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受力分析方法和步骤
初中物理力学-受力分析示意图-方法详解与例题精选

初中物理力学受力分析示意图方法详解与例题精选方法详解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要正确画出力的示意图。
采用“三定三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三定”(1)定作用点:在受力物体上面出作用点,压力作用点在接触面中心去,其他力的作用点都可以画在物体重心上。
如果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就将重心作为这几个力的作用点。
(2)定方向:以作用点为起点,沿力的方向画线段。
常见力的方向描述,如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趋势方向相反,压力、支持力方向与受力面垂直指向受力物体,拉力方向沿着绳子收缩的方向等。
(3)定长度:尽管长度不能准确的反映力的大小,但在同一图中,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线段的长短要大致表示力的大小,力越大,线段应画得越长。
一对平衡力线段长度相同。
2.“三标”(1)标箭头:在线段的末端标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2)标符号:力一般用字母“F”表示,重力用符号“G”表示。
摩擦力一般用“f”表示。
(3)标数值和单位:若有力的大小,还应该在箭头旁边标上力的数值和单位。
3.画力的示意图需注意的问题(1)力的作用点一定要画在受力物体上,一般情况下,压力的作用点画在接触面上,其他力的作用点均可画在物体重心上(若是摩擦力使物体转动,则摩擦力只能画在接触面上),指定作用点的,只能画在指定作用点上。
当一个物体受多个力作用时,这几个力的作用点都要画在物体的重心上。
(2)在画力的示意图时,要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若找不出一个力的施力物体,则该力一定是不存在的。
根据要求画出需要画的力(下一个专题详解)。
(3)受力分析的顺序:先分析重力,然后环绕物体一周找出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并逐个分析这些物体对研究对象的弹力和摩擦力,最后分析其他力。
简记为:重力一定有,弹力看四周,分析摩擦力,再看电磁浮。
类型一:画指定力的示意图1.如图所示是质量为50Kg的小明起跑时2.的情景,请画出小明所受重力(点O为重心)和右脚所受摩擦力的示意图。
初中受力分析

受力分析专题一、受力分析1、定义:把某个特定的物体在某个特定的物理环境中所受到的力一个不漏,一个不重地找出来,并画出定性的受力示意图。
对物体进行正确地受力分析,是解决好力学问题的关键。
2、为了在受力分析时不多分析力,也不漏力,一般情况下按下面的步骤进行:(1)确定研究对象 —可以是某个物体也可以是整体。
(2)按顺序画力①.先画重力: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方向竖直向下。
②.次画已知力③.再画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看研究对象跟周围其他物体有几个接触点(面),先对某个接触点(面)分析,若有挤压,则画出弹力,若还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则再画出摩擦力。
分析完一个接触点(面)后,再依次分析其他的接触点(面)。
④.再画其他场力:看是否有电、磁场力作用,如有则画出。
二、受力分析的方法1、整体法:以几个物体构成的整个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求解的方法。
2、隔离法:把系统分成若干部分并隔离开来,分别以每一部分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分别列出方程,再联立求解的方法。
3、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作用时,用整体法;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
有时在解答一个问题时要多次选取研究对象,需要整体法与隔离法交叉使用。
三、受力分析的判断依据:①从力的概念判断,寻找施力物体;②从力的性质判断,寻找产生原因;③从力的效果判断,寻找是否产生形变或改变运动状态。
总之,在进行受力分析时一定要按次序画出物体实际受的各个力,为解决这一难点可记忆以下受力口诀:地球周围受重力 绕物一周找弹力考虑有无摩擦力 其他外力细分析合力分力不重复 只画受力抛施力四、例题例1、单个物体受力情况例2、两个物体受力情况【例题】1、一个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受到分别为5牛和3牛的两个力F1、F 2的作用后仍处于静止状态,如图8所示,则该物体受到的合力为 ,桌面对此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 ,方向为 。
2、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所受的多个力中,有一对大小为15N 的平衡力,当这对力突然消失后,该物体的运动状态将_______________(填“改变”或“不变”).3、一个小球重3牛顿,当它以0.5米/秒的速度在光滑的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时,加在小球上的水平推力是( )A、0牛顿B、1.5牛顿C、3牛顿D、无法判断。
牛顿第三定律、受力分析(解析版)

牛顿第三定律、受力分析【高中】一、作用力与反作用力1.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相互依存,同时存在的。
2.重点解读:(1)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这种相互性决定了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相对的,其中一个力是作用力,另一个力就是反作用力。
(3)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总是相同的,即作用力是弹力,其反作用力也一定是弹力;作用力是摩擦力,其反作用力也一定是摩擦力。
小试牛刀:例:一小球用一细绳悬挂于天花板上,以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球所受的重力和细绳对它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B.小球对细绳的拉力就是小球所受的重力C.小球所受重力的反作用力作用在地球上D.小球所受重力的反作用力作用在细绳上二、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表达式: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3.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理解(三个特征、四种性质)三个特征:(1)等值,即大小总是相等的。
