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行业危机管理案例完整版
危机管理失败的案例
危机管理失败的案例危机管理是指在突发事件或潜在风险发生时,通过有序、有效的方式来应对和处理,以减少危害和负面影响。
然而,有些组织在面临危机时却未能妥善处理,导致事态恶化。
下面将介绍一个危机管理失败的案例。
2008年,中国的一个知名乳制品公司因为产品质量问题引发了一场重大的危机。
该公司生产的奶粉被曝光含有致命的三聚氰胺,严重威胁到婴儿的健康。
虽然质量问题一度被公司高层发现,但他们选择隐瞒此事,未采取及时的措施以遏制问题的扩散。
首先,该公司在危机初期缺乏透明度。
他们没有及时向公众披露有关产品质量问题的信息,而是试图掩盖。
这种缺乏诚信的做法使得公众对该公司失去了信任,蔓延出了更大规模的谴责和反对。
这也让该公司的形象受到了巨大的损害,对公司的发展产生了长期的影响。
其次,该公司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来处理危机。
一旦质量问题曝光,他们应该立即召回产品、停止销售,并积极与监管部门合作,展开调查并公开结果。
然而,该公司在此方面的行动迟缓、无力,导致更多的消费者受到伤害,危机也因此迅速扩大。
此外,缺乏有效的危机沟通也是该公司危机管理失败的原因之一。
他们未能与媒体进行及时沟通,解释情况、提供准确的信息,并对公众进行风险防范的指导。
这种沟通失误导致了各种谣言的滋生和扩散,使危机更加失控。
以上这个案例是危机管理失败的一个典型例子。
它给其他组织提供了重要的教训。
在面对危机时,透明度、及时有效的措施和沟通都非常重要。
通过及时披露信息、紧急召回产品、全力与监管部门合作、与媒体进行沟通、提供准确的信息和风险防范指导,一个组织可以更好地应对危机,保护自身利益,恢复公众对其的信任。
总之,这个案例向我们展示了危机管理失败的后果。
在面对危机时,组织应该保持透明度,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并进行良好的危机沟通。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自身利益,并避免危机进一步恶化。
奶粉行业法律问题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我国婴幼儿奶粉市场快速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法律问题。
2013年,一场婴幼儿奶粉安全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涉及多个品牌和批次的产品,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
本案例以该事件为切入点,探讨奶粉行业法律问题。
二、案例简介2013年某月,我国多个城市陆续发生婴幼儿奶粉安全事件,导致大量婴幼儿出现腹泻、便秘等症状。
经调查,发现这些奶粉产品中含有致病菌,严重威胁婴幼儿健康。
事件涉及的品牌包括国内知名品牌和国际知名品牌,引起了消费者的恐慌。
三、案例分析1. 产品质量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规定,生产者应当保证产品质量,不得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的产品。
在本案例中,涉事企业违反了产品质量法的规定,生产、销售含有致病菌的奶粉,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人身权益。
2. 广告宣传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规定,广告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内容。
在本案例中,涉事企业可能存在虚假宣传、夸大产品功效等违法行为,误导消费者。
3. 责任追究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有权要求生产者、销售者承担赔偿责任。
在本案例中,涉事企业应当承担产品责任,赔偿消费者损失。
4. 监管缺失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
在本案例中,监管部门的监管缺失导致了食品安全事件的爆发。
四、案例启示1. 企业应加强产品质量管理,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
2. 企业应诚信经营,不得进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
3. 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奶粉行业的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确保食品安全。
4. 消费者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购买奶粉时注意查看产品合格证明、生产日期等信息,选择正规渠道购买。
五、总结婴幼儿奶粉安全事件引发了奶粉行业法律问题的广泛关注。
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我们应认识到,保障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加强监管是解决奶粉行业法律问题的关键。
三元应对奶业危机管理案例2
三元应对奶业危机管理案例一、背景“三聚氰胺”时间几乎是一夜之间摧毁了中国乳业快速发展的神话,截止2008年9月21日,因使用婴幼儿奶粉而接受门诊治疗咨询且已康复的婴幼儿累计39965人。
中国国家之间总局公布对国内的乳制品厂家生产的婴幼儿奶粉的三聚氰胺检验报告后,事件迅速恶化,包括伊利、蒙牛、光明、圣元以及雅士利在内的22个厂家69批次产品中都检出三聚氰胺。
消费者对国内乳品品牌失去了信任,中国乳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
北京三元成为国内几大乳品品牌中的硕果仅存者,在奶粉及液态奶的多次抽查中,均未查出含有“三聚氰胺”。
调研显示,消费者在事件后又暂停饮用的趋势,其中转换品牌或品类的消费者占多数,这预示着三元有品牌突破的机会,三从消费者的角度,三元应快速抓住这短暂的时机,突破三大品牌束缚,重新梳理消费者心智中的品牌顺序,使自己的地位处于优势。
行业及舆论环境调研发现,“三聚氰胺”是全行业危机,三元不可能独善其身,三元面临机遇,更存在风险。
但面临全行业的危局,仅仅考虑消费者是远远不够的。
从行业及当时面临的复杂的舆论环境,任何沾沾自喜或者“落井下石”的行动来高调表明自己的“独善其身”都可能早来灾难性的结果。
