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期末必考

合集下载

古代语文必考知识点总结

古代语文必考知识点总结

古代语文必考知识点总结古代语文是指古代汉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语文作为一门学科,涉及到古代汉语的语法、词汇、修辞和古代文学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围绕古代语文的必考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按照语法、词汇、修辞和古代文学四个方面展开讲解。

一、古代语文的语法知识点总结1. 名词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的名称的词,包括实物名词、抽象名词和专有名词。

名词的数有单数和复数之分,名词的属格和格有所不同。

2. 代词代词是用来代替名词的词语,包括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不定代词等。

代词在古代汉语中有着丰富的形式和用法。

3. 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词语,包括实义动词和系动词。

古代汉语的动词有时态、语态和语气的变化,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动词应用也非常广泛。

4. 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性质、特征、状态等的词语,分为定语形容词和状语形容词。

古代汉语中的形容词修饰名词时,有着具体的语法规则。

5. 副词副词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词语,包括时间副词、地点副词、方式副词等。

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出现各种副词的运用。

6. 介词介词是一种独立的词类,用来表示名词或代词与其他词语之间的关系,包括时间介词、地点介词、方式介词等。

古代语文中的介词使用要注意其搭配和语法规范。

7. 连词连词是用来连接词语或句子的词语,包括并列连词、递进连词、选择连词、转折连词等。

古代汉语的连词使用也有着一定的规范。

8. 句法古代汉语的句法结构主要包括主谓宾结构、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并列句等,句式多样,语法规则丰富。

二、古代语文的词汇知识点总结1. 历史词汇古代汉语中有着许多历史词汇,这些词汇反映了古代社会、历史和文化的特点。

例如:王、侯、相、卿、士、徒、商、农、工等。

2. 文学词汇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词汇丰富多样,有不少诗歌、词曲、散文、小说等专有的词汇。

3. 宗教词汇古代汉语中的宗教词汇主要包括佛教、儒教、道教等方面的词汇,这些词汇反映了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古代汉语期末重点总结

古代汉语期末重点总结

古代汉语期末重点总结一、基础词汇在古代汉语中,有很多词汇是我们现代汉语中不常见的,但在古代文献中经常出现。

这些词汇是我们学习古代汉语的基础,需要重点掌握。

例如:“吾”、“尔”、“乃”、“若”、“之”、“所”等。

还有一些表示时间、地点、人物等的名词,如:“昔日”、“尧舜禹”、“中国”、“洛阳”等。

此外,还有一些表示动作、情感和状态的动词要注意,如:“纣王丧心病狂”、“夫妇有仇”、“战国时期各国互相攻伐”等。

二、句法结构古代汉语的句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需要我们重点掌握。

一般句子的主谓宾结构在古代汉语中非常常见,例如:“吾爱尔”、“雷公打雷”、“孔子教学生读书写字”等。

另外,古代汉语中有很多修饰语的用法也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如:“明月照我尧舜之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

三、文言文阅读在学习古代汉语过程中,我们还需要阅读一些文言文,这是古代文献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

阅读文言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字义翻译:文言文中的词汇与现代汉语存在差异,需要进行字义翻译。

例如,“明”在文言文中表示“明亮”、“清晰”,而不仅仅是指白天的意思。

2. 语法特点:文言文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例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咂了咂舌道:你爷也好少道理呵,凡这些东西都是天生的,怕不便作得如数,可是你爷爷到底是老成持重之辈,不出来就不出来,何必瞒着他去做这无益处之事?”这句话中,句子的语序比现代汉语要灵活。

3. 文化背景:阅读文言文还需要了解其中所涉及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例如,《论语》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意思是要求学习者不能只空谈,而要思考。

四、重要文献了解古代汉语的重点内容还需要研读一些重要的文献。

例如《论语》、《史记》、《文选》等,这些文献是我们了解古代汉语词汇和语法的重要参考资料。

同时,通过阅读这些文献,还可以了解到古代文化和思想观念。

综上所述,古代汉语是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期末必考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期末必考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期末必考————————————————————————————————作者: ————————————————————————————————日期:ﻩ第一节古书的注解从时代看:汉代:毛传;孔安国注《尚书》;高诱注《战国策》《吕氏春秋》《淮南子》。

王逸《楚辞注》魏晋南北朝:魏王弼《老子注》、晋郭象《庄子注》;三国时韦昭《国语》;刘宋裴駰《史记集解》;郭璞《尔雅注》。

唐代:孔颖达注五经包括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左氏传;李善注《文选注》,颜师古注《汉书集注》。

