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
《元日》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元日宋代:王安石原文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注释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
除,逝去。
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也作春联。
赏析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
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
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
“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
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
“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不仅是政治家,还是诗人。
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
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
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
《元日》全文及分析
《元日》全文及分析“元日”通常指的是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春节。
在古代,许多文人墨客都曾以“元日”为题创作诗词,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宋代王安石的《元日》。
王安石的《元日》全文如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爆竹声中一岁除”,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
这句诗开篇就营造出了热闹、喜庆的节日氛围。
爆竹,是古代人们在春节时用来驱邪避灾的一种习俗,爆竹的声响宣告着旧岁的结束,新岁的开始。
这种热闹的场景,让人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新年的欢快与活力。
“春风送暖入屠苏”,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的气息,人们欢快地畅饮着屠苏酒。
屠苏是一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据说在古代,新年时饮屠苏酒有预防疫病、祈求健康长寿的寓意。
春风送暖,不仅带来了自然的温暖,更带来了人们心中对新年的美好期待和憧憬。
“千门万户曈曈日”,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到处都是一片明亮的景象。
“曈曈”形容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这句诗描绘出了新年第一天阳光普照的祥和画面,给人以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感觉。
“总把新桃换旧符”,人们总是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桃符是古代挂在大门上的两块画着门神或写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用于辟邪。
换桃符这一习俗,象征着除旧迎新,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平安幸福的期盼。
这首诗短短四句,却生动地展现了宋代春节的欢乐氛围和人们的迎新之情。
从爆竹声响到春风送暖,从曈曈日色到新桃旧符的更替,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浓郁的节日气息。
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朴素自然。
诗人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节日元素,如爆竹、屠苏、桃符等,以点带面地展现了整个春节的热闹景象和人们的喜悦心情。
同时,诗歌还运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爆竹声中一岁除”与“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与“总把新桃换旧符”,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从主题思想来看,《元日》不仅仅是对春节习俗的描绘,更蕴含了诗人对除旧布新、革故鼎新的期盼和对新生活的向往。
元日指的是哪一天
元日指的是哪一天
元日通常是指正月初一,也就是新年。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即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是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和新的一年的开始。
这一天中国民间有许多传统民俗活动,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热闹喜庆气氛洋溢;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
习俗
春节,即农历新年,一年之岁首,传统上的“年节”。
春节的别称甚多,分别有新春、新岁、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等,口头上又称度岁、过年、过大年。
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祭祀活动演变来。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古代人民丰富的社会文化生活,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古代民间,人们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便开始“忙年”了,一直到正月十九日。
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新年才算结束。
元日的古诗诗意
元日的古诗诗意
以下是三条关于“元日”古诗诗意的诗句及相关内容:
1.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句诗出自王安石的
《元日》。
意思就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哎呀,你想想看,这就好像过年的时候我们大家
欢欢喜喜地贴春联一样呀!过年了,每家每户不都热热闹闹地贴上新对联,迎接新年的到来嘛!
例子:就像我们家呀,每年元日,爸爸妈妈带着我一起把旧春联撕掉,贴上漂亮的新春联,那场面可温馨啦,这不就是诗里说的“千门万户曈
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嘛!
2.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这是明代诗人文征明
《拜年》中的诗句。
说的是不要求见面只是希望通过拜贴来问候,因此
我的屋中早上堆满了各种名贵的拜贴。
哇塞,这就好像现在过年我们收
到好多好多的祝福短信一样呢!
例子:你看呀,现在过年虽然不流行送名帖了,但我们的手机不就会被各种拜年短信塞满嘛,和诗里说的“名纸朝来满敝庐”多像呀!
3.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这来自陆游的《除夜雪》。
意思是盛了半盏屠苏酒的杯子还没有来得及举起庆贺,我依旧在灯下用
草字体赶写着迎春的桃符。
这感觉就像是在除夕夜,还没来得及好好享
受美酒,就着急地去准备新年的装饰啦!
