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例乳前牙反合的疗效分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上矫治乳前牙反合的成功要素。方法:将60例前牙反合患儿分两组,分别使用上颌双曲舌簧合垫矫治器和上颌导弓式合垫矫治器矫治。结果:所有配合患儿经2~5个月矫治,均完全解除反合,取得满意的矫治效果。结论:两种矫治器矫治反合的效果无明显差异,关键是恢复了下颌的正常位置从而解除反合。

关键词:乳前牙反合矫治疗效

前牙反合俗称"地包天",是安氏iii类错合的主要症状之一,据中华口腔医学会2000年的调查表明,中国人群安氏iii类错合乳牙列发病率为14.94%【1】。由于前牙反合不经矫治有随生长逐渐加重的趋势,早期矫治尤为重要。早期矫治方法相对简单,且有利于颌面部向正常方向发育【2】。此类患者如不及时矫正,可影响上下颌骨的正常发育,不仅造成颌骨畸形,也同时影响患者面部的美观、发音、咀嚼功能,甚至对患者的心理造成影响。因此对此类患儿的矫治应在颌骨发育高峰之前。但一些患儿家长对此种错合畸形缺乏足够的认识,就诊时往往已经错过矫治的最佳时机。合垫活动矫治器是矫治乳前牙反合常用而且有效的矫治器之一,它以体积小、戴用舒适、摘戴方便、患儿容易接受[3]等优点,一直在临床广泛应用。缺点是对患者发音、咀嚼功能影响较大,舒适性较差,需要患者合作。

1 资料与诊断

2009-2011年收集3.5-6岁就诊乳前牙反合患儿100余例, 详细了解反合患者的病史、家族史、哺乳方式及有无不良习惯等。选出其中上前牙不舌倾的60例男26例,女3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制作上颌双曲舌簧合垫矫治器;实验组:制作上颌导弓式合垫矫治器进行矫治。(上前牙舌倾的患儿则必须制作上颌双曲舌簧合垫矫治器,在矫治反合的同时矫正上切牙的舌倾。)

口腔检查: 包括患儿面部正面及侧面形态,颏部及上唇区形态,龋齿、前牙反合牙位,乳尖牙磨耗情况,下颌后退情况等。

诊断: 面部形态基本正常,上唇区稍显凹陷或正常,下颌均能后退至前牙对刃,故初步诊断此60例患儿均为功能性反合。

2 方法

①咬合重建:取工作模型,按前牙对刃关系建立咬合,上下前牙垂直打开1-2mm上合架。②矫治器由舌簧合垫或导弓组成:磨牙均用0.7mm的不锈钢丝制作箭头卡,前牙:对照组用0.50mm 正畸丝制作双曲舌簧置于上前牙的舌颈部;试验组用0.8mm的不锈钢丝制作上颌的双曲导弓,唇弓通过水平曲置于下前牙中下1/3处,形成诱导弓。均使用自凝塑料涂布基托及非解剖式合垫。③有乳尖牙干扰合的先磨除合干扰,佩戴矫治器后嘱患者每2周复诊1次,对照组每次稍微调节上颌舌簧使前牙唇向移动,实验组调节导弓,对下切牙有逐步内收作用。解除反咬合后,分次调磨合垫,使双侧后牙建立正常咬合。

3 治疗结果

两组59例患儿均全天佩戴矫治器,疗程最短1.5个月,最长的5个月。平均3个月矫治,除一例女患儿(因家长的过度宠爱)无法持续戴用矫治器而放弃治疗,其余病例覆盖、覆颌全部达到正常,恢复下颌正常咬合位置。

4 随访

疗效观察:矫治结束后,嘱患者每半年复查1次,做定期观察直至上中切牙替换后,以了解疗效的稳定性。有5例患者在恒牙早期再次出现前牙反颌。分析原因,可能与家族性遗传因素或不良习惯未破除有关。

5 讨论

5.1适应证的选择:i.年龄均在四岁左右,此阶段患儿乳牙合已完全建立并趋于稳定,乳

牙根尚未因恒牙的萌出而开始发生吸收;而且患儿的依从性、合作性也能达到矫治的要求。ii.乳前牙反合且上中切牙不舌倾的病例,反合程度均不是很严重,没有明显的骨性反牙合特征。iii.反覆合为中等程度。本文所选病例使用合垫活动矫治器技术较为适合。

5.2儿童期是颌骨发育的重要关键时期,正常的牙齿排列和颌关系可促进颌骨正常生长发育。一般认为乳牙反合不经矫正半数以上将发展为恒前牙反合,且症状会有所加重;乳牙反合矫正后,恒牙反合的可能性减小,即使发生,症状大多较轻。乳前牙反合病例中,牙性和功能性反合的病例比较常见,颌骨畸形一般不明显。此期的治疗目的在于:⑴恢复下颌正常咬合位置,改善骨面型。⑵解除前牙反合,促进上颌发育、抑制下颌过度发育。尽早消除反牙合对颌面正常生长发育的影响,对乳牙施以合适的矫治力,恒牙胚可随乳牙向相应方向移动,引导

恒牙胚进入正常萌出道[4]。最佳矫治时间在3~5岁,疗程一般为3~5个月[5]。本实验也同样说明乳牙期反合患儿大部分是由于下颌的位置异常(即下颌前伸不良习惯)导致,经合垫治疗使下颌回到正常位置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