在中国乳业面临风雨飘摇的时刻,保持行业的稳定,不仅对企业甚至对全社会而言是更重要的选择。
如何通过合理的公关策略,有效的危机管理措施和对外传播口径,平稳度过行业危机,并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及社会形象,重塑消费者购买信心,成为三元必须面对的课题。
二、对策1、公关策略首先确定核心公关原则及目标。
谨慎面对机会,更多考虑风险,平稳度过危机,树立品牌信任。
明确对外统一口径,第一时间召开以“质量立市,诚信为本”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提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对外宣布三元将与各大乳品企业共度难关,并向全行业发出了诚信自律的倡议书。
伺候,将策略瞄准积极跟随政府导向,不盲目擅自行动。
2008年12月,在国家七步委联合会举行的“百家视频企业道德承诺践行”活动中,三元作为第一家企业代表全国乳品甚至食品企业做出道德承诺,并在联名倡议书上首个签字。
多美滋奶粉危机公关案例
多美滋奶粉危机公关案例分析多美滋奶粉危机公关案例分析案例摘要:项目主体:英特尔营养乳品有限公司项目执行:博诚智杰公关顾问公司获奖情况:第六届中国最佳公共关系案例大赛危机公关类银奖一、项目背景生产多美滋奶粉的英特儿营养乳品有限公司,于1992年在上海正式成立。
作为丹麦独资,专业生产乳制品的企业,英特儿营养乳品有限公司是丹麦在华投资的最大项目之一。
英特儿公司自成立以来就致力于将国际化的管理经验、先进的研发和生产技术与国内丰富的乳品原料资源相结合,逐步成长为国内专业生产婴幼儿乳品的知名企业和婴幼儿系列配方奶粉和儿童营养品的专家。
由英特儿营养乳品有限公司在国内独家生产和销售的“多美滋”品牌奶粉系列在全国取得了良好的声誉和消费者的广大好评,成为中国乳品市场的领先者。
正是这样一个优秀的企业与品牌在2002年7月中旬却遭遇到了一场空前的危机:7月中旬,南京的一家媒体在转载国外报道时,未加核实地将在泰国被召回的Mamex和Mamil产品与上海英特儿营养乳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多美滋奶粉加以混淆并报道。
该消息一经刊登,立刻引起了各方关注,很多网络媒体加以转载,部分重要城市的主流媒体也对此事进行了报道,一时间,以误传误,负面消息在全国一度呈蔓延之势,致使广大公众对于多美滋奶粉的质量产生了疑惑和不信任感,众多消费者纷纷提出质疑,要求英特儿营养乳品有限公司作出相应解释。
与此同时,部分地区销售店内的多美滋奶粉也因被误解而被迫下架,退出销售。
上海英特儿营养乳品有限公司和多美滋品牌面临并遭受着一场巨大的损失和危机。
二、项目调研(一)、传播目标:1. 在最短时间内迅速遏制错误消息的进一步扩散和传播2. 澄清错误消息,加以正确报道,尽快消除消费者的顾虑和疑问3. 及时重塑多美滋品牌的优质形象,树立消费者对多美滋的信心(二)、传播策略:1. 即刻制定对外声明书,将正确及重要信息列入公司正式声明中2. 积极联络全国各主要城市的媒体,发放正式声明书,一对一地沟通、澄清,迅速遏制错误消息的进一步扩散和传播3. 沟通媒体,将正确信息发布并进行连续报道,加大品牌正面宣传,以尽快有效地消除消费者的疑虑4. 在危机得到基本控制后,在媒体上进一步宣传多美滋奶粉的优质品牌形象,树立并重建消费者对多美滋的信心三、执行策划和实施上海英特儿乳品有限公司在得知此错误消息被传播之后,在第一时间与博诚智杰公关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取得了联系,博诚智杰上海公司总经理携同公司客户经理迅速赶赴英特儿公司,就此时与英特儿公司相关事件负责人进行了快速讨论,了解事件相关过程,并提出了初步的看法与建议。
经典管理学案例-雀巢公司婴儿奶粉危机的经验与教训
雀巢公司婴儿奶粉危机的经验与教训20世纪70年代初,人们开始对在发展中国家推广并销售婴儿奶粉而感到不安。
因为有证据表明,西方跨国公司任意销售的奶粉导致婴儿营养不良。
媒介对此已有报道,但那些西方公司却无所反应。
1977年,一场著名的“抵制雀巢产品”运动在美国爆发了。
美国婴儿奶制品行动联合会的会员到处劝说美国公民不要购买“雀巢”产品,批评这家瑞士公司在发展中国家有不道德的商业行为,对此雀巢公司只是一味地为自己辩护,结果遭到了新闻媒介更猛烈的抨击。
整个危机持续了10年之久,正如美国新闻记者米尔顿·莫斯科维兹所言,“抵制雀巢产品”运动是“有史以来人们向大型跨国公司发起的一场最为激烈和最动感情的战斗”。
直到1984年1月,由于雀巢公司承认并实施世界卫生组织有关经销母乳替代品的国际法规,国际抵制雀巢产品运动委员会才宣布结束抵制运动。
美国一个主要的抵制运动团体负责人道格拉斯·约翰森说:“雀巢公司现已成为整个商业社会的模范,它创立了一种新的企业行为标准。
”得到社会有关各方支持的产品抵制组织,作为国际社会上一支合法且非常有用的力量,它不仅对雀巢公司,而且对其他跨国企业的经营活动提出了新的问题。
抵制运动的结束也表明营利组织能够经常性地对社会关注作出积极反应,以向社会负责。
让我们回过头来看一下,其实这场产品抵制运动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问题出在这家大型的跨国公司未能尽早地注意到社会公众的合法要求,与社会上那些有影响的决策人物的传播沟通工作也做得不好。
不幸的是,整个商业社会尤其是这家公司,往往不能正确地对待社会活动家的批评建议,该公司甚至对一些教会领袖所提出的严肃的道德问题都采取了冷漠的态度,一味强调所谓的科学性和合法性,结果非但没令人感到公司关心社会公众提出的问题,相反还给人留下了公司不肯让步的坏印象。
显然,这样的传播沟通是失败的。
当婴儿奶制品问题在1970年第一次被人们提出来时,雀巢公司试图把它作为营养健康问题予以处理,公司提供不少科学和有关的数据分析,但问题并没得到解决,人们因感到雀巢公司忽视了他们合法和严肃的要求而对公司敌意倍增。
公关危机案例-三鹿事课件
整顿企业
三鹿宣布停产整顿,对生 产流程进行全面检查,并 加强内部管理。
公关危机处理的原则
及时性原则
在危机发生后,应迅速采 取行动,及时发布信息, 控制事态发展。
透明度原则
对于公众的质疑和询问, 应坦诚回应,不隐瞒事实 真相。
负责任原则
企业应勇于承担责任,积 极解决问题,保护消费者 权益。
公关危机处理的方法
信息透明的公开原则
面对危机,企业应保持信息透明,及时、准确地发布信息 ,避免信息不对称导致误解和恐慌。与公众进行有效沟通 ,建立互信关系至关重要。
对公关行业的启示
01
专业素养的体现
公关从业者需具备高度的专业素养,包括危机识别、危机处理和信息传
播等方面的能力。在危机公关中,公关人员需发挥专业优势,为企业提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3
案例分析
危机产生的原因
产品问题
