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教师心理压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应对教师心理压力

王娟2012.4 调整自我对压力的感受是认知心理学家推崇的智慧办法之一,而有意识地掌握一定的积极应对方法,才是处理心理压力的关键。应对是指处理压力情境的过程。人在面临压力时总会启动自己的无意识应对程序,它又称心理防御机制,如否认、退化、投射、白日梦、隔离、合理化、转移、反向、自居、补偿、升华作用等。如不少幼儿教师面对社会职业的激烈竞争,常常“安于和幼儿呆在一起”,她们并不是热衷于幼教事业,而是认为“孩子单纯,可避免社会上的尔虞我诈和竞争”。这是一种典型的合理化解释。它是有积极意义的,可以保护幼儿教师的自尊,促进职业的稳定;但它又是消极的,其实质是自我安慰,过分运用会导致自我欺骗,形成病态心理。明智的做法是有意识地积极应对,它们不是自动化完成的,需要人切实地努力。

1.提高心理修养水平。

有心理修养的人一定具有心理学的基本知识。笔者曾经询问数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是什么?答案五花八门:“形体美”、精神文明”、“没有神经病”……从专业的角度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一种相对心理状态,健康者有愉快的心情和良好的自我评价,有高效的操作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心理表现符合自己的年龄特征。若用一句话来反映,心理健康者除了自己以外,至少要爱一个人。具有一定心理修养的人,能品味出这句话的哲理。广大的幼儿保教人员欲提高自己的心理修养水平,就要认真读几本心理学与心理保健方面的专业书籍,如现代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不少幼儿教师把参加函授自考、提高学历作为晋升工资的手段,其实要致富,先要“知”富,要系统学习幼儿保教知识,尤其

是教师自身的心理保健知识,不能把心理学知识看成是生活的点缀品或调味品,而应当成应对压力的必需品。

2.确立正确人生态度。

心理健康的实质说到底反映着正确的人生态度。一个不热爱孩子的人,终究会逃离幼儿教师岗位。笔者曾对幼儿教育专业的师范生的职业倾向性作过调查,学生们不愿选择基层幼儿园或农村学前班,而是要“到大城巾去”、“到公司去”、“到海外去”、“到钱最多的地方去”。一位学生说:“我最讨厌和孩子们呆在一起,今后我选择的职业是除了和孩子们打交道以外的任何职业!”不少毕业生到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基层幼儿园谋职,其主要动机并不是源于“专业对口”的信念,而是以此为“跳板”,寻求更“丰厚的待遇”和更“潇洒的消费”。一些毕业生在求职时常常迫不及待地打听工资与住房条件、配偶调入的可能性。这样的人生态度,往往使她们在发展道路上屡屡受挫。因此,无论是在职或未来的幼儿教师,都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职业和教育伟业结合起来,深刻认识启蒙阶段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重要职责,以教为荣,以育为乐,追求“燃烧自己、照亮孩子”的精神境界。

3.形成积极自我概念。

健康人格的核心是要有良好的自我概念。不少幼儿保教人员尤其是保育员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没有文凭,不懂教学,做的是“保姆工作”。有人说:21世纪最热门的职业是心理医生。但调查表明,“家庭保姆”却排在心理医生之前。“保姆”正在现代人群社会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就连许多青年小伙子在选择配偶职业身份时,也多挑选“幼儿教师”。笔者在基层幼儿园遇到过不少爱岗、敬业的幼儿教师,她们自强不息,兢兢业业,她们主持的师幼互动决不亚于理论专家在研讨会上的学术演讲,她们的歌喉、舞姿以及对孩子的影响力是高墙深院的教

授们力所不能及的。为什么不看重自己的优点?为什么不用自己的优点比人家的缺点?

4.及时缓解内心冲突。

幼儿保教人员的心理冲突随处可见:有的教师想脱产学习以提高学历,又想年度全勤多拿奖金,这是双趋式冲突;有的教师工作中既怕园长批评,又怕家长指责,这是双避式冲突;还有的教师一方面讨好领导,另一方面又担心同事们非议,这是趋避式冲突;在实际工作生活中还会出现多重趋避式冲突,如想参加自修学习,又怕考试不及格,不提高学历,又会有下岗的危机。克服心理冲突的主要办法是:分析失败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修订原定目标,更多体验成功;抑制不合理需要,另作合理追求。不少幼儿教师能认真总结自己以往考试失败的经验,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后来通过函授或自学考试多种途径,既获得了本科学历,又完善了自我实现的成就感。一位幼儿教师失恋后,把生活的方向定位于学习上,后来通过几年的刻苦努力,逐步拿到大专与本科毕业证书,并考取研究生,她用丰硕的成果解决了内心冲突,找回了自己的尊严。这些都是及时缓解内心冲突的例子。

5.适当宣泄愤怒情绪。

常言道::怒伤肝。愤怒的情绪需要适当宣泄。生活中不少人将“忍”字高悬墙头,作为做人的准则。其实“忍”是极不利于心理健康的。调查表明,“忍”者的癌症发病率远远高于对照组。有人认为,男性的平均寿命之所以比女性少3年,是因为“男儿有泪不轻掸”。女性善于通过喜怒哀乐等多种途径,及时化解愤怒情绪,这也许是女性长寿的秘诀。幼儿保教人员多为女性,适当宣泄愤怒情绪的途径与方式有很多,比如转移、升华、舞蹈健身、歌咏竞赛、休闲郊游,甚至是和孩子

们一起快乐游戏等。一旦愤怒的情绪宣泄出去,人的理智就会重新“回家”。当然,将愤怒的情绪迁移到孩子或家人,或是转化成躯体症状,“破罐子破摔”,伤人毁物,实不可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