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易错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合集下载

2024年高中地理必修二人文地理易错点

2024年高中地理必修二人文地理易错点

高中地理必修二人文地理易错点1.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不仅包括自然因素( 如气候、地形、水源等),还包括人文因素( 如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政治、军事、文化等)。

需注意各因素的具体影响及特例,如热带多雨区的高原山地、热带干旱区的高原山地可能人口密集。

2.工业主导因素的判定:要根据具体工业特点和相关因素进行判断,例如原料导向型工业 如制糖厂、水果罐头厂等)、市场导向型工业( 如印刷厂、啤酒厂等)、动力导向型工业( 如冶金工业)、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如普通服装加工厂等)、技术导向型工业 如集成电路厂、精密仪器厂等)。

注意一些特殊案例,如黑龙江的伊春家具厂是原料导向型,而南京、北京的石化工业是市场指向型,大庆的石化工业则是原料指向型等。

3.在经纬网地图上判断方向时,需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取劣弧)”的法则。

但当经纬网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直线时,也可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法则。

4.进行比例尺换算时,要注意实地距离和图上距离单位的统一。

5.地方时和区时计算时,需注意北京的时间 北京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 东八区的区时、120°E(经线的地方时)的区别,判断两地东西位置关系以确定加或减时间差 东加西减),还要注意是否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 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6.判断晨线和昏线,要依据地球自转方向和昼夜分布状况: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晨线以东为昼半球,昏线以东为夜半球。

7.在经纬网地图上推算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应取通过这两点的球面大圆上的劣弧进行计算。

8.正午太阳高度是特殊时刻( 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相关,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

9.判读光照图和统计图时,要充分利用图中的各种信息,如光照图中的晨线、昏线、太阳直射纬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以及统计图中的横坐标名称、纵坐标名称、数值正负、线条升降等。

10.南北半球月份相同,但季节相反,如(7(月份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则为冬季。

备考高考:地理易错知识点汇总,建议收藏!

备考高考:地理易错知识点汇总,建议收藏!

地理易错知识点汇总
地理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它帮助我们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

同学们,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你是否会遇到一些问题?几天瑞德特教育地理鲁老师整理了高中地理中最易错的一些知识点与大家分享,望能帮助到同学们!
1.山顶与山谷(平原)的日温差比较
2.湿度大的空气与湿度小的空气的质量大小
3.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比重都较低?
4.关于“秋高气爽”理解不透彻
5.关于光热分辨不清
6.关于冰雪融水与季节性积雪融水的区别
7.关于秘鲁洋流的成因
8.关于冷锋以及锋面雨倾斜方向的误区
9.关于非地带性因素在气候方面的表现。

完整版高考地理易混淆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考地理易混淆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易混淆知识点总结1.天体与天系统统天体是就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而言的,各种星体和星际物质的通称。

天系统统是就天体的运动关系而言的,是指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互相绕转所构成的相对独立和层决不一样样的系统。

2.流星体、流星现象与陨星运转于行星际空间的固体块和尘粒称流星体。

当它高速冲入地球大气层,与空气分子激烈碰撞而燃烧产:生的光迹称为流星现象。

下降到地面未能燃烧尽的流星体的残骸则称陨星。

3.日夜之分、日夜更替与日夜长短日夜之分是指因为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而惹起地表向日的一半光明而对应的另一半黑暗的现象。

日夜更替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使地球产生的白天与黑夜以一个太阳日(24 小时 ) 为周期的交替现象。

而日夜长短、是因为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公转惹起太阳直射点的挪动,使除命道外的各纬度日夜长短产生周年变化的现象。

4.节气与季节节气是依据天气和物候的演变状况确立的,以太阳在黄道上运转 15。

为区分标准,一个回归年有24 个节气。

季节 ; 是根据各地中午太阳高度和日夜长短的周年变化状况确立的,以太阳在黄道上运转90 度为区分标准 ; 两者在必定程度上都反映了一年中寒来暑往及物候的更正状况。