陆德明《经典释文》注音张守节《史记正义》宋代:朱熹《周易本义》《诗集传》《论语集注》《孟子集注》《楚辞集注》。

清代:乾嘉学派:《说文》四大家;高邮王氏父子;注释广,质量高。

从作品看:诗经:毛诗郑笺孔疏诗集传 (今)程俊英《诗经注析》论语:何晏集解皇侃义疏刘宝楠正义(今)论语集释论语译注左传:杜预注孔颖达正义(今)左传译注世说新语:刘孝标注余嘉锡笺疏史记:三家注(裴骃集解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汉书:颜师古注李白:王琦注杜甫: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十三经注疏后人把这些注和疏加上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一部书,通行的《十三经注疏》1周易正义:十卷,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孔颖达等正义2尚书正义:二十卷,汉·孔安国传,孔颖达正义3毛诗正义:七十卷,汉·毛公传、汉·郑玄笺、孔颖达等正义4周礼注疏:四十二卷,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周礼仪礼5仪礼注疏:五十卷,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6礼记正义:六十三卷,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7春秋左传正义:六十卷,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8春秋公羊传注疏:二十八卷,汉·何休注,唐徐彦疏9春秋榖梁传注疏:二十卷,晋·范宁注,唐·杨士勋注10论语注疏:二十卷,魏·何晏等注,宋·邢昺疏论语孝经尔雅11孝经注疏:九卷,唐玄宗注,宋·邢昺疏12尔雅注疏:十卷,晋郭璞注,宋·邢昺疏13孟子注疏:十四卷,汉·赵歧注,宋·孙奭疏二、古注的类型诂、训:解释字词。

古代汉语-第二册-期末复习知识点

古代汉语-第二册-期末复习知识点

名词解释1、近体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就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与押韵得汉族诗歌体裁。

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

指唐代形成得格律诗体。

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得限制。

最本质得特点就是讲究平仄。

2、注疏:注:东汉以后对经典得注解、《文选注》→狭义;各种类型注解→广义。

疏:在注得基础上进一步作注,既解释正义也解释前人注解。

3、传:解说经文字词、阐明其大义得注解。

4、笺:对传文进行补充订正得一种注释。

笺得本义就是小竹片,古人用笺随时记下心得体会,以备参考、5、正义:解释经传而得其正义。

6、章句:章句就就是“离章辨句”得意思。

其特点就是,除了对古书作逐词解释外,还要说明句意与全章大意,分析句法,辨明篇章结构等、7、集解:①选取各家注解中可取得地方,有时也会把自己得解释加进去;②为原书补充材料,或阐发原书思想。

8、《论语》:《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得语录体散文集。

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得思想,就是儒家学派得经典著作之一、9、《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就是北宋时代官修得一部韵书,由陈彭年、丘雍编修。

《广韵》就是中国现存得一部重要韵书。

9、《尔雅》:《尔雅》就是辞书之祖。

收集了比较丰富得古代汉语词汇。

《尔雅》就是第一部词典,指“雅言",即在语音、词汇与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范得标准语。

《尔雅》得意思就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范。

10、诗经:就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春秋时称诗或诗三百,到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有了诗经之称。

《诗经》按音乐得不同,分编为“风”“雅"“颂”三类。

“风"就是带有地方色彩得音乐,也称“国风”,就是诗经得精华。

“雅"就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得音乐,即王畿之乐。

颂就是宗庙祭祀得乐歌。

《诗经》得艺术特点:1.反映现实生活,干预现实政治得创作倾向。

2。

运用赋比兴得表现手法——赋直接描绘抒情与铺叙。

(大学期末考试必备)古代汉语-重点难点考点

(大学期末考试必备)古代汉语-重点难点考点

古代汉语通论考点论述题: (必考的)1。

分开和合并(P544)至于上古的声母系统,据初步研究共有三十二个。

拿上古三十六个字母来比较,有的要合并一些,有的要分出一些。

合并的有两类:一是知徹澄娘要与端透定泥合并,都是舌尖音;二是非敷奉微与帮滂并明相同,都是双唇音。

分化成两类的,首先是照穿床审四个字母,其中一类接近于精清从心,是齿音;另一类接近端透定泥,是舌音。

唐宋以后的喻母在上古也分为两类,一类与匣母相同,另一类接近定母.(老师说此段话不需理解,只要背下来即可)2.词类活用詞類活用,是指某些詞臨時改變自己的基本語法功能去充當其它詞類的現象.詞類活用是古漢語的重要語法現象之一,其內容主要包括:(一)名詞、形容詞、數詞用作一般動詞;1。

名詞用作動詞名詞用作動詞指某些名詞臨時轉化詞義取得動詞功能的現象。

《左傳·莊公八年》:“齊侯使連稱、管至父戍葵丘,瓜時而往,曰:‘及瓜而代.’期戍,公問不至。

”2. 形容詞用作動詞在古漢語中,形容詞也可以用作動詞,但不像名詞作動詞那樣普遍.《國語·吳語》:“越國之中,疾者吾問之,死者吾葬之。

老其老,慈其幼,長其孤,問其病,求以報吳。

"3。

數詞用作動詞數詞用作普通動詞一般多見於個位數.《戰國策·楚策一》:“今君欲一天下,安諸侯,存危國,寡人謹奉社稷以從。

”(二)名詞、動詞作狀語;1.名詞作狀語在古漢語中,名詞往往可以直接置於謂語之前作狀語,這和現代漢語中名詞一般需要借助介詞的幫助才能充當狀語的情況不同。

《左傳·莊公八年》:“冬十二月,齊侯游於姑棼,遂田於貝丘,見大豕,從者曰:‘公子彭生也.’公怒曰:‘彭生敢見!’射之,豕人立而啼."2。

動詞作狀語在古漢語中,除了名詞,動詞也可直接用在謂語之前作狀語。

動詞作狀語一般表示動作進行的方式。

《韓非子·喻老》:“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桓侯故使人問之。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重点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重点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重点一、宾语前置句(P288~P293)1、疑问代词作宾语(1)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作宾语时必须放在动词前。