三鹿婴幼儿配方奶粉被检测出含 有三聚氰胺,导致多名婴儿患病
甚至死亡。
隐瞒事实
三鹿在发现问题后未及时向公众披 露,试图掩盖事实,导致事态恶化 。
缺乏危机意识
三鹿管理层对产品质量和安全缺乏 足够的重视,缺乏危机应对机制。
02
三鹿集团注重品牌建设和产品质 量,曾获得多项荣誉和认证,赢 得了消费者的信赖。
三鹿事件的发生
2008年,三鹿集团被曝光其生产的 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这 是一种有毒的化学物质。
三鹿集团被指控涉嫌生产、销售有毒 有害食品,造成多名婴幼儿患病甚至 死亡。
事件的影响
三鹿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再次引 发担忧。
企业应不断总结危机应对的经验教训,优化危机处理流程和方法。同时,要关注行业动态 和技术创新,将最新的理念和技术应用于危机管理中,提高危机应对的效率和效果。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三鹿奶粉
什么是内部控制?
定义: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 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 。
五个要素:1、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 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5
三鹿内部控制五要素的具体问题所在:
1、内部环境:三鹿集团的实际控制人或者说股权相当分散,以田文华为代表的强势管理层的
存在,使得三鹿集团的治理结构演变成内部人控制。我们常说“道德使之不愿、法律使之不敢、 制度使之不能”,这说明诚信与道德观或者是企业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制度本身的
2、风险评估:食品行业是国际上公认的高风险领域。对乳品企业来说,最重要的风险点无疑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 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 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4、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 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r
2021/5/9
4
2021/5/9
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探讨三鹿奶粉
根据财政部联合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发布的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定义,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 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其目标包括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 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 展战略。建立和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 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要素。从此次三鹿奶粉受 三聚氰胺污染的事件本身及应对过程我们可以发现,企业在内部 控制的五个要素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不足,也给我们设计、执行和 评价内部控制带来反思。
奶粉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婴幼儿奶粉市场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对奶粉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
然而,由于市场监督不严、企业追求利润等因素,一些不合格的奶粉产品流入市场,给消费者带来了严重的健康隐患。
本案例讲述了一起因奶粉质量问题引发的消费者维权之路。
二、案情简介2019年,张女士的儿子小明(化名)出生不久,为了确保孩子的营养需求,张女士在一家知名婴幼儿用品店购买了某品牌奶粉。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小明出现了腹泻、皮疹等症状。
经过多方检查,医生确诊小明患有严重的过敏性肠炎,原因是奶粉中含有重金属超标等有害物质。
张女士立即停止了小明的奶粉喂养,并带着奶粉样品和相关证据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投诉。
消费者协会在接到投诉后,迅速展开了调查。
经调查,该品牌奶粉的生产厂家确实存在产品质量问题,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
三、案件审理1. 消费者协会调解消费者协会在调查过程中,组织了双方进行调解。
张女士要求奶粉生产厂家承担以下责任:(1)退还购买奶粉的费用;(2)支付小明治疗过敏性肠炎的医疗费用;(3)公开道歉,消除不良影响。
奶粉生产厂家在调解过程中,对张女士的要求表示认可,并同意承担相应的责任。
2. 诉讼途径调解未果后,张女士将奶粉生产厂家告上了法庭。
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张女士提供了以下证据:(1)购买奶粉的发票;(2)奶粉样品检测报告;(3)小明的医疗诊断证明;(4)奶粉生产厂家生产的其他批次奶粉的检测报告。
法庭审理认为,奶粉生产厂家生产的奶粉存在质量问题,给消费者造成了人身损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判决奶粉生产厂家承担以下责任:(1)退还张女士购买奶粉的费用;(2)支付小明治疗过敏性肠炎的医疗费用;(3)赔偿张女士精神损害抚慰金;(4)在国家级媒体上公开道歉,消除不良影响。
四、案例评析1.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性本案例充分体现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权益保护是维护市场秩序、促进消费公平的重要手段。