5.气温递减率与地温递加率前者表示对流层内气温随高度而逐渐下降的变化率。

均匀每上升 100 米,气温下降 0.6 ℃。

后者表示常温层以下必定深度内,地温随深度逐渐增高的变化率。

均匀每深100 米,温度增高 3℃。

6.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强度与太阳常数太阳辐射是一个物理看法。

是指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电磁波和粒子流。

太阳辐射强度是一个物理变量,指每平方厘米的地球表面每分钟获取的太阳辐射能量。

其大小随纬度、太阳高度和时间而变。

而太阳常数是一个物理常量,指在日地均匀距离条件下,地球大气上界太阳高度角为90 时的太阳辐射强度。

其数值为8.16 焦 / 厘米分。

7.海陆风、季风与季风气侯海陆风是由海陆之间的气压日变化而惹起的,仅出此刻滨海地区,是一日以内风向转变的现象。

高中地理易错知识点

高中地理易错知识点

高中地理易错知识点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同学们常常会在一些知识点上犯错。

下面我们就来梳理一下那些容易出错的部分,帮助大家更清晰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一、地球运动1、昼夜长短的变化很多同学在判断昼夜长短变化时容易出错。

要记住,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南半球反之。

而在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在计算昼夜长短时,一定要注意昼弧和夜弧所跨的经度。

2、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和变化规律是个易错点。

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90°当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的差值。

要注意,当所求地点与直射点在同一半球时,纬度差用减法;在不同半球时,纬度差用加法。

3、时区和区时计算时区和区时的时候容易混淆。

全球共分为 24 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 15°。

求某地所在时区,用该地经度除以 15°,若余数小于75°,商数即为该地所在时区;若余数大于 75°,商数加 1 即为该地所在时区。

区时的计算要注意“东加西减”原则。

二、大气环流1、热力环流热力环流的原理理解不透彻容易出错。

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冷却地区大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

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

2、三圈环流在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中,容易忽略一些细节。

比如,赤道地区受热,空气上升,在高空形成高压,向南北两侧分流。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在 30°附近下沉,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3、季风环流季风的成因是个易错点。

东亚季风主要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冬季吹西北风,夏季吹东南风;南亚季风冬季吹东北风,夏季吹西南风,其形成原因除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外,还有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三、气候类型1、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容易记错。

例如,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 30°40°大陆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 40° 60°大陆西岸。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易错知识点整理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易错知识点整理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易错知识点整理1.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越多,人口合理容量越大。

(______)【答案】错误【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合理容量,试题难度容易。

【详解】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所以本题错误。

2.区域环境承载力首先取决于资源的丰富程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关。

【答案】错误【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环境承载力。

【详解】环境承载力指环境所能容纳的人口的能力,影响该能力大小的首因素是自然资源,因自然资源是供养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基础;而科技水平、地区开放程度和生活消费水平等,对环境承载力的大小都有影响,故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故该说法错误。

3.在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______)【答案】正确【详解】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它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此说法正确。

4.管道运输具有运量大、连续性强、损耗小、受自然条件影响小的特点。

(____)【答案】正确【详解】管道运输是用管道作为运输工具的一种长距离输送液体和气体物资的输方式,是一种专门由生产地向市场输送石油、煤和化学产品的运输方式。

管道运输具有运量大,连续性强,损耗小,受自然条件影响小的特点。

故本题正确。

5.经济因素是导致三峡库区许多居民迁移的主要原因(______)【答案】错误【详解】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三峡水库的修建导致了大量的库区土地的淹没,库区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由此产生了许多移民,因此三峡移民属于工程移民,故本题错误。

6.城市化指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也包括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____)【答案】正确【详解】城市化一般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的过程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也属于城市化现象,故正确。

高二地理必修3知识点易错

高二地理必修3知识点易错

高二地理必修3知识点易错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知识点繁多且内容复杂。

对高二地理必修3中的知识点,很多同学容易存在一些易错的问题。

下面将对其中的几个易错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解析,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1. 地貌类型的划分地貌类型是指地壳上反映地表组成、形态及其发育规律的总和。

在高二地理必修3中,常见的地貌类型有平原、高原、山地和盆地等。

在考试中,同学们容易混淆这些地貌类型的特征和形成原因。

平原是指地势相对平坦且海拔较低的地区,常见于河流冲积平原和沿海沉积平原;高原是指相对海拔较高的平坦地带,由于区域隆起或侵蚀作用形成;山地是指地势高峻、起伏较大的地区,存在着明显的地形差异;盆地是指四周环山而内部地势相对低洼的地区。