如果动词前有助动词,宾语放助动词前。

例: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成公三年》彼且奚适也?《庄子•逍遥游》(2)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时放在介词前例:先生何以幸教寡人?《战国策•范睢说秦王》吾谁与为亲?《庄子•齐物论》(3)先秦的凝固格式。

如“何以、何如、若何”等例:而今安在哉?《苏轼•前赤壁赋》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梁惠王上》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1)宾语必须是代词(2)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等或表示否定的无定代词“莫”,代词宾语一般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

3、宾语用代词复指(1)在宾语前置的同时,在宾语后用代词“是”或“之”复指,“是、之”放动词前。

例:秉国之均,四方是维。

《诗经•小雅*节南山》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郑伯克段于鄢》(2)宾语本身就是代词“是”或“之”例: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左传•齐桓公伐楚》二、判断句★1、(基本)判断句式(1)主语+谓语例:荀卿,赵人。

《史记•孟轲荀卿列传》(2)主语+谓语+也例: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

《左传•齐桓公伐楚》(3)主语+者+谓语例:兵者,不祥之器。

《老子》(4)主语+者+谓语+也例:南冥者,天池也。

《庄子•逍遥游》陈胜者,阳城人也。

《史记•陈涉起义》☞PS:表示否定判断,在谓语前加“非”(非是副词)例: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战国策•魏策四》2、特殊词语的辨析(1)“是”①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

作判断句的主语。

例:是社稷之臣也。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

《荀子•天论》②判断词例:此必是豫让也。

《史记•刺客列传》夫殷、周之不革者,是不得已也。

(柳宗元《封建论》)(2)“为”①动词例:晋为盟主,诸侯或相侵也,则讨之。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②判断词例:余为伯條,余而祖也。

《古代汉语》大二上学期期末常识考点整理

《古代汉语》大二上学期期末常识考点整理

名词解释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1)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上去入四声、一百零六韵排列。

优点:查字迅速方便缺点:不明读音无法查找2)按部首和笔划排列。

即部首检字法。

同一部首的字归为一类,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而定;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

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

优:不明读音也可查找缺点:有些字的部首不易确定汉字简化后,笔画变化大,有些字的归类没有统一3)按号码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

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每字得四码。

缺点:有些角的归类只能凭死记,不常用的容易忘记2、《康熙字典》《康熙字典》成书于清代康熙五十五年,共收字四万七千多个。

是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字典,现存第一部大型官修书。

这本字典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以笔画为序,再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注音后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反切法是用两个汉字合注一个汉字的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合成被注字的音。

4、叶音法是一种应当否定的注音法。

它认为为了押韵可以临时改变读音,这是完全主观主义的产物,是错误的。

5、《汉语大字典》是目前收字最多的字典,在五万六千个左右。

在字形方面,它收列了能够反映形体演变关系的、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隶书的形体。

在字音方面,首先是用拼音字母尽可能注出所收字的现代读音,然后收列它的中古反切,并标注它的音韵地位和上古所属的韵部。

6、《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著。

出版于1819年。

共收字一百六十个。

全书分十卷,按古声母排列。

它所收的虚字以经传为主,以子书和其他书的材料为辅,东汉以后的一概不录。

7、“六书”(汉字的形体构造)许慎的《说文解字》认为汉字形体的构造有六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

古代汉语第二版知识点总结

古代汉语第二版知识点总结

古代汉语第二版知识点总结古代汉语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

在古代汉语的学习过程中,需要了解古代汉语的语音、语法、词汇、文学作品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古代汉语的语音知识点1.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声母是构成汉字音节的第一个辅音,韵母是构成汉字音节的后面元音部分,整体认读是汉字的读音和字形没有特定的对应规则。

2.声调古代汉语的声调包括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这些声调在词意上有重要的区别。

3.变调现象古代汉语中有许多变调现象,如阴阳两个音节相连时,会发生变调,这种变调现象在古代诗词中有很多应用。

二、古代汉语的语法知识点1.句法结构古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和现代汉语有很多不同之处,需要注意句子的主谓宾结构和修饰成分的位置等问题。

2.词类古代汉语中的词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需要了解它们的用法和句法功能。

3.时态语气古代汉语中的时态语气有很多特点,如有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在不同情况下表示不同的时态,需要谨慎使用。

三、古代汉语的词汇知识点1.词语的构词法古代汉语的词语构词法有很多特点,如合成词、转义词、假借词等,需要了解它们的构词规律和用法。

2.词义辨析古代汉语中有些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别,需要了解它们的具体意义和用法。

3.熟语古代汉语中有很多成语、谚语和俗语,这些熟语在古代文学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需要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

四、古代汉语的文学作品知识点1.古诗词古代汉语中的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需要了解不同朝代的古诗词的特点和风格。

2.古文古代汉语中的古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体裁,它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叙事力,需要了解古代汉语中的古文的写作方式和风格。

3.文言小说古代汉语中的文言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它描写了古代社会的风土人情和社会变迁,需要了解不同朝代的文言小说的特点和表现力。

以上就是古代汉语第二版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学习古代汉语的同学有所帮助。

大学古代汉语期末考试复习总结(完整版,自己整理)

大学古代汉语期末考试复习总结(完整版,自己整理)

词汇1词:一定语音形式与一定词汇意义相结合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2词汇:语言中所有的词及固定短语的总汇。