(2)反向,即方向总是相反的。
(3)共线,即二者总是在同一直线上。
四种性质:(1)异体性: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彼此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
(2)同时性: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3)相互性: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相互的、成对出现的。
(4)同性性,即二者性质总是相同的。
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其作用效果分别体现在各自的受力物体上,所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产生的效果不一定相同。
小试牛刀:例:关于牛顿第三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B.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C.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D.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以独立存在三、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区别与联系一对平衡力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同点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两个力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两个力性质不一定相同两个力性质一定相同一个力的产生、变化、消失不一定影响另一个力两个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两个力共同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且所受合力为零两个力各有各的作用效果,故对其中任一物体不能说是合力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小试牛刀:例:物体静止放置于水平桌面上,则()A.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一对相互平衡的力B.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一种性质的力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平衡的力四、物体的受力分析1.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一般先分析重力;再分析弹力,环绕物体一周,找出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并逐个分析这些物体对研究对象是否有弹力作用;然后分析摩擦力,对凡有弹力作用处逐一进行分析;最后是其他力。
初中物理受力分析的思路和技巧

初中物理受力分析的思路和技巧
一、受力分析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求谁对谁受力分析,一般不对墙、地面分析)
2.确定研究对象运动状态
3.找力:一重二弹(推拉支压)三摩擦(也可先按顺序标出已知力,根据平衡状态F合=0求解未知力)
例1.受力分析
例2.摩擦力反向
二、受力分析进阶
例1.传送带问题
传送带问题:物体刚放到传送带上的时候,摩擦力提供动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当物体与传送带相对静止时(物体与传送带共速),物体的摩擦力变为0。
传送带以2m/s速度顺时针匀速转动:物块从a静止释放,到b与传送带同速
ab:受水平向右滑动摩擦力,加速
bc:不受摩擦力,匀速
例2.夹砖问题
总结:奇数块砖:最中间那块砖,左右两侧分别受到向上的f=0.5G
偶数块砖:最中间的两块砖之间无f
例3.叠放问题
刚学的时候,很难理解,重点看懂下面几幅图即可(详细的受力分析)。
(1)隔离法。
初中物理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

初中物理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方法点拨】1.受力分析常见模型1题图2题图2.如图所示,6块相同的砖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其中F1=2N,F2=3N,F3=6N,求第2、3两块砖之间的摩擦力以及第6块砖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经典例题】例1:如图甲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竖直木板之间,有重力均为G 的4块相同的砖,用两个大小均为F的水平力压木板,使砖静止不动,则:甲乙(1)第1块砖和第4块砖受到木板的摩擦力各为多大;(2)第2块砖和第3块砖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摩擦力为多大;(3)第3块砖受到第4块砖的摩擦力为多大.变式:如图乙所示,(1)第1块砖与墙壁之间的摩擦力f1=?(2)第1块砖与第2块砖之间的摩擦力是多大?【随堂练习】1. 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四块木块叠放在一起,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现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F 分别作用的第2块和第4块木块上,四块木块仍然静止,从上 到下各层接触面间的摩擦力为多大?2.如图所示,物体a 、b 和c 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力F b =5N 、F c =10N ,分别作用于物体b 、c 上,a 、b 和c 仍保持静止.以f 1、f 2、f 3分别表示a 与b 、b 与c 、c 与桌面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则( )A .f 1=0,f 2=10N ,f 3=5NB .f 1=0,f 2=5N ,f 3=5NC .f 1=5N ,f 2=0,f 3=5ND .f 1=5N ,f 2=5N ,f 3=03.用两个相同的足够大的水平力F 将2016个完全相同的木块夹在两个相同的竖直木板之间,所有木块都如图所示保持静止状态,每个木块的质量都为m ,则编号2015和2016号木块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为(木块从左至右编号依次为1、2、3…2014、2015、2016)( )A .mg1 2 4 3 FF.. B.1007mgC.1008 mgD.2016 mg答案经典例题例1:2mg;0;mg;随堂练习1.从上到下各层接触面间的摩擦力分别为:0;F;F;0.2. B;3. B.。
