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教案(最新编辑)(20200225113936)

合集下载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三 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 信息窗4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课件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三 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 信息窗4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课件
12的倍数:12、24、36、48、60、72…… 12和18的公倍数:36、72…… 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36。
你能找出12和18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吗?
先写出18的倍数,再从中找出12的倍数。 18的倍数:18、36、54、72…… 12和18的公倍数:36、72…… 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36。
你能找出12和18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吗? 先分别写出12和18的倍数……
12的倍数:12、24、36、48、60、72…… 18的倍数:18、 36、 54、 72…… 12和18的公倍数:36、72…… 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36。
你能找出12和18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吗? 先写出12的倍数,再从中找出18的倍数。
2cm 2cm 2cm
6既是2的倍数, 又是3的倍数。
2cm 2cm 2cm 2cm 2cm 2cm
12既是2的倍数, 又是3的倍数。
2cm 2cm 2cm 2cm 2cm 2cm 2cm 2cm 2cm
18既是2的倍数, 又是3的倍数。
这些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还有哪些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呢?
表中4和6的倍数有 12、24、36、48 。
4和6的最小公 倍数是 12 。
2.
小强每步走2个桩,爸爸每步走3个桩。你 能在父子两人都踩到的木桩上涂上红色吗?
3.
这个班的学生可能有多少人? 6的倍数:6,12,18,24,30,36,42,48 …… 8的倍数:8,16,24,32,40,48,54 …… 6和8的公倍数:24,48,…… 答:这个班的学生可能有24人,也可能有48人等。
相同点:都是用公因 数依次去除,除到公 因数只有1为止。
不同点:求最大公因 数是把除数连乘起来; 求最小公倍数是把除 数和商连乘起来。

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数学青岛六三版第三单元《分数的加减法(一)》整单元教案

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数学青岛六三版第三单元《分数的加减法(一)》整单元教案
六、拓展与延伸
1. 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 《数学游戏》:介绍一些与分数加减法相关的数学游戏,如分数接龙、分数迷宫等,让学生在游戏中提高分数运算能力。
- 《生活中的数学》: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购物时如何计算折扣、烹饪时如何调整食材比例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 《数学故事》:通过讲述一些与分数加减法相关的数学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分数王子、分数侦探等。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课程中的分数加减法运算与他们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因此他们对这部分内容通常有一定的兴趣。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但可能在分数运算的灵活运用方面存在差异。在学习风格上,有的学生喜欢通过直观演示来理解抽象概念,而有的学生则更善于通过文字和符号进行抽象思考。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 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 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和俱乐部,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和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与总结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通过发布预习任务和设计预习问题,让学生在课前对分数的加减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思考。在课堂上,我通过讲解知识点和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数的加减法。同时,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分数的加减法(一)”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2024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剪纸中的数学__分数加减法一第2课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课件青岛版六三制

2024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剪纸中的数学__分数加减法一第2课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课件青岛版六三制

合作探索
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把
12 18
约分吗?
合作探索
你会把
12 18
约分吗?
分别除以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2。
12 = 18
12 ÷ 18 ÷
2 2
6 =
9
合作探索
你会把 12 约分吗?
18
先除以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2,再除以分子和
分母的公因数3。
12 =
18
12 ÷ 18 ÷
2 2
=6 9
6= 9
6÷ 9÷
3 3
自主练习
1.填空。
6 6 56 35
7 7
3
1
自主练习
2.先化简,再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


=



自主练习
3. 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跳水项目设有8枚金牌,被誉为“梦之
队”的中国跳水队夺得了6枚。中国跳水队夺得的金牌数占
跳水项目金牌总数的几分之几?
6÷8
=
3 4
答:中国跳水队夺得的金牌数占 跳水项目金牌总数的 3 。
=2 3
合作探索
你会把
12 18
约分吗?
可以直接除以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6。
12 = 18
12 ÷ 18 ÷
6 6
2 =
3
合作探索
他们约分的结果为什么不同呢?
还可以继续约分
不能再约分了
不能再约分了
2 3
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像这样的分数叫
作最简分数。约分时通常要约成最简分数。
合作探索
约分可以写成下面的形式。
剪蝴蝶比剪鲤鱼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青岛版六三制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分数加减法(一)(教案) 单元概述与课时安排