词划分1实词:与虚词相对,有实在意义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在一定语言环境里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

现代汉语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等。

古汉语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数量词2虚词:与实词相对,不具实在意义、不能单独回答问题、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只表一定语法关系的词。

现汉语:介词连词助词语气。

古汉语: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

古今词汇和古今词义:古今词汇:1古用今废词:a反映封建等级制度的词:皇帝b因认识事物的改变:祠: 春祭2新产生的词3古今传承词:a古今义同词:自然现象名称亲属称谓肢体名称等从古到今意义相同b古今义异词4古今词义差异(针对古今传承词)①变化幅度:变化大: 涕:古眼泪,现鼻涕。

变化小: 勤:古辛劳与逸对,今勤快与惰相对②变化结果1词义扩大: 睡2词义缩小:汤:古泛指热水开水3词义转移:行李:使者—衣物4感情色彩变化.贿:财物,中性—贬义5词义局部变异:谢:道歉(常用义)感谢(非常用义)词的本意和引申义:词义、义项1词义:语言中的词所表示的意义2义项:一个词所表示意义的分列项目。

单义词多义词1单义词:只有一个意义的词2多义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的词。

词义系统:多义词的各义项及各义项之间构成的关系构成词义系统。

词义构成:本义引申义假借义。

本义:词的本来意义即造字时期的意义:鄙本义:边邑。

引申义:本义上直接或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朝:本义早晨→朝见→朝廷→朝代。

类型:近引申、远引申基础义:词众多义项中直接派生出引申义的意义。

朝:早晨→朝见→朝廷→1朝代2朝向3朝拜假借义:因本无其字,用依声托事方法所产生的意义:景:日光(本义)影(假借义)词义引申途径:1延展引申:将原词义中与新事物有相似点的某一特征突出延展,赋予它新的特点而派生出的意义:隆:山的高处→一般高→事业兴隆。

2条件引申(社会和自然条件):钱本义农具→货币。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

考试题型1、名词解释2、写出与繁体相对应的简体3、参照图像分析造字法4、解释句中加点字(实词)5、分析特殊句式(语法一)6、词义引申(用图像表示)7、断句及解释加点词句《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宫之奇谏假道》《晋灵公不君《齐晋鞌之战》《史记》:《孙膑》《毛遂自荐》《魏公子列传》《聊斋》一、名词解释1、文字:是記錄語言的書寫符號的系統,是最重要的輔助、擴大和完善語言的交際作用的工具.2、漢字:就是記錄漢語的書寫符號的系統,包括漢字所有的構字部件、漢字中所有的字、漢字的書寫規則,以及作為漢字標記語言的輔助性符號的標點符號及其使用規則。

(漢字是一種以象形字為基本構字部件的表意體系文字.)3、象形:是通过描摹词所概括的客观实体来表达词义的一种造字法。

4、指事:运用指示性符号来指称物体中的一部分或表现抽象概念的造字法。

5、会意:是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代表某种物体的图形以表示新义的造字法.6、形声:是以声符表示词的声音、以形符表示词义类属的兼表声义的造字法.7、假借:就是本来没有这个字,靠借来的同音字寄托所写词的意义.8、古今字:也就是分化字,是把分化前一字写多词时期的字称古字,把以后分化出来的记词各有专司的字称今字。

9、異體字:又稱或體字,是指共寫同一個詞的不同的書寫形式。

10、偏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反或相互对举的语素组合而成的。

其中只有一个语素有意义,另一个语素只起充当一个音节的陪衬作用.11、同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语素构成的。

12、叠音词:又称重言词,是重叠两个相同音节而成的双音词。

13、连绵词:是由两个字连缀在一起,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共同表示一个意义。

14、古用今废词:是指在汉语历史上被淘汰了的字。

15、古今传承词:是指在汉语史上生命力很强,一直流传至今,仍活跃在口语和书面语里的词。

16、本义:是指词的本来的意义。

是指造字时代的词义,而不是汉语发生时代的原始义或最初义。

17、引申义:在本义的基础上繁衍派生出来的意义。

古代汉语常考知识及名词解释汇总

古代汉语常考知识及名词解释汇总

一、古代汉语常考知识及名词解释汇总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A、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

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

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

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

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成书于清代康熙五十五年,共收字四万七千多个。

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

这本字典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以笔画为序,再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注音后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其注音采用反切法、直音法、叶音法;释义则罗列旧说、排列古注、分别义项、引例为证。

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对其错误进行纠正,是查阅《康熙字典》时的重要参考著作。

3、《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

按照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4、《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

采用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

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反切。

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

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

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5、《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

采用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

先解释单字的字义,其次再解释复音词或词组的意义和用法。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完整版)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完整版)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完整版)[第一部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2)按音序排列。