危机管理案例-某公司婴儿奶粉危机的经验与教训(doc 8页)
危机管理案例XX公司:婴儿奶粉危机的经验与教训哈佛案例的尖峰时刻重现雀巢中国普通消费者认识雀巢是从那句家喻户晓的广告语--"味道好极了"开始的,而作为营销界内的人士,全面研究雀巢却是从作为哈佛危机管理的反面经典案例开始的。
1973年8月,在英国的《新国际主义者》上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称,"据统计资料表明,只有2%的母亲由于生理原因不能哺育和只有不到6%的母亲是因为不在家而不能哺育。
这些食品公司为了商业利益而片面宣传其产品的母乳的替代作用,发展中国家由于相信了这些宣传,每年有1000万婴儿因非母乳喂养而带来营养不良、疾病或死亡"。
由此拉开了一场最初由慈善和宗教团体发起、耗时长达十年之久的抵制雀巢产品的世界性运动。
反应最为激烈的是美国市场,这场抵制运动高举"维护母乳喂养"的大旗,指责以XX公司为代表的世界食品工业企业如何不负责任地在发展中国家大量销售其婴儿食品,反对XX 公司等公司在这些国家倾销婴儿牛奶。
近三十年后的今年5月,又一类似的危机尖峰时刻重现雀巢。
据5月9日的媒体报道,2002年5月8日,美国环境安全研究所向加州地方法院指控多家巧克力生产商(好时食品公司、马氏公司、XX公司(Nestle)美国分公司、卡夫(Kraft)食品公司北美分公司、洛基山(Rocky Mountain)巧克力公司和西伊氏(See's)糖果公司)没有依照法律要求向消费者公布其产品中铅等有害于人体健康的金属物质的含量。
该组织在向洛杉矶高级法院递交的一份诉状中说,现有研究结果显示,在加州销售的巧克力制品中含有铅和镉,且这类金属的含量足以对人体健康、尤其是儿童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从中不难看出两者何其相似,同样将靶标瞄准招风的大树,同样以儿童健康为理由,对雀巢而言,几乎是同样性质的危机时刻。
不过上一次雀巢耗时十年摆平,这一次呢?闪电出击,除患于清萍之末在婴儿奶粉事件的开始阶段中,雀巢在舆论开始兴起并逐步发展过程中,其决策者对媒体采取了对抗的方式,将作者告上法庭,这场官司结果,被告因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撑其"XX公司是婴儿杀手"的观点而败诉,但法官在宣布XX公司的产品事实上可以信赖时,却加上了一句评论,"如果公司想避免再受到道德和法律上的指控,必须改变产品推广程序"。
三鹿奶粉关于经营风险管理的案例
三鹿奶粉关于经营风险管理的案例2008年9月11日,上海《东方早报》上刊发了一篇名为《甘肃14名婴儿疑喝“三鹿”奶粉致肾病》的报道。
该文直接引爆了三鹿集团的质量和信誉危机, 成为其最终破产的导火索。
面对各方媒体和舆论的指责,从最开始的拒不承认,到有关部门介入调查,三鹿集团最终承认其产品中含有三聚氟胺,其奶粉被认定为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的主要原因。
三鹿集团被执行停业整顿,不得不被迫召回问题奶粉。
由于召回奶粉总量过多,涉及退赔金额过大,三鹿的资金链早巳无法支撑,再加上相关银行不仅不予放贷,而且要求收回之前的贷款。
至皿匕这家有着近半个世纪悠久历史、奶粉产销量连续十五年位居全国第一、年销售收入达100.16亿元的全国知名企业被迫并购重组,公司原董事长兼总经理田文华被刑事拘留。
案例分析:三鹿的失败源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失效,是企业一味追求利益而忽视和淡漠风险的结果,是企业对风险认识和估计不足的结果,是企业危机公关沟通不畅的结果,也是企业监督与改进机制缺乏的结果。
1 .企业风险管理意识薄弱对于食品行业,质量安全问题是首先要重视的问题,企业应从上到下要树立居安思危的质量意识,开展质量教育。
而三鹿集团的领导人正是忽视了质量安全这个致命弱点。
在整个事件发生前,三鹿对出现的问题总是以为可以瞒天过海。
由于三鹿集团的隐瞒,使事情的后果和事态变得扩大化。
三鹿集团对此事件的态度,可以说是一个企业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和企业家道德良心的泯灭。
2 .对风险的认识和估计不足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三鹿集团虽然面临着强大的成本和利润压力,但是无论怎样,降低成本、追求利润不能成为食品安全的借口,因此,在一定时期内,发现问题的三鹿仍有能力将危害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然而,由于三鹿集团管理层对风险的认识和估计不足,只向客户端以天气过热、饮水过少、脂肪摄取过多、蛋白质过量等客观理由做解释,最终导致企业错失了控制风险的良机。
3 .危机公关的沟通不当三鹿事件中从刻意隐瞒到知情不报,再到事发后言行中屡屡推脱责任,都反映了三鹿集团在应对和处理危机事件中的不当。
品牌危机案例
品牌危机案例
品牌危机是制造业企业或服务业企业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它可能引发消费者不信任、抵制和退订,进而影响企业的声誉和业绩。
品牌危机无处不在,不同行业和企业都有可能受到影响。
下面通过具体案例来讨论品牌危机对企业的影响和应对策略。
1.三鹿奶粉事件
2008年,由于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中含有致癌物质三聚氰胺,导致公众对该品牌产生极大不信任和抵制,三鹿集团也因此受到重创。
企业在处理品牌危机时,需要及时给出真相,赔偿消费者,并加强产品质量的控制力度。
三鹿集团案例中,该企业未能及时公开真相,赔偿消费者也不充分,导致消费者对企业失去信任,最终引发了巨额赔偿和巨大的品牌声誉损失。
2.苹果公司“降频门”事件
2017年底,苹果公司因为一则“降频门”事件,苹果公司被指
故意减慢老旧 iPhone 的速度。
事件一度引起公众的不满和抵制,消费者质疑苹果公司故意这么做是为了促进旧设备的淘汰和新设备的销售。
苹果公司在处理危机时,一开始没有做出及时的公关回应,导致公司名誉受损。
后来,苹果公司发表声明承认降频行为,所有电池更换以及扩大保修政策,希望挽回公众对苹果的信任和支持。
总之,遭遇品牌危机对企业来说是一种考验,需要妥善处理,否则将导致企业声誉受损和销售额下降等严重后果。
处理品牌
危机要及时、诚实、坦率地公开真相和对消费者的态度,赔偿消费者、整改违规行为、提高产品安全质量针对性和科学性、加强品牌形象塑造、完善危机处理预案、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等措施是企业应对品牌危机的有效手段。