因此,在学习中要注意区分不同地貌类型的特征和形成原因,避免混淆。

2. 地球内部结构地球内部结构是地理学中重要的知识点之一,对于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至关重要。

在学习地球内部结构时,同学们容易混淆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特点和特征。

地壳是指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体,分为洲际壳和洋壳;地幔是地壳与地核之间的过渡层,由固态硅酸盐矿物组成;地核是地球的最内层,分为外核和内核。

同学们要注意理解地球内部结构的层次划分和各层之间的特点,避免混淆和误解。

3. 人口迁移与城市规模人口迁移和城市规模是地理学中重要的研究内容。

在高二地理必修3中,同学们容易混淆人口迁移与城市规模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由一地迁移到另一地的过程,通常包括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城市之间的人口迁移等;城市规模是指城市人口数量的大小。

同学们要注意区分人口迁移和城市规模的概念,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4.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基于计算机软硬件和空间数据,用于捕捉、存储、查询、分析和显示各种地理信息的技术系统。

在学习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时,同学们容易忽略其实际应用领域和重要性。

地理会考知识点易错高二文科

地理会考知识点易错高二文科

地理会考知识点易错高二文科地理学科是文科学生中容易出现易错知识点的科目之一。

在高二的学习阶段,文科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并且要对易错的知识点加以重视。

本文将介绍高二文科地理会考的易错知识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备考。

一、自然地理1. 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形状并非完全是圆球形,而是略呈椭圆形。

这是因为地球自转引起的离心力使得赤道更宽,两极略扁。

在考试中,有时会出现关于地球形状的问题,学生需要了解地球的真实形状。

2.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形式有自转和公转两种。

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行。

学生应该清楚地了解这两种运动的特点和对地球产生的影响。

3. 地球的分布图在地理学习中,经常会遇到地球的分布图,比如人口分布图、气候带分布图等。

学生需要仔细阅读图表,并正确解读其中的信息。

二、人文地理1. 人口与人口迁移人口的数量、分布和迁移对于人文地理非常重要。

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应了解人口统计的方法和获取相关数据的途径,并学会绘制人口统计图表。

2.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学生需要了解城市化的意义、影响因素和具体过程,同时掌握相关数据和案例。

3. 区域差异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比如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教育水平等。

学生需要关注这些差异,并了解背后的原因。

三、经济地理1. 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发展模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式。

学生需要了解传统经济、工业化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经济等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并掌握其特点和发展阶段。

2. 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质量和效益的过程。

学生需要了解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内容和推动因素,同时掌握不同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实践案例。

3. 区域经济合作在全球化进程中,区域经济合作愈发重要。

学生需要了解区域经济合作的意义、方式和影响,同时了解东亚合作、欧洲联盟等实际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四、城市地理1.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

高二地理 易错知识点归纳总结 1

高二地理 易错知识点归纳总结 1

高二地理易错知识点归纳总结 1第一节1.区域的含义⑴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⑵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其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总体影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异:⑴地理环境的差异:①地理位置差异:位于北纬30度附近,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43-48度,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条件差异:长三角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三角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三角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⑵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①对农业:长三角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等,一年二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小麦等,一年一熟。

长三角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②对工商业:长三角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发展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地理易错题总结与分析

地理易错题总结与分析

高中地理各模块常考知识点总结和易错题分析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想知道,高中地理各模块常考知识点有哪些,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一、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的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荒漠化问题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产生的原因:(1) 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2)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干旱缺水问题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产生原因(华北地区):(1) 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2) 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高中二年级地理考试常见易错点分析

高中二年级地理考试常见易错点分析

高中二年级地理考试常见易错点分析在高中二年级的地理考试中,学生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易错的地方。

这些错误不仅仅是知识点的理解问题,更多地反映了学生们在备考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误区和困惑。

通过分析这些常见的易错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们在学习地理时可能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解决方法。

首先,让我们从地理考试中常见的地形地貌问题开始。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区分不同类型的地形和地貌是一个常见的挑战。