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

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如:元,始也。

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

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

如:斗,十升也。

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

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

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

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

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

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

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

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

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复习题纲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复习题纲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复习题纲一、古代汉语概述1. 古代汉语的定义与特点2. 古代汉语的发展历程3.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联系与区别二、古代汉语的语音系统1. 声母、韵母和声调的概念2. 古代汉语的声母演变3. 古代汉语的韵母演变4. 古代汉语的声调变化三、古代汉语的词汇1. 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2. 古汉语词汇的分类3. 古汉语词汇的构成方式4. 古汉语词汇的演变四、古代汉语的语法1. 古代汉语的基本句型2. 古代汉语的词类3. 古代汉语的句法结构4. 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五、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1. 比喻2. 拟人3. 排比4. 对偶5. 反问六、古代汉语的文体1. 诗歌2. 散文3. 小说4. 戏剧七、古代汉语的文献1. 经典文献的分类与特点2. 经典文献的阅读与理解3. 经典文献的翻译与注释八、古代汉语的学习和研究方法1. 古代汉语的学习技巧2. 古代汉语的研究方法3. 古代汉语的学术资源九、古代汉语的现代应用1. 古代汉语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应用2. 古代汉语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3. 古代汉语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十、古代汉语期末考试复习建议1. 重点内容的回顾与总结2. 疑难问题的解决策略3. 考试技巧与答题方法4. 复习计划的制定与执行结束语:通过本复习题纲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对古代汉语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期末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

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古代汉语的魅力,培养对古代汉语的兴趣和热爱,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古代汉语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汉字文化的载体和瑰宝。

在学习古代汉语的过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语法和词汇知识。

下面,本文将介绍古代汉语的词汇、语法和阅读技巧,帮助同学们进行期末复习。

一、词汇古代汉语中有大量的词汇,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其中许多词汇和现代汉语有相同或相似的意义,但也有大量的生僻词汇和专有名词需要掌握。

在学习词汇时,需要注意每个字的发音和意义。

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读音和含义,需要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

此外,还需要了解一些词语的多义性和引申义,以便准确地理解句子的意思。

二、语法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掌握一定的规则和用法。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语法知识点:1. 漢語的“六書”,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六種字符,描寫了漢字的造字原則。

2. 句子由主语、谓语和宾语组成,但古代汉语中主语和宾语的位置常常不固定,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判断。

3. 古代汉语中没有时态和语态的变化,需要通过上下文来判断。

4. 句子中动词和宾语之间有很多补语的形式,如:定语、状语、补语、宾语补足语等,需要注意它们的功能和词序。

三、阅读技巧阅读是学习古代汉语的重要环节,也是考试中的主要内容之一。

以下是几个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1. 掌握常用词汇和语法规则,增加阅读的速度和流畅度。

2. 根据句子和段落的结构来理解文章的含义,注意每个字的含义和用法。

3. 针对不同类型的文本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古文、诗歌、传记等。

4. 阅读时注意理解整个文章的意思,而不是仅仅关注句子的组成和字的含义。

五、结论古代汉语的学习需要一定的词汇量、语法知识和阅读技巧。

通过多练习,掌握这些知识点,就能够熟练地阅读古代文献,增进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领悟。

大一古汉语期末考试知识点

大一古汉语期末考试知识点

大一古汉语期末考试知识点古汉语作为汉字的起初形式,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大一的古汉语课程中,学生们开始接触古汉语的基本知识和应用。

期末考试知识点涵盖了语法、词汇、阅读和写作等方面。

下面我将简要介绍一些重要的考点,希望能够对大家在备考中有所帮助。

一、语法1. 词类和词性:古汉语中的词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和叹词等。

应该熟悉各个词类的特点和用法。

2. 词序和句法:古汉语的词序相对自由,可以通过语序来表达重点。

在句法方面,需要掌握基本的主谓宾结构、并列句和从句等。

3. 助词和虚词:助词在古汉语中起到连接词语、构成句子成分关系的作用。

而虚词则用来填补句子结构中的空缺,并起到一定的语义作用。

二、词汇1. 常用词汇:了解古汉语中一些常见的词汇,如表示时间、空间、数量等的词语,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

2. 文言文常用词:熟悉一些经典文献中常见的文言文词汇,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阅读这些文献。

三、阅读理解1. 文言文的阅读: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也有助于对古代文献的深入研究。

2. 阅读篇章:熟悉古汉语的篇章结构,能够帮助我们更快地获取文章中的信息,提高阅读效率。

四、写作技巧1. 表达古文观点:掌握古文写作的基本技巧,能够正确地表达古代人物的思想和观点。

2. 修辞手法:了解古代文学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可以丰富自己的写作风格。

以上是构成古汉语期末考试知识点的一部分内容。

然而,仅仅掌握知识点远远不够,还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践来加深理解和应用。

希望大家能够在备考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祝大家顺利通过古汉语期末考试!。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重点参考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重点参考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重点参考古代汉语重点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1.重点篇目:第一单元:《精卫填海》、《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游天都》第二单元:《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晏婴论季世》、《孙膑》2.复习办法: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通论部分复习要点: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第一单元(一)怎样查字典辞书:1、古代汉语的时限,1919年5月4日之前称古代汉语,“五四”是下限,上限无法确定。

2、字典辞书排列汉字的方法a按音序排列。

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按照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如《辞源》《辞海》《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c按号码排列。

如《四角号码新词典》3、《康熙字典》的作者是张玉书和陈廷敬,采用直音法和反切法的注音方法。

反切法是用两个汉字合注一个汉字的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合成被注字的音。

直音法是用同音字来注音。

反切法可以避开生僻字,方法有效,是古代的主要注音方法。

直音法简明准确,但难以避开生僻字,还有互注。

4、工具书:刘淇(清)《助字辨略》王引之(清)《经传释词》杨树达(近人)《词诠》其他虚词著作有裴学海的《古书虚字集释》,对唐以后汉语词汇进行研究的著作有张相的《诗词曲语辞汇释》。