例子:就像我有一年除夕夜,正想尝尝那美味的屠苏酒呢,就被大人叫去帮忙写福字、贴桃符,可不就是“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
符”嘛!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这些元日的古诗真的太生动有趣啦,把古代过年的情景描绘得栩栩如生,让我们能感受到那份浓浓的年味穿越千年而来!。
《元日》原文、翻译及赏析
《元日》原文、翻译及赏析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
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元日》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元日宋代: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注释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
除,逝去。
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也作春联。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王安石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
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宋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
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同年新年,王安石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
一片爆竹声中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了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过年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逢年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今天。
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元日》原文翻译以及赏析王安石
《元日》原文翻译以及赏析王安石《元日》原文翻译以及赏析王安石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王安石《元日》原文翻译以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赏析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
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至今。
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
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
挂桃符,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
“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
诗是人们的心声。
不少论诗者注意到,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王安石这首诗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是因为他当时正出任宰相,推行新法。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改革家,他在任期间,正如眼前人们把新的桃符代替旧的一样,革除旧政,施行新政。
王安石对新政充满信心,所以反映到诗中就分外开朗。
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曈曈日”照着“千门万户”,这不是平常的太阳,而是新生活的开始,变法带给百姓的是一片光明。
元日王安石古诗
元日王安石古诗元日王安石古诗1元日,指吉日;正月初一。
见《书·舜典》:“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
”孔传:“月正,正月;元日,上日也。
”元日[北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元日基本解释(1)指吉日。
《汉书·王莽传中》:“冠以戊子为元日,昏(婚)以戊寅之旬为忌日,百姓多不从者。
”;颜师古注:“元,善也。
”(2)指正月初一日。
《书·舜典》:“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相祖。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这一天中国民间有许多传统民俗活动,包括贴春联和门神,除夕守岁,开门爆竹一是指吉日。
元日王安石古诗2元日朝代:宋代作者:王安石原文: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
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元日”是阴历正月初一。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到今天。
屠苏,指古代春节时喝的用屠苏草或几种草药泡的酒。
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这两句是说:在爆竹的响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
人们喝着过节的屠苏酒,暖洋洋地感到春天已经来临。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
“曈曈日”,指由暗转明的朝阳。
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
桃符:指画有神荼、郁垒两个神像或写有这两个神像名字的桃木板,正月初一清晨挂在门上,以求“避邪”。
【古诗元日王安石】元日王安石的诗的意思
【古诗元日王安石】元日王安石的诗的意思《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为大家分享元日的原文翻译,欢迎欣赏!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
人们饮美味的屠苏酒时,又有和暖的春风铺面而来,好不惬意!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鉴赏: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
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至今。
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
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
挂桃符,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
“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
诗是人们的心声。
不少论诗者注意到,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王安石这首诗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是因为他当时正出任宰相,推行新法。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改革家,他在任期间,正如眼前人们把新的桃符代替旧的一样,革除旧政,施行新政。
王安石对新政充满信心,所以反映到诗中就分外开朗。
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曈曈日”照着“千门万户”,这不是平常的太阳,而是新生活的开始,变法带给百姓的是一片光明。
《元日》王安石翻译
《元日》王安石翻译《元日》王安石翻译王安石的《元日》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下面是小编收集这首诗的中英文翻译,我们一起阅读学习吧。
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现在的春节。
爆竹:鞭炮。
山家以除夕烧竹,竹爆裂之声令山魈畏惧而远避。
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屠苏:屠苏酒。
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
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曈曈:光辉灿烂。
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桃符: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后来演变成春联。