例如,在识别地形图上的不同地貌特征时,学生们可能会混淆河谷和山地,或者对平原和高原的定义模糊不清。

这些错误部分源于学生对地貌特征定义和图像识别能力的不足。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对地形特征定义的理解,通过实地考察和详细的图像分析来强化学生对地貌类型的识别能力。

其次,地理学科中的人口与城市问题也是学生们容易出错的地方之一。

在人口分布和城市发展的相关问题上,学生们可能会混淆城市化率和人口密度的计算方法,或者未能理解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原因和趋势。

这反映了他们在理解人类地理学概念时的局限性。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引导他们通过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来加深对人口变化和城市化过程的理解,同时强调数据解析和图表分析的重要性。

此外,环境问题在地理考试中也经常成为学生们易错的重要领域。

对于生态系统的理解不足或者环境保护政策的混淆,都可能导致学生们在相关问题上的答案不准确。

例如,他们可能会将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生物群落概念混淆,或者未能正确解读环境政策的影响和实施方法。

为了帮助学生在这些问题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教育者应当注重开展与实际案例相关的讨论和环境政策模拟活动,以促进他们对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深刻理解。

总之,高中二年级地理考试的常见易错点反映了学生在地理学科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普遍挑战。

通过认真分析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制定教学策略和学习资源,帮助学生们在地理学科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并增强他们对地球及其各种复杂问题的理解能力。

高二地理 易错知识点归纳总结 2

高二地理 易错知识点归纳总结 2

高二地理易错知识点归纳总结 2第二节1.森林资源现状⑴属性: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环境资源。

⑵作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吸烟除尘、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

⑶森林分布: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

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

2.热带雨林⑴分布: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道南北纬15-25度。

集中分布在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⑵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①地球之肺:深刻的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②地球的储水库: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③世界生物基因宝库: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存时间最长的场所。

⑶雨林生态①优越性:全年高温多雨,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

②脆弱性: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⑷热带雨林破坏①根本原因: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

②直接原因:人类开发。

⑸热带雨林的开发(亚马孙开发计划)① 20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生活方式落后,未开发,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②人口急剧增长,雨林遭到空前的破坏③ 1970年,巴西政府又正式公布了著名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移民亚马孙平原、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⑹雨林的保护:在当前的背景下,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①鼓励保护性开发,如雨林观光等;②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③森林选择性采伐和更新造林相结合;④加强森林缓冲区建设。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1.能源分类⑴可再生能源(举例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非可再生能源(举例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和核能)。

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①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②市场广阔:一是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二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

高中地理易错知识点

高中地理易错知识点

高中地理易错知识点高中地理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涉及的知识点较为复杂。

在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时,经常会遇到一些易错的知识点。

下面将针对高中地理易错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

一、大地形要素1.特征和分类大地形要素是指地球表面上形成的各种地形特征。

常见的大地形要素主要包括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等。

其中,山地是指海拔较高、地势陡峭的地形,多与地壳运动相关;高原是指相对平坦,具有较高海拔的地形;平原是指地势相对平坦,并且多为沉积平原或冰川平原;丘陵是指高度相对较低,坡度较缓的地形;盆地是指四周高山环绕,呈盆状的地形。

2.易混淆的地貌在地理学习中,常常容易混淆一些相似的地貌形态。

例如,峡谷和峡湾,两者都是地势低于周围的狭长地区,但峡谷多为干流侵蚀形成,形态狭长,边缘陡峭;而峡湾则多为海岸侵蚀形成,形态狭长,边缘呈缓坡状态。

此外,海岸和海湾也常容易混淆,海岸是指海洋和陆地相交的部分,形状较长而细长;而海湾是指海洋伸入陆地之间的一部分,形状较为宽阔。

二、气候要素1.温度与纬度气候的温度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纬度是决定温度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地球表面日照时间和辐射强度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得知,纬度越高,温度越低;纬度越低,温度越高。