始终秉持“消费者至上”的原则,才能提高品牌的信任度和忠实度,为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某奶粉危机公关处理案例分析
某奶粉危机公关处理案例分析某奶粉危机公关处理案例分析一、事件背景:2013年,某在中国市场销售的知名奶粉品牌发生严重的危机事件。
该品牌的奶粉被检测出含有严重超标的有害物质,这导致了大量消费者对该品牌奶粉的质量产生怀疑并不再购买。
媒体广泛报道了此事件,并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恐慌。
由于该品牌在中国市场占有很高的份额,这次危机事件对该品牌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品牌形象和市场份额都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二、处理策略:1.迅速回应:面对突发的危机事件,公司应该立即采取行动,迅速回应并发布声明。
公司需要立即向公众公开该事件,承认存在问题,并表示将全力以赴解决问题。
2.查明原因:公司需要尽快查明奶粉超标的原因,并与相关部门、专业人员密切合作,确保对此事件的处理具有公信力。
3.采取措施:公司需要立即采取措施来解决问题,保障消费者权益。
这包括召回存在问题的产品,加强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管理。
4.向公众道歉:公司需要公开向公众道歉,并对危机事件给消费者带来的诸多不便表示歉意。
同时,公司需要承诺将全力以赴解决问题,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5.建立信任:公司需要采取措施来重建公众对品牌的信任。
这可以通过公开的和透明的沟通方式来实现,包括通过媒体发布相关信息、与消费者建立直接的沟通渠道等。
6.培训员工:公司需要培训员工,提高他们的危机管理和公关技能,以更好地应对类似危机事件。
此外,公司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类似问题。
三、公关处理效果:1.透明度:公司在危机事件处理过程中,坚持公开、透明的沟通方式,使公众对其诚信度有了一定的认可。
2.回应快速:公司通过迅速回应和发布声明,积极采取措施解决问题,赢得了公众的理解和认可。
3.道歉态度:公司公开向公众道歉,表示对事件造成的影响表示歉意,这一举措赢得了公众的认可。
4.产品改进:公司对问题产品进行了召回处理,并加强了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5.公众信任:在危机事件处理过程中,公司重建了公众对品牌的信任,重新赢得了消费者的支持和认可。
企业管理:危机公关处理的案例分析
企业管理:危机公关处理的案例分析引言危机是企业经营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一部分。
无论企业规模大小,都可能会遭遇危机事件,如产品质量问题、人员伤亡事故、环境破坏等。
这些危机不仅对企业形象造成冲击,还可能威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在危机发生时,如何进行有效的公关处理成为企业管理者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通过几个实际案例,分析企业管理中危机公关处理的策略和效果。
案例一:三鹿奶粉事件案件背景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在2008年,涉及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被发现含有工业用化学物质三聚氰胺。
这种物质会导致婴儿肾脏结石,严重危害婴儿健康。
公关处理策略•第一时间公开道歉并承认问题。
三鹿集团在事件发生后迅速发表道歉声明,并表示将承担相应责任。
•暂停产品销售并展开全面召回。
为避免更多婴儿受到伤害,三鹿集团立即暂停生产和销售,并发起全面召回行动。
•建立独立调查组织。
三鹿集团成立独立调查组织,对事件原因展开详细调查,并公开调查结果。
公关处理效果•企业形象受损。
三鹿奶粉事件对三鹿集团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公众对其品牌的信任度大幅下降。
•波及整个奶粉行业。
由于三鹿奶粉事件的影响,整个奶粉行业的信誉也大幅受损,公众对奶粉安全问题产生疑虑。
分析三鹿奶粉事件的公关处理策略相对被动,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三鹿集团没有及时披露问题,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这进一步恶化了公众对该企业的不信任感。
此外,三鹿集团的公关处理策略也未能避免对整个行业的不良影响。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企业在危机中需要充分认识到危机的严重性,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公关策略。
案例二:任天堂“Switch”手柄问题案件背景任天堂的游戏主机“Switch”在发售后不久,有用户反映手柄存在设计问题,容易出现控制失灵现象,影响游戏体验。
公关处理策略•快速响应用户反馈。
任天堂立即回应用户的反馈意见,表示将认真对待并尽快解决问题。
•全面召回并免费更换受影响的手柄。
任天堂主动召回存在问题的手柄,并免费为用户更换新的手柄。
三鹿奶粉事件-危机管理
• 如何获得政府的支持:从危机管理的角
度,政府的支持往往是企业发生重大危机 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 如何尽快妥当地安排退货:这一点是治
标之举,可以尽快地使受害消费者的愤怒 情绪得到舒缓,在一定程度上拦截负面信 息的广泛传播,另一方面可以在在渠道商\ 消费者心中挽回一点品牌信任和市场信心。
政府的危机应对策略
在事件全面爆发之前三鹿先是没有证据表明奶粉不患肾结石有联系再到信誓旦旦地狡辩产品没问题然后含糊其词医生丌能确定到最后自打嘴巳早上还辩称产品没一样丌合格晚上就承认了自身的700吨奶粉受到污染
《三鹿奶粉》案例分析-
07市营(三)班 第二、五小组
小组成员
• 小组长: 梁健聪 张锡山 • 主要发言人:彭彬娜 李小燕 陈满江 • 其他组员:黄治华 黄茂山 余得志
莫娴静 吴艳梅 朱慧芳 何国民 朱镇熙 钟锦玲 徐秀丹 许海波
案例分析内容
三鹿公司的危机应对策略存 在什么问题?需要政府提供 什么支持?
危机处理策略的影响因素包 含哪些?需权衡哪些问题?
政府的危机应对策略应包含什么?与企业危机 应对策略应有什么区别? 行业可以采取什么措 施?