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
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译诗、诗意](一)爆竹声中送走了旧的一年,春风已把温暖送进了屠苏酒碗。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门万户,家家都用新的桃符把旧的桃符更换。
(二)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
人们饮美味的屠苏酒时,又有和暖的春风铺面而来,好不惬意!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英文翻译]New Year's DayWang AnshiAmid the boom of firecrackers a year has come to an end,And the spring wind has wafted warm breath to the wine.While the rising sun shines over each and every household, People would put up new peachwood charm for the old.《元日》赏析: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古诗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翻译赏析
古诗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翻译赏析《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作者是宋朝文学家王安石。
其古诗全文如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前言】《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注释】⑴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⑵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
除,逝去。
⑶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⑷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⑸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也作春联。
【翻译】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赏析】此诗作于作者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
1067年宋神宗继位,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
次年任参知政事OrG/b/486htm,主持变法。
同年新年,王安石见家家忙着准备过春节,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
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
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王安石古诗《元日》
王安石古诗《元日》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王安石古诗《元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元日》年代: 宋作者: 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1)元日:阴历正月初一。
(2)屠苏:美酒名。
(3)曈曈[音“童童”]:形容太阳刚出的样子。
(4)桃:桃符。
古时习俗,元旦用桃木写神茶、郁垒二神名,悬挂门旁,以为能压邪。
译文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
人们饮美味的屠苏酒时,又有和暖的春风铺面而来,好不惬意!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
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
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
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
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
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
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
元日原文翻译及赏析
元日原文翻译及赏析元日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元日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元日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注释⑴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⑵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
除,逝去。
⑶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⑷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⑸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也作春联。
赏析: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作者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
1067年宋神宗继位,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
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同年新年,王安石见家家忙着准备过春节,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
赏析二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
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
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王安石的《元日》赏析
王安石的《元日》赏析王安石的《元日》赏析导语:《元日》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名作。
描写了宋代人过春节的场面:春风送暖,旭日初升,家家户户点燃爆竹的景象。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王安石的《元日》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元日宋代: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注释⑴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⑵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
除,逝去。
⑶屠苏:“指的是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⑷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⑸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也作春联。
赏析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诗人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第一句的“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
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
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
“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
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
“新桃换旧符”与第一句的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不仅是政治家,还是诗人。