因此,在学习气候时,要注意纬度与温度的关系。

2.地形与气候地形对气候有重要影响。

比如,山脉对气流的阻挡和抬升作用使得山地气候特征明显;高原地区通常温度较低,昼夜温差较大;平原地区由于地势较为平坦,大气运动较为顺畅,气候相对稳定等。

因此,我们在学习气候时,要考虑到地形与气候之间的关系。

三、地理统计与图示1.比例尺与图例比例尺是地图上长度(面积)与现实世界长度(面积)之间的比例关系,用来表示地图与实际距离的对应关系。

而图例是地图上各种符号与所代表实物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阅读地图时,要正确理解并运用比例尺和图例。

2.纬度和经度的表示纬度和经度是地球表面点位的表示方式。

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6.三大自然区界线(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3)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大体从昆仑山向东经过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

7.自然地区界线(1)东部季风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界线(华北暖温带湿润地区与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秦岭一淮河(1月0℃等温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②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的活动积温3200℃等值钱。

③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7500℃等值线(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的界线:贺兰山一线,相当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8.农业活动界线(1)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水田区与早作区的界线:秦岭一淮河。

9.行政区界线(1)南疆与北疆的界线(流动沙丘与固定、半固定沙丘界线):天山。

(2)湖北省与重庆市的界线:巫山。

(3)福建省与江西省的界线:武夷山。

(4)广东省与湖南省的界线:南岭。

(5)西藏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界线:昆仑山脉。

(6)甘肃省与青海省的界线:祁连山脉。

(7)四川省与陕西省的界线:大巴山脉。

10.综合地理界线(1)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①黄土高原的南界②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④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⑥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⑦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⑧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2)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东西两侧的景观也有较大差异:①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③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④牧区与农耕区通过的地方的界线⑤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⑥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通过的地方⑦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通过的地方。

高中地理易错知识点汇总范例

高中地理易错知识点汇总范例

高中地理易错知识点汇总范例1 对地图三要素理解不清容易出错的地方(1)忽视图中的指向标,仍然按照“上北下南”的方法判断方向;(2)对比例尺理解错误,不清楚比例尺的缩放状况。

复习中要关注的知识点一、如何在地图上确定方向1、在一幅地图上判断方向,首先要看是否有经纬网或指向标,如果有经纬网,则根据经纬线的走向判断(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如果有指向标,则根据指向标的箭头方向来判断(一般箭头指向北方);在没有经纬网和指向标的情况下,按照一般规律来判断(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在有经纬网或者指向标的情况下,由于其方向与普通情况不一致,同学们极易判断错误,判断时可转换试卷或者书本的角度,使其与我们习惯的方向一致(即面对地图,上侧为北方),然后进行判断。

3、以上情况为平面上方向的判断。

在宇宙空间中,如地球公转示意图中,只有东西方向,且方向根据地球公转的情况来判断(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二、比例尺复习点睛1、比例尺的缩放地图比例尺缩放的计算中常出现“放大(缩小)”、“放大到(缩小到)”和“放大了(缩小了)”等问题。

比例尺“放大到”原先的几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几;“放大”几倍或“放大了”几倍是比原比例尺多了几倍。

例如:“放大到”2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2;“放大”或“放大了”2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3。

同样,原比例尺“缩小”或“缩小了”1/5,则原比例尺乘以4/5;“缩小到”1/5就是原比例尺乘以1/5。

2、图幅的缩放图幅的缩放是面积的缩放,而比例尺的缩放是长度的缩放。

例如,比例尺放大到原图比例尺的2倍,则图幅面积放大到原图面积的4倍。

3、实地范围和纸张大小已定,绘制地图时要求确定比例尺的大小其方法是先用纸张的长度除以实地长度,得出长度比例尺,然后用纸张的宽度除以实地宽度,求出宽度比例尺,然后比较长度比例尺和宽度比例尺的大小,只能选用较小者或比较小者更小一些的比例尺,而绝不能采用大于较小者的比例尺。

地理必修二易错常识点

地理必修二易错常识点

地理必修二易错常识点记忆的常识点多了,就会混乱,造成易出错。

紧接着我们为你整理了地理必修二易错常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地理必修二易错常识点【1】1. 荒漠与荒漠化:荒漠是指气候干燥,降水量非常少的区域或自然景观,它包括沙漠、沙地、戈壁等。

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现象,是一个变化流程,其结果可能出现荒漠景观。

2. 国内的土地沙漠化主要分布于西北区域,石漠化主要分布于南方区域,盐渍化主要分布于西北区域和华北平原,冻融荒漠化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