(二)汉字的结构和发展1、汉字的发展演变阶段:甲骨文、金文、大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2、六书:是指汉字的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实际上汉字的结构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假借是用字方法,至于转注,很难作出定论。

《古代汉语》期末知识点归纳

《古代汉语》期末知识点归纳

《古代汉语》期末知识点归纳古代汉语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语言形式,它使用的是古代的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习《古代汉语》这门课程期末考试之前,我们需要对其中的一些主要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归纳,以便复习时能更好地掌握和理解。

一、文言文的基础知识:1.文言文的特点:文言文是古代中国的一种书面语言,它具有古老、规范、庄重、简练、含蓄等特点。

2.文言文的基本组成:文言文通常由字、词、句和篇章四个层次组成。

3.文言文的词汇特点:文言文的词汇多为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词义多义且抽象,有许多独特的词义和用法。

4.文言文的语法特点:文言文的语法比较复杂,包括六书、修辞、句法等方面。

二、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法结构:1.主谓结构:主语和谓语是文句的基本组成部分,其中主语通常位于句首,谓语位于句尾。

2.宾语结构:宾语通常位于谓语动词之后,可以是名词、代词、动词的动名词、动词的不定式等。

3.定语结构:定语表示对名词的修饰,通常位于被修饰名词之前。

4.状语结构:状语用来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环境、方式、时间等,通常位于谓语动词之前或句末。

5.补语结构:补语是补充谓语动词的成分,可以是名词、形容词、副词等。

三、古代汉语的六书:1.象形:以物象形为根据的文字。

2.指示:以指示事物的方位、位置、顺序等为根据的文字。

3.指事:以指示事物的属性、性质、类别等为根据的文字。

4.会意:通过组合象形、指示、指事等文字来表示事物的意义。

5.形声:通过组合形和声两个部分来表示事物的意义。

6.转注:通过借用已有的字词来表示新的意义。

四、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1.比喻:通过比较不同事物来表达其中一种意义。

2.夸张:夸大描述事物的实际情况来表达一种感受或情绪。

3.反复:在文章中多次使用相同的词语或句子,加强表达的力度和感染力。

4.排比:通过多个并列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一种对比或强调的效果。

5.倒装:将句子中的主语和谓语动词的位置颠倒,强调主语或达到修辞效果。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材料期末必考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材料期末必考

第一节古书的注解从时代看:汉代:毛传;孔安国注《尚书》;高诱注《战国策》《吕氏春秋》《子》。

王逸《楚辞注》晋南北朝:王弼《老子注》、晋郭象《庄子注》;三国时韦昭《国语》;宋裴駰《史记集解》;郭璞《尔雅注》。

唐代:孔颖达注五经包括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左氏传;善注《文选注》,颜师古注《汉书集注》。

陆德明《经典释文》注音守节《史记正义》宋代:朱熹《周易本义》《诗集传》《论语集注》《孟子集注》《楚辞集注》。

清代:乾嘉学派:《说文》四大家;高邮王氏父子;注释广,质量高。

从作品看:诗经:毛诗笺孔疏诗集传(今)程俊英《诗经注析》论语:何晏集解皇侃义疏宝楠正义(今)论语集释论语译注左传:杜预注孔颖达正义(今)左传译注世说新语:孝标注余嘉锡笺疏史记:三家注(裴骃集解司马贞索隐守节正义)汉书:颜师古注白:王琦注杜甫: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十三经注疏后人把这些注和疏加上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一部书,通行的《十三经注疏》1周易正义:十卷,·王弼、晋康伯注;孔颖达等正义2尚书正义:二十卷,汉·孔安国传,孔颖达正义3毛诗正义:七十卷,汉·毛公传、汉·玄笺、孔颖达等正义4周礼注疏:四十二卷,汉·玄注,唐·贾公彦疏周礼仪礼5仪礼注疏:五十卷,汉·玄注,唐·贾公彦疏6礼记正义:六十三卷,汉·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7春秋左传正义:六十卷,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8春秋公羊传注疏:二十八卷,汉·何休注,唐徐彦疏9春秋榖梁传注疏:二十卷,晋·宁注,唐·士勋注10论语注疏:二十卷,·何晏等注,宋·邢昺疏论语孝经尔雅11孝经注疏:九卷,唐玄宗注,宋·邢昺疏12尔雅注疏:十卷,晋郭璞注,宋·邢昺疏13孟子注疏:十四卷,汉·歧注,宋·奭疏二、古注的类型诂、训:解释字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期末必考————————————————————————————————作者: ————————————————————————————————日期:ﻩ第一节古书的注解从时代看:汉代:毛传;孔安国注《尚书》;高诱注《战国策》《吕氏春秋》《淮南子》。

王逸《楚辞注》魏晋南北朝:魏王弼《老子注》、晋郭象《庄子注》;三国时韦昭《国语》;刘宋裴駰《史记集解》;郭璞《尔雅注》。

唐代:孔颖达注五经包括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左氏传;李善注《文选注》,颜师古注《汉书集注》。