专题三 初中力学物理作图题的基本步骤要求及其注意事项

专题三初中力学物理作图题的基本步骤要求及其注意事项力的作图包括:力的示意图,杠杆的示意图,滑轮的绕法等。
作力的示意图时,先分析受力。
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①先重力(不特别指明,物体都受重力);②后弹力,看研究对象是否与其它物体接触且是否有挤压,弹力可以有多个,根据接触点逐个分析;③最后分析摩擦力,只有在有弹力的情况下,才可能有摩擦力,在确定弹力的接触点后,再看接触面是否粗糙,是否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力的示意图:①力的作用点画在受力点上,若物体同时受几个力且不引起转动时,作用点可画在物体重心上;②沿力的方向画,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支持力(或压力)方向——垂直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拉力方向——沿绳子指向绳子收缩方向;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杠杆作图:①确定支点O,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②画出动力或阻力;③沿力的方向画出力的作用线(延长部分用虚线);④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引垂线,支点到垂足距离为力臂;⑤标出力或力臂;⑥画最小动力时,先确定支点到动力作用点之间的连线为最长的动力臂。
一、力学部分——力的示意图力学作图题一般是作力的示意图或杠杆示意图,这种作图题应当注意首先弄清题的具体要求:要你做什么?作力,要画准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如果画压力就要特别注意作用点。
作力臂,一定记住力臂一定过支点。
杠杆所受力的方向要冷静判断,草率就必然会失分。
1.做物体受力示意图题步骤(1)确定受力物体.(2)找到力的作用点(用一小圆点表示).(3)判断力的方向画线段(沿力的方向).(4)标箭头和力的符号(已知大小的标明力的数值和单位).2.画受力的示意图注意事项(1)同一物体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力,作用点一般取在同一个点上.(2)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表示力的线段越长.(3)表示力的线段要用实线,不能用虚线.3.画力的示意图典型例题解析【例题1】如图所示,物体重20N,按照所给的标度画出物体所受的重力的示意图.【解析】确定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即重心,用字母O来表示,形状规则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确定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箭头的方向要竖直向下;用一段长度适当的线段表示20N.【答案】【技巧】此种题抓住关键是: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真正含义是“指向地心”,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所在位置无关.拉力作图、压力作图、摩擦力作图、浮力作图都要参考这个步骤和注意事项。
受力分析教案初中物理

受力分析教案初中物理教学目标:1. 了解受力分析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3. 能够正确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4. 能够根据受力分析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 受力分析的概念和意义;2. 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3. 受力示意图的画法。
教学难点:1. 受力分析的步骤和方法的运用;2. 受力示意图的画法。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2. 教学道具或模型;3.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力的作用和效果;2. 提问: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析物体受到的力?。
二、受力分析的概念和意义(10分钟)1. 讲解受力分析的概念:受力分析是指对物体受到的力进行分析,了解力的来源、方向和大小;2. 讲解受力分析的意义: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能够帮助我们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力的作用效果;3. 举例说明受力分析的应用。
三、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10分钟)1. 讲解受力分析的方法:居家法、整体法;2. 讲解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考虑重力、考虑弹性力、考虑摩擦力、画出受力示意图、检验;3. 举例说明受力分析的步骤和方法的运用。
四、受力示意图的画法(10分钟)1. 讲解受力示意图的画法:画出物体的轮廓,标出受力的方向和大小;2. 讲解受力示意图的注意事项:力的箭头要标清楚、受力的大小要标明、力的作用点要标准确;3. 举例说明受力示意图的画法。
五、练习题(10分钟)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2. 讲解练习题的解题思路和注意事项;3. 学生互相交流解题心得。
六、总结和布置作业(5分钟)1. 总结受力分析的概念、意义、方法和步骤;2. 布置作业:画出给定物体的受力示意图,并写出受力的分析和解答。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受力分析的概念、意义、方法和步骤,能够正确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中考物体受力分析方法 具体用法

物体受力分析具体运用
受力分析是初中物理学好力学的标志,不会受力分析,说明你力学还没学会,但又因和高中物理不同,而显得简单。
具体怎么用呢?