3. 荒漠化常与贫困相伴。

土地荒漠化紧急的区域多是国内贫困人口集中分布的区域。

1. 荒漠化是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和潜在的自然因素相互影响、共同功效的产物。

2. 在荒漠化的发生和进步流程中,气候因素的变化,特别是降水量的变化,往往影响着荒漠化的进程。

3. 人类活动在荒漠化的发生和进步流程中起着要紧功效。

4. 南方丘陵山区水土流失的主要起因是当地能源缺乏,农村薪柴匮乏,乱砍滥伐紧急。

该区域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城市较多,而且这里土层薄,一旦发生水土流失,就难以治理,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远大于黄土高原。

.5. 同学们要注意:有关黄土高原区域的考查一般以经纬网图为切入点,同学们要注意典型地理事物的经纬度位置,如秦岭、大同;学会110E经线穿过的主要地理事物。

黄土高原区域一些地理事物具有典型的地理界线特点,如长城、太行山脉、秦岭、祁连山脉等,同学们要学会其地理意义。

6. 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一般可从资源、市场、交通三方面进行剖析。

资源数目和水平具有优势,市场需要量大,且交通便利的区域,资源开发条件较好。

7. 煤炭外运能力不足和水资源短缺是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

8. 山西煤炭资源丰富,以煤炭为基础的重化工业在生产流程中会造成三废污染,给山西带来紧急的生态环境问题。

9. 水力资源是不是丰富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河流的水量,二是河流的落差。

一般来讲,水量越大,落差越大,水力资源越丰富;反之水力资源越贫乏。

易错的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易错的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易错的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经纬度的理解:经度是指从本初子午面开始,向东或向西测量的度数,而纬度是从赤道开始,向北或向南测量的度数。

学生常会混淆东西经和南北纬的判断。

2. 地图比例尺的运用:地图比例尺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地面距离的比例关系,学生在使用时需注意单位换算和实际应用。

3. 地图符号解读:地图上的符号和颜色代表不同的地理要素,如蓝色通常代表水体,绿色代表植被,学生需熟悉这些基本的地图语言。

二、自然地理1. 地球运动的影响: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的昼夜更替、季节变化等自然现象,学生需理解其科学原理。

2. 气候类型判断:高中地理中会介绍多种气候类型,学生需掌握每种气候的特征,以及如何根据气温和降水量来判断气候类型。

3. 地质构造理解:板块构造理论是解释地震、火山等地质现象的基础,学生需理解板块的边界类型及其对应的地质活动。

三、人文地理1. 人口分布与迁移: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包括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学生需掌握人口迁移的模式和原因。

2.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概念、进程及其带来的问题,如城市扩张、交通拥堵等,学生应了解城市化的多维度影响。

3. 农业与工业布局: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和工业区位的选择,学生需理解不同产业布局的地理和经济原理。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应用:遥感技术在地理信息获取中的应用,如土地利用、环境监测等,学生应了解其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

2. GIS技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地理数据分析和管理中的作用,学生需掌握基础的GIS操作和分析方法。

3. 全球定位系统(GPS):GPS在定位和导航中的作用,学生应了解GPS的工作原理和常见应用。

五、资源与环境1. 资源分类与利用:自然资源的分类(如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及其合理利用的重要性,学生需了解资源的可持续管理。

2. 环境保护措施:面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学生应掌握基本的环境保护知识和措施。

3. 气候变化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学生需理解气候变化的科学原理及其应对策略。

高中地理知识点易错点总结

高中地理知识点易错点总结

高中地理知识点易错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易错点在于忽略地球非完美球体,实际上地球是一个扁球体,赤道膨胀,两极略扁。

2. 地图比例尺:学生常混淆数字式和文字式比例尺的区别,数字式是直接的数值比例,文字式则用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的对比表示。

3. 地图投影:不同地图投影会改变地理事物的形状和大小,如墨卡托投影会夸大高纬度地区的面积。

二、自然地理1. 气候类型:易将气候与天气混淆,气候是长期统计的平均状态,天气是短期内的大气状况。

2. 地壳运动:板块边界的类型(发散、收敛、横向移动)常被忽视,它们对地貌形态有重要影响。

3. 河流地貌:河流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的区分是易错点,学生往往忽略河流在不同阶段的主要作用。