陆德明《经典释文》注音张守节《史记正义》宋代:朱熹《周易本义》《诗集传》《论语集注》《孟子集注》《楚辞集注》。

清代:乾嘉学派:《说文》四大家;高邮王氏父子;注释广,质量高。

从作品看:诗经:毛诗郑笺孔疏诗集传 (今)程俊英《诗经注析》论语:何晏集解皇侃义疏刘宝楠正义(今)论语集释论语译注左传:杜预注孔颖达正义(今)左传译注世说新语:刘孝标注余嘉锡笺疏史记:三家注(裴骃集解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汉书:颜师古注李白:王琦注杜甫: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十三经注疏后人把这些注和疏加上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一部书,通行的《十三经注疏》1周易正义:十卷,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孔颖达等正义2尚书正义:二十卷,汉·孔安国传,孔颖达正义3毛诗正义:七十卷,汉·毛公传、汉·郑玄笺、孔颖达等正义4周礼注疏:四十二卷,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周礼仪礼5仪礼注疏:五十卷,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6礼记正义:六十三卷,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7春秋左传正义:六十卷,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8春秋公羊传注疏:二十八卷,汉·何休注,唐徐彦疏9春秋榖梁传注疏:二十卷,晋·范宁注,唐·杨士勋注10论语注疏:二十卷,魏·何晏等注,宋·邢昺疏论语孝经尔雅11孝经注疏:九卷,唐玄宗注,宋·邢昺疏12尔雅注疏:十卷,晋郭璞注,宋·邢昺疏13孟子注疏:十四卷,汉·赵歧注,宋·孙奭疏二、古注的类型诂、训:解释字词。

古人对训、诂往往不作严格区分,还常连作书名,如汉张衡有《周官训诂》(已佚),南宋钱文子有《诗训诂》等等。

传:传述的意思。

秦汉之际,把儒家的“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称为经,把解释经的叫传。

例如毛传;孔传。

“春秋三传”与一般的注释有所不同。

笺: 意为“笺识”,补充、订正。

东汉时郑玄在《毛传》的基础上,又作了进一步的阐发和补充。

后来所谓“笺注”“笺证”只是注解的意思。

注:大约从东汉开始,对古书的注解不称“传”而称注。

还可以是对古书注解的通称,如《十三经注疏》就包括毛传、郑笺。

疏:是相对于“注”而言。

它既解释古书的正文,也解释古书的注。

如《诗经》郑玄注,孔颖达疏;《庄子》郭象注,成玄英疏。

正义:“解释经传而得义之正者”。

“疏”也可称正义,如孔颖达的“五经正义”。

但正义有时也不一定是疏,如张守节《史记正义》就是注而不是疏。

章句:“离章辨句”的省称,除解释字词外,还分析古书章节句读,串讲文章大意。

比如赵歧《孟子章句》,王逸《楚辞章句》。

集解:集解是汇集各家的注解,有时也参以己意,如何晏《论语集解》。

音义:以注音为主,有时兼有简单释义。

也称音训、音诂、音注等,如陆德明的《经典释文》。

曰、为、谓之:一般是两个以上连用并举,用来辨析意义相同相类的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

被释词放在解释性的话的后面谓:主要用在以狭义释广义、以具体释抽象,以分名释总名的情况下。

犹:往往是用同义词或近义词来解释,或者是以今语释古语,以常用词释非常用词,而含义并不完全一致。

之貌、貌:一般用来解释表示某种性质、状态的形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样子。

之言、之为言:一般都是用来声训,即用与被释词的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来进行解释,目的在于探求事物的命名之意。

注音:直音;反切;读若、读如;读曰、读为;如字形训—以形说义:通过对汉字形体结构的分析,去探求造字时的基本意义或解释汉字所记录的词的本义。

声训—声训就是因声求义,是一种利用声音线索探求和贯通语义的训诂方法。

它在形式上往往表现为取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解字(词)。

义训—义训是直接陈述语义不借助于音和形的一种训释方法。

二、古书标点的要求:1. 语句能够讲通,不点破。

2.语意切合原文语境,切合事物的情理和作者的原意。

3.符合古人语言表达习惯。

3.古书标点的基本方法1.参考特定词语 (P574)虚词例:句首:夫惟;盖;且夫等;句尾:者,也,矣,焉,乎数词例:(见上文)一般顺序词语对话例:曰、云、问、答、言、对等。

注意引文截止的地方。

有的没有前导词,2.参考特定句式感叹句: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倒装句:姜氏何厌之有判断句:是社稷之臣也反问句: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固定结构:何以不亦……乎以……为得无……乎所以……者3.参考特定文例:修辞手段中的互文、对偶、排比等,诗歌、散文、骈文的不同特点,语言文化常识等,都可以借助参考。

古文今译就是把古书里的文言文在尽可能保持原来意义和语言风格的前提下,用准确通顺的现代汉语表述出来。

古籍整理,继承文化遗产,是训练和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古文今译的标准信:忠实原著--准确达:通达流畅--通顺雅:典雅优美--规范、优美直译:就是忠实于原文,在正确理解原文和具体词语的基础上,尽可能按照原文句子的结构、语序、意义以及言语风格进行翻译。