一、一定对象,二查力,三看状态根据,四分析”
1、确定研究对象;
2、查看物体受到的力:先重力,后弹力,最后按物体运动状态找摩擦力(
3、看清物体所处的状态,找出力的根据
4、分析各力之间的关系一般根据受力平衡。
二、受力分析方法
1、隔离法
(1)明确研究对象(要分析哪个物体的受力)并将其隔离出来(不改变形状、大小及放置方位而将对象单独画出,尤其对有多个物体的情况更是必须)。
(2)分析研究对象所受的各种性质的力(即周围物体对该物体所使的各种性质的力),并按力的示意图将力逐一画出,这就是物体的受力图。
(注意:只画对象受的力,而不画它对其它物体使的力)
这里可能还要用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巧解。
例
2、整体法
若上题只要求物体B是否受到地面的摩擦,可采用整体法:
与之平衡。
3按照顺序 依次分析,不可跳过。
4力要不重不漏
5要 列出平衡方程 6 先正推后倒 算
练习:
1、画出图中A 物体的所受力的示意图,已知A 静止且各接触面光滑。
2、放在斜面上静止的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请在图中画出木块所受力的示意图并说明各力的施力物体。
3、如图所示:物体A 随水平传送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不考虑空气阻力)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
初中物理受力分析步骤

初中物理受力分析步骤初中物理受力分析步骤力学是物理学科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受力分析是解答力学题目中关键的一步。
但是很多在做受力分析时由于缺乏耐心以及对知识掌握不牢固等原因,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甚至有的同学根本不会做受力分析。
店铺整理了一份初中物理受力分析步骤,同学们可以参考一下。
初中物理受力分析步骤(1)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可以把它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只分析它所受的力,不考虑研究对象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力;(2)一般应先分析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
再分析弹力。
绕研究对象周,找出研究对象跟其它物体有几个接触面(点),由几个接触面(点)就有可能受几个弹力。
然后在分析这些接触面(点)与研究对象之间是否有挤压,若有,则画出弹力。
最后再分析摩擦力。
根据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有弹力的地方就有可能受摩擦力。
然后再根据接触面是否粗糙、与研究对象之间是否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画出摩擦力(3)根据物体的运动或运动趋势及物体周围的其它物体的分布情况,分析待定力,并画出研究对象的受力图;(4)根据力的概念、平动方程和转动方程(其特例为平动平衡方程和转动平衡方程)来检验所分析的全部力的合力和合力矩是否满足题中给定物体的运动状态。
若不满足,则一定有遗漏或多添了的力等毛病,必须重新进行分析。
拓展阅读物体受力分析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有时为了使问题简化,出现一些暗示的提法,如轻绳、轻杆表示不考虑绳与杆的重力;如光滑面示意不考虑摩擦力.2.弹力表现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平常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张力等实际上都是弹力.两个物体相接触是产生弹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也就是相接触不一定都产生弹力.接触而无弹力的情况是存在的.3.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之间有弹力时才可能有摩擦力.如果接触面是粗糙的,到底有没有摩擦力?如果有摩擦力,方向又如何?这也要由研究对象受到的其它力与运动状态来确定.例如,放在倾角为的粗糙斜面上的物体A,当用一个沿着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时,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问物体A受几个力?从一般的受力分析方法可知A一定受重力G、斜面支持力N和拉力F,但静摩擦力可能沿斜面向下,可能沿斜面向上,也可能恰好是零,这需要分析物体A与斜面之间的相对运动趋势及其方向才能确定.4.对连接体的受力分析能突出隔离法的优点,隔离法能使某些内力转化为外力处理,以便应用牛顿第二定律.但在选择研究对象时一定要根据需要,它可以是连接体中的一个物体或其中的几个物体,也可以是整体,千万不要盲目隔离以免使问题复杂化.5.受力分析时要注意质点与物体的差别.一个物体由于运动情况的不同或研究的重点不同,有时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有时不可以看作质点,如果不考虑物体的转动而只考虑平动,那就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在以后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讨论力和运动的关系时均把物体认为是质点,物体受到的是共点力.6.注意每分析个力,都应找出它的施力物体,以防止多分析出某些不存在的力.例如汽车刹车时还要继续向前运动,是物体惯性的表现,并不存在向前的冲力.又如把物体沿水平方向抛出去,物体做平抛运动,只受重力,并不存在向水平方向抛出的力。
专题5 受力分析(知识串讲)-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

专题5 受力分析1.受力分析的概念把指定的研究对象在特定的物理情境中所受到的所有外力找出来,并画出受力示意图,就是受力分析2.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1)明确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如某个结点),也可以是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研究对象的选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隔离物体分析:将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物体中隔离出来,进而分析周围有哪些物体对它施加了力作用. (3)画受力示意图:边分析边将力逐一画出,准确标出力的方向及各力的符号(若题目给出力的大小或角度,则还应该标出力的大小和角度)(4)检查:画完力的示意图后还需回头检查,看是否漏力或者多力,每个力都应对应一个施力物体,不能找到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3.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初中阶段力学作图包括根据运动状态作图和指定力作图,若是根据运动状态作图,则一般按照重力→弹力→摩擦力的顺序进行作图。