青岛版六三制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分数加减法(一)(教案)  单元概述与课时安排

第三单元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因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与性质以及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部分内容既是“数与代数”领域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进一步学习异分母分数及分数乘除法的基础。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结合教材创设的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丰富、有效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本单元的教学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2)同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连加减运算、约分;(3)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4)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等。

教材所安排的这些内容彼此联系十分密切,使前后知识贯穿成为一个整体。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公因数、公倍数的相关概念,能够把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相关知识,并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材的主要编写特点:1.选出了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单元以剪纸为素材,创设了“裁纸”、“剪纸”、“作品统计”、“展板布置”等一系列的情境,形成了一个情境串。

这样更贴近生活的实际,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索学习兴趣。

2.优化知识结构,使数学学习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传统教材将有关因数和倍数的所有知识集合在同一个单元进行学习,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

本教材对这些知识进行了较大的改变:一是将因数和倍数的初步认识安排在了五年级上册,有效的分散了难点。

二是将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约分以及分数加减法的学习穿插进行:要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学习分数加减法,而要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运算则需要学习约分和通分,要进行约分和通分,则需要学习公因数、公倍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这样编排知识结构,突出学习的必要性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降低了学生了学习难度,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五年级数学下册三剪纸中的数学__分数加减法一信息窗3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教案青岛版六三制

五年级数学下册三剪纸中的数学__分数加减法一信息窗3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教案青岛版六三制

信息窗3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P38-40页,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同分母分数连加、减的计算法则,理解同分母分数连加、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能正确进行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

3、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养成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活动一:复习旧知(出示flash课件)一、5/6的分数单位是() 3/8是()个1/86/7是6个()/() 6个1/11是()二、口答1/4+3/4= 5/18+7/18= 9/20+11/20=4/5-4/5= 13/15-4/15= 28/45-13/45=师:说一说,刚才这些题你是如何计算出来的(任选两题说出计算方法)(通过复习旧知,引导学生回顾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产生知识迁移,为后续学习本课新知作铺垫)生:5个十八分之一加7个十八分之一,是12个十八分之一,得数是12/18.13个十五分之一减去4个十五分之一,是9个十五分之一,得数是9/15.活动二:情境导入新知师: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欣赏了剪纸小组的同学精美的剪纸作品,现在他们的功夫可是更加了得,不信你们看。

(课件出示信息窗3的情境图,学生欣赏。

)师:让我们仔细观察两个小组的剪纸情况统计表,通过观察你想从中了解些什么吗?(给学生充分的了解信息的时间)活动三:同分母分数连加的学习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并根据信息提出问题)生:甲、第一小组的四位同学的作品共占第一小组作品总数的几分之几?乙、刘虎同学和杨华同学的作品占第一小组作品总数的几分之几?丙、王芳同学李军同学和刘虎同学的作品,一共占第一小组作品总数的几分之几?……丁:第二小组中其他类作品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选择性的板书,在后续教学中解决。

)师:我们先来解决丙同学的提出的问题,谁能根据这个问题列出算式?(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根据以往学过的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法,学生可能出现的算式:1/15+2/15=3/15 3/15+8/15=11/151/15+2/15+8/15师:你喜欢哪一种计算方法(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三个分数直接连加,计算更加简便)教师板书:1/15+2/15+8/15活动四:自主探索师: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正确的计算出算式:1/15+2/15+8/15= 的结果,分组讨论。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 我学会了吗 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 我学会了吗 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我学会了吗教学设计
单位
年级
Hale Waihona Puke 五年级时间任课教师
第课时
总第课时
课题
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
教材48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地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以及学习的收获,逐步养成整理回顾和反思的习惯。2、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其它知识,并把本单元内容联系起来,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体系。3、在复习整理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养成有序思维的习惯,体会将知识条理化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教学难点
找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预习提纲
见县下发预习提纲