小结
• 事前:从3月份开始起的时间里,都有
• 低估事故的严重性:没有意识到公众和舆 论的力量,在确认因自己集团生产的奶粉 导致众多婴儿患有肾结石之后,三鹿集团 选择的是进行公关工作,掩饰事实真相。 而不是采取补救措施。
错误的侥幸心理:在 事件全面爆发之前, 三鹿先是“没有证据 表明奶粉与患肾结石 有联系“,再到信誓 旦旦地狡辩产品没问 题,然后含糊其词 “医生不能确定“, 到最后自打嘴巴,早 上还辩称“产品没一 样不合格”,晚上就 承认了自身的700吨 奶粉受到污染。
危机公关经典案例
危机公关经典案例1. 光明早产奶大事2023年,光明还是我国乳业的龙头老大。
赶着我国乳业大进展的潮头,光明也在全国掀起了收购潮。
河南山盟光明就是光明在河南收购的地方企业。
但正是这起收购,转变了光明的历史。
2023年6月6日,河南电视台三频道记者摸底暗访,用摄像机记录了光明郑州山盟公司使用“回炉奶”的事实,以及奶中有苍蝇、蛆等严峻食品平安问题,就此拉开了光明“回炉奶”的序幕。
6月7日,乳业铁娘子、光明董事长王佳芬断然否认“回炉奶”大事。
6月8日,光明发表《告消费者书》,连续否认。
同一天,郑州成立了调查小组。
6月9日,浙江媒体曝出光明浙江公司虚报生产日期,涉嫌“早产奶”大事。
6月15日,上海有关方面责成光明查清“回炉奶”大事。
6月20日,郑州调查组公布未发觉使用“过期奶”,但山盟公司管理存在问题,上海光明再现“早产奶”大事。
6月24日,光明向消费者致歉,但再次否认存在“回炉奶”和“早产奶”。
7月11日,光明掌门人王佳芬接受媒体专访,开头反思自己的言行。
8月14日,郑州山盟经整改检验合格后恢复生产。
在光明“早产奶”大事中,由于媒体的集中报道,光明品牌形象受到很大影响,股价连续数日收阴,市值缩水2亿元以上。
有人还给王佳芬算过账,几天之内,她本人损失了38万多元。
但这远不是光明损失的全部。
郑州出事后,为了安抚其他地方消费者,光明说其他地方没事,结果杭州又查出“早产奶”;然后又说上海本地绝不会有事,结果上海也查出“早产奶”。
光明的体系被翻了个遍。
回过头来看,所谓“早产奶”,的确是“行业惯例”,由于每天夜里就送到超市的奶,不行能是当天凌晨生产的,但为了表明新奇,行业一般都标注当天的日期。
但媒体不管三七二十一,你说没事,我就鸡蛋里挑骨头,还怕找不出由头?铁娘子也为自己的失误负责,不久后就下野了。
自此,中国奶业的铁娘子,黯然退场。
但光明来不及哀思。
光明最大的损失,就是看不见的品牌损失。
可以说,正是由于“回炉奶”大事和“早产奶”大事等一系列打击,光明不仅重新端详了全国棋局,直接导致其收缩了包括东北全境的战线,而且从次年起,拱手让出了行业老大的地位。
危机沟通案例分析——雀巢案例.doc1
危机沟通案例分析——雀巢案例.doc1危机沟通案例分析—雀巢奶粉碘超标事件雀巢奶粉碘超标风波案例描述:2005年5月25日,浙江省工商局公布儿童食品质量抽捡报告,其中国际知名品牌雀巢的金牌成长3+奶粉被查出碘含量超标。
对于奶粉,国家标准是每百克碘含量应在30微克到150微克之间,而雀巢的这种产品被发现碘含量达到191微克到198微克,超过国家标准的上限40微克。
据食品安全专家介绍,碘如果摄入过量会发生甲状腺病变,而且儿童比成人更容易因碘过量导致甲状腺肿大。
5月26日,雀巢中国公司做出反应:承认碘超标事实,解释碘超标是由于牛奶原料天然含有的碘含量存在波动而引起,并且该成分的含量甚微,又声称该项碘检测结果符合《国际幼儿奶粉食品标准》。
5月27日雀巢中国有限公司发布声明,以中国营养学会公布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为参照,称儿童碘摄入量的安全上限为每日800微克为参照,因此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是安全的”。
5月28日,雀巢正式对外公布,出现碘超标质量问题的奶粉批次为:2004.09.21。
但却拒绝透露生产数量及销往哪些市场。
事实上雀巢在事件正式曝光前15天便已经知道了流向市场的不合格奶粉的批次和流向。
5月28日,与雀巢公司的推三挡四、故意拖延却无实质性措施对照,家乐福等部分经销商开始对雀巢奶粉进行自发下架处理。
5月29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播出专题:《雀巢早知奶粉有问题》。
6月1日中国消费者协会表态支持消费者起诉雀巢,并公开指责雀巢公司明知奶粉有问题仍然任其上市销售,不能自圆其说。
6月2日云南昆明发现雀巢同样产品另一批次奶粉碘超标。
6月5日,迫于巨大压力,雀巢首次正式向消费者表示道歉,但表示购买该批次奶粉的消费者不能退货,只能换货,且只能更换同类型号产品。
而随后雀巢中国公司商务经理孙莉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表现得毫无耐心,对记者的提问毫不配合,甚至三次摘下耳麦企图中断采访并以沉默来应对,回答更是不着边际。
奶粉行业法律问题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奶粉市场迅速扩张。
然而,在奶粉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一系列法律问题也随之而来。
本文以某知名奶粉企业因产品质量问题引发的纠纷案例为切入点,对奶粉行业法律问题进行分析。
二、案例概述某知名奶粉企业(以下简称“奶粉企业”)生产的某品牌奶粉在市场上销售火爆,深受消费者喜爱。
然而,在2018年,有消费者反映该品牌奶粉存在质量问题,导致婴儿食用后出现腹泻、便秘等症状。
随后,有关部门对该奶粉企业进行了调查,发现其存在以下违法行为:1. 在生产过程中,奶粉企业未按照国家规定对原料进行严格筛选,导致部分不合格原料进入生产环节。
2. 奶粉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未严格执行生产工艺,导致部分奶粉产品中重金属含量超标。
3. 奶粉企业在产品包装上未真实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误导消费者。
4. 奶粉企业在销售过程中,未履行产品质量承诺,对消费者提出的产品质量问题未及时处理。
三、法律问题分析1. 产品质量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39条规定,生产者应当对其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