指定力作图则按照题目指定的力进行作图,不多画或少画。
(1)重力:地球上的宏观物体均受到重力作用,作用点为物体的重心,方向竖直向下(2)弹力:围绕研究对象观察,看有几个接触点或接触面,再看是否有挤压或拉伸形变,判断有几个弹力以及各弹力的方向(3)摩擦力:有弹力的接触点或接触面,若接触面粗糙,且研究对象与接触面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则可确定有摩擦力,再根据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判断摩擦力的方向(4)已知力:“已知力”指的是题目中明确给出的外力,包括拉力、推力等,千万不可丢掉4.三点说明(1)弹力包括拉力、压力、支持力等。
细绳(弹簧)中弹力的方向沿着绳子(弹簧)且指向绳子(弹簧)恢复原状方向。
接触面之间的压力(或支持力)方向:垂直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
(2)弹力的有无可通过假设法进行判定。
(3)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判定:①通过对两个相互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相对运动(相对运动趋势)进行判定;①通过同一直线上受力平衡(合力为0)的方式进行判定。
5.注意事项(1)受力分析是分析其他物体对研究对象施加的力,而不是研究对象对外施加的力。
初中物理受力分析精华版

初中物理受力分析精华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受力分析一、一重二弹三摩擦1先画重力(一般初中画图题都考虑重力):永远竖直向下,指向地心2再看有无压力(一般其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摩擦力(区分静摩擦和动摩擦:F静与物体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动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拉力3注意受力点:受力点一定在受力物体上,不在施力物体上根据物体运动状态判断某方向力的存在,若物体静止或匀速运动(初中仅学的),其受力一定平衡(高中物理称合力为零)二、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平衡力是指一个物体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两个力的受力物体是同一个产生的效果互相抵消,合力为零相互作用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力的受力物体是两个。
产生的效果不能互相抵消。
平衡状态:不受力或者所受合力为零。
处于平衡状态受力一定是成对的(初中阶段)。
一个力的效果必定有另一个力与之相抵消。
三、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第一:物体间相互接触;第二:物体间有相互挤压作用;第三:物体接触面粗糙;第四: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或相对运动;2.静摩擦力与动摩擦力(初中阶段)静摩擦力等于其方向上的拉力或重力。
动摩擦力等于拉力、重力或其和差(一定要在平衡状态下分析)。
A BF图23【七中真题】如图所示,吊篮的重力为400N ,动滑轮重为50N ,定滑轮重力 为40N ,人的重力为600N ,人在吊篮里拉着绳子不动时人需用力 A .218N B .220N C .210N D .236N【平衡状态分析】 【12年成都】如图23所示,用水平拉力F 拉上表面粗糙程度各处相同的物体A ,使其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当物体B 静止不动时,与水平绳相连的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
关于该状态,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不计绳和弹簧测力计重) A .A 对B 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 B .A 对B 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C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B 所受摩擦力与水平拉力F 的合力D .弹簧测力计对B 的拉力小于A 对B 的摩擦力【七中真题】如图所示,A 、B 、C 三木块质量分别为M ,m 和m 0,连接如图。
专题:物体的受力分析

例1、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的西瓜。
受力物 力
施力物
重 力 地球
西瓜 支持力
桌子
重 力 地球
桌子 压 力 西瓜
支持力 地面
例2、水平地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
受力物 力
施力物
例3、被电线悬吊静止的电灯。
受力物 力
施力物
例4、用力F把一木块压在墙面上静止。
受力物 力
施力物
例5、静止在斜面上的木块。
【练习 】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两个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②两个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就一定没有力的作 用;
③有力的作用就一定有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 物体; ④力不能脱力物体而独立存在.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④
四、受力分析基本方法
1、整体法:以几个物体构成的整个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求解 的方法。在许多问题中用整体法比较方便,但整体法不能求解系 统的内力。
例:如图中,a、b两个小球相互间一定有弹力作用的 是(图中各接触面光滑,其中C、D两图中a、b两球均 用轻绳悬挂)( )