一、系统整理1、师:回顾本单元都学过哪些知识?生:学习了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约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分数小数的互化……
2、师:这么多的知识怎样进行复习?生1:可以分类,对比着复习。生2:可以列表抓重点进行复习。生3:通过举例子的方法进行复习。3.小组合作,二、交流展示(一)第一小组汇报1.将公因数、公倍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对比进行了整理
0和5 7和8 16和2524和3师:你是根据什么进行判断的?(二)第二小组汇报将约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小数的互化进行整理复习1.将概念整理列出提纲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什么叫最简分数?什么叫约分?(2)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什么?(3)怎样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学生讨论、交流,可以通过举例子的方法说说什么是最简分数?2..课件出示: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0.6、0.04、11.5、0.009指名学生说说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着重强调11.5怎样化成带分数?

青岛版数学五下 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教案

青岛版数学五下 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教案
4.师:那么1、2、3、6与24和18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说:1、2、3、6既是24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
5.师:24的因数有哪些?18的因数呢?
24的因数18的因数
1,2,3,6,
9,18
1,2,3,4,6,
8,12,24
引导学生填写下图并重点思考:两个集合相交的部分填哪些因数?
24的因数18的因数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备课
教学内容
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具体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学会找100以内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10以内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结合现实情境了解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加减混合运算;能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选用恰当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课前准备
几幅剪纸图片
导学目标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在探索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意义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
3.巩固练习:书31页自主练习1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师:我们已经找到了24和18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现在我们可以试着用你喜欢的方法找一找12和18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学生根据所学的方法,可以用集合图的形式也可以用列举的方法
2.列举法1:12的因数:1、2、3、4、6、12;
18的因数:1、2、3、6、9、18
(二)分析概括,提升数学问题

青岛版三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信息窗2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课件

青岛版三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信息窗2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课件
÷2 ×3
÷3
×3
×2
×2
9
3
18 36
=
=
=
8 24
48 96
×3
×2
×2
9. 化简一个分数时,用2约了两次,用3约了一次,得
3
8 。本来的分数时多少?
规范解答
3×3×2×2
36
=
96
8×3×2×2
36
答:本来的分数时 96 。
10. 一个最简分数,若将它的分子加上2,则等于 12 。
这个分数可能是多少?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
比较小的分数,叫作约分。
分子相加
不是最简分数
1
1 3 1+3 4 1
8 +8 = 8 = 8 = 2
2
分母不变
约成最简分数
分数加法的意义和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
都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12
你会把 18约分吗?
小丽
分子和分母先
分别除以分子和 分别除以公因数2,
(4)一个最简真分数,分子和分母的积是7,这个分数
1
是( 7 )。
5. 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跳水项目设有8枚金
牌,被誉为“梦之队”的中国跳水队夺得了6
枚。中国跳水队夺得的金牌数占跳水项目金
牌总数的几分之几?
3
6÷8 =
4
答:中国跳水队夺得的金牌数占
跳水项目金牌总数的 3 。
4
(教材第36页“第6题” )
3 m,红丝带与蓝丝带相差多少米?
蓝丝带比黄丝带短 20
方法 图解法
红丝带
黄丝带
蓝丝带
1
3 m
20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我能长多高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我能长多高