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
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关于元日的介绍
关于元日的介绍
元日,即农历正月初一,也被称为元朔、元正、正旦、端日、新年、元春等。
这个节日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在古代,人们认为元日是“初始之日”,含有“始”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因此“元日”意即“初始之日”。
这个节日被视为一年中最吉祥的日子,人们在这一天进行各种庆祝活动,祈求来年的好运和丰收。
在元日,人们会进行一些特别的活动,如放鞭炮、吃团圆饭、拜年等。
放鞭炮是为了驱赶恶鬼和带来好运,而吃团圆饭和拜年则是为了增进亲朋好友之间的感情,祝福彼此身体健康、事业顺利。
此外,元日也是春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
在这些节日里,人们会进行一些传统的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赏花灯、猜灯谜等,这些活动不仅富有文化内涵,而且也为节日增添了浓厚的喜庆氛围。
总的来说,元日是一个富含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的节日,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王安石的元日原诗和诗意
王安石的元日原诗和诗意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诗意:
- “爆竹声中一岁除”:在爆竹声里旧的一年已经过去。
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这种活动在新年到来之际进行,意味着旧的一年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结束了。
- “春风送暖入屠苏”: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屠苏是一种药酒,在正月初一的时候,全家老小都要按照先幼后长的次序饮屠苏酒,以驱邪避瘟,祈福求祥。
- “千门万户曈曈日”: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
曈曈形容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新年的早晨,阳光洒满大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 “总把新桃换旧符”: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桃符是古代一种风俗,在桃木板上画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画像,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每年新年时都要更换新的桃符,这里“新桃换旧符”也象征着除旧布新,万象更新。
整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王安石《元日》诗意赏析
王安⽯《元⽇》诗意赏析相关推荐王安⽯《元⽇》诗意赏析 《元⽇》是北宋政治家王安⽯创作的⼀⾸七⾔绝句。
这⾸诗描写新年元⽇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景象,抒发了作者⾰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以下是⼩编整理的《元⽇》诗意赏析,欢迎阅读收藏。
【作者简介】王安⽯(1021—1086),字介甫,号半⼭,⼈称半⼭居⼠。
封为舒国公,后⼜改封荆国公。
世⼈⼜称“王荆公”。
汉族江右民系,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今临川区邓家巷)⼈。
庆历⼆年(1042年)进⼠。
嘉祐三年(1058年)上万⾔书,提出变法主张。
宋神宗熙宁⼆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推⾏新法。
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次年复任宰相;熙宁九年(1076年)再次罢相,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半⼭园,封舒国公,不久改封荆,世称荆公。
卒谥⽂。
执政期间,曾与其⼦王雱及吕惠卿等注释《诗经》《尚书》《周官》,时称《三经新义》。
其⽂雄健峭拔,为“唐宋⼋⼤家”之⼀;诗歌遒劲清新。
所著《字说》《钟⼭⼀⽇录》等,多已散佚。
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后⼈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等。
王安⽯《元⽇》 爆⽵声中⼀岁除, 春风送暖⼊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 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诗《元⽇》赏析 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
⼀⽚爆⽵声送⾛了旧的⼀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息。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元⽇”是阴历正⽉初⼀。
这是⼀⾸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活细节:点燃爆⽵,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新年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氛的景象,也抒发了作者⾰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爆⽵声中⼀岁除,春风送暖⼊屠苏。
”逢年过节燃放爆⽵,这种习俗古已有之,⼀直延续到今天。
屠苏,指古代春节时喝的⽤屠苏草或⼏种草药泡的酒。
古代风俗,每年正⽉初⼀,全家⽼⼩喝屠苏酒,然后⽤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元日》原文翻译及作品赏析
《元日》原文翻译及作品赏析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元日》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元日》原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词语注释 ⑴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⑵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
除,逝去。
⑶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⑷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⑸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也作春联。
《元日》原文翻译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元日》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
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
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四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快要放寒假了,你们能想起来每年放假咱们在家里过得最大,最热闹的节日是什么节日吗?(春节)
2.春节是个喜庆的节日,能说说你们是怎么过的吗?指名交流,教师适当引导:说说自家或见过别人家怎么过节。
A:放鞭炮(引导学生知道人们大多喜欢在大年三十晚上12点放鞭炮,目的是告别旧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
B:吃年夜饭,喝洒庆祝(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新起点的开始,预祝有一个新的、美好的未来。
)
C:贴对联(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
3.那你知道春节指的是农历的哪一天吗?(指名并板书:正月初一)这一天在古时候又叫做“元日”教师板书课文题目,解释题目。
师:元在字典中的解释有:开始的,第一。
(2)为首。
(3)主要、根本。
(4)元素。
(5)构成一个整体的。
(6)货币单位。
(指名读)你认为在这里是哪种解释?教师:“元日”就是一年的开始,也就是春节。
师补充:古人认为元日是一年的开始。
4.下面我们来看这首诗的作者:
提问学生,以前有没有接触过王安石的作品?