意译:就是在不违背原文意思的前提下,按照原文的意思用比较准确的现代汉语将其翻译出来,这就叫意译。

具体要求1.字词:每个字词力求落实,多直译,少意译。

2.在句法结构和词序方面,应尽可能直译。

古今不同的语法形式,可按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予以转换。

3.古文中的修辞手段,今译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处理。

第三节古文的翻译并提:在翻译时应分别对应。

委婉:很难直译,可用意译。

4.对于古代文化概念或术语的翻译:一般情况下直接转述有些历史文化专用语比较生僻难懂,就需要加以适当的翻译,或者把它们转换成今人比较容易理解的说法。

如:七月流火,八月授衣。

(七月)译文:七月里大火星向西偏了,八月里要为官家作冬衫了。

(火,指二十八宿的心宿,又叫“大火星”,“流”指大火星在天穹上所处位置的变动。

)第五章修辞学习目的:了解古代汉语中基本修辞方式,掌握古汉语中特殊的修辞方式学习重点:互文、合叙、代称、互文学习难点:引用、委婉等修辞: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各种方式对言语进行加工,获得良好表达效果的工作。

修辞方式:在修辞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特点的语言文字加工方式。

也叫修辞方法、修辞手法,通称为修辞格或辞格。

表达效果:委婉含蓄;形象生动;整齐和谐;意味深长(二)古汉语修辞总体特色古汉语修辞是指从汉语有文字记载以来到一直到五四现代汉语这一历史时期修辞现象和修辞规律。

汉语的修辞实践起源很早。

古汉语修辞学成立较晚(三)修辞原则:(1)修辞必须依据特定的言语目的和言语环境。

(2)修辞必须调动有效的修辞手段。

(3)修辞要加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追求最佳表达效果。

(四)古汉语修辞方式常见的修辞方式引用、委婉、合叙、代称夸张、比喻、比拟、起兴互文、对偶、排比双关、措置、顶真一.引用1.定义:引用古人的历史事迹或古代典籍中的言语词语来证明自己的论点或表达思想感情。

2.分类1)从引用的内容看:引言、用事引言:引用典籍中的文字或者引用格言、谚语、歌谣等,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用事是指引用古人的历史事迹、神话寓言等。

2)从引用的方式上看:明引、暗引。

明引:说明引文出处,或者交代故事来源,指明历史故事中的人物姓名,因而比较明了。

暗引:不指明出处,将引文或故事暗含在诗句当中。

3.表达效果(1)增强说服力。

(2)使文章典雅精练,委婉含蓄。

4.相关问题:化用、蹈袭与割裂:化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曹植《赠白马王彪》)蹈袭: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寇准《春日登楼怀归》)割裂:杨意不逢,扶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王勃·腾王阁序》)分析下列句中的引用,并指明类型,理解其意义。

二、委婉1.定义:古人在行文表达的时候,不把要表述的思想内容直接了当地说出来,而是有意识地把话说得婉转曲折,含蓄有致,使听者透过字面体会到说话人的本意,这就是委婉。

也称婉曲、曲达、含蓄、婉转等。

2.分类:(1)谦敬语:自谦语:仆、愚、小人、不才、寡人等表敬语:陛下、执事、足下、令尊、令堂、令爱等(2)避讳语:避粗俗:把上厕所称为“更衣”(《赤壁之战》中“权起更衣”)。

避忌讳:主要是忌讳说病、死、年龄以及长者、君主的名字。

关于死:晏驾,捐馆舍;填沟壑,山陵崩,百岁后弃天下弃堂帐:启手足:升遐:迁神“物故”“长眠”,过世“不在“就木”“归土”仙游”“天然不逐”关于病:负薪之忧。

,采薪之忧违和。

关于年龄小: 富于春秋关于告老还乡: 乞骸骨, 关于名讳是指对帝王、长官、父母、祖父母以及其他尊者的名字避而讳之。

可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或用其他办法来改说改写。

(1)国讳(公讳) 赢政:政月-正月(3)迂回语:言在此而意在彼,用冠冕堂皇的话表示不容置疑的命令或敌对情绪。

4.效果:好处:避免粗俗,使语言典雅含蓄避免针锋相对,使人容易接受不同意见语言求新求异缺点:表意不够直接明确,滥用委婉易使文章拐弯抹角、矫揉造作,或语焉不详、晦涩难懂5、比较以下是否属于委婉?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不直言三、代称1.定义:事物本有自己的约定俗成的称号,有时为了修辞上的需要,作者常常不用该事物的固有名称,而临时借用与该事物有某种内在联系的词语作为称谓。

2.类型:(1)以事物的特征、原料代事物。

(2)以部分代整体,以个别代一般,以特殊代普遍。

(3)以人的职务或地方代称人:如韩昌黎、王临川、曾南丰(4)以创制者或产地代物品,或者以数量代物品。

昌明:蜀地名,唐代属绵州,其地产茶。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诗文“套路”①战争、战乱:烽火、烽烟、狼烟、干戈、天狼、兵锋等.②书信:鸿、雁、鲤鱼、鱼、青鸟、青鸾、尺素、锦书、函、、简、札、尺牍等.③船;扁舟、兰舟、画舫、樯、帆、棹、橹、楫等。

④马(或车马):平聪、玉鞭、玉勒、征辔、鞭、雕鞍、鞍⑤太阳:羲和、东曦、金乌、金盆等。

⑥月亮;蟾蜍、蟾宫、蟾、玉兔、素娥、姬娥、嫦娥、婵、银阙、珠宫、银盆、玉轮、冰轮、玉环、玉盘、清辉、桂树、花等。

⑦时光:鸟、兔、漏、箭等专名代通名例扁鹊:神医的代称。

伯乐:擅于发现人才和启用人才的人的代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