角形均为直角三角形,显然它们全等.对于这两个三角形均为钝角三角形,可证它们全等(证明略).对于这两个三角形均为锐角三角形,它们也全等, 可证明如下:已知:ABC ∆、111A B C ∆均为锐角三角形,11AB A B =,11BC B C =,1C C ∠=∠. 求证:111ABC A B C ∆∆≌.(请你将下列证明过程补充完整.)证明:分别过点B ,1B 作BD AC ⊥于D ,1111B D AC ⊥于1D .则11190BDC B D C ∠=∠=︒,∵11BC B C =,1C C ∠=∠,∴111BCD B C D ∆∆≌ ∴11BD B D =DCBA D 1C 1B 1A 1(2)归纳与叙述:由⑴可得到一个正确结论,请你写出这个结论.。

三角形培优训练100题集锦学生用

三角形培优训练100题集锦学生用

三角形培优训练100题集锦(学生用)三角形培优训练专题【三角形辅助线做法】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

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

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

2、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

3、遇到角平分线,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

4、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平移”或“翻转折叠”。

5、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是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

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

6、 已知某线段的垂直平分线,那么可以在垂直平分线上的某点向该线段的两个端点作连线,出一对全等三角形。

7、特殊方法:在求有关三角形的定值一类的问题时,常把某点到原三角形各顶点的线段连接起来,利用三角形面积的知识解答。

1、已知,如图ABC ∆中,5=AB ,3=AC ,求中线AD 的取值范围。

分析:本题的关键是如何把AB ,AC ,AD 三条线段转化到同一个三角形当中。

解:延长AD 到E ,使DA DE =,连接BE 又∵CD BD =,CDA BDE ∠=∠ ∴()SAS CDA BDE ∆≅∆,3==AC BE∵BE AB AE BE AB +- (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 即822 ADEC AB D∴41 AD2、如图,ABC ∆中,E 、F 分别在AB 、AC 上,DF DE ⊥,D 是中点,试比较CF BE +与EF 的大小。

八下第一章《三角形证明》培优提高

八下第一章《三角形证明》培优提高

八年级下册第一章《三角形证明》培优提高(郑学专用)一、选择题:1、已知△ABC中,A B=AC,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D,△ABC和△DBC的周长分别是60 cm和38 cm,则△ABC的腰和底边长分别为()A.24 cm和12 cm B.16 cm和22 cm C.20 cm和16 cm D.22 cm和16 cm2、(2015•郴州)如图,在Rt△ACB中,△ACB=90°,△A=25°,D是AB上一点.将Rt△ABC 沿CD折叠,使B点落在AC边上的B′处,则△ADB′等于()A.25°B.30°C.35°D.40°3、(2014•广州)在Rt△ABC中,△C=90°,AC=9,BC=12,则点C到AB的距离是()AA.B.C.D.4、(2015•恩施州)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F△AB,垂足为F,DE=DG,△ADG和△AED 的面积分别为50和39,则△EDF的面积为()A.11B.5。

5C.7D.3.5(选择4)(选择6) (选择7)(选择9)5、(2013•广安)已知等腰△ABC中,AD⊥BC于点D,且AD=12BC,则△ABC底角为()A.45°B.75°C.45°或75°D.60°6、(2015•毕节地区)如图.在Rt△ABC中,∠A=30°,DE垂直平分斜边AC,交AB于D,E是垂足,连接CD,若BD=1,则AC的长是()A.23; B.2;C.43;D.47、(2015•贵阳)如图,在Rt△ABC中,∠ACB=90°,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于BC的延长线于F,若∠F=30°,DE=1,则EF的长是()A.3B.2C.3D.112A .20或16B .20C .16D .以上答案均不对9、(2015•三明)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在第一象限,点P 在x 轴上,若以P ,O ,A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P 共有( )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10、(2015•本溪)如图在直角△ABC 中,∠BAC=90°,AB=8,AC=6,DE 是AB 边的垂直平分线,垂足为D ,交边BC 于点E ,连接AE,则△ACE 的周长为( ) A .16B .15C .14D .1311、(2015•荆门)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P 是∠ABC 的平分线BD 上一点,PE ⊥AB 于点E ,线段BP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点F ,垂足为点Q .若BF=2,则PE 的长为( ) A .2B .C .D .312、(2015•芜湖)如图,在△ABC 中AD △BC,CE △AB ,垂足分别为D 、E ,AD 、CE 交于点H ,已知EH=EB=3,AE=4,则CH 的长是( ) A 。