三、人文地理1. 人口迁移:国际与国内迁移的区别和影响因素是易错点,需注意经济、政治、环境等因素的作用。

2.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速度和影响因素要区分,包括城市化带来的环境和社会问题。

3. 农业地域类型:不同地区的农业类型和生产方式,如水稻农业与旱作农业的区别,容易被忽视。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易混淆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的区别,主动遥感发射信号接收反射,被动遥感则接收地表自然辐射。

2. 全球定位系统(GPS):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而非地图制作或土地测量。

3. 地理信息系统(GIS):GIS的应用范围广泛,但学生常忽略其在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中的作用。

五、资源与环境1. 资源分类: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以及它们各自的管理和利用策略。

2.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和效果评估,易忽略环境政策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3.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实践,易错在于将其简单化为环境保护或经济增长的单一方面。

六、区域可持续发展1. 区域发展差异: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力的差异,以及如何因地制宜制定发展策略。

2. 灾害防治:自然灾害的成因、分布和防治措施,易错点在于忽视灾害风险评估和减灾准备的重要性。

高二地理期中考后易错知识总结第三节

高二地理期中考后易错知识总结第三节

高二地理期中考后易错知识总结第三节1.东北地区地理条件⑴自然条件:①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作物一年一熟,易受热量的影响。

(气候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②地形分布:高原(畜牧业)、平原(种植业)、山地(林业)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

③土壤: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⑵社会、经济条件:①良好的工业基础基础;②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发展外向型农业;③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地广人稀),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2.农业布局特点⑴耕作农业区:①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区;②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水稻等。

⑵林业和特产区:①林业: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②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延边生产苹果梨。

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

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

⑶畜牧业区:①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②畜种: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三河牛、三河马;松嫩平原西部:东北红牛。

3.东北商品粮基地⑴生产特点: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②地区专业化生产。

⑵其他知识:①三江平原商品率最高;②国营农场,机械化程度最高。

4.农业发展方向⑴平原区: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商品粮豆等的生产,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的能力。

)⑵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⑶山区农业:森林资源保育,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1.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及地理条件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①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②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高二地理期中易错知识点

高二地理期中易错知识点

高二地理期中易错知识点
地理学(geography)是关于地球及其特点、居民和现象的学问。

查字典地理网小编为大伙儿预备了这篇高二地理期中易错知识点。

区域的划分指标:热量带、干湿区——单一指标;文化区、我国三大自然区——综合指标。

只有行政区有明确分界线。

(如:盱眙县和金湖县、东中西三大经济带『以各省区界线为准』)
区域特点:整体性、差异性、开放性;差异性——应该因地制宜发日本和英国比较:农业——日本以种植业为主;英国以畜牧业为主
工业——日本为临海型;英国为资源型
人地关系:
(1)区域进展时期:初期时期——差不多和谐;成长时期——人地矛盾显现;转型时期——人地矛盾加剧;再生时期——从紧张走向和谐。

注:区域进展的成长时期,资源开发规模越来越大,产业由集聚走向分散(2)社会进展时期:原始文明——差不多和谐;农业文明——显现人地矛盾,环境开始恶化;工业文明——人地矛盾最为激化、全面激化典型例题:匹兹堡进展的优势条件、产生的问题及采取的计策。

可连续进展的观念与古代“天人合一”思想专门相似。

(×)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可连续进展思想的是前者。

西部大开发、爱护大熊猫等宝贵生物表达了可连续进展的公平性原则。

经济进展是可连续进展的核心。

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发达国家应负要紧责任。

解决进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才能根治全球环境问题。

查字典地理网为大伙儿举荐的高二地理期中易错知识点,大伙儿一定要认真阅读哦,祝大伙儿学习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地理 知识点归纳(完整版)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区域界线有的是明确的,有的具有过渡性质。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2、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3、(1)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2)异: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也是雨热同期,但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江三角洲。

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4、长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一年两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一年一熟。

5、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 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6、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7、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中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为例)(1)早期: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