ABC
D
E
F
3、从力的性质(条件)判断,寻找产生原因;(重力、弹力、摩擦力)
③摩擦力
产生条件:接触、接触面不光滑、有正压力、发生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的 趋势(接触力,有摩擦力必有弹力) 作用点及方向:沿接触面,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大小: (1小)与滑接动触摩面擦对力物f=体μ的FN支,持动力摩等擦大因。数μ,FN指物体对接触面的正压力,其大 (2)静摩擦力f可由二力平衡条件求出,最大静摩擦力fm略大于滑动摩擦力, 在近似计算时,fm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 (摩擦力既可以充当阻力,也可以充当动力) 初中阶段弹力的大小通过平衡力求出。
初中物理力学中受力分析的常见方法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力学中受力分析的常见方法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初中物理力学的内容是物理的重要知识内容,是中考中所占分数最大的内容之一,它包括了初二学习的力和运动、简单机械、功和功率,还包括初三学习的压力、压强和浮力,以上有关力学的这些知识中有很多内容是以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作为基础,只有掌握了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才能进一步解决有关的力学问题,例如:在研究物体受力与运动的关系时,对物体正确受力分析后,若得出物体受到一对或多个平衡力的作用,则进一步可以得出物体将处于平衡状态。
即物体将有可能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若得出物体受到不平衡力的作用,则进一步可以得出物体运动状态一定改变的结论,即物体有可能做加速运动或减速运动,在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时,对物体正确受力分析后,若得到物体所受的重力大于浮力时,可知物体将下沉;若物体所受的重力等于浮力时,可知物体将悬浮;若得到物体所受的重力小于浮力时,可知物体将上浮,由此可知,力学知识中正确的受力分析对学好力学内容至关重要,那么初中物理力学中的常见的受力分析方法又有哪些呢在教学过程中我分别从力的概念和特点、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平衡三个方面出发总结出三种常见的对物体受力分析的方法,并用相关的题目讲解各种受力分析方法在解题过程中的具体运用。
方法一:从力的概念和特点出发分析在力学中,我们都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也就是说力是发生在两个物体之间的,这两个物体都同时扮演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两个角色,所以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是否存在,就要看这个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否同时存在,如果都存在就证明这个力是存在的;如果找不到这个力的施力物体就证明这个力是不存在的。
方法二:从力的作用效果出发分析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时会产生两种不同的作用效果,分别是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力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既然力的作用可以使物体产生形状改变或运动状态改变,那么如果物体有相应的作用效果产生的话,就证明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此时在分析物体受到什么力的作用也就好分析了。
初二物理- 物体受力分析方法

物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课件目录
首页
末页
全面有效 学习载体
如图4所示是两人乘坐双人动力滑翔伞正在空中水 平匀速直线飞行,设 O点为整个装置(包括人)的重心,图中已画出 整个装置所受重力,请在图中用力的示意图将整个装置所受的力 补画完整,并用相关字母表示出这些力。
图4
物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课件目录
首页
末页
物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课件目录
首页
末页
全面有效 学习载体
踢毽子是一项有益健康的体育活动。毽子踢出后竖直
上升又竖直下落的过程中,均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若毽子上升和
下落过程中受到的合力大小分别为F1、F2,则F1、F2的大小关系正
确的是
(A )
A.F1>F2
B.F1<F2
C.F1=F2
D.无法确定
【解析】 毽子受到的重力方向始终竖直向下,而空气阻力的方
物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课件目录
首页
末页
全面有效 学习载体
类型之三 多力平衡状态的受力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2页第4题
【思想方法】 初中阶段的多力平衡包括两种情况,其一,物 体受到四个力平衡,可以用某一方向的二力平衡方法来解决。例 如:在公路上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此时汽车是受到四个力的作 用,这四个力可以分为两对平衡力,水平方向上汽车的动力和摩 擦力平衡,竖直方向上汽车的重力和支持力平衡。其二,物体在 同一方向上,受到三个力平衡。这类问题可以利用共线力合成和 二力平衡的知识就可以解决。例如下面的例题变形3中,小车在水 平方向上受到三个力平衡,其所有向左的力之和等于所有向右的 力之和,利用此思路可以解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受力分析、几个概念要弄懂1、平衡力、相互作用力、平衡状态平衡力是指一个物体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两个力的受力物体是同一个产生的效果互相抵消,合力为零。
相互作用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力的受力物体是两个。
产生的效果不能互相抵消。
平衡状态:不受力或者所受合力为零。
处于平衡状态受力一定是成对的。
一个力的效果必定有另一个力与之相抵消。