在本案中,奶粉企业因产品质量问题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具体包括:(1)赔偿消费者损失:奶粉企业应按照消费者购买奶粉的金额,赔偿消费者因产品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
(2)承担行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56条规定,生产者违反产品质量法规定,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
有关部门可对奶粉企业进行罚款、吊销生产许可证等处罚。
2. 违法广告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9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在本案中,奶粉企业在广告宣传中未真实标注产品信息,误导消费者,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具体包括:(1)停止发布违法广告:奶粉企业应立即停止发布含有虚假内容的广告。
(2)承担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39条规定,广告主发布虚假广告,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奶粉行业危机管理案例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奶粉行业危机管理案例【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危机管理案例雀巢公司:婴儿奶粉危机的经验与教训作者:Darrell哈佛案例的尖峰时刻重现雀巢中国普通消费者认识雀巢是从那句家喻户晓的广告语--"味道好极了"开始的,而作为营销界内的人士,全面研究雀巢却是从作为哈佛危机管理的反面经典案例开始的。
1973年8月,在英国的《新国际主义者》上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称,"据统计资料表明,只有2%的母亲由于生理原因不能哺育和只有不到6%的母亲是因为不在家而不能哺育。
这些食品公司为了商业利益而片面宣传其产品的母乳的替代作用,发展中国家由于相信了这些宣传,每年有1000万婴儿因非母乳喂养而带来营养不良、疾病或死亡"。
由此拉开了一场最初由慈善和宗教团体发起、耗时长达十年之久的抵制雀巢产品的世界性运动。
反应最为激烈的是美国市场,这场抵制运动高举"维护母乳喂养"的大旗,指责以雀巢公司为代表的世界食品工业企业如何不负责任地在发展中国家大量销售其婴儿食品,反对雀巢公司等公司在这些国家倾销婴儿牛奶。
近三十年后的今年5月,又一类似的危机尖峰时刻重现雀巢。
据5月9日的媒体报道,2002年5月8日,美国环境安全研究所向加州地方法院指控多家巧克力生产商(好时食品公司、马氏公司、雀巢公司(Nestle)美国分公司、卡夫(Kraft)食品公司北美分公司、洛基山(Rocky?Mountain)巧克力公司和西伊氏(See's)糖果公司)没有依照法律要求向消费者公布其产品中铅等有害于人体健康的金属物质的含量。
该组织在向洛杉矶高级法院递交的一份诉状中说,现有研究结果显示,在加州销售的巧克力制品中含有铅和镉,且这类金属的含量足以对人体健康、尤其是儿童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从中不难看出两者何其相似,同样将靶标瞄准招风的大树,同样以儿童健康为理由,对雀巢而言,几乎是同样性质的危机时刻。
不过上一次雀巢耗时十年摆平,这一次呢?闪电出击,除患于清萍之末在婴儿奶粉事件的开始阶段中,雀巢在舆论开始兴起并逐步发展过程中,其决策者对媒体采取了对抗的方式,将作者告上法庭,这场官司结果,被告因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撑其"雀巢公司是婴儿杀手"的观点而败诉,但法官在宣布雀巢公司的产品事实上可以信赖时,却加上了一句评论,"如果公司想避免再受到道德和法律上的指控,必须改变产品推广程序"。
雀巢赢得了官司,却失去了媒体甚至于消费者的信任,之后大量的不利报道铺天盖地,加之雀巢的对经销行为和产品情况始终保密的做法,引起了抵制运动的全面爆发。
美国新闻记者米尔顿·莫斯科维兹甚至称"抵制雀巢产品"运动是"有史以来人们向大型跨国公司发起的一场最为激烈和最动感情的战斗"。
吸取了上次教训的雀巢在此次巧克力事件中,放下架子,闪电出击,启动危机公关管理机制,调配社会资源,与媒体紧密沟通,对消费者作出解释,以最快的速度作出了正面反应。
2002年5月11日,雀巢(中国)有限公司在相关媒体上发表声明,称雀巢中国对其所生产和进口的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感到非常自豪,并且采取一切预防措施以确保食品和营养产品严格遵守中国法律法规和标准以及雀巢全球严格的质量标准。
雀巢巧克力产品完全安全,适合食用。
雀巢同时请出消费者信赖的第三方--有关食品安全专家来说明,巧克力中自然存在的矿物质不会给健康带来风险。
此外,在声明中,雀巢(中国)有限公司专门就消费者关注的美国加洲的官司结果情况在第一时间内公布,"有关最近美国的一项诉讼,加州总检察官已审阅了针对巧克力制造商的指控并确定该诉讼缺乏依据,并且已采取了非同寻常的一步,即称该指控是毫无根据的。
"回首上次婴儿奶粉事件,直到1980年末雀巢公司才意识到具有对抗性的法律手段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公司需要一种能更好地协调各方关系的国际公共事务管理机制,并重金聘请了世界着名的公关专家帕根商量对策。
其实,雀巢这时候做的是"亡羊补牢"的事情了。
帕根把工作重点放在抵制情绪最严重的美国,专心听取社会批评,开展游说活动,还成立了权威性的听政委员会,审查雀巢的经销行为,并调整产品推广方案,在广告上加入了母乳喂养的好处等营养学常识,在华盛顿还成立了雀巢营养学协调中心,要求各地经销商注意平衡市场推广和营养常识普及的宣传力度。