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2)农业社会: 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人口越来越稠密。

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3)农业社会后期: 工商业的发展使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

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

今天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

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1、地理信息技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

2、遥感:(RS) 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收集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专业图件统计数字目标物传感器(关键装置) 遥感地面系统成果特点和优点:可以首先从面上的区域分析研究入手,然后有重点地选择若干点、线进行野外验证和检查。

不仅可以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而且节省人力和财力,提高效率。

3、全球定位系统:(GPS) 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和定位的系统。

(1)三大部分: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 信号接收机。

(2)特点: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具有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4、地理信息系统:(GIS) 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

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应用。

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优点: 信息量大,使用方便; 功能强大; 动态监测(GIS与RS相结合)5、遥感、全球定位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即互为独立又相互促进。

遥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对地理信息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

6、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将各种地理信息按地理坐标,从区域到全球进行整合,并进行的立体、动态的显示。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荒漠化指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荒漠化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2、西北地区范围: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西北地区地形地貌: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和中部(内蒙古境内)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新疆境内)是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干旱,以荒漠、草原景观为主,其成因: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3、由于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量逐渐递减,因此干旱程度增加,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逐渐减少;贺兰山以东的内蒙古高原主要属于半干旱的草原地带;贺兰山以西形成了大片的沙漠和戈壁,只有一些高耸的山地迎风坡地带,降水稍多。

山地迎风坡降水和冰雪融水成为绿洲农牧业生产的主要水源。

4、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 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气候异常也可以影响到荒漠化的进程。

5、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加剧荒漠化进程(起决定性作用)(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A.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B.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主要表现: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6、西北地区的次生盐渍化主要分布在在有水源灌溉的绿洲地区。

原因是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另外由于干旱的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而形成。

8、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的防治内容:A.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

(2)荒漠化的防治原则: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

(3)防治荒漠化要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以防为主,保护并有计划地恢复荒漠植被;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因地制宜地进行综合整治。

(4)荒漠化具体治理措施: 合理利用水资源;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控制人口增长。

(5)我国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经验生物固沙、草方格沙障、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

9、我国政府在西北地区的生态建没和荒漠化防治中,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体系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多项生态环境治理工程。

2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1、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具有众多生态作用和环保功效,如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防风固沙、吸烟除尘、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被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2、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

它们或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

其中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

但现在世界森林面积减小的趋势仍在加剧,尤其热带原始林是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

3、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到南北纬15-25度。

热带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是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东南亚地区。

4、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地球之肺:影响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调节全球气候;地球的储水库: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世界生物基因宝库:地球生物进化史中繁衍物种最多、保存时间最长的场所。

5、热带雨林系统的优势: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群落生产力高。

6、雨林生态的脆弱性;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土壤贫瘠7、亚马孙雨林开发:20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生活方式落后,开发规模小,没有太大的影响;人口急剧增长,雨林遭到空前的破坏;1970年,巴西政府正式公布了著名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迁都巴西利亚、移民亚马孙平原、借助外资并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8、在当前背景下,面对雨林破坏严重的严峻形势,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1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1、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 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 市场广阔; 位置适中,交通便利。

3、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策略: 扩大煤炭开采量; 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加强煤炭加工转换,建设坑口电站;发展炼焦业。

4、加强能源综合利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

加强三条产业链: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5、山西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调整产业结构; 工业三废的治理。

2 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1、流域:又称供水区,是指供给河流地表水源的地面集水区和地下水源的地下集水区的总称。

水系:指河流干流、支流和流域内的湖泊、沼泽或地下暗河彼此连接组成的庞大系统,又称河系。

2、河流水系由干流和一系列支流组成,一般将流入干流的支流,叫一级支流,流入一级支流的叫二级支流,依次类推。

相邻流域间的山岭或河间高地,称为分水岭。

分水岭最高点的连线,称为分水线(分水界)。

3、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坡,在肯塔基市附近注入俄亥俄河。

4、河流开发要考虑流域内不同区域的差异性,进行针对性开发: 组成部分重要性保护重点山地河流的发源地,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水量和水质植被生态保护河流是流域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河谷平原是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5、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地形:多山,地势起伏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陆路交通不便,河流航运作用十分突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