课堂导入
同学们,大家在一天天长大,你们知道自己能 长多高吗?身高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咱们班我最高。
新知探究
制订方案
(1)影响身高的因素有哪些? (2)你的身高与父母的身高有什么关系? (3)儿童各年龄段的身高与成年后的身高有什么 关系?
(4)根据影响身高的因素,预测自己将来的身高。
调查资料
(1)影响身高的因素有哪些?
与父母的身高有关。(1)父母长得高, 孩子一般就长得高;父母长得矮,孩子 一般就长得矮。(2)父母的遗传和在基 因控制下生长激素的分泌,对人的身高 起决定作用。
(1)影响身高的因素有哪些? 与营养有关。牛奶、豆制品中含有丰 富的钙,这些食物对身高的影响很大。
与参加体育锻炼有关。运动对身高有好处, 可以多打篮球、多游泳等,但运动不能过量。
分析交流
我比妈妈小时候的营养好,我将来长得比 妈妈高。
我现在的身高比同龄人高,我将来也会比同 龄人长得高。
身高主要与遗传有关,我父母都很矮, 我将来也长不高。
总结反思
1. 在本次实践活动中,通过上网搜集、询 问他人、查阅资料等方法了解到影响身高 的主要因素有遗传因素、营养因素、运单 和睡眠等,并且学会了预测身高的方法。
三 剪纸中的数学
——分数加减法(一)
我能长多高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
活动目标
1.通过调查和搜集影响少年儿童身高发育的因素及预 测身高的方法的活动,初步掌握搜集、整理和分析信 息的方法。 2.在探究学习中,通过“观察、想象、猜测、验证” 等活动,能根据影响身高的因素大致预测自己的身高, 养成合理的预测能力。 3.探求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感受数学的应 用价值。
(1)影响身高的因素有哪些? 与睡眠有关。良好的睡眠可以促进生 长激素的分泌。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青岛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青岛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青岛版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学习的是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章节是第90页到第92页的内容。

这部分主要讲述了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分数加减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熟练地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提高同学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难点是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分数加减法,我准备了一些剪纸图形和相关的练习题。

同学们需要准备一本笔记本,用于记录重要的知识点和做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同学们展示一些剪纸图形,让同学们观察并思考,这些剪纸图形是如何制作的,其中包含了哪些数学知识。

2. 例题讲解:我会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如何在不带单位名称的分数加减计算中,先通分再计算。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同学们一些练习题,让同学们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4. 小组讨论:我会组织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解题方法和经验,提高同学们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和相关的例题。

我会用清晰的文字和简洁的图形,展示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帮助同学们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第90页到第92页的练习题。

2. 请同学们回家后,找一些剪纸图形,尝试自己制作,并思考其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对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掌握得比较好,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还需要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地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同学们进行练习,提高同学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青岛版六年制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_教案4

青岛版六年制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_教案4
a.学生1上台板演并讲解。
一一列举出12和18的倍数,再找公倍数(列举法)。
12的倍数有:12、24、36、48、60、72……
18的倍数有:18、36、54、72、90、108……
12和18的公倍数有:36、72……
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是:36。
b.学生2上台板演并讲解:短除法
和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一样:用两个数的公因数去除,除到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公因数1为止。最后把除数和商连乘起来就得到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2×3×2×3=36。
结合生活中的情境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一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无处不在,二来调动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的情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二、合作探索。
1.学生自学。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一比谁看书最认真,谁的自学效果最好!
师目光巡视每一个学生,特别要关注学困生的自学情况。
(5分钟后交流汇报自学成果,同学们有没有信心。)
学生自学。
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
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
【教学内容】
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教学目标】
1.在拼摆过程中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明确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并能运用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概括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师提问学生计算的结果。
学生自主完成,同桌互相订正。
自主完成巩固本节知识点。
四、回顾整理。
师生共同小结以下内容: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
你还知道些什么?
1.学生自己谈收获。

青岛版 五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分数的加减法(一)教案

青岛版  五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分数的加减法(一)教案

第三单元分数加减法(一)第1课时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1【教材简析】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因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及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部分内容既是“数与代数”领域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进一步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提供的情景探索并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等思维的能力。

3、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谈话:剪纸是我国的艺术瑰宝,请欣赏下面的剪纸作品。

这些剪纸中也包含着许多的数学知识。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设计意图]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从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

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可以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1.出示情境中的问题让学生仔细读里面的信息理解题意重点让学生理解剪完后没有剩余是什么意思?2.猜想:正方形的边长可能是多少?说说你的想法。

追问:可以用什么方法验证你的猜想?预设:剪一剪或摆一摆等3,.动手操作验证让学生摆一摆,并记录自己用的是边长几厘米的正方形,分别是怎样摆的。

(让学生小组合作摆一摆)教师巡视指导3.引导交流让学生说明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摆的。