2、摩擦力、静摩擦力与动摩擦力①、产生条件物体间相互接触;物体间有相互挤压作用;物体接触面粗糙;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或相对运动。
②、静摩擦力等于其方向上的拉力或重力。
动摩擦力等于拉力、重力或其和差(一定要在平衡状态下分析)。
二、受力分析的方法与步骤1. 明确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前,要先弄清受力的对象。
我们常说的“隔离法” 、“整体法”,指的是受力的对象是单个物体,还是由多个物体组成的整体。
对于连接体,在进行受力分析时,往往要变换几次研究对象之后才能解决问题。
有时候,选取所求力的受力物体为研究对象,却很难求出这个力,这时可以转移对象,选取这个力的施力物体为研究对象,求出它的反作用力,再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求出所求力。
2. 有序地分析受力养成按一定的步骤进行受力分析的习惯,这样可以避免漏力或添力。
一般分三步走:先分析重力;然后找出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分析接触力,如弹力、摩擦力等;最后分析电场力、磁场力等。
3. 确定物体是否受到力的作用,有三个常用的方法:(1)假设法;(2)根据运动状态判断受力情况;(3)用牛顿第三定律。
4. 具体方法(1)、整体法与隔离法整体法:在力学中,就是把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时,只分析这一整体对象之外的物体对整体的作用力(外力),不考虑整体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内力)。
分析整体周围其他物体对整体的作用。
而不画整体内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隔离法:隔离法是指对物理问题中的单个物体或单个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在力学中,就是把要分析的物体从相关的物体体系中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只分析该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对该对象的作用力。
研究系统内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分析它受到周围其他物体对它的作用力,不考虑研究对象对其他物体的作用力。
(作为理想化环境处理)例如:物体A叠放在物理B上,物体A受到向右的水平力F的作用,物体AB保持静止。
分析图中物体A、B受力情况(两A_________ 『物体均静止)__L―分析A物体受力时可以用隔离法,分析B物体受到是否受地&面的摩擦力时可以用整体法HirnTmTmTTmTTfA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支持力A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一个向右的力F是否受摩擦力呢假设它不受摩擦力,那么A物体水平方向上只受到一个力F,这与它在水平方向上保持静止状态不符合。
故假设错误,A物体一定受到一个向左的摩擦力且与力F方向相反,大小相等,相互平衡。
B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A对它的压力,地面对它向上的支持力B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A对B向右的摩擦力,受到地面对B物体向左的摩擦力(2)、假设法假设接触物体撤去(假设存在摩擦力),判断研究对象是否能维持现状a. 若维持现状则接触物体对研究对象没有弹力(没有摩擦力);b. 若不能维持现状则有弹力,因为接触物撤去随之撤去了应该有的弹力,从而改变了研究对象的状态。
例如:如图所示:物体M随水平传送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不考虑空气阻力)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分析:因为物体M随水平传送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即物体和传送带相对静止,因此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的作用,只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作用;过M的重心作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也可以利用上述的假设法,假设传送带对M有摩擦力,那么M就不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故受力情况如图所示:i\r v■O" C(3)、判断摩擦力的有、无(假设法)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为:(1)两物体相互接触,且接触面粗糙;(2)接触面间有挤压;(3)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例:(浙江杭州卷)将一袋大米放在匀速向右运动的输送带上,开始米袋与输送带间有一段距离的相对滑动,然后米袋随输送带一起匀速运动。
当输送带突然停止时,米袋会继续向前滑动一段距离后停下。
(回答下列小题请选填以下合适的字母标号)A. 受到方向向右的摩擦力B.受到方向向左的摩擦力C 不受力(1)米袋刚放上输送带的瞬间,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况为 A 0(2)当米袋随输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时,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况为 C 。
(3)当将输送带突然停止时,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况为_B_o(4)、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例:如图AB向右匀速运动且AB之间相互静止,拉力F作用在B上,分析A,B的受力。