《元日》是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写的一首吟咏农历元日即春节的七言绝句。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作此诗时,王安石此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多年的愿望就要实现,王安石心中十分喜悦,这年的春节前夕,他便写下了这首《元日》。
二.多维互动
1.教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什么地方停顿,并标一标。
2.学生结合生字的认读,自读古诗。
3.同学间互相检查读。
4.指名读一读(学生单独读,男女生分开读,分小组读,师生配合读。
)
5.集体读一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适当点评。
6.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7.教师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8.指名读,然后再交流读。
(学生领读)
9.教师指导,强调要点,组词。
师:课文上说,过年的时候放鞭炮,这鞭炮,用了什么词?预设:爆竹。
师:对啊,大家写上这个词,想象它怎么就是鞭炮呢?预设:在竹子里安装火药,爆炸,出花,出响。
师:没错!那,这“爆”字该怎么写呢?火药的“火”作形旁,暴躁的“暴”作声旁,两个熟字合起来,很好记。
那么爆可以组的词语有哪些呢?提问学生,再进行补充。
(爆破,爆发,爆竹。
注意跟瀑的
区分)猛然破裂;突然发生;烹调方法,用滚水稍微一煮或用滚油稍微一炸。
苏上下结构,植物名;假死后再活过来;指江苏或江苏杭州(苏醒,苏州,复苏,江苏。
注意和芳的区分)上有苏杭,下有天堂
桃左右结构,桃树,落叶乔木,果实叫桃子或者桃儿,可以吃(桃子,桃树。
注意和挑的区分)
符,上下结构,代表事物的标记,记号;相合(符合,符号,符咒,音符,桃符。
注意和筏的区分)。
语文天地
读一读,填一填
10.课堂练习
带拼音写两遍展示学生作品(好的地方,易错地方)
再写一遍
三.归纳总结
对所学生字进行记忆,书写。
教学目标
1.了解诗句中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句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元日这首诗,下面我们一起来具体学习一下这首诗的内容。
学生齐读一遍。
2.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老师把古诗中的一些词语请了出来,你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词语,抽读,齐读)
“爆竹”是什么?(鞭炮)古代在竹筒里装硝石,然后把它放到火里烧,这时就会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所以爆字是火字旁的。
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了。
这个字与哪个字相似呢?(瀑)为什么它是火字旁,而瀑是三点水旁?
屠苏,这就是屠苏,是一种草名,所以苏是草字头。
屠苏是指用屠苏草泡成的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
这种酒不但能防治百病,甚至可以赐吉祥。
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都在元日这天朝东喝屠苏酒。
曈曈日,曈字是什么偏旁,和什么有关?曈曈日就是指初升的太阳。
古代的人喜欢大年初一把大门敞开,迎接初升的太阳。
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茶、郁垒
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演变到现在,人们大多会用对联贴于大门上。
3.诗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请大家读诗的前两句(课件出示前两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1)你有没有不理解的字词,请你提出来?(一岁除,岁,指年,除,去一年过去了)(2)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板书放爆竹、喝屠苏) (3)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吗?(在清脆的爆竹声中又送走了一年,在送暖的春风中,阖家欢饮屠苏美酒。
)(4)过年了,多热闹啊!你当时的心情怎么样?你能把当时的那种心情读出来吗?请你试着读一读(练读,指名读,范读,练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生评)老师也感受到人们当时非常开心,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再次感受一下过年家家户户放鞭炮、和屠苏酒的热闹气氛吧!。
(齐读)真棒,从你们的读中老师切实感受到了春节时开心、热闹的场面。
学习“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1)在这个句子中你还有不理解的词吗?(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那千门万户瞳瞳日是什么意思呢?(千家万户迎来了曈曈红日)(板书迎红日)
(2)从这首诗里你还仿佛看到了什么?(板书换桃符)
(3)你能把后两句的意思说一说吗?(在守夜中,千家万户迎来了曈曈红日,然后用新的桃符换去旧的桃符。
)
同学们,新的一年到了,家家户户贴上了红红的春联,挂上了红红的
灯笼,人们走家窜户,到处洋溢着一片喜庆。
现在就请你把这种感受用读表达出来吧!(齐读后两句)
在清脆的爆竹声中,我们又送走了一年,在温暖的春风中,家家户户,合家欢聚畅饮着美酒。
在守夜中,千家万户迎来新年第一缕灿烂的阳光,然后用新的桃符换去了旧的桃符,春节是多么热闹、多么喜庆呀!让我们再来有感情的读一读这首小诗。
4.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场景呢?(描绘了全民族欢度春节,辞旧迎新的喜庆情景)那么在这种场景下,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表达了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和共同追求。
)元日
宋王安石
放爆竹
喝屠苏欢天喜地
迎红日美好期盼
换桃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