用边长是几厘米的正方形,每行摆几个,摆几行(教师根据学生说的用课件有选择的展示学生的摆的结果)。

追问:如果要摆得快一些,应该选哪一种?4.引导自主探索谈话:你们怎样想出可以用边长是1、2、3、6厘米的正方形来摆呢?(引导学生说出1、2、3、6都是18和24的因数或是24和18的公因数。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24和18的因数小结:1、2、3、6是24和18的公因数,最大的一个是几?可以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学习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第三单元分数加减法(一)单元复习(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 青岛版

第三单元分数加减法(一)单元复习(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  青岛版

第三单元分数加减法(一)单元复习年级:五年级下册科目:数学版本:青岛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1. 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分数加减法的应用题。

3. 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1. 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分数加减法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1. 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分数加减法的应用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练习题。

3. 评价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分数的概念和性质,为学习分数加减法打下基础。

2. 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概念和性质,那么你们知道分数加减法吗?二、新课讲解1. 讲解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2. 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3. 分析分数加减法的应用题,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4. 讲解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 让学生进行分数加减法的应用题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让学生进行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练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课堂小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分数加减法的理解。

2.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进步,指出学生的不足。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分数加减法练习题。

2. 让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小结等环节,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评价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重点关注的细节: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理解和掌握了这个方法,才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去除 用公因数 3 去除
除到公因数只有 1 为止
12 和 18 的最大公因数是: 2× 3=6 比较一下列举法和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比较各自
有什么优势?
如: 列举法适合数比较小的题目,如果数比较大用短除法好
三、拓宽应用。
1、自主练习 1 题是借助几何图巩固公因数和最大公约数意义 的练习。

2、观察信息窗中的情境图, 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同学们在裁
究交流
纸时遇到了什么问题?
、 1 、动手操作,
学生: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厘米呢?
初步感知。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利用手中的学
1、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 师:整厘米是指多少厘米?你怎样理解没有剩余?
具,来摆一摆, 画一画用边长

提出要求:利用我们手中的学具,一起来摆一摆,画一画用
24 和 18 的最大 公因数: 师生共同总结 公因数 最大公因数 4 方法指导 用短除法 求 12 和 18 的最大公 因数 三、 巩固训练 1、自主练习 1 2 、自主练习 2 题3 先引导学生将 生活问题转化 为数学问题
然后让学 生独立完成, 交 流订正。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互质数, 这两个
练习时要注意, 只要能找出分数分子分母的最大公约数即可,
数的最大公因
在书写格式方面不要提过高的要求。
数就是 1。
2. 自主练习 7 题 .
三巩固训练
“可以选择边长是多少分米的正方形地板砖”使学生明确,
自主练习 6 题
要求的地板砖的边长必须是微机室长和宽的公因数,
也就是找 90 独立完成, 集体
剩余。
板书:
2、分析概括
用 边 长 1cm 、
讨论: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厘米?最长是几厘米?
2cm、3cm、6cm
学生交流: 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 1 厘米、 2 厘米、 3 厘米、 6 的小正方形摆,

厘米,最长是 6 厘米。
都正好排满
师:正方形的边长为什么不能是 4 厘米、5 厘米、7 厘米……?
也正好摆满,没有剩余。
、 2 、展示学生作
( 3)我用边长 4 厘米的正方形沿着长摆了 6 个正方形, 摆了 业 进 行 全 班 交
4 行,还有剩余。…… 师将可以摆满和不能摆满的数据分类进行板书:
流。 师将可以摆满
用边长 1 厘米、 2 厘米、 3 厘米、 6 厘米的小正方形摆,都正
和不能摆满的
好排满,没有剩余。用边长 4 厘米、 5 厘米… ..的小正方形摆都有 数据分类进行
3、结合现实情境了解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
4、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加、 减法以及加减混合运算; 能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过程与方法 ;
1、在探索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和约分等知识中,积累
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2、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
师板书: 24 的因数 1 、 2、 3、 4 、6 、 8、12、 24.
方形的边长与
18 的因数 1、 2、 3、6、 9、 18 师:仔细观察 24 与 18 的相同的因数有哪些?引导学生填写
长方形的长和 宽 有什 么 关
下图:
24 的因数
系?
18 的因数
小结:正方形的