例:如图,AB两个物体的质量都是1kg,现在它们在拉力F的作用下相对静止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AB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卩AB=,B与地面的滑动摩擦系数卩B地=,则两个物体在匀速运动的过程中,求:(1)AB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少(2)拉力F的大小为多少__ 一分析:A做匀速运动,受力平衡,对A进行受力分析,水平方向合力为零,所以AB之间的摩擦力为零•把AB看成一个整体,匀速运动受力平衡,水平方向有:F-卩B 地(2mg)=0 解得:F=2mg^ B 地(1)AB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0;(2)拉力F的大小为4N5、滑轮中的力与功(1)、定滑轮与动滑轮:省力费距离(动滑轮),等力但改变方向(静滑轮)(2)、滑轮中受力与绕绳的关系(3)、与摩擦力的结合(4)、功与功率三、选取参考例题..”1、如图所示,吊篮的重力为400N,动滑轮重为50N,定滑轮重力为C 40N,人的重力为600N,人在吊篮里拉着绳子不动时人需用力()A. 218NB. 220NC. 210ND. 236N解析:本题可米用整体分析法将人、吊篮、动滑轮看作个整体,由于他们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则人的拉力F=1/5 (400N+50N+600N) =210N2、如图所示,用水平拉力F拉上表面粗糙程度各处相同的物体A,使其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当物体B静止不动时,与水平绳相连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
关于该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计绳和弹簧测力计重)(C)B. A对B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C.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B所受摩擦力D. 弹簧测力计对B的拉力小于A对B的摩擦力解析:对B受力分析B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弹簧测力计向左的拉力,B在水平方向上保持静止,故B肯定受到一个向右的力,这个力就只能是A对B向右的滑动摩擦力,且与弹簧测力计对B向左的力平衡。
故选C3、如图所示,A、B、C三木块质量分别为M, m和m。
,连接如图.不计滑轮摩擦,若B随A一起沿水平桌面作匀速运动,则可断定(A )沖百1 M|H[1C叫A. A对B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与桌面间有摩擦力,大小为 m o g与桌面间无摩擦力;与B 间有摩擦力,大小为m o g对B 的摩擦方向向右解析:对B 受力分析根据B 的状态可知,B 与A 之间无摩擦力,故 CD 错误,对AB 这 个整体分析可知,受到一个 C 向右大小为 m0g 的拉力,故肯定受到桌面对 A 向左的 摩擦力且大小与之相等。
所以本题正确选 项应为A 。
4、如图所示,甲、乙两位同学做如图所示的“拔河”游戏,两人分别用伸平的手 掌托起长凳的一端,保持凳子水平,然后自向两侧“拉” 若凳子下表面各处的粗糙程度相同,且在乙端的凳面上放 四块砖,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B )A.凳子向甲方移动B.凳子向乙方移动C 凳子原处不动D.凳子先向乙方移动后向甲方移动解析:由图知,乙端对手的压力较大,所 以乙端对凳子向右的摩擦力大于甲端对凳 子向左的摩擦力.因此凳子将向右移动.故 答案应选B5、如图所示,B 重20N , A 一部分浸入容器内水中,整个装备处于平衡状态,台 秤的示数较A 物体没有浸入前增加30N ,那么物体A 重为(不计滑轮物重)()因为物体B 在动滑轮 过滑轮组对物体 A 为 F=12G B =1/2 X 20N=10N,解析:上,通的拉力因台秤的示数较A物体没有浸入前增加30N,即物体A对液体产生的压力为30N, 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物体A受到的浮力为F浮=30N;物体A的受力情况为:竖直向上的拉力F 和浮力F浮,竖直向下的重力G,因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G=F+F浮=10N+30N=40N.故正确选项应为D7、如图所示,用两相同的夹板夹住三个重为G的物体A、B、C,三个物体均保持静止,请分析各个物体的受力情况.解析:以ABC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彳” 因为为静止,所以受力平衡,该整体『受到重力的作用和两边夹板竖直向上“的摩擦力作用;°5以B为研究对象,由于B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又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应受到A和C对其竖直向上的摩擦力作用,如图所示:以A为研究对象,A受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左边夹板对其向上的摩擦力作用,根据力的作用的相互性,还受B对其竖直向下的摩擦力作用,如图所示:1以C为研究对象,C受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右边夹板对其向上的摩擦力作用,根据力的作用的相互性,还受B 对其竖直向下的摩擦力作用,如图所示:6、为了将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重G=100 N的重物提升到高处。
小明同学设计了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装置。
当小明用图(乙)所示随时间变化的竖直向下拉力F 拉绳时,重物的速度u和上升的高度h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像分别如图(丙)和(丁)所示。
若重物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5X 10-2m2,不计摩擦,绳对滑轮的拉力方向均可看成在竖直方向。
求:(1)在2~3s内,拉力F的功率P及滑轮组的机械效率n。
(2)在1~2s内,拉力F做的功W。
(3)在0~1s内,重物对地面的压强p。
甲解析:(1)在2~3s内,重物做匀速运动,u 3= m/s,拉力F3=40 N,因为连接动滑轮的绳子有三根,所以拉力F的作用点下降的距离是重物上升高度h3的三倍。
P= F u 3=100 Wn = (W 有用/W 总)x 100%=[Gh/ (3F3h3)] x 100% =%(2)在1~2s内,拉力F2=50 N,重物上升高度h2= mW=3F2h2代入数据解得W= J(3)设动滑轮重为G 动G 动=3F3-G=3X 40N-100N=20N在0~1s内,拉力F i=30N。
把动滑轮和重物看成整体,则这个整体受到向下的重力、向上的支持力以及三根绳向上的拉力作用处于静止状态。
支持力F 支=G+G动-3F i=100N+20N-3X 30N=30N重物对地面的压力F压=F支=30 NP=F压/S=30 N/ (5X 10-2m2) =600 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