(2021年整理)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证明》

(2021年整理)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证明》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证明》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证明》)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证明》的全部内容。

三角形的证明【知识点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1.判定和性质 一般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判定 边角边(SAS )、角边角(ASA ) 角角边(AAS )、边边边(SSS )具备一般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HL ) 性质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中线相等,对应高相等,对应角平分线相等2.证题的思路:⎪⎪⎪⎪⎪⎪⎪⎩⎪⎪⎪⎪⎪⎪⎪⎨⎧⎩⎨⎧⎪⎪⎩⎪⎪⎨⎧⎪⎩⎪⎨⎧⎪⎩⎪⎨⎧)找任意一边()找两角的夹边(已知两角)找夹已知边的另一角()找已知边的对角()找已知角的另一边(边为角的邻边)任意角(若边为角的对边,则找已知一边一角)找第三边()找直角()找夹角(已知两边AAS ASA ASA AAS SAS AAS SSS HL SAS 【典型例题】1.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的平分线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则能说明∠AOC =∠BOC 的依据是( )A .SSSB .ASAC .AASD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腰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B .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两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D.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如图,△ABC≌ΔADE,若∠B=80°,∠C=30°,∠DAC=35°,则∠EAC的度数为()A.40°B.35°C.30°D.25°4.已知:如图,在△MPN中,H是高MQ和NR的交点,且MQ=NQ.求证:HN=PM。

(2021年整理)三角形的证明详细知识点、例题、习题)

(2021年整理)三角形的证明详细知识点、例题、习题)

(完整版)三角形的证明详细知识点、例题、习题)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版)三角形的证明详细知识点、例题、习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三角形的证明详细知识点、例题、习题)的全部内容。