24 和 18 公有的因数
介绍民间剪纸 艺术引起学生 的兴趣。观察信
准备
息窗中的情境图
课时
2 课时
看看同学们在裁
安排
纸时遇到了什么
第一课时
问题?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明确问题: 正方

1、观察几幅剪纸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形的边长可以
师:剪纸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剪纸具有装饰性,它可以
是几厘米呢?
美化环境,陶冶情操。
二小组合作 探
主备人 江光云
授课人
1、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初步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的算理和计算法则 .
个性化修改
一、情景引入
学习 目标 ( 三维 目标 )
2、结合情景使学生理解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意义,掌握约 分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果,在动手操 作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增强数学体验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认识知识间的必然联系, 培养类 推能力和思维灵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砖”使学生明
三个数只有公因数 1 为止,再把所有的公因数连乘起来。
确,要求的地板
三、课堂总结:
砖的边长必须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作自我评价
是微机室长和
宽的公因数, 也
就是找 90 和 60

的公因数。

四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

么收获?
信息窗 2: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 33- 37 页)
五 年级

知识与能力:
多少厘米的正
边长多少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可以将长 24 厘米,宽 18 厘米的长方 方形纸片可以
形纸片正好铺满?
将长 24 厘米,
学生操作后,指导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宽 18 厘米的长
如:(1)用边长 1 厘米的正方形沿着长摆了 24 个,可以摆 方形纸片正好
18 行,这样正好铺满,没有剩余。
铺满?
( 2)用边长 2 厘米的正方形沿着长摆了 12 个,可以摆 9 行,
例、有根据的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探索和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重点 难点
重点 :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难点 :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 学1、 1、借助直观活动,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
措施 2、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感受解决问
的最大公因数。
24 和 18 公有的

4、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因数:
师:我们已经找到了 24 和 18 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现在
我们可以试着用你喜欢的方法找一找 12 和 18 的公因数和最大公
因数。
师指导学生进行交流展示:
( 1)列举法:(2)几何图法:
( 3)师介绍用短除法 求 12 和 18 的最大公因数。用公因数
第三单元 剪纸中的数学
——分数加减法(一)单元备课
_五_年级

主备人江光云 授课人
教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因数和倍数、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及简单的同分
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是“数与代数” 领域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
分析 分,又是进一步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及分数乘除法的基础。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月份;同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找
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知识与能力 :
学习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具体操作和交流活动, 认识公因数、 最大公因数、
目标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学会找 100 以内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 10 以内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最大公因数
你发现了什么?
2. 教师出示
学生交流:
数据求每组数
1. 我发现每组数中的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的最大公因数

2. 我发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那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
仔细观察, 每组
那个小数。
数的最大公因
师:可以再举例验证一下吗?
数与这组数有
学生举例,全班交流。
什么关系?你
总结: 如果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
五 年级

主备人 江光云授课人
知识与能力: 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
义,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个性化修
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意义的过程中,经历观

学 习 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在解
目 标 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
边长必须是长
3、总结概括
方形的长和宽
观察他们的公因数,说说 6 是 24 和 18 的是什么数?
的公有的因数。
学生思考并交流, 1、 2、3、 6 是 24 和 18 的因数。
师列举
师: 1,2,3,6 既是 24 的因数,又是 18 的因数,它们是 24 24 的因数:
和 18 的公有的因数,也叫公因数;其中 6 是最大的,是 24 和 18 18 的因数:
想一想 ,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用边长 4 厘
学生交流。
米、 5 厘米… ..
师:那么 1、 2、 3、 6 与 24 和 18 有什么关系?
的小正方形摆
学生思考并交流, 1、 2、3、 6 是 24 和 18 的因数。
都有剩余。

师: 24 的因数有哪些? 18 的因数呢?
3 讨论交流:正
( 三 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 目标 ) 的乐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
一、 创设情境,
精神。
提出问题
教 学 教 学 重 点 : 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教师向学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重 点 教 学 难 点 : 选用恰当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难点 教 学 长方形、正方形彩纸、情境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