这一系列的举措逐步挽回了雀巢的信誉。
最后,历时7年的抵制运动终于在1994年瓦解了。
不过雀巢为此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仅婴儿乳制品一项直接损失就达4000万美元之巨。
可以说,雀巢(中国)有限公司此次的危机公关的结果是,把"巧克力事件"潜在的巨大风险在最短时间内消除在萌芽状态,没有形成广泛扩散而影响销售。
"亡羊补牢"不如"防患未然"市场人士分析认为,随着竞争环境的日趋激烈,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危机公关管理问题。
面对公关危机,企业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和对待这一问题。
事实证明,无论是采取"鸵鸟"政策还是任由事态发展的"等着瞧"策略都会错过最佳处理时机。
一般说来,发生危机后,企业可采用具有不同的功能的方式:司法介入、广告反击、公关控制。
但是最关键的是要建立起"防患未然"的危机公关管理机制。
具体说来,危机管理机制包括预警、人员、传播三个方面。
从预警来说,企业可以采取自建内部的公关机构或者外委专门公关机构的方式对整体营销环境的各方面变动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建立危机清单,制定专门的预警措施和应对方案,以避免危机出现时因混乱而贻误时机。
危机出现时,企业高层对事态发展的判断对整个危机管理的结果而言影响是最重要的。
在危机刚刚出现时,要建立有高层和公关、法律、传媒、企业管理等专业人员参加的临时危机管理组织,调查缘由、预测危害程度及实施有效的信息控制决策。
如果是采取外委形式时,也需要及时联系公关机构,商量对策。
危机管理最核心的问题是,把危机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防止危机加剧的重要方法之一是采取开放的手段,向媒体和消费者提供关心问题的相关信息,通过扩大企业正面信息量的方法来防止歧义产生,消除对企业相关问题的疑虑。
最重要的一点是保持信息传播口径的一致。
注意发挥舆论领袖的作用,如企业最高领导人、行业协会、政府等,利用他们所具有的权威性消除影响。
还要从正面阐述真相,并在必要的情况下适时对公众作出必要的承诺。
有关专家提示尽量避免重复危机事件本身,以防公众只获取信息中的负面片段而强化对所谓危机的信任。
强生制药公司"泰莱诺尔"中毒事件在企业发展史上还没有一家企业在危机处理问题上像美国强生制药公司那样获得社会公众和舆论的广泛同情,该公司由于妥善处理"泰莱诺尔"中毒事件以及成功的善后工作而受到人们的称赞。
1982年9月29日和30日,在芝加哥地区发生了有人因服用含氰化物的"泰莱诺尔"药片而中毒死亡的事故。
在此以前,该药控制了美国35%的成人止痛药市场,年销售额达4.5亿美元,占强生公司总利润的15%。
起先,仅3人因服用该药片而中毒死亡。
可随着消息的扩散,据称美国全国各地有250人因服用该药而得病和死亡,一下子成了全国性的事件。
强生公司经过对800万片药剂的检验,发展所有这些受污染的药片只源于一批药,总共不超过75片。
最终的死亡人数只有7人,且全在芝加哥地区。
为向社会负责,该公司还是将预警消息通过媒介发向全国,随后的调查表明,全国94%的消费者知道了有关情况。
强生公司后来重新向市场投放了这种产品,并有了抗污染的包装。
由于强生公司成功处理了这一危机,它获得了美国公关协会当年颁发的银钻奖。
事故发生后的5个月内,该公司就夺回了该药原所占市场的70%。
在这一事件中,公司针对消费者发起了一场表明自己的立场、显示其社会责任心的传播运动。
那么他们是怎么做的呢?"泰莱诺尔"案例成功的关键是因为有一个"作最坏打算的危机管理方案"。
特别有意思的是,这一危机管理方案的原则正是公司的信条,即"公司首先考虑公众和消费者的利益"。
这一信条在危机管理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为维护其信誉,据说强生公司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回收了数百万瓶这种药,同时花了50万美元来向那些有可能与此有关的内科医生、医院和经销商发出警报。
当时的《华尔街日报》报道说:"公司选择了自己承担巨大损失而使他人免受伤害的做法。
如果它当时昧着良心干,将会遇到很大的麻烦。
"顺便说一句,那时美国政府和芝加哥地方政府以及其他地方政府正在制定新的药品安全法,强生公司看到了这个营销好机会,并且果断采取了行动,结果在价值12亿美元的止痛片市场上挤走了它的竞争对手。
它是医药行业对政府要求采取"防污染包装"以及美国食品和医药管理局制定的新规定作出积极反应的第一家企业。
强生公司一边从市场上回收"泰莱诺尔"药,一边表示其对消费者健康的关心,而这正是消费者所希望的。
如果它当时竭力掩盖事故真相,将会犯很大的错误。
强生公司由于采取果断决策,实施"作最坏打算的危机管理方案",全部回收了它在芝加哥地区的"泰莱诺尔"药而获得人们的称赞;它也由此夺了回了它的市场。
当时若不这么做,企业会因人们对中毒的歇斯底里心理而遭受巨大损失,且这种损失是很难弥补的,因为人们对企业失去了信任。
美国第二舆论调查公司的负责人伦纳德·斯奈德博士曾指出:"对药品的全部回收是一个深谋远虑的营销决策。
当今盛行的市场营销做法,是把利润与消费者的利益联系在一起,而不是过去的把利润仅看成是销售的结果。
不幸的是,大多数美国的国内公司和跨国公司现仍视其销售和获取利润的活动为营销战略。
"联合碳化物公司:面对"博帕尔惨案"联合碳化物公司:面对"博帕尔惨案"博帕尔事故是一个典型的危机事件。
事故的严重性及其所造成的恐慌令全球震惊。
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在事故发生后所需处理的问题,与任何一个组织面临危机时所遇到的问题都是一样的。
它是一场人类的灾难。
1984年12月3日午夜后不久,一些有毒的气体从印度博帕尔一个地下储藏罐中泄漏出来,慢慢地形成一块致命的白云,覆盖了周围25平方英里的土地。
凌晨时,已有1200人死亡,20000人中毒。
大部分死者是在睡梦中让毒气侵入了他们的肺和血液中,结果窒息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