(完整版)三角形的证明详细知识点、例题、习题)编辑整理:张嬗雒老师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我们任然希望 (完整版)三角形的证明详细知识点、例题、习题) 这篇文档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我们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到下面的留言区,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下载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 <(完整版)三角形的证明详细知识点、例题、习题)〉这篇文档的全部内容。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一、全等三角形(1)定义: 能够完全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2)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3)判定:SAS 、SSS 、ASA 、AAS 、HL注:SSA,AAA 不能作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证题的思路:⎪⎪⎪⎪⎪⎪⎪⎩⎪⎪⎪⎪⎪⎪⎪⎨⎧⎩⎨⎧⎪⎪⎩⎪⎪⎨⎧⎪⎩⎪⎨⎧⎪⎩⎪⎨⎧)找任意一边()找两角的夹边(已知两角)找夹已知边的另一角()找已知边的对角()找已知角的另一边(边为角的邻边)任意角(若边为角的对边,则找已知一边一角)找第三边()找直角()找夹角(已知两边AAS ASA ASA AAS SAS AAS SSS HL SAS例题解析:二、等腰三角形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dx-三角形的证明(培优)
————————————————————————————————作者:————————————————————————————————日期:
三角形的证明(培优)
出题人:张丹霞姓名:
题型一全等三角形
例1. 将一张透明的平行四边形胶片沿对角线剪开,得到图①中的两张三角形胶片△ABC和△DEF.将这两张三角形胶片的顶点B与顶点E重合,把△DEF绕点B顺时针方向旋转,这时AC与DF相交于点O.
(1)当旋转至如图②位置,点B(E),C,D在同一直线上时,∠AFD与∠DCA的数量关系是;
(2)(2)当△DEF继续旋转至如图③位置时,(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
(3)(3)在图③中,连接BO、AD,探索BO与AD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并证明.
变式1:如图,已知点D为等腰直角△ABC内一点,∠CAD=∠CBD=15°,E为AD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CA.
(1)求证:DE平分∠BDC;
(2)若点M在DE上,且DC=DM,求证: ME=BD.
变式2:两个大小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角板如图①所示放置,图②是由它抽象出的几何图形,点B、C、E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DC.
(1)请找出图②中的全等三角形,并给予证明(说明:结论中不得含有未标识的字母);
(2)求证:DC⊥BE.
变式3: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DE=AD+BE;
(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求证:DE=AD-BE;
(3)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试问DE、AD、BE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
这个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题型二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例2. 如图1,△ABC 的边BC 在直线l 上,AC ⊥BC ,且AC =BC ;△EFP 的边FP 也在直线l 上,边EF 与边AC
重合,且EF =FP.
(1)在图1中,请你通过观察测量,猜想并写出AB 与AP 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
(2)将△EFP 沿直线l 向左平移到图2的位置时,EP 交AC 于点Q ,连结AP ,BQ.猜想并写出BQ 与AP 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请证明你的猜想;
(3)将△EFP 沿直线l 向左平移到图3的位置时,EP 的延长线交AC 的延长线于点Q ,连结AP 、BQ ,你认为(2)中所猜想的BQ 与AP 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还成立吗?若成立,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变式1: 如图,已知△ABC 中,∠ABC =45°,CD ⊥AB 于D ,BE 平分∠ABC ,且BE ⊥AC 于E ,
与CD 相交于点F ,H 是BC 边的中点,连接DH 与BE 相交于点G .
(1)求证:BF =AC ; (2)求证:CE =
2
1
BF ; (3)CE 与BG 的大小关系如何?试证明你的结论.
变式2: 已知:如图①,在平面直角坐标xOy中,边长为2的等边△OAB的顶点B在第一象限,顶点A在x 轴的正半轴上.另一等腰△OCA的顶点C在第四象限,OC=AC,∠C=120°.现有两动点P、Q分别从A、O两点同时出发,点Q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OC向点C运动,点P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沿A→O→B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即停止.
(1)求在运动过程中形成的△OPQ的面积S与运动的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并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2)在等边△OAB的边上(点A除外)存在点D,使得△OCD为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D的坐标;
(3)如图②,现有∠MCN=60°,其两边分别与OB、AB交于点M、N,连接MN.将∠MCN绕着C点旋转(0°<旋转角<60°),使得M、N始终在边OB和边AB上.试判断在这一过程中,△BMN的周长是否发生变化?若没有变化,请求出其周长;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
题型三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例3. 如图①,Rt △ABC 中,∠ACB =90°,CD ⊥AB ,垂足为D ,AF 平分∠CAB ,交CD 于点E ,交CB 于点F .
(1)求证:CE =CF ;
(2)将图①中的△ADE 沿AB 向右平移到△A'D'E'的位置,使点E'落在BC 边上,其它条件不变,如图②所示,试猜想:BE'与CF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
变式1: 已知: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一点,且BE =AC ,延长BE 交AC 于F ,
求证:AF =EF .
变式2: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直线l :y =2
1
-
x +m 与x 、y 轴的正半轴分别相交于点A 、B ,过点C )4,4(--画平行于y 轴的直线交直线AB 于点D ,CD =10. (1)求直线l 的解析式;
(2)求证:△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3)如图2,将直线l 沿y 轴负方向平移,当平移适当的距离时,直线l 与x 、y 轴分别相交于点A′、B′,
在直线CD 上存在点P ,使得△A′B′P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
题型四 等边三角形
例4. (1) 如图1,点O 是线段AD 的中点,分别以AO 和DO 为边在线段AD 的同侧作等边三角形OAB 和等边
三角形OCD ,连接AC 和BD ,相交于点E ,连接BC .求∠AEB 的大小;
(2) 如图2,△OAB 固定不动,保持△OCD 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将△OCD 绕点O 旋转(△OAB 和△OCD 不能
重叠),求∠AEB 的大小.
变式1: 如图1,已知∠ABC =90°,△ABE 是等边三角形,点P 为射线BC 上任意一点(点P 与
点B 不重合),连接AP ,将线段AP 绕点A 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AQ ,连接QE 并延长交射线BC 于点F .
(1)如图2,当BP =BA 时,∠EBF = ,猜想∠QFC = ;
(2)如图1,当点P 为射线BC 上任意一点时,猜想∠QFC 的度数,并加以证明;
(3)已知线段AB =32,设BP =x ,点Q 到射线BC 的距离为y ,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
题型五 直角三角形
例5. 已知Rt ABC ∆中,o
90ACB ∠=,AC BC =,o
45MCN ∠=.
(1) 如图○
1,当M 、N 在AB 上时,求证:222
MN AM BN =+; (2) 如图○
2,将MCN ∠绕C 点旋转,当M 在BA 的延长线上时,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变式1: 如图,在Rt ABC ∆中,o
90A ∠=,D 为斜边BC 的中点,DE DF ⊥,求证:222
EF BE CF =+.
变式2: 如图,在Rt ABC ∆中,o
90ACB ∠=,CD AB ⊥于D ,设AC b =,BC a =,AB c =,CD h =.
求证:(1)
222
111
a b h +=
; (2)a b c h +<+; (3)以a b +、h 、c h +为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A
B C
M
N
A
B
C
N
M A
B
C
D
E
F